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程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0 00:05:4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中课程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中课程论文

语文选修课程教材管理论文

总观当今世界各国基础教育,高中阶段集中单一的课程设置已基本不存在,开设选修课成普遍做法。有人统计,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亚、非、欧、美等洲60个国家中,普通高中开设选修课的国家就占76.7%,[1]由此看出,普通高中设置选修课已成为世界各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语文作为各国高中的核心课程,同样顺应这种潮流,即结束单一的必修课设置格局,增设选修课,实现语文课程设置统一性和灵活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结合。<--IWMS_AD_BEGIN--><--IWMS_AD_END-->

在我国,高中语文选修课设置已有上百年的历史。1909年,清政府学习德国做法,在普通中学实行分科设置课程,一种侧重文科,一种侧重实科,这是我国近代课程史上第一次注意如何适应学生个性因材施教的问题,使学生得到了一点选课的自由。这里包含了后来选修制的思想萌芽。1922年,国民党政府实行学制改革,普通中学实行三三分段学制,把中学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学制各三年。这是我国现代课程史上最早的分科制和选修制。高中分为普通科和职业科,普通科相当于现在的普通高中,以预备升学为主要目的。普通科又分文科和实科,课程设置分两组。第一组注重文学和社会科学,课程都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公共必修科目,二是分科专修科目,三是纯粹选修科目。第一组公共必修科目有国语和文化史,分科专修科目必修有特设国文;第二组公共必修科目有国语,分科专修科目无国语或国文。第一组分科专修科目中的选修和纯粹选修科目加起来多达62个学分,这些学分里自然有与国语或国文有关的选修科目。职业科选修课有文字学、中国文学史、西洋文学史、文学概论和国故概要,一般选修课包括国音学和新闻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科目设置多样化局面,但是选修科目过多,“因而造成实际上难开、难教、难学”,[2]严重脱离中国国情,改革没有成功。1963年,中央政府颁布的《中小学教学计划(草案)》,打破了解放后沿袭十几年的单一课程结构,首次在高三年级设置了选修课,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受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只有极少数学校进行了试验。1981年颁布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中有选修课设想,但在相应的语文教学大纲中没有得到任何体现,因而谈不上科目设置与教材编写。1990年的《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把高中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却没有把语文列入可以开设选修课的计划之内。[3]1996年教育部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中的课程设置明确规定,普通高中课程由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组成,学科类课程分为必修、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三种,其中限定选修包括语文一科,高中三年级开设,文科每周四课时,理科和实科每周两课时。同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与课程计划相呼应,对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和课时作了详细说明,语文必修课在高一、高二开设,限定选修课在高三开设,是必修课的拓宽、应用,供预备升学或预备就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修。大纲为文科、理科和实科列举了如下限定选修课:文科有写作、文言文阅读、中外文学名著选读等,理科有中外科普论著选读、科学小论文写作等,实科有实用口语和应用写作等。任意选修课是为发展学生兴趣爱好、拓宽知识、培养特长、提高某方面的语文能力而设置的,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志向,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修,大纲为此列举了如下选修科目:汉字和书法、实用语法修辞、语言逻辑、影视欣赏和评论、实用美学、乡土文学、民俗文化、中外文学名著选读和中外文化史话等。这是近代以来最为明确和完整的高中语文选修课设置说明。但是,这份大纲确定的选修课设置计划仍未能得到实施。按照历史发展的逻辑顺序,1996年的高中课程计划与语文教学大纲可以成为新世纪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先声,但在此基础上修订的2000年高中课程计划与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再一次把选修课从语文学科领域逐出,高中语文课程设置又回到单一必修的老路。

本世纪初,我国政府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开始了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设置八个领域,其中“语言和文学”为第一个领域;每个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在所列十二三个科目中,语文成为第一个科目;每个科目又由若干个模块组成,语文则由五个模块组成。高中语文课程的设置,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4]为此,大量设置选修课,设计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每个系列设计若干种教材。目前,人教版、语文版、江苏版、山东版、广东版五家课程教材研发单位设置的选修课教材数量不等,有的16个,有的14个,有的12个;教材内容和名称有的区别较大,有的大同小异。可以看出,此次高中语文课程设置改革力度很大,仅以上五家选修教材种类总计就达70多种,实现了高中语文选修课设置的历史性突破。

我国高中语文选修课设置已有百年历史,但真正落实到教材建设层面则起步很晚。

查看全文

市教育科研所工作计划

一、加强教学指导

1、开展高中教育教学视导。制发“*市普通高中教学工作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明确高中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继续深入国省市三级示范高中进行高中教学、教研的调研和视导。重点针对高三年级,同时关注高一二年级。视导主要突出教师备课、学生考练、备课组建设和学校管理保障四大环节,立足于发现问题,督促改进,追踪问题解决情况,推进高中教学、教研和管理保障工作的深入落实。

2、强化高考学科建设。教研员每人承担一门高考学科的研究和指导任务,深入开展学科建设工作,承担一定的提高学科高考质量责任。下移教研工作重心,将教研阵地前移到学校课堂和备课组,确保到教育教学一线的时间达到1/3。对教育教学中突出的问题,组织开展学科研讨、培训和交流活动,并将相关情况通报至学校。

3、开展高考复习专项研究。一是搜集省内各主要市州高考模拟试题20余套,全部印制并及时提供给县区和高中学校。二是组织全市高中学科指导中心组分科召开高三现场联合教研会、分析会,研讨课例,指导并鼓励高三教师做好工作。三是配合局领导对高考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根据局领导蹲点负责主要高中学校高考质量的安排,专题调研相关学校高三工作,督促学校抓好教学、管理和重点保障工作。四是召开特优生培养专题研讨会;五是邀请高考命题专家、名校一线的知名教师来遂研讨、指导高三学科复习工作,提高备考能力。六是组织考察学习团到部分名校学习借鉴高考备考的先进经验等。

4、开展教师岗位练兵活动。一是继续实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关于对县区和市直属学校优质课展示的认定办法》,指导区县和市直属学校举办中小学优质课展示活动,组织广大中小学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练兵,加强活动监管,按一定比例(在以往的基础上适当缩减)发证认定符合条件的优质课。二是切实抓好各学科全市性赛课,推选出能真正代表*学科教学水平的选手参加全省赛课,为我市教研工作增光添彩。对推出到省参赛的选手,学科教研员要切实做好指导工作,深入一线课堂,认真研究指导,确保在全省赛课中获得满意效果。三是积极配合师培科参与送教下乡、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等工作。教研员应承担相应的讲座、示范课和评课任务。

5、开展学科竞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学科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各校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有计划组织教师进行专门辅导,指导学生开展学习兴趣小组活动,积极为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提供帮助。努力将学科奥赛与培养特优生工作整合起来,推动学科奥赛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查看全文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说明论文

第一部分基础研究

一、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国际背景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已使英语获得了国际通用语的重要地位。联合国有关文件提出,21世纪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技能为母语、一门外语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由于历史原因和互联网的广泛利用,英语成为各种国际场合的主要工作语言,也成为国际科技交流的主要语言(据统计,国际上85%以上的学术论文是用英语发表或宣读的,各学科的主要学术期刊也以英语为主),同时也是国际互联网的主要应用语……

纵观各国外语教学的发展,外语教学改革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满足人的发展需求为目标的、强调语用的交际教学理念和实践得到普遍认可。欧盟在上个世纪90年代由13个国家的专业研究机构和大学合作制定了纲领性的外语教学文件(EuropeanFrameworkofLanguageLearningandTeaching),从理念、目标和评价等各个方面对外语教学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文件体现了国际上语言学、外语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强调以发展语言应用能力为根本目的的交际性教学思想。我国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在进行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改革和外语教学大纲设计中也基本采用了这种思路(如香港地区1999年版的中学英语教学大纲)。

2.在高中外语课程的设置上采用了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例如,日本将高中课程设置为英语一、英语二和口语一、口语二以及阅读与写作课程。其中英语一和口语一为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而英语二和口语二为选修课程,阅读与写作也为选修课程。韩国也是同样,高中一年级英语为必修课程,从高中二年级起开设英语阅读、写作和会话等选修课程。一些欧洲国家则在高中阶段为学生开设出不同语种的第三外语选修课程。选修课程的开设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不同兴趣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查看全文

小议学业水平测试纪律的必要性

论文关键词: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会考监考

论文摘要:为进一步加快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推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的有效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许多省市开始推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能否实现预期目的?作者总结一些地市会考监考中的经验教训,认为只有像高考一样严格监考,才能促使中学积极实施国家的课程方案,重视薄弱学科、重视绝大多数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为进一步加快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推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的有效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陕西省教育厅决定从2007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学生开始,实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在此之前,已经有几个省市公布学业考试实施方案。

实行全省统一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非常必要,它是考核普通高中学生相关科目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主要手段,也是检查普通高中学分认定公平、公正程度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保证普通高中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教育教学,有利于监测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不断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和水平。它对于推进新课程的实施,对于新课程背景下考试评价制度的重建,鉴定评价高中学生学习质量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考试结果将是高等学校招生选拔的主要参考依据。

但是,实施高中水平考试要实现预期的目的,从会考的经验和教训看,关键是要严格考试纪律。

长期以来,许多省市实行高中会考。国家教委明确指出:“实行普通高中毕业会考是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加强教育管理,推动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给中学以正确的导向。”实施会考的初衷是为了使学校由过去只重视高考升学率转向重视合格率;教育教学从面向少数学生转向面向全体学生,保证大多数学生达到高中毕业的实际文化水平;促进学校按教学计划开设各门必修课程,加强教学中的薄弱学科、薄弱环节,克服偏科现象;同时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以现代教育测量和评价理论为指导,科学评价学生个人和群体学习质量和学校教学水平。

查看全文

普通高中学分认定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普通高中学分认定和管理行为,确保学分认定的真实性、严肃性和公正性,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河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豫教基〔2008〕138号)和《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教基〔2008〕530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普通高中学校应成立由校长任主任、相关副校长为副主任、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各学科骨干教师为成员的学分认定委员会。校长是学生学分认定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第三条普通高中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负责学生学分的认定等工作,并依据国家、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校学分认定实施细则及相应的标准和程序。

第二章基本要求

第四条学生修习时间达到课程标准要求,模块(专题)考试或考查成绩合格,学习过程(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实际操作、实验报告、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等)综合评价合格方可申报学分认定。

查看全文

浅谈语文教材文体意识及学科反思

“文体”是个内涵复杂的概念,包含体裁、语体、风格等多层次内容。把文体限于体裁范畴,可分为文章文体、文学文体以及语文学科特有的“教学文体”几类。从文学文体角度而言,“文体意识”则大致可解释为创作、阅读主体对各体文本的形式特征与内部规律的认识、把握以及在读写实践中的自觉运用。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以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有关“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课程目标的提出,文学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它在提升国民个体核心素养方面的重要性,而主体自觉的文体意识正是文学教育优质高效的专业保障。基于此种考虑,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语文》(1952-2004)为研究对象,试图从语文教材史视阈考察文体意识的历史衍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科反思,以期有助于语文学科的专业建设。

一、教材述评:编排体例与文体意识

教材是教学文件精神的直接体现,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物化载体,也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通过分析教材的编排体例及历史衍变过程,可以使我们对语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得到一个比较清晰的印象。在此,本文以课程教材研究所编著的《新中国中小学教材史1949-2000研究丛书•中学语文卷》(以下简称“教材史”)所提供的文献资料为依据,以人教版高中《语文》(1952—2003)以及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北京大学中文系、语文教育研究所等单位联合编著的2004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为中心进行回顾和考察,意在了解高中语文教材中文体意识历史衍变之概貌,进而探索文学教育规律。

(一)“汉语”“文学”分科实验时期(1952-1957)

此为语文学科的初创时期,“文学”“汉语”分科实验是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1.1952年版《高级中学语文课本》1952年版《高级中学语文课本》具有浓烈的时代色彩,文学作品所占比重很少,教材未设单元,实行各体文章和文学作品“混编体例”,大致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诗歌、小说、剧本、文言诗文六类。2.1956-1957年版《高级中学课本文学》基于当时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学科教学目的认识不清和教学内容、方法等诸多问题,1954年2月,中央决定在全国中学实行文学、汉语分科教学。1954-1956年人教社自编分科教材《文学》和《汉语》。从“教材体系”看,初、高中文学教学“根据总的教学目的组成整个教材系统”。初中一、二年级分别着重培养学生观察、叙述客观事物和理解、分析比较复杂问题的能力,而将认识文学作品的体裁作为三年级的教学重点。“三年级应较有系统地介绍文学作品的各种体裁,使学生对各种文学体裁的特点获得基本的认识。”“教材应依作品体裁分类组织。”[1]40教材“目录”显示,初中共有20则“文学常识”,涉及各类文学体裁,特别是第五册比较有系统地介绍了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体裁,使学生对其特点有个基本了解。《高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的“教学内容”中包括“各种体裁的艺术特点”,并在教材的“教学要求”中规定:“熟识更多的著名作品,有系统地研究这些作品”。《大纲》“文学教学法”其中一条是:要求学生“多编人物评价提纲和情节发展提纲”。这些简单的提示表明高中《文学》在初中教材系统介绍文体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的构想。但从整体上看,高中《文学》改变了编写体例,按文学发展史的纵向线索编排作品,穿插“文学史概述”常识,这固然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我国文学的发展概况和基本规律,但由于未能与初中的文体知识形成内在逻辑关联,有疏于知识深化和能力养成。

(二)文学教育蛰伏与“工具论”盛行时期(1958-1982)

查看全文

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课程改革;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论文摘要: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使我国蓬勃开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与以往的课程相比较,新的高中课程发生了许多根本性的变化。

1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变化

从教学大纲过渡到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现行的教学大纲关注更多的是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通过学习英语,促进学生德育和智育的共同发展。

英语课程标准首次把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作为课程目标。英语课程标准把学习策略作为课程目标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外语界的教育专家经过多年研究发现,有效的学习策略可以很好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效率,还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本次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语言与情感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情感态度对语言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拼搏的情感态度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英语课程总体目标和分级目标成为师生教与学的“领航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高中课程的总体目标: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使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使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查看全文

教育厅教研室××年工作思路

××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省教研系统大有作为的一年。我们要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振奋精神,抓住机遇,克服困难,迎接挑战,为建设和谐社会、创建“教育强省”、提高我省基础教育质量做出新的贡献。省教研室××年的工作思路为:围绕一个中心,做好两个服务,提升三个水平,狠抓四个重点,实施五个策略,打造八大品牌。

一、围绕一个中心

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总结提升阶段、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启动的关键时期,全省教研系统必须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依法实施和科学实施新课程开展各项教研活动。

二、做好两个服务

教研工作要为行政部门教育决策服务、为基层教师教学服务。全年在两个“服务”上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为教育决策服务

查看全文

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课程改革;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论文摘要: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使我国蓬勃开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与以往的课程相比较,新的高中课程发生了许多根本性的变化。

1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变化

从教学大纲过渡到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现行的教学大纲关注更多的是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通过学习英语,促进学生德育和智育的共同发展。

英语课程标准首次把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作为课程目标。英语课程标准把学习策略作为课程目标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外语界的教育专家经过多年研究发现,有效的学习策略可以很好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效率,还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本次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语言与情感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情感态度对语言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拼搏的情感态度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英语课程总体目标和分级目标成为师生教与学的“领航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高中课程的总体目标: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使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使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查看全文

教育体育局教研室工作计划

一、总体思路

1.中国基础教育进入以提升内涵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的新的发展阶段。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重点,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已成为中国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任务。2019年11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主要任务: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引领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书育人能力;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深入研究学生学习和成长规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服务教育管理决策,加强基础教育理论、政策和实践研究,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2.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的三个文件以及关于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评价等文件精神。履行“研究、指导、服务”的部门职能。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研究,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学校,服务师生。

3.创新教研方式,推进教研转型。新形势下给教研部门带来新的挑战。如:学校课程供给转型升级需要支持;学生生涯规划需要指导;教师课堂教学持续改进需要支持;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需要满足;从学科知识获得到核心素养提升等等。这些挑战,都需要通过教研转型、创新工作来面对。推进教研工作转型,既要关注教师教,更要关注学生学,学生学的研究将成为教研主题。推进基于经验和实证相结合教研方式。推进个性化的教研方式。

4.提升教研活动水平。进一步完善三级教研网、校本教研网络,健全教学常规制度。将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情况作为评估、检查、视导的主要内容之一。落实信息技术和教研活动有效融合,大力推进网络教研。将校本教研、区域教研、网络教研等模式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全县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提高教研活动的指导能力,抓住问题,深入思考,把问题转化为课题。围绕课程改革中的重点、难点与热点问题,带领骨干教师共同研究,指导中小学校和广大教师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的改革,及时解决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实际问题,为中小学校及教师排忧解难。

5.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新一轮高中课改已经开始,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都给我们提出了新要求。根据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和小学生发展绿色指标评价方式改革,结合我县实际,义务教育阶段要贯彻“十不得”,以“轻负担、高质量”作为深入研究和推进的主题;高中课改要结合新课程、选课走班、学业规划、学分认定、综合素质评价等改革。抓住市局推进高中课程建设的机遇,指导和帮助学校开展学校课程建设,做好必修课、选择性必修课、选修课和校本课程的开设与开发。继续做好地方教材的开设和督查工作。推进课程建设向纵深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