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资产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6 03:30:5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公共资产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市关于加强公共资产管理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为切实加强公共资产管理,提高公共资产使用效益,现就进一步加强公共资产管理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对公共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公共资产是各级政府长期积累形成的宝贵财富。管好用好公共资产,对于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优化政府资源配置,提高公共资产使用效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公共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管理机制和方法,不断提高公共资产效益,取得了良好效果,被财政部称为“模式”。但是,少数地方、部门和单位对公共资产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存在家底不清、账实不符,重购建轻管理、权属不清、职责不明、资产价值和效能观念淡薄以及随意购建、处置资产等问题,还存在短缺和闲置浪费并存的现象;一些山地、林地、水面以及矿产资源、城市公共资源等公共资产还没有纳入统一管理范围。这些问题影响了公共资产效益的充分发挥和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公共资产管理工作抓紧抓好。
二、全面推行产权集中统一管理
全市公共资产管理实行“政府统一所有,公共资产管理部门集中管理,部门单位依规使用”的管理体制。各级公共资产管理部门按照政府授权,代表政府统一行使对公共资产的所有权,将单位占有使用的房地产产权证集中统一管理。资产使用单位、归口管理部门只有使用权和管理权,没有资产处置权。公共资产的产权登记由公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申报办理,已办理产权登记至今尚未将产权证明及相关资料移交的,要尽快移交公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尚未办理产权证的,资产使用单位应尽快将公共资产的立项、规划、用地和建设等批准文件和资料移交公共资产管理部门,并协助公共资产管理部门办理有关产权登记手续;今后新购建的公共资产,资产购建单位应在资产购建完成后三个月内,向公共资产管理部门移交有关产权资料,并协助公共资产管理部门办理有关产权登记手续。公共资产管理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建立政府性投资项目竣工验收的资产移交工作机制,落实投资项目后期的资产管理工作。同时,对于资源性资产、市政设施类资产、交通设施类资产、农林水设施类资产及无形资产要建立以产权、使用权变动审批为核心的产权集中管理机制。
公共交通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
摘要: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至2017年底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477余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逐年增加如此之多的公路资产,如何做好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成为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为此,本文就公路资产的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问题提出探讨。
关键词: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会计核算;资产管理
为了适应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需要,2017年4月17日,财政部印发了《政府会计准则第5号——公共基础设施》,自2018年1月1日执行,这为规范公共基础设施的会计核算提供了指引,但在具体执行该准则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本文以公路资产的确认和计量为例,对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会计主体的确认、资产范围的界定、初始计量、后续计量、资产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思路和处理办法。
一、关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资产的界定
为何政府会计准则独立于固定资产以外,单独将公共基础设施作为一类资产呢。依据准则定义:公共基础设施是指政府会计主体为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而控制的,具有如下特征的有形资产:1、是一个有形资产系统或网络的组成部分;2、具有特定用途;3、一般不可移动。从定义可以看出,1、该资产具有固定资产的本质属性。如:使用年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所以决定了公共基础设施资产也会涉及初始计量、后续计量、折旧和报废处置等问题。2、具有特定用途的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是政府会计主体为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而控制的,而固定资产是政府会计主体为满足自身开展业务活动或其他活动需要而控制的。所以划分资产分类为前者还是后者,主要看资产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还是为满足自身开展业务活动或其他活动需要。比如:公路、桥梁、隧道、交通信号设施等均属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目的就是为居民出行提供公共交通服务。那些独立于公共基础设施以外,不构成公共基础设施使用不可缺少组成部分的房屋或设备等,如:公路部门管理使用的养护站房、沥青油罐、挖掘机等均属固定资产范围,它们都是为满足自身行使公路养护职责、开展公路养护活动而建造或购置的。当然,实际工作中,也存在部分资产难以划分类别的情况,如:为提升公路管理信息化水平,实时对外交通路况信息,更好地为居民出行提供便利,公路部门在公路沿线建设安装的物联网设施,同时兼有两类资产的特征。笔者认为该资产主要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交通服务,为便于资产管理,建议将物联网归为公共基础设施,它有别于其他交通信息设施的建设目的,如:交通量调查站、桥梁视频监控设备等。3、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是交通系统或路网结构的组成部分。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包括公路主体设施及其附属设施,主体设施包括路基、路面、桥梁隧道、涵洞等,附属设施包括护栏、安全标志牌、行道树、隔离墩等。一经建成不可移动,而且具有相当长的使用寿命。
二、关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资产会计主体的确定
公路公共基础设施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
公路公共基础设施资产的构成较为复杂,所涵盖的项目内容较多,如路基、桥梁、隧道等。正是这些公共基础设施资产才保障了公路的良好性能,并保证了公路功能的发挥。公路资产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公路能够长久持续地为人们提供安全、通畅的出行服务,当前在公路资产管理中存在制度、管理方式、资产配置等多方面的问题,导致公路资产遭受经济损失,威胁人们的交通出行安全,对此需针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完善和改进,通过规范的、有效地管理对策来防范各种问题所带来的影响,保障公路资产的安全、完整,维护公路交通功能,并进一步推动我国公路事业的稳定长久发展。
一、公路公共基础设施资产的基本特点与资产管理依据
(一)基本特点
1.公益性公路公共基础设施资产具有公益性,由国家相关部门组织建设,为车辆提供通行服务,任何一个符合国家行车标准的车辆都可以在公路上通行,且各车辆之间存在排他性,即每一辆车的正常驾驶不会对其他车辆产生干扰和影响。另外,车辆在通行经过某一路段时,只要交通量没有完全饱和,其他车辆均能够在公路上通行,相互之间并没有竞争性,因而公路属于公共特性的基础设施,具有公益性的特点。2.规模大公路公共基础设施资产的规模比较大,我国的疆域范围十分辽阔,国土面积的特点决定了我国交通设施规模的庞大性。自从开始公路建设,截至2020年底,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经达到了519.8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6.10万公里,处在世界第一的位置,在国家未来建设发展中我国公路通车里程还将继续增长。3.维护成本高公路公共基础设施资产的维护成本比较高,由于公路资产的规模比较大,单位价值成本比较高,且其使用年限也比较长,因而所需后期维护成本较高。为保障公路资产功能的发挥,以及维护人们的出行安全,国家相关部门每年都会定期进行公路整修检查,包括各种规模的检修和日常维护管理,这些维护检修工作的开展会耗费大量的成本,尤其是在如此大的规模下,更是要投入高昂的维护费用。
(二)公路公共基础设施的资产管理依据
1.资产产权明确公路公共基础设施的资产管理以明确资产产权为基本前提,只有确定其产权属性才能有序开展后续的一系列管理工作。根据国家公路管理的相关法律制度和规定可以明确,当前我国公路相关工作均由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统一管理,各行政区执行交通主管部门所发布的任务,将各项任务又细分到各区域,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实施,公路资产属于公益性的公共基础设施。虽然在公路资产建设中政府相关部门会采取招投标的方式开展公路建设,但这一投资过程并影响公路的基本属性,无论其投资主体如何变更,国家都拥有公路资产的完全产权。在明确公路公共基础设施产权的基础上实施资产管理工作,确保其规范性。[1]2.资产集中统一公路公共基础设施的资产管理也要注重集中统一,由于我国公路规模较大、呈现网络性,综合各种干线公路所共同形成,因此需从统一的集中视角进行管理,如果忽视了农村公路干线或者省干线,那么公路资产管理就会不全面。并且,国家对公路资产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才能全方位掌握公路建设发展的情况,明确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采取措施,从而才可以切实发挥公路的功能价值。无论是公路建设前期的投资环节还是公路投入使用后的后续管理环节,都要始终秉持集中统一的原则进行管理,确保公路公共基础设施资产的功能发挥。
公共产品与国有资产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由于存在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企业法人治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对国有资产管理进行绩效评价一直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果对国有资产管理绩效无法进行有效的评估,就难以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者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本文将从公共产品角度来探讨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问题。
【关键词】公共产品;国有资产;绩效评价
一、公共产品与国有资产的形成
公共产品是指消费中具有非排斥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它的效用不可分割。它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效用不可分割性,是指公共产品本身的效用是为整个社会成员所共享,在技术上不可分割成若干部分,分别归个人享有,它具有联合受益和共同消费的特点。二是非排斥性,就是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能为个人独享,要是排斥他人,在技术上做不到成本也很高。三是非竞争性,就是一个人对公共产品的享用,不会排斥他人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减少他人享用的数量和质量。
自然垄断和外部性为国有资产的产生和存在提供了最合理的解释。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是通过市场来进行的。市场是一种有效的运行机制,但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也具有本身固有的缺陷,即经济学所说的“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尤其是由于自然垄断和外部性的影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某些方面是缺乏效率的甚至是无效的。正是由于“市场失灵”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以市场为主要的资源配置方式的同时,也需要财政配置作为弥补市场缺陷的手段,即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的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提供公共产品来进行的,政府要提供公共产品,就需要投入资本,从而形成国有资产。
二、公共产品与国有资产管理的范围
公共产品与国有资产的评价诠释
【摘要】由于存在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企业法人治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对国有资产管理进行绩效评价一直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果对国有资产管理绩效无法进行有效的评估,就难以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者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本文将从公共产品角度来探讨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问题。
【关键词】公共产品;国有资产;绩效评价
一、公共产品与国有资产的形成
公共产品是指消费中具有非排斥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它的效用不可分割。它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效用不可分割性,是指公共产品本身的效用是为整个社会成员所共享,在技术上不可分割成若干部分,分别归个人享有,它具有联合受益和共同消费的特点。二是非排斥性,就是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能为个人独享,要是排斥他人,在技术上做不到成本也很高。三是非竞争性,就是一个人对公共产品的享用,不会排斥他人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减少他人享用的数量和质量。
自然垄断和外部性为国有资产的产生和存在提供了最合理的解释。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是通过市场来进行的。市场是一种有效的运行机制,但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也具有本身固有的缺陷,即经济学所说的“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尤其是由于自然垄断和外部性的影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某些方面是缺乏效率的甚至是无效的。正是由于“市场失灵”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以市场为主要的资源配置方式的同时,也需要财政配置作为弥补市场缺陷的手段,即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的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提供公共产品来进行的,政府要提供公共产品,就需要投入资本,从而形成国有资产。
二、公共产品与国有资产管理的范围
评估国资产管理绩效建立激励体制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公共产品与国有资产的形成;公共产品与国有资产管理的范围;公共产品与公共领域中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公共产品是指消费中具有非排斥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它的效用不可分割、自然垄断和外部性为国有资产的产生和存在提供了最合理的解释、政府应主要承担提供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责任、纯公共品领域中的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公共项目资产管理收益的确定比之于一般企业资产管理收益的确定要困难得多、比较明确地判定该企业的成本管理是不理想的、准公共品领域中的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准公共品是指那些具有不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的物品和服务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由于存在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企业法人治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对国有资产管理进行绩效评价一直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果对国有资产管理绩效无法进行有效的评估,就难以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者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本文将从公共产品角度来探讨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问题。
【关键词】公共产品;国有资产;绩效评价
一、公共产品与国有资产的形成
公共产品是指消费中具有非排斥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它的效用不可分割。它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效用不可分割性,是指公共产品本身的效用是为整个社会成员所共享,在技术上不可分割成若干部分,分别归个人享有,它具有联合受益和共同消费的特点。二是非排斥性,就是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能为个人独享,要是排斥他人,在技术上做不到成本也很高。三是非竞争性,就是一个人对公共产品的享用,不会排斥他人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减少他人享用的数量和质量。
自然垄断和外部性为国有资产的产生和存在提供了最合理的解释。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是通过市场来进行的。市场是一种有效的运行机制,但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也具有本身固有的缺陷,即经济学所说的“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尤其是由于自然垄断和外部性的影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某些方面是缺乏效率的甚至是无效的。正是由于“市场失灵”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以市场为主要的资源配置方式的同时,也需要财政配置作为弥补市场缺陷的手段,即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的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提供公共产品来进行的,政府要提供公共产品,就需要投入资本,从而形成国有资产。
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对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概述
所谓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是指归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占用和使用,并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是国有资产构成中的核心,一般可分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就是通过对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三大环节,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有效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了国有资产的利用率,关系着行政事业单位各项事业的健康、平稳发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有利于推进行政事业体制改革。目前,我国正处在行政事业体制改革的关键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改革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不断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才能不断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使之得到合理利用,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止国家财产的损失。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有助于推进我国行政事业体制的改革。二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有利于公共财政职能的发挥。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对公共财产管理,对已有的公共财产进行有效的配置,是当前社会改革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来源来看,多半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投入。所以不断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公共财产的管理,使其资源配置更为科学、更为合理,从而为社会公共服务以及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三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有助于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在新的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已经成为我国各级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而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提升资产管理能力,无疑在很大程度上能改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提升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现状考察
(1)资产管理意识薄弱,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就目前而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还存在明显的不够重视、管理意识薄弱的现象。具体表现为:首先,“重占用,轻管理”,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是用来满足单位办公以及工作开展的需求,是不需要进行管理的。其次,对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使得单位的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脱节。另外,由于资产管理意识薄弱,再加上单位资产存在多样性,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出现了严重的资产利用率低下的现象,如重复购置、闲置浪费等。(2)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必要的监督。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的资产管理制度还不健全,缺乏必要的监督手段。甚至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并没有制定相关的资产管理制度,以至于单位在资产的分配、管理、处置中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另外,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督。这集中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内部监督缺失。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人员短缺,无法有效行使监督职能。二是外部监督缺失。这主要是指政府部门监督不力,政府审计部门、财政部门、单位主管部门在监督上分工不明确,以至于在实际监督工作中出现“真空地带”。三是审计部门每年的审计工作重点是财务收支状况,而忽视了对资产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核实。(3)资产经常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如:有物无账、有账无物、账实不符等。由于严重的账实不符,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反映出单位资产的数量以及变化情况。(4)资产处置不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必须按照相关的规定,先向有关部门进行报批,得到批准之后,才能对资产进行处置。但实际中,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例如擅自报废固定资产。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缺乏一套严格、规范的资产管理处置方式。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措施
(1)增强资产管理意识,不断提升资产利用率。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最重要的就是要转变管理观念,摒弃“单位资产国家买单”的想法,不断增强资产管理意识。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从单位的领导开始,实现从领导到职工,层层提升单位资产管理意识,从根本上认识到加强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将单位的资产管理与单位领导的政绩挂钩,领导重视了,才能更好地约束职工。最后,还要对行政事业单位所有人进行思想教育,不断提升其责任感,强化“主人翁”意识,这样才能有效杜绝重复购置、闲置浪费现象,不断提高资产的利用率,优化单位资产管理。(2)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完善监督体系。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是加强资产管理的重要举措。其中最关键的是构建资产管理的内控制度,要明确规范资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以及资产管理的流程,对资产管理过程进行有效控制。此外,还要加强监督体系的建设。首先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要明确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以及资产使用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使其相互监督、制约。其次,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例如,制定资产监督方面的法律,强化财政监督,把审计、监察部门纳入到监管体系中,形成多方合力,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进行动态监管。(3)坚持固定资产账实相符的原则。在进行资产管理过程中,要始终坚持账实相符的原则。对固定资产实施验收制度,对医院购入的固定资产,都要由设备科的人员进行验收,由设备科人员和该项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一起签字确认以后,上交财务科进行该项固定资产的账目处理工作。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应当建立固定资产的二级明细账户并建立固定资产卡片,以便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核对。(4)规范资产处置行为。首先要明确资产处置的范围;其次,规范资产处置的流程;再次,要设定一定的资产处置标准,当资产处置标准超过规定的处置标准时,要报上级部门进行审批。而对于在规定的处置标准之内的资产进行处置时,也要严格按照资产处置流程进行;最后,要明确责任,加强监督。
行政事业资产防范管理论文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的措施等进行讲述,包括了资产配置不合理,人均资产相差悬殊,苦乐不均现象严重、资产使用效率低下、管理状况不容乐观、切实理顺管理体制,强化管理职能、创新管理机制,推动资产管理科学发展等,具体资料请见: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设
加强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必然要求。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构建一个产权明晰、配置合理、处理规范、管理有序,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充分发挥效能的国有资产监管模式,才能更好地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认真履行职能,提高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顺利发展奠定基础。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文章对此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产配置不合理,人均资产相差悬殊,苦乐不均现象严重。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等国有资产的不同地区、不同级次、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之间的配置水平差距较大;资产配置与预算管理脱节,缺乏约束,一些单位不顾实际需要,互相攀比,重复购置或盲目追求高标准、高性能,超编、超标配置使用资产。
国资管理革新实践与探讨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对于提高公共资源使用效益,促进社会经济资源最优配置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浙江省义乌市按照资产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要求,着力健全机制、完善机构、规范操作,积极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
(一)健全机构,推进资产专业化管理
义乌市按照资产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推行“统一产权、集中管理、授权使用”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专门组建了日常管理执行机构——市公共资产管理中心,与市机关财务管理核算中心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建立了“财政局—公共资产管理中心—资产占有使用单位”三层管理模式,实现“横向到边”的三级联管体制。财政局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综合管理;公共资产管理中心作为枢纽,负责日常管理和监督,并代表政府统一行使产权所有人身份;占有、使用单位负责本单位及下属单位占有使用的资产实施具体管理和监督。这一模式进一步理顺了各部门的管理职责,资产管理职能分工更加科学,实现了资产的专业化管理。
(二)明晰产权,推进资产法制化管理
产权明晰是资源最优配置的前提。义乌市切实转变国有资产管理理念,从过去主要依靠行政方式管理向依靠法律手段管理转变。建章立制,先后出台了《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从制度上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统一产权登记,于2009年3月全面部署和开展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统一登记工作。公共资产管理中心代表各行政事业单位向市国土和房管部门申办所有权及相应土地使用权。明晰产权,明确规定公共资产管理中心代表市政府行使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及建筑物、土地等资产的所有人身份,并统一对外实施投资、资产出借、处置和调剂等权利,而行政事业单位仅享有占有、使用权。
(三)依托信息,推进资产精细化管理
实地调研国资产管理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贵州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现状与问题分析;成因分析;经验介绍;对策建议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国有资产一般分三类:经营性国有资产、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和资源性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主体、贵州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由财政部门负责、因为这次资产清查是由各单位上报,可能会出现经营性资产瞒报问题、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混乱,收益都落入各单位“小金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严重、非经营性国有资产配置不均,运行效率不高,闲置浪费严重、管理体制不顺,导致产权不清、出资人缺位、管理目标模糊、管理机制缺乏,不能进行客观评价,导致资产使用效率低下、统一接收、管理、经营该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做好存量管理基础上更要管好增量部分,开展绩效评价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拥有大量的国有资产,由于体制等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管理。随着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理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被提上历史日程。各地都不断探索新模式来进行管理。探讨贵州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如何管理已刻不容缓,但研究基本处于空白。通过实地调研,从贵州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现状入手,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借鉴其他省份的先进经验提出建议对策,希望能对加强贵州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有所帮助。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非经营性国有资产
国有资产一般分三类:经营性国有资产、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和资源性国有资产。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参与市场经营,不直接参与生产和流通过程,用于政府公共管理和为公共事业服务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主体,但是行政事业单位除了拥有为提供公共品和公共服务、行使权力所必须掌握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外,还拥有一部份经营性国有资产如宾馆等。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里面除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还包括社会大众共同占有的公共设施和公共工程等国有资产[1]。所以一定要注意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跟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区别,不能把两概念简单等同。本文研究的贵州省行政事业单位拥有的国有资产包括非经营性和经营性国有资产两部分。
一、贵州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现状与问题分析
贵州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由财政部门负责。2006年财政部要求进行全国范围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大清查,以2006年12月31日为资产清查基准日,贵州省行政事业单位拥有国有资产282.45亿元,其中净资产194.12亿元。资产构成:流动资产占47.33%,固定资产占52.25%。行政单位财政供养人数为17.3万人,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数为6.9万人。行政单位附属未脱钩经济实体有72个,财政补助事业单位有66个、经费自理事业单位由67个、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有68个。固定资产中,土地、房屋及构建物所占比例最大为72.29%,其次为交通运输设备为14.26%。出租资产原值为29.2亿元,取得年收入为24.7亿元,出借资产原值为0.4亿元。行政事业单位附属后勤服务单位情况:资产总额9亿元,其中净资产3.3亿元,收入5.7亿元,净利润-0.8亿元,当年实收收益0.1亿元。行政事业单位未脱钩经济实体情况:资产总额67.7亿元,收入57.6亿元,净利润-9.1亿元,当年实收收益0.1亿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