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资源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4 05:48:1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中教育资源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网络环境下高中地理教育资源开发探讨
摘要:如今,在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大部分地理教师利用网络收集的教育资源,以此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目标。由于结合网络环境的地理教学具有一定优势,决定了网络环境下高中地理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具有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中地理;教育;资源;开发
随着网络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中地理教学资源愈加丰富,这也拓宽了地理学科的教学发展之路。其也利于加深学生社会地理环境友好发展的观念,还有利于学生展开地理学上的实践探究学习及增强其对地理学习的热情。
1.提高学生参与,加强网络环境交流
在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学生的交流和参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网络中所含有的大量知识资源信息,教会学生在网络上检索、搜索、下载、编辑等。高中地理教师在制定一个完整且合理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前提下,使学生逐渐体验地理学科的魅力。教师需重视网络交流教学与使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地理学习加大重视度,进一步寻求更为合理的方式。教师需引导学生顺利地理解网络资源交流中的关键地理知识及信息,使学生在日后的课堂学习中受益。学生应扩充相应的地理背景文化知识,把握好高中阶段的地理网络化教学的良机,全面明确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关键点。教师可积极培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自主搜集地理信息资源的能力,让学生自身对所学加以整合,提升其对于地理知识的积累能力。教师还需同时培养学生学会拓展地理知识的知识面,由于在运用网络资源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进行沟通方式的扩展与普及,这样的教学方式与策略将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此外,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网络化教学时需擅于为学生的地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及交流能力,提高学生们的地理学习综合能力。在具体的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中,教师通过结合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方案设计,进而充分帮助学生巩固地理知识,加深理解及应用。教师需提高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和先进性,结合网络互动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是新形式的教学模式应用,因此,教学中教师需自身提高擅于借助多媒体及多种交互式平台网络的优势之处,使高中学生积累对于地理学科的情感与素材,从而直观地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能力。尤其是在现代网络信息化社会,教师应培养学生对于网络环境中学习资源的检索的能力。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还应擅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其结合多媒体教学等网络形式,进一步改进及创新教学方式,运用网络资源互动模式,提高学生实践检索信息的趣味性和成效性,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及思维交流能力。教师还可巧妙地运用一些地理知识经典讨论实例,以此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例如,在网络环境之下,高中地理教师可建立一个以班级为单位的论坛或者新浪博客,以此为交流契机,让学们广泛参与到地理教学资源开发的过程当中来。教师可将BBS论坛中的资源设置由群体所共享,如在高中二年级人文地理的教学中,教师在“人口环境问题”课程即将讲授之前,可在论坛上提前增设类似“人口的增长限度”等相关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交流,并在论坛自己在网络上收集并整理后的相关资料。这也可作为学生真正接触所学课程的预习阶段,待教师开始讲授课程时,学生已经过前期充分的网络搜集资料的准备与交流阶段,使其由此对已学知识具有更深的了解程度。
2.联系网站资源,引发学生地理兴趣
高中地理教学资源研究
自从2015年初,“互联网+”作为讲话的主要内容被纳入国家战略之后,互联网在我国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无论是规模还是深度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力度席卷了国内各行各业。高中地理教学资源的完善和利用情况在新环境下有着怎样的困境,又将如何突出重围将是本文的研究重心。
一、互联网上的地理教育资源
互联网上的信息十分丰富,地理教育资源也可以分为很多种类,从资源库来源的角度来说,主要有教育行政部门网站(包括国家级、省市级等多层)、教育业务部门网站(包括专门的研究机构、学校、出版机构和地理学会等)、个人网站(主要是一些优秀地理老师或者地理爱好者自己开设的网站),这些网站在内容上各有千秋,也各有其局限性,但是从整体而言,他们都为高中地理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高中地理教学资源现存问题
(一)可以提供资源的网站数量不足
虽然在上文中我们提到互联网上许多种类的高中地理教育资源库,但是总体而言,高中地理教育资源总数量规模小,其中独立、权威的高中地理教育资源网站相对于其他专业庞大的网络资源数据而言还是很少,而且互联网上现在可以搜索到的地理教育网站大多数是综合性的网站,专业性差,信息准确度不够。
高中语文教材德育课程研究
摘要: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是我国普通高中教育使用范围最广的语文教材,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德育课程的关注和教学探究是解决当下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德育功能难以发挥实质功效的重要举措。对学校德育的发展也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学校层面应努力从多方面提出有效性对策,真正发挥高中语文教材的隐性德育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隐性德
育课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拥有丰富人文内容的语文课堂,理应成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而隐性课程潜藏性、广泛性、持久性的特点,预示着它对语文德育功能发挥的重要意义与引用价值。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依托的重要载体,因此,关注高中语文教材中隐性德育课程的研究势在必行。隐性德育课程不仅具有隐性课程的特点,而且结合德育本身的特点发挥独特的作用。在具体实践中,由学校内部各种环境因素构成的隐性德育课程主要是通过依靠环境育人的精神作用机制来实现德育目标,以达到“潜移默化”的德育实效,成为德育,尤其是学校德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内容全、知识范围广,适应国家普通高中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也蕴藏着丰富的隐性德育课程资源。因此,积极探索研究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隐性德育课程对学校德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隐性德育课程资源概述
语文教学中的隐性德育主要依托语文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隐性德育课程资源主要包括道德教育资源、心理教育资源、思想教育资源和政治教育资源。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利于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关于弘扬个人美德、文明礼仪、尊老爱幼、热爱自然的内容不胜枚举。高一语文教材中诗人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让学生感受到了保姆与“我”之间的关怀之情;高二语文教材中《窦娥冤》中窦娥对婆婆的孝心感天动地,让学生唏嘘不已;高三语文教材中《陈情表》一文中催人泪下的文字展现了祖孙之间的相依之情。高中语文教材中关于亲情的描写无不教育着学生感恩父母、尊敬长辈。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丰富德育资源的古代优秀伦理文化对学生优秀人格养成、正确“三观”的确立也有着重要影响。古人历来注重道德修养,儒家倡导“仁义”、道家主张“不争”、理学家提出“慎独”,这些都是君子修身立德的准则。有感于《荆轲刺秦》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学生真正明白了何谓“舍生而取义”。通过对教材中此类优秀篇目的不断地渗透式学习,学生于无形中受到这些优秀伦理文化的感染,情感得以陶冶升华。道德教育资源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三观”,高中语文教材中丰富的心理教育资源,又可帮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应对挫折。辛弃疾一心卫国抗金,奈何南宋朝廷一次次的阻难,面对如此境遇,他依然没有放弃,甚至高唱“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份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胸襟抱负怎能不让我们敬佩?再如一生仕途不顺的苏轼,面对一再被贬却宠辱不惊,泰然自若,这才有了“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千古名句。除了道德教育资源和心理教育资源,高中语文教材中涉及人生理想、亲情爱情、生活智慧的内容共同构成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资源。而教材中彰显爱情精神的人物及其事迹的讲解又成为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和政治教育的最好途径。
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隐性德育课程教学探究方法
书记在调研全市教育工作会发言
同志们: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教育工作关乎现在,承载未来,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振兴的希望所在。
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优先发展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来强力推进。去年8月,我市高规格召开了全市教育工作会议。李军书记、霍健康厅长亲自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对我市教育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并寄予厚望。今年2月,我市时隔半年再次召开了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由此可见教育在全市工作中地位之高、意义之重。
作为省会城市,市要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走前列、做表率、作贡献”,当好“火车头”和“发动机”,就必须在全省率先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率先实现弯道超车。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教育必须率先跨越;要实现弯道超车,教育必须率先实现弯道超车。当前,我市教育事业既拥有教育优先发展的宝贵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一些急需化解的矛盾:一是经济社会加速发展与各类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在于发展,支撑在于人才。当前,正值全市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全市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参与发展、帮助发展、支持发展,必须超前发展教育,为培养各类人才奠定基础。二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人的培养在于教育,优秀人才的培养更离不开优质教育资源。我市现有省级示范高中17所,可提供普通高中学位约42000个,占学位总数的50%,优质教育成为了稀缺资源,远不能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三是城市化进程推进和基本就学需求之间的矛盾。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带动战略不断推进,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在内的大量人口向城市聚集,随迁子女的基本就学需求逐年增大。按照《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我市小学生生均校园面积12.2㎡,低于标准7.8㎡;小学生均校舍面积4.6㎡,低于标准3.4㎡。中学生生均校园面积13.5㎡,低于标准11.5㎡;中学生生均校舍面积5.8㎡,低于标准3.2㎡。2011年全市外来人口随迁子女在我市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学生总数共173292人。其中,在小学就读的共126486人,占学生总数的37.84%;在中学就读的共46806人,占学生总数的25.36%。公办学校分别接收了53511人和21309人,现有公办教育资源远不能满足新增城镇人口的基本就学需求。
下面,结合今天调研的情况,讲三点意见。
一、统筹综合要素,优化教育资源布局
高中择校费现象的经济学解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出现差异,对教育需求也出现了变动,择校就学指的是学生选择就学学校,或者家长为子女选择就学学校。择校生指的是由于行政划片或者考分限制不能进入理想学校,然后通过缴纳高于教育成本的“赞助费”而进入理想学校的学生。近年来,择校现象波及校园,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对此,本文将对我国高中择校费现象的经济学进行分析,并对高校择校现象进入深入探究。
【关键词】高中;择校费现象;经济学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差距,对于教育的需求也出现了很多变动。近年来,择校现象波及很多校园,并且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择校是人们提高收入水平后对于教育需求的反映,为了缓解择校现象,必须通过引导需求,增加优质教育。
2择校现象成因的经济学分析
2.1资源配置方面
市区大学区管理制意见
区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各直属机构:
为加快推进我区“大学区管理制”工作,进一步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新机制,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按照“大胆探索、科学谋划、稳步推进、优质均衡”的实施要求,以优质学校的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为依托,强化教育资源共享,构建合作共生机制,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教育品质和综合实力,满足公众和城市化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目标任务
通过推行“大学区管理制”,实施优质带动,促进共同发展,构建校际关系新模式。在确保学区长学校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基础上,大力促进成员学校共同发展、特色发展,带动全区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整体提升,推动全区教育均衡发展。到2015年,全区90%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达到市级标准化学校标准,所有普通高中达到省级标准化高中标准,2所普通高中达到省级示范高中标准,基础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全市领先,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教育资源配置探究论文
摘要:教育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培育人才的重要任务,是一项永恒的事业。党的十七大把优先发展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十六大以来我市教育资源配置情况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教育资源;配置
1我市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
建国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漳州经济不断跃上新台阶,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1.1扎实推进“双高普九”工作,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初中升学率稳中有升
我市开展“双高普九”整改工作的过程性监督,狠抓初中控辍,全市义务教育巩固率有较大提高,各项指标稳中有升。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升学率、初中升学率分别由2002年的98.63%、96.06%和40.6%上升为2006年的99.89%、104.35%和66.91%。分别上升了1.26、8.29和26.31个百分点。
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XX市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近几年来,我市教育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在隐步提高,“普九”年检顺利通过,素质教育捷报频传,高考人数连年攀升,一、二中相继创办为省重点中学,综合考评在衡阳争创一流,被人誉为“XX现象”,与“汩罗经验”相提并论。但欢呼之后冷静思考,繁华的背后也存在结构性的深层次矛盾,我市教育现状究竟如何呢?农村教育将走向何方呢?
一、农村教育规模日渐萎缩,与城区相比极不平衡
1、生源不足教育资源浪费攀高
随着我国计生政策的深入持久,入学人口高峰期已过,从2000年开始,每学年各乡镇教育办自然减生达200—300人,不少村小每年适龄儿童全部入学也只有10余人。遥田教育办2001至2003三年内共撤减学校数5所,哲桥教育办也有3所。学生减少后,校舍等教育资源却依然存在而无法利用。10余个学生的学校,还得配备教师,配全教学设施,真是“麻雀虽小,肝胆俱全”。全市现有小学生109859人,分布在524所小学,校均不足200人,有52所学校学生规模不足100人。全市34个乡镇,几经努力撤并,共计撤除30个教学点(不包括撤并的学校数),还有16个乡镇保留这种“麻雀”教学点,占全部乡镇的近50%,这样的“点”规模小,效益低,不能不说是教育资源的大浪费。
相反城区教育在规模上则一味的做强做大,又是扩校又是建校又是进人又是挖农村学校的墙脚,导致城区学校硬件设施相对紧张,于是不惜财力、物力搞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不断攀高。尽管这样,城区义务教育学校仍在超负荷运行,中小学生入学难的矛盾十分突出。城北小学几经扩建,生源还是爆满,无法妥善安置,班额多达96人,无法正常上课,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
促进教育公平的申论标准表述
“促进教育公平”问题背景: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是一句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公益广告词。它告诫人们,即便是在经济、社会地位等方面存在巨大不平等的情况下,通过学习、接受教育,人同样可以获得公平竞争、向上流动的机会,处于社会下层的弱势者因为拥有知识而摆脱了他出身的那个群体的局限,其生存状态将会得到明显改善。
但有时我们会看到,贫困地区的孩子无学可上或上不起学、农村合格教师匮乏、随父母进城打工的孩子流落在农贸市场。在城市,非义务教育阶段收费一再增加,由于同一地区内校际教育资源的差别引发的“择校热”愈演愈烈,家长要向重点初中、高中交纳数万元不等的择校费。在高校,高额学费成为贫困生上学的负担,同时招生名额分配明显趋于失衡,发达地区特别是中心城市的高考招生分数远低于其他省区。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入城,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也造成了新的教育不公平。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和长治久安,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要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促进教育公平,保障社会公平,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十六大以来,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历次强调教育公平。2014年提出西部“两基”攻坚的计划,提出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的计划,2014年提出对农村家庭困难的学生实行“两免一补”,2014年提出要免除学杂费,把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的保障体系,2014年提出保证农村的孩子上得起学、上好学。教育公平是人发展起点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公益性原则,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促进教育公平,对保障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教育公平”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教育缺乏公平。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教育经费投入长期不足,教育经费的持续紧缺,使相当一批农村中小学至今连基本的办学条件都得不到保障。农村师资队伍学历未达标,中高级职务比例偏低等现象较为普遍。
数学课堂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摘要:信息技术已经深深地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在高中生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教育也逐渐引起了学生和教师的注意.借助于云教育生动、有趣、直观、形象、丰富、没有时间限制等等的优点.学生可以更加合理和自如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对于如何将信息技术教育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进行研究和尝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
1.云教育的先进性以及结合教学的必要性
云教育即一种基于云计算商业模式应用的教育平台服务.它包括建设大规模共享教育资源库;构建新型图书馆;打造教学科研“云”环境;创建网络学习平台;实现网络写作办公几个方面的内容.从多个角度给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了便利.有效的解决了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恒;教育资源更新速度缓慢;教育资源共享程度太低;取得教育资源成本太高等等的问题.学生可以自由地进入云教育管理平台、交互式学习网站、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电子书包系统和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为自己的学习搜集有用的信息,并在课堂外得到更多的高质量教学,作为个人能力的提高手段.将信息技术教育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对于教师来说会是一种有益尝试.
2.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交互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有了兴趣,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对于信息技术来说,人机交互是其最大的特点.使用者给计算机发出信息,计算机给使用者反馈,如此循环,交互性很强.加上图文并茂的网络教学方式和学生天生对于网络的喜爱.可以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很大的乐趣,学生也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学习数学,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