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2 21:45:4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个税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个税管理

个税管理法制改革简析论文

[摘要]现行个税分项计征不合理,按月计征不科学,税前扣除项目不公平,公民纳税意识薄弱以及个税法操作性差等。为此,应完善个税立法,建立统一的个人银行账户加强对个税的监管,完善个税法律机制。

[关键词]个税管理;改革;完善;个税法制

中国的个人所得税法律既要适应中国的国情,又要与国际个人所得税法大趋势保持一致。我国作为WTO的成员国后,国际间人员往来频繁,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不适应国民待遇原则,不利于科技人才的引进。改革个人所得税应结合WTO的国民待遇原则、市场准入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加快与国际主流税制接轨。

一、当前个税征管中的问题及对策

(一)个人所得税法律体系不完善

税收执法受地方政府机关影响。税收法律是行政执法为主的法律,有的地方以发展地方经济和吸引人才为借口,擅自越权颁行一些违反国家统一税法精神的优惠政策,如私自提高工资、薪金所得的费用扣除额或擅自扩大免税项目;一些地方政府“默许”足球俱乐部按“自定”税率征税,使国家税收流失。现行个人所得税法采用分项计征亟待改革。个人所得税的征管中表现为有的应征的税收不起来,只管住了工薪阶层,使之成为个人所得税纳税的主要群体(占个人所得税征收总额70%以上),这除工薪阶层和知识分子纳税意识较强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工薪收入较严格实行代扣代缴制,逃税可能性少。正如钱晟教授所言:“第一,新生贵族的分配渠道不规范,很多隐性收入、灰色收入不为人知,更谈不上纳税;第二,现金交易普遍,存款实名制提供了征税的前提条件,但是征税机关又无权查,这是银行法的规定;第三,权大于法的现象依然存在。”鉴于此,个税征收方式应综合与分类相结合,对工资以外的收入加强个人申报,完善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加大个人所得税的执法力度,加强对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的管理,完善代扣代缴制度。

查看全文

人所得税风险控制及纳税筹划

摘要:2019年个税改革后,税收信息化不断推进,全国形成了统一的税收征管平台,自然人税收系统管理端、扣缴端和个人端信息实时传送,大数据为税收征管部门提供了科学的分析工具,同时也给高校个税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本文全面分析了新形式下高校个税的特点及难点,深入挖掘高校个税征管过程中的风险,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风险防控和纳税筹划措施,以期为高校个税征管工作提供建议。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高校教职工;个税风险防控;纳税筹划

2019年随着新个税法的正式实施,我国个人所得税迈出了从分类计征到综合计征的第一步,建立起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新个税法在提高免征额、优化税率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专项附加扣除、按年累计计税、学生实习劳务以及年度汇算清缴等概念,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高校如何充分享受改革红利、更好保障纳税人的权益,变成了一个时代话题。

一、高校个人所得税的特点及难点

(一)人员结构复杂,管理权限分散。高校为维持自身基本运转,满足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要求,常常会通过各种方式引进人才、输入人工,加之高校本身历史背景复杂,通过多年的积累,逐渐形成了复杂的人员结构,进而使得个人收入的发放方式呈现多元化。目前,高校的人员种类大致分为正式在编职工、各类人事人员、临聘人员、学生、临时聘请的校外专家、离退休人员以及外籍人员。高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正式在编职工以及目前较广泛执行的A类人事人员的管理一般集中在人力资源部门,临聘人员可分为学校聘用人员、院系聘用人员、后勤聘用人员、科研聘用人员、聘用高级专家、博士后人员以及外籍聘用人员,其管理权限分散在学校各个部门,给人员管理造成很大困难。(二)涉税种类繁多,扣税难度增大。根据人员类型的不同,大致可将高校的个人所得分为以下几类:第一,工资薪金所得,主要是与学校存在任职受雇关系的纳税人取得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课时费、各类应税津补贴及其他校内所得;第二,劳务报酬所得,取得这类所得的纳税人一般都是校外人员,主要因临时性的培训、讲座、劳动及服务而产生;第三,稿酬,主要指发表学术专著的收入;第四,年终一次性奖金;第五,外籍人员工资薪金及劳务报酬,新个税法实施后,对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的界定有所改变,非居民纳税人的计税方式也与居民纳税人计税方式有所不同,因此针对学校各类外籍人员取得的收入,应当先判定其人员类型,再判定其所得类型,再根据法定条款计算个税;第六,学生实习劳务,主要指正在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学生因实习取得的劳务报酬所得。(三)收入来源众多,计算难度升级。由于高校经费实行项目化管理,各类人员经费的发放虽然集中在财务部门,但经费涞源、发放渠道、发放时间并不一致,这种经费管理模式给财务部门扣税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大大提高了高校的个税管理工作难度。高校与其他各类企事业单位最大的区别在于教师的收入来源众多,造成了单月多次多渠道发放的情况,同一名教师当月既有人力资源部发放的工资薪金所得,又有不同院系发放的课时费,还有科研提成费,这对财务部门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每一次收入都需要累计计算,因此必须确保全校所有收入通过唯一系统累计计算税款,不得有任何疏漏。

二、高校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风险

查看全文

纳税申报管理工作思考

*年,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发生了一件大事。这就是施行长达10年之久的《个人所得税法》被人大常委会通过修改,一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最值得瞩目的变化,当是新税法扩大了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的范围。自*年1月1日起,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开始承担年度自行申报的法定义务。

个人自行纳税申报是对现行代扣代缴制度的有效补充和完善,是未来税制改革的基础。然而,这一崭新的法律规定也是对个人所得税管理提出的一道难题,是对税务干部管理能力和税务机关征收能力的一个真实考验,是对个人所得税管理水平一次严峻挑战,由此也引发了我们对个人所得税管理乃至整个税务管理模式的深入思考。

一、自行纳税申报的经验总结:信息化开启了税务管理的新时代

个人所得税是涉众群体最大的一个税种,北京直接面向的纳税个人有400万人,其中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有26万人。完成自行申报工作,仅仅依靠手工劳动是难以实现的,最优的方式和途径就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而信息化恰恰是北京市地税局管理的优势所在。以信息化统领、覆盖、支撑税务管理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北京市地税局长期遵循的工作思路。北京的个人所得税信息化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从*年至今,先后推出了个人所得税管理一期、二期、三期信息系统,每一步均实现了率先全国、保持领先。

*年10月,北京首次推出了重点纳税人管理信息系统(个税一期),实现了为重点纳税人建立电子档案。

*年1月1日,“个人所得税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个税二期)上线运行,实现了每月约400万有税纳税人的网上申报。

查看全文

地税局信息推广指导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个人所得税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推行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夯实完税证明开具工作基础,根据市局关于印发《市地方税务局个人所得税管理信息系统推广实施方案》的通知,自2012年6月起,在全区全面推广应用个税系统。为保证推广应用工作的顺利实施,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组织领导

为确保全区个税系统推广应用工作的顺利进行,区局成立推广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其他领导协同抓,举全局之力,周密部署,妥善安排上线各项工作,人人参与,形成工作合力。

二、推广目标

为贯彻落实总局个人所得税“四一三”工作思路,现应用个人所得税管理信息系统推进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其总体目标是:全面建立以个人身份证明号码为主要标识的个人所得税信息管理系统,采集、汇总所有扣缴义务人、纳税人信息资料,建立和完善个人收入档案制度、代扣代缴明细账制度、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向税务机关双向申报制度、与社会各部门配合的协税制度,加强对个人所得税申报与扣缴情况的交叉稽核和监管,实现对同一纳税人在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不同收入项目纳税情况的收集汇总、查询、统计、分析和完税证明开具功能,有效加强对个人收入的全员全额管理,对高收入者的重点管理和对税源的源泉管理,全面提升个人所得税征管质量和效率。

三、推广对象

查看全文

财税信息化管理应用论文

【摘要】企业财税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整个机制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税收方面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财税改革的方向,现在很多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在财税管理环节,更加应该注重管理水平的信息化。我国中央企业在开展具体的财税工作时仍会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但这种管理思维已很难满足现代化的需求,因此企业要加强对其的学习和研究,在具体的实践中运用不同的模式,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来检验新模式适用性。

【关键词】财税管理;信息化;现状;应用效果

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财税环节,因为税收管理对企业的每个环节都有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税收政策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加上国内各种经济因素的制约,使得企业在进行财税管理时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为此就要求企业相关部门做好应对准备,通过完善财税管理的各个环节来防止问题的发生。财税管理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同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政策来规划整个管理工作,从而保证公司的整个财税工作能够符合法律的要求。

一、财税管理现状

1、财税风险较大

企业的财税管理人员需要按照财税政策规定的操作细则来完成相关的纳税工作,而且在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但是现在许多企业的财税工作因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导致风险的加大,这些风险出现的原因体现在多个方面,而国家财税管理体系的改革就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要知道改革会对所颁布的政策带来很大的影响,同时由于很多财税政策在运行的过程中缺乏专业的解释,因此很多财税工作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且监管力度的不同也会对企业的财税风险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都是现代企业特别是央企在改革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查看全文

境外免税项目税务管理论文

一、提高纳税意识,做好税务注册及税务申报管理

纳税人必须提高税务风险意识,依照所在国的法律规定,依法履行登记,及时获取纳税识别号码。另外,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还应清晰地认识到,免税并不等于免除其税务申报义务,纳税人在进行依法登记注册后,还应按照税法的规定,在财政年度终了后一定时期内进行税务申报,以防范由于不能按照申报而遭受滞纳金和罚息损失。

二、确认免税的具体税种及期限

对于给予免税的境外项目,无论是依据税法规定免除,还是根据合同规定免除,都无法一一罗列免除的全部税种和免税期。另外,税法规定的免税往往有一定的限制条件,所以企业应确认免税条款是所在国家(地区)税法的规定还是合同中对承包商纳税义务的免除。若非税法赋予的免税,而是商务合同约定,则应仔细阅读有关合同条款,以便能够准确确认具体免税的税种和免税期,具体包括:免除税种是否是商务合同签订之时所在国(地区)税法包含的全部税种。对于合同日期之后,所在国(地区)新颁布的税种是否适应本项目所定义的免除范围;若非全部免除时,具体明确免除的特定税种,如是否仅免除关税、增值税、外国人个人所得税等,而其他税则不免;针对有些地方政府所独有的税种是否也在免税范围之内,商务合同规定的税条款是否能影响地方政府的税收;免税期限是否包含了质保期,直至该项目所有纳税义务完成;免税税种的具体申报规定。

三、做好免税优惠措施的申请(备案)管理及免除义务证明的索取

对于免税优惠措施,税法一般都规定要提前进行申请或备案,否则便无法享受,所以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应按照所在国(地区)税法的要求,做好事先申请或备案工作。例如,为享受避免双重征税有关优惠待遇,企业在合同签订后应及时到国内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然后提交给工程所在国(地区)税务机关,以申请在利息、股息、特许权使用费等方面享受税收协定规定的相关优惠待遇。再如,我国目前对于在境外提供建筑劳务的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在国内给予免征营业税优惠,所以税务管理人员应在工程开工后3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免税备案。而对于商务合同约定的免税,为避免税务机关日后审计过程中产生分歧,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应通过业主向财政税务、海关等机构索取相关免税证明,以充分规避税务风险。

查看全文

科研项目专家咨询费计税方式分析

【摘要】文章针对当前科研项目专家咨询费发放相关规定及实际发放工作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文章认为科研经费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本部门相关管理制度个税涉税条款的清理和检查;尽快修订现行科研项目专家咨询费管理办法,让科研项目专家咨询费计税条款与个税法同步;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情况适时动态调整科研项目专家咨询费发放标准;全面加强和提升个税信息化建设,提升个税申报、清算和退税的便捷性。

【关键词】科研项目;专家咨询费;个税

2017年9月4日,财政部颁发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专家咨询费管理办法》(财科教[2017]128号,以下简称《办法》)规定,由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列支的专家咨询费,全部以税后的方式进行发放,同时,专家咨询费的发放要求由发放单位按照国家税法有关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然而,201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以下简称新个税法)开始实施,个税从原来的按月计征变为按年计征,同时将居民个人从境内取得的劳务报酬等四项所得纳入到居民个人综合性收入进行统一计税,这直接导致科研项目承担单位财务部门在发放科研项目专家咨询费时面临难以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发放科研项目专家咨询费计税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项目专家咨询费无法真正执行税后发放标准,难以准确计税

根据《办法》第六条规定,由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列支的专家咨询费,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的专家咨询费标准为1500—2400元/人天(税后),其他专业人员的专家咨询费标准为900—1500元/人天(税后),院士、全国知名专家可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的专家咨询费标准上浮50%执行。同时,《办法》第十三条还规定,专家咨询费的发放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单位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比如,2020年3月1日专家甲在A单位取得科研项目专家咨询费5000元,根据《办法》规定这5000元是税后金额。按2019年之前的《个税法》中关于劳务费个税管理规定及计算要求,A单位关于该项咨询费相关发放金额及应纳个税计算过程如下:假设单位A实际支付金额为X元,根据《办法》规定专家甲取得的为税后收入5000元,相关个税由A单位承担,根据2019年前的个税法中关于劳务费计算规定可列出计算等式X-(X-0.2x)×0.2=5000,经计算后X=5952.38(元)。也就是说,单位实际因此而支付的劳务费金额为5952.38元,其中专家甲实际获取税后收入5000元,学校为专家甲承担个人所得税支出952.38元。2019年1月1日新个税法开始实施,对居民个人所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四项所得(简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同时,根据新个税法第六条关于应纳税所得额的界定,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就是指居民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并按照新的个税税率进行超额累进计税。因此,如果按照2019年新个税法规定要求,劳务费报酬所得按年度合并计算纳入个人综合所得计算个人所得税,作为发放单位A此时就面临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方面作为单位A,在发放时点2020年3月1日根本就无法获得专家甲从年初到该时点所取得个人收入数据,更无法获取专家甲本年度未来时间段所能取得的收入数据。而更为关键的是,根据新个税法按年度计算个人综合所得税的计税规则,即便单位A能及时获得专家甲当年度个人综合收入数据,同样的一笔咨询劳务费,在发放年度的不同发放时点,由于其当年累计综合收入的动态变化,根据其综合收入计算出来的该笔咨询劳务费应缴纳的个税也是一个动态数据。事实上,在新个税计税规则要求下,针对同一笔劳务收入,计税时点越是靠近劳务费发生当年年初,其计算出来的应纳税额通常会越低;越是接近年末,同样的金额计算出来的应纳税额可能就会越高。同时,根据《办法》规定,即便是同样职称和级别的人,如果二者就职单位不同,即便是在同一时点、同一单位领取同样金额的科研项目专家咨询费,由于发放专家咨询劳务费时点各自当年应税收入总额可能不一致,如果按《办法》要求采用个税法规定进行计税,发放单位实际为此支出的金额也极有可能不一致,这无疑会造成实际发放标准的混乱。也就是说,在实际工作中,《办法》规定的关于科研项目专家咨询费税后发放方式,在新个税法规定下不具有可行性,发放单位也无法对所发放的专家咨询费进行准确计税。

查看全文

征退税落实科学发展观交流材料

一、征退税衔接不到位是影响和制约我省出口退税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征退税衔接就是通过征退税信息共享、日常管理的结合、纳税评估和退税评估的结合实现征税管理和出口退税管理的联动和衔接,堵塞因征退税分离存在的管理漏洞,进一步提高整个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出口退(免)税是对报关出口的货物退还或免征在国内各生产环节和流转环节按税法规定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只有已征税的货物出口后才存在退税问题,征税与退税是密不可分的。而且现行的出口退税政策规定,除了国家明确规定的出口货物实行退税外,对出口不退税和超期申报的货物等情形还要视同内销进行征税,即使是免税出口货物以及小规模纳税人出口的货物,也需要税务机关进行监管。加强征退税的衔接,实现征税管理和退税管理的良性互动,有利于我们夯实工作基础,堵塞漏洞,避免税收执法风险,还可以有效地解决出口退税部门人员匮乏的问题,出口退税专职人员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做出口退税管理深层次的工作,从而提高税收征管和出口退税的质量,这是税收管理科学化的必然要求,对税收管理工作,包括出口退税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长期以来,由于出口退税政策宣传不到位及多年来出口退税实行集中、专业化管理等原因,许多部门特别是基层税务机关的同志们,认为征税是征税部门的事、退税是退税部门的事,以致长期出现“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现象,征税的不管退税,退税的不问征税,由此造成了征、退税管理脱节。一方面导致退税部门在人力和精力有限条件下,需要掌握了解的企业相关情况得不到及时的配合与反馈,另一方面是征税机关不掌握出口企业的出口信息和电子数据,应有的业务链条控管作用难以有效发挥。较为突出的是农产品收购发票的管理,在农产品收购环节上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问题,在农产品或以农产品为原材料加工的货物出口后,根据政策规定留抵税额要作为“免、抵、退”税的计税依据,数据不实就有可能导致退税出现问题甚至造成骗税案件的发生。前几年我省发生的“枣强案件”就是典型案例。

(三)目前,全省11个市都设有进出口税收管理科(处),管辖本地所有出口企业的退税业务以及对基层税务机关的指导和监督,因此形成了我省专门机构集中、专业化管理的出口退税体制,即省、市国税局均有专门的出口退税管理机构和人员、县市区局未设专门的出口退税管理机构。应该说,这种管理体制在原来出口企业户数不多、出口额不大的情况下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外向型经济的增长,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深入推进,这种出口退税管理体制越来越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国家税务总局于2006年在全国部署了出口退税审批权限下放试点工作。从出口退税工作实际看,下放出口货物退(免)税审批权,是加强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强化征退税衔接和防范骗取出口退税的重要举措。从两年多来全国各地的试点运行效果看,试点地区对下放审批权工作高度重视、平稳推进,试点效果良好,受到了企业的普遍支持与拥护。但因当时我省出口退税管理部门集中主要精力配合总局进行“利剑二号”专案调查工作,因此,报经总局同意后我省没有进行下放出口货物退(免)税审批权限试点工作。

查看全文

税收管理员考评调研

在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过程中,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十分重要,是各项征管制度和措施能否顺利落实到位的关键环节。自税收管理员制度推行以来,各地为建立科学、合理的税收管理员考核制度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谈谈个人对建立税收管理员考评体系的思考。

一、看法和认识

科学的税收管理员考核评价体系,应体现考评的指导思想和目的、考评的范围和指标设置、考评的具体方法和手段、责任追究制度和奖惩办法等几方面内容,要把握好以下原则:

第一,考评的指导思想要突出,目的要明确。为了更好地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必须建立税收管理员考核评价体系,考评的指导思想要围绕税管员制度展开,能够准确体现各级领导机关意图。考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发和调动大多数人的工作积极性,达到提高征管质量、及时查错补漏、完成工作任务的目标,而不是单纯的扣分扣款和责任追究。要以人为本,把强化考核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考评内容要完整,指标设置要科学。由于税收管理员承担着所有纳税人的日常管理任务,其业务范围几乎覆盖了税收工作的全部。税收管理员的考评内容应涵括整个税收业务工作的全过程,在考核指标设置方面,要尽可能切合实际,与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纳税人整体素质、税务干部业务水平相适应,设置一些操作性较强的指标,而不能脱离实际,将指标确定得太高。

第三,考评方法要力求多样化,手段要实现自动化。由于税收管理员的职责比较繁杂,其管理的客体——纳税人又是经常变化的,因此其考评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多样。在时间要求上,既有定期考评,又有不定期考评;在考评范围上,既有全面检查,又有随机抽查;在考评方式上,既有室内考核,又有实地考核;在考评组织上,既有上级督导检查,又有本单位内部户查,还可以进行个人自查;在考评手段上,要充分利用全系统计算机网络硬件配置的优势,切实发挥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两权”监督考核软件功能,尽可能减少手工考核,实现考评手段自动化。

查看全文

浅议税收管理员考评体系

在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过程中,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十分重要,是各项征管制度和措施能否顺利落实到位的关键环节。自税收管理员制度推行以来,各地为建立科学、合理的税收管理员考核制度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谈谈个人对建立税收管理员考评体系的思考。

一、看法和认识

科学的税收管理员考核评价体系,应体现考评的指导思想和目的、考评的范围和指标设置、考评的具体方法和手段、责任追究制度和奖惩办法等几方面内容,要把握好以下原则:

第一,考评的指导思想要突出,目的要明确。为了更好地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必须建立税收管理员考核评价体系,考评的指导思想要围绕税管员制度展开,能够准确体现各级领导机关意图。考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发和调动大多数人的工作积极性,达到提高征管质量、及时查错补漏、完成工作任务的目标,而不是单纯的扣分扣款和责任追究。要以人为本,把强化考核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考评内容要完整,指标设置要科学。由于税收管理员承担着所有纳税人的日常管理任务,其业务范围几乎覆盖了税收工作的全部。税收管理员的考评内容应涵括整个税收业务工作的全过程,在考核指标设置方面,要尽可能切合实际,与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纳税人整体素质、税务干部业务水平相适应,设置一些操作性较强的指标,而不能脱离实际,将指标确定得太高。

第三,考评方法要力求多样化,手段要实现自动化。由于税收管理员的职责比较繁杂,其管理的客体——纳税人又是经常变化的,因此其考评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多样。在时间要求上,既有定期考评,又有不定期考评;在考评范围上,既有全面检查,又有随机抽查;在考评方式上,既有室内考核,又有实地考核;在考评组织上,既有上级督导检查,又有本单位内部户查,还可以进行个人自查;在考评手段上,要充分利用全系统计算机网络硬件配置的优势,切实发挥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两权”监督考核软件功能,尽可能减少手工考核,实现考评手段自动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