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课堂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7 04:32:2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工商管理课堂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工商管理课堂

工商管理课堂教学论文

一、研究性教学及其理论基础

(一)研究性教学。研究性教学、研究性学习活动之间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研究性教学是需要课程老师引导、辅助、激发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并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就研究性教学具体来说,其是基于问题为起点,设计切近真实生活的课堂教学情境,有效地融入科学研究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剖析和掌握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规律进而能够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创新能力和研究分析能力。老师利用研究性教学进行深入地参与教学活动,强调过程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独立性。但是在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研究存在差异,其中老师方面的研究强调研究成效、其具有原创性;学生方面的研究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的,强调研究的过程体验,以及经验的累积。(二)研究性教学的主要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谓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其主要思想是认为知识实际上不是借助传授而获得的,是学习者处在特定的情景下,通过老师、同伴以及其他人的辅助,借助所需的学习资源设备,利用意义架构的形式取得的。其中建构主义是上个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与互联网、多媒体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多媒体、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建构主义进行理想学习的环境得以实施,使得其被心理学领域研究体系所关注。建构主义理论的中心思想是学习者要进行自主建构,学习者必须具备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然而在这一过程中还是需要有老师针对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和规律,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措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除此之外,老师还要根据课程知识设计课堂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成效,老师在信息资源共享、学习活动的组织、研究性学习的引导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非常大的作用和影响力。

二、对工商管理课程进行研究性教学方法的迫切性

现阶段国内的高校工商管理方面的各个专业的招生规模是比较大的、辐射的范围广,同时也面临非常严峻的就业形势。随着每年的商科类专业毕业生的数量不断地增加,市场上的用人单位的对应届人才需求量在不断地减少。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毕业生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不足,归根结底是由于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使用不当。因此,完善和改良不适宜的教学方法,积极地开展实效的研究性教学,这对现阶段国内各大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一)传统课程教学方法落后于时展的需要。一直以来,国家和政府有关部门对于高等教育深入完善和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始终都在进行着,但是,其取得的成效并不理想。针对工商管理专业来说,其课程课堂教学方式一直采用的是传统“填鸭式”的教学形式,在课堂上老师讲解知识,学生接受知识,老师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课堂教学方式比较落后,也不适应现阶段的教育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较大。第一、无法有效地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只能够让学生凭借记忆去掌握知识,处于被动位置,因此,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当前处在国际市场上的企业来说,要在市场上占据有利位置,对创新型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大的。但是社会、市场对于人才的质量要求与高校培养的人才所具备的质量之间是有一定的差距的。第二、无法有效地实现学生家长对于高校培养人才的诉求。由于长时间不适当的教学手段的采用,导致学生家长对国内的教育质量产生了怀疑。因此,很多经济基础比较好的家长就将学生送到国外高校去学习、深造。由此表明,现阶段的国内教育质量不受公众的认可。第三、无法有效地实现学生对于学习需求的跃迁。现代大学生接受十几年的教育,必然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处在网络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可以随时获取知识信息,但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知识传授,是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二)传统课程教学方法的不足导致商科教育的国内外差距。由于国内的教学质量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相比是有很大的差距的,知识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也有一定的差距。而造成这一差距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譬如:办学理念、资金投入、管理体制以及师资质量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教学方法的不同是导致人才培养质量存在差距的一个主要的因素。接受国外教育的学生绝大多数认为:在国外大学学习比在国内的要有更多的收获。这主要是由于国内外的课堂教育手段存在差异,具体来说,就是在研究性教学形式与知识传授型教学形式之间存在的差异。研究性教学形式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传统知识传授型教学形式主要表现为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强调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知识认同能力。这些都在现阶段的商科专业课程课堂教学过程得以体现。当今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数都不具备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国外大学培养的应届毕业生普遍都能够很好地适应新工作,具有一定的能力。而这些表明课程教学方法上存在的差别,是导致以上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工商管理类

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基本路径与要求针对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来说,不管是课堂理论课程,还是实践课程,都能够开展研究性教学方式。其中推行研究性教学的主要途径是基于问题解决进行的学习方法。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这个手段中涉及的学习实际上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力指向,一般是以学生发现问题作为出发点。针对问题解决进行的剖析和探究活动,其不仅能够有助于学生真正地理解教学知识,而不是灌输记忆教学内容;还能够激活学生现已掌握的经验,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工商管理课程课堂教学,不管是特定性课程,还是其他类型的实践课程,创作型导向课程,甚至是偏重于理论性课程,都可以运用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这一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这一教学方法,其主要是根据引导学生在处理问题过程中,帮助学生构建灵活、完善的知识体系,进而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主动学习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不但是适用于工商管理课程课堂理论教学,其还是适用于实践性教学,譬如:生产与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能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查看全文

高职案例教学法工商管理论文

摘要:进入新时期后,我国深入改革高等教育,在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开始广泛运用一系列的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促使高职专业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实践研究表明,在高职工商管理教学中合理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在提升教学质量的提升,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具有较大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职;工商管理

1高职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实用型技术人才是高职教育的主要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等技能大力培养,以便与社会、行业需求所适应。但就目前来讲,很多高职院校在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中,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运用过来,教师向学生们一味的灌输理论知识,学生被动性的接受和学习,没有充分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调动,进而制约到教学质量的提升。1.2教学与实践脱节。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讲,在课程教学活动中,需要将就业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符合社会行业需求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大力培养。但调查发现,目前诸多高职院校在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中,十分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实践教学遭到了很大程度的忽略。在本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虽然能对各种理论、方法、公式等充分掌握,但没有机会运用和检验这些知识。此外,部分高职院校没有深入开展实训教学活动,形式化严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效果造成了不利影响。

2案例教学法在工商管理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在案例教学法应用过程中,教师将相应的案例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教师的归纳和学生的演练,促使既定教学目标得到顺利实现。案例教学法符合当代教育理论要求,其有效革新了教学思想和观念。相较于传统单向型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可以促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2.1较强的实践性。工商管理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检验和运用知识,方可以加深知识的掌握,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但受教育资源等因素的影响,社会实践教学无法有效开展。而通过案例教学的实施,则可以向学生真实客观呈现社会实践的实际情况,创设相应的情境,给予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引导学生通过个人思考和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学内容,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由被动学习改变为主动探究,深入融合了理论与实践,丰富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2.2较强的启发性。实际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教师以案例着手,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和分析,之后进行升华,提炼出相应的理论,进而对某一个管理学的原理知识深入阐释。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合理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和交流,不需要对标准答案进行设置,以便解放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案例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做出大胆的假设,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得到激发,同时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可以得到锻炼和培养。2.3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到凸显。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单方面的向学生们灌输知识,学生被动的学习和接受,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较少,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而在案例教学法下,师生之间处于平等的关系,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充分凸现出来,学生需要主动分析、讨论案例,自主进行思考和探究,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得到增强。教师则发挥引导和组织功能,首先对教学案例合理选择,然后控制教学过程,将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促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师生交流得到强化,课堂气氛得到活跃,不仅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查看全文

企业工商类人才培育状况及对策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产业不断产生和发展,传统的工商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这就要求现代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要符合时展的需要,因为企业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企业综合实力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新一代的工商管理人才要具备较强的信息化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结合作能力等等。但是根据市场调查,现在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仍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问题,所以为了保证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综合能力,必须加大对其培养力度。

一、我国企业工商管理的发展趋势

面临着国际化的竞争与挑战,传统的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模式已经无法应对当前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现代社会需要的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不但要在数量上增多,而且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较强。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企业工商管理在未来呈现多种发展方向:知识管理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各企业之间通过对知识资本的共享来加大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创造更多的发展市场;现在的企业越来越注重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目标,但是企业在追求目标的同时也在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为社会解决很多现实性问题,与社会发展形成互补状态;学习型企业开始出现和发展,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首先要学会学习,企业也是如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学习型企业不但能够满足现代企业想要的经营理念还能充分发挥员工的个人价值以及企业的整体素质;随着国际化的发展要求,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也越来越趋于国际化,国际化虽然给企业带来了竞争,但同时也带来了空前的发展前景,现在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把企业经营与国际化接轨,使得管理、技术、手段以及服务等都形成全面的国际化趋势。由此可以得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的工商管理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所以加大对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要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上逐步培养多元化、多层次、多规格、创新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较强的人才,各高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借鉴国外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现状

1、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缺乏明确培养目标

现在只要一提到企业工商管理人才,我们都会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就是在企业中地位较高的高级管理人才,我们概念性的把它定位高级管理人才是不对的,对企业工商管理人才没有进行较为明确的区分,所以限制了实际工作的有效展开。现在我国教育发展越来越趋于大众化,但是随着现在企业的发展来说,混乱的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查看全文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针对工商管理方面的人才,社会的要求和标准也越来越高。本文将从我国工商管理体制的现状和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出发,对于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包括转变办学理念、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以及增加实践教学。以此来创新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提高工商管理人才的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

我国的工商管理体制存在很多的不足,包括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缺乏、工商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缺乏统一管理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本文重点从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进而提高工商管理人才的社会竞争力。

一、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

到目前为止,我国工商管理体制中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缺乏统一管理,在我国某些地方,工商管理机关采用一法两制的制度,对外严格、对内宽容,严重破坏了我国工商管理体制的整体性;工商管理制度不完善,不能有效的发挥工商管理部门的作用;工商管理人才缺乏,主要是工商管理中高级的人才缺乏。

二、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网络与教学过程结合及启发

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高校中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定位于培养企业中高级管理人才。但培养目标过空,课程设置过于强化理论而实践不足,专业教育模式单一,造成培养出的人才与工商企业人才需求相脱离的现象[1]。工商管理学科在企业实践基础上创生和发展,其教育必须面向实践,面向人才需求市场,面向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融合入教育领域,各国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纷纷借助网络技术获得了更多让学生立体学习知识、易于接触实践、获得职业发展的机会。多媒体和网络通讯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内容[2]。在国内一些普通高校中,多媒体课件成为教学内容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有部分高校在本科中采用MBA的管理课程的模拟实践系统(例如ERP沙盘模拟等),但所占学时较少。然而,网络技术能够给工商管理教学带来的网络资源不仅限于此。教学中如何选择和利用网络资源?这些资源如何有效地运用于教学过程?这些问题应该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内容并得到解决。可以说,网络资源与教学整合是高等学校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效能提高的重要途径[3],至今为止,一方面,从实践中,教师还没能找到网络资源同教学过程合理结合的具体方法;另一方面,在工商管理专业教育领域鲜有学者对网络资源的应用及其与教学过程的整合进行系统研究。从国内权威数据库CNKI系统上找到的相关文献主要集中于在线网络教学,特别是远程教学,网络课堂教学方法讨论等方面[4-6]的研究。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工商管理专业教育中没有非常重视网络资源与教学过程的紧密结合,实践中也没有成型的模式可以借鉴。美国托利多大学(UT,U-niversityofToledo)商学院(CollegeofBusinessandInnovation)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模式和经验,有值得在国内推广的价值,能够给予我们启示。因此,本文以UT为例,采用案例分析方法,通过全面研究托利多大学的网站资源构成,参与教学所有环节,访谈在校教师和学生,深入剖析了网络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相互作用机理,创新性地提出了UT的“核心—辅助”网络资源与教学过程结合的模式,以期为我国高等工商管理教育网络资源配置和教育整合提供实践依据。

二、网络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

(一)网络教学资源的含义

网络教学资源是指利用网络设备和技术为辅助教学提供的网络教学硬件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统称。网络教学硬件资源涉及计算机、其他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的配备,网络教学信息资源包含各种媒介和形式的信息的集合,包括通过网络传输的文字、声像、电子信息、数据库等,具体表现为多媒体课件、电子案例等。按照受益对象划分,网络教学资源分为面向学生的网络教学资源、面向教师的网络教学资源和师生交互的网络教学资源。

(二)网络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的整合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将网络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合理整合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网络教学资源是教学过程中所需素材的集成,也是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平台;教学过程是实现网络教学资源价值的路径。因此,网络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的整合即为合理配置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使其更有效地辅助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网络教学资源对教学过程各方面都产生了影响,工商管理专业也不例外。例如,在网络教学资源对教学过程的影响方面,戴雯杰、刘婷提出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在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方面对工商管理教学产生的影响,研究中提出在工商管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多媒体学习光盘、教学用幻灯片、ERP模拟沙盘及软件等网络教学信息资源,计算机、服务器、实物投影仪、交换机、多媒体控制台等网络教学硬件资源的重要作用[7]。何友全、栾红玉、孔庆平提出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教学过程产生了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过程个性化、教学形式多样化和教学手段开放化的影响[8]。在教学过程应用网络教学资源方面,王山军提出基于Web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开放式教学平台设计与开发的具体举措,认为平台开发要以学生为中心,构建高度共享式的网络学习环境[9],其研究偏重于网络教学平台设计的技术举措。在网络教学资源如何融入教学过程方面,何友全等人提出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必须遵循针对性、交互性、体贴设计、任务驱动原则[10]。可见,以上研究中侧重考虑网络教学资源对教学过程的影响,在二者融合过程上主要侧重于技术上和原则上的融合研究。遗憾的是,多数成果没有案例研究或实证研究。虽然有一些研究成果也使用了案例研究等方式,例如张立国、刘晓琳剖析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网络教学模式,主要针对师生网络互动的过程进行了访谈分析[11],分析了交互主体、交互内容、交互方式、交参与度、教学并重的交互结构,但研究对象主要针对远程教育研究,没有包含高校一般教学过程。因此,如何在高校一般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和配置网络教学资源,为教学过程服务,最终实现工商管理教学目标(即二者整合)是一个尚待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将就此问题结合托利多大学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

查看全文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论文

摘要:本文以吉首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为例,探讨了如何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围绕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实验(实训)教学等五个方面,介绍了吉首大学优化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做法,并探讨了如何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关键词:吉首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课题体系优化;实践能力

一、引言

关于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颇多。舒波和陆军认为托利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依托设施先进的教学设备、特色鲜明的教师教法、应用强的教材选择、丰富的教学资源、人性化的辅助网络资源等。何静分析了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利用“四层五块一贯穿”的结构来构建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龙海军认为工商管理课程体系的调整应适应职业经理人胜任各维度和要素的要求。史宝玉和邵仲岩将我国现行的工商管理课程体系进行了较全面细致的分析,认为课程体系的设计应该以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培养为目标,其中开拓创新意识与品质、指挥才能和领袖胆识、忧患意识和实干精神、学习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沟通技巧与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创业能力等尤为重要。李军霞和冉春艳认为可以通过以赛促教来推进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验式”教学的实践与改革,他们结合企业经营沙盘模拟软件,探讨如何利用沙盘模拟实训课程为载体,通过情景模拟“体验式”教学。黄福华通过对中美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课程理念、课程评估的比较,从贯彻以生为本、优化教育思想与培养目标、注重课程评估的实际价值等方面探讨了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思路。苏世伟和沈杰介绍了南京林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三位一体”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欧阳峣和杨水根认为可将“优化”和“融合”作为课程体系改革的两大基本方向,并构建了六大课程体系改革路径和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动态调整机制。吴玉宁认为构建并实施“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工作任务为主线,以实验实训项目为载体”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可使学生的素质和技能更加符合岗位现在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易松芝认为地方商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应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人才培养定位,以知识整合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改革目标,抓好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调动校内外资源、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等四个节点,才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成效。众所周知,地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以上研究从多个角度研究了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原因与对策,但很少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角度来研究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使得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没有结合市场需求,课程设置忽视了高校所处区域的特征以及分层分类特色人才培养的导向,未能将学科优势、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特色课程资源,难以形成个性化、特色化的课程体系。本文拟从吉首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为例,阐述如何结合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来优化课程体系。

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

1.吉首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背景。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1号)中明确提出,将整体推进连片特困区扶贫工作。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中发[2011]10号),明确提出把集中连片特别困难地区作为新阶段扶贫攻坚主战场,并决定率先启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工作,以“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为全国其他连片特困地区提供示范。2011年11月15日,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启动会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举行,标志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的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国家战略正式实施。随着国家这一战略的实施,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大批懂经营、善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据相关部门初步统计,目前该区域(71个县,国土面积17.18万平方公里,2010年年末总人口3645万)迫切需要本科层次以上的工商管理人才5000名以上。本文认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以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为前提,只有如此,才能使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有着扎实的专业基础,才能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用得上的专业人才。吉首大学是武陵山片区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其工商管理专业为了适应国家战略需求,积极转变办学理念,在人才培养上力求避免培养模式同质化竞争,突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吉首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在2012年入选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吉首大学地处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的武陵山区,区域经济发展滞后,不仅属于西部地区,同时又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克服人才瓶颈,特别是迫切需要大量懂经营、善管理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因此,学校以将工商管理专业建设成为武陵山片区(湘鄂渝黔四省边区)一流的品牌专业为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国际视野和务实作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中小企业基层经营管理工作做起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具有职业经理人潜质的应用型、创新型高级专门管理人才。据调查,目前国内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三低”:一是通识教育课(公共基础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偏低,相比于国外近50%的比例,我国大致在20%左右。专业基础课所占学分远大于专业课,导致专业特色不突出;选修课学分占比太低,一般在10%~20%,而欧美发达国家选修课比重一般都在30%以上,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意愿和积极性;实践教学学分比例偏低,所占总学分比例不足20%,严重影响了学生知识向素质和能力的转化。因此,吉首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经过多年的课程教学改革,结合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完善了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实验(实训)教学等五个方面。2.构建“平台+模块”的专业课程体系。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优个性”的原则,构建起“平台+模块”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平台划分为三大课程平台: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学科专业教育课程平台和实践教学课程平台。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包括公共基础课程、素质教育课程等两大模块,“宽口径、厚基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学科专业教育课程平台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任选课程等四大模块,培养学生专业基础、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优化学生个性;实践教学课程平台包括专业实验(实训)课程、公共实践课程等两大模块,培养学生实践能力。3.设置丰富多彩的专业选修课程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设置了《发展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国际企业管理》等41门专业选修课程,以拓展学生的培养口径。尤其是设置了《职业经理人素质专题》《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专题》《商务礼仪》《创业管理》《管理沟通》《管理伦理》等6门特色课程,依托课程编写完成了《职业经理人教程》《贫困地区创业管理案例研究》《企业战略管理》《管理沟通》等教材,出版了《两民企业发展研究》《贫困地区大学生创业:来自武陵山区的调查》《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3)》《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4-2015)》等特色教辅资源,这些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经理人素养。设置了素质教育课程模块,要求学生必须在人文科学类、科学素养类、创新能力类和本土特色类等4大类课程修满11个学分。4.开设两个方向的专业方向课程。面向行业、面向地方、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以及学科发展前沿的内容未能及时进入课堂,学生很难及时掌握不同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影响了学生的管理技能和学习效率。修订后人才培养方案将工商管理专业拓展为运营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方向,要求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入学后就按照培养方向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并在每个方向分别开设了4门专业选修课,进一步明确了学生的培养方向。5.建立专门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吉首大学工商管理专业非常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建立了专门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培养过程的比重较大。首先,设置了《企业经营决策模拟》等3门独立的实验(实训)课程;其次,进一步提高了《企业资源计划(ERP)》等6门课程的实验(实训)比重;第三,把实践教学环节纳入到学生的必修课程体系,分别设置了社会调查、创新实践、专业见习、就业实践和毕业综合实习等多项实践训练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为42.5个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为25.7%。6.创新实验(实训)教学体系。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求,按照分阶段、分层次、模块化思路,构建由学科基础实验(实训)、专业基础实验(实训)、专业综合实验(实训)、学科综合实验(实训)和创新与创业模拟构成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如下图所示),实现“熟悉专业基础知识、掌握行业运作技巧、增强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创业素质”的实验(实训)教学目的。

查看全文

工商管理谈思想政治教育

一、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所具有的特点

1.实践性。例如,教师在讲授中国企业制度的建设以及中国公司制的改革时,可以把当前中国经济中的热点以及改革过程之中的难点贯穿于教学中,通过列举一些实际案例,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企业管理的实践中,达到学生对已学知识加强的目的。2.社会性。熟知工商管理课程的人,应该知道工商管理中课程大多是与社会科学相联系的,例如《会计学》以及《管理学》两门课程介绍了有关经济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对于了解社会上的经济十分重要;另一方面,《国际企业管理》以及《西方经济学》等课程介绍了国外先进的经济学知识和管理知识,我们可以取其精华,为我们所用,对于国外的一些先进经济管理方法都可以教给学生,为以后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2]。3.创新性。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为了与之相适应,工商管理课程的内容也必须不断地创新。众所周知,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大多是未来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本身就具有不断创新的内在动力,让它走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沿,在经济理论上不断的探索。4.综合性。学习工商管理类的知识时会发现任何一个经济问题都不是单一的经济问题,都涉及到政治以及社会的现实问题。工商管理的理论比较广,涉及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心理学等,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培养社交以及对科技知识的了解,对市场、财务以及商情等课程的教学,综合分析经济、政治以及社会问题[3]。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已经慢慢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发展。对于教师来说,了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以及人生价值,对搞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1.道德观念以及价值观念出现偏差。尽管,从表面上来看,大多学生都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态度,但是同时也隐藏着复杂多样的观念,严重的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据调查研究发现,在某所高校,有很多学生偏向个人本位主义,有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学生都以“利己不损人”为做人做事的原则,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学生有“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相对合理利己主义的观念,只有寥寥无几的人才以无私奉献为做人的原则[4]。这些数据表明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出现了严重的偏差,亟待提高思想道德教育。2.独立自理能力比较差以及依靠性比较强。在当前的校园里,出现很多这一类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不能够正确的对待得与失,以及在学习或者是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在学校的组织活动中缺乏一定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并且我行我素,不考虑全局;生活上没有规律,学习上没有明确的计划;不能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时常出现自我封闭,往往心胸比较狭隘,导致同学室友之间矛盾重重。3.理论知识往往很好,但是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更多注重的是实践能力,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去分析问题。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及思想的时候,不能够运用辩证的唯物主义方法去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更别说用邓小平理论去认识中国的经济发展问题了。4.学生学习动机不够明确。据调查研究发现,大多学生在学习这些理论知识后,仍然奉行“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原则,出现了在学习中不思进取,忽视了当前社会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的事实,缺乏竞争意识以及创新精神,对人生比较迷茫,没有找到以后的奋斗目标[5]。更有一部分学生甚至厌恶学习,在大学上学也只是混个文凭,出现逃课现象。5.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考试只是流于形式。大学生对于自身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对于计算机以及英语的等级考试上,学生非常的重视,而对于像政治思想教育类的科目《邓小平理论》以及《思想》的考试上只是流于形式,课堂上不认真学习,到考试的前一周就突击一下,应付考试。这种情况严重制约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结合工商管理专业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充分利用工商管理专业综合性的特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经济管理问题。针对目前经济中常出现通货膨胀的问题,学习《货币银行学》时,运用现有的知识来分析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危害,让学生明白通过拉动内需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例如,我国已经加入到WTO中,面对国外的激烈竞争,我们国家该如何发展自身的经济呢,可以通过学习《西方经济学》,来学习西方先进的经济管理知识,结合我国的实际来开拓市场,这样一来就能够使学生明白学习西方先进的经济管理技术的重要性[6]。2.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在学习经济管理课程的时候,不仅仅是通过布置书面作业的形式来检查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也可以尝试用课堂讨论、社会调查以及社会实践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进行案例教学,用实际的案例创造一个真实的经济环境,举办一个企业管理层的模拟,让一些学生扮演总经理的角色,一部分学生扮演老板的角色,还有一些扮演员工的角色,通过这些角色的扮演,让学生运用权力以及设身处地来解决企业管理中的问题,这样一来,一方面培养了部分学生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有高度的责任心。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时,可以通过课堂讨论以及论文设计的方法来进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3.通过讲解经济管理类的知识来宣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通过对经济管理理论知识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到中国社会主义阶段的基本国情,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宣传改革开放的重大作用;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以及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用邓小平理论来武装当前学生的头脑;培养大学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学习经济管理的知识,肯定不缺乏艰苦奋斗的企业家,通过这些著名的企业家给学生树立榜样,教育学生不要为了物质生活而放弃艰苦奋斗的传统,面向新世纪,把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4.通过学习经济管理的职能,以及对管理者的要求来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管理的职能主要包括组织、领导以及指挥,作为专业的管理人员,要有基本的组织能力以及协调能力,因此,学生在进行锻炼时,应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改变不仅仅在英语上以及计算机上需要认真学习的认识,还应该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好好学习,来适应以后竞争的社会形势[7]。(2)通过学习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以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上,已经明确了学生的奋斗方向。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学生讲解一些现代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国内外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从而让学生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改变不思进取的现状,避免考试中出现严重的偏科现象。(3)管理者必须具备技术技能。最基本的管理者应该掌握与管理的专业领域相关的基本技能,使自己成为某一领域的精英,否则的话就很难领导下面的人员,让别人信服于你。因此,对于学生来讲,首先必须学好一门专业技术,在专业技术的基础上加强思想道德的教育。(4)对于管理者来说需要具备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要能处理好上下层的关系,以及与客户的关系,在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上,实现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目标的目的,所以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正确处理在学校的各种人际关系。5.教师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做好与学生的有效沟通,与学生建立感情,注重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查看全文

工商管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

摘要:在“互联网+”背景下,中国教育也开始进入了基于信息技术的变革,而工商管理作为培育应用型管理人才的重要专业,在经济社会之中,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也应该与时展相结合,将互联网与学生培养模式进行深度融合,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培养,改变学生以往被动就业的状态模式,对此在本文中笔者将对“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提出以下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工商管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也应该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职业学校学生走出就业困难困境,从而帮助学生谋求更好的发展,而很显然“互联网+”为职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了契机,为此职业院校一定要把握好这一机遇,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工商管理人才。

1“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

1.1创新创业意识不足。在创新创业社会大氛围感染下,现下的职业院校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意识有所提升,但是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还相差甚远,如部分院校并没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平台,同时也没有为学生提供有力的创业支持,绝大多数职业院校在进行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时,还是将工商管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相关课程的实践作为教育模式重点,这都是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意识不足的体现,而这也影响了职业院校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1]。1.2教育资源保障不足。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必须要有足够的基础教育资源作为保障,但很显然由于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个相对新型的教育领域,因此现下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础资源还比较匮乏,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硬件不足,如现下很多职业院校缺少网络实验室和网络教育资源,同时校外实训基地数量较少,并且质量参差不齐;第二师资资源匮乏,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实践经验较少,不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因此无法给予学生更好的创新创业教育传授。1.3课程设置体系不全。在“互联网+”背景下,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必须要有健全的课程体系作为依托和保障。但很显然现下的职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程实践性不强,即课程内容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实际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与时展不相适应。第二,课程体系针对性不强,主要表现在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缺乏关联性,没有注重课程间的衔接[2]。第三,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探索,虽然部分职业院校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但是往往是以选修课程的方式开设的,因此无法对学生的创业动机进行有效的引导。第四,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之中,这也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培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4教学方式不够合理。在“互联网+”背景下,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还必须要有合理的教学方式,但很显然现阶段的工商管理教学方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手段单一,如单一的使用PPT或板书等单一的教学手段方式,并不注重教学手段的轮换,从而对教学效果造成影响。第二,教学方式固话,以讲述式的教育方式为主,这表示教师仍处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第三,教学组织程度有所欠缺,即缺少课上、课下教学的互动,这导致师生之间的关系比较疏远,同样是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的。

2“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

查看全文

工商管理类教学策略设计

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进行合作办学,不花费国家财政经费,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独立学院发展较快,截至2011年7月,全国已有独立学院320所,开设工商管理专业的独立学院也较多。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市场的需求。那么,对于独立学院开设工商管理专业如何做到有特色,做到学生、家长和社会三方面的满意与认可,成为现今开设此类专业的各个独立学院亟待解决的问题[1]。独立学院在激烈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教学质量,而保证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又是教学策略。独立学院的教学工作应该是规范性与灵活性的结合。教师在组织教学工作时,应保证教学活动在正常秩序中运行;同时,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关于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策略,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教师角色定位

独立学院在本科三批次和专科二批次招生,独立学院的学生属于在高考中发挥平平或经历了挫折的考生。这些学生基本具有自尊心强、对初到大学新鲜度高、愿意在大学这个新的环境中重新塑造自己、改变自己的特点。鉴于此,作为直接接触学生的一线工作者———教师,应该充分了解与理解学生的心理,利用课堂教学为学生重新鼓劲,让学生觉得自己不仅学得懂,而且可以学得好。独立学院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是实现优秀教学的第一步。传统的高校教学是“权威和管理型教学”[2]。因此,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管理者,其地位是权威而不容动摇的。考虑到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同时也为了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教师在独立学院中的角色必须重新进行定位。其“管理者”的角色应该向“管理者+服务者”的双重角色过渡。独立学院的教师对学生,既要管,还要爱,更要引。“管”,即管理,管理课堂纪律、管理学生出勤、管理作业书写、管理学习态度。虽然是大学教师,在“管”这一点上,要把自己当成中学教师,事无巨细,尽量多管。这也是考虑到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毕竟大多数学生在此之前都还没要养成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不管不行。“爱”,即爱护、喜爱,教师对学生喜爱、对学生爱护,学生自然会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好意,进而喜欢上老师的课。这就要求独立学院的教师要把自己当成学生的辅导员、心理师、朋友,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引”,即引导、引路,独立学院的教师要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他们所学的专业上。有的学生对本专业学习以外的职业技能资格感兴趣,有的学生对大学期间自主创业感兴趣,还有的学生立志于毕业后继续在学业上有所深造,如此种种,都是很不错的表现,教师在课上、课余时间可以与学生深入交谈,引导学生走适合自己的道路。独立学院的教师要做到“管”、“爱”、“引”,必须要有以学生为本的意识,好比商家对顾客。相对于公办高等院校而言,独立学院更接近市场经济,因而必须更加关注服务对象。此外,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独立学院的教师中有相当部分曾经或正在母校担任教学工作,这就更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考虑到母校学生与独立学院学生的区别,注意自身在教学过程中语言及行为的变化,注意教学角色的转换。即使在心理上,也不能对独立学院学生存在偏见和歧视,因为这将会或多或少左右教师的教学行为。新的角色定位要求独立学院教师具备“尊重”和“宽容”这两种重要品质。

二、教学方法选择

独立学院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工商管理专业更是一个需要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保证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一环。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特点、遵循学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工商管理专业各门课程的特点,精心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下面以笔者所任职的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为例,谈谈工商管理课程的几种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法。

1.讲授型教学。讲授型教学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从两千多年前孔子“传道、授业、解惑”开始至今,讲授型教学一直被大家普遍采用。讲授型教学的优点是:讲述严谨、理论框架完整,是一种“正统”的教学方法。但容易带来枯燥、不宜理解等负面影响[3]。专业基础课程是本专业后续学习的基础,对此类课程,采取讲授型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全面、系统、翔实地掌握基础专业知识。当然,就一门课程而言,基本定义、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思路也都可以采用此种教学方法。

查看全文

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制度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工商管理由于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培养工商管理专业优秀应用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使得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商管理人才也面临着巨大挑战,但是现存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根据我国目前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入手,紧跟时代步伐,从优化课程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师资力量等方面,来探索一条适应于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之路。

关键词: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

培养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腾飞和高等教育模式的改革,大量企业对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就业机遇得到了提升,但同时也对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满足社会和企业对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如何探索一种适合社会企业需求的工商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是我们目前值得思考并丞待解决的问题。

1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

1.1专业课理论知识较强,缺乏实践性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材理论性较强,概念较多,缺乏实践性。学生在进行学习时不容易理解,在认知上经常出现偏差。教育部2017年对大中专院校的调查中发现,我国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超过八成都没有相关实践性课程,剩下学校的课程开设也很少。加之大部分青年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因为没有接触过社会,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就算理解了,也很难将所学知识来运用到实践工作中,从而导致工商管理行业对人才需求日益增加。

1.2师资力量薄弱工商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并且在教师的选择上,需要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都具备的教师,并且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较为严格,只有综合能力高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工商管理人才。但是在现实中,一般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其教师水平和能力远远低于实际要求,基本上属于实践能力差,理论水平高;或者实践能力高,理论水平差。总之,符合要求并且具备能力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师的数量相对较少,这就导致学生日常学习由于教师能力缺陷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