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诚信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0 05:28:4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供应商诚信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供应商诚信管理

财政局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报告

为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发挥信用在创新监管机制、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根据市府办《关于报送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通知》要求,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一、建立健全信用制度

办理中介机构从事记账业务审批时,全面落实办理行政许可事项,申请人承诺了符合审批条件并提交有关材料的,及时予以办理的要求。

二、加强政府采购诚信体系建设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省财政厅制定了《省政府采购当事人诚信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了采购人、采购机构、供应商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将按失信行为记入诚信档案的具体行为、失信行为处理、失信行为运用。

政府采购监督管理中,严格落实《省政府采购当事人诚信管理办法》要求,按规定每月上报《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信息记录》。政府采购活动中,采购人、采购机构在编制的采购文件中,可以对记入诚信档案且在有效期内的供应商,在参加政府采购活动中实行6%—10%的报价加成、以加成后报价作为该供应商报价评审或者扣3—5分予以惩戒。供应商失信行为惩戒可以实行无限制累加制,因其失信行为进行报价加成惩戒后报价超过政府采购预算的,其投标、响应文件按照无效处理。供应商参加政府采购活动时,应当就自己的诚信情况在投标、响应文件中进行承诺。

查看全文

物资供应商优化评估系统探究

系统设计

《战区物资供应商选取优化评估系统》依托正在开发使用的的军队物资采购网,面向军队物资需求部门,主要用于对供应商选取优化。系统基于Web开发,适用于局域网和Internet,无需安装客户端,主要包括中心数据库存储、系统设置供应商入库子系统、管理管理子系统、供应商诚信管理子系统、供应商优化评估决策子系统等,其中,核心数据存储层负责将抽取的数据进行存储,采用Oracle10g数据库。WebService向各子系统提供数据服务,所有子系统的一切操作请求都将通过WebService平台验证后,再进入数据库系统,这样就保证的系统的安全性和高度保密性。系统采用成熟、可靠的网络工程技术,建立军队物资采购信息通道,统一信息出口,实行集中管理,共享信息资源,实现采购信息网络化;采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技术,建立物资需求管理平台,实行进程管理,增加透明程度,提高监督力度,实现供应商诚信管理规范化;采用规范、实用的信息分析技术,建立物资资源、物流资源数据中心,规范数据结构,完善统计制度,提高调控能力,实现物资采购保障决策数字化。通过该系统,物资采购部门能及时、准确、完整地掌握物资供应商各种信息,动态掌握每个供应商诚信情况,由数据集成、数据上传与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可视服务等应用系统组成。其界面如图1。其主要特点如下:1.界面友好、易操作。系统只要使用鼠标进行拖放即可,非常直观方便。系统还提供了准入生成器、查询生成器、报表设计器以及数据库向导、表向导、查询向导、窗体向导、报表向导等工具,使得操作简便,容易使用和掌握。2.集成环境、处理多种数据信息。集成了各种向导和生成器工具,极大地提高了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使得建立数据库、创建表、设计用户界面、设计数据查询、报表打印等可以方便有序地进行。3.标准化。遵循《后勤指挥自动化通用技术规范》和《军需物资油料信息化建设规范》,统一编码体系,统一数据库设计及命名标准。4.可靠性。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通过计划、评审、检查、控制等管理活动和设计、分析、试验(测试)等技术活动,使开发的软件产品具有较强的容错功能,通过完善的异常处理与故障恢复机制,保证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达到7×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要求。5.维护性。系统设计合理,维护方便,可通过修改功能设置和系统参数等方式解决业务流程和数据阀值等问题。6.安全性。系统安全管理主要包括网络安全管理、主机和操作系统安全管理、数据库安全管理、数据访问权限管理等组成。网络安全管理通过采用路由器、防火墙、通信服务器等多种硬件设施来保障网络安全,防止系统受到非法入侵,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同时设置网络密码保护,确保通过Web页面访问系统时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主机和操作系统安全管理通过设置主机密码、操作系统级别的不同用户、口令,确保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并建议通过磁盘阵列进行数据备份,在系统发生意外情况时,保证系统数据能够得到及时恢复。7.开放性。为保证系统的开放性,系统构建中尽量使用主流的硬件平台(主机、网络设备等)和软件平台,遵循业界开放式标准,支持系统建设中涉及的各种网络协议、硬件接口、数据接口等,为未来的系统扩展奠定基础。8.使用人员条件。熟悉计算机基本操作,熟练掌握IE浏览器、Word、Excel等常用办公软件。

功能架构

门户接入域:主要是提供两个门户服务于所有用户,一个是供应商门户、一个是管理门户。供应商可以通过供应商门户查询到所有涉及本供应商的所有信息。管理门户是采购管理部门所有功能的入口。业务引擎域:是为了支撑所有的功能而必须有的独立引擎,如认证鉴权引擎是统一的SSO认证方式,工作流引擎是所有的功能通过工作流引擎串联为流程,安全引擎是统一的保障服务,包括日志、网页过滤等,预测分析引擎是通过报表分析的模式展现和设计所有的模型。系统支撑域:是所有的系统功能,包括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参数配置、系统监控等功能。业务支撑域:主要是通过物资类功能和事件类功能贯穿这个应急物资管理的所有时间段。数据模型域:因为本系统还包括预测分析、采购等几大BI的功能,所以通过定义模型,能够使得系统自动预测和分析一些基本的功能。

功能实现

1.供应商注册。供应商通过录入法人名称、经营范围、资产状况和主要业绩等基本资料,完成供应商注册。(如图3)2.供应商准入管理。通过对注册供应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授权、主要经营业绩情况等纸质资料信息符合性审核,来完成供应商的注册及信息修改工作。(如图4)3.供应商审核管理。通过审核供应商申请资料及符合性审核,实现对其注册供应商的初审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供应商库。(如图5)4.准入供应商库。(如图6)5.供应商查询管理。根据名称、类型、认证状态、推荐单位、主营项目等内容,模糊查询供应商信息。(如图7)6.供应商优化选取管理。通过对供应商注册资金、经营业绩、或销售级别包括经营项目名称、经营级别、授权证明、授权机构、认证时间等信息,实现对供应商优化选取。(如图8)7.供应商优化评估。通过加强供应商评价体系建设,需对供应商管理体系、资源管理与采购、产品实现、设计开发、生产运作、测量控制和分析改进等七个方面进行现场评审和综合分析评分,按照从不具备要求到完全符合要求且结果令人满意,分为5个分数段(0分-100分区间),根据各分项要素计算平均得分。如80分以上为体系合格供应商,50分以下为体系不合格供应商。通过加强供应商运行评价体系建设,采取QSTP加权标准,即供应商资质(如注册资金、权限、主要业绩等,35%评分比重)、售后服务(10%评分比重)、技术力量(25%评分比重)、商务价格(30%评分比重),逐个形成评估报告,预测中标后能否实现优质供货和优质服务。(如图9)8.形成参与供应商名单。通过逐个分析,形成参与此次采购的供应商名单,并将统计的结果导入到Excel中,生成报表。(如图10)9.供应商管理。通过添加、删除、修改等操作,实现供应商管理,可统计出所选供应商的投标情况,包括供应商的投标次数和中标次数等。(如图11)10.用户管理。用于用户账号的注册,修改,删除等操作。超级管理员可通过该页面为用户分配权限,其它用五、技术应用系统建立基于非物理对象属性抽象的供应商分类分级管理信息管理数据库,采用异构数据库数据整合、数据采集、数据上传、数据接收的数据集成技术,实现地域分散的信息一体化。将XML技术和分布式数据库技术相结合作为整个Web系统的数据基础,形成多层次、分布式的数据共享机制,使系统具有良好开放性、可视化数据基础。(一)采用总体数据方法建立分类分级综合数据库。依据数据库原理,按照供应商分类管理、分级管理、办公管理要求抽象出数据元素,由数据元素组成数据结构,由数据结构组成专项数据库,按照数据完整性、完备性和相应的统计指标体系建立综合数据库。主要有三个重要作用,一是为系统应用奠定数据基础,为每次选取决策提供动态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二是业务管理、办公管理可以在总体数据模型基础上使用专用数据资源和共享数据资源。三是可以为各应用子系统、各作业控制子系统提供数据的接口,并依据它来约束今后应用系统的开发、升级。(二)实现不同系统的数据集成、交换和共享。按照综合数据库中数据元素的统一模型,进行相应的数据复制、数据集合和接口集成。采用Microsoft.NET中文开发平台和Oracle8i大型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基于B/S结构体系和进口信息管理系统WEB服务器体系应用,实现基于浏览器方式的进口业务管理,用总体数据规划方式建立进口信息管理中心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化、数据标准化。采用基于动态交换的组件服务技术和动态SQL语句生成技术,成功解决Word文档、图像文件在数据库中的读取、动态显示难点以及大单位综合数据库到总部中心数据库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等难题。采用系统角色、用户角色设置,系统权限、用户权限设置,双重管理办法和用户组自定义方法,实现用户访问在WEB服务器上任意模块,任意网页的访问控制技术,具有不同对象权限任意设置的功能。采用动态链接方式,实现WEB服务器应用程序的动态设置,具有系统结构、功能的重组和动态链接,用户可以重新构架网站结构,实现系统的柔性管理,使网页设计组件化、模块化。(三)数据库安全管理。为保证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保密,合理集成防火墙、服务器、缓存引擎和互联网应用程序,采取信道加密和数据加密两种方式,建立网站访问管理系统。通过设置不同等级的数据库用户权限、角色权限,防止数据库受到恶意攻击;对于后台数据库数据,原则上只开放读取权限,避免数据库数据受到肆意修改;在数据库操作上,应严格权限、密码管理,针对不同的操作,只授予相应的权限;对于重要的数据库数据做到定期异地备份。

查看全文

财政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2020年社会体系建设工作考核细则》文件精神,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37次集体学习时对信用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以及国家和自治区贯彻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三个改革性文件视频会议精神,以建立健全法规和标准体系为基础,以推进政务诚信、个人诚信和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为核心,逐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不断提升经济社会主体诚信意识和诚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和大数据技术,加快完善市财政系统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机制,统筹推进政务诚信、个人诚信和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突出抓好信用信息数据归集与使用、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红黑名单”曝光、典型案例收集宣传等工作,加快构筑以信用为基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为市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健全财政管理内控体系

查看全文

政府采购督察员座谈会讲话

下午好!

在农历牛年即将过去、虎年将要来临之际,我们今天荣幸地邀请到了省级全部七位政府采购督察员,齐聚一堂共同商讨我省政府采购工作,感到十分高兴,在此我首先代表省财政厅向大家的到来,以及在这一年来对政府采购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由我先向大家简要汇报一下我省2009年的政府采购工作情况及明年的几项重点工作,请各位督察员批评指正:

一、2009年我省政府采购工作情况

2009年,省财政厅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监察厅、审计厅的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两创”总战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依法治税、为民理财、务实创新、廉洁高效”的财政总体工作思路,深化“实、稳、优”三字诀,认真做好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等各项工作,积极推动我省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向前发展,政府采购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稳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

2009年,我省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要求,坚持“依法采购、应采尽采”工作思路,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一是结合浙江实际,统一制定全省集中采购目录,首次将计算机等25大类通用性较高的项目列入全省统一的集中采购目录;二是将省公安厅等6个省级部门的政府投资建设工程纳入政府采购管理试点,对工程建设项目试编采购预算、采购文件备案和建设资金的国库集中支付,探索将政府投资建设工程纳入政府采购规范化管理的有效机制;三是扩大协议定点采购范围,在原有协议定点项目基础上,将9个品目的办公设备耗材纳入定点采购管理。

查看全文

高校设备采购管理模式分析

摘要:大数据的前沿探索与应用已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管理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对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展高校有效资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响应将推进信息化战略性调整与深化国家教育领域改革相结合的时代号召,本文着力于当今信息化时代高校设备采购管理的研究,提出大数据背景支撑下的“SMART”管理模式,力求探寻出针对我国高校设备采购工作的一种更优机制。

关键词:高校;大数据;设备采购;SMART模式

一、高校设备采购管理的瓶颈

我国高校设备采购工作大多仍以传统手工方式为主导,即使实现了部分信息化管理,也仅仅是针对业务程序的简单执行,尚未实现采购战略优化和决策分析的程度,其面临一系列突出问题:1、买卖资源的不对称造成采购人与设备属性的信息失联,被动抬高采购成本;2、采购人能力薄弱,途径单一,未实现设备需求、供应商来源的标准制定;3、采购资源配置不合理,供需双方矛盾凸显;4、采购过程信息透明度不高,缺失分析与监管。

二、大数据对高校设备采购管理的影响

“大数据”的概念是由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创造,如今已成为各行各业关注的热点,据IDC的分析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数据总量将达到2013年的10倍,超过8.5ZB,可见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各行各业的管理运作无时不在制造数据。信息化时代的大数据建设对整个社会带来巨大变革,不断深入到我们工作的方方面面,它给高校设备采购也带来潜在影响:

查看全文

国际保理业务风险控制探析论文

[摘要]作为债权保障“三驾马车”之一的国际保理源于国际贸易,近几年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国际结算方式之一。本文分析了国际保理业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风险控制措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的主动权正逐步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传统的贸易结算方式由于手续繁琐、费用较高等弊端,份额开始大幅下降,而以赊销为代表的信用结算方式越来越盛行。如何既能满足买方的贸易融资要求又能确保卖方防范风险,成为一个双方共同探索的问题。国际保理业务这一新型金融创新业务集结算和融资为一体,顺应了贸易全球化的潮流,迎合了这种市场主动权的转变而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已经成为各国出口商加强国际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

一、国际保理的概述和发展现状

1.概述

国际保理(InternationalFactoring)是国际保付的简称,发端于19世纪末的美国,继而兴起于欧洲,今日更向全球发展。它是国际货物买卖业务中掘起的一种界于托收和信用证之间的、兼具商业和银行双重信用功能的货款收付方式。由于各国和各地区的商业习惯和法律规定不同,国际保理的定义不尽相同。国际保理是以赊销方式出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贸易提供销售账务管理、应收账款收取、信用风险担保和资金融通便利中一项或多项服务,并办理相应的应收账款债权转让或担保手续的综合性金融业务。

2.发展现状

查看全文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论文

一、制度理论与企业信用

新制度经济学把制度理解为能抑制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任意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的一套行为规则与程序。新制度经济学创始人道格拉斯•诺斯认为,制度是人为设计的、型塑人们互动关系的博弈规则,它旨在约束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是决定长期经济绩效的根本因素。制度约束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禁止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另一方面,界定可以被允许从事某些活动的条件。因此,制度是一种人类在其中发生相互交往的框架。制度作为人们相互交往的指南,通过为人们提供日常生活规则来减少不确定性,当经济主体做生意、借钱、驾车、人际交往时,就能够知道或者很容易学到应该如何去做。制度对经济绩效的影响是无可争议的,制度能够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选择,源于其目的是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罗纳德•科斯认为,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是建立使市场主体讲信用的收益大于失信的制度。现阶段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讲求信用。据商务部统计,我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有统计表明,我国企业坏账率高达1%至2%,且呈逐年增长势头,相比较之下,成熟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的企业坏账率通常为0.25%至0.5%。我国每年签订的约40亿份合同中,合同履约率只有50%。虽然企业失信行为的泛滥并不能完全归结于行为主体的道德败坏,但与现有制度建设的欠缺有着必然联系。在不完善的市场条件下,人们实施机会主义行为的收益大于其成本,在征信成本太高而失信成本过低或为零的情况下,违约、造假、欺诈处处上演,必然损害企业的利益,造成市场失灵和秩序混乱,这是失信的主要原因。企业在不甘心受到相应损害的前提下,为了保持正常的交易,尽可能保护自身的利益,必须建立一套完善且有效的制度作为保障,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应运而生。企业依据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对信用销售中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科学管理,成立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了解客户、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的信用状况,制定科学的信用政策,为防范风险、扩大交易、提高利润、减少损失、增加赊销成功率等进行一系列活动,从而规避和降低信用风险。因此,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企业开展信用风险管理是其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必然选择。

二、制度变迁理论与企业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在社会中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建立一个人们互动的稳定结构来减少不确定性。制度变迁理论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制度的产生与变动来研究某一经济主体的经济发展,并指出各经济主体经济绩效各异的根源。马克斯•韦伯指出:凡是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制度就是有效的制度。企业制度作为社会生产的一种组织制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对经济活动效率的追求逐步形成,企业制度发展的直接原因是提高经济效率,这集中体现在企业制度的变革能创造一种新的生产力,新的企业制度既能节约生产费用、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能增加产出,不仅能为管理的创新提供制度条件和前提,也能够提高企业经济活动综合效率。罗纳德•科斯指出,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改变各种生产要素的利用率,达到最优效率,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情况下,制度安排对资源的配置和企业的受益都将产生影响,不同的制度安排会产生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企业需要在不同的制度之间进行选择。道格拉斯•诺斯从人类行为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的结合考察制度产生和变迁的过程,制度是为了降低人们互动中的不确定性而存在的,随着生产专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边际生产成本逐渐递减,以及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中机会主义的存在,边际交易成本就会逐渐增加,从而影响经济效益。制度的稳定性丝毫不否定它们处于变迁之中的事实。制度变迁是一个复杂、渐进、非连续的过程,是由于社会中非正式约束嵌入的结果,不论是惯例、行为准则、行为规范,还是个人、公司之间的契约,制度总是处于不断演化之中。在经济活动中,组织及企业家从事有目的的经济活动,因而他们是制度变迁的主角,型塑了制度变迁的方向。虽然韦伯、科斯、诺斯等对制度研究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尽相同,但都认为生产力或技术的进步以及制度的变迁,对社会或是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效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企业作为一种组织形式,是一个有目的的实体,是由其创立者设计出来、用来最大化其财富和收入,以及实现其他由社会制度结构所提供机会设定的目标。在追求这些目标的过程中,企业逐渐改变制度结构,不同约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企业的财富最大化。最合理的制度安排就是使交易成本为零,如果原有的制度安排不能提高利润,原有制度安排下的某些人为了获取潜在利润,就会率先克服这些障碍,从而导致新的制度安排。信用制度变迁对利润增长的作用路径是在一个动态的经济系统中,现有的制度安排决定了市场经济交易机会与交易成本,从而决定了经济增长的收入及速度。当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进出口产品价格、原材料价格、劳动力价格等外界条件、因素变化进入经济系统时,则改变了现有的经济条件及收益结构,只有进行制度创新,创立新的合适的信用管理制度,才有可能实现潜在利润,实现经济的增长。因此,制度变迁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企业实现利润增长的必要基础。为了获得经济绩效,企业建立一套能够提高经济效益的制度是必然选择,以解决市场信息不对称,以及市场经济不完备情况下机会主义导致的生产成本增加的问题。这其中,建立科学、完善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是最优选择。

三、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各种创新能力中最基本、对其他创新能力起促进或制约性先导作用的创新能力,具有稀缺性、不可复制性等特征。企业的正式制度会影响企业的组织氛围,进而在资源决策时产生规范和理性,只有当资源与企业正式制度适配时,其创新能力才会提高。因此,企业制度创新能力具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作为信用销售中考察企业市场营销能力、营运能力、内部管理能力的核心制度,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属性和特征,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之一。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赊销、信用交易规模不断增大,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较为明显。企业通过建立规范化的制度和规则,有效降低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成本、存货成本等相关管理成本,同时迎合了客户不同交易方式的需求,大大提高了销售利润率和市场占有率,使本企业具有了其他同行业企业不可比拟的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一方面,信用管理制度的建立,在满足经销商或消费者短期融资需求的同时,能够迅速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经营收益,实现了消费者价值和企业自身利益的统一。特别是在生产贸易链愈加紧密的情况下,只有加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建立符合市场规范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降低市场主体的交易成本,才能推进跨区域的企业合作,在实现企业销售最大化的同时,将信用风险降至最低。另一方面,科学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形成战略联盟,使上游供应商、制造商和下游渠道商之间形成稳固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提高交易对手的忠诚度和成功率,提升企业绩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查看全文

信贷业务存在风险分析论文

一、当前经济形势下主要存在的信贷业务风险

1.未能认真落实信贷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产生的操作风险。为吸引贷款客户,抢占市场份额,部分银行信贷从业人员未能履行授信管理制度以及信贷业务流程要求,有章不循、违规操作。一是贷前尽职调查不到位。贷款调查未全面掌握和核实借款人的资信状况、项目潜在风险和担保物价值,出现为不具备贷款条件的项目申报授信、项目申报内容与实际建设内容不一致、个别项目甚至出现授信申报材料信息不真实的情况。二是贷中审查不到位。部分贷款条件未能有效落实便发放贷款,部分项目在贷款发放后未跟踪监督信贷资金的使用情况,导致贷款被挪用。三是贷后检查不到位。贷后检查流于形式,对信贷客户的经营状况变化缺乏及时监测关注,对存在风险隐患的客户风险化解和控制措施不及时。四是固定资产贷款未严格按国家对项目资本金的要求执行。

2.企业提供虚假资料骗贷产生骗贷风险。受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影响,一些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急需融资,个别不法企业通过虚构交易合同,伪造真实贸易背景,骗取银行贷款。目前,比较突出的是采取先开票后退货等方式,恶意骗开银行承兑汇票,利用承兑汇票套现、套利。部分商业银行信贷人员责任心不强,违规操作、未严格审核合同发票、合同等交易资料,甚至出现信贷人员内外勾结情况。

3.部分准信贷创新产品存在管理风险。由于信贷结构调整,部分行业在银行贷款额度受限,当前出现了部分金融机构利用产品创新,避开信贷规模限制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是信托理财产品风险,主要表现在某些短期信托理财产品到期必须要用信贷资金置换,可能置换时受信贷规模控制,导致到期无法置换的风险。如果出现到期不能还本付息的违约情况,投资者本金将面临损失。此外一些地方或企业为绕过项目资本金不足的障碍,以信托的渠道通过银行筹集资金充当项目资本金,也使杠杆率接近或达到100%,增加信贷资金风险。

4.某些重点领域信贷存在潜在信用风险。近年急剧增长的政府融资平台类贷款支持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贷款资金管理监督难度大,担保措施不足。许多地方政府用土地出让收益做资本金或者担保手段、部分甚至是纯信用贷款。一旦财政收入下降,土地收益不能实现预定的目标,将引发风险。部分企业高负债经营导致信用风险。如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高负债经营所导致信用风险。当前我国大部分房地产开发商自有资金较少,开发资金来源以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为主。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开发贷款门槛提高以及升息周期的到来,企业资金链条日趋紧张,一旦资金链条断裂,就会导致贷款不良。

5.当前市场风险加剧造成的信贷资金风险。一是受国外金融危机冲击,部分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区域出现大量企业出口受阻、倒闭现象,已经造成部分银行不良贷款。二是房地产跌价引发市场风险。近年来部分地区房地产销售价格上涨较快,容易导致市场价格过分偏离其真实价值。一旦金融危机加剧或经济增长趋势变坏引起房地产价格大幅下跌。抵押物价格将大幅缩水,导致贷款抵押不足。三是当前个别地方“假按揭”问题有增多的趋势。部分城市某些房地产企业由于近期房地产交易低迷,资金紧张,甚至出现了以“假按揭”的方式套取银行信贷资金的现象。

查看全文

信贷业务的风险隐患分析论文

一、当前经济形势下主要存在的信贷业务风险

1.未能认真落实信贷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产生的操作风险。为吸引贷款客户,抢占市场份额,部分银行信贷从业人员未能履行授信管理制度以及信贷业务流程要求,有章不循、违规操作。一是贷前尽职调查不到位。贷款调查未全面掌握和核实借款人的资信状况、项目潜在风险和担保物价值,出现为不具备贷款条件的项目申报授信、项目申报内容与实际建设内容不一致、个别项目甚至出现授信申报材料信息不真实的情况。二是贷中审查不到位。部分贷款条件未能有效落实便发放贷款,部分项目在贷款发放后未跟踪监督信贷资金的使用情况,导致贷款被挪用。三是贷后检查不到位。贷后检查流于形式,对信贷客户的经营状况变化缺乏及时监测关注,对存在风险隐患的客户风险化解和控制措施不及时。四是固定资产贷款未严格按国家对项目资本金的要求执行。

2.企业提供虚假资料骗贷产生骗贷风险。受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影响,一些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急需融资,个别不法企业通过虚构交易合同,伪造真实贸易背景,骗取银行贷款。目前,比较突出的是采取先开票后退货等方式,恶意骗开银行承兑汇票,利用承兑汇票套现、套利。部分商业银行信贷人员责任心不强,违规操作、未严格审核合同发票、合同等交易资料,甚至出现信贷人员内外勾结情况。

3.部分准信贷创新产品存在管理风险。由于信贷结构调整,部分行业在银行贷款额度受限,当前出现了部分金融机构利用产品创新,避开信贷规模限制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是信托理财产品风险,主要表现在某些短期信托理财产品到期必须要用信贷资金置换,可能置换时受信贷规模控制,导致到期无法置换的风险。如果出现到期不能还本付息的违约情况,投资者本金将面临损失。此外一些地方或企业为绕过项目资本金不足的障碍,以信托的渠道通过银行筹集资金充当项目资本金,也使杠杆率接近或达到100%,增加信贷资金风险。

4.某些重点领域信贷存在潜在信用风险。近年急剧增长的政府融资平台类贷款支持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贷款资金管理监督难度大,担保措施不足。许多地方政府用土地出让收益做资本金或者担保手段、部分甚至是纯信用贷款。一旦财政收入下降,土地收益不能实现预定的目标,将引发风险。部分企业高负债经营导致信用风险。如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高负债经营所导致信用风险。当前我国大部分房地产开发商自有资金较少,开发资金来源以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为主。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开发贷款门槛提高以及升息周期的到来,企业资金链条日趋紧张,一旦资金链条断裂,就会导致贷款不良。

5.当前市场风险加剧造成的信贷资金风险。一是受国外金融危机冲击,部分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区域出现大量企业出口受阻、倒闭现象,已经造成部分银行不良贷款。二是房地产跌价引发市场风险。近年来部分地区房地产销售价格上涨较快,容易导致市场价格过分偏离其真实价值。一旦金融危机加剧或经济增长趋势变坏引起房地产价格大幅下跌。抵押物价格将大幅缩水,导致贷款抵押不足。三是当前个别地方“假按揭”问题有增多的趋势。部分城市某些房地产企业由于近期房地产交易低迷,资金紧张,甚至出现了以“假按揭”的方式套取银行信贷资金的现象。

查看全文

互联网金融与跨境电商生态圈建设路径

一、互联网金融与跨境电商生态圈耦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跨境物流系统和跨境电商生态圈融合度不够

第一、跨境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跨境物流系统运行效率。要想提高跨境物流系统运行效率,应该着力建设配套完善的跨境物流基础设施。也就是说,要建设海运、铁路为主体的跨境物流运行系统,目前的跨境物流体系在实物操作过程中,海运与铁路运输在具体衔接时不够顺畅,有些港口和铁路不能直达港口区,这就造成在跨境电商中需要由海运和铁路运输实现的业务只能使用公路运输系统的车辆接驳方式来完成,无形中增加了车辆的交通运输成本,并且也多了许多运输及装卸搬运流程,增加了跨境电商生态系统综合成本。第二、先进的集输运输设备设施不完善导致跨境电商生态圈参与度下降。从互联网与现代物流系统角度出发,跨境电商的业务可以划分为两大部分,分别为商业流动和物流操作。其中,对跨境电商实际运行起核心作用的内容为物流系统建设。但是,因为一些基础设施如交通运输枢纽、公共存储仓库、商品流通基地等建设需要较长周期,过长的建设周期显然无法满足跨境电商对基础配套设施的要求,时滞效应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物流集输系统对跨境电商的作用与效能。加上已经建成在用的跨境物流系统的各类设备设施和专业化的标准不具有统一性,使得不同运输方式缺乏统一的物流标准,显著影响到基础设施对跨境电商业务的支持功能。

(二)海关通关作业流程与跨境电商生态圈关联度下降

第一、海关的货物进出口监督管理业务和跨境电商关联度下降。海关在对进出口货物监督的业务主要包括海关、金融机构、税务、质量检验等综合环节,也就要求海关通关时涉及的各个部门进行有效沟通、高效合作。在实际通关过程中,海关的各个部门由于工作重点有差别,同时由于各个部门的职能和定位不清晰,使得海关管理程序复杂、成本较高,增加的运行管理成本转移到进出口商品上,使得跨境电商的海关通关成本居高不下。第二、目前海关系统在用的通关模式和跨境电商生态圈关联度较低。跨境电商的核心业务在于提供优质的产品满足国外目标客户群实际需求,由于国外目标客户群具有不确定性,导致国内的跨境电商业务运营具有障碍,使得从事跨境电商的企业无法准确预判市场需求,并在此基础上优化货物运输方案。这种情况的存在出现的问题常常表现为国内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的产品和服务与目标客户群所需的产品和服务不匹配,对种类及业务需要进一步调整,自然增加了跨境电商运行成本,需要厂家额外支付通过费用进行产品运输。保税区制度的出台一方面有效的缓解了跨境电商供货种类及数量和目标客户群所需的产品与服务之间存在的矛盾,同时,由于目前的保税监管制度设计较为复杂、操作流程较为繁琐,都使得跨境电商运行成本增加并提高了跨境电商业务运作时间。

(三)跨境市场运营与跨境电商生态圈接洽度不和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