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心理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2 20:55: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中心理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摘要:在国家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才,人才的强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发展状态,因此,做好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培养更多知识渊博的人才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精英人才还需要有健康、乐观的心理,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其必然意义。本文对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基础知识的讲解,忽视了教材中所隐含的心理健康知识,这样就使得高中生只是单纯地学习地理知识,无法通过此学科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强化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对这样的情况,地理教师应该对教学进行重新认识,深入挖掘教材中潜藏的心理健康知识,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地理教学相结合,以此来实现精英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高中地理教师想要在地理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那么首先教师就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教师的思想观念对其教学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教师具备了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之后,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就会注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反之,教师则会忽略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因此,教师要从自身入手,树立心理健康理念。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进行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学生具有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之后,就能够积极地配合教师,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对其中的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挖掘,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地理学习成绩,同时还能够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力,这对学生以后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比如说,当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地球上的水》这一课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知识讲解,一方面是讲解地理知识,对地球上的水资源组成进行讲解,让学生知道地表水、地下水的区别,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一思想的引入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水的重要性,然后渗透节约用水的观念,以此来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以教材为基础挖掘心理教育知识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主体性研究
摘要:为了调动高中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文章首先分析了教师主体性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的必要性,然后阐述了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主体性发挥不足的现状,最后提出了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主体性发挥的促进策略。
关键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教师;教师主体性
一、教师主体性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的必要性
教师主体性是指教师在与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与学生主体的相互作用,确证其主体地位的自觉性、自主性、能动性和主体间性,并且不断发展而表现出来的维持状态[3]。教育中有两个主体部分,学生主体是重要的,但教师主体也应受到同样的重视。马卡连柯在《论共产主义教育》一书中说过:“如果没有教师集体的话,那是不能够培养出(学生)集体来的[4]。”心理健康教育是涉及学生身心健康的一门关键学科,这就对心理教师的主体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发挥教师主体性是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性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专业性很高的学科,虽然各地政策对从业者的要求不同,但总的来说是要求从业者是具有心理学和教育学背景的专科人才。但目前大多数学校只配备一到两位心理教师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家,而只有他们具备了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才能胜任这样的工作,进而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改善问题,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自觉性。(二)发挥教师主体性是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的要求。多种形式且富有创造性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之一。在不同的学校,可能学生适合的教育形式也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心理教师要有敏锐的觉察能力、与师生的沟通能力,以及结合实际的创造能力。这需要教师不仅要具有专业性,还需要有强有力的实践性和创造力。在一对一的学生个案咨询中,心理教师主体性的作用发挥显得尤为重要。专业的心理咨询不但需要心理教师有专业的心理知识,还需要其具备专业的心理咨询技术。同时,心理教师还要具备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积极正向的三观对学生进行引导。(三)发挥教师主体性是高中生的现实需要。高中生处于青春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的频率会高于其他学段的学生。且高中又是处于学生人生的转折期,学生需要面对学业和生涯选择的压力,很多时候会处于一个高压力状态。即使这样,很多学生仍然不会主动求助,因此心理教师要能及时捕捉到学生普遍的、大多数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主动地帮助学生面对困难、分析现状、解决困难。这既是学生的现实需要,也是内在需要。
二、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主体性发挥不足的现状
(一)社会各界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阻碍了教师主体性的发挥。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各地区也积极地把心理健康课程纳入常规课程体系。但由于受到学业压力的影响,其仍不能得到学生、家长的重视,以及其他学科教师的认可,使心理健康课程常在高中这样的高升学压力下受到“排挤”,导致作为心理健康课程的任课教师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得到认可,感受不到工作的成就感,没有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及社会价值。时间久了,心理教师易产生职业倦怠,其创造力、实践力都将受到阻碍,无法推动学科教育进一步发展。(二)工作中缺少研讨和交流的机会限制了教师主体性的发展。在师资配备上,心理教师占学校教师比例比较小,有2020年4月些学校只配备了1~2名心理专业专职教师,且学校本身没有成立教研组,在教学研讨和技术交流上往往实现不了知识的更新及互通有无的作用。遇到问题时,没有专业的指导,心理教师有可能驾驭不了课堂上或咨询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最后产生无助感,以至于对自己工作能力产生怀疑[5],这限制了教师的思考与观念的转变,以及个人成长。(三)学校及心理教师对心理工作定位的偏差降低了教师主体性的意识。在实践过程中,不少学校对于心理教师工作性质的定位不清、概念不清。有些学校把心理教师的工作与德育的理念混淆;有的学校认为心理教师的工作是用来“救火”的;有的学校觉得心理教师的工作是对学生的个别辅导,而不是面向整个学生群体的。这些理解就让心理教师的工作外延变得狭隘了很多,也使心理教师的工作出现了短视的现象,缺乏前瞻性[6]。不少心理教师会对自己工作定位出现偏差,希望自己可以做得很好,但时常会发现达不到自己心中的期待,如工作量大,收入达不到预期;在工作中没有达到理想效果,遇到困难时没有专家的指导和同行间的支持、交流;有学生求助时,有些心理教师会觉得自己是学生心目中的“救星”,希望来访学生都能满意,当不能圆满解决问题时,他们会出现一系列的负面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心理教师会把更多的精力消耗在处理自身的问题上,而教师在工作中运用主体性的意识会逐渐降低。
高中语文心理教育探讨
【摘要】受新课改的影响,教师在开展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继续加强对学生基础语文知识技能的教学培训,同时还应当注重塑造学生品德,健全学生人格,满足学生的情感发展需要。因此,在这一背景下,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心理教育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青少年;心理教育
在当前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当中,除了以往的知识和能力目标之外,还加入了情感价值观目标的内容,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能够适当地向学生渗透心理教育,使得学生可以在学习语文知识技能的同时树立起正确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真正实现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在简单论述高中语文教学与心理教育内在关联的基础之上,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青年心理教育进行初步探究。
一、高中语文教学与心理教育的关系
新课改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力求通过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使之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而对于当前正处于青少年发展关键阶段的高中生来说,如果此时无法对其进行行之有效的心理教育,帮助其塑造健全人格与良好品德,将会直接影响学生日后的学习和成长发展。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和开展心理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需要借力高中语文教学,利用丰富的语文资源和具体教学内容,开展青年心理教育,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在有效提升自身语文知识技能水平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实现心理健康发展。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对策建议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心理社团活动的实践
摘要:在高中学习中,受高考体制的影响,学生的学习任务日益加大,同时课程较多,学习压力也相应增加。为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应充分深入了解心理社团活动。本文从心理社团活动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出发,系统探讨心理社团活动在高中心理教育中实施对策。
关键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社团活动
心理社团就是将对心理学有相同兴趣的学生按照自愿原则组织起来,一同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活动的学生性组织[1]。它是学习开展自我教育、管理的重要方式,同时它作为现代校园社团文化的重要组成,在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心理社团活动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
1.1强化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社团活动的都是基于自愿原则开展的,可以让学生聚集一起通过讨论、交流及互动等方式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此可有效拉近学生间的距离,学生可通过互动、交流等方式相互认识,相互了解,彼此间进行交流并找寻适合倾述的具体对象。聊天交流方式可营造一种轻快愉悦的氛围,因在学校中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心理社团活动在实际开展中,引导学生自由、轻松畅谈,毫无压力,强化自我教育能力。学生在通过各种心理社团活动,能够让学生更愿意、更主动地和他人进行交流,有效减轻心理压力,有助于高中学生开展自我心理健康教育[2]。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德育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道德品质的要求更为严格,因此,各个学校都开始狠抓德育工作。高中生正处于心理成熟的阶段,在进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格外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本文从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德育工作的内涵着手,分析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中德育工作中的必要性,探究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德育工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中德育工作;应用
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之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当前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尤其是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逐步由不成熟迈向基本成熟,因此这一阶段的德育工作质量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当下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因此,在当前形势之下,高中学校在进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环节,以促进学生心理以及素质的健康发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德育工作的内涵
(一)心理健康教育
所谓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指,采用教育的手段确保人的心理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在中小学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之时,往往需要从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以及特征出发,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运用相关的心理教育原理,利用多种途径以及渠道,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辅导,做好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使得学生的心理能够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
区域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
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小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紧迫任务。但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总体效果并不理想。浙江省桐乡市在厘清现实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完善网格管理体制和加强社会舆论引导等措施,区域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为有效实施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厘清现实存在的问题,助力有的放矢改进
目前,桐乡市共有中小学60所(含职高),于2017年开始建设心理辅导室标准化学校和示范学校。截至2019年12月,全市心理辅导室、心理教师的学校覆盖率均达到100%,标准化学校50所。从数量上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软硬件设施都很好,实则存在“兼职为主,专职编制难以解决;保障体系弱,咨询工作难以完成;学段差异大,城乡发展不够均衡;认识有误区,三方配合度低”等问题。(一)兼职为主,专职编制难以解决。根据省、市级要求,每所学校必须配备至少一名专、兼职心理教师,目前桐乡市60所中小学共有专、兼职心理教师60人,做到学校全覆盖。但其中专职教师占16.7%,兼职教师占83.3%(见表1)。目前,兼职心理教师还承担其他教学和管理工作,无法全身心投入,从专业角度看,兼职心理教师只能开展一些较为简单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对于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或者非常专业的问题需要转介。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学校需配备专职心理教师,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无法给予独立的编制。专职心理教师进编只能占用学科教师的名额,如果不单独列编,在目前学校学科教师编制普遍紧缺的背景下,专职心理教师的配备很难实现。(二)保障体系弱,咨询任务难以完成。根据上级要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持证上岗,每年开展教师持证培训。目前,桐乡市共有在编中小学教师6012人,其中持A、B、C三证心理教师共4963人,占比82.6%。虽然全市中小学教师持证率较高,但从表2可以发现,A、B两证的持证率相对较低,仅占2.94%。虽然C证心理教师的持证率达到了持证教师的97.06%,但多数是为了完成上级持证率考核任务,其专业性不足,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完成咨询任务。由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对比较孤立,专业组织机构的指导、协调、活动比较匮乏,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也比较少,所以多数学校的心理辅导室沦为少数心理障碍或者心理困扰学生的处理机构,咨询覆盖率低。学校即使发现了一些心理确实有问题或者有倾向的学生,也担心进行心理辅导后,一旦发生意外,有可能承担法律风险,所以心理咨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此外,学校还没有形成规范的转介流程,只能建议家长到专业机构做进一步的治疗,大部分的家长对此都比较敏感,排斥情况明显。(三)学段差异大,城乡发展不够均衡。据统计,全市心理辅导室、心理教师的学校覆盖率均达到100%,标准化学校50所,但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一是学段发展不均衡。如表3所示,全市心理辅导站达到省级示范校共10所(含省一级2所,均为高中段学校),而小学仅1所,小学段覆盖率为3.57%;初中3所,覆盖率12.5%;高中段6所学校,省示范学校覆盖率达75%。从表1、表2也可以发现,8所高中段学校共有专职心理教师8人,且都获得了A证,覆盖率为100%,但28所小学和24所初中的专职教师均为1人,虽然他们也取得了A证,但学段覆盖率仅为3.58%和4.17%。二是农村、城镇发展不均衡。如表4所示,学校心理辅导站达到省示范标准的农村学校有4所,占比11.42%,城镇学校有6所,占比24%;农村学校有专职心理教师2人,占比5.71%,城镇有8人,占比32%;农村学校持有A证、B证的心理教师合计35人,占比1.49%,城镇111人,占比4.24%。城镇学校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农村学校。(四)认识有误区,三方配合度低社会各界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比较片面,常常把咨询心理医生或心理教师的学生误认为是心理有病甚至精神有病。部分家长担心学校和教师知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以致对孩子产生不良看法,所以存在一定的心理距离,往往刻意隐瞒情况,不愿意主动配合学校和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学校也存在“关起门来搞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象,以为上几节团体心理辅导课或者举办几次专题讲座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部,忽视了与家庭、社会的配合。事实证明,脱离家庭、社会的支持与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显然是低效的。只有学校、家庭、社会走出认识误区,达成共识,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实现真正的高效。
二、完善网格管理体制,确保各项措施落地
目前,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是各自为政,比较封闭和孤立,学校和教师常常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以致校际、区片、学段之间差异较大,发展不均衡。因此,急需从区域层面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网格化体制。(一)成立指导中心,形成网格机制。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日趋紧迫和重要,学校单兵作战的方式难以适应社会需求。有关部门应该及时成立市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给予独立的编制和经费,承担起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业务指导、师资培训、人员转介等工作。同时,可以将全市中小学校按区域进行划分,成立由专职心理教师牵头,各校兼职心理教师参与的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在市指导中心的统一指导和管理下,统筹开展区域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样的网格化运行机制,既能缓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人员不足、专业性不强的问题,又能统筹各学校资源,达到资源互补,促使校际之间、学段之间、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二)完善评估制度,畅通反馈渠道。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只针对少数已经反映出问题的学生,而要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定期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检测评估。心理健康教育检测评估应该和学生体检一样,每年至少一次,有条件的可以每学期一次,对于毕业班、青春期等特殊时期的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检测评估次数。常态化的评估制度,不仅能有效降低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率,还能即时反馈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如环境适应、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对学生进行心理评估检测需要量表的支持,市指导中心要为学校提供针对不同学段、不同类型的评估量表,学校也可以根据实际,制订阶段性的校本评估量表。学校要将健康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区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由指导中心给出反馈意见,再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意见与家长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以期形成教育合力。对于区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确定的需要心理疏导或者转介的学生,心理教师要根据流程,在征得监护人的同意后实施疏导或者转介。在整个反馈过程中,学校要做好书面记录或录音记录,以便有据可查。(三)建立数据中心,实现有效干预。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有关部门应着手建立心理健康数据中心,为每一个学生、每一所学校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库,将每一次评估检测的数据、分析报告、反馈意见、干预措施都纳入其中。数据中心能利用大数据,方便、快捷地整理出完整的心理健康档案,为指导中心、专家医生、心理教师的客观分析、有效干预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依据。对于学生而言,数据中心能呈现其某个时段的变化,也能呈现心理干预后达到的效果,使干预更有针对性;对于学校而言,借助数据中心能全面掌握现阶段学生的整体表现,方便做出实时调整,进行有效干预。对于指导中心而言,通过数据中心,不仅能有效掌握全市或区域内不同学段、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变化情况,还能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督导机制,督导学校规范开展工作,向省示范学校看齐。
三、加强社会舆论引导,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增效
高中地理教育情感价值观研究
【摘要】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素养,地理知识教学从初中就开始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创新,地理课程中首次出现了以情感价值为教学目标,这一改革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这就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推进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情感价值观的研究,为后续高中地理教育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就分析高中地理中渗透情感价值观的意义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情感价值观;主要方法
对于国家教育部对地理课程提出的改革目标,新的地理课程应该注重将知识技能、思维方法、情感价值三者融为一体化教学,并且把着重提出的情感价值观放在地理教学的主要位置,把如何渗透情感价值观作为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将价值渗透中学地理作为教学重点,逐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提高地理教学提供教学策略。
1.充分理解情感价值观的概念
既然高中地理中要开展情感价值教学,我们首先就要明白情感价值观所指的主要内容。所谓,情感是指人们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对所面临的对象和现象所产生的态度或者是在心理上的感受;而价值观是在心理和行为态度之上的高级社会情感,在面对客观事物上最高层次的评价,是一种融合多方面的心理情感体系,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就是对于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比如,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严谨性也就是对于知识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还有学生在学习地理时产生全球性、发展性、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意识和地理学习中产生的审美意识。
2.如何将情感价值融入到地理教学中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讨
摘要:高中是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完善的重要时期,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应通过心理教育来帮助其形成正确、积极的行为和思想。基于此,文章就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教育;高中生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的关键。心理健康教育和基础教育有相通之处,在班级工作开展过程中,如何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当前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研究的问题。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心理上发育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这一特殊时期,有些学生会出现自卑、抑郁或者是易怒等不良心理,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会形成极大的阻碍。为了促进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让其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学校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认真分析当前高中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正,从而让学生走上快乐、健康的人生大道。
二、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高中生地理教学改革探讨
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新经济时代,高中生取得优秀成绩,需要满足以下优秀素质:1.持续、向上、乐观情绪;2.有节奏的进入紧张的学习状态;3.健康的社会评价观念;4.尊老扶幼的思想;5.健康世界观的形成。地理教学工作要多到优质教学,迫切需要适应时代要求,适应高中生现状要求,教学改革迫在眉睫。高中地理教学改革涉及内容很多。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谈起。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适应新时代要求
传统地理教学观,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不注重能力培养,不与时代相联系。教师课堂“读书”,学生死记硬背;老师教学要求是“求细、求全”,学生以成绩论优劣;评价教学效果,不考察学生素质能力;好学生评价是认真听讲、按时交作业,取得优秀学分。这样培养了高分低能的不适应时代要求的书呆子人才,必须改变。要重视高中生能力培养,使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从而主动学习。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身边大自然、家乡山水做起,学生为教学工作主体,充满热情,主动学习地理知识。衡量和检查高中地理教学效果,要从教与学二方面考核,从而建立起新世纪新经济的地理教学观。
二、重视地理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在人才培养中教学改革起重要作用。注重培养的能力,要求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满足社会需求,开发学生潜力。知识和能力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在基础知识基础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自学、动手、表达、组织等能力全面发展。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根据高中生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地理教学工作,帮助高中生形成健康心理意识,全面提高高中生的心理素质
中学物理研训工作规划
物理学科研训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在新形势下继续推进高、初中物理新课程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大力提升各年级物理教学质量.切实推进初、高中的校本教研和初中片教研活动,推进高中各年级物理教学的研究.提高各类教学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加强高、初中教学目标管理.加强在目前高考模式下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学研究和信息交流,提高第一轮物理复习教学质量.按照市《物理教学建议》指导日常初、高中物理教学,努力提高“常态物理课”教学效益.注重起始级即初二年级和高一年级学生学习物理方法的指导.继续推进各级各类的物理课题研究.继续组织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实施好高、初中物理教师培训工作.大力培养青年教师,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教研工作.
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高中新课程标准和改版后的新物理教材的学习和培训;市研训和校本教研有机结合,各学段、各年级阶段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的研究.注重研训实效,进行多种研训方式实践,继续在初中进行“小班化教学”授课研究.继续进行提高“常态物理课”教学效益的研究,开展城乡及校际的物理教学交流,总结推广学校物理组校本教研的成功经验,组建高中新的高一和高二备课中心组、组建高三物理教学指导小组并切实有效开展活动,对教学的难点课题和新增的教学内容进行示范教学,组织参加市举行初、高中中青年教师优秀课评选活动,继续对新教师进行跟踪听课.提高初中片物理教研活动的实效.帮助学校物理课题研究活动开展,继续把“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有机融合到初、高中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去.继续办好初中物理课改网.做好年度各项论文的征集评选工作.
一.继续进行高、初中新课程标准及有关文件学习,继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研究高、初中新物理教材.继续更新教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
1.继续进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确立现代教育理念,确立科学的全面的人才观,把握好物理学科在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2.密切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学习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和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以及修订部分,结合初、高中新课标教材的修改做好培训工作,各片、各校物理组教研活动中联系教学实际,进行学习交流,按新的理念和要求开展各项教研活动.
3.注意学习和交流外地教育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成功经验,继续对初中和高中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进行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