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研究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5 19:16:4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工匠精神研究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德育课“工匠精神”研究
一、“工匠精神”是中职学生德育课必修的核心内容
德育课教育是培育中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主要课程,中等职业技术学生的最重要的职业价值观就是对职业的认真负责、兢兢业业、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中职生德育课教育中加入“工匠精神”的内容,能更好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遵守职业道德、职业规范,从而具有匠人的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特质正是培育中职学生职业精神的终极目标。弘扬“工匠精神”,提升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需求。
二、德育课培育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1.德育课培育中职学生“工匠精神”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几年,国人到日本抢购马桶盖和电饭煲等的行为,提示我们要加快提升中国制造的质量,要求更加关注产品的品质提升与创新。于是,我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目的是提高产品的品质。而把爱岗敬业、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到中国制造中,才能实现“中国制造2025”。实现“中国制造2025”需要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中等技术专业人才的支撑。所以培育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中职学生十分必要。2.德育课培育中职学生“工匠精神”是提升其职业素养的需要。中职学校在对中职生进行理论教育、专业训练的同时要加强“工匠精神”的培养。让每一位中职学生以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精神投入到学习中。这样就能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品质。以良好的职业素养投入到将来的职业岗位,就能制造出优良的“匠人产品”。3.德育课培育中职学生“工匠精神”是其将来从业的需要。在向“中国制造2025”迈进过程中的各行各业都需要有工匠精神的人才。中职学生只有具有了爱岗敬业、认真负责、专业专注、精益求精、求实创新的工匠精神,就能在工作中发扬工匠精神,才能更好地从事将来的工作,满足工作中对工匠精神的需要。
三、德育课培育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方法
1.把《工匠精神读本》的学习纳入到德育课中。长期以来,中职学校的培养模式注重知识传授,忽略精神培育,造成职业素养的缺失。因此,中职学校必须尽快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加强工匠精神的培育。因此,把对《工匠精神读本》的学习纳入到德育课中,让“工匠精神”成为中职学生的自觉意识,让“学习工匠精神争做工匠能手”成为一种自觉性的教育活动。2.德育课多采用贴近专业、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的教学法。在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中加强“工匠精神”教育,要立足中职生的专业特点、职业特点,多采用贴近专业、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的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模拟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开展各类专题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把“工匠精神”内化为中职生内在信念,外化为行为之中。使中职生成为一个有“工匠精神”的人。3.在德育课举办“工匠精神”演讲比赛活动。在德育课上分小组举办有关“工匠精神”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以“敬业、精业”“爱岗敬业”“干一行、精一行”“精益求精”等为主题举办演讲比赛活动,可以很好地激发中职生的“工匠精神”意识。从而把“工匠精神”意识融入到其信念当中。4.把中国古人的“匠人精神”融入德育课中。培育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需要其学习中华民族古人的“匠人精神”。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上既有许多关于“匠人精神”的描述,如《诗经》中,把对骨器、玉石的加工形象地描述为“如琢如磨”;《庄子》中的“庖丁解牛,技进乎道”。同时,出现了许多工匠大师,如木工匠师鲁班、修桥匠师李春等,这些都体现了古代中国的匠人精神。学习中华民族古人的“匠人精神”,能很好地让中职学生有民族情怀、弘扬民族的“匠人精神”。5.营造醒目的德育内容和工匠文化环境,培育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在校园中营造醒目的德育内容和工匠文化环境是培育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方法。如在教学楼、实训楼外墙选择“弘扬工匠精神,打造制造强国”“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支撑中国制造,成就出彩人生”等标语刻于醒目处。在实训楼、实习车间内营造有关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精益求精、求实创新等具有“工匠精神”内涵的文化环境。比如,在教室及走廊张贴本行业、本专业工匠人才的人物介绍,在校园合适的地点制作历代工匠雕塑等,让中职学生所见皆“工匠”文化,在学习生活中处处受工匠精神文化的熏陶。德育课教学是培育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主渠道。“工匠精神”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所倡导的职业追求。中职教师在德育课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相关知识点,加强对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传导、培育,真正实现其“精技立业”的人生追求!
“工匠精神”与职业院校德育融合研究
摘要:“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职业院校必须重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这样才能符合国家和社会对于人才的定位。“工匠精神”培育与职业院校德育在内涵上具有耦合关联性,“工匠精神”培育应渗透职业教育的各个环节,两者的有效融合必然有助于增加具有工匠精神人才的有效供给,也是职业院校教育不断发展创新的重要路径选择。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院校;德育;融合
“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应该树立的理想,对于社会的发展和创新意义深远。中国要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成功转变的关键就是培养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把“工匠精神”培育有效地融入职业院校德育中,必然有助于增加具有工匠精神人才的有效供给,为我国制造业的升级转型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工匠精神”视阈下职业院校德育必须创新和发展,这是社会、国家和企业对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标准,也是职业院校自身实现不断发展创新的重要路径选择。
一、“工匠精神”培育与职业院校德育的本质内涵
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又赋予了工匠精神新时代的内涵。关于“工匠精神”,学术界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本文采纳了学者李小鲁对于“工匠精神”含义的诠释,真正的“工匠精神”应该是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人文素养三者的统一。只有从专业性、职业性和人文性这三个特征把握“工匠精神”,才能对“工匠精神”有一种源于职业教育,又高于职业教育;源于工业文明,又进入后工业文明;源于教育,又跳出教育去看待的一种教育的理想境界和形而上的追求。职业院校德育在职业教育中担当着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任,而工匠精神又是职业精神的核心内容,所以培养符合国家和社会要求的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是职业院校德育的责任。职业院校培养要通过德育课程、通识课程和文化课程的教育,将德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培育和职业院校德育在内涵本质上具有一致性,都要求培养的学生具备未来大国工匠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很多职业院校把重点放在了理论知识学习上,关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主要是依托于短期的实习生活,关于学生思想素质方面的教育内容不完善,仅仅是一些基础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方面的内容,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升。
二、“工匠精神”培育与职业院校德育的逻辑阐释
“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改革导向研究
摘要:本文剖析职教发展困境,从打破学历制度壁垒、改革职教实训制度、打通人才上升通道、提升技能人员职业尊严、优化职教社会支持体系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如何改革职业教育、真正搭建“工匠精神”培养体系。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价值;精细管理;制度支持
一、提倡“工匠精神”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的指导意义
(一)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精髓是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不断创新、挑战自我,是一种专注、执着、敬业、守规的精神。“工匠精神”不仅表现在精神意识上,更是体现在实践行动中。中国自古以来对“工匠精神”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传承。然而,在片面追求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企业发展理念下,在“机器换人”的工业新趋势下,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却在渐渐消失。
(二)“工匠精神”的缺失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世界的繁荣离不开中国制造的巨大贡献,但是一味追求速度、忽略“工匠精神”的不平衡发展,必然影响中国经济的后劲。首先,中国中小企业寿命普遍偏短。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为7-8年,与欧美企业平均40年的寿命相比,相距甚远。其次,中国制造业急功近利、大而不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口红利带来的成本优势开始慢慢消失,廉价生产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逐渐显现,品牌和创新的相对滞后,更造成后续发展动力不足。第三,缺乏创新能力的中国制造业腹背受敌。东南亚国家在中低端制造业发力,凭借更廉价的劳动力,吸引中国本土企业在东南亚建厂、在华外资企业转移产能;中国制造成本快速上升,迫使在华外资高端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
(三)富有创造力的高素质“工匠”队伍是实现中国经济转型提速的最主要推动力当下的“工匠精神”不仅仅代表技艺,而是技术型、创新型、复合型的高技能人才。缺少高技能“工匠”,以及对其背后整个技能人才队伍的迅速扩充和结构优化,中国企业就无法赚取产业链最高端的丰厚利润,“中国制造”就无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升级为“中国智造”。
新时代高校工会弘扬工匠精神研究
[摘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敬业、专注、创新精神的大背景下,对高校而言,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研究与提倡更具有现实意义。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大力弘扬“大国工匠”精神,既凸显时代特色,亦具有成熟的理论基础和深刻的社会意义。高校工会具有的资源优势在价值引领和思想导向方面大有可为。
[关键词]高校工会;工匠精神;师生
一、研究背景
(一)高校工会弘扬工匠精神作用的必要性
2016年,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正式提出“工匠精神”,随后在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被确认。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指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的“大国工匠”。2018年,进一步提出弘扬工匠精神,掀起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2019年,对于如何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更好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奋斗精神、科学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汇聚起向上、向善的强大动力。将“工匠精神”提升到社会民生层面,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强大促进力量,彰显社会发展中我国政治层面对于工匠精神的呼吁与精神渴求[1]。在全社会大力提倡敬业、专注、创新精神的大背景下,对高校而言,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研究与提倡更具有现实意义。高校弘扬“工匠精神”,既凸显时代特色,亦具有更加成熟的理论基础和更加广泛深刻的社会意义。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培养的人才将来会走向各个行业。高校工会拥有高校资源和工会资源的先天优势,在高校工匠精神引领和人才培养价值导向等方面,应作出积极的努力。
(二)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在院校教学管理中研究
摘要: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缺少“工匠精神”,缺少静心思考、认真研究的精神等现象,文章从这些现象出发,结合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提出培育“工匠精神”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深入浅出地讲解“工匠精神”在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教育者
《中国文明网》对“工匠精神”做了如下解释:“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具体应该包括以下几个要素:第一要素是专注,用心活、用心干、用心诠释人生;第二要素是坚持不懈,求知永无止境;第三要素是坚强和忍耐,通过不断地努力超越一般境界的人称为“匠人”,匠人需要磨练和捶打,需要经历种种的痛苦和挫折。
1现状分析
1.1对“工匠精神”理解的偏差
教学管理系统的特点是事情琐碎而繁杂,虽然大家对“工匠精神”这个词耳熟能详,对它的定义和内容也都了解,但很多人认为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把“工匠精神”运用到工作中去了。在社会上,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只做一份工作或一件事,会被认为地位低下,甚至会受到歧视。所以很多人在做事情的时候认为只要完成就可以了,缺少深入钻研的精神,因此也就没有了可提高的空间。
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工匠精神是企业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内涵,更是专业技术从业者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的最高目标。当前,随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革新的不断调整和深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职业态度和职业品质,更能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积极的影响,最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思想真政治教育;融合途径;浅析
工匠精神这一理念,最早由总理在2016年全国“两会”上首次提出,并逐渐成为新时代专业技术从业者职业品质、职业能力培养一个新目标和代名词。所谓工匠精神,指的是专业技术从业者在进行社会生产活动中,展现出来的过硬的敬业态度、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随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革新的不断调整和深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通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职业态度和职业品质,更能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积极的影响,最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由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外在形势决定的。需要看到的是,随着互联网、自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也日益严峻。高职院校学生通过手机、互联网等媒介,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和负面信息的影响和侵蚀,导致个人道德操守和价值观念形成方面存在很多突出问题。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中固有的一些价值观念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同,无法引发学生的共鸣和理解,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困境。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可以给学生们树立一种正确的价值引导和道德标准,有利于引导学生们自觉抵制不良思想和负面信息的侵蚀,建立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二)由学生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目标决定的。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生产方式不断转变,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标准也不断提高,这些因素都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较大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很多困境,比如,一些学生在思想意识深处或多或少地存在重视专业技术学习,轻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有的甚至极端的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可有可无,对自己就业发展用处不大,甚至存在抵触情绪和心理。这也反衬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学生个人发展目标存在一定的分歧。如果将工匠精神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就会将学生个人发展和成长的目标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实现有机结合,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三)由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需求决定的。从目前的情况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正处在一个全新的发展起点上,受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教学革新等各个方面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要不断革新。最为迫切的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急需树立一种符合时代精神、契合学生需求、顺从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要求,来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实现引领和熏陶。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工匠精神无论是精神内涵,还是价值操守,都符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革新发展的内在需求,工匠精神融入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不仅可以使工匠精神得到积极的弘扬,更能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更好的发展和创新。
二、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路径
工匠精神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摘要: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中华民族光荣传统,也是进一步加强和落实创新创业教育中培养科学精神、家国情怀、生命态度的源动力。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学习素材、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中,可以解决创新创业教育人文素养培育缺位的问题,从而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工匠精神;创新创业教育;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简称双创教育),既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顺利推进的体现,又是大学生展示和锻炼自我的舞台,是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利器。高校双创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启迪创新创造思维、孕育创业实践行为,从而树立积极进取的形象。当前高校双创教育工作进展缓慢,亟待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其中。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高校双创教育,有利于改进高校双创教育教学工作,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实现转型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进而促进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2016—2019年,“工匠精神”连续四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足见其重要性。工匠精神的内涵涉及范围广泛且带有浓厚的人文情怀,其特点具有丰富性、复杂性和多样性。工匠精神是时代的产物,不同时代有不同内涵。(一)工匠精神的传统内涵。工匠精神涉及的行业十分广泛,遍及社会生产诸多方面,其渊源始于也分化发展于农业生产活动,形成于以手工业为生的手艺人。匠人用娴熟精准的手工技艺,打造精湛的手工艺品并以此作为谋生手段。其内涵包括匠人们在打造手工艺品的过程中不断精雕细琢和追求精益求精所领悟出“道”的真谛,包含匠人们专业的职业技能,对产品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道技合一”的职业追求及尊师重道的传承模式,而“技艺合一”是匠人们对产品理念的无上追求。“道、技、艺”是工匠精神传统内涵的体现。(二)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时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际,我国大力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工匠精神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主要包括传承文化与坚守品牌的民族精神、不断革新与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与质量至上的品质精神、一丝不苟和不遗余力的服务精神,目标是追求“道技艺合一”最高精神境界。由此可见,工匠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具体体现,蕴含了创新创业所必备的人文精神、家国情怀和生命态度,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发展进程的动力源泉。
二、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高校双创教育的必要性
市场营销人才“工匠精神”培养研究
摘要: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阵地,也是工匠精神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在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通过对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挖掘,使工匠精神为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提供指导。
关键词: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在制造产品时的精益求精、专注坚持、专业敬业及一丝不苟的态度。将工匠精神融入市场营销职业教育过程可以使培养的市场营销人才更好的为客户服务,使工匠型市场营销人才践行于企业生产与服务过程中。高职教育的未来使命是培养未来的大工匠,使中国企业制造的产品成为全球质量标杆,实现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支撑。
1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是00后,他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世界和娱乐世界中成长起来的,将他们培养成可以静下心来钻研技术的人才是不容易的事情。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在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后,在进行营销时,是以客户的口碑和体验为绩效评判的标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品牌比产品更难塑造,市场营销人才需要帮助企业塑造正面的形象,为产品的良好口碑奠定基础。市场营销人才需具备自律、诚信、踏实的职业道德,同时需具备积极进取和吃苦耐劳的职业态度。目前社会上市场营销人才容易受到利益的影响养成一种较浮躁、冲动的商人精神,导致出现做事无恒心的现象。在市场营销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使学生始终保持踏实做事、认真做人的态度,使学生始终不为利益所动,能严防道德底线。市场营销人才具备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素养需求,也是一种职业态度,对其将来综合素质提升和成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2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工匠精神”培养对策
工匠精神融入文化素质教育研究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具有新的内涵价值和实现形式。工匠精神培育与文化素质教育存在内在关联且相互作用。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融合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文化素质教育,从明确培育目标出发,通过确立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文化素质教育理念、实施以工匠精神培育为重点的梯度式文化素质教育模式、构建嵌入工匠精神内涵的校园文化育人格局,将新时代工匠精神与文化素质教育相融合,推动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新时代;工匠精神;高职院校;文化素质
工匠精神是从业者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对本职工作敬业负责、对专业技能追求卓越、对产品品质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在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进程中,需要更适应新经济、新业态的新时代工匠精神作为精神支撑和行动指针,弘扬“工匠精神”已成为社会各界的价值导向与精神追求。培育新时代工匠精神不仅与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育人目标不谋而合,更为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带来了新要求、新机遇、新挑战。因此,深入探究高职院校新时代工匠精神与文化素质融合培养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工匠精神培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相互契合
(一)工匠精神与文化素质教育存在内在关联。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价值意蕴,但其精神内核始终未变。工匠精神是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是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人文素养三者的统一[1]。文化素质是指人们在文化方面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包含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审美素养等精神素养。从要素构成来看,工匠精神与文化素质密切相关。此外,工匠精神的培育意在引导学生养成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敢于创新等优良品质。这与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不仅注重提升学生文化品格、健全人格,还着重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创新能力与岗位胜任力在育人目标导向上相一致。(二)新时代工匠精神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新时代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是面向产业急需、贴合企业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别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2]。”当前,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呈现从重学历、重技能向素能并重转变的趋势。职业素质已成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用人需求接轨衔接的关键指标,也是技术技能人才必不可少的关键素质。为此,属于职业精神的工匠精神,应被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文化素质教育范畴。同时,工匠精神传承千年积淀的深厚文化内涵和诸多能工巧匠的典型故事,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鲜活教育内容和有力抓手。立足新时代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成为助推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办出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有效切入点。(三)文化素质教育是培育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必要基础。教育对象拥有正确的价值认识、价值判断,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方能科学正确地认识并理解工匠精神。而正确的价值选择有赖于文化素质教育对学生道德品格、人文素养、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如果学生不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就难以对工匠精神产生认同感,也难以真正地践行工匠精神。另外,文化素质教育由来已久,其在课程体系、队伍建设、教育模式等方面形成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近年来,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与企业开展合作,借力校企合作平台,融合多元资源,不断加强文化素质体验教育和实践教育,呈现校企互通共育的良好育人态势,为培育新时代工匠精神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融合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文化素质教育培育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
[摘要]制造强国的核心精神———“工匠精神”的培育已经成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工匠精神”技能人才的使命。结合“工匠精神”研究现状,系统分析了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三个因素,并从社会环境及社会价值导向和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建设发展两个方面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一、引言
2015年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到“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2016年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到“工匠精神”,报告中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2017年工信部组织修订《“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2017年)》,旨在把《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任务和各地资源禀赋相结合,避免重复建设,突出所专所长,打造中国制造“新版图”。2018年孙春来副总理在职业教育活动周寄语职业院校学生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提出职业教育是培养大国大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不同类型,但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明确了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施工蓝图。媒体将“工匠精神”列入“十大新词”予以解读,而且其密集出现在中央高层会议及政策中,俨然已经成为国家意志与战略。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我们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而制造的核心精神———“工匠精神”的培育已经成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玉不琢,不成器”。工匠精神不仅体现了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创造出新成果。首先培育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工匠精神”有利于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其次可以帮助学生个人、社会个体的自我价值实现。最后可以加快实现我国成为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二、“工匠精神”研究现状
2018年1月到2019年3月,以“工匠精神”为核心词汇在中国知网上查询,搜索结果为4371条,其中涉及到职业教育的研究有928条,和高等职业教育有关的604条。概括来看这些研究大概可以分成三个方面:第一,关于“工匠精神”内涵和引入到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研究;第二,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第三,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路径和机制研究。以上研究从多个角度阐述了高等职业教育对“工匠精神”的培育,但“工匠精神”从提出到现在不过近3年时间,而教育本身是实践探索的过程,这是需要实践论证和评判的。在对“工匠精神”内涵尽可能理解透彻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到现实环境的因素,如国家政策支持、社会价值导向等。
相关文章
精品范文
2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