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社会实践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1 16:06:0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中社会实践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中社会实践

高中政治课社会实践论文

1高中政治课社会实践模块的必要性

构建高中政治课社会实践模块对于高中生来说,有助于培养其的独立意识与社会生活意识,对于整个高中教学来说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对于我党的政治教育来说,能够培养高中生的对我党方针、政策、路线的了解。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助于培养高中生的责任意识,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一代接班人打下良好的基础。1.1适应现代化教学体系的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对于学习要求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对于实践要求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开展高中政治课社会实践模块,对于高中生来说,不仅仅通过课堂学习理论知识,让充足的理论知识充实头脑,而且通过开展社会实践锻炼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的能力,现代社会在教育上不拘泥于以前教育模式下的理论,而且要求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开展高中政治课的社会实践课有助能够满足现代化教学体系的要求,培养学生更多的社会生活能力。1.2还高中政治课堂以生活本色。教育大师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作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开展实践教育对于高中,以生活为教育的本源与教学的题材,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提高社会生活意识,教育本来就是通过实践让学生领悟生活,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1.3增强高中生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高中政治课社会实践模块构建文/汤江南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让教育与时俱进,跟得上经济的发展,让教育适应现代社会建设的需求,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需要的人才,在高中政治课开展社会实践模块,对于教学、党建、和学生的自我成长来说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以下笔者将从高中政治课模块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措施来分析,社会实践模块构建的积极意义。1.4有助于全面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是社会主义在建设中仍然存在矛盾,这些矛盾会阻碍着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所以社会主义建设对于我国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高中政治课构建实践模块是为了让现代的青年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问题、了解社会主义假设路线,通过对学生的特殊教育,有助于全面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1.5有助于高中政治课程体系的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是以人为本,要求全面发展,基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社会在不断发展,对于教育来说,也要跟得上社会的发展,不仅仅是学习书本知识,社会的发展对于时间能力有着更强的要求,联系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对于高中课程依据一些实际的变化来改变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这对于学生来说,有助于了解社会生活的内容,以此来弥补高中课堂的实践内容,完善高中课程体系。1.6有助于践行高中政治生活化的理念。社会生活模块的内容是围绕当前社会生活中的社会主体、社会交往、社会规范、建构和谐社会展开的。社会实践模块的构建也是依据社会生活展开的,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学习中了解社会,熟悉社会。

2高中政治课社会实践模块的构建设计

2.1开展插入“情景式”的讨论授课。开展“情景式”的讨论授课,主要就是依据上课所学的知识点老师结合可行的现实问题,然后依据这些问题,老师同学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共同商讨,通过实际的案例,然后大家分析,主动探索,积极思考,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开拓学生学习的思维,例如在学习《劳动者权利和义务》时,可以开展模拟法庭,通过法庭上的角色扮演,让学生了解实际在庭审中出现的问题,而且学习在法庭审判时,学生也可以对于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也可以通过互相的讨论与思辨,更加深刻的了解。2.2开展户外教学。开展就是在自然环境中,通过引导学生,让其自主学习,培养其学习知识与应用知识的能力,户外教学并没有具体的教学规范与教学形式,可以依据学校所在的环境,和所能达到的教学条件,组织开展的教学活动,我国基础教育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理论知识都是非常扎实,但是社会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是不足以支撑这些理论的构建的,那么通过通过这些实践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知行合一,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种,体验教学法,高中政治课主要是对于一些理论的学习,但是,理论的学习中如果没有个人思想情感的介入,那么这些理论对于所学者来说很难理解,并融入到生活,让其指导生活,体验教学法就是,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加入到教学中,加深学生的理解与学习,第二种,探究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适用于,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不够透彻的问题,针对不够透彻的问题或者是比较难理解的问题,通过大家的探讨和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在彼此的阐述中获得启发。2.3开展学生与家长共同学习活动。这个问题,主要会涉及到家长的实践问题,老师可以根据所教内容。列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回家里,与父母一起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和家长的意见都作为一个阐述,并说出其看法的不同,以及他们从家长的表达中受到的启发,因为家长毕竟作为社会中生活的个体,他们与学生的看法可能就就代表着两个群体的意见。2.4针对开展政治说课比赛。这种形式,主要就是学生和老师角色互换,让学生充分发挥课前准备工作,在课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准备与理解讲述自己认为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些是自己认为的重点,以及自己对这节课的启发。

作者:汤江南 单位:贵州省瓮安县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查看全文

高中政治课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分析

摘要:随着现代化素质教育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发展,课程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在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新的课程教学标准强调将政治学科内容和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充分的融合,突出政治学科教学育人价值,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本文先论述了在高中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内涵及其教学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基本原则,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之上尝试对新课程下高中政治教学中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政治;社会实践;教学策略

在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只关注基础知识的教学与渗透工作,对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缺乏有效的关注。这种教育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让政治课程的教学活动脱离生活实践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地感悟到学科知识的内涵与价值。因此,将政治课程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内容进行充分的融合不仅是新课程教育改革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发展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实际需求。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社会实践活动的内涵及其教学必要性

高中政治学科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素养,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帮助。而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并不是漫无目的、随意为之,而是需要将政治学科知识作为活动背景,并根据一定的活动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开展的,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应将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同时适当辅以社会力量。组织学生开展、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还可以培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众参与等核心素养。在政治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应注意实践活动必须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融合,从而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应用、对解决生活问题的帮助和价值等,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这也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更关注现实生活情况,在活动主题的选择上也应选择学生们熟知的、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公民的政治生活”“生活与消费”等,这样充满现代生活气息的活动主题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与参与度,增加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促使学生尝试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进行有效结合,实现知识与生活的相互融合与滋养,同时增加学生学校生活和实际生活的交融,达到政治课堂上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有机整合。此外,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还可以增加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度,对学生奉献精神、服务意识乃至爱国精神的培养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陶行知曾说:“生活即教育。”《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高中政治教育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应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和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政治课程教学时,必须立足于实际生活,增强政治课堂和生活的结合。而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则是实现政治课堂和实际生活有效融合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巧妙地将政治知识融入实践活动中,如可以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引导学生以学到的政治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给学生带来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及运用知识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深入地理解政治理论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来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的知识薄弱点,从而可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以提升教学效率。此外,通过开展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搜集信息、分析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进行培养与锻炼,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达到学以致用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实践活动是高中政治课的延伸,也是实现学科教学与生活实践结合的有效手段,是教育与生活统一的有机表现。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实践活动课开展的重视,同时也需要注意实践课的开展应是围绕教学方式的转变而调整,应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体现新课改下对高中政治教学开放性与实践性的要求,切实改变传统政治教学中以“灌输式”教学为主、以应付考试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充分实现学科知识和社会实践的结合。

二、新课程下高中政治教学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原则

查看全文

试议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方式

一.培养韧性的教育实践

坚韧不拔的品质是学生发展的核心保障,是锻炼学生自强、奉献、坚持奋斗等品质的根本需求。针对高中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的现状,就要增加吃苦耐劳的锻炼。而坚韧的品质一定要在社会实践里去磨炼,不管是生存训练或者是军训,还是独立进行社会调查,学生都会遭受到不同情况的挑战。在处理困难以及面对挑战的时候,学生就会感受到拥有坚韧品质对自己未来发展的意义。因此社会实践的核心里不可以没有培养吃苦耐劳精神、磨炼坚韧意志的教育。

二.要适当地实施挫折教育

面对挫折是学生在未来适应社会生活要求必不可少的一关。针对以前学生实施社会实践的过程去分析,学校和教师进行干涉的比较多,学生自主面对难题的机会很少,磨炼的程度层次较浅。为了使学生在实践里有更多的磨炼机会,学校和教师以及学生都要进行观念上的改变,真正地让学生做实践的核心,让学生将迎接挑战以及感受挫折当成必须进行的项目去对待,要让学生独立面对一些困难,实现社会实践中挫折教育的目的。高中生社会实践的核心内容无非是进行教育。所以需要实施的教育目标及内容十分明确,要构建相关内容体系。推动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化的构建,提高对学生社会实践导向,增强学生社会实践的可实施性就显得特别的重要。

三.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之间的关联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目的相同,二者是相辅相成且又相互推动的。课堂教学要实施理论上的传授,从而为实践教学铺垫基础知识,而实践教学要利用好主题,拿捏好核心点,进行实践结论,从而达到强化认识的目标。

查看全文

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摘要: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传统的教育已经无法满足人才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为了能够跟随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实践教学应势而生。实践教学是一种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和目的并以辅以社会实践的教学方式,并且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各个学科中,旨在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们更加深入的学习知识,更有效的掌握知识。

关键词:实践教学;思想政治;高中政治

古人曰“人无信而不立”,可见自古以来思想道德就备受人们的关注,所以说思想政治的教学也就更加重要了。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思想政治的教育也变的尤为重要,思想政治实践教学也就发展成重要的课程之一。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是顺应整个时展下的一种结合新的教学方法的教学课程,能够让学生们更加深入的了解社会,学习政治思想,同时又可以把在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时间与理论相结合。要先成为一个道德品质优秀的人,继而才能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人,继而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只是停留在理论的高度上不付诸到实际行动中,由此可见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重要性。

一、思想政治教学与实践教学

思想政治教学是一种对思想道德品质较为系统的,清晰的梳理,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分模块的来学习思想道德品质,并且了解现代社会的思想品德政治。现代社会中的人良莠不齐,社会关系复杂,甚至有些人心地险恶,有些人为了得到某些东西而不择手段,不惜牺牲别人的利息来成全自己。当然社会中也不乏有好人存在,在这种人心隔肚皮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就变得尤为重要了。以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为例,因为高中是一个人的思想开始由幼稚向成熟蜕变的时期,高中之前的思想政治多半是父母言传身教的,再加上老师不断的引导,但是并没有系统的学习,而高中之后就算是步入了半个社会,不会再系统的教授思想道德课程了,因此高中可以说是我们在深入懂得了思想道德之后唯一一次系统学习思想政治的机会,所以高中思想政治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了。实践教学是应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和教育改革的背景而生的,为了使学生们能够通过实践学习能够更加理解所学的知识,并且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身上,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高素质的人,不到严于律己,也可以帮助劝导别人。实践教学不但会教授学生理论知识,更会教学生从实践中学习,并且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以达到学而有用、学以致用,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目的。

二、实践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查看全文

探析高中思想品德教育

【摘要】高中是承接初小教育和大学教育的重要阶段,是一个人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节点。这一时期,“学生生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发展相对滞后”。与大学阶段相比,高中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具有更高的可塑性。本文以高中生的视角,探讨分析了高中阶段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新青年;高中阶段;思想品德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2017年10月召开的党的会议上,提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如何顺应新时代的要求,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青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课题。高中是承接初小教育和大学教育的重要阶段,是一个人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节点。这一时期,“学生生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发展相对滞后”。与大学阶段相比,高中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具有更高的可塑性。因此,高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尤为重要。然而,目前我国高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否真正满足时代需求呢?

二、高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分析

思想品德教育既要考虑社会传统、时展等宏观因素,也有家教家风、学校教育、个体认知等微观因素。现如今,学校教育一直是培养高中生思想品德素质的主战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高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教育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校德育实际地位不高,重视科学文化素质轻视思想品德素质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造成这一现象是由于高考压力使得社会和家长对高中学校的评价仍然以升学率和高考成绩作为重要的衡量尺度。考虑到招生生源和学校声誉,部分高中的主要工作必然围绕高考这一指挥棒转。教学重点唯高考是从,不是高考主科就不上心,教学内容“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重要”,教学手段重形式、轻效果,德育措施乏力。而在部分文理仍然分科的地区,学生对待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态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对于文科生来说,思想政治课是单纯的理论、知识课,是高考捞分的工具和“敲门砖”。学生对待思想政治课的态度过于务实,缺乏对思想品德的实操与生活中的体会。而理科生对思想政治课普遍存在轻视现象,部分理科生甚至有厌学情绪。第二,学校德育目标定位不够准确。这突出体现在思想品德教育不注重学生自身存在的差异,缺乏层次性,教学目标整齐划一的现象仍然较为普遍。部分高中德育工作的方案设计更多只考虑年级因素。这一做法尽管便于高中日常的教学管理,但由于没有充分考虑高中生个体在认知水平、思想境界、道德意识、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思想品德教育在实际中对学生的吸引力并不高。此外,高中德育目标“说得多,做得少”,教学安排学术味太浓,理论性太强,内容远离高中生的生活实际,部分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第三,教学方式单一,思想品德教育多流于形式。高中的思想品德教学大体包括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两部分。课堂教学中,填鸭式灌输现象较为普遍。这种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打击了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过程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思想品德教育流于空泛。而实践教学中,很多高中虽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但在组织和落实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学校很难调动起全体师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查看全文

高中政治正能量传递方式

一、从传递理论上看,结合政治学科的目标,培养学生的正能量意识。

高中政治学科的目标就是使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积极进行社会实践,把握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质内涵,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从而逐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因此,高中政治课程本身就蕴含巨大的社会正能量,为社会正能量的传递提供良好的平台。

二、从传递内容上看,进行模块化教学,创造社会正能量。

高中政治课程为了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学,根据一定的主题,将课程分为几个独立、完整的学习模块,并且各模块都有自己特定的思想内容。例如在教学《生活与哲学》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教学《经济与生活》这一章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在市场经济中树立诚信意识;在教学《文化与生活》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生活情趣;在教学政治体制这一章时,培养学生如何行使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所以对各个模块,可以将其当做社会正能量的教材进行传递。

三、从传递的方式上看,教学的生活化能够促进正能量的传递。

政治学科的教学目标指出:“政治教学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为基础,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知识的教学融入到社会生活的主题中,构建政治学科的理论同现实生活、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所以,高中政治模块的主题和实质内容都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例如,将哲学理论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用辩证的和唯物的观点看待身边的人和物,从而实现向“善”的价值目标;将政治理论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学到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常识,从而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将经济理论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参与现代经济生活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与质量;将文化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实现对学生审美能力与审美观念的培养,塑造“美”的价值。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仅使理论比较形象、具体,而且使理论更具有说服力,实现政治学科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而真、善、美正是人类对生活的永恒追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同时也是社会正能量传递的内在要求。教学的生活化的目标是:“培养人的生活品质,增强人的生活能力,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引导学生如何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即要与社会正能量传递的目标相一致。所以,构建政治教学课堂的生活化,不断传递社会正能量,不仅能增强学生现在的生活能力,而且对学生的未来全面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从实际生活出发,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领悟和探索,从而使学生由理论知识逐步走向实践。

查看全文

高中综合教学实施意见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管理和保障措施;研究专题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以“三个面向”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课程结构及内容说明、学分配置与学时安排、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对学生的评价、对指导教师的评价、对学校管理的评价、加强课程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学研究与指导、资源开发和利用、安全保障、建立综合实践活动网络管理平台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我国普通高中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x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和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工作意见(试行)》的精神,结合我省普通高中学校实际,特对我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提出如下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以“三个面向”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落实《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实验)》要求,建设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造就一批掌握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勇于开拓和创新的综合实践活动专兼职教师队伍,改变普通高中学校过于注重学科知识传授的倾向,实现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的均衡化和办学行为的规范化。

二、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实践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等开放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和实践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养成探索自然、亲近社会、发展自我的个性倾向和初步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良好的个性品质。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包括:

查看全文

高中思想政治自主学习模式研究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情境创设的理论意义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缺少情节,没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人和事。如何实现将理性化的知识转化成感性化、容易理解的东西,就必须通过情境教学设计。叶圣陶说“: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很明显,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生的认知需要,设置相关情境,拨动学生的心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情、学生情、教师情融为一体,这样的教学模式自然会大大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率。

2.情境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的方法很多,适合高中思想政治的主要从教学环节入手。一是情境导入。能将学生留在课堂,教学导入很重要。所以,很多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愿意在导入环节引入情境。在教学开始,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效果会很好。例如,教学生活与消费“神奇的货币”一节时,在课的开始教师拿出很多不同的货币,学生看到新奇的货币都很好奇,迫切想知道这里面的故事,这时候引入课程,学生的注意力会很强。二是情境渗透法。情境教学可以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整个学习过程如果是平淡无奇的,不能继续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那么学生很快就感到学习乏味了。所以,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制造情境,继续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在教学“多彩的消费”一节时,可以创设让学生参与的情境,如给学生100元钱,看大家都有什么样的消费。这样的问题正是高中学生面临的问题,他们有很多想法,也有很多困惑,通过展示自己的消费内容,教师也可以进行现场点评,引发议论。

二、尝试探究,激发学生开放思想

查看全文

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探析

通常来说,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可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有自主学习教材文本活动、主题式情景探究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那么,这些教学活动如何设计、如何有效组织实施呢。

一、自主、合作、探究:教材文本自主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

教材是教学及评价的根本依据和遵循。我们说要培育学科核心素养,而学科素养却必须要凭借学科知识,否则素养就是一句空话。因此,一定要重视教材知识的科学、准确而牢固的掌握。那么,怎样进行教材知识的有效教学呢?传统的做法是教师讲解、学生做笔记、记忆、做题巩固强化。这对于知识掌握固然也十分有效,但这种做法显然与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的理念不相符合,不利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鉴于此,我们就要对教材知识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实施“活动型”教学,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作用。1.自主阅读教材文本:(1)教师列出学习任务清单。这是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把所学教材知识进行问题化处理,即把相关知识设计成填空、简答等导学案形式(打印或PPT呈现);(2)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主阅读教材文本,自主思考、探究问题答案。2.同学间合作探究:同桌或小组同学小范围交流问题答案,对于有不同答案的问题展开讨论,进行合作探究,以求问题的进一步解决。3.检查、反馈:教师面向全班同学检查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学习中的疑难点,并引导学生思考、合作探究。4.教师精讲:一是讲学生探究之后仍不能理解或理解不透彻的问题,以解疑释惑;二是讲知识结构(帮助学生进行知识体系建构)。

二、情景—问题:主题式情景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活动体验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要采用情景创设的综合性教学形式。可见,新课程改革把学生知识的领悟、能力的形成、素养的培育置于特定的生活情景之中,赋予“情景—问题”教学活动以重要使命。1.教学情景创设与议题设立应遵循的原则:一是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相结合原则,即教学情景材料的选取与问题的设计应有助于学科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情景材料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实践,服务于学科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力的提升与素养形成;二是理论知识与生活知识相结合的原则。2.如何选取情景材料:(1)基于生活真实。如居民用电、冬季取暖费、天然气价格听证会等真实材料(政府网站或其他媒体报道)。(2)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情景材料的选取要切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贴近学生生活,从而能引起学生的共鸣。(3)与学科知识有机契合。情景材料只是一个载体,目的是营造学习氛围。因而一定要选取有学习价值的情景材料。3.问题的创设:(1)突出学科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就是说,针对情景材料所提问题一定要落实在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上。(2)提问应由浅入深。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问应具有思维梯度,引导学生步步深入,从而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素养。(3)体现价值引领。高中思想政治课承担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使命,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进行正确价值引领。

三、实践中体悟:社会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

查看全文

机电专业暑期社会实践体会感言

暑假实践,对于已经成为一名大学生的我们来说,是关键的,是重要的,是迫切需要完成的。但是,这也是件对于,没多少实践工作经验的我们的巨大考验。就像我,初中时根本没什么能力去进行什么实践活动,

到了高中,经历了中考,感觉自己成长了很多,想要在高中时的暑假,去锻炼锻炼时,暑假又有一大堆的作业需要去完成,父母也是不赞成,在暑假这么炎热的日子里,去打工。所以,每次长长的暑假,就这样子在看看电视,翻翻书中度过了。回忆起,那时候的暑假,真是过的相当的悠闲,过的相当的自在,但也是相当的无意义的。终于,度过了难熬的高考,成为了一名大学生。也终于可以在长长的暑假里,好好的工作一下,体验体验除了,读书,考试,以外的真正的现实社会是怎么样的。

总算得到了一份工作,虽然跟自己的专业没什么关系,但是,能够得到实践的机会也是非常的难得了。分配到了自己的岗位,有了自己需要去完成的任务,一切,都在有条理的进行着。每天,正常的起床,吃饭,去工作的地方,然后,感觉手有点酸疼,腰也很酸疼,慢慢演变出来的是自己的懒惰的性情。自己变的开始抱怨,开始有放弃的念头,有了,好好在家呆着,这样不是很好的想法。

但是,是每天的习惯吗,还是骨子里的不想放弃,现在每天都还在坚持着,是的,如果,真的放弃了,那当初的种种努力不就只是些泡沫了吗。现实的工作经验,教会我,什么是坚持,什么是不放弃,什么是努力。对于,我来说,这个社会还太过现实,太过无法正确的融入,我的身上,带着太多稚嫩的想法,太多懒惰情。

但是,真的的工作,被别人托付一项工作,得到别人的信赖,这是件让人感觉超良好的事情,所以,即使很苦,很累,想要放弃,但是只要一想到,自己是被别人信赖着托付着工作,自己就会有了更多的动力,更多的力量。

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