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法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7 05:58:0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公共管理法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新农村建设下农村公共管理研究
摘要: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广大农村公共管理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城乡二元发展的遗留问题仍给新农村建设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体现在公共管理法律支持体系建设不完善、资源投入系统均衡性与针对性有限等方面。因此,新时期优化农村公共管理体系建设不仅要加快法律支持体系建设,夯实依法治理基础,也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提高资源投入系统的均衡性与针对性,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管理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公共管理;体系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中,产业兴旺固然是直接左右广大乡村人口生活水平的核心因素,而公共治理是决定农业产业化、科学化、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建设新农村不仅要大幅增加乡村人口的物质收入,还要建设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乡村生活环境,全力推动乡村公共治理水平加速发展。
1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村公共管理体系建设成就
1.1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幅提升
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广大乡村地区的公共管理体系建设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其中最显著的是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大幅提升。例如许多偏远乡村和山村基本实现了通水、通电,改变了千百年来农村地区只能挑水吃、煤油灯照明的陈旧落后面貌。即便是在少数极端贫困地区,政府也通过易地搬迁的方式重新安置,使这些地区的村民从此过上衣食无忧的新生活。经过数10年基础设施建设,广大农村地区已基本实现了路路通和村村通,也就是实现了道路硬化与通信线路全覆盖,更有大量乡村地区实现了互联网全面普及。
试论区域公共管理与经济合作发展
摘要: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下,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过程中,区域公共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区域公共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文章就区域公共管理与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区域公共管理;区域经济合作发展
就当前社会发展形势而言,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加强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作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更好发展。然而,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受利益的诱惑,地方政府各自为政,区域公共管理工作效率低,严重阻碍了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区域政府就必须重视区域公共管理工作,在政策以及制度方面进行深层次的调整,加强区域公共管理,为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提供保障。
一、区域公共管理与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概述
区域经济合作指的就是多个区域为了经济的发展而开展合作,使多个区域组成一个共同发展的整体。就目前来看,我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越来越严重,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此,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有着重大意义。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必然有趋势,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有助于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区域公共管理是指区域内的多元主体为了解决在政治、经济或社会其它领域的一面或多面的公共问题,实现共同利益,运用协商和调解的手段和方式对区域以及区域内横向部分和纵向层级之间交叉重叠关系进行的管理。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然而不同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各不相同,在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过程中,区域公共管理有着重大作用。区域公共管理是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保障,只有做好区域公共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保障各区域的经济利益,进而实现各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
二、区域公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新闻舆论公共管理困境及对策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网络技术的革新,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很多生活方面的习惯。在信息技术的普及过程中,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呈现出多样性,并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自己对信息的需求。网络新闻舆论的运用在信息传播效率和范围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管理上的问题。目前我国网络新闻舆论的公共管理模式相对陈旧,在管理水平上无法满足网络新闻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描述现阶段我国网络新闻舆论公共管理现状和困境,然后针对这一问题,对网络新闻舆论的公共管理做出详细对策分析。
【关键词】网络新闻舆论;公共管理;对策分析
在我国网民数量越来越多的形势下,网络新闻舆论为广大网民发表自身言论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这个平台具有较强的言论自由,能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的想法,与此同时,还能以多人参与讨论的形式实现人们对信息的索取,同时,作为我国行政管理部门,网络新闻舆论能有效帮助政府部门及时了解民生民意,通过对大众需求和意见的调查分析,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的管理条例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1.网络新闻舆论公共管理的现状和困境
1.1网络新闻舆论公共管理的现状
互联网技术带给人们生活上很多的变化,在网络新闻内容和模式朝着多样化的发展过程中,在对网络新闻舆论公共管理上,一直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具体规范,虽然国家出台了一些举措,但是整体还有诸多缺陷①。首先,网络新闻舆论的公共管理立法只是对网络方面实行了相应的整治,而缺少细节上的手段加以管理;其次,在国家制定法律的时候,对网络新闻舆论整体系统约束性不够,导致立法不太完善;另外,目前有关部门在公共管理过程中跟不上网络新闻舆论的更新速度,导致公共管理制度的滞后性。当前我国网络整体运营过度商业化,导致网络新闻舆论与公共管理上容易产生一些相冲突的现象,造成网络新闻舆论在公共管理上不能顺利推进。网络新闻舆论是一个相对开放自由的网络平台,相对其他大众媒体本身具有的商业性质,网络新闻舆论在互联网大环境下,难免受到其他媒体商业运作的影响,这也给网络新闻舆论的公共管理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现代公共管理体制的构建
一、现代公共管理体制构建必然性分析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形势良好,在经济基础不断壮大和发展的同时给政府治理提出更高要求。多元化市场发展中,要求政府管理职能不断丰富和完善,以更好服务于公共需求。同时传统的政府管理中存在着政府行政干预过多、政资不分等制度问题,直接限制了市场经济发展,因此突破政府传统管理形式,建立科学、公平、民主的现代体制十分必要。社会分工呈逐渐细化形式,专业程度也逐渐提升,这给传统的政府管理全能形式提出挑战。打破传统的有限政府体制,实现现代服务政府体制建设,为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创造宏观环境。
二、现代公共管理体制构建
随着我国不断推进机制体制改革,公共管理面临新的发展环境,促进行政管理逐渐发展成为公共管理需要充分了解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积极转变机制建设思维。行政管理工作向公共管理工作性质转变,需要机制体制内容也必须进行突破。但是这个过程中相对传统的思维观念会严重阻碍公共管理制度的确立。传统行政管理工作当中人治思想严重,更加存在“官本位”以及相关权利本文思想与行为。为此,应当逐渐取代原本那种官老爷的思想作风,不断提升公共管理服务责任意识。
2.规范与约束公共管理方式。我国建国初期到一段时间当中实施的是大包大揽的政治经济制度,行政命令式的行政管理方式已经严重不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要。为此应当在制度建设过程中不断弱化人之思想,形成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法制化建设。通过法律规范社会经济发展中各项工作内容。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法制环境。同时,应当引导人们群众充分遵循公共管理发展规律,建立具有强力的行为规范。另外,不断创新管理策略,不断对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经验进行借鉴。
城市规划公共管理论文
1.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城市规划特点
1.1制度健全,严格执行。
在法定的行政权力行使于具体规划工作过程中,城市规划严格遵守“一书两证”制度和国家制定的有关技术规范。
1.2政府唯一具有和行使规划管理权。
1.3公共管理性。
公众监督和参与已对城市发展越来越重要,同时也是城市规划发展的新动力。我国当代城市规划已具有明显的公共管理特点。经济的发展促进着城市规划的转型,城市规划由传统的单一技术管理和行政管理正逐步走向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视角下危机管理探讨
摘要:伴随着近几年来我国经济高度发展,公共环境已日趋复杂,公共管理区域中因各种各样的问题时常发生冲突。公共管理成为了人们的关注重点。基于此,从公共管理视角下探讨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特征、公共危机管理的必要性、公共危机的诱因、公共危机管理模式的举措等,以此给予人们关于公共管理一定的认识和启示。
关键词:公共管理;公共危机;危机管理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及特征
公共危机管理是指公共组织以政府为核心,通过现代风险和危机精神以及危机管理理念的指挥,依据法律原则采取公共危机管理法规、应对紧急事件处理方案,在社会各方组织和群众的相互协调合作下,来对危机事件进行预测、预防、控制与处理,以达到避免、减轻、弥补公共危机的目的,从而保护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以及国家安全。公共危机管理有三层含义。一是自然环境有着不可抗力、不可预知、不确定信息、极具挑战性等因素下会出现各种公共危机不同程度的可能性。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应该正视这一方面的事务。二是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研究公共危机,这是了解公共危机的前提条件。三是公共危机的处理不仅要靠政府与相关部门的主导,同时需要社会各阶层人士有序参与、共同合作。公共危机管理呈现出七大特征。一是紧迫性。由于危机的发生往往是突发性的,而且时间很紧迫,急需处理,突然性使得社会面对极大的负面因素,难以有效采取应对措施。二是长期性。这类事件一旦发生,其通常并非偶然和孤立的,涉及自然和社会的因素很多,危机管理的时间较长。其三是不确定性,事前事后对危机事件的预测和判断也往往是不确定的。其四是链条效应。通常危机会引起连锁反应,“牵一发而动全身”,触及到方方面面。其五是权变性。危机发生的诱因很多,对于发生过程中所表现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其六是心理约束性。一旦发生危机,人经常表现出忧虑、恐慌、害怕等心理。这些心理状态会约束人们对危机事件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其七是博弈性。在危机面前,双方都在一个相互博弈的动态过程中。
二、公共危机管理的必要性
1.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从社会的稳定发展来看,重视危机管理,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因此,必须从更高的审慎标准来看待危机事件,否则对社会稳定和发展都是极其不利的。
人力资源管理在公共管理部门的重要性
摘要:在整个社会中,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在本文中首先探讨了公共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特征,然后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在公共管理部门中的任务和目标,最后探讨了其作用和提升的措施,以期借助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公共管理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公共管理;人力资源;作用
在公共管理部门中人力资源管理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其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笔者在本文中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期提升公共管理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水平。
一、公共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特性
1、公共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分类。就公共管理部门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来看,其主要有两个部分:广义和狭义。在本文中笔者以狭义角度系统的阐述了公共管理部门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从狭义上看人力资源管理在公共管理部门中的作用,指的是行政部门、政府部门或者国有企业等单位,在法律相关范围内规划、获取等进行一系列活性的人力资源工作。
2、公共管理部门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和普通企业中该工作的不同。在公共管理部门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需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其管理水平要高于普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公共管理部门中重要的一项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中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因此,这就要求在公共管理部门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员不仅仅要满足普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所具备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更要求政治素养过硬,思想基础扎实,唯有如此,才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服务于社会公众。
网络新闻中公共管理的现状及创新
网络新闻对当代社会的影响较大,通过网络新闻,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到最新的新闻信息,使新闻信息更加公开化和民主化,而网络新闻的出现也使得虚假信息蔓延、个人隐私受到严重影响,给社会带来不少消极影响。①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对网络新闻的公共管理,根据网络新闻公共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创新建议。以下文章就网络新闻公共管理的现状和创新对策进行了简要分析。
1.网络新闻公共管理的现状
1.1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关于网络新闻的管理,一方面需要依靠人们的自觉,即社会道德来管理,另一方面需要依靠法律管理,这就要求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新闻公共管理的法律完善,以更加科学和完善的法律法规来约束网络行为,肃清网络新闻环境。目前,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较多的不足:首先,网络新闻公共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较少,大部分法律是针对网络治理的,但是在网络新闻公共管理方面的具体措施还不够完善;②其次,缺乏科学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导致我国网络新闻公共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还存在较多不足之处;最后,网络新闻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变化而变化,要加强对网络新闻的公共管理立法部门就必须跟上时展的脚步,走在时展的前沿。但目前,我国网络新闻公共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1.2管理力度有待提高
有关部门在对网络新闻进行公共管理时,虽然制定了不少的管理制度和策略,但是管理力度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网络新闻的公共管理有待完善。我国政府对于网络新闻网站的管理主要集中在网站的数量和质量方面,政府规定,新闻网络的数量必须要予以控制,但是事实上,我国网络新闻网站的数量仍然在不断增加,看不到公共管理和控制的实际效果。③此外,从网络新闻的质量来看,由于网络新闻的传播速度较快,为了满足人们的新闻需求,不少网站的新闻质量较差,稿件性质也开始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不利于保证新闻行业的纯粹性和专业性。第二,政府管理新闻网站的难度不断加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网站的数量不断增加,网络新闻不断做大做强,导致政府的网络新闻公共管理难度加大,不利于网络新闻的健康发展。
新农村经济建设公共管理探讨
[提要]新农村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性内容,关系着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是与民生相关的社会性工程。在我国新农村经济建设中,公共事业的管理是尤为重要的改善重点,在整个发展过程中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本文重点分析公共管理对新农村经济建设的作用,并提出公共管理事业发展建议,以便为新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公共管理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农村;公共管理;问题;对策
一、我国新农村经济建设中公共管理出现的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按照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多方面的规划和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但我国农村公共事业建设还存在着较大的弊端,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制约性。(一)农村基层政府职能不清晰。新农村建设一直是我国现代化发展历程中的关键环节。它需要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力手段、政府的大力支持,也需要地方政府起到辅助的作用。这就要求地方基层政府部门能够将职能进行有效划分,对新农村经济建设进行合理化的工作安排。目前,很多基层领导干部对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农村公共事业不够了解,对于国家政策的指向、公共事业发展的方式都不了解,这就无法将宏观调控与地方公共管理建设的实施进行有效联系,就不能够对新农村经济建设起到促进和帮助的作用。政府对于地方基层干部有很多新农村建设方面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地方基层干部、县级干部等对新农村建设事业高度重视,并带领农村往更好的方向发展。(二)农村公共事业投入出现城市化状态。公共事业管理的特点就是将贫困地区逐步改善成为富饶地区,也就是有一定的扶贫性质。扶贫性是公共管理功能最大的一个特征,我国农民是所有人民群众中最贫穷、最需要扶贫的人群。现如今我国农村中依然有很多人只能解决温饱问题。我国对农业发展的投入逐步降低,农村事业的发展也就相对应地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国家对农村的财政投入较少,仅能保证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如电网铺设、水利兴建、道路兴修等基础设施建设上,不能满足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广大的农民并没有在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生活中享受到公共管理的成果,人们的生活条件依旧水平较低,农村的生活设施没有得到非常明显地改善,这都让农民的生活水平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与进步。(三)我国公共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为了满足多元化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制度了公共管理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依然不能满足现代化经济建设中公共管理事业的发展,还有很多政策和规定有待完善。农村的法律体系建立也有很多的缺口,在人们生活中的各利益冲突方面也没有相关的明文规定,并且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意识也不是非常强烈。同时,对农村的市场规则也缺乏监督,很多企业对农村投资没有信心,也担心投资没有任何政府部门及相关法律条文的规定和约束,让企业经营者因担心经济利益纠纷而缺乏对农村投资的信心,从而使农村的农产品缺少交易范围和市场,因各方面原因导致农村的经济一直处于发展缓慢的状态。(四)农村公共管理人才匮乏。农村人才稀少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公共事业的发展受到了人才匮乏条件的制约。在政府提供发展帮助的时候,硬件设施虽然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和改善,但在人才投入方面依然不能满足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很多农村出来的大学生都想让自己有更广阔的发展,愿意留在城市就业的人群居多,而城市的大学高校毕业生也对农村事业较为排斥,这就造成了农村高素质人才出现了严重的紧缺。
二、新农村经济建设中如何强化公共管理事业
新农村公共管理事业发展包含科、教、文、卫、体事业的发展以及资源与环境等方面的发展。为让新农村公共管理形成完整的体系,就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政府加快治理内部机构的改革。我国的新农村经济建设不仅要取得广大农村农民的支持,还要有政府部门和相关领导的大力支持,尤其是与农村接触更为紧密的地方政府及领导班子。我国农村行政的基本单位就是村,村干部在工作上如果没有尽职尽责或职能不清,对工作内容不熟悉,就不能将公共事业和新农村建设进行有效发展和实现。政府对农村的基本情况不了解的状况下对农村进行改革,对其下达强制性的措施是会出现错误和纰漏的,例如计划生育的实施。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一定要有大局意识,秉承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树立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并能够给群众以信任,能够带领大家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国农村村干部选拔采取基层选举,所有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就将权力交给了农村的人们群众,让群众行使自己的选举权,这就能够保证大家选出自己心中满意的村干部,被选举的村干部也能得到人们的拥护,踏踏实实为整个村和人们谋福利。村干部也应熟悉村内的各项事务,将村里的决策和制度进行公示,让村民对村里的决策有所了解,让村民有知情权,并能够行使自身的监督权。同时,领导班子也应该不断地学习,完善领导班子成员的整体素质,能够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所以在基层领导班子的建设过程中,要强化基层组织人员的思想意识和思想高度,并将财务进行公开管理,能够给工作人员提供优质的工作环境和待遇,让各级政府在实际工作中加强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给人们满意的公仆形象。(二)实现农村公共事业主体的多元化运行。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是因为政府的投入资源较少,农村发展思想意识落后,投入到公共事业发展的力度不足。所以,要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就要强化国家对农村公共事业建设的经济投入和政策投入,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转到农村地区公共事业发展上,让农村公共财务职能能够保证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让公共设施能够真正的服务大众。同时,要加强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并实现农村经济建设多元化发展,将财政经费的大部分用在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建设之中;国家也要加强宏观调控,并给予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以财政支持。农村地区较城市地区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薄弱,所以农村的发展是我国建设的难点与重点。只有政府加大投入,我国农村地区的建设才有经济基础,公共财产才能使每一个农民受益。(三)注重公共转移支付促进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当前,我国建立起的公共财政转移支付体系还不完善,为了使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缩小贫富差距,就需要加大力度使公共转移支付促进农村公共物品共建。这就需要政府要加大并规范一般性支付的比例,转移支付的框架,对转移支付制度进行有效的调整。并且需要政府在农业的投资上加大财务预算,使支农的资金得到保障。(四)健全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要让农村的公共管理有相应的制度进行规范管理,让法律规范能使农村的公共管理落实到实处,并发挥其最大的效果。让法律法规的实施能够帮助农村扩展经济发展道路,引进投资渠道,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及收入水平,带动整个农村的经济朝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五)加强农村人才的培养与选拔工作。因为经济及发展的限制,农村的整体文化水平偏低。由于村干部缺乏人才梯队,很多村干部的文化层次也不高,思想水平落后,再加上村领导班子成员没有年轻的血液和高等知识和管理人才的加入,让新农村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也就跟不上整个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所以,在农村公共事业建设中要重视人才队伍的培养,通过人才的培养来提高农村的整体文化素质。同时,政府还应对大学毕业生进行农村工作鼓励,引进外来人才带动农村经济建设和公共事业的发展。
小议公共管理理论的逻辑基点
关键词:公共管理本土化逻辑基点
内容摘要:文章指出,要吸收西方理论元素,但又与国情之间出现断层,因此需寻找公共管理理论本土化在价值观、主体、客体、理论、路径方面的逻辑基点,以四点一径的逻辑基点为起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公共管理理论。我国的公共管理理论来源于儒家、法家和道家等传统的管理思想及马列主义的政府管理思想和西方公共行政学三部分,但我国的国情却呈现出一元化的治理格局、“崇尚科学”的思想、市场发育不足、第三部门力量缺乏等特征。
作为理论体系的公共管理,它的核心价值肯定是普适的,但是作为一个引进的应用学科,理论的实用性要考虑到国家的国情、发展阶段、特有的制度架构。这就是说,一个理论体系不仅要符合逻辑过程,而且要在逻辑基点上具有同质性。西方国家公共管理理论是以政治与行政的分离为逻辑基点的,在理论的建构上以效率作为追求,以提倡“价值中立”和张扬“工具理性”作为学科发展方向。而英美等具有西方文化传统的国家,之所以在公共管理领域提倡使用“价值中立”、“工具理性”,是为了适应政治与党派斗争过程中,多元政治交接时公共事务不受或少受影响。因此,其理论的逻辑基点是建立在多元政治的情境下的。而我国与西方国家不同,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是唯一执政党,“一元化的治理格局”是最为特殊的国情。这就决定了西方的公共管理理论不可能提供解决我国公共管理的现成答案。因此,将公共管理理论引入我国以后,如果不能进行公共管理理论的本土化,没有建立理论逻辑基点的本土化,就犹如用一个社会的架构去匹配完美的理论模型,其结果当然是适得其反。
我国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
从历史的角度看,公共管理是在公共行政的基础上提出并发展起来的,而公共行政是指政府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和自身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因此,公共行政是与国家和政府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公共行政伴随着国家和政府的产生而产生。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公共行政是“国家的组织活动”,国家和政府除了阶级统治职能外,其另一个基本职能就是社会管理或公共事务管理。
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堪称完备的行政管理制度,如等级森严的官僚制度和中央集权体制,严格的选拔、考试、考核的科举制度,完善的监察制度以及严密的行政管理法规等。同时也出现了各种治国之道,其中儒家的“仁政”、“德治”思想,法家的“法治”、“术治”理论,道家的“无为而治”说,墨家的“兼爱”、“尚同”说和管子的“轻重论”等构成了我国传统政府管理理论的主要来源,对中国传统的政府管理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