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保险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6 09:41: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公司保险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供电企业养老保险规范化管理探索
随着中国人口逐渐老龄化,国家提出的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对企业养老保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职工的养老保险利益,企业应狠抓养老保险管理,将职责、流程、制度、标准、考核“五位一体”落实到岗位、员工,并实行“风险管控”和“三个管理”的制度,将工作进行细化、量化、具体化,同时使每一项工作都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指导、提升社保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养老保险管理的作用。
1养老保险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
1.1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当前中国人口趋于老龄化,职工可能要赡养多个老人,为应对老龄化带来养老的压力,对国家和企业养老保险管理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好养老保险业务管理,就要做好应保尽保,应缴尽缴,实现职工从在职向退休生活的平稳过渡。
1.2保障企业安全稳定有序发展的需要
养老保险管理工作关系到职工退休后的生活,企业的安全稳定,面对养老保险管理工作所遇到的挑战和困难,应更新观念,在探索中提炼,在实践中提高,做好养老保险的基础信息维护工作,办好职工的退休手续,管好养老保险资金,服务好退休职工,逐步建立规范化的养老保险管理体系,提高在处理养老保险工作中遇到各种新问题的能力,助推企业有序发展。
社会保险基础管理人员培养工作探讨
摘要:社会保险业务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公司员工放心、安心、舒心工作,为公司更好更快地发展解决后顾之忧,发挥着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加强提升社会保险基础管理人员培养工作尤为关键。提升基础管理人员培养工作的重点是加强队伍素质建设,把确保社会保险业务连续性和社会保险人才培养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本文深入思考社会保险基础管理人员培养工作,并提出一些观点和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础管理人员;保险业务
通过开展全员全方位培养,全面提高基础管理人员队伍的服务效益、服务水平、服务能力和服务规范,推进社会保险业务提升,促进人力资本建设,为建设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薪酬福利保障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全面提高社会保险基础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是当前各类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人员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升社会保险基础管理人员培养工作的重点是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加强人员培养工作,完善岗位交接制度,增强员工培训,培育专业型、专家型人才队伍。
一、确保社会保险业务连续性
公司各单位要建立社会保险交接制度和台账管理制度。确保社会保险业务开展的连续性,保障职工利益不受影响。对未及时建立相关制度和在社会保险业务交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单位,公司将视情况予以考核。
1.保证社会保险管理人员无缝交接社会保险岗位人员发生组织调配、接触或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况,必须与后续接替人员办理社会保险工作交接手续,未完成工作交接不得转入新岗位。
险管制适度性论文
[摘要]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如何确定适度保险管制程度、选择适度管制模式,是我国保险管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虽然理论界对放松保险管制和加强保险监管已经形成共识,但对如何界定管制的适度规模始终未有定论。确定我国保险管制的适度性,不仅关系到保险管制改革目标的设定,也影响到保险管制改革政策选择乃至保险市场的发展。
[关键词]保险管制,管制政策,适度性,偿付能力
确定我国保险管制的适度性,不仅关系到保险管制改革目标的设定,也影响到保险管制改革政策选择乃至保险市场的发展。保险管制需要有一个适度的量的规模来保证保险市场发展和运行稳定,管制程度既不能过度,也不能不足。
一、适度的保险管制及其量化
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保险管制的着重点是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这种管制的目的是为了防范保险公司的道德风险。同时,它还通过取消险种费率的严格限制等措施以保持并促进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这是因为,“对保险而言,设计一套限制很严的管制系统使几乎不可能清偿能力不足事情发生是可能的,但保障对很多消费者会很昂贵或买不到。因此,目标应该在于建立适度的诱因,以求有效率与安全的营运,并且在于制定维持保险人倒闭数量在可接受的范围。”十分明显,适度保险管制就是在激发保险公司竞争活力的效率性与维持该行业的偿付能力的稳定性之间寻求一种最优权衡。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对适度性进行精确的估算、判断其所属的层次,进而做出最优的权衡。因而对适度管制认识的根本在于量化。一个国家的保险管制程度控制在多大的量的基础上为最佳,这是一个到目前为止没有确定结论的问题。这是由于各国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不同,政府的作用都不一样,因此保险管制模式也就不同。而且即使是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对保险管制程度也有不同的要求。但我们以往对保险管制程度的讨论恰恰割裂了保险管制变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而忽视了保险业不同发展阶段对保险管制规模的决定性作用。事实上,任何一个国家保险管制程度都是随着经济发展动态变化的。
迄今为止,我国保险体系的安全和稳定一直是管制的核心,政府管制的所有努力都是围绕着如何保证保险体系的健全这一中心任务实施的。但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在混业经营、产品创新和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原来的管制障碍在消除。一个明显的例子是费率管制,它在创造稳定性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放松管制背景下,对费率的管制却越来越成为保险公司追逐效率和竞争机会的障碍。这种低效的稳定带来的却是保险公司经营的失败——真正的不稳定。由此可见,稳定性、效率性两者之间既有统一性的一面,也有矛盾性的一面,有时还会形成彼此之间的替代关系。因此,对于管制者来说,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是把握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点,而这种平衡必须是在动态中的平衡,它要根据一个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目标和金融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为此,我们必须把保险管制适度性的考察集中在稳定性和效率性两者在新的市场条件下的统一性方面。
企业养老保险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如今企业养老保险作为社保系统中的重要构成之一,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大众生活水平并保证社会制度的稳定。然而虽然我国相继制定了有关政策保障养老保险制度,但是其在企业中的管理仍旧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企业养老保险重要性的了解,分析目前企业养老保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此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促进其健康发展。
关键词:企业管理;养老保险;优化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各方面的制度也日益趋于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历来都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直接关于其切身利益,特别是养老保险。所以经营组织需安装我国有关规定制定相应的员工养老保险体系,定期为员工缴费。如今,如何推动养老保险管理的发展与改革,显然已变成社会改革中的重要问题。
1养老保险概述
养老保险(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为我国依照相关规定,基于为人民提供保障而制定的化解劳动者退休或者由于年龄大而失去劳动力的基本生活需求困扰的社保制度。其作为社保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构成因素,作为社保五大保险种类之一,能够全面为老年基础生活需要提供安全保障,并且提供安稳的生活来源。企业养老保险有强制、互惠、社会的特点,其属于国家规定务必执行,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全部应遵守规定。
2企业养老保险的重要性
核电项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探讨
摘要:根据国家《劳动法》规定,享受社会保险是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也是劳动合同赋予的基本保障。社会保险管理是各项基本保障制度的综合管理。公司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是对公司职工利益的切实保障,是职工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权益的体现,是促进公司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笔者对核电公司项目前期工作阶段职工社会保险工作中有关问题进行了解析,提出了加强社会保障工作的难点及对策。
关键词:核电前期;社会保障;人力资源
核电前期工作是指新、扩建核电项目第一台机组正式开始建设之前各项准备工作的统称,通常将核岛浇筑第一罐混凝土(FCD)作为核电进入建设阶段的标志。核电前期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专业知识广、经验丰富的人才,在项目业主的统一部署下协调配合才能顺利完成,职工社保关系的建立、接续、转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难度。
一、社会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按照我国《社会保险法》规定,社会保险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的,是对劳动者丧失劳动力(包含年老退休)或暂时失去劳动岗位而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保障制度,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以及生育保险等。核电项目前期人力资源社保工作更值得关注,只有公司在成立之初打下良好基础,才能为公司长远发展起到人力资源保障作用。1.公司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公司成立之初,公司人力资源部门也许还未正式成立,往往其职能归属后勤综合管理部门,业务上存在公司对职工社会保险的建立和统筹工作不重视,员工开立账户不及时,相关记录不清楚,社保缴纳数据无核对等问题。2.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相关的管理制度还没有健全,职工在办理入职时不清楚如何提供社保管理的相关资料,或者是提交的资料不符合要求,不能及时办理社保手续。在社会保险统一征缴的大前提下,公司和职工个人都需要履行相应的义务以实现社会保险费的顺利征缴。如果没有规范的操作流程确保职工社保工作的执行,就会引起职工对社保工作的不认可,将不利于公司职工队伍的稳定。3.统筹地区规定不统一。我国《社会保险法》施行前各省市甚至县区自行制定了大量仅适用于本地的社会保障政策,造成社会保障制度差异化,导致了省市县区之间覆盖范围有宽有窄,费率有高有低,待遇有多有少,转移接续相当困难。有些员工提供的数据不清楚、不完整,导致无法按时缴纳,无法享受社保待遇等问题。4.社会保险缴费比例高。在核电项目前期,需要大部分具有丰富核电工作经验的人员,而此类人员的职级相对较高,缴费基数达到上限的职工偏多,如果公司只为减少项目前期投入,认为社保缴费比例偏高,单位负担过重,没有充分意识到职工参保的重要性,为职工设定不符合职工月均工资的缴费基数,公司职工一旦出现意外,公司无法运用法律武器在保护职工的同时也能保护公司自身,从而承担原本不必要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赔偿,职工权益也无法保障。5.地方社保机构尚未实现信息化管理。由于核电项目工程开发大都属于偏远的小县城,社会保险管理设施相对落后,基本未实现“五险合一”的管理制度。社保相关机构、公积金管理中心也尚未实现全程信息化管理,导致社保办理流程繁琐,办事效率不高。
二、解决社保问题的对策
电力企业社保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险制度也越来越健全。社会保险制度不仅关系到职工自身利益,长远看对企业的发展也是举足轻重。企业社保应紧系民生,增进民主意识,从而推动企业朝着更好地方向发展。本文通过对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此希望提高电力企业社保管理水平,从而促进电力企业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电力企业;社会保险;解决方法
随着我国企业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对于每个企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每个企业最基本的任务之一。电力企业需要努力做好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这不仅关系到公司员工的切身利益,而且能够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推动电力企业进一步发展。同时,社会保险也有自身的特点,例如它涉及到的时间很漫长,伴随着员工从入职到退休整个过程,并且涉及到的人员范围非常广泛,整个企业人员都需要社会保险。因此,电力企业必须做好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保证员工的切身利益不受损害。
1.电力企业社保管理的作用
为员工承担相应的法定福利,按规定及时足额地为职工缴纳各种社会保险金,不仅能在员工心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而且能够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企业应该要明确员工是企业最重要部分,必须做到尊重员工和坚持以服务员工为宗旨,做到满足员工的基本需要,这是现代企业应该具有的基本标准。企业为员工执行社会保险义务,可以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从而使员工更加爱岗敬业,从长远来说,企业良好的社保管理不仅能够留住人才,而且能够实现经济效益。
2.我国电力企业社保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代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管理及应用
一、前言与应用背景
随着国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相继建立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职工、家属生活质量和健康需求日益增长,基本医疗保险已无法满足企业职工及其家属,特别是大病人员医疗保障需求,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职工较多,人员复杂,迫切需要企业社会保险管理部门,在新形势、新环境下,研究建立保障多层次、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补充医疗保障制度,以适应国有大型企业发展,增强企业医疗保障能力,进一步减轻职工医疗费个人负担,为企业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环境创造条件。从2004年我公司建立补充医疗保险起,在充分研究地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断总结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的成功经验与教训的情况下,对国有大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管理进行认真的研究与探索,通过多年的实践与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企业建立补充医疗保险的关键点
一是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保障水平问题。企业建立补充医疗保险,确定保障水平是关键,必须考虑企业经济承受能力、各类人员医疗需求以及企业历史医疗保障水平。二是与基本医疗保险有效衔接的问题。重点就是要充分发挥基本医疗保险与补充医疗保险各自优势,相互补充。在保障原则、支付内容、票据利用、信息共享等方面实现有效衔接,保证补充医疗保险业务顺利运行。三是企业不同群体平衡问题。重点分析企业各类人员的医疗需求,确定不同群体医疗保障水平,确保新旧制度平稳衔接和过渡。四是补充保险基金监管问题。保障基金安全,防止基金流失、浪费,是补充医疗保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补充医疗保险制度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内控管理。五是高效运行问题。补充医疗保险涉及企业人事、财务、社保等部门,涉及职工医疗待遇计算、费用报销与结算,在管理方式、运行机制和管理手段等方面要科学、便捷。
三、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管理技术
一是充分考虑各类群体需求。职工、退休人员和家属(子女)分别按照当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同步建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保持公司新旧医疗保险制度平稳过渡。二是多层次提供医疗保障。对于基本医疗保险不予负担的部分,通过门诊和住院费用分别补贴办法,解决基本养老保险门诊额度低、住院报销比例不高的问题;通过投保商业保险,解决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以上医疗费用报销问题以及重大疾病人员医疗费个人负担过重问题。三是一般疾病与特殊疾病分开管理。按照“保基本、向大病倾斜”的原则,对于需要门诊长期治疗、费用较高的门诊特殊疾病患者,通过提高门诊报销额度和比例,减轻慢性疾病患者门诊医疗费用个人负担。四是应用现代信息管理手段。研究开发信息管理软件,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支持IC卡技术应用,实现企业社保部门与定点医院、基层单位的数据信息共享与业务处理。五是完善制度,规范工作流程。重点在补充医疗保险的保费筹集、费用审核、就医流程、费用结算以及管理职能等方面建立各项规章制度,统一业务流程,确保业务规范运作。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研究
一、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企业管理职能未得到发挥。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多采用自主管理、基金封闭运行的管理方式。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补充医疗保险管理理念滞后、管理方式保守;对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政策研究不透彻,致使补充医疗保险未能发挥应有的保障和补充的作用。2.岗位人员配备制约管理服务水平提升。企业因人力资源所限,未配置专人负责社保管理工作,多由其他岗位人员兼任。由于非社保专业管理人员缺乏补充医疗保险管理经验,在补充医疗保险政策把握、工作流程规范、支付及时率、业务进度查询等方面无法满足管理服务工作需求,致使广大参保职工对补充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存在不理解、不满意情绪。3.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落后。主要体现在:一是报销系统无法满足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差异化给补充医疗保险报销带来的需求;二是补充医疗保险信息数据无法实现统一和共享,单一的应用功能严重影响业务处理工作效率和报销的准确性。
二、提升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管理水平的措施
第一,充分发挥企业的管理职能。企业指定补充医疗保险运行的相关政策时,需要兼顾企业的偿付能力和企业职工的医疗需求。职工的补充医疗报销需求与企业所处的统筹地区的基本医疗报销水平是负相关的。补充医疗是对基本医疗不能兼顾的费用报销的一种补充,在考虑到企业偿付能力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向大病、重病的报销倾斜。由于基本医疗保险会根据基金收支情况及时调整对药品目录以及不同病种报销的比例。企业补充医疗也应根据资金的收支情况以及职工的病种情况及时调整报销的政策。在全面了解属地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基础上,将其有效的糅合,本着兼顾公平、提升保障的原则,制定统一的住院及门诊大病报销比例,提高企业职工,特别是患大病重病职工的医疗保障水平。制定住院及门诊大病报销比例的数据模型,优先保障职工住院、门诊大病,以及患大病重病职工医疗待遇,剩余基金用于补助职工门诊医疗费用及基本医疗保险目录外的费用。每季度对各分公司住院及门诊大病报销数据做出评估,年底计算各分公司住院及门诊大病费用支出平均数,用于测算次年各项报销的支出的比例和侧重点。第二,大型企业在建立补充医疗保险的时候应设置相关专业管理岗位,由专人负责补充医疗保险的管理。补充医疗保险资金也应设置专门账户,做到封闭运行、专款专用、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专人管理有利于补充医疗保险政策的及时更新、资金运行的安全可控和执行相关政策报销医疗费的效率提升。第三,提升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企业职工个人医疗档案。创建一体化信息管控平台,实现管理流程与信息系统有力聚合随着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创建集参保人员信息管理、基金计提、统筹金上缴、基金结转、统筹金管理、报销进度情况查询、补充医疗保险政策查询等功能于一体的补充医疗信息化管控系统平台。实现企业对基层单位补充医疗保险管理实时监控,职工可自行发起报销流程,形成“自助式”职工医疗费用报销模式。通过状态触发功能将补充医疗保险业务流程与职工管理、薪酬管理等人资其他专业业务流程有效衔接,形成人资管理各专业业务流程的闭环管理。第四,创新补充医疗保险报销服务方式为适应管理模式、经办方式、参与主体等一系列的变化,创新引入“第三方”报销服务专业机构,通过专业机构的管理和服务,可有效设立防火墙,有力防范和化解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业务操作风险。第三方服务机构根据公司制度办法的要求,配置报销理赔及后续服务的专业团队,凭借其专业、灵活、多样性和差异化定制的特点,为员工提供专属化服务,使补充医疗保险报销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作者:杨梦之 范仁军 单位:国网大连供电公司
如何强化企业养老保险管理思考
摘要:在我国的社会保险体系当中,养老保险的地位可以说非常重要。通过对参保人数的信息进行及时、准确、完整的记档,从而有效的保障国家、企业和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文中从养老保险的特点和作用入手,对建立健全养老保险管理的重要举措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以便于能够更好地推动养老保险管理服务工作。
关键词:企业;社会保险;管理
如今,国内的社会保障项目正不断地走向完善,关于企业的养老保险管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可以说它是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当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对于企业的员工来说,养老保险可以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促进他们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并创造劳动价值。同时,企业养老保险也是一种人文关怀的体现,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此加强企业养老保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专门浅谈如何强化企业养老保险管理工作。
一、企业养老保险重要性分析
(一)现代化企业养老保险管理概述。随着信息化、智能化越来越在社会不同领域得到普及的今天,现代化的“企业养老保险”,即在开展对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管理时,通过数字化、信息化这种载体,来优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的精准性。(二)企业养老保险便于信息的查阅和利用。基于企业养老保险数字化、信息化平台的管理,最明显的重要性在于,加快了养老保险的信息处理周期。而在对于信息进行调取和借阅的环节,它也能够变得更加方便与快捷。用户在使用信息的过程中,只需要将关键词输入到系统当中,便能够快速地搜索出想要查阅的社保信息。对比起过去采用的纸质化管理,它在调取和查阅信息环节的便利性方面是特别明显。尤其是我们在保管养老保险信息的环节,可以对信息进行加密处理,来提升信息的安全管理效益,最大程度上避免信息被盗的发生。(三)更好的支持养老保险决策和管理工作。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的平台,我们就能够为养老保险决策和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让其整个工作流程变得更加完善可靠,让我们在养老保险信息的综合分析方面变得更加精确,那么我们在工作环节当中就能够得到更好的信息支持与决策依据。(四)提升养老保险信息利用的时效性。过去的纸质化管理,我们在信息共享方面常常是很困难的。因此关于信息的时效性也就成了工作环节当中的一大难题。而基于数字化、信息化平台的企业养老保险管理,对于提升企业养老保险信息的共享性方面是特别有效的,它可以实现跨地域的共享,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信息的时效性。同时它还在很大程度上让养老保险在编纂周期上面得到明显缩短,让企业养老保险管理工作得到极大的优化。
二、企业养老保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铁路行业养老保险管理探析
一、铁路行业养老保险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
(一)影响养老保险现状的因素。第一,承担的比例失衡,出处较少。通过具体的分析来看,缴费体系的落实方面存在诸多不利的情况。就如徐州车务段而言,个体的支付比例相对较少,员工本身的权责意识薄弱,铁路行业承受较多,这样也会影响到运作的正常开展[1]。第二,存在缴费失衡现象。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后,直接纳入属地统筹之后,并根据不同统筹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及养老保险水平的高低来进行分配。再者铁路企业点多线长,较为分散,参保地较多,就因缴费失衡带来了的退休养老金差异较大,如果退休人员较多的单位直接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就会影响铁路改革发展的实际运作。第三,各统筹地区制定的政策标准不合理。就徐州地区而言以及铁路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平均水平来看,和一些在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差不多,甚至还要超出,这样也会增大行业的安全生产压力,大大增加企业的不稳定因素存在。其次职工退休时也存在一些不尽合理与有待完善的政策,养老金是职工退休后的养老所用的基本生活来源,而目前山东统筹地区养老保险“多缴多得”所制定的政策带来的差距有些较大,因此有一些职工退休时养老金相互间悬殊较多,仅此一点也带来诸多不利因素。(二)管控体系不合理之处。第一,人员组织不够合理。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实际规定来看,所有机构都需要有管控人员的设置。可是一些单位由于认识不到位,对专业人员配备时只考虑到岗位设置,没有充分考虑到专业人员的素质和理论素养。第二,资金的管控力度有待加强。很多基层单位养老保险征缴等活动还不能同财务机构进行有机结合在一起,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养老保险专业人员不能有效的和财务社保核算人员相互融合,一旦出现算错的问题,就会对其运作活动带来干扰。第三,未能做好专业需求配备的管控活动。在铁路总公司及局集团公司机构规定了,一旦人数超过一定规模,就应该利用信息化平台来进行管控,但是很多基层单位在这一方面还存在薄弱之处,具体原因:首先,负责人存在认知能力方面的问题。他们认为只要安全就行,保险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还有部分人认为这一项费用投入可有可无,因此也不愿意投入。其次,在开展这一项工作的时候,因单位实际情况不同没有完全可以借鉴的经验,需要一边学习一边开展,这样也会引发一定的问题。最后,国家与单位之间存在权责模式混乱的问题,很多细致条例依旧处于探索的阶段,没有实际的操控能力[2]。
二、铁路行业养老保险管理服务水平提升的有效途径
(一)铁路行业养老保险管理服务水平提升的基本途径。第一,强调社会保险政策的宣传。对于上海局集团公司徐州车务段而言,需要利用一系列的方式来强化对社会养老保险的政策宣传,可以提供明确的讲解社会保险体系,重点分析基本养老保险的内容、个人账户构成元素,影响退休之后养老金收入的每一项因素,积极为职工解决疑难问题,将潜在的不安定因素消除,再配合上宣传,让每一名职工都能够了解自身的权利和义务,这样就可以更加积极完善缴纳社会保险。第二,在上海局集团公司,还应该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为了能够确保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完善养老保险体系,能够建立出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利用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等补充养老保险体系,从而提升铁路行业本身的缴费灵活性,除了按照既定标准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之外,针对缴费偏低的职工,在完善企业年金制度的同时,可以和商业养老保险等相对应的完善机制,然后解决基本的生活保障。当然,企业也需要制定相对应的制度来做好约束与调控。(二)养老保险属地统筹后铁路企业的对策和建议。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本人工作单位为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不过养老保险参保地为山东省省直企业。所以,就应该考虑到养老保险属地统筹的问题。1、统筹考虑,优化现有的参保模式。第一,对于异地参保的职工,以及新成立单位参保地确定更多问题,无论是进行政策法规的要求,还是基于异地参保职工待遇享受考虑,都需要优化现有的职工属地参保模式。其优化模式为:按照职工工作所在地或者户籍所在的统筹地区属地参保,并且将原本的“单位为界”直接转变成为“自主选择”。第二,针对跨多个统筹地区的单位,因为无法实现注册集中参保,所以,就可以基于“自主选择”的基本原则,在各个统筹地区进行社保的登记处理。在办理的过程中,需要积极与地方社保部门相互沟通,能够说明铁路行业社保管理的特殊性,尽量争取政策方面的支持。对于未能达到职工工作所在地或者户籍所在统筹地区的参保的区域,则需要利用相关单位代管社会保险的模式。[3]。2、完善基础,加强社保管理。第一,强化基础工作,定期开展统计分析,及时的了解并掌握养老待遇实际情况,掌握各个地区的调整动态以及变化的基本趋势,能够针对部分倾向性的问题做好研究与判断,并且积极向当地的社保部门作出反应,这样就可以提供基本的参考,从而服务地方社保管理部门制定养老金的调整政策。第二,合理利用企业年金这一有效工具。在养老保险体系之中,企业的年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针对基本养老保险的一种完善和补充。作为铁路企业,就需要合理的利用这一工具,能够积极的引导退休职工在企业年金领取方式上的选择,尽可能减少一次性的提取比例,降低所缴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使职工利益最大化。从而将企业年金调节器以及稳压器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第三,强调政策方面的解释。合理的利用企业的报刊和网络等舆论工具,解释国家与地方政府对于养老保险制定的政策规定。同时,利用局集团公司、站段以及车间等多个层次以及不同的渠道,强调宣传方面的解释,这样也可以让员工更进一步的了解社会保险政策,从而降低因为对于政策的不了解,导致不稳定的情况发生。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养老保险已经成为社会保障体系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进一步强化铁路行业的养老保险管理,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养老保险的作用,这就成为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在今后的分析中,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能够针对行业管理移交属地统筹后等一系列的问题进行分析,这样才能迎合养老保险管理服务水平的整体需求。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公司联络函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