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学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3 14:04: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工业大学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工业大学论文

工业大学物联网技术创新能力探讨

摘要:本文基于物联网技术创新的视角总结了广东工业大学创新发展的主要特征,又从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两个方面总结了影响广东工业大学物联网技术创新发展的外部因素,以及从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知识产权开发与运用、创新平台构建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广东工业大学物联网技术创新发展的内部因素,提出促进广东工业大学物联网技术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广东工业大学;创新能力;物联网

2016—2020年第一季度,广东工业大学物联网发明专利申请202件,是广州排名首位的申请机构,占广州物联网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6.44%。从重点领域来看,广东工业大学拥有射频识别领域专利47件,位居全国首位;拥有全球射频识别高质量发明专利申请19件,位列全球第五。总体来看,广东工业大学物联网技术在广州处于领先水平,射频识别技术全国领先,并在全球具备竞争力[1]。

1广东工业大学物联网技术创新发展特征

1.1拥有高水平的物联网研究队伍及研发平台

广东工业大学在物联网及相关领域拥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7人,教育部高层次人才5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等;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智能信息处理团队”和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智能决策与协同控制创新团队”;拥有制造物联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智能制造信息物理融合系统集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研发平台,还与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机构共同建设粤港澳离散制造智能化联合实验室。整体来看,广东工业大学在物联网及相关领域拥有高水平的物联网研究队伍及研发平台。

查看全文

工业大学物联网技术创新能力探讨

摘要:本文基于物联网技术创新的视角总结了广东工业大学创新发展的主要特征,又从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两个方面总结了影响广东工业大学物联网技术创新发展的外部因素,以及从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知识产权开发与运用、创新平台构建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广东工业大学物联网技术创新发展的内部因素,提出促进广东工业大学物联网技术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广东工业大学;创新能力;物联网

2016—2020年第一季度,广东工业大学物联网发明专利申请202件,是广州排名首位的申请机构,占广州物联网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6.44%。从重点领域来看,广东工业大学拥有射频识别领域专利47件,位居全国首位;拥有全球射频识别高质量发明专利申请19件,位列全球第五。总体来看,广东工业大学物联网技术在广州处于领先水平,射频识别技术全国领先,并在全球具备竞争力[1]。

1广东工业大学物联网技术创新发展特征

1.1拥有高水平的物联网研究队伍及研发平台

广东工业大学在物联网及相关领域拥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7人,教育部高层次人才5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等;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智能信息处理团队”和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智能决策与协同控制创新团队”;拥有制造物联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智能制造信息物理融合系统集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研发平台,还与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机构共同建设粤港澳离散制造智能化联合实验室。整体来看,广东工业大学在物联网及相关领域拥有高水平的物联网研究队伍及研发平台。

查看全文

数学毕业论文致谢词17

毕业论文致谢词

院,系数学系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师

学生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全文

学位委员会职能分析研究生论文

摘要:学位委员会在研究生培养中有着重要作用。文章探讨地方高校学位委员会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中研究生教育质量整体提升上所起的作用,通过积极探索适应省属地方高校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强化地方高校学位委员会职能作用并取得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地方高校;研究生;学位委员会;职能强化

我国学位管理体系自1991年以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逐步建立,形成了国务院部委一级和省一级的学位评定委员会,再加上学位授予单位一级的学位评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学位委员会)的学位管理体系。学位委员会最主要的功能作用有四项:一是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研究确定并组织实施学位发展的战略规划;二是指导并组织开展学位授予单位和授权学科的建设与管理;三是负责博士、硕士和学士三级学位标准的实施与学位质量的管理;四是依法维护学位申请者和学位获得者的正当权益。这四项功能作用可以概括为学位规划管理、学位授权管理、学位质量管理和学位权益管理。学位委员会主要具有三大功能作用:对上级的承继性功能作用,对平级的协调性功能作用,对下级的监管性功能作用。着眼全国和地方重大社会需求,着眼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规划,着眼各类高等教育和谐发展,充分发挥学位委员会功能作用,对学位工作实施强有力的领导和管理,营造公平公正的学位授予环境,促进提升高校管理和教育质量。目前,我国正处于由研究生教育大国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的关键阶段,急需构建一个与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相适应的、充满活力的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主动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017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延东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上强调,要健全学位授权审核机制,不断完善我国学位制度。要继续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提高博士培养质量,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双一流”)建设,以学科为基础,以改革为动力,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这对各级学位委员会和学位授予单位提出了新时期下的要求。学位委员会在学科点调整中起重要作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6年10月19日公布了《关于下达2016年动态调整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共有25个省份的175所高校撤销576个学位点,包括大量博士学位授权点,共有25个省份的178所高校增列了366个学位点,表明在国家“双一流”计划启动的背景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引导高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高校发展的奋斗目标。这次学位点动态调整工作成效显著,激发了办学活力,优化了学科结构,研究生教育主动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得到提高。学位委员会在学位论文质量把关中起重要作用,以广东省为例,2015年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共从全省26个硕士学位单位的13631篇学术学位论文中抽取826篇论文送审,占全省学术学位论文总数的6.1%。我省7所高水平大学共被抽检580篇学位论文,其中44篇被评为优秀论文;505篇被评为良好论文;31篇被评为一般论文;存在不合格学位论文20篇。2017年广东省学位委员会继续从全省12523篇学位论文随机被抽取801篇(抽检率6.4%)。可见目前从国家到地方都进一步严抓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大背景下,急需强化研究生学位委员会职能作用以提高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学位委员会作为高校学位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位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作用,研究生数量的不断发展也对高校学位委员会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学位授予的质量,发挥学校各级学位委员会的功能作用,包括对上级学位委员会的执行功能作用,对平级学位委员会的协调功能作用,对下级学科评议组的监管功能作用,在现阶段地方高校建设高水平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对提升地方高校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强化本地区高等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015年起广东省启动建设高水平大学工作,希望力争用5-10年时间,建成若干所具有较高水平和影响力的大学,培育一批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的特色重点学科。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省,投入力度、改革力度前所未有,掀起新一轮高校发展热潮,对接国家“双一流”政策,建设“双一流”的后备军和预备队。努力建设更多高水平大学和学科,为广东乃至全国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此背景下,加强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过程管理,着力解决高水平大学建设过程中的若干共性问题,完善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的学位授予结构,以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培养高水平人才为目的,深化制度改革、评价激励、资源统筹配置等方面的治理能力和水平,以重点领域的有效突破带动学校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基于以上背景,我们应立足于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的现状,全面思考强化学位委员会的职能,以完善运行机制为视角制定相关管理措施,高校学位委员会架构包括校学位委员会、分学位委员会和学科评议组三级。首先理顺校学位委员会、分学位委员会和学院学科评议组三级管理在学位管理中的相互关系,通过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明确各级学位委员会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使三级学位委员会既互相制衡,又相益相长,营造良好的学位管理运行环境。从完善决策机制,健全管理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强化监控职能等方面强化学位委员会职能,我们通过学校三级学位委员会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1)健全和完善学位管理制度。根据学校和学科的发展,提出了“高起点、重创新、厚基础、强能力、求卓越”的研究生培养思路,按不同大类学科组成5个学位分委员会,通过学位委员会修改完善包括博士学位、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学位授予条件和授予程序,随着时代的发展使学位授予条件有一定提高但又兼顾学科间发展的不平衡。(2)加大研究生教育结构的调整力度,根据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比重,特别在工科院校中加大该比重,我校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型学位研究生的比例目前达到了1:1.3,把发展重心逐步转移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上来,实现我校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从以学术型为主向以应用型为主转型。(3)根据教育部的指导和学科的发展,审查指导申报增列或调整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的申报材料;审查学科方向设置;定期审批学士、硕士、博士生培养方案,秉持“创新驱动、特色发展”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理念,使培养方案适应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发展。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上,强化专业实践,与多个行业内著名企业建立一批高水准的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进行联合培养,并在答辩委员会中要求有企业高级工程师参加,获得良好效果,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就业打开了更宽畅的渠道,同时形成了一批产学研合作成果。(4)完善构建学位论文质量监控体系,形成以学位论文质量倒逼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常态化机制,学位论文不仅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更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学位委员会开展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检查。将学位论文抽检结果纳入到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评估考核,与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直接挂钩。开展优秀学位论文评选活动。组织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我校自2016年起,对申请博士学位、全日制硕士学位以及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位论文实施全盲审工作机制,由原来10%学校抽检送审其余自行送审,到2018年改为全部第三方电子双盲全委托送审;同时,为鼓励多出高水平成果,对以第一作者发表1篇学位委员会认定的“Top”刊论文的博士学位论文和A刊论文的硕士学位论文开通“免盲审”通道。(5)建立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导师激励机制,以导师责任制为抓手,继续加大力度狠抓学位论文质量,提高学位论文的优秀率,根据每年引进的高水平人才情况、导师的业绩和研究生培养质量,通过学位委员会每年开展导师的遴选工作,审批招生当年的硕士、博士生指导教师的遴选和取消名单,动态调整当年新增和停招的导师名单。对具有学位委员会指定的国家级或省级重要学术头衔人才,如长江学者、国家和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千人计划入选者、珠江学者等直接认定为博导,从而提高了师资水平和招生吸引力。(6)积极探索借鉴国(境)外高等教育先进的学位管理机制,从招生、培养、学位工作等方面改革多管齐下,包括在课程教学和选课、成绩管理、论文评审、答辩申请等各方面信息化和国际化,创建多元化的学位论文评价标准,稳步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在高水平大学建设带动下学位委员会通过这些措施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同时使省属地方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根据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关于2017年度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的通报》(粤学位函[2018]3号)的有关精神,广东工业大学42篇被抽检硕士学位论文全部合格,优良率达90.5%。这也是广东省学位委员会从2014年实施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起,广东工业大学连续四年被抽检的硕士学位论文全部通过,抽检合格率达100%。同时,近8年广东工业大学连续被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抽检的博士学位论文也获全部通过,合格率为100%。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从2014年的优秀博士论文1篇,优秀硕士论文5篇上升到2016优秀博士论文4篇,优秀硕士论文13篇。但研究生学位论文仍存在论文研究主题与方式方法创新性不够,研究内容存在一定的趋同性;论文结构松散,逻辑性不够,未凝练出重-22-点要解决的科学问题等等问题,需要学位委员会和导师的进一步努力。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生源质量一直是地方高校难以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学位委员会对研究生培养质量作用的提升和强化、以及地方高校的发展,过去地方高校生源质量远比不上985高校的生源质量的问题得到改善,实现了研究生生源从“争取有”到“争取优”的转化,从根本上解决地方高校研究生优质生源问题,形成良性循环。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2017年学校硕士研究生招生“报考人数”和“上线人数”开始攀升,2017年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的考生人数同比大幅增长56.6%。第一志愿考生总上线人数同比增幅达141%,且生源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而到2018年报考我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第一志愿考生上线人数达到招生计划数118.8%。其中某些专业学术学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上线人数更是达到招生计划数的247.6%。一改过去生源主要依靠调剂的现状,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有新的发展,新的跨越。

查看全文

药学专业本硕博人才培养比较研究

[摘要]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三个层次,通过对中日高校药学专业本硕博三个阶段的课程设置及培养目标的比较,希望建立一体化课程体系,推动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整合与衔接,为药学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日药学;本-硕-博;人才培养;比较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社会对于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药学是一门科技含量高、学科范围广、技术密集、应用性强的科学,是高新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和世界经济竞争的焦点,我国高等药学教育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国家“十三五”规划及《中国制造2025》将制药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进行布局,对药学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药学创新人才的培养分为本、硕、博三个阶段。以往的研究往往专注于某一阶段,对于三个阶段之间的关联较少涉及。从创新人才成长的角度看,三个阶段应是一个整体,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忽视本、硕、博三个阶段的连贯性与相互影响。在国外,许多著名高校在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方面都非常注重三个阶段的协调,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分别选取日本日本东北大学药学院与我国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从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入手,通过对中日高校本、硕、博三个阶段的课程侧重及衔接情况的比较,分析中日高校三个阶段课程的不同衔接方式及对人才培养效果的影响,为药学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1]。

一、人才培养目标比较

[2-4]伴随着药学教育改革,日本日本东北大学药学院于2006年开始实施并设置4年和6年制的双轨教育体系。4年制的创药学专业主要培养从事药物研究和新药开发等人才,6年制的药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临床医学知识的医药复合型药剂师人才。创药学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年,博士课程学制为3年,其培养目标是在本科课程基础上获得从药物的制造到使用的坚实和宽广的知识和技能,分为分子药学专业和生命药学专业。6年制药学专业学生可以直接报考临床药学博士课程,学制为4年,主要培养具有独立的先进新药开发、临床科学研究能力的优秀研究型人才。与本科阶段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相比,硕士和博士阶段更多强调在本科教育基础上的专门化发展,更多的是强调进一步学习和参与学科前沿的创新性研究。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本科设置了药学、药剂、中药、生物制药及制药工程(化学制药)五个专业,其中,药学专业主要培养从事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物评价和管理等领域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使学生系统掌握药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硕士研究生分为学术、专业型及非全日制型研究生,学制为3年,其培养目标主要要求学位获得者掌握扎实而系统的药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现代药学的研究进展与动向;掌握相关的实验技术和现代制药工艺技术,可以进行开拓性内容的研究工作,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及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够胜任制药工程领域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博士阶段学制为3年,以培养研究生敬业精神、创新能力、人文素养为主要目标,掌握药学及相关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技能,具有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技能解决与本学科领域相关的科学问题的能力,能在科学和专业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专门人才,表明了本、硕、博三个阶段知识掌握和相关能力高低的递进性。

二、课程设置比较

查看全文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以教师资格国考要求为出发点,对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进行整体分析。结果表明: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对教师职业道德培养力度不够、部分理论课程内容重复、专项技能教学重技能轻理论、实践教学时间不足等问题。并从适应社会需求、主动对接教师资格统考内容、整合内容相近的理论课程、重视专项理论课教学、合理设置实践教学时间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教师资格考试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要举措,是依据《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教师函〔2011〕6号)开展实施的考试项目[1]。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的工作人员提出的基本要求(专业能力、教育教学能力、道德要求和身体素质等),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法定职业许可制度[2]。教师资格考试由教育部统一制订考试标准和考试纲要,考试分为笔试(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和面试(语言表述、教育观念、教学设计)。申请教师资格种类还需具备对应的学历条件,具有担任教学工作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以及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在国考制度下,师范类学生已不再享有毕业后直接获取教师资格证的特权,他们需要进行测试来博取成为教师的机会。本研究以湖南工业大学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对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意在找出其存在的问题,且探索其优化方法,以适应新时期教师资格国考背景下的培养规格,切实提高学校体育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湖南工业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

(一)课程设置现状分析。1.通识教育课程现状。通识教育课一共开设了19门,共计43学分,702学时。在培养进程表上,思修、马原、毛概、大学英语、计算机这几门课开设的学时比较多,一共488学时,可见学校对树立学生正确思想、掌握一定外文阅读的能力和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比较重视。结合教师资格考试内容和湖南工业大学的培养要求来看,思品类和一般教育类的课程设置存在不足的地方。总的来说,其通识教育课程开设较多元,但在一些学科设置上仍需改进。2.大类专业必修课程。大类专业课程设置基本符合时代诉求,在第一、二学年,基本完成这些课程的学习。体育教育课程开设了8门必修,基本涵盖了教师资格考试中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这一项笔试内容。术科专业必修课开设了10门课程,各运动项目开展满足中小学体育课需求。不足之处在于体育与教学方法这门课程是考试中的内容,学校却没有涉及此课的开展。3.专业方向选修课程。从第二学年开始开设了专业技能与实践这门课程,开设四个学期。从12门体育专项课中选择一门进行学习。第二学年每学期有4学分,64课时(理论8课时,术科56课时)。第三学年属于专项提高阶段,每学期8学分,128课时(理论16课时,术科112课时)。当今社会越来越注重体育教师的理论与实践运用能力,湖南工业大学专业技能与实践课程一共有384学时,专项术科课时的比例占87.5%,理论课时的比例占12.5%,理论课时安排较少,是否可以考虑调整理论课时安排。另外,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由单一向复合型趋势转变,学校可否考虑在五六学期就进行副专选课程的开设。4.专业核心课程选修。专业核心选修课程有上述三个模块,对体教生来说,学校一般统一开设教学训练方向的模块课程。它包括运动训练学、体育绘图、体育游戏、场地与设计这四门课程。其中,体育游戏这门课程具有实际意义。体育场地与设计和体育绘图这两门课程在中小学体育知识领域中涉及范围较小。除了统一开设运动训练学和体育游戏两门课程外,是否可以考虑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习。(二)实践教学课程设置现状。政治思想理论课程实践是1-6学期开展的课外课程,但这门课程没有明显的实践考核。业务素质训练是三四学期开展的实践课程,一般是进行田径、篮球二级裁判的培训,时间较短为一周。见习和实习分别是五、六学期进行的实践,见习两周,实习三个月,时长较短。毕业论文是最后一个学期开展的实践,时间为8周,旨在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总之,实践教学课程设置这一部分尚可改进。

二、湖南工业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航空航天人才培养教育研究

1航空航天学科专业设置

1.1MIT航空航天学科专业设置MIT的航空航天专业是美国同领域中最有名的专业,其人才培养理念和课程设置举世闻名[3]。MIT在1959年成立航空航天系(TechnologyDepartmentofAeronau-ticsandAstronautics),分属于工学院。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航空航天系建立起统一的工程课程体系,包括静力学、固体力学、材料学、动力学、流体力学、热动力学与推进、线性系统等。注重各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强调作为本领域的领导者需要考虑技术解决方法与经济、政治、社会、环境需求和社会约束之间互相关系的理念[4]。在21世纪初,科学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现代工程理论体系,航空航天系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彻底改革,经过两年的全面发展,形成一种全新工程教育理念和实施体系[5]———CDIO,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这对MIT产生了根本而持久的制度影响,更广泛地影响了全美工程教育,其航空航天学科从20世纪90年代起连续多年位居全美工科第一。独特的航空航天工程教育不仅促进了科技创新与发展,也引领着世界工程教育的改革方向,对美国在航空航天领域走在世界的前列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航空航天工程(AerospaceEngineering)和工程学(Engineering)经过4年学习,将获得理学学士学位(BachelorofScience)。工程学是航空航天工程的一个补充,对多学科关联的工程技术领域如机器人与控制、计算工程、力学或工程管理等有更深入、更广泛的理解,由ABET(AccreditationBoardforEngineeringandTechnology)工程认证委员会授予学位[6]。航空航天系设有航空与航天科学工程和航空与航天信息科学工程两个本科专业方向[7]。1.2国内综合性大学航空航天学科专业设置航空航天是工程性极强的行业,集中了许多尖端技术,涉及机械、电子、光学、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材料科学等高新技术,是一个极其庞大、复杂、综合的系统工程,依赖于多学科背景知识的支撑。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8],航空航天类分属工学学科门类,基本专业包括航空航天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等5个专业;特设专业包括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和飞行器适航技术两个专业。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发展目标提到生物、材料和航天等领域的前沿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大型飞机、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被列入16个重大专项,空天技术也被列入前沿技术中[9]。显示出中央对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给原来航空航天的高校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原航空工业部时期的六大高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和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始终保持航天特色,航天学院是1987年经国家航天工业部批准成立,原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办学历史上有航空航天血统的高校如清华大学(2004年)、浙江大学(2007年)、厦门大学(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等积极重建航空航天类专业;北京大学(2008年)、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中南大学(2009年)等也在各自学科特色的基础上建设了航空航天类专业。对比MIT与我国综合性大学专业设置,我国航空航天学科专业设置较细,除《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设置含5个基本专业和两个特设专业外,各综合性大学依据自身学科所长进行专业设置,专业分属的学院也有差异,如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航天学院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工程实验班的工程力学和复合材料与工程两个专业方向等。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专业设置的具体化对专业人才培养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为我国航空航天领域发展解决了工程技术人才的基础供给问题。然而,专业设置过于具体化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适应国家发展战略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高校招生已逐步按学科大类招生,如在2017清华大学年打破院系和专业壁垒,将所有本科专业划分为数理类、人文与社会类、机械、航空与动力类等16个大类进行招生。按学科大类招生将改变原有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学习,从而形成宽基础、交叉复合的知识结构,有利于专业深入和创新能力培养。这符合航空航天高技术产业应用要求,契合对工程领军人才和具有开创探索精神的工程精英人才的时代要求。

2航空航天学科教育课程体系

2.1MIT教育课程体系典型的课程体系结构有两种:一类是层次化课程体系,循序渐进、逻辑性强。另一类是模块化课程体系,能够突破学科专业领域的界限,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需求。MIT的教育课程体系是典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MIT航空航天系航空航天工程专业课程计划如表1所示。表1MIT航空航天系航空航天工程专业课程计划MIT的课程体系包括两大模块,模块一为全校性统一要求课程(GeneralInstituteRequirements,简称GIRs),包括:(1)基础科学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类;(2)人文、艺术、社会科学课程(Humanities,Arts,andSocialSciences,简称HASS);(3)科学与技术课程包括生态、环境、地质、结构、材料、计算机、能源等;(4)实验课程包括数字系统导论实验(IntroductoryDigitalSystemsLaboratory)、实验项目Ⅰ(ExperimentalProjectsⅠ)、实验项目Ⅱ(ExperimentalProjectsⅡ)、飞行器发展(FlightVehicleDevelopment)和空间系统发展(SpaceSystemsDevelopment),选择其中1门。这些课程一般在前两学年完成。模块二为航空航天系要求课程(DepartmentalProgram),系核心课程为8门必修课程和1门二选一课程,包括计算机科学与编程导论、材料与结构、信号系统等。专业领域课程在至少3个专业领域选择4门课程,包括航空动力学、结构力学、通讯系统等。实验与前沿课程二选一课程是飞行器工程和空间系统工程,三选一课程是机器人学、实验项目和前沿课程,包括飞行器前沿和空间系统前沿。非限选课课程类别较多,可任意选择修读,达到48个学分要求。MIT的教育课程计划将模块一和模块二相结合,其中模块一为模块二的学习奠定基础。模块一开设的基础科学和科学与技术限选课程共需完成8门课程,而开设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课程也需完成8门课程,因此,科学类课程与人文素养课程作为模块一的核心课程,同等重要,文理兼修得到充分体现。同时,从模块一的实验课程到模块二的实验与前沿课程,实践教育在MIT的教育课程计划中贯穿始终。实现了高校教育与工程实践关系的重构———在继续加强基础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向生产实践回归[10]。2.2国内典型航空航天学科的教育课程体系我国综合性大学的航空航天学科课程计划普遍采用模块化课程体系,根据自身学科所长开设课程有所差异,但模块设置和课程计划大同小异。西北工业大学是我国原航空工业部老牌的综合性大学,是唯一一所同时发展航空、航天、航海(三航)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多学科、研究型、开放式大学[12]。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是西北工业大学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学科之一,实力雄厚。以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为代表,进行航空航天学科教育课程体系介绍,表2是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计划(2015年)[13]。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计划(2015年)主要包括4个模块:通识通修、学科专业、综合素养和实践训练。(1)通识通修,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限选课程,其中必修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职业规划与发展课程、心理成长与个人发展课程、军事课程。限选课程包括公共通修基础课程和分层次通修课程,其中公共通修基础课程包括计算机类基础课程、大学英语基础课程类、体育类和程序设计实验。分层次通修课程包括非专业数学类课程和自然科学基础课程。通识通修课程一般在前两学年完成。(2)综合素养,包括三航概论和艺术素养类课程,在艺术素养课程中至少选修2学分,未建议修读学期。(3)学科专业课,包括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学科前沿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学科前沿课程包括学科前沿系列讲座和航空航天技术概论两门。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科方向和个人发展进行选择,有70余门课程可供选择,至少选修9学分,跨学科至少选修2学分。(4)综合实践包括毕业设计/论文、集中实践环节和科研训练三部分,其中集中实践环节主要包括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等内容。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计划(2015年)的通识通修模块为学科专业模块的学习奠定基础。特别提出的是在通识通修模块中开设了思想政治理论类和军事课程。这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要求。综合素养课程除去三航概论的0.5学分,需修满11.5学分,体现了对人文素养课程的重视。同时,综合实践形成独立模块,从第三学期金工实习A开始到第八学期的毕业设计/论文,每学期均有不同的实践课程,并在第六、七学期开展了科研训练课程。与MIT航空航天学科教育课程体系相比,我国综合性大学航空航天学科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原有层次化教育课程体系为现行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融合,以专业系统知识为核心,开设思想政治理论类和军事课程、体育类课程、人文艺术素养类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4]。

3结语

从专业设置到教育课程体系设置,我国虽然存在专业设置较细,教育课程体系中课程分类过细等问题,然而我国综合性大学航空航天学科根据自身学科所长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而各具特色。我国高校招生已逐步按学科大类招生,将改变原有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宽基础、交叉复合的知识结构,有利于专业深入和创新能力培养。改革原有层次化教育课程体系为模块化课程体系,取得了长足进步。我国航空航天学科教育继续深化改革,使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相融合,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从专业设置和教育课程体系的对比分析来看,专业设置和教育课程体系均进行了框架设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能动意识和创新意识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和抑制。洛克希德公司的创新灵魂-臭鼬工厂以无比的创造力发展出美国国防科技中最机密、最先进的武器产品如F-117A这一世界级著名军用飞机,正是由“自由地从事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带来的无与比伦的创造力。因此,学生作为未来的航空航天技术工程创新主体,拥有对航空航天领域持续兴趣,是激发主体创造力的基本要素,应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课程体系。

查看全文

特色贸易的教学探究

本文作者:白孝忠何艳工作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国际贸易专业特色体现了专业的国际化要求.近年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在全球的蔓延与发展,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产品与市场的不确定性考验着每一个外经贸从业人员.我们教育界也需审时度势,适应国际贸易职业的发展趋势,满足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越来越高的要求.2008年湖北省某高校问卷调查湖北省120家外贸企业,针对外贸企业人才需求的情况作了统计分析(见表1),前十项基本反映了企业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素质要求.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以及全球竞争的加快,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为培养适合产业升级以及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轻工人才,根据湖北工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特点,结合本校现有的教学资-174-源,笔者将轻工类应用性国际贸易人才的实践技能体系划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拓展技能三大层面(见表2)这三个层面的技能突出各自核心能力培养同时,也反映了技能之间的相互渗透、逐层推进,是一个完整的实践技能体系.

通过模块课程间灵活合理搭配。进而培养其合格的专业职业能力.根据表2实践技能体系,首先培养学生宽泛的基础人文素质、基础从业能力。结合国际贸易工作流程,把轻工类应用性国际贸易人才实践教学划分为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和综合拓展模块.基本技能模块为了解湖北工业大学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情况,本课题组在本校2010级及2009级共发出165份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60份.针对学生找相关工作所遇到障碍,82%学生担心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会遇到问题,72%学生认为待人处事、沟通能力欠缺,86%学生认为计算机应用能力还有待于提高,特别是电子商务、网页制作与设计方面的能力急需增强.国际贸易人才的涉外特征决定了合格的外贸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但大部分高校的国际贸易教学存在专业课与英语教学脱节的现象,导致学生毕业后与外商英语沟通的能力不强.基本技能模块中,实践教学内容意在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人际交流能力,重点提升学生商务英语应用能力.具体实践环节包括案例教学法、社会实践、生产型实践、专业模拟大赛等.案例教学法很适合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实践中包括课堂教学和实验室实训.课堂上以仿真的案例为背景,针对商务社交、商务谈判、商务管理等方面加强学生英语口头能力的培养,实验室实训以计算机和信息网络为基础,设置企业网页设计、市场调研、业务关系的建立、商务磋商、合同的签订和履行等工作流程,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和英语写作技能.社会实践即通常意义上的假期实习,一般安排在每一学年的暑假.教师根据每学年专业知识的学习情况,提供一些社会问题让学生开展调研,或建议学生积极从事一份短期工作,以逐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待人处事及组织协调能力.生产型实践模块就是让学生到当地的经济活动现场,通过亲身实践提供某些方面的实践能力.随着武汉市对外交流的日益增多,中国国际机电博览会、中国国际五金博览会等大型国际展销会在武汉市常年举行,学校可以和组委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在博览会期间以志愿者身份参与接待、服务工作,学生不仅英语口语有很多的实践机会,更提高了团队协作精神和待人处事能力.专业模拟大赛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一个有效手段.针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可以在每一学年组织一次商务英语口语、网页制作与设计等模拟大赛,这种以赛促练的方式能极大促进学生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

专业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模块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针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在问卷调查中,93%的学生认为本专业培养重理论轻实际,学生缺乏互动参与,91%的学生认为专业实习很有必要;85%的学生认可职业资格证书可以提高就业竞争力.本模块根据表2专业技能部分,实践教学内容包括模拟型实验实训教学;认知实习;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等(见表3).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对学生专业技能培训以实验实训和专业实习为主.实验实训包括校内实验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专业技能实验实训的设计应具有渐进性、动态性、系统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整个实验实训体系以认知实习为起点,为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作准备,主要采取的办法是“走出去,请进来”,即在学生接触专业课程之前,带领学生到当地大型外资或外贸企业、工厂、集装箱码头等进行参观考察,或请当地的企业家或外贸专家到学校讲座,以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增强感性认识.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安排一定的课时进行单项模拟实验教学.湖北工业大学经管实验中心现有市场营销、国际商务单证、进出口业务流程、电子商务、企业会计、证券投资等教学软件,基本能满足本专业学生模拟教学的需要.单项模拟实验完成后,学生基本具有外贸实务的操作能力,但毕竟是通过电脑完成的,与实际操作有很大的差距,学生还需要进入生产实习基地,亲身体验企业的运作.要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还需将实践教学与岗位资格证书认证相结合,在全程技能培养过程中,鼓励学生获得国家承认的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外销员等资格证书.2.3综合拓展模快对于国际贸易人才培养除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还应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具备终身适应社会和学习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基础.设置综合拓展模块主要培养学生在以后的国际贸易实践中,综合运用对外贸易政策、产品日常管理、开拓国际市场、跨文化管理以及维护客户关系等方面的能力.湖北工业大学学科专业涵盖轻工产品造型设计、产品原材料、机械设备加工与制造、生产过程管理等整个轻工业产业价值链,国际贸易专业应充分利用学校轻工特色优势,在每学年安排学生金工实习,加强学生轻工产品日常管理能力.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设计以及参与课题研究是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实践环节之一,学校应紧密结合本专业的理论和实际应用选题,指导学生通过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调查,运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理论,结合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实际,去解决和解释现实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国内外政策的实际应用能力。

查看全文

控制工程的专业构建

一、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历史背景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作用。首先,化工、石油化工、能源、动力是国家的支柱产业,这些行业的发展以工艺过程为先导,以先进的装备和控制技术为保障,而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正是这些产业的支柱。我国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前身是化工机械专业,成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基本上参照原苏联的模式。1951年大连工学院首先成立“化学生产机器与设备”专业,1952年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化工学院等先后成立“化学生产机器与设备”专业,简称为“化机”专业。在此后的几十年里,该专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化工、石油化工、轻工、制药等行业作用尤为明显。该专业主要特点是“化工”和“机械”的交叉与复合。既可以处理化工类的问题,又可以处理机械类的问题,还可以解决化工和机械的综合问题,而后一类问题在过程工业中非常普遍,实现了化工与机械的复合,曾被誉为“万金油”专业。这正是“化机”专业生存以及“化机”专业人才一直受到社会青睐的根本原因。近几年“化机”专业数量迅速扩大,目前我国已有140余所高校设置了该专业。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社会对“化机”专业人才的要求发生了改变。主要是由于过程装备越来越趋向大型化、精细化和自动化,流程参数(如压力、温度、流量等)与过程的进行必须实施精确的自动控制,将“过程”、“装备”与“控制”三个相关学科紧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化-机-电一体化”,这是“化机”专业改革的必然[1]。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辽宁工业大学将“化工设备与机械”本科专业正式更名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本专业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实际上是将机械工业和控制工程经发展和改造,使之能服务于过程工业。因此,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是一个融“过程”、“机械”和“控制”为一体,将“化工”、“机械”和“信息”学科紧密结合而形成的“化—机—电”一体化的多科型、交叉型专业[2]。

二、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过程装备设计为主体,以过程原理与装备控制技术应用为其两翼(简称‘一体两翼’)”的复合型专业[3],培养以工程师为主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发展方向:了解工艺过程,熟悉机械基础,突出过程装备及控制。研究内容包括:过程装备设计与制造、高效节能装备的开发、成套装置的开发与设计、成套工程、设备结构及强度理论、过程安全理论技术与装备、流程参数控制理论与技术、粉体理论与技术等。主要服务对象定位能在化工、石油化工、能源、轻工、制药、制冷、动力、环保、生化、食品、机械和劳动安全等行业从事过程装备与控制的设计、研究、运营、技术开发与及管理工作。三、专业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

参照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总体框架,专业的培养目标重新定位为:培养具备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和管理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石油、能源、轻工、环保、医药、食品、机械及劳动安全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以及工程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工程、机械工程及控制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掌握过程装备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具备工程师的基本素质,能够运用基本理论研制、开发、制造及生产组织管理等[4]。教学计划体现了“一体两翼”的专业总体构架,实现了化学工程、机械工程和控制工程多学科交叉。

查看全文

药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探讨与实践

摘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高低体现了毕业生质量的高低,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就高校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下滑的原因,并在我院本科毕业论改革的基础上进行探讨。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原因;探讨与实践

一、高校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下滑的原因

(一)从学生角度思考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原因

1.缺乏获取信息资料的途径与能力。毕业论文从选题到实施需要以充分的文献调研为基础。然而,绝大多数毕业生对文献调研并不重视,根本就没有慎重独立思考,甚至有的毕业生对自己所做的课题根本不理解。在查阅文献时,这些学生仅仅依靠百度、谷歌等大众搜索工具,而忽视专业文献查阅数据库,如SCIfinder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与ScienceDirect数据库等。2.面对实验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差。学生对检验数据的信息转化能力,就要求学生清楚地了解检测方法的原理以及它的局限性,并正确认识结果的意义和解释。在药学实验中会出现各种实验数据,如波普数据、分析测试数据、药物活性数据等。作为一个药学专业毕业生,就必须要学会如何分析这些数据。3.剽窃与造假等不端正的学术行为泛滥。不端的学术行为,指的是学者对学术进行剽窃、造假、抄袭等的不良行为。毕业论文是大学生结束大学学业的标志,是检验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但是,许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都存在严重的抄袭现象。根据调查,全国重点的一流大学百分之十的论文都存在抄袭现象,甚至普通大学的毕业论文抄袭率高达百分之三十左右。而且,大学生毕业论文学术不端现象日益呈现多样化的趋势:⑴公然抄袭,即对别的学者的实验观察结果、数据以及记录,原始性的语言和思想等进行公开直接使用等不被认可的行为,这种行为在科研领域出现的频率比较高。⑵数据造假,即数据的捏造和虚构,以及参考文献的胡编乱造。⑶寻找。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但不符合大学生毕业论文的根本要求,而且违背了高校要求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初衷,更是对高校教育精神的极大挑衅。4.紧张的毕业实习、找工作和各种考试影响毕业论文的写作精力。许多高校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安排在最后一学期,但是最后一学期是学生忙于就业的时期,况且目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多数学生都忽视了对毕业论文的设计,而是忙于择业。对学生来讲,最后一个学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1)找工作的同学不是参加各种面试,就是忙于准备各种公务员的考试;(2)找到工作的同学还需要在单位实习一段时间;(3)研究生笔试通过的同学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研究生的复试;(4)没考上研究生的同学要花很多的精力去找工作。

(二)从教师角度思考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原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