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30 23:53: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中美术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中美术教学研究论文6篇
第一篇:高中美术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摘要: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是高中美术教学现代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多媒体技术以自身的独特性,将美术作品生动、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也有助于提升美术教学质量。基于此,该文就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期为美术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以及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深化发展的环境中,教育领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获得了多样化的发展,其中多媒体技术以自身的独特性,备受教师的青睐。尤其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教师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开展高中美术教学,成为教师思考的重点。
一、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意义
笔者通过研究分析得知,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具有以下优势:首先,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为美术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由于课堂教学时间具有局限性,而高中美术教学内容往往繁多,在以往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无法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则解决了这一问题,并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资源,提升了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如,教师在讲述《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图片与视频,为学生展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作品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同时,通过对教学资源的拓展,进一步开阔了学生的美术视野,使高中美术教学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其次,营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打造了理想的视觉媒介。相较于以往高中美术教材中美术作品图片篇幅小、画质不佳、欣赏性差的弊端,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美术作品进行准确、清晰的展示,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视觉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与对美的追求和感知。如,教师在《阿尔诺芬尼夫妇像》(82厘米×60厘米)鉴赏教学中,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画中的景物清晰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地欣赏和理解作品,这是以往教学方式无法实现的。
高中美术欣赏分析论文
众所周知,审美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罗克韦尔肯特曾说过:"艺术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深地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
马克思曾引用黑格尔设想的一个生动比喻,来说明人类在创造活动中实现其本质力量叫产生的愉悦:一个小男孩,将一块石子投入水中,他看到水的涟漪不断变大,他欣赏自己的创造,从中得到无比的欣喜……。而到了初中阶段,审美教育更显示出在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这时的学生从原来的快乐、无拘无束、天真活泼变得沉默、羞涩和严肃,他们要寻找一种新的适合表现自我意识的方式,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如果灌输给他们一种起着心灵感应作用的思想教育---审美教育,就能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接受教育,不知不觉地受到高尚,健康的思想感情的熏陶。这种教育的特殊效果,是一般道德说教难以达到的。而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已接近成热,是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时刻,他们的自信、自尊都在增强,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而接触面也更加广泛,他们求知欲强烈,学校教师传授的知识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渴望从各种渠道接受新观念,接受新知识。在这时,审美教育更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其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情感性正是对感情真挚奔放,形象思维极强的青少年作用是最大的。
但我们同时也要认识到当代的世界正处在一个巨大的历史转折期,学生经历着空前的观念撞击和文化震荡,正如电脑和算盘同在,洗衣机和搓板并存,试管婴儿和恐龙蛋化石共生一样,生活在同一时代的精神并非同代。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美术也显得希奇古怪。如现代主义的美术,有入说是一种头脚颠倒得艺术。一位心理学家曾幽默的用生动的语言概括了现代艺术和传统艺术的根本区别。他说:"今天年轻的一代和我们这一有什么不同。他们也是逐渐懂事,也离家出走,也生孩子。只是顺序倒过来的。"的确,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家那里,艺术的含义更加宽泛,既包括美的,也包括丑的:既有善的,也有恶的;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精神的:既有纯实体的东西,也有纯形式的纯数学的东西。
比如60年代,卢卡斯萨马拉斯主要探讨的是人的亲妮行为和暴力强奸。他的作品中弥漫着炽热的性欲和色情主义。似乎全部的作品都被梦魇困扰着,镶饰着欲望,渴望者心醉神迷。
尽管一些现代主义艺术也从不同的方面得到了人们的肯定,但某些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的确不适合一个中学生。敏感的学生面对着万花筒般的多元观念,往往不知所措,分不清美丑。况且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国家的美育也曾受到极"左"思想的影响,把美和资本主义混为一谈,在十年内乱期间,美育更受到毁灭性的催残,真假不分,善恶颠倒,严重扭曲了青少年的心灵,带来愚昧,粗野,庸俗等不良后果。
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论文4篇
第一篇:高中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分析
摘要:高中开设美术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以及艺术情操,同时要教会学生一些美术创作技法,从而为学生打开艺术的大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改后各个学科的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之一,本文就此教学目标进行深入论述。首先分析了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必要性,然后细致讨论了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切入点。
关键词:高中美术;美术教学;情感教育
一、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是发挥课堂功能的要求。兴趣作为影响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积极性的导师。因此,在进行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应用情感教育策略,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情感效应。其次,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是营造和谐教学气氛的要求。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相对紧张的教学关系,构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高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应用情感教育策略,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能够轻松自由地进入美术审美学习状态。再次,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是帮助学生发现并创造美的途径。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情感教育,用美术语言来表达美术作品中的艺术,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发现美术作品中的美,发现生活中的美,以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激情,从而实现高中美术情感教育的目的。总之,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绪,培养学生通过美术作品来了解历史文化的意识,并且就美术艺术创作来指导学生构建创新思维。
二、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切入点
高中美术探究式教学论文
一、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意义
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了对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997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颁布,使美术课程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从而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完整格局。2003年3月31日,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探究式教学逐渐成为教法探索的热点之一。《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作为课程理念和重要的学习方式,探究式教学成为新课改中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
二、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基本特征
1.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主体性是指教师在实践与研究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和相互启发。学生在课堂中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增强自主、合作、交流、创新等能力,培养积极参与的能动性。教师应成为探究活动的设计者和活动过程的引导者、组织者。
2.教学注重学习的过程性、目标性、研究性
高中美术教学论文
一、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美术教学带来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问题仍然存在,具体分析如下。
(一)美术观念的缺失
一直以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美术在人们的眼中等同于绘画,甚至一些教师也存在这种想法。实际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片面的,美术的范畴很广,绘画只是其中的一个小部分,尤其是高中美术,其教学重点在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而现阶段的教师并没有准确认识到这一点。
(二)思维的局限性
现阶段的高中美术教育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先由教师画一幅示范作品,然后让学生模仿或者创新,这个过程中甚至有的教师根本没有传授学生绘画技巧,只是在学生完成作业之后针对作业进行评断,而教师进行点评的最直观依据就是画得是否相似。正是教师这种教学思维的局限性,才导致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墨守成规,失去了自身应当具有的创造以及想象力。这样,就很难达到高中美术教育教学目标。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与审美评价论文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欣赏客体与主体发生一种审美关系。一方面,客体对人的审美感知和体验、审美能力和需要的本质特性的制约。另一方面,由于客体具有审美价值,主体对其感知与体验必定表现为评价性;客体在主体心理中的地位和认可程度,都具有主体的评价标准和情感态度。虽说评价本身不能创造价值,但审美价值必须经过评价才能被认识和掌握。在教学中,这种评价是多方位和多层次的。有教师和学生对客体的评价,又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对评价的再评价;评价既可以是外部语言的表述,也可以是内心的检校与评判。通过大量的审美感知和体验的交互活动,逐渐使主体的评价标准与客体的审美价值相吻合,以达到欣赏教学的目的。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美术欣赏教学的特征
许多教师有这样的体会,欣赏教学难于艺术实践教学,而现代作品欣赏则更难。这也许因为在欣赏传统的再现性作品时,有关史料和作品内容丰富了教学内容,符合了学生追求现实意识和经验的需求,故而造成一种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良好的假象。而现代表现性作品欣赏的着眼点不能直接为日常意识所接受,学生一时无法超出现实经验和欣赏习惯的阈限,因而使教学发生了困难。对“有意味的形式”的感知和体验并不是日常意识和习惯所能企及的,审美意识的形成需要有个学习的过程。这并不是说对再现性作品的欣赏不是一种审美意识的活动,但一个不具有较强审美意识的人,往往能欣赏前者而不能欣赏后者。曾在上海举办“法国250年绘画作品展”会上,从男女老少、各界人士的交流中我发现,人们似乎都能顺利地欣赏这类写实作品。然而,另一个事实却让我吃惊,在“毕加索”、“米罗”的画展上,许多学美术专业的学生都向我提出这样疑问:“这些画好在哪里?”而不是提出“我感觉到了什么”等评价性的意见。他们大有乘兴而来、败兴而去的情绪。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观者的评价标准尚未建立在审美价值的基础上,当面对着新的审美现象时,其评价标准就失去了有效性。
以上列举的事实可以说明,从审美意识出发去评价和把握作品形式的情感意味,或剖析作品所激发审美体验的形式因素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一旦我们认识到,教学必须要达到这一目的时,那么再现性作品欣赏和表现性作品欣赏教学所碰到的困难是相同的。
我们已经知道,欣赏教学具有三个主要功能——认识、教育、审美。然而,这个属于审美范畴的教学离开了审美功能,专注于认识和教育功能是否符合欣赏教学的要求?假如,我们从伦勃朗作品中感知到铜盔的金属质感,能否成为帮助学生认识某种物理属性的辅助教材;假如,一幅画讲述的是某些伦理道德、社会思想和时代精神性的内容,是否可以作为一种传达思想观念的工具去完成德育课的教学内容,回答是肯定的。但不禁要问,欣赏教学本身的特征是什么?也许我们教学最终都是一种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健康美好的趣味,但通过艺术形式的直接感知和审美体验是欣赏教学的主要特征。从欣赏中不断获取多种功用是审美欣赏中继发性的作用。正如在其它学科教学中,偶尔得到一些类似艺术中审美感知的内容一样也是继发性的作用,并不是该教学的主要特征。
二、艺术的审美价值与评价
农村高中美术教学实践论文
农村高中远离大都市,分散的农村学校布局导致缺乏教师的现状,美术专业人才的缺乏成为严重的问题。受传统思想影响,人们对美术的认识还不够。认为艺术是副科,学习副科会影响到主科的学习。为了提升我国农村教学的质量,丰富农村人口的精神生活,必须要提升农村美术的教学质量。
一、农村高中美术教学问题分析
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都十分落后,严重影响了美术教学的有效性,素质教育成为一句空话,教师缺乏培训技能和技巧,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开展美术教学,自身并不重视艺术教育,更忽视素质教育和学生的情感教育。所以,农村高中美术教学出现的问题是:只重视美术公开课和比赛的质量,轻视一般教学的质量;只注重尖子生的艺术修养,对大部分学生的美术教学不重视;注重专业知识的培训,不重视普遍的审美能力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二、农村高中美术教学实践策略研究
(一)更新和改进美术课堂
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一起组成的信息传播活动。学生获取经验才是高质量的教学,是学生在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完成的。同时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自己有想学习的心理,并且有持续下去的勇气,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意识地积极参与。我们要更新美术教学观念,激活美术课堂。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论文
一、美术欣赏教学的特征
许多教师有这样的体会,欣赏教学难于艺术实践教学,而现代作品欣赏则更难。这也许因为在欣赏传统的再现性作品时,有关史料和作品内容丰富了教学内容,符合了学生追求现实意识和经验的需求,故而造成一种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良好的假象。而现代表现性作品欣赏的着眼点不能直接为日常意识所接受,学生一时无法超出现实经验和欣赏习惯的阈限,因而使教学发生了困难。对“有意味的形式”的感知和体验并不是日常意识和习惯所能企及的,审美意识的形成需要有个学习的过程。这并不是说对再现性作品的欣赏不是一种审美意识的活动,但一个不具有较强审美意识的人,往往能欣赏前者而不能欣赏后者。曾在上海举办“法国250年绘画作品展”会上,从男女老少、各界人士的交流中我发现,人们似乎都能顺利地欣赏这类写实作品。然而,另一个事实却让我吃惊,在“毕加索”、“米罗”的画展上,许多学美术专业的学生都向我提出这样疑问:“这些画好在哪里?”而不是提出“我感觉到了什么”等评价性的意见。他们大有乘兴而来、败兴而去的情绪。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观者的评价标准尚未建立在审美价值的基础上,当面对着新的审美现象时,其评价标准就失去了有效性。
以上列举的事实可以说明,从审美意识出发去评价和把握作品形式的情感意味,或剖析作品所激发审美体验的形式因素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一旦我们认识到,教学必须要达到这一目的时,那么再现性作品欣赏和表现性作品欣赏教学所碰到的困难是相同的。
我们已经知道,欣赏教学具有三个主要功能——认识、教育、审美。然而,这个属于审美范畴的教学离开了审美功能,专注于认识和教育功能是否符合欣赏教学的要求?假如,我们从伦勃朗作品中感知到铜盔的金属质感,能否成为帮助学生认识某种物理属性的辅助教材;假如,一幅画讲述的是某些伦理道德、社会思想和时代精神性的内容,是否可以作为一种传达思想观念的工具去完成德育课的教学内容,回答是肯定的。但不禁要问,欣赏教学本身的特征是什么?也许我们教学最终都是一种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健康美好的趣味,但通过艺术形式的直接感知和审美体验是欣赏教学的主要特征。从欣赏中不断获取多种功用是审美欣赏中继发性的作用。正如在其它学科教学中,偶尔得到一些类似艺术中审美感知的内容一样也是继发性的作用,并不是该教学的主要特征。
二、艺术的审美价值与评价
1.审美价值的客观性
新课程高中美术教育论文
【摘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美术教育常被忽略,误认为是专门培养学生特长的一门课程,与学习成绩无关。因此,美术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美术教育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在新课改理念下提高高中美术教育的效果和质量,是目前美术教育的热点话题。鉴于此,文章简单阐述新课改理念下高中美术教育的不足,然后提出几点建议进行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高中美术;课程改革;有效性
1.当前高中美术教育的不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美术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美术教育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观念的缺失。很多人都认为,美术就等同于绘画,甚至有些教师也这么认为,但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也就比较片面的,美术涉及的范围非常的广泛,而绘画只是美术教育当中的一部分。而高中美术教育,教学的重点主要是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是目前很多的美术教师都未准确的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第二,思维的局限。目前,对于高中美术教学,很多的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先画一幅作品作为示范,然后学生就跟着老师的作品进行观察模仿或者创新,但是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并没有传授学生绘画技巧,而是根据学生画好后进行点评,然后教师最为直观的判断是学生画得是否一样,正是这种思维的局限,才导致学生学习美术时的墨守成规,以致失去了他们自身思维发散、创造的能力,因此,很难实现新课改理念下的美术教育目标。
2.提高高中美术教育的措施
2.1转变美术教育理念。在传统的高中美术教育过程中,是学生围着老师在转,往往忽视学生自主精神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是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新课改理念提倡的是以人文本,注重学生自主精神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当前学生自身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加强引导和改变学生对美术的错误认识,同时教师也应对之前认为美术等于绘画的错误认识进行自我反省,要重新加强对美术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从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出发,先从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和热情开始,以逐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1]。2.2完善美术评价体系。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对于绘画作品的评价,很多老师都是根据学生绘画相似度进行判断学生的水平,这种评价方式太过于片面,很容易对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想象力造成一定的限制。因此,为了能够改变目前这种现状,教师应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评价体系,不再是当方向的对学生作品进行判断,而是逐渐的向多元化评价,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还应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美术学习兴趣和热情,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2]。2.3加强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美术教育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学科,在以往的美术教育中,就非常的注重学生对美术感知力和美术技能熟练度的培养,但是随着新课改的到来,这些却远远不够。新课改要求美术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绘画技能,还要教会学生学会鉴赏美术,以培养他们的美术感知力。所以说,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授学生基本绘画技巧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绘画理论知识、艺术史以及艺术鉴赏方面内容的教育,以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美术综合能力。2.4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不仅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更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3]。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美术教育也应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往往都是交给学生现成的知识,学生跟着临摹就可以,这种教学方式太过于传统,缺乏创新。美术教育不仅是一种技能的沿袭,更是一种创造,学生在模仿教师或者其他作品时,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并将这种见解加入自己的美术创造中,以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这种创作是无意识的、随意性的创造。因此,在培养学生美术创新能力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创设,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自己加工,创作出一幅能够表达自己思想,并且具有意义的作品。
网络环境下高中美术教学论文
一、提高网络环境下高中美术教学效率的具体方式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寻求信息技术与高中美术教学的有效结合点。信息技术支撑下的网络资源具有共享性及开发性的特点,不仅能帮助教师们获得教学资源还能帮助学生们获取所需知识。若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美术教学良好的结合起来,首先应注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因此,在两者结合之前教师们应当明确教学目标,可通过调查学生或开座谈会等形式了解高中生群体对于高中美术的认识及主要诉求,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学生们的需求并将网络资源与高中美术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网络资源提供了大量容易获得的素材,教师们在备课过程中应当注意充分利用其优点营造出较为生动的美术教学环境,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们利用网络技术参与美术课程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校效率。
2.利用信息技术搭建师生沟通交流的平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高中美术课堂中,教师们往往为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而苦恼,主要原因在于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机会较少,教师们不知道叨陛知识是学生们感兴趣的,师生之间不能很好的沟通交流。在将网络技术应用于高中美术教学后,教师们在备课时可以对网络素材进行分类整理并选取学生们感兴趣的图片予以展示,并可将视频用于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们充分享受到网络环境下进行美术学习的便利性,教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来选择教学内容,学生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搜索自己想要的内容,这种交互式的教学过程为师生搭建了良好的互动平台,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网络环境下更加重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审美观因个体的差异而有很大不同,因此即使对于同一幅作品学生们也会给出完全不同的评价。网络环境在教育领域的广泛使用己经导致教学观念及过程等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传统的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往往注重教授学生们基础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而对于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观这一环节较为忽略,因此学生们对作品的评价结果较为困惑。当在网络环境下开展高中美术教学时,教师们能充分利用网络即时为学生们提供多样化的、有针对性的内容,并使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因此更能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观,拓展其思维。
4.指导学生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课后复习巩固的效率。网络环境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学生们在课后可以将教师在课上讲授的电子版的文档进行复习巩固,老师还能通过与学生的网络交流,远程指导学生进行美术作品的欣赏,还可以推荐给学生相关的网站资源,使学生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利用大量的网络资源进行课后学习,深入理解教师们在课上讲授的内容,并从中发掘自己的兴趣点,提高课后复习的效率,发挥学习主动性,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满足自己的需求,在获得更多知识的同时也培养自己的兴趣点。
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