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训练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5 21:52:0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中体育训练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目前高中体育训练的研究
高中体育训练的重要性
在高中体育训练中,通过这些具有竞技性的体育项目,对学生的力量、肌肉、心肺功能等方面进行训练,可以更加多样化的训练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为文化知识的正常学习提供基本条件;同时也丰富了高中体育教学的内容,增强了高中体育课堂的趣味性,大大激发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此外,通过高中体育训练,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发掘具有体育天分的学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潜能,从而帮助他们为以后的体育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科学有效的体育训练方法与措施
1、教师要改变训练观念,对训练方法进行科学创新教师在体育训练中要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这是进行体育训练方法创新,保证体育训练科学有效的基本条件。在体育训练中,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意识,认真负责的帮助学生进行体育训练。同时,还要注意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要使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真正能够让学生的体育技能得以提高。要改变传统体育训练中单一的训练方式,采取多种训练项目并加以合理安排的方式,让学生的体育潜能得以挖掘和培养,从而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成绩得以提高。2、重视体育训练中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准备活动就是在体育训练或体育比赛前,为正式运动做准备所进行的各种身体练习。而整理活动则是体育训练后所做的一些可以使肌肉紧张酸痛感消失的身体练习。重视体育训练中准备活动以及整理活动,是保证体育训练科学性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通过准备活动可以使学生的身体各个关节以及肌肉得以舒展,防止学生在进行体育训练过程中出现拉伤等伤害,同时也使学生的身体机能得以活跃能够更快的投入体育训练中。另一方面,通过整理活动,可以使学生消除或降低在体育训练后出现的肌肉疲劳和酸痛等状况,从而帮助学生快速恢复体力。3、深化循序渐进的体育训练过程在高中体育训练中,技能和技术的提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是体育训练科学有效的重要保证。在这个体育训练过程中大致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教师通过体育训练中的动作展示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动作概念,体会动作要领,从而粗略的掌握体育训练中的动作。第二阶段是改进提高动作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通过反复练习以及动作质量的不断改进,从而使体育训练的动作更加连贯、准确,以此来达到体育训练的目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动作趋于巩固和运用自如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的动作更加熟练和完善,进而提高了体育训练的水平和质量。因此,循序渐进的高中体育训练过程是一种科学有效的体育训练方式,它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体育训练热情,促进其体育潜能的开发。4、培养学生体育训练的兴趣高中体育训练并不与专业运动员的体育训练相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兴趣,使学生乐于主动进行体育训练。只有学生自己主动进行体育训练时,其体育的潜能才能容易得到发掘和培养。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中,可以采用教与玩相结合的形式,提高学生体育训练的兴趣。比如,教师在进行体育训练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赛,体育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竞技性,学生通过比赛可以很好的激发斗志,提高训练的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培养学生体育训练的兴趣,可以使体育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效的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和体育成绩。
调节与控制高中体育训练中出现的心理障碍
科学的体育训练不仅要注意训练方法的合理性,还要帮助学生对体育训练中出现的心理障碍进行调节与控制。任何一项体育训练都不仅是技术和体能的训练,更是一种意志和心理的训练。教师要在体育训练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对学生的心理障碍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使其能够更好的进行体育训练。总之,在高中体育训练中,训练方法和内容要与科学性并行,这样才能保证高中体育训练的有效性,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促进其全面发展。
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管理方法
摘要:体育特长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唯有确保专业成绩、文化课成绩双上线,才能确保高考成功。但在实际的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与管理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体育特长生的全面、良性发展。基于此,本论文围绕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和管理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解析,随之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策略,旨在提升高中体育特长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管理
新时代,体育高考愈加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尤其是伴随着各大体育院校的扩招,体育逐渐成为体育爱好者关注的焦点,成为其进入到象牙塔的主要途径。但是对于体育特长生来说,受到本身特点的制约,对其训练和管理上存在较大的难度,不仅牵扯到学生的受训时间、个人天赋、场地器材等,还涉及教练员的训练方法。基于此,唯有共同管理、关注体育特长生训练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管理现状和原因分析
(一)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和管理现状
第一,文化知识基础薄弱。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之所以走体育特长生的道路,是希望通过体育这条道路走向大学。但是很多体育特长生常常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到体育训练上,用在文化课堂上的时间越来越少,致使文化课的成绩越来越低。第二,心理压力比较大。与普通的高考生相比,体育特长生由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进行体育训练,致使其在完成训练之后,身体逐渐产生疲惫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文化课学习时常常出现走神、精力不够集中的现象,在文化课学习中存在较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体育特长生在学习中常常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第三,体育特长生的训练状态不佳。当前,高中学校在对体育特长生进行训练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采用“大锅饭”式的训练方式,并未结合体育特长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在这种体育训练模式下,难以突出不同体育特长生的个体优势。同时,在当前高中体育特长训练中,训练内容呈现出极强的考试性,基本都是围绕考试内容进行训练。在这种情况下,导致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氛围沉闷,难以真正提升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效果。
提高体育特长生训练效果的方法
摘要:本文以当前高中阶段体育特长学生现状为基础进行分析,解读影响特长生体育训练效果的几点因素,进而探索提升特长生体育训练效果的途径。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特长生;训练效果
当前国家开展的选拨人才的方式以高考为主,对于一些有着美术、体育以及舞蹈特长的学生,国家开放了特长生选拨的通道。这种特殊选拨的方式既考查学生的基础文化课程,又要检验其专业成绩,很多特长生不能平衡文化课与特长训练,很容易造成特长生的心理压力,进而影响其文化课与专业训练两方面的成绩。在这些特长生中体育专长的学生表现尤为明显。如何将文化课与专长训练协调好,将两者成绩共同提高,是当下教育研究的重点。
1当前高中阶段体育特长学生现状
1.1学习现状
曾有国内学者对高中体育专长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进行过调查显示,95%的特长生文化课都处于不及格状态,平时对于文化课学习普遍处于排斥状态,这些特长生的整体成绩都处于年级的中下游。这些体育专长的学生之所以选择走特长生这条道路,多数都是为了上大学,为自己的将来谋一条出路。如果说是特长生主动选择了体育,倒不如说是他们只是选择了一个上大学的机会。调查还显示,体育专长的学生专业成绩越好,其文化课成绩就越差,这种情况约占特长生总体的65%。
提升高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策略
摘要:如何有效地进行体育课程设计,提升高中生体育素养是高中体育教师密切关注的教学难题。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必须改变高中生被动消极的局面,对体育教学策略进行优化,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进行体育活动,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本篇文章通过对高中体育有效教学意义进行阐述,分析当前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并提出合理化的体育有效教学建议,希望对高中生体育素养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帮助。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策略探析
高中时期是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和良好人格塑造的黄金时期,更是提高学生精神体魄的绝佳时期,对高中体育教学进行规范、标准化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学习、作息习惯,提升身心素养,是学生未来健康发展的关键。在新课改教学模式下,提升学生体育素养,激发学生体育兴致和体育创新思维,就必须提升体育教学有效性。
一、高中体育有效教学意义
(一)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在我国素质教育理念中,体育教学有一定的地位。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是学生健康学习、持续进步的根本。在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状态进行培养,通过科学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只有对当前高中体育教学进行探究,才能准确的了解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利与弊,并及时地进行教学整改,科学的制订教学计划,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性。体育教学只有高质有效,才能确保学生在高考冲刺中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并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
高中体育课德育教育阐述
【摘要】文章针对高中体育课的德育教育巧妙渗透方式进行阐述,首先分析了高中体育课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其次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介绍了渗透方式,目的是提高高中体育教育质量。
【关键词】高中体育课;德育教育;常规教育
一、高中体育课的德育教育重要性
体育教学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与身体能力,并且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将智慧、精神、意志以及体质等相结合。体育学科在学校的载体下对学生展开教育。当前高中体育教育积极展开终身体育教学模式,作为体育教学的基础,体育课是重要的组织形式,体育课教学体现出多维度教学形态,不仅需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还要帮助体育教学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的兴趣。在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提高体育教学层次,解决体育教育问题。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转变教学观念,传统体育教学观念比较落后,虽然也包含很多可取之处,但是其中也隐藏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过于强调为学生灌输专业体育知识以及体育技能,忽视了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差别较大,单纯对学生进行教学改造,体育教学整体呈现出成人化、训练化以及城市化模式,学生在体育课中处于比较被动地位,对于体育活动参与性不高,导致在体育教学质量一直得不到提升。
二、结合体育课需求选择适当的引导方式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讲,需要掌握非常多的综合知识,学习压力非常大,体育教育能帮助学生增强身体承受能力,缓解学生的身心压力,帮助学生更好的面对以后的学习。体育课程中教学内容非常多,在不同的体育项目需要不同的体育知识点,当然体育教材也具有独特性。教师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必须善于挖掘体育教材中的深刻内涵,利用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方向的引导。比如,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期间,明确体育教育的目的以及具体的体育教学任务。对于这方面的讲解,可以结合我国体育发展史为基础,为学生讲授一些体育名人以及我国或者世界上非常优秀的体育运动员,利用运动员的训练事迹,提升学生对体育的关注度。当然也可以选择一些体育记录视频,为学生详细讲解我国当前的体育发展进步,无形中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并且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师在体育课程教育中,需要做到以身作则,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并且利用实际例子积极鼓励学生,适应不同条件下的体育要求,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适应能力提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体育综合素养。比如,在教授短跑期间,教师首先将短跑需要掌握的技能,前期需要做的准备详细讲解,教师亲身示范如何保持短跑期间的速度以及力量。通过适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暗示,帮助学生稳定运动期间的紧张情绪,同时集中注意力,克服畏惧的心理。引导学生注意对自己呼吸的调节,帮助学生减轻运动期间的压力,不断努力练习,锻炼学生的意志。亦或是需要学生团队协作才能完成的项目,比如篮球或者足球等。这些运动对团队协作要求非常高,对于这些课程的教学,德育教育的渗透需要结合体育教学需求,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选择适当德育教育方法。教师首先需要讲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其次按照学生体能以及技巧掌握等合理规划其在团队中的职能,并且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职责对团队胜利的重要性,帮助学生认识到团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现状,保证团队合作氛围和谐,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认识到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性,同时在相互扶持的氛围下,增强团队的战斗力以及团队的凝聚力。
体育教学与核心力量训练研究
摘要:体育教学范畴内的“核心力量”既是一个生理学概念,也是一个肌肉力学概念,特指人体中间部分力量生成系统(即脊椎、骨盆及相关肌群)。核心力量训练主要针对腰部、髋部、骨盆构成的人体结构展开,该结构内包含的29块肌肉对维持人体稳定、运动协调、力量传导、移动平衡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简称:《标准》)提出的“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要求,核心力量训练是体育教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高中体育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现状的简述,进而探索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核心力量;训练
一、高中体育教学视域下的核心力量训练现状
根据《标准》提出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分析,“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及“体育品德”三个方面中,最贴近“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本质的是“运动能力”,而运动能力又进一步被划分成“体能”“技术”两种表现形式。综合高中体育课程的开设情况来看,除了“跑跳投”三大类田径训练内容外,最多的训练项目就是“技术型”内容,如“篮排足”球类运动、体育娱乐及竞技游戏,在“体能类”的训练上,不仅种类较少、且缺乏系统性,这造成我国高中生核心力量普遍较弱。有文献显示,大学男生引体向上及格率仅为17.4%,引体向上是训练核心力量的重要途径,相应的,核心力量也是影响引体向上成绩的重要因素,仅从数据上看,就可以侧面反映出我国高中阶段核心力量训练的不足。概括地说,我国高中体育教学视域下的核心力量训练现状不足有三:(1)抵触情绪较大。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繁重,还面临着高考压力,大多数学生将体育课视为调节身心、释放压力的途径,核心力量训练需要消耗很大体力,且过程乏味枯燥,相比充满娱乐性、趣味性的“技巧型”训练项目(如篮球“运球”、足球“颠球”),学生存在很大的抵触情绪。(2)体系健全度低。核心力量训练部位特殊,较之上肢、下肢运动训练而言,短期内的教学成就收益较小,因此不会被作为教学方案设计的重点,同时核心力量训练强度大,容易造成高中生身体损伤,从而影响了体系健全,无法循序渐进地展开。(3)训练方式落后。客观上说,任何一种体育运动都离不开核心力量的参与,但由于人体躯干活动区间很小,导致训练难度较大,需要更为专业的训练方式,包括一些必要的技巧和器材等,而高中体育教学中普遍采用单一传授方式,除体育特长生之外,一般学生很难达到训练的效果。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
(一)基于体育教学课堂形式设计合理制度体系
高中体育教学拓展训练探讨
摘要:教学改革工作的持续深化,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成为各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任务,高中体育教学也逐渐被重视起来。传统高中体育教学只重视学生的体能训练,没有意识到对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训练的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高中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应用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当前高中体育教学现状、高中体育应用拓展训练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以及高中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应用的有效方式,以促进高中体育教学水平的综合提升。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拓展训练;应用
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高质量的体育课程教学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和成长,也能够通过体育锻炼过程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锻炼,使学生能够在运动中感受到体育运动锻炼的乐趣,缓解学习压力造成的心理和思想负担,培养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学习和生活态度,以促进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提升高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拓展训练是高中体育教学进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效方式,针对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拓展训练应用问题进行探讨,对于促进高中体育课程综合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现实意义。
1.当前高中体育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
虽然教学改革工作已经推进数年,素质教育教学理念已经得到高中教育的广泛重视,但是由于高中教学阶段面对高等教育入学考试的沉重压力,导致很多学校依然存在忽视体育教学的问题,很多学校进行体育课程教学并没有形成完成的教学体系,体育课程教学也缺乏针对性和规范性,导致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相对较差。还有些学校虽然提升了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体育课程教学的规范程度相对提高,但是也存在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对于体育课程教学活动参与程度较差等现实问题,很多学生对于体育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排斥和抵触心理,因而导致其教学效率受到严重限制。为顺应当前教育发展形势对于高中体育的教学要求,需要体育教师能够对学校的体育课程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剖析,力求进行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提升学生对于体育课程教学活动的参与兴趣,以促进自身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2.高中体育开展拓展训练的重要意义
教育局特长生管理意见
为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扎实推进我市体教结合工作,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现就我市中小学体育特长生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规范体育特长生招生工作
(一)高中阶段学校体育特长生招生工作
1、体育专项特色学校、传统项目学校招收体育特长生以本校体育特色项目和传统项目为主,兼顾其他项目。招生计划原则上为当年学校统招生总数的3-5%,集体项目招生计划不少于10人。省、市示范高中招收体育特长生参照上述政策执行。普通高中体育特色班招生计划原则上不少于30人。
2、报考省示范高中体育特长生的,考生初中毕业学业统一考试成绩不得低于当年市或县(市)普通高中统招生录取最低分数线,具体录取标准由招生学校制定并报市(县、市)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报考非省示范高中的体育专项特色学校、传统项目学校体育特长生及普通高中体育特色班的,考生初中毕业学业统一考试成绩应当不低于当年市或县(市)普通高中统招生录取最低分数线的80%。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应当达到普通高中录取要求。对获得省级单项比赛前三名的优秀体育苗子或获得二级运动员证书的学生,经测试可适当降低条件,由体育专项特色学校、传统项目学校照顾录取。职业高中(中专)类体育专项特色学校,传统项目学校体育特长生的录取条件由学校自主确定。
3、体育专项特色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示范高中体育特长生的体育专业测试项目和标准,由县(市、区)教育、体育主管部门及招生学校共同制定,可由县(市)招生考试机构统一组织测试。普通高中体育特色班可不单独组织专业测试,考生初中毕业学业体育考试成绩达到总分90%的,认定为专业测试合格。
高中体育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一、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于高中生的必要性
1.在体育运动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体育教学在高中阶段是必不可少的课程,由于学生面临着高考的重压,体育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体魄,还能够放松学生的心情,缓解学习压力,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在其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体育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意志力,通过体育运动的训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意志力,促进学生形成相互合作、积极进取的高尚品质,对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2.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其必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现实中,由于高中生的年龄特点使得他们面对成长的压力和高考的压力,从而易导致很多心理问题的产生,例如焦虑、暴躁、抑郁及自闭等诸多问题。所以在对高中生的教育中,老师不能只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一味的追求分数、名次,更应该注意教学方式、注意他们的心理特点,积极引导他们进行学习,使他们变得健康积极。要想促进高中生健康的发展,就要很好的利用体育教学,由于体育教学是一门非常丰富的课程,使学生容易接受,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的渗透是非常关键的。这就对高中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应该积极寻找高中体育教学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点,切实将两者有机地进行结合,相互渗透,最终的目的是保证学生健康良好的发展。3.巨大的学习压力不断影响高中学生的健康发展。在高中的学习生涯中,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水平都是非常活跃的,但是由于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没有真正完全形成,这就导致了他们的自控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有限,再加上升入高中后,学生的学业负担不断加重,面对着高考升学的压力,来自家长的过分关注学习成绩和老师对分数的过分要求,使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心理负担,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下学习,不但不会产生好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学生的心理可能会发生变化,产生诸多的心理问题。在学生面对失败挫折后,不会自我调适,最终产生严重的厌学逆反心理。因此,要重视体育教学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不断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内快乐地学习,这对学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问题的渗透
1.重视体育竞赛对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有时候很多工作是一个人很难完成的,必须有团队的合作,这就要求学生有团队合作意识,能正确处理人际交往问题。所以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互相学习,一起完成体育课程,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相互合作的条件,因为很多体育项目是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一些体育竞赛,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竞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竞争,也要使学生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在体育竞赛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如何面对失败,对自己的情绪要学会控制,不断增强学生面对困难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增强高中生的自信,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在体育教学中要对学生给予肯定,给他们关心和信任,让他们觉得自己能做好,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最后变得更加努力的进行学习。2.对体育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将体育教材的内容充分进行挖掘。学生的意志对他们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意志的培养,在高中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典型的体育明星的例子来引导学生,例如一些奥运冠军的训练历史,对他们坚持不懈积极训练的过程进行分析,让学生对人物性格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并且通过充分的认识,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向这些人物进行学习,使学生能拥有这些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珍贵品质,无论是在顺境还是在逆境都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能迷失自我,必须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把握,使自己拥有坚强的意志。3.促进学生拥有良好的体育学习状态。良好的学习状态对学生学习的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格外的重视,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状态,只有学习状态正常,他们的心理才是健康的,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进行学习,不会产生厌学、消极等一系列的不良心理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和对自身发展的必要性,不断增强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在促进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面高中体育教学有着不容小觑的地位,这是一项重要而且有意义的事情,对高中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重视体育理论的教学,还要重视在体育训练中有机的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多考虑实际情况,认真分析传统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且勇于打破常规积极改进。制定符合现代学生心理和身体发展的具体课程,认真分析学生的思想变化,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美丽.高中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教育心理研究,2011.
两级体校建设调查报告
近些年,在市委、市政府关心支持下,我市体育事业得到健康发展,培养输送出一大批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涌现等世界和亚洲冠军,为我国体育事业迅猛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但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市体育事业尤其是体校建设受到了一些影响,陷入了招生难的困境,使我市竞技体育的根基严重受损。最近我们组织人员深入市县两级体校进行调研,结合我市体校发展现状,针对推进市县两级体校建设进行了以下探索和思考。
一、目前市市县两级体校基本现状
目前,有市体育训练中心一处,为副县级全额事业单位,教职工及教练员93人,在校生300人。12个县市区有县级业余体校11所(任城区名存实亡),其中正科级两所,副科级六所,股级三所。现有在校生约700人,其中,初中部约640人,小学部约60人。从目前办学情况看,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独办“三集中”体校。有一定的教学训练设施,教练员、文化课教师齐全,开展正常的教学训练,为学生提供住宿和就餐条件,在校生数量不等。属于这类情况的有市体育训练中心、市、县、市和县五所体校。二是联办“三集中”体校。以教学为主,有一定的训练设施,教练员、文化课教师齐全,教育局负责教学,体育局负责训练,为学生提供住宿和就餐条件,生源相对充余,属于这类情况的只有县体校。三是竞训式体校。有一定的训练设施,有从事部分项目训练的教练员,开展正常的训练活动,学生学籍在中小学,没有教学、住宿和就餐设施,有一定生源。属于这类情况的有、县、市、县、县和县六所体校。四是名存实亡的体校。属于这类情况的只有任城区体校。造成任城区体校的现状有其历史原因,在2001年机构改革时,任城区政府把体校教学、训练以及设施划归了区实验中学,教练员成了体育教师,无法招收参加业余训练的学生,只负责高考体育生的培训,事实上已经名存实亡。近几年,为了拓宽办学渠道,谋求生路,不少体校与教育部门攀亲结友,走联合办学的路子,取得明显成效。如、、体校与当地一中或实验中学联办了高中体育班,通过积极争取,体校被曲师大体育学院列为体育人才培训基地,体校被吉林体育学院列为体育人才培训基地等。
二、市市县两级体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办学体制不完善。1995年,省体委和省教委曾经联合出台了《省县级体校办学规定》,1999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出台了《少年儿童体育学院管理办法》,对于县级体校的级别规格、招生、学籍管理、文化教师配备、经费等都有明确规定,但各县市区执行情况不一,有些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实,甚至每年招生都要与教育部门协调关系。特别是教育系统全面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后,“两免一补”、“六配套五达标”等政策的实施,学生上学不需要交任何费用,而市、县体育运动学校在执行中不享受上述待遇,使各级业余体校的招生更是难上加难。(二)办学经费短缺。市体育训练中心虽属财政拨款,但除人头费外办公和训练经费捉襟见肘。11所县级体校中只有和市是经费计划单列,其余所有县级体校都没有按照上级要求下拨经费,因为办学经费拮据,有的县级体校只能设立高中班搞点创收,用来弥补经费不足。由于财政投入较少,基础设施差,教室及训练场馆不配套,教学仪器匮乏,训练器材陈旧老化,只有市体育训练中心、和体校建有集中训练、教学、食宿于一体的办学设施;、体校是由其它学校改建而成,设施器材不配套,教学、训练设施尚需维修改造;中区、、等县(市)的体校训练设施十分简陋,有的业余体校只有一些简单的器材。(三)师资力量薄弱。从事业余体校文化教学的教师第一学历大部分都是大专以下,有相当一部分是中专。由于受体制、资金的制约和重训轻教思想的影响,教师、教练员外出参加学习培训的机会很少,教育系统的教学研讨会没有机会参加,信息相对闭塞,先进的教学和训练手段没有机会学习,陈旧的教学、训练模式年复一年地循环,学习和运动成绩难以提高。(四)生源渐趋萎缩。全市除市体育训练中心外,人数最多的业余体校在校生仅有100人左右,最少的只有15人,大部分在60人左右。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将面临生源枯竭的尴尬。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招生制度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所至,体育生升学和就业难度相对较大,体育生的出口不畅,学生本人和家长不愿意走体育就业这条路子。二是现在的家庭特别是城镇家庭中的孩子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相对较好,学生对业余训练艰苦的环境难以适应,费尽心机招来的学生很快就流失了。三是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造成了少年儿童相对减少,农村不少小学实行复试制,一个班有几个年级,城区有的小学也被砍掉了,小年龄组运动员奇缺。四是教育与体育争生源的现象比较突出,一些县市区的教育、体育部门关系不理顺,有些学校争生源、争利益、争升学率,人为制造障碍,教练员选中的运动员学校不放。五是业余训练学生资金投入相对较大,有些家庭不堪负重,一些好的体育苗子白白流失了。
三、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