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3 17:34:5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中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作文教学引导学生多悟
摘要:说起作文,学生和教师都有难以言说的痛,学生觉得作文难写,教师觉得作文难教,甚至有人还编了顺口溜:“高中语文有三难,一是文言文,二是周树人,三是写作文。”虽是调侃,但也的确道出了实情。写好作文不仅难,而且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唯有长期阅读,细心观察,用心感悟,才能有所收获和成就。因此,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悟。
关键词:阅读;观察;感悟;作文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前者劝诫我们要尽量多读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后者告诉我们应广泛接触生活,丰富自己的阅历。美国教育家科勒涅斯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说明,死抱书本,对生活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做法,难以提高写作水平。以笔者之见,要提高写作水平,必须在“悟”字上下功夫。
一、熟读精思,悟他人文章之得失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出了多读的重要性。多读,可以增强语感,丰富语言,积累写作素材。如果说结构是文章的骨骼,那么语言就是文章的血肉,一篇词汇贫乏、言不达意、叙述单调呆板、议论单薄无力、抒情无病呻吟的文章,是不可能引起阅读者的兴趣的。从客观角度来看,目前,由于中学生的课业较多,主要靠多读、多看、多听来获得知识,如从教材、刊物、中外名著、广播电视等媒介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善于阅读的习惯,读得多了,读得熟了,提起笔来自然也就顺手多了。例如,笔者让学生写一篇《学会宽容》的议论文,在批改作文时发现,不少学生能够按议论文的要求去写,但美中不足的是他们所用的论据大多是发生在身边的小事,缺少典型性和说服力。在讲评作文后,笔者利用阅读课的机会,让学生重点去寻找名人、名著、历史故事中有关“宽容”的例子,然后让他们重新写同题作文,这次,学生作文中论据的使用有了明显的改观:姚明宽容“大鲨鱼”奥尼尔的挑衅;富兰克林•罗斯福宽容德里斯的不友善;《史记》中蔺相如宽容扬言要羞辱他的廉颇;《巴黎圣母院》中爱斯梅拉达宽容曾经对她不尊的卡西莫多等。有的学生把“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纪伯伦)”等名言运用到文章中,可谓精彩纷呈。培根在《论读书》中说:“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读书的方法有很多,不管采取哪种方式,目的都在于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因此,在多读的同时,更应多思多悟,多“咀嚼消化”,思考他人文章的谋篇布局,感悟他人文章的得与失。例如,学生在刚刚开始写议论文时,普遍感到无所适从。议论文的结构也好,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也罢,每一次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可在学生实际写作时,各种问题层出不穷。笔者认为,教师与其一遍遍进行空洞的说教,不如引导学生找一些经典的议论文进行揣摩、领会。例如,苏教版高一语文教材中苏轼的《六国论》和鲁迅的《拿来主义》堪称议论文的典范,它们共同的特点是论点鲜明、论据精练、论证充分、结构谨严。让高一学生写议论文之前,笔者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这两篇课文,一段时间后,学生有了一定的启发和收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作文的讲评。在作文讲评时,可以从学生的作文中找出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学生去讨论评析这些文章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学生自己感悟出的方法,比教师的灌输效果要好得多[1]。
二、常悟多写,录生活感悟之要义
阅读策略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论文
摘要: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论文占据重要地位,但由于受传统模式影响,目前高中生的阅读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掌握有效的阅读技能对英语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笔者结合多年的阅读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阅读策略来改善学生的阅读习惯,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阅读策略阅读教学阅读理解
阅读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各级各类的外语标准化考试中,阅读往往占据很大的比重,但阅读测试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不仅影响语言学习的其他方面,而且也关系到一个人的语言交际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是每个语言教师的责任。然而,中国目前的阅读教学问题重重。作为语言教师,我认为应用阅读策略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一、阅读模式
从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研究者们开始进行阅读策略的探索与研究,并提出一些有效的阅读策略。在阅读过程中有三大要素:读者,文章与作者。作者通过文章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感情,而读者则通过阅读文章,接收信息,感知作者的情感。阅读的过程看似非常简单,然而信息不会自动进入读者大脑,每个人的理解力不同也会导致文章理解出现偏差。因此,读者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必须积极参与,力求抓住信息,理解作者的意图。根据读者阅读的过程,研究者们总结出四种主要的阅读模式:自下而上模式,自上而下模式,交替模式,图式模式。
1.自下而上模式。在这种模式中,读者从头到尾逐字阅读,碰到不认识的字词会查阅字典。代表人物有Gough(1960s)。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精细化阅读文章,缺点是速度极其缓慢,有时会前读后忘,甚至读完依然不解其义。
透析高中作文的评价模式
摘要:作文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作文评改教学又是制约作文教学的难点。教育论文在此,笔者结合当前高中作文评改的现状及高中年级学生特点,以作文评改能力梯级发展为序,提出高中作文评改的三种模式,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教师为主模式学生习作
一、以教师为主的同批同改模式
第一,确立批改目标。学生习作交上后,教师要根据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把全部习作浏览一遍,挑选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的习作,确定为本次重点评改目标。另外还要把本次作文中所反映出来的较集中的问题加以归类,力求评改目标中能够涉及。
第二,修改点评,理论引导。教师把选定的学生习作从整体上加以修改,然后把原稿和修改稿同时印发给学生,让他们在比较中领悟修改的方法,让学生直接感知教师修改的全过程。并选择一些有类似错误的习作,让学生指出修改的办法,然后教师板书本次集中存在的问题,并做理论引导。
第三,选典型作文让习作者朗读,读完后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个人见解,并让习作者介绍自己的构思过程、选材方法、立意方法。此时,“批改者”与“习作者”同堂而论,往往作者在虚心接受“批改者”批评的同时会据理力争,课堂气氛异常热烈。此时,教师要根据训练要求,从深层的作文理论上加以指导。例如:议论中论据的典型性问题,给学生分析什么是“典型性”,如何选择典型论据,如何做到典型材料的创新,并针对学生习作总结点评。
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和人力资源激励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已落下帷幕,事业单位深化改革问题在此次会议上,得到了更高层次的明确以及更大范围的推进。自1986年职称改革工作开展以来,职称评聘问题就是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关心的“头等大事”,在职称评聘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薪酬待遇的现状下,职称评聘工作更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具有较高的社会敏感度,而职称评聘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激励效果更是事业单位管理者关心的重要问题。笔者从公共管理学、组织行为学角度出发,结合自身职称评聘工作经验,对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及其激励效果开展研究,发现影响职称评聘激励效果的问题,进而提出改善职称评聘激励效果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职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激励
1.事业单位职称评聘与人力资源激励现状
1.1事业单位职称评聘现状。全国现有110多万个事业单位,3100多万在编人员,其中67%以上是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我市有事业单位75个,7640名在编人员,无论单位构成或是人员组成,都以教育、卫生、城建系统为主。我省事业单位岗位管理文件要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已于2011年底全部完成。我市职称晋升工作一直严格执行上级“按岗评聘、评聘结合”的工作方针,对于有空岗且专业技术人员形成有效竞争的事业单位,按政策批复其职称晋升计划,进而组织开展后续工作,对于满岗、超岗或无符合职称评审基本任职条件人员的事业单位,不予批复职称晋升计划。
1.2职称评聘激励现状。有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教师长期处于职称评聘的负激励状态,职称评聘系列问题在事业单位尤其是教育事业单位矛盾较为凸显。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抱怨高级别职称晋升是“难于上青天”,而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教育卫生系统更是反映高级别职称晋升数额僧多粥少,专业技术人员晋升压力较大,必须耗费相当多的时间精力甚至物力,他们认为这有悖于“职称促进专业技术工作”的初衷,影响了其工作积极性,根据对教育系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激励效果调查问卷中显示,职称评聘激励效果为1.75(5分为满分),显示激励效果较差,而在职称评审基本标准条件激励效果调查中,“论文和奖励”选项得分最低为1.8(5分为满分),显示受调查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标准条件中的“论文和奖励”要求有负激励情绪。
2.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存在影响激励问题
大众传播教育管理论文
一、引言
2005年8月上旬,笔者参加了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协会(AEJMC)第88次年会,会议在美国德州的旅游城市圣安东尼举行,历时五天。本人是这次参加会议的唯一一名来自中国大陆的代表,因此该协会的国际传播分委员会成员戏称要给本人颁发“长途跋涉奖”。由于本人的发言在第一天就完成,故有较多时间来观察本次美国新闻教育年会的具体召开和运作,其中许多经验和做法值得我国新闻教育年会的借鉴。
二、特色明显
从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协会第88次年会来看,本人认为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新闻教育和学科研究并重,是美国所有新闻传播高校教师的大聚会。[1]我们中国新闻教育协会的年会目前也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也注重研讨我国新闻教育中的具体现实问题,但相比之下我们的年会对新闻传播学科研究方面重视得还不够,甚至几乎没有涉及。
具体而言,本人认为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协会第88次年会有以下两个特点:
1.兼顾实用性和学术性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逻辑思维的培养
【提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收录的课文均为名家名篇,充分体现了我国浓厚的传统文化。与此同时,语文学科还蕴藏深厚的审美价值与人文精神,需要教师指引学生细细探索才能发现其中的奥妙。从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得知,大部分教师倾向于学生内在情感表达和人文精神培养,基本很少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不利于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对此,本文则从多方面分析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策略,望给予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思维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科技文化也在实现蓬勃发展,知识也呈现越来越快的更新速度。正因社会趋势变化,要求学生具备独立思考、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毫无疑问,正确把握他人观点需要基于正确的思维导向前提下,一旦缺少正确的思维导向则无法运用较强的逻辑思维让他人承认自身观点,表达观点也不知从何谈起。因而,中职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结合课程目标和学生学情从多方面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逻辑思维相关概述
(一)逻辑思维特征。从本质层面分析逻辑涵盖思想和理性等层面。基于狭义的逻辑是一种较为抽象的思维规律变化形式,基于广义的逻辑是辩证与思维逻辑,并受思维规律与客观规律等因素影响。按照思维发展阶段可将逻辑思维分为数理、辩证、形式等,该思维方式有着显著的规范性、系统性、有序性、抽象性等特征,较为重要的则是系统性与抽象性。其中抽象性多体现事物表面,因为表面特征是最初的抽象,换言之,即事物呈现出共性,系统性即不断改变的逻辑思维方法与形式,能有效彰显自身特征。逻辑思维在该过程中会逐渐形成严密和复杂兼具的系统,紧紧联系各个方面的同时形成全新的关系。(二)中职生逻辑思维培养现状。相关研究指出,大部分中职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没有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中涵盖的价值体系,更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倾向于完成教学任务。即在阅读教学中只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含义,整个过程以教师思维为主,学生基本没有自主思考和学习的机会,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在语文读写中频繁出现逻辑思维和条例混乱的情况。虽然部分中职语文教师在新型教育理念下认识到该学科涵盖的知识价值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中的重要性,但运用的教学方式依旧单一,正是这种常规化教学模式降低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不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基于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为复杂,整个教学过程也要配合各个章节,因而较为漫长。正因如此需要语文教师具备较强的耐心,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的原则,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增强学生阅读能力为培养逻辑思维做好铺垫。与此同时,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合理运用思维,指引学生文本特征与规律,借助释疑方式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促使学生形成健全完善的逻辑思维体系。除此之外,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文化类型也呈现多样化形式,语文教材中收录的很多文本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道德价值观念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而需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学生正确认知,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策略
高中数学教师个人述职报告5篇
高中数学教师个人述职报告1
一年以来,勤勤恳恳,默默奉献,对工作尽职尽责。对教学不断研究,不断创新,对自身不断完善,努力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文化专业知识水平,刻意培养教育教学能力。现总结三大点:
一、重视自身建设,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职业要成个人永久职业,人必须永远保持“学高”这一范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再学习”“终身教育”就成了它的注解。可以说,思想是主宰人类行动的将帅。因此要让自己为人民服务,献身于教育事业。首先必须端正思想,明确人生目标,不断地从各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我,不断创新,努力培养适应时代需要,为社会作贡献的有用人才,有了这样的明确目标后,我们就不会再为环境,为条件而懊恼不已了。在农村中学工作近三十个春秋,虽讲台摇摇欲倒,我依然操起教鞭;由教师到教导主任,由教导主任到校长,由校长到教学管理者参与者和实践者。虽工作几经周折,我依然毫无怨言。有人说,一个教师应该具备半个演讲家的口才,半个作家的文才,半个演员的表演艺术……拙于言词的我深知自己师范毕业在专业知识和教学艺术上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前进的脚步,我抓住各种机会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先后完成了专科函授和校长培训。
工作之余,学电脑、钻教研,先后承担国家级、省级教科研课题和创造教育课题。参加黄冈数学新题库的编写,十多篇。其中,XX年在《中学数学杂志》上发表题为《数学课课堂提问的艺术》的论文;XX年在湖北省《中小学实验室》刊物上发表《架起数学通往生活的桥梁》、《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等论文并获得省级一等奖;XX年在湖北省教育技术装备处主办的论文评比中,我撰写的《加强实验室建设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服务》被评为省级一等奖;XX年我的论文《合作学习在课改中的认识与探究》在中央教科所组织的论文评比中获国家级一等奖。荣幸成为湖北省教育学会中学数学会员,作为中心学校数学学科带头人,我与同行相处融洽。大家团结一心,大力推进校本教研,研究农村中学中考复习的新思路新方法,确立了“立足新课程标准、着眼学法创新、注重学科素养提高、实现资源共享、走轻负高效之路”的基本教研思路,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历年中考中,我校数学考试成绩均居全市前列,连续十年中考在全市夺冠。
近三十年来,我无欲无求,把全部心血投入到教育这方净土中,把自己的一颗真心、爱心奉献给我的学生。我倍感欣慰的是:在农村学生辍学司空见惯的今天,我除了分管教学教研工作之外,我所带的班级多年保持无流失班的称号;升入高中的学生给我写交流感谢信一百多封;学生中考年年取得优秀成绩;学生全国数学竞赛及全市三科联赛中屡创佳绩。多次被评为省市级优秀辅导教师。我惭愧的是:我所做的这些平凡琐细的工作却得到党和人民给予的超值的褒奖:连续多年被评为黄冈市先进工作者、武穴市级优秀教师、优秀教研员、模范班主任和优秀共产党员……我深知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有着永远清醒的头脑,时常新鲜的血液。有行为仿,有德为尚,有业可承,我必誓守这方心灵的净土,在教育园地里继续勤奋耕耘。
人文社科期刊论文被引影响因素研究
GarfieldE创立的科学引文索引和引文分析理论是科学计量学研究的基础,引文分析反映了文献引证和被引证的知识网络,“被引频次”是引文知识网络最直观的体现。虽然学界针对负面引用、错误引用、不良自引等行为提出“被引能否作为合理评价指标”的质疑[1],但不可否认,被引频次已经成为现今衡量论文学术影响力、期刊评价、学者评价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中国学术走向世界,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次强调要大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加强中国科研论文的国际影响力,对于提升中国科研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进一步实施,人文社科领域积极开展国际性问题研究、召开国际会议、扩大英文期刊国际传播、加强国际学术合作和人才交流。增加人文社科期刊论文国际被引是扩大中国人文社科成果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表现,但期刊论文被引具有复杂性,受到主客观和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因而,了解中国人文社科期刊论文被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助于我国学者有针对性地选择合作模式和学术期刊,提高中国人文社科成果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1相关研究
1.1引用现象研究AvramescuA[2]利用科学信息扩散论将论文的引用周期分为5种类型:广泛认可的引用曲线、基本认可的引用曲线、很少认可的引用曲线、“睡美人”型引文曲线和“昙花一现”型引文曲线。屈文建等[3]重新归纳为6类:将前3种统一为“经典引文曲线”、重新定义“指数下降引文曲线”、“睡美人”引文曲线2类、新增指数增长引文曲线、多峰引文曲线、波形引文曲线3类。高被引论文往往是领域突破性或创新性成果[4],其价值和意义得到了科学界普遍认可和重视,分析高被引论文的特征因素、预测高被引论文方法拓宽了学界对高度引用现象的认识,科睿唯安的“引文桂冠奖”正是利用论文的高被引特征成功预测出多位诺贝尔奖得主。科学界也存在一些从未被引用的论文,但论文未被引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学术价值,VanRAFJ[5]从这些零被引文献中发现被“延迟承认”的“睡美人文献”;国内学者杜健等[6]、LiJ[7]等对“睡美人文献”的特征、潜力预测等开展系统化研究。论文引用规律和引用现象的研究进一步完善了人们对引文结构网络的认知。1.2引用动因研究研究人员引用他人论文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引用行为不仅仅是出于对科研成果的认同,还有很多非科学因素[8],GarfieldE[9]最先提出引用的15种动机,HarwoodN[10]提出引用的11种动机,马凤等[11]归纳出6类引用动机,邱均平等[12]将引用动机分为内在引用动机(知识主张、价值感知)和外在引用动机(信息源便利性、引用输出、引用重要性)两类,内外动机相互影响信息行为。也有学者针对引用中对编委的阿谀奉承、为利益派别的不正当引用现象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负面引用并不能有效提高引用[13]。随着引用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尝试用理论的角度来解释引用动因。段庆锋等[14]以规范理论和社会构建理论,提出引文是学术性和社会性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杨思洛[15]将前人对引用动因的理论解释归纳为5类:“科学规范理论”、“社会结构理论”、“心理过程理论”、“自反引文理论”、“引文进化理论”;AksnesDW等[16]用“可见动态性”概念解释引用行为,认为引用也存在“马太效应”。1.3影响因素研究TahamtanI等[17]从高度相关的198篇文献中总结出28个与论文被引有关的因素,整体上归为3类:论文相关因素、期刊相关因素、作者相关因素。牟象禹等[18]、韩毅等[19]以中文图情领域为例,分别实证分析了论文被引和未被引的主要影响因素。当前对论文被引影响因素研究可以分为4个方面:1)期刊相关因素[20-21]:如期刊规模和扩散力、开放获取、影响影子等;2)作者相关因素:如研究团队规模与作者合作网络[22]、性别因素[23]、作者学术成就[24]、跨国的合作团队[25]等;3)内容相关因素:如主题词组合新颖性[26]、关键词的数量与多样性[27]、论文热点持续能力[28]等;4)其他指标:如参考文献[29]、论文的长度[30]、期刊出版商[31]等。分析方法不一而足,分析结果也各有异同,如DidegahF等[32]以WOS纳米技术相关期刊论文集为数据,得出期刊影响因子是被引最有效的决定因素之一;而FinardiU[33]以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期刊论文集为例,得出影响因子与被引没有显著相关性。究其原因,论文被引受数据集来源、学科领域[34]、国内外平台[35]而有所不同,被引频次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性。1.4引用预测研究由于论文引用关系特性,被引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为了更早发现具有高被引潜力的论文,了解相应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大发现,学界利用机器学习、回归模型对论文引用进行预测研究。FuLD等[36]以生物医学文章为数据集,认为使用基于内容和文献计量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来预测生物医学文献中的引用计数具有可行性。IbáezA等[37]以生物信息数据集测算了叶贝斯网络、逻辑回归、决策树和k近邻算法,并得出朴素叶贝斯和逻辑回归模型4年范围内被引预测成功率可达89.4%和91.5%;耿骞等[38]以图情领域文章数据作为训练集,测算逻辑回归、朴素页贝斯、支持向量集、GBDT、AdaBoost、XGBoost、随机森林7种算法,得出GBDT、XGBoost、随机森林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ZhuXP等[39]采用神经网络模型确定引文计数的最佳特征,提出了GPR、DNN、MLR、SVM等机器学习方法预测论文引文,发现作者特征群影响最大,SVM方法更适合引文预测。YanR[40]比较了线性回归、K近邻、SVR、CART模型的预测效果,CART预测效果最理想,最佳回归预测模型在R平方中实现了0.740的平均预测性能。1.5研究不足之处国内外文献研究发现:1)人文社科国际被引研究较少。受人文社科国际影响力重视程度、人文社科成果多样化、国际论文数据复杂度等因素影响,目前对论文被引研究多集中国内数据库或国外自然科学领域,鲜少对人文社科国际论文成果的被引因素展开深入研究。2)论文被引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性。被引频次受学科领域、时间范围、数据库来源等方面影响,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性,已有的研究多具有特定研究对象,不一定适合中国人文社科国际成果被引因素。因此,本文以WOS收录中国人文社科领域论文为例,分析中国人文社科期刊国际论文被引与作者机构特征、期刊特征、文献特征、其他计量特征指标的相关性,识别论文被引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为提高我国人文社科期刊论文国际被引,加速人文社科成果国际化传播提供数据参考。
2评价指标与研究方法
2.1数据处理。选定WOS社会科学、艺术与人文两个研究大类中共含39个研究方向,加上应用科学中运筹学与管理学、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2个研究方向,共计41个研究方向;限定来源数据库为SSCI和A&HCI,研究国别为CHINA,文献类型为Article、Review、ProceedingsPaper。为了使论文得到充分引用,参考方红玲[41]对SSCI收录图情类期刊和姜春林等[42]对文史哲等学科成果的引文评价时间,选用5年前(即2014年)收录6564篇论文及引文信息为数据源,数据获取时间为2019年5月5日。同时为了解论文的其他补充计量特征是否与论文被引具有相关性,于2019年5月10日利用Altmetrics获取论文的补充计量特征数据共计2844条。2.2评价指标选取。结合上文中论文被引频次影响因素研究,从作者机构指标、期刊指标、文献指标、补充计量指标四大类进行论文被引评价指标的选取,并对所有数据类别进行定义,影响因素的特征编码参见表1。1)作者机构特征指标:作者是论文写作的主体,本文主要考察作者数量、作者国别、跨国合作模式和机构属性等对论文被引是否具有显著影响。2)期刊特征指标:期刊是论文的载体,主要考察论文在高影响因子、高分区或知名的出版社中是否有更好被引表现。3)文献特征指标:文献本身的相关特征,如参考文献数量、OA资源、页码数量,文献标题的长度、关键词数量等是否对论文被引具有显著影响。4)补充计量特征指标:利用论文DOI于Alt-metrics获取对应记录的其他补充计量指标,统计发现除Twitter提及数、Mendeley读者数、Dimen-sion引用外,其他指标多为0,因此这里仅选用Altmetrics的三项补充计量指标数,以及论文元数据中180天使用次数和2013年至今使用次数。2.3研究方法。为验证26个二级指标与论文被引的相关性,利用SPSS20.0分析软件,采用非参数K-S单样本方法对连续变量进行正态性检验,显示14个连续变量显著性水平均小于0.05,不符合正态分布。因此,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Spearman,根据相关性取值范围,以0.2为区间,分为极低、较低、中度、高度、极高5种相关程度;对于分类变量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论文被引多因素分析。
3研究结果分析
经济管理类职业生涯研究论文
[摘要]当代大学生面对的问题关键不在于就业,而在于如何去谋职,即通过合理地对自己的大学四年职业生涯进行管理,从而在进入社会时能顺利实现社会需求的对接。基于社会需求的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模型的核心是职业素质的累积,以至形成个体核心的职业竞争力,顺利从学生的角色转变成职业角色。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社会需求
一、引言
根据教育部、人事部综合提供的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我国大学毕业生超过212万人,2004年达到280万人。2005年达到338万人,2006达到413万,2007年预计达到495万人!然而,据统计,按照历年的就业率,截至2000年6月,我国各类高校毕业生中待业人数有30万人左右,2001年超过34.5万人,2003年52万人,2004年75.6万人,2005年达到98.2万人,2006年达到123.9万,2007年将达到148.5万!
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就业机会大约为700万至800万个,而每年大学毕业生平均人数则大约在300万左右。就这一数字对比而言,大学毕业生理应有比较大的就业空间。但无良好的职业管理意识,不能充分根据社会需求来规划管理自身大学生涯,正是造成现今就业难的罪魁祸首!
2004年4月,北森测评网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新浪网联合进行的《当代大学生第一份工作现状调查》表明,在找到第一份工作后,有50%的大学生选择在1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大学生的流失率接近75%,比例之高令人震惊;33%的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第一份工作仅仅是由学校到社会的跳板;16.3%的人“没有太多考虑”就“跟着感觉走”选择了第一份工作。
语文思维训练管理论文
在语文教学领域,向来有文道之争、文白(文言、白话)之争、文语(书面语、口语)之争,但不曾有过语言思维之争。没有争论,未必表明人们都统一了认识。一种可能是关心这个问题的人还不太多,思考还不够深入;另一种可能是,思维训练尽管重要,但在教学中看不见、摸不着,无指标可衡量,怎么检查我搞了还是没搞?
科学地认识和处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只是近十多年的事,但是它所反映的却是一条客观存在的教学规律,不过以前我们没有认识它,当然就谈不上自觉地运用它了。
一、语言与思维的亲缘关系
思维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和事物内在规律性的联系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是一种心理现象。语言作为“思想的直接现实”(马克思语),是人类用以进行思维活动、表达思维成果的载体,它产生于社会交际,是一种社会现象。人一旦与社会隔绝,就会既丧失思维能力,又丧失语言能力。作为心理现象的思维和作为社会现象的语言,都是以社会作为自己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狼孩之所以不具备正常人的思维能力和言语能力,正是他远离人类社会的结果。思维能力和言语能力都以人脑为依托,以人脑正常的生理机制为基础,以社会交际为前提,是人类特有的本领。
对思维和语言的基本属性有了粗浅了解之后,我们再来讨论二者的关系。
1979年,周建人先生在《光明日报》撰文提出了“思想先于语言”的观点,[1]这是国内学术界首次针对斯大林于50年代初期在《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一书中论述的一个偏颇观点:“只有唯心主义者才会谈到同语言的‘自然物质’不相联系的思维,才会谈到没有语言的思维。”此后十余年来,思维先于语言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所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