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投资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2 06:54:0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公共投资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公共投资论文

农业公共品投资分析论文

发达国家农业公共产品投资经验

(一)美国的农业公共产品投资

筹措社会资金增加农业公共产品投入。联邦政府直接拿钱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研、科技推广等;联邦政府引导各州和地方政府支持农业发展,如国会有关农业科技推广的法令,联邦政府对接受法律条文的各州提供资金建立农业科技推广组织;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协调运用,以少量的财政资金用于政策银行的资本金和经营费用,使政策性银行吸收大量的社会资金支持农业公共产品投资;财政投资吸引私人投资,如美国的灌溉设施建设、农业科技、科技推广,既有财政投资也有私人投资;运用资金市场筹集支农资金。

明确财政支农重点。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为界,在此之前,美国农业尚不发达,财政支农的重点是生产领域,因此财政主要投资于农业水利、灌溉、交通等公共产品;此后,农产品大量过剩,政府财政支持的重点由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主要投资于农业科技、农产品储备、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等公共产品。

(二)日本的农业公共产品投资

日本农业公共产品投资的经验主要表现在: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工农业良性互动的关系,即工业和农业协调发展,两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日本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投资除部分直接用于兴建农、林、水产等公共产品外,大部分特别是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是采用补助金及长期低息贷款的方式发放给农民,同时通过补贴利息,调动“民间资本”投向农业公共产品,这就是日本颇具特色的“制度金融”;政府对农业公共产品的投资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米价支持政策”到80年代的农业基本建设投资补贴再到进入WTO以来的以环境保护为导向的公共投资。

查看全文

公共投资监管模式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公共投资;投资项目;项目监管;目标模式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持续发展,公共投资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经济管理部门把主要精力放在项目的立项审批和投资分配方面。对建设项目的外部制约和监督管理尚不够重视,直接影响了公共投资的效率。有必要探索如何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规范的项目监管模式。保证项目建设能够实现预期的目标,并充分发挥公共投资的最大效益。

我国现代化建设持续发展,公共投资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但是长期以来,经济管理部门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项目的立项审批和投资分配方面,因此,对建设项目的外部制约和监督管理不够重视,使政府遭受巨大的损失,公共投资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因此,在深化改革中研究这一问题具有紧迫意义。本文探索如何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规范的项目监管模式。正确发挥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行使对项目的监管职能。以保证项目建设能够按照预期的目标和规范的程序,保质保量地实施完成,使公共投资产生最大效益。

一、我国公共投资监管状况分析

随着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对公共投资项目制定了具体规定和实施办法。采取了一系列强化监管的政策措施。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公共投资监管模式还存在诸多问题。下面从公共投资的监管机构、监管队伍、监管方式、监管内容等方面对我国公共投资监管状况进行分析。

(一)我国公共投资监管的机构设置

查看全文

农村公共物品投资论文

摘要: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河南省农村公共物品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固定效应模型表明,农村公共物品固定资产投资是造成地区间农业总产值差异的因素;随机效应模型表明,农村公共物品固定资产投资也是造成同一地区不同年份农业总产值变化的因素,即农村公共物品固定资产投资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最后分析了河南省当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公共物品;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增长效应;面板数据模型

一、引言

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底,河南省乡村总人口达到7968.77万人,占河南省总人口的82.0%,占全国农村总人口的8.5%。2004年河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553.15元,在全国排第19位,较全国平均水平低383.25元。因此,迫切需要积极探索促进河南省农村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变农业大省为农业强省的途径和政策。

大量的研究表明,农村公共物品投资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一项对58个国家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与农业发展关系的研究表明(Binswanger,1989),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与农业总产值的增长呈正相关关系:水利灌溉设施增长1%时,粮食总产量增长1.62%;公路修建增长1%时,粮食总产量增长0.26%,农村的公路密度每增长1%时,粮食总产量将增长0.12%;成年人的识字率上涨1%时,粮食总产量增长0.54%。樊胜根等(2002)的研究表明,政府用于促进农村生产方面的投资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增长,同时还促进了农村扶贫,缩小了地区差距,但投资收益因投资的地区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不同地区农村公共物品投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大小是不同的,因此本文以河南省农村公共物品投资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为研究对象,确定农村公共物品投资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为政策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查看全文

农业公共产品投资分析论文

发达国家农业公共产品投资经验

(一)美国的农业公共产品投资

筹措社会资金增加农业公共产品投入。联邦政府直接拿钱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研、科技推广等;联邦政府引导各州和地方政府支持农业发展,如国会有关农业科技推广的法令,联邦政府对接受法律条文的各州提供资金建立农业科技推广组织;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协调运用,以少量的财政资金用于政策银行的资本金和经营费用,使政策性银行吸收大量的社会资金支持农业公共产品投资;财政投资吸引私人投资,如美国的灌溉设施建设、农业科技、科技推广,既有财政投资也有私人投资;运用资金市场筹集支农资金。

明确财政支农重点。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为界,在此之前,美国农业尚不发达,财政支农的重点是生产领域,因此财政主要投资于农业水利、灌溉、交通等公共产品;此后,农产品大量过剩,政府财政支持的重点由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主要投资于农业科技、农产品储备、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等公共产品。

(二)日本的农业公共产品投资

日本农业公共产品投资的经验主要表现在: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工农业良性互动的关系,即工业和农业协调发展,两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日本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投资除部分直接用于兴建农、林、水产等公共产品外,大部分特别是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是采用补助金及长期低息贷款的方式发放给农民,同时通过补贴利息,调动“民间资本”投向农业公共产品,这就是日本颇具特色的“制度金融”;政府对农业公共产品的投资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米价支持政策”到80年代的农业基本建设投资补贴再到进入WTO以来的以环境保护为导向的公共投资。

查看全文

公共投资论文:小议新农村建设与公共投资

本文作者:徐梅工作单位:北京外交学院

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公共投资典型模式分析

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公共投资活动中,发达地区扮演了重要角色,对欠发达地区和特殊类型地区具有示范影响效应。现以典型村庄新农村建设为例,分析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及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问题。具体而言,我国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表现出如下多种模式。第一,华西村模式。江苏省无锡市华西村有着“天下第一村”的美誉,该村在村党委领导下,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村规民约》管理规范,不断努力与进取,已经成为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该村由原来的“小华西村”兼并了周边16个村庄,形成大华西村[5],使得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公共投资布局优化在更大空间范围之内得以实现。该模式的突出特点是:由经济实力较强的村庄对周边村庄进行兼并,由“强村”和“大村”带动“小村”和“弱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突破单一村庄的限制,在更大的空间范围之内配置农村基础设施和地方公共产品。第二,蔡坨村模式。北京市峪口镇蔡坨村是一个平原村,2008年全村共有345户、1178人,村庄建设面积达到600亩。该村以发展生产力为前提动议搬迁并建设新村庄,通过树立科学发展观,编制新村规划,自力更生,逐步实施新农村建设和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优化。[6]该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根据大多数村民意愿,搬迁旧村庄,建设新村庄,稳步推行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优化。第三,吴中区模式。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为我国东部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该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让农民更多分享土地增值的收益,发展物业股份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把完善村镇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基础,提高村庄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分类实施新村庄建设,节约使用土地。[7]376-400该模式的突出特点是:提高基层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强化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的科学规划,把新农村建设、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与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全面结合,统筹城乡可持续发展。第四,希森模式。山东希森集团为民营企业家创办的企业集团,该企业集团通过捐资修路方式采用企业所在地新农村建设。该企业1999年通过拍卖获得某房地产项目的开发权后,把房地产开发获得的利润投资于农业,同时投资建设两个新村,对两个村庄进行了彻底改造,村民则搬入新村入住,该企业还在这两个村为外地员工建造住宅。[7]439-447该企业在新农村中通过置换出来的土地资源发展企业项目,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该模式的突出特点是:有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公共投资,在为村民创造良好的公共设施条件的同时,也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新的空间。事实上,发达地区也是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缩小城乡差距,使农村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与城市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配套与对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体系。现把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总结如表1所示:除了上述4种模式外,随着发达地区特别是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的不断优化,还会出现更多的典型案例与模式。

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公共投资典型模式分析

欠发达地区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优化的重点地区,不仅关系到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也关系到我国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现以典型村庄新农村建设为例,分析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及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问题。具体而言,我国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表现出如下几种典型模式。第一,安义模式。江西省安义县在新农村建设中率先引入社区建设概念,推动农村城市化建设,在借鉴城市社区模式的基础上构建有利于村民社会的共同体,在自然村落的基础上从新的层次重新配置农村的各种经济资源,促进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优化。2003年江西省选择了100个自然村落进行农村社区建设试点[5]175-185。该模式的突出特点是:以自然村落为单位,对农村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进行再整合,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引入城市社区管理模式,激发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和地方公共投资的积极性。第二,五山模式。湖北省谷城县五山镇全镇面积250平方公里,管辖20个村子和2个社区居委会,2006年人口3.5万人,该镇原来经济较为落后,经过新农村建设已经变成湖北省西北部重要的茶叶之乡和特色名镇。[8]该镇把发挥资源优化、生态环境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村镇建设与茶叶产业联动发展。该模式的突出特点是:把综合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引入新村镇与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之中,建设具有资源特色优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三,临泽模式。甘肃省临泽县位于河西走廊腹地,是一个传统的灌溉农业县,总面积2727平方公里,71个行政村,2007年总人口为14.6万。该县西街村积极鼓励农民外出打工发展劳务经济,通过能人组织带动、吸纳富余劳动力,通过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的增加提高了其参与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能力[5]278-289。该模式的突出特点是:通过劳务输出和订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水平,通过农民增收提高农村居民参与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公共投资的能力。第四,毕节模式。贵州毕节地区是我国西部的一个还没有完全摆脱欠发达状态的贫困地区,2009年全地区大约727万人口中,贫困人口大约60万人,低收入人口大约102万人。在新农村建设中,该地区以生态移民解决资源型贫困,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把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7]420-425。该模式的突出特点是:把扶贫开发、生态移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通过扶贫开发与生态移民促进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优化。可见,欠发达地区也是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尽快摆脱不发达状态。现把上述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总结如表2所示:除了上述4种模式外,随着欠发达地区特别是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的不断优化,同样还会出现更多的新典型案例与模式。

特殊类型地区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公共投资典型模式分析

查看全文

公共领域投资体制改革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公共领域投资体制中的两个核心问题:中央和地方关系问题以及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问题的分析,指出,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公共投资中的责任与财力不协调,以及政府过多进行公共领域直接投资是目前我国社会体制建设、社会转型的最大难题,并提出必须通过改革,来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公共领域的责任与财力匹配机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逐步把社会组织培育成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之一。

关键词:社会体制,公共领域投资体制,公共政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财政体制

公共领域的投资体制改革是自1978年我国启动体制改革以来剩余的几个关键领域的重点改革之一,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因为公共领域的投资体制改革直接关系到社会组织的发育、社会体制的完善和公民社会的形成,更关系到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一的社会建设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我国目前社会体制建设的特点与发展的阶段性有关。本文认为公共领域的投资体制改革是社会体制改革的切入点。在这里,所谓公共领域,是指必须由公共财政负担的领域,或者叫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它也是社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现阶段的基本公共服务应当是指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建立但还需继续完善条件下,政府为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通过完善财政体制和提供财政保障来使不同地区居民有机会、有能力、有权利接受主要公共服务,包括医疗卫生(或者叫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基本教育(义务教育)、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就业服务、养老保险,以及保障性住宅。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责任,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它体现了发展的社会属性,所以我们说它是社会建设的基础。对于那些公益性弱,可以由市场介入的公共服务,我们暂且将其视为市场领域的问题,本文不予讨论。

一、我国公共领域投资体制的特点及其问题

我国公共领域投资体制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关系的处理上,一是政府间关系,即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二是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我们把前者认定为宏观体制问题,把后者视为微观体制问题,因为后者基本集中在服务供给的末端。

查看全文

公共教育投资研究管理论文

摘要:本文采用国际横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从和发展两个角度了公共教育投资比例的因素。得出的结论是:一、应该以经济变量,特别是财政供给能力来解释公共教育投资比例的变化;二、在考虑未来我国公共教育投资比例的变化趋势时应主要中等收入国家的情况;三、我国公共教育投资比例将在2010年接近4%,而在2020年达到4.5%左右。

关键词:公共教育投资比例;GDP;GNI;财政收入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际上便开始使用公共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这一指标,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公共教育经费是否充足,以及政府对教育投资努力程度的高低。世界银行对“公共教育支出”的定义是“对公共教育的公共支出加上对私立教育的补贴”(世界银行,2001)。在我国,与这一口径相对应的统计指标应该是“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但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采用“财政性教育经费”这一指标来度量政府提供的公共教育经费,因此在下文中,凡涉及到我国的数据,“公共教育支出”指的就是“财政性教育经费”。此外,为了简便起见,以“公共教育投资比例”指代“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

本文将采用国际横截面数据和中国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影响公共教育经费投资比例的因素,并对2010年和2020年我国的公共教育投资比例做出预测。

一、我国公共教育投资比例的与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教育投资比例的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图1):

查看全文

对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应用PPP模式的思考

摘要:公共体育场馆是我国发展体育事业的物质基础。论文奥运会的成功申办及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形成了对公共体育场馆的巨大需求。我国的公共体育场馆却存在着建设资金短缺,经营管理不善等问题,本文认为,目前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PPP模式,应成为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改革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公共体育场馆;PPP模式;政府

一、PPP模式的内涵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通常被译为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合作伙伴关系。是指政府、营利性企业和非营利性企业基于某个项目而形成的相互合作关系的形式。通过这种合作形式,合作各方可以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有利的结果。合作各方参与某个项目时,政府并不是把项目的责任全部转移给私人企业,而是由参与合作的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和融资风险。PPP是20世纪90年代初在英国兴起的一种公共产品供给新模式,目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并日益成为各国政府实现其经济目标及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核心理念和措施。

投资和运营公共基础设施一直被认为是政府的责任,毕业论文但是,随着全球范围内“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更多依靠民间机构,更少依赖政府来满足公众的需求”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民营化逐渐成为各国政府新治理模式的核心要素。PPP即是一种公共基础设施领域民营化的重要模式。该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政府和私人参与者共享投资收益,分担投资风险和责任。在PPP模式之下,政府在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期和运营期广泛采取与私人参与者合作的方式,引入民间资本,通常将公共基础设施的大部分甚至整个项目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都交给私人投资者,从而引进专业化管理,达到建立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服务水平的目的。政府的公共部门与私人参与者以特许协议为基础进行合作,与以往私人企业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不同,他们的合作始于项目的确认和可行性研究阶段,并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双方共同对项目的整个周期负责。

根据政府和私营部门在项目中的参与程度、主导地位的差异以及项目性质,PPP可以分为建设一经营一移交BOT(Build-Operation-Transfer)、建设一拥有一经营BOO(Build-Own-Operation)、建设一移交BT(Build-Transfer)和移交一经营一移交TOT(Transfer-Operation-Transfer)等不同的类型。

查看全文

宏观调控政策信息管理论文

「摘要」2000年是世纪交替之年,经济工作如何,对全局影响重大。当前经济形势

良好,但不容忽视严峻的一面,做好经济工作要把握和处理好几个带有全局和战略意义

的关系,同时要抓住重点,加大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

「关键词」经济形势经济环境实施宏观调控改革和发展

2000年是全面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是改革、发展、

稳定的关键一年,是世纪交替之年。这一年经济工作做得如何,对全局影响重大。最近

查看全文

生命周期建立风险分担策略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城市水务业外商投资PPP项目风险分析过程简介;城市水务业外商投资PPP项目风险因素分析;城市水务业PPP模式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我国城市水务业外商投资PPP项目的风险分担;城市水务业PPP项目风险规避与防范;结论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公共部门通过与私人部门建立伙伴关系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方式、风险因素分类与整理、初步罗列风险因素、风险应对措施开发、系统风险、环境风险包括政治风险、法律法规不健全、政策变动风险和信用风险、金融风险包括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及税收风险、非系统风险、项目建设期风险、外国投资者和地方政府所面临的风险不完全相同、政治风险的防范、法律风险的防范、信用风险的防范、利率风险的防范等,具体请详见。

论文内容摘要:本文采用专家调查法进行风险识别,在综合多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外商投资方和基于政府层面的城市水务业外商投资PPP模式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对PPP项目中的风险因素提出了风险分担,同时提出了PPP项目风险的规避与防范措施。

论文关键词:公共利益城市水务PPP模式风险

近年来国外水务巨头纷纷抢滩登陆,把我国作为其全球市场的重要部分来开拓,外国投资者主要通过BOT、TOT、并购等PPP模式进入我国城市水务业。截至2008年底,我国境内11家主要外资水务企业在我国城市水务市场中共签约94个项目。所谓PPP模式是英文“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的简写,中文一般直译为“公私合伙制”,是指公共部门通过与私人部门建立伙伴关系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方式。

然而基于公共利益的我国城市水务业外商投资PPP项目具有实施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经济分析和技术风险较大等特点,在项目进行的全生命周期均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此对我国城市水务业外商投资PPP项目风险因素分析、风险分担方式及风险规避措施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一、城市水务业外商投资PPP项目风险分析过程简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