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理论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7 20:17:3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工商管理理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工商管理理论教学实践效果探讨
摘要:企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社会实体,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发展对相关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工商管理专业是企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学科,同时也是是高职院校专业体系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期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教育要做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才能够适应市场发展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同时,做好工商管理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是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本身发展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对工商管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为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效果
企业要想在经济社会活动中获得更好地发展,更好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就必须对自身的管理活动和管理水平进行优化和提升,这就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在工商管理专业中开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学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理论知识进行科学的传授教育,而且还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要进行有效的改革和创新,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学生的理论、实践能力进行有效培养,提高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工商管理专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意义
1.1提升学生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效果
工商管理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工商管理专业理论知识体系构成比较复杂,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实际操作能力比较弱。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结合,能够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能够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从整体上优化工商管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工商管理论文:管理理论纵览
坦南鲍姆的领导行为连续体理论
坦南鲍姆(R.Tannenbaum)和施米特(W.H.Schmidt)于1985年提出了领导行为连续体理论。他们认为:经理们在决定何种行为(领导作风)最适合处理某一问题时常常产生困难,他们不知道是应该自己作出决定还是授权给下属作决策。为了使人们从决策的角度深刻认识领导作风的意义,他们提出了领导行为连续体理论。
领导风格与领导者运用权威的程度和下属在作决策时享有的自由度有关。在管理工作中,领导者使用的权威和下属拥有的自由度之间是一方扩大另一方缩小的关系。在高度专制和高度民主的领导风格之间,坦南鲍姆和施米特划分出7种主要的领导模式:
1、领导作出决策并宣布实施。在这种模式中,领导者确定一个问题,并考虑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从中选择一种,然后向下属宣布执行,不给下属直接参与决策的机会。
2、领导者说服下属执行决策。在这种模式中,同前一种模式一样,领导者承担确认问题和作出决策的责任。但他不是简单地宣布实施这个决策,而是认识到下属中可能会存在反对意见,于是试图通过阐明这个决策可能给下属带来的利益来说服下属接受这个决策,消除下属的反对。
3、领导者提出计划并征求下属的意见。在这种模式中,领导者提出了一个决策,并希望下属接受这个决策,他向下属提出一个有关自己的计划的详细说明,并允许下属提出问题。这样,下属就能更好地理解领导者的计划和意图,领导者和下属能够共同讨论决策的意义和作用。
工商管理理论课程教学质量评估研究
摘要:人才的培养主要看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水平的高低。工商管理专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经历了多次评估的洗礼,目前已非常成熟,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管理人才。文章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结合社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要求,分析了目前工商管理专业理论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形提出了评估体系构建的原则。在此基础上,从多角度提出了工商管理专业理论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内容,旨在为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理论教学;评估体系
从改革开放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本科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评估,通过评估查找问题促进本科教学的发展。1985年进行了本科教学的试点评估,通过此次评估为建立中国特色高等院校本科教学评估体系和制度奠定了基础。1990年对高等院校进行了合格评估,促进了高等院校对办学定位、办学特色等进行思考与规划,进一步促进高校的发展与建设。1994年对高等院校进行了优秀评估,评估对象是985和211院校,先后评估了100所院校,促进了参评院校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打造特色,提升办学能力,并带动其他院校的发展,促进了高等院校的全面进步与能力提升。1997年对国内近800所高等院校开展了随机评估,进一步提升了高等院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了高等院校的全面进步。2003年教育部启动了五年一轮的教学评估制度,对高等院校进行全方位的水平评估,使高等院校的教学评估制度化建设迈向实质性进程。2008年教育部组织了高等院校的专业评估,促进了高等院校专业建设与发展,提升了高校专业质量和适应性。2013年开展了一系列的本科教学的审核评估,通过此次评估促进了教育规划纲要的进一步落实,推动了高等院校的内涵式发展。目前,新一轮评估正悄悄来临。通过一系列的本科教学评估,促进了高等院校本科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和进步,高校的本科教学工作越来越成熟。
一、工商管理专业理论课程教学评估体系现状
在我国,工商管理专业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并在本科教学评估中不断发展与壮大。但在理论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上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专业的发展,并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发展瓶颈。(一)评估的目的不明确。任何评估均有明确的目的,目的不明确就会使评估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也不会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更不会产生明显的作用,久而久之,大家对评估只能是司空见惯,不以为然了。并且,很多高等院校在评估中态度不端正,评估中应付了事的现象普遍存在,认为评估就是一种形式,评估就是为了完成任务,评估中唯上不唯下的现象严重,本末倒置,严重缺乏评估的目的性。其后果就是教学评估走过场,只重视过程,不重视结果,没有与有效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有机结合,评估流于形式。久而久之,大家对教学质量的评估产生了厌烦心理和抵触态度,教学评估失去了意义。(二)评估的特色不明显。理论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在很多高校还是形式化,缺乏自身特色。有些高等院校对我国的教育政策“吃不透”,对人才的培养方向把握不准,在教学质量评估中照搬照抄的现象比较普遍[1]。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指标制定中,“你抄我,我抄你”,没能与本校的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相结合,评估千篇一律,没有特色。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我国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几乎是全国一个版本,理论课程的设置趋同现象严重,各高等院校没能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的差别而形成差异化。虽然有些院校在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上会有所不同,但涉及的范围很小,也只是局限于个别课程的设置,没能形成真正的特色。(三)评估的方法不够科学。目前,教学质量评估多采用督导组和学生评教相结合的方式。这种评教方式无可非议,但在执行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在本学院督导组评教上,往往由本院在职教师成立督导组,再对全院的教师进行评教。这样,问题就来了,督导组是由本院教师构成,这些教师本身既是评教对象,又是评教的主体,很难做到公平公正。而且督导组成员的选择缺乏合理性,成员的教学水平,评价结果如何能叫人信服。学生评教似乎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评教方法,但是,学生评教应该有前提条件,那就是学生能做到公平公正,应该具备良好的品行。否则一定会出现“严师分低”的现象,对非常敬业的教师造成打击,而那些“老好人”性质的教师会得到高分。因此,这种评教方式严重伤害对学生负责任教师的情感,而又放纵了教师中的“老好人”。我们评教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种情形,适得其反。(四)评估的主体不够全面。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设计中,在评估主体的设计上,我们往往只注重校内因素而忽视了校外因素。校外因素主要包括毕业生的反馈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两部分,而这两部分的评价恰恰才具有真正的权威性,才有说服力。因此,由于评估主体的严重缺失,造成评估的准确性难以保证,严重影响评估的效果,甚至对学校的相关制度和政策的制定产生误导,产生负面影响。
二、工商管理专业理论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设计原则
工商管理论文:古典管理理论回归探因
摘要在现代管理理论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我国管理学界,古典管理理论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甚至有研究者提出古典管理理论回归的论断。一种观点的形成绝不是空穴来风,必然有其深刻的原因和背景,分析这些原因,回望并深思作为现代管理理论繁荣基础的古典管理理论,对推进管理理论中国化进程,促进我国企业管理科学化,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企业管理古典理论理论回归
自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HaroldKootz)1961年发表《管理理论丛林》一文,把管理理论称作丛林以来,管理理论的发展加速了自己的进程。此后,安索夫(Ansoff)《公司战略》(1965)一书的问世,“战略”开始引入管理界,迈克尔·波特(M.E.Porter)的《竞争战略》,在20世纪80年代把战略管理的理论推向了高峰。1993年迈克尔·海默(M.Hammer)博士与詹姆斯·昌佩(J.Champy)合著的《再造企业——管理革命的宣言书》,完成了企业再造理论的最终构架,在世界范围内吹响了所谓的“第二次管理革命”号角。同一时期,彼德·圣吉(P.M.Senge)出版了《第五项修炼》,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轰动,学习型组织成为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管理革命的重要标志。然而,在现代管理理论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我国管理学界,古典管理理论却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研究者甚至提出古典管理理论回归的论断。呼唤古典管理理论回归,有的是来自对中小企业管理的考察,有的是来自对管理职业化的理性分析,也有的是来自对古典管理理论自身的评判。一种观点的形成绝不是空穴来风,必然有其深刻的原因和背景,分析这些原因,回望并深思作为现代管理理论繁荣基础的古典管理理论,对推进管理理论中国化,促进企业管理科学化,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1古典管理理论具有自身的科学性及较强的应用价值
古典管理理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科学方法探讨管理问题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古典管理理论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集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于一体,对企业管理实践有着强大的指导意义。它犹如一只有形的手,科学有效地调动和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在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同时,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一般认为,泰勒、法约尔和韦伯是古典管理理论的三位先驱,古典管理理论的科学性首先在于它的实践性,它是从企业管理实践中概括出来的理论。作为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物的泰勒和法约尔,有着丰富的企业工作经历。泰勒就是在生产一线发现并注意到“磨洋工”现象的,对这一现象的仔细观察,使他找到了工人“磨洋工”原因。他认为工人“磨洋工”有三个原因,即:工人们害怕不断增长的生产带来失业;失败的薪金制度不鼓励工人高效率的工作;工厂没有给工人提供科学的工作方法。这些观察和分析,成为科学管理理论构建的起点。虽然法约尔与泰勒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经历,但他也一直处在企业管理的中、高层,漫长而成绩卓著的经营管理生涯使他对企业管理有更加宽阔的视野和更高层次的认识。
古典管理理论的科学性还在于管理理念的先进性。泰罗认为,科学的工作方法是管理中的“思想革命”,“思想革命”最重要的内容就是需要雇佣双方把视线从分享利润这块蛋糕转移开,共同想办法把“蛋糕做大”。他说:“管理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使顾主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也联系着使每个雇员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并且认为,对雇主来说,“最大利益”不仅代表着短期内有较大的利润,也包括为达到公司的长期繁荣而全方位地发展。对雇员来说,最大利益则不仅代表着高工资,还有他们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使他们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最高等级的工作。在他看来,管理的真正目的是使劳资双方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富裕。这一思想直到今天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以至于王义昌先生在《一封辞职信——成就组织和个人发展的第六项修炼》后记中,还要遗憾:这么多年过去了,让雇主和雇员关系和谐共同发展,却至今依然是我们企业管理实践者和理论者的重大任务。作为一般管理理论的构建者,法约尔认为,管理是一种可应用于一切机构的独立的活动;一个人在某机构内地位愈高,管理活动愈加重要;管理是可以教授的。正是这种对一般管理的认识,使管理理论作为一种普适工具在广泛的社会领域得到了运用。由于韦伯是一个置身企业管理之外的“旁观者”,站在更加超脱的立场冷静分析企业管理的基本问题,他的管理理念更显深邃。他指出一套支配行为的特殊规则的存在,是组织概念的本质所在。没有它们,将无从判断组织性行为。这些规则对行政人员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他们自己的行为受其制约,另一方面他们有责任监督其它成员服从于这些规则。韦伯理论的主要创新之处导源于他对有关官僚制效率争论的忽略,而把目光投向其准确性、连续性、纪律性、严整性与可靠性。韦伯这种强调规则、强调能力、强调知识的行政组织理论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高效率、合乎理性的管理体制。直到今天,在组织中普遍采用的高、中、低三层次管理就是源于他的理论。
工商管理论文:管理理论的发展及我国企业管理研究的任务
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管理学从朴素走向科学,边界得到了拓展,内容得到了充实,方法得到了更新。管理学朝何方发展,中国企业管理研究的任务是什么等问题,是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西方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回顾
每一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其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环境。18世纪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以机器为主的现代意义上的工厂成为现实,工厂以及公司的管理越来越突出,20世纪初到30年代,以泰罗(F.W.Taylor)的“科学管理”、法约尔(H.Fayo1)的“一般管理理论”和马克斯。韦伯(M.Weber)“组织理论”为代表,形成了古典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研究侧重于从管理职能、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效率问题,为当时的社会解决企业组织中的劳资关系、管理原理和原则、生产效率等方面的问题,提供了管理思想的指导和科学理论方法。古典管理理论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用科学的方法来探讨管理问题,反映了当时欧洲和美国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对管理上的要求。
20世纪30年代初,为了解决经济危机问题,许多管理学者把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引进企业管理的研究领域,提出用调节人际关系、改善劳动条件等办法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行为科学理论正是由于当时社会矛盾的加剧应运而生的。行为科学理论阶段重视研究人的心理、行为等对高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效果)的影响作用。该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包括:马斯洛(A.H.Maslou)的需求层次理论、赫兹伯格(F.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麦克莱兰(D.C.Macleland)的激励需求理论、麦格雷戈(D.M.McGregor)的“X理论-Y理论”、波特-劳勒模式。
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的程度空前提高,技术更新的周期大为缩短,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现代管理理论迅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管理学派犹如雨后春笋,滋生蔓延,林立丛生。孔茨(H.Koontz)将之称为“管理理论丛林”。其中有代表性的有6个学派:管理过程学派、德鲁克(P.F.Drucker)为代表的经验主义(案例)学派、管理科学学派、以巴纳德(C.Barnard)为创始人的社会系统学派、西蒙(H.A.Simon)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以及早期的行为科学学派。到20世纪80年代初,又增加了系统理论学派、经理角色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群体行为学派、社会协作系统学派等,发展为十一个学派。这些理论同古典管理学派和行为科学的理论,在历史渊源和理论内容上互相影响,盘根错节。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战略”的概念开始引入管理学界。战略管理理论有了很大发展。安索夫(Ansoff)《公司战略》(1965)一书的问世,开了战略规划的先河。1980年,迈克尔。波特(M.E.Porter)的《竞争战略》(1980)与后来的《竞争优势》(1985年)以及《国家竞争优势》把战略管理的理论推向了高峰。波特的5种竞争力、3种基本战略,价值链分析等,在全球范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工商管理论文:“以最佳方式工作”——泰勒的管理理论及影响
随着中国成为WTO的一员,从国外发达国家引入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中国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手段。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已经和正在被引入的模式源自与中国传统文化截然不同的环境中。对中国的管理者而言,与其争论这些管理方式的是非对错,不如首先深入地了解它的存在与演变。本文介绍了20世纪初期诞生在美国,在现代管理实践中一直被广泛应用并深具影响力的科学管理理论,即泰勒主义,以及它对后现代组织发展理论的影响。
弗莱德里克·泰勒(FredrickW.Taylor,1856-1915)是美国工业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是把管理看作科学并且强调管理者作用的第一人。正是由于他对管理方法和管理理论的贡献给上一世纪工业国家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因而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理论不仅仅促进了传统工业的发展并且为西方的组织结构设定了一个文化基础。泰勒以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力为目的,分析了工作任务,并以科学的方法进行了实验。在他的努力之下,一种新的组织文化在工业国家流行开来。福特和艾默生学习并发展了泰勒的理论用于他们自己的事业并依靠大机器生产和流水线作业获得了成功。泰勒开创了工业管理的新纪元并为其他理论家在组织行为学上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如今,在很多的现代组织中仍有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影子。
显然,对现代组织而言,旧的方法不一定适于解决新的问题,而且旧的组织文化也不一定适于新的组织发展环境,今天研究泰勒理论的目的就是要追寻现代组织文化的根源所在,也是为现代组织的改良与发展奠定基础。
一、科学管理:发展的理论
1.泰勒理论与一般管理方式有何不同?
曾几何时,传统的管理方式很难被看作真正的管理行为,因为管理职位往往被行业中最优秀的工人所占据。这种一般管理模式只是靠管理者(优秀工人)本人的吃苦耐劳、工作经验和工作积极性来影响其他的工作者。对工作者而言,如果他们努力工作就会从雇主那里获得特别的激励。这一简单原始的方法适用于小的作坊,但是运用在成百上千人的工厂中就遇到了困难。
工商理论行政管理论文
一、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的任务
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的基本要求就是依法行政。我国是法制国家,随着法律的不断发展健全,法制意识已经深入人心,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的基本任务就是要依法行政。
(一)要把握市场的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
应用法律来规范我国经济市场的主体条件,用监管的意识加强和改进对各类工商户的登记管理制度和年检制度,要严格登记和管理许可证等,从准入的方向上规范指导工商业的发展。对完全符合规定、达到条件的主体应给予一定的帮扶和指导;对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中涉及的企业要实行绿色通道等支持。同时,应对市场的退出机制进行完善,对不符合规定和条件的非法企业进行整顿和取缔,从源头上为工商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要规范经济市场的交易行为
对我国日益发展的经济市场,工商行政管理首先应做好市场监管的工作,推进市场流通机制的改革,根据我国有关政策的规定,对各行各业的市场秩序进行监管和整顿,保持良好的市场秩序;其次应当规范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深入打假,反对不正当的经营模式和竞争机制,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及其他商户的诚信积极性,使市场稳定良好地发展;最后应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支持良性的文化方式,规范广告传媒市场,并且维护好各个企业的商标权。
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工商管理是一种手段,国家通过这种手段对经济的发展进行掌控和调整。因此,工商管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理论,即有市场就有了工商管理。但是以往的经济水平不够发达,人们对工商管理的概念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20世纪以来,随着经济体的快速形成,人们也意识到了国家调控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此提出了工商管理。但是无论是早期的经济系统,还是现在的全球经济,工商管理的作用都是一样的,它是一种国家控制经济发展的手段,政府部门通过工商管理对经济进行调整,使经济的发展更加合理化、科学化。
一、工商管理的职能
为了更好地理解工商管理的概念,我们首先要究其根源,首先要明确经济系统中工商管理的位置。工商管理部门是我们国家经济的一位门将,他需要对所有进入我国的市场主体进行把关,只允许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市场主体进入。工商管理部门还是我国经济的裁判。它要维持我们的经济体保持一个良好的风气,对违反规定的任何一个市场主体,要按照规定及时处理,绝不能有任何疏忽。工商管理的职责是重大的,在监督市场的同时,还要对市场运行时出现的任何问题进行及时处理,更要配合政府的工作,在国家法律允许范围内,积极协助政府对经济进行调整、改善,还要对经济发展的相关社会体系、社会关系进行管理和服务。工商管理部门还要维持市场内的运行公平,保持一个和谐的竞争环境,对经济主体的进入、竞争、退出要做好监察,对任何违反规定的企业都要严格处理,保持工商管理的公正性和执法力度。
二、工商管理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经济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最初的社会体系中,人们通过简单的物品交换方式换取自己所需。后来物与物的中间媒介———货币诞生了,市场也逐渐形成了。纵观经济的形成历史,工商管理的影子始终伴随其左右,当下,经济体系变得更加宽泛,自身的结构也变得更加复杂,形式更加多样化。因此,工商管理的重要性更加得到体现。工商管理在对经济进行协调的时候,可以使经济体系更加科学化,层次性更加清楚,使得经济的发展更加有利于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现今的工商管理和经济体系是彼此互相关联、互相促进。
三、工商管理的发展与经济的关系
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探索
摘要:当前的高等教育处于一种大众化趋势,这使得企业工商管理人才无法与现今的市场需求进行很好的对接。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在培养过程中由于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对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得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在输出时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本文通过对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现状进行阐述,并就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培养的必要性进行解释,最后针对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现状提出了几点培养措施。
关键词: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应用能力;培养
优秀的人才可以使企业在竞争中胜出,避免被淘汰的危险,因此人才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基于当前的市场发展形势,企业需要的是具有综合能力的管理人才,在处理问题时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这些能力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作用。因而,在对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进行培养时需要特别关注应用能力的培养。
一、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现状
1.培养目标不明确。目前,我国在对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进行培养时缺乏明确的目标,原因是我国将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笼统地归类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没有根据个人擅长的专业领域对理论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进行区分。有的人擅长于管理理论的研究,而有些人更加擅长于管理技术方面的应用,企业在对人才进行职位部门划分时,应该根据他们所偏重的专业素养进行划分和培养,这样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趋向于大众化,特别是对管理专业的教育缺少目标性和差异性,没有根据不同的管理岗位的职能进行应用能力的培养,笼统地为他们设置相似的课程,这使得工商管理类人才因为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而导致核心竞争力的缺失,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课程体系存在缺陷。我国对于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定位发生错位,使得我国高校在对工商管理人才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进而导致在培养体系上缺乏一个具体的系统,没有根据人才的特长进行划分培养,所有人学习同样的课程,使得他们的知识框架和思维方式大同小异,缺少核心竞争力,不利于个人和企业的发展。在培养过程中,缺少与现今市场关联,使得实际与理论脱节,无法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案例中进行创新,使人才在应用能力方面存在缺失。
当前工商管理面临的问题及战略
新时期下企业工商管理所面对的挑战及对策
(一)新时期下企业工商管理所面对的挑战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对企业经营管理理论应用、实际经营管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现代企业经营发展需求,新时期企业工商管理工作应了解市场需求及工商管理工作需求,建立科学的工商管理体系。同时,针对工商管理工作内容及职能,对企业各部门职责等进行补充及完善。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工商管理工作能力。对外贸易工作的开展、国内同行业竞争的加剧、企业内部管理工作需求等因素都要求现代企业必须正确认识工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针对新时期企业工商管理所面对的挑战制定相应对策,以严谨的对策执行保障工商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二)强化工商管理工作评测体系的建立与执行针对现代企业工商管理工作需求,企业应借助专业服务机构对企业工商管理工作进行评测。通过定期、连续的工商管理工作评测体系的建立,实现对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的实时监控与评测。通过评测工作的开展,了解企业工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以评测结论及建议指导企业工商管理体系及管理制度的完善。(三)注重人才引进与培养,促进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在现代企业工商管理工作中,人才缺乏、工商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等问题是影响企业工商管理工作开展的关键因素。针对现代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的需求,新时期下企业的工商管理工作应将人才引进及人才培养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根据企业经营发展战略、企业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确定人才引进的标准及人才素质考核内容。通过科学的招聘评测引进工商管理人才,促进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针对企业不同发展时期对工商管理工作的需求,现代企业还应加强人才的培训及培养。以现代企业工商管理理论为基础、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以及市场变化开展人才培训培养工作,为企业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
完善工商管理制度,强化制度执行与监督
在现代企业工商管理工作调研中发现,虽然企业强化了对工商管理工作的重视、加强了工商管理制度的建设及完善。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受种种原因影响,制度的执行情况不容乐观。为了改善这一现状,现代企业在注重工商管理人才引进及培养、注重工商管理体系建立的同时,还应加强工伤管理制度的执行与监督。将工商管理工作内容落实到各个岗位,并通过绩效考核、奖惩制度等促进工商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
综上所述,新时期企业经营与发展对企业工商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现代企业工商管理工作需求,现代企业应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加强对工商管理工作的关注。通过工商管理现状调研,明确企业工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确定应对措施及执行重点,以科学的工商管理为基础促进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本文作者:袁君工作单位:广东白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