工作时间安排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2 16:52:4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工作时间安排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工作时间安排

保障劳动者休息休假权思考

〔摘要〕休息休假权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是劳动权的必要补充,与劳动权密不可分。当前《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存在可操作性不强、处罚力度不够等状况。保障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一是要完善立法,增强可操作性;二是工会要在立法和决策参与过程中,把好源头关;三是要加大对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休息休假权的监督及惩处力度;四是要加强法制宣传,提高用人单位权利保障意识、劳动者自身维权意识和劳动行政部门服务意识。

〔关键词〕劳动者;休息休假权;劳动法

休息休假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关乎劳动者的健康和尊严,无论是国际性公约还是国内立法都对其进行了规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惊人的进步,但是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特别是休息休假权的维护并没有同社会的发展成正比,劳动者的倦容已经形象地成为最具中国代表性的职场脸谱。劳动者休息休假权所遭受的侵害丝毫没有随着它受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而减弱,反而越发严重起来。新形势下如何保障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已成为社会各方面临的共同课题。

一、劳动者休息休假权的内涵及法律依据

休息休假权是一项基本人权。休息休假权是指劳动者在享受劳动权的过程中,拥有为了保护自己身体健康和提高劳动效率,根据国家法律和制度的有关规定而享有的一系列休息权和休假权的总称。《世界人权宣言》第二十四条规定:“人人有享受休息和闲暇的权利,包括工作时间有合理限制和定期给薪休假的权利。”《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七条规定:“本公约缔约各国承认人人有权享受公正或良好的工作条件,特别要保证:……休息、闲暇和工作时间的合理限制,定期给薪休假以及公共假日报酬。”上述国际性公约的相关规定表明休息权具有普遍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多次颁布法令,对休息休假作出规定。1954年《宪法》以及现行《宪法》都规定: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逐步改善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物质条件,以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这从根本大法上保障了劳动者的休息权。依据这一规定,我国《劳动法》建立了保证劳动者该项基本权利实现的具体法律制度。《劳动法》通过严格控制加班和延长劳动时间的法律规定,保证劳动者休息权的切实实现,同时还规定劳动者享有工作日内的间歇时间、两个工作日之间的必要的休息时间、周末休假日、法定节假日、职工探亲假、年休假、病假、婚丧假、产假和女职工劳动保护等休息休假时间。从我国《宪法》的相关规定中可以看出,休息权规范条款所处位置位于《宪法》第四十二条关于劳动权的规定之后,故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是和劳动者的劳动权密切相关的,休息休假权是劳动权的必要补充,与劳动权密不可分。特别是在我国生产力水平普遍不高的情况下,更需要强制执行法定工时,保障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禁止任意加班加点、延长工作时间和不科学倒班制,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使劳动者有时间参与家庭生活、文化生活、体育活动和社交活动。我国《宪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因此,休息休假权的主体是劳动者。休息权,主要针对每日工作时间而言。目前,世界各国对休息权的保障普遍实行的是每天八小时工作制,八小时以外的时间是劳动者自由支配的时间,属于劳动者自由支配的权利范围。根据多年的实践和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状况,按照《劳动法》和《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休假权,主要是指劳动者连续工作一段时间以后,享有的用整天时间放松身心的权利。对休假权的保障,各国普遍实行的是每周有两天休息日,即双休日。除了双休日外,我国还规定了一些休假日。比如,我国劳动者享有的休假日包括: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法定节假日等等。

二、侵害劳动者休息休假权的现象

查看全文

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意见

各地级以上市劳动保障局(劳动局)、省直有关单位:

为了更好地指导企业贯彻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维护职工休息休假权利,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促进企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劳动合同法》、《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国务院令第514号)和《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号,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贯彻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应按照国务院《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科学合理地安排职工的工作和休假,依法确保职工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的权利。

二、职工连续工作时间满12个月以上,是指职工在同一个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职工如经劳动、人事或组织部门审核同意在不同用人单位之间调动或非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的,其在前后用人单位工作时间可合并计算为连续工作时间。

三、职工累计工作时间,按照《实施办法》第四条规定,职工在同一或者不同用人单位工作期间,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视同工作期间,应当计为累计工作时间,职工累计工作时间满12个月及以上,但连续工作时间未满12个月的,不能享受年休假。

四、职工新进用人单位且连续工作满12个月及以上的,即获得享受年休假的权利,其当年年休天数的计算办法,按《实施办法》第五条执行。

查看全文

加班和加班工资研究综述论文

据网络调查,近8成员工经常加班,近年来加班已经成为职场生存的潜规则。究其原因,无外乎两个方面,就企业方面而言,以追求的就是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延长用工时间比增加职工数量往往能够降低成本,而且就目前情况而言加班往往是低薪的,甚至是免费的。就劳动者而言,出于生存压力、求得更好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等目的,加班甚至免费加班是不可避免的。

加班工资是指劳动者按照用人单位生产和工作的需要在规定工作时间之外继续生产劳动或者工作所获得的劳动报酬。劳动者加班,延长了工作时间,增加了额外的劳动量,应当得到合理的报酬。对劳动者而言,加班工资是一种补偿,因为其付出了过量的劳动;对于用人单位而言,支付加班工资能够有效地抑制用人单位随意地延长工作时间,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劳动法和国家的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在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情况下应当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即加班工资。劳动法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肯定了支付加班工资的立法精神。本文就劳动仲裁案件中加班工资相关问题,结合笔者自己的观点进行分析和探讨。

1加班工资适用主体

《劳动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工资,因此加班工资的适用主体首先是劳动争议的主体——劳动者。受法律保护的劳动者的概念应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受雇于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第二、年龄应当在16周岁至男60周岁,女50周岁。

除了劳动法规定的劳动争议存在加班工资争议外,人事争议案件也存在加班工资问题,因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适用法律等问题的答复》规定,人民法院对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的实体处理应当适用人事方面的法律规定,但涉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劳动权利的内容在人事法律中没有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因此人事争议案件中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也适用加班工资相关法律。但是人事争议其他主体——实施公务员法的机关的聘任制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的聘任工作人员、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军队文职人员聘用单位的文职人员——是否存在加班工资问题,尚无法律明确规定。

2加班工资的分类

查看全文

湖南省娱乐、酒店、商业行业劳动合同范本

劳动合同范本

编号

娱乐、酒店、商业行业劳动合同书

甲方(用人单位)名称:

地址:

性质:

查看全文

工商户雇工劳动合同书

第条本合同期限自年月日开始,至年月日终止,其中试用期天。

第二条乙方同意在甲方从事工作。

第三条甲方对乙方的劳动质量和数量要求是

第四条甲方每月日以货币形式支付乙方工资,工资不低不元,其中试用期间工资为元。

第五条甲方安排乙方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周不超过40小时,甲方保证乙方至少休息一日,因工作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经乙方同意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第六条甲方安排乙方加班加点的,甲应依法支付加玫加点工资,按以下标准支付工资;

查看全文

企业工作时间管理制度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章、《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和劳动部《〈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实施办法》、《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省境内的企业(包括个体经济组织)。

第三条企业应实行国家规定的标准工时制度,即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的工时制度。并应当保证劳动者每两个班日间至少休息12小时,每周休息两日。

第四条企业根据所在地的供电、供水和交通等实际情况,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灵活安排周休息日,连续休息两日或间隔休息两日。

第五条企业因生产经营特点和工作特殊性不能实行标准工时制度的,可以实行非标准工时制度,即不定时工作制或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等其它工作和休息办法。

第六条企业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劳动者,可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

查看全文

综合性劳动合同书

甲方:(公章)

法定代表人或

(委托人):(签章)

年月日乙方:(签名或盖章)

年月日

鉴证机关:(盖章)

查看全文

综合性劳动合协议

甲方:(公章)

法定代表人或

(委托人):(签章)

年月日乙方:(签名或盖章)

年月日

鉴证机关:(盖章)

查看全文

加强街道机关车辆管理通知

机关各部门:

为进一步加强街道机关部门车辆管理,现根据街道办事处车辆管理规定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部门非专职驾驶员管理

(一)确定部门非专职驾驶员名单。

因工作需要,部分配有车辆但未配专职驾驶员的部门,可以指定一名或多名街道机关干部、联防队员或城管队员为本部门非专职驾驶员,将确定人员名单报街道党政办审核、备案通过后,方可驾驶部门车辆。其它有驾驶证人员未经街道允许,一律不准驾驶街道车辆。提报部门非专职驾驶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持有正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C1证以上)并安全驾驶机动车2年以上。

查看全文

劳动保护心得体会

一、劳动保护的概念

劳动保护,是指为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获得适宜的劳动条件而采取的各项保护措施,包括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休假制度、保障劳动安全与卫生的措施、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未成年工劳动保护规定等。

二、劳动保护的主要依据文件

目前,处理劳动保护适用的法律规范性文件,主要有《劳动法》第4、6、7章,《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关于装卸、搬运作业劳动条件的规定》,《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营职工个人防护用品发放标准》,《工业设计卫生标准》,《尘肺病防治条例》,《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女职工禁忌从事劳动范围》,《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违反<中华人民工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等。

三、了解和规范劳动保护的必要性

随着“西电东送”和“西部大开发”逐步实施,企业生产、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劳动保护就显得愈为迫切、重要,为了规范企业的劳动保护和管理工作,依法保障劳动者权益,同时规避企业用工风险,必须对劳动保护又一个初步了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政策规定,当职工劳动保护权利受侵害时,依据法律、法规有权向所在单位的主管部门或者当地劳动部门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诉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处理决定,职工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因此,对违反劳动保护规定的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现就有关劳动保护的内容和企业存在的一些劳动保护的情况作一个说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