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设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7 11:54:4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公共建筑设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公共建筑设计

公共建筑设计空间功能创新研究

摘要:建筑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依据公共建筑空间的设计发展需求,结合城市建筑的具体空间和功能规范操作进行分析,重点结合公共建筑设计的功能要素,分析公共建筑设计的空间布局,实施必要的功能创新应用,逐步改善相关区域内的城市功能规范管理,以不断促进经济层面的快速发展为依据,加强公共建筑综合空间的设计,明确具体的理论依据,对公共建筑设计的内容空间进行布局分析,重视内部和外部空间的功能分析,更好地提升公共建筑的设计优化,实现综合创新布局的提升。文章将针对公共建筑设计的空间功能进行创新优化,分析功能创新的特征和属性,结合空间功能要求进行分析,营造合理的氛围意境,以提升建筑设计公共空间的布局为要求,加强公共建筑设计下的经济优化,充分展示城市现代建筑的设计创新理念。

关键词:公共建筑;空间功能;创新应用

公共建筑空间设计中,需要明确建筑设计的基本依据,结合空间功能的基本特征要素进行分析,分析如何提高建筑设计的创新属性,营造合理的创新意境,对行为空间、流线空间进行规范性管理,重视外部空间的功能应用,提高经济建设的规范发展,重视城市化发展空间的布局和历史文化水平的提升。

1公共建筑区域下的功能空间分析

1.1公共建筑空间设计的基本特征

公共建筑布局设计中,需要依据相关的生命周期理念,分析建立循环往复的操作思路。依据建筑工程的实际发展要求,分析设定公共建筑的早期设计布局。以资产阶段的发展建设为要求,结合不同形式的设计思路,对建筑物的发展进行规划。公共建筑设计中充分展示着物质文化发展下,各个阶段社会的审美,是从一个侧面展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依据我国的综合生产力水平,需要对公共建筑设计空间进行联系,结合建筑设计的操作方式,不断提升设计施工的功能操作应用,建立符合公共建筑空间设计的基本思路。

查看全文

公共建筑设计教学论文

【摘要】公共建筑设计课程在高校建筑学教学中占比较高,因此,在整个教学中,公共建筑设计是重中之重。文中归纳了公共建筑设计思路的来源,总结了公共建筑设计思路的表达,旨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公共建筑设计,从中获得一些启发和灵感。

【关键词】公共建筑;教学;思路;表达

进入21世纪,高校建筑学教学模式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已进入通识教育阶段。建筑学专业的学生不仅仅学习建筑知识,还要学习一些城市规划学、景观学、环境学、哲学、历史学等相关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建筑设计课程作为建筑学的核心主干课程,如何让学生把从课外学习到的知识转换到自己的建筑设计里,这需要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导向能力。

1公共建筑设计的思路来源

学生在做公共建筑设计时,其思路来源并不是在脑海空想出来的,是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才会产生的。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们从建筑大师的成长经历、师承关系、地域文化、建筑思潮理论等多角度来剖析和深入理解其代表作品,然后运用到自己的建筑设计中。1.1成长经历作者:单位:建筑是一个综合的产物,要想理解一栋建筑,就必须思考建筑师的成长经历和时代背景。以日本著名建筑大师安藤忠雄为例,他的作品与其丰富的生活阅历有关。他在《安藤忠雄都市彷徨》一书中写道“旅行,也造就了建筑家”。[1]他年轻的时候,长期游历世界各国,参观过很多世界知名建筑,特别参观过万神庙,其对光线与几何形体的处理对他后来设计的“光之教堂”(图1)产生了深远影响。现代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所设计的很多公共建筑,与他小时候的成长经历相关。贝聿铭先生幼时在苏州生活过一段时间,经常在自家的园子狮子林里游玩,狮子林的这种造园艺术手法潜移默化地映入到他的脑海与思想中,也正是这种经历,使得他认为中国建筑的设计不应该完全照搬西方的风格,提出了中西方思想结合的理念。这种对中国传统思想的继承和对中国古典园林元素的提取,精炼和融汇贯通,为他后来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提供了设计基础(图2)。1.2师承关系作者:单位:学生在学习公共建筑设计时,除了要了解建筑师的成长历程,还要了解他在学习或设计的过程中受哪些知名建筑师的影响以及了解他对这些建筑大师思想理念的扬弃。在此以彼得•贝伦斯与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后面简称密斯)为例,对他们的师承关系展开分析。格罗皮乌斯早期在彼得•贝伦斯的事务所工作和学习,他的导师彼得•贝伦斯的一些教学理论与设计思想对他产生很深远的影响,这为他后来创办包豪斯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格罗皮乌斯继承和发扬了贝伦斯的理念。密斯同样早期因为机缘巧合在彼得•贝伦斯的事务所工作和学习,他受彼得•贝伦斯的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德国古典主义的熏陶;二是建构式花园的思想[2]。这些理念在他的前期建筑代表作品中均有体现。另外,密斯提出的“lessismore”也是受贝伦斯影响。[3]巴塞罗那德国馆(图3)中简洁的外墙、平屋顶、大片的玻璃、流动的空间,这些看起来似乎简单,却给参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体现了密斯的设计理念“lessismore”。1.3建筑思潮理论作者:单位:纵观世界各国著名建筑大师,其所设计的公共建筑都有不同建筑思潮理论支撑。这些流派包括“芝加哥学派”、“解构主义”“现代主义”、“古典主义”、“后现代主义”、“高技派”、“粗野主义”、“文脉主义”等。以现代建筑大师贝聿铭为例,他所崇尚的建筑思想为“现代传统与现代建筑结合的思想”,在其作品中有着深刻的体现。正如贝聿铭所言:“我觉得苏州博物馆是个有文脉的建筑。当地政府想要的也是建筑文脉。在这个项目上,我有机会将历史古迹融入21世纪的背景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至于用材就毫无悬念了,我选定了灰泥、石材或者瓦片。而颜色则是灰白结合。”[4]苏州博物馆另一个让人惊叹的便是丰富的内部空间。从入口进入苏州博物馆内部空间,一眼望去,屋顶的光线透过玻璃照射下来与室内空间形式共鸣,让参观者流连于其中。从大厅进入展览空间,通过走廊,墙面上的六边形窗框映入眼帘,窗外的小庭院种了植物,宛如进入了苏州园林,在其空间中行走,每通过一个部分,看到的周围环境都不同,贝先生把苏州园林的代表手法“借景”,“步移景异”运用得淋漓尽致。

2公共建筑设计的表达

查看全文

小议住宅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特点

摘要:完善的、良好的、多功能的居住区公共服务施体系对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依据和方法。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小区公共建筑设计带来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

居住小区作为城市居住区规划的一种基本结构单元,小区公共建筑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目的是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服务,其合理配置和优化设计己成为衡量小区整体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小区公共建筑可以分为四类:教育保育类、商业服务类、邻里交往类和市政公用类。在具体规划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类别公建的不同特点,在充分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计。

一、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依据

二十一世纪将是我国居住小区建设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跨跃发展的新纪元。然而居住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住房的功能和面积,人们还非常看重小区的环境建设,如商业服务设施、文化体育设施、老人与儿童活动设施、绿化、景现、物业管理等综合指标和科技含量。如果说以前人们只是选择一种生活空间,而现在人们不仅只限于选择一种生活空间,还在塑造一种生活方式。其中,公共建筑服务设施的发展完善与否,亦成为新世纪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迫切需要建筑师予以密切关注。

1)对公建的卫生要求有两个层面上的内容:一是对小区生活垃圾的处理能力,这是小区垃圾站的作用。二是公建本身的卫生,包括其日照、采光、通风是否良好,其产生的噪声、空气污染是否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2)公建的安全指公建的布置是否有利于小区的安全,J.Ja-cobs强调城市住区内要明确划分公共活动区与私有区的领域界限,要对街道进行监视。另外还指在使用公建的过程中是否有交通安全问题。

查看全文

透析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

摘要:本文就如何在居住小区环境中合理配置和设计公共建筑,使其与小区环境有机结合,提高小区的可识别性和归属感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阐述,从而能够满足居民更高层次的需求。

关键词: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外部空间协调

1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的形态及其外部空间设计

小区公共建筑的空间形态设计除满足功能需求外,更多地应满足归属性原则。归属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源自于人对母体的眷恋。将这种眷恋扩展到建筑学领域,就是我们要讨论的归属感。在大量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在实际过程中设计出具有归属感的空间形态必须具备以下四条准则:

1.1建筑与空间宜人的尺度和比例尺度比例虽不具备强烈的视觉冲击,如爆炸性的颜色、怪异的形体,然而它的确存在于建筑的形态和空间的关系里。我们一进入某个空间里就能感觉到尺度的存在,不同的尺度将给我们带来截然不同的空间感受。

1.2具有视觉兴奋点的景观布置与富有层次的空间在一些旧居住小区是很难找到视觉兴奋点的,满眼都是排列整齐的一模一样的行列式住宅。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捉高,精神上的需求越来越重要,新的居住小区都或多或少对景观进行了考虑,效果怎样不一定,但这种意识给设计人员提出了新课题。小区入口越来越成为一个设计的重点,有特色的小区入口是小区可识别性的一个重要来源。

查看全文

公共建筑设计理念及相关重点探析

摘要:公共建筑设计在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中越来越被群众看好。然而,由于设计风格的诸多,导致了我国很多城市的公共建筑设计风格与城市的发展方向不同;基于此,严重影响了我国很多城市的基本发展政策。文章主要针对我国各个城市的公共建筑设计的发展风格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多个城市的发展建设为例,对此进行了整体的统一改造以及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对策,为此希望能够为发展中城市提供便捷。

关键词:公共建筑设计;发展理念;问题分析

0引言

新时代的来临,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优化了我国很多城市的面貌。基于此,在经济的发展之上,也逐渐改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从而人民对房屋建筑设计的质量及看法也有了新的高度。这对于发展公共建筑设计而言也是一种难度,因为我国居民住宅的建设与公共建筑存在这很大的差异,从建筑建设的规范之上所服从的制度都是不同的。所以针对这一发展上的问题得知,在发展公共建筑设计之上,还要制定出更新颖的设计理念以及分析角度。

1公共建筑设计的核心理念

建筑设计的发展空间是建筑行业的主体,这对于发展城市建设至关重要。城市的面貌是有公共建筑建设而来的,根据公共建筑的建设能够看出城市的发展现象以及基本经济水平。而公共建筑主要是在于绿化城市,为城市添加光彩。因此,公共建筑设计的理念是成就城市发展的一个方向,更是我国建设绿洲城市的一个目标。

查看全文

绿色公共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运用

【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业提出“绿色建筑”的全新概念,在公共建筑中大行其道,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与此同时,相比于早期建筑,绿色公共建筑有着结构造型复杂、能耗过高、设计难度大的特征,对建筑设计水准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设计方法有待改进。鉴于此,文章以BIM技术作为切入点,简要叙述BIM技术价值,探讨BIM技术在绿色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情况,依托技术构建一套全新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BIM技术;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方法

1BIM技术在绿色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1.1专业协调方面

各专业建立的BIM模型间保持紧密联系,在总数据库带动下同步更新,帮助设计人员全面掌握其他专业设计成果,如暖通等专业的管道碰撞、与土建结构碰撞时,将在模型上直观呈现这一问题,由设计人员对管道布置进行调整。同时,各专业设计人员也可基于BIM模型召开视频会议,相互沟通、协商专业冲突问题。

1.23D建模方面

查看全文

剖析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原则和方法

摘要:完善的、良好的、多功能的居住区公共服务施体系对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依据和方法。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小区公共建筑设计带来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

居住小区作为城市居住区规划的一种基本结构单元,小区公共建筑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目的是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服务,其合理配置和优化设计己成为衡量小区整体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小区公共建筑可以分为四类:教育保育类、商业服务类、邻里交往类和市政公用类。在具体规划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类别公建的不同特点,在充分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计。

1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依据

二十一世纪将是我国居住小区建设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跨跃发展的新纪元。然而居住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住房的功能和面积,人们还非常看重小区的环境建设,如商业服务设施、文化体育设施、老人与儿童活动设施、绿化、景现、物业管理等综合指标和科技含量。如果说以前人们只是选择一种生活空间,而现在人们不仅只限于选择一种生活空间,还在塑造一种生活方式。其中,公共建筑服务设施的发展完善与否,亦成为新世纪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迫切需要建筑师予以密切关注。

1)对公建的卫生要求有两个层面上的内容:一是对小区生活垃圾的处理能力,这是小区垃圾站的作用。二是公建本身的卫生,包括其日照、采光、通风是否良好,其产生的噪声、空气污染是否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

查看全文

现代城市建设中建筑设计分析

摘要: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经济、科学、文化等软硬件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的目标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人们出于对工作、基础生活、娱乐等需求,对城市中相应设施的建设提出了对应的要求。建筑作为承担这些需求的载体,在城市建设中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团队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切实考虑到整个社会群体的需求,且不仅仅着眼于当前需求,还应该将眼光放至十年或二十年以后,关注人类的长远发展。而公共建筑面向公众开放,不同于私人建筑,它带有公益性、文化性、历史性、人文性等特征。本文将针对公众建筑对城市活力的影响与贡献进行分析。

关键词:城市建设;建筑设计;分析

1引言

一栋栋建筑物拔地而起的过程也是一座城市的发展史。其中公共建筑常常在一个城市中具有代表性的作用,“标志性建筑”这个词就是描述这种情况的。在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公共建筑的建设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因为公共建筑作为一个载体,常常承载着一个城市过去的历史、现在的文化和未来的发展,而这些因素都将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发展活力,而且好的公共建筑将会对一个城市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2常见的公共建筑

公共建筑是只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一般包括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通信建筑、交通运输类建筑等。实行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公共建筑必不可少,且数量与质量两个方面都在不断地提升,因为人们的活动范围变得越来越广、与他人的交流也变得越来越频繁,公共建筑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就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办公建筑是大部分人工作的主要场所,那么办公建筑的设计就需要考虑到各公司对办公的需求。商业建筑主要包括各类购物中心,由于购物中心规模的差异将在建筑设计阶段就产生很大的不同。旅游建筑的娱乐性就比较强,轻松可能是它更为关注的主题。科教文卫建筑包括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学校等建筑,带有强烈的文化传递色彩,那么在设计时既要考虑它们的严谨性,又要考虑到其特殊性。通信建筑则对于通信线路搭建的要求会更高。交通运输类建筑如火车站、飞机场等则要考虑站点、航站楼等功能使用的特殊性。总之,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公共建筑涉及到人们在工作、娱乐、教育、出行等方方面面,因此在进行公共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功能差异性,针对不同的使用目的,建设具有针对性的建筑,而且这些建筑中的某一类,如机场,在城市中的数量并不会很多,因此在满足其基本功能性的基础上怎么去体现一个城市的独特性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它们都将会作为一个城市的名片与整个世界进行交流。

查看全文

公共建筑被动式节能设计探讨

摘要:城市的快速化发展使我国公共建筑行业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也存在能源消耗巨大的问题。尤其在严寒地区,公共建筑施工所消耗的能量巨大,在节能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的新时期,随着环保技术的发展,采用被动式节能技术可有效控制碳的排放,减少能源的消耗,同时促成可循环持续发展模式的形成。因此,在严寒地区,应根据地区的气候特殊性和建筑设计的要求,应用被动式节能技术开展合理的建筑设计,使满足公共建筑需求的同时也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鉴于此,本文将对严寒地区的公共建筑被动式节能设计进行研究分析,从建筑选址和布局、体形设计和构造设计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实现被动式节能设计目标。

关键词:严寒地区;公共建筑;被动式节能设计;节能技术

1严寒地区的公共建筑设计

从地域气候分区来看,严寒地区主要是我国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这些地区的基本特征是地域辽阔,建筑节能设计起步较早,设计经验相对丰富,在设计时主要考虑的是冬季的保温问题。以采暖能耗为主的一般公共建筑,主要控制冬季的采暖能耗,并适当兼顾夏天的空调能耗,对于设置全年型舒适空调系统的大型公共建筑,则在设计时主要考虑的如何统筹采暖和供冷的全年能耗。目前从整体公共建筑能耗来看,公共建筑采暖消耗热量来自外墙、屋顶和门窗,这些部分的能源消耗量极大,是西方国家的3-4倍,可见在公共建筑设计中推广节能设计技术已经势在必行。

2被动式节能设计

被动式节能建筑指的是建筑设计人员从建筑本身出发,通过建筑的合理规划和布局、单体设计、色彩选择、形体结构规划等,充分利用建筑周围的自然资源,从而在保证建筑功能实现的基础上又能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被动式节能建筑是基于当地自然环境形成的,建筑必须要和周围环境相适应,使达到节能环保的目标。同时被动式节能建筑对于建材和能源的消耗量较小,可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既节约了成本又实现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被动式节能设计中包括风能的利用、雨水资源的利用、太阳能的利用等。对于我国北方地区,因为在冬天天气十分寒冷,普遍大风天气较多,所以非常适合发展风力发电,利用大风带来的能量带动发电机运行从而产生生活生产所需的电能,可有效减少煤炭的使用,减少能源消耗的同时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在我国严寒地区公共建筑被动式节能设计中,对于风能资源的利用,虽然有的地区不能实现风力发电但可以利用风能制热,解决严寒地区采暖困难和因为采暖而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其次,我国北方地区属于季风性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天,旱涝分明。从被动式设计来看,在涝季可将雨水蓄积起来实现循环利用。再次,关于太阳能的利用,通过太阳能结构一体化公共建筑的设计建设可在夏季实现太阳能发电,在冬季利用太阳能取暖。比如设置太阳能烟囱、缓冲空间以及双层坡屋面、遮阳板等,一方面可以阻挡一部分的夏季阳光以及冬季的冷风进入,另一方面可使冬季阳光进入室内并使光线更为均匀(如图1所示)。总的来说,被动式节能设计,一方面可缓解能源危机,减少能源消耗量,提高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而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遵循因地制宜和节能环保的理念,改变传统建筑设计模式,结合建筑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充分利用好太阳能、地热能、雨水资源等,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从环境角度来看,被动式设计采用了环保的材料和自然环境资源,所以可改善建筑内部的温度、湿度和采光等微环境,提高了建筑的舒适度,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能源,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使空气质量得到改善,实现建筑的低碳化发展。

查看全文

传统文化元素在城市公共建筑的应用

摘要:传统文化是历史发展遗留产物,也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将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到城市公共建设中来,能够在保证城市公共建筑功能和形象的基础上,深化内涵,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文章重点对传统文化元素在城市公共建筑中的应用展开详细说明和阐述。

关键词:传统文化元素;城市公共建筑;民族特色

城市公共建筑作为传统文化传承和推广的重要媒介,在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能够给人眼前一亮之感,并激发人们的探究热情,了解城市发展历史,加快文化传播,进而为我国城市文化环境的构建作出贡献。

1传统文化符号

传统文化符号主要指一个民族的思想、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与之相关的艺术历史的积累。民族色彩的倾向性十分显著,所有传统文化都与历史演变和社会进步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其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的特色。传统文化符号实际上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深度融合,但是其精神文化的倾向性更为明显,主要体现于人们对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的选择,同时也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我国传统文化符号指的是人们对生活与艺术融合的思想观点,是中国文化的集中体现,深度展现了我国的民族精神与气节,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此外,也在诸多现代设计中得以广泛应用。远古时代,人们即将图像符号应用于多个领域,彼时,人们将图像符号融入到某种思想或观念的表达之中。传统文化中图像符号发展中,很多传统图像和符号均体现了独特的象征,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东方文化的典型代表。

2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建筑设计的关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