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培训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3 00:19:0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中教育培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职业教育概况启示管理论文
摘要:澳大利亚是世界上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以高中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培训受到了职教界的关注。本文介绍了澳大利亚高中职业教育的最新概况,分析了澳大利亚高中职业教育培训的特点,总结了此种教育体制对我国的启示,对我国职业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澳大利亚高中职业教育培训
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高辍学率,澳大利亚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普通高中实行职业教育培训,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高中职业教育培训在澳大利亚已经取得很大的成效,成为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参加高中职业教育培训的人数已经达到了全国接受职业教育培训总人数的30%。本文介绍澳大利亚高中职业教育的最新概况,以期对我国的职业教育有所启示。
一、澳大利亚高中职业教育培训的最新概况
澳大利亚高中职业教育培训包括为高中提供的职业教育课程以及以高中为本位的新学徒制。自从1997年以来,澳大利亚全国范围内参加高中职业教育培训的人数平均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长。2004年全国有211885名11、12年级的高中学生参加了高中提供的职业教育培训,占所有高中学生人数的50%左右,是1996年参加此培训人数的4倍。
1.政府支持
高中职业教育最新概况管理论文
摘要:澳大利亚是世界上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以高中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培训受到了职教界的关注。本文介绍了澳大利亚高中职业教育的最新概况,分析了澳大利亚高中职业教育培训的特点,总结了此种教育体制对我国的启示,对我国职业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澳大利亚高中职业教育培训
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高辍学率,澳大利亚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普通高中实行职业教育培训,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高中职业教育培训在澳大利亚已经取得很大的成效,成为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参加高中职业教育培训的人数已经达到了全国接受职业教育培训总人数的30%。本文介绍澳大利亚高中职业教育的最新概况,以期对我国的职业教育有所启示。
一、澳大利亚高中职业教育培训的最新概况
澳大利亚高中职业教育培训包括为高中提供的职业教育课程以及以高中为本位的新学徒制。自从1997年以来,澳大利亚全国范围内参加高中职业教育培训的人数平均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长。2004年全国有211885名11、12年级的高中学生参加了高中提供的职业教育培训,占所有高中学生人数的50%左右,是1996年参加此培训人数的4倍。
1.政府支持
创新殡葬教育培训报告
为了全面改变我国殡葬服务机构的行业形象,提升我国的殡葬服务水准,我们需要主动地依靠政府、行业和社会的力量,以创新的精神逐步地建立我国的殡葬教育培训体系。
一、我国殡葬教育培训的现实状况
我国目前的殡葬教育与培训正处在一个不断进步的状态中。
近年来,一些殡葬服务机构展开了有关殡葬的文化和理论研究。我国第一部系统地研究殡葬的系列教材《殡葬学科丛书》在民政部领导的关心下,已经由上海殡葬文化研究所出版了其中的12本专著;各地先后举办的国内国际殡葬理论研讨会,贡献了行业中各类人士的研究成果,已有多本高水平的论文集编辑出版;一些在殡葬管理或经营上颇有建树的人士也纷纷著书立说,一些学校根据教育的需要,出版了一些教材用书籍,民政部人事教育司也在最近根据国家职业教育大纲组织编写和出版了殡葬行业六个工种的教材。这些殡葬文化和理论的研究成果,将为殡葬行业建立完整的教育培训体系打下厚实的基础。
同时,一些机构也在踊跃地涉足各种殡葬教育培训。首先是各地民政或殡葬管理部门,为了体现管理机构对被管理者的关心以及规范管理的目的,举行一些殡葬管理人员的培训班;其次是一些民政院校根据市场需求开辟了殡葬专业课程,长沙、重庆、福建等地一些院校注意开展面向殡葬专业的各种素质教育,已经为殡葬行业输送了大量的新生力量;再次是殡葬行业协会,他们正在把为会员单位提供各种专业培训作为自己的核心业务,由中国殡葬协会举办的殡葬岗位证书的培训已经受到殡葬服务机构的欢迎。这些机构对于殡葬教育培训表现出的热情,正是殡葬行业提升水平和提升形象的希望所在。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上述关于殡葬教育培训方面的已有的一些成绩对于全国殡葬行业来讲,实在是微不足道的。目前,更多的殡葬服务机构对于开展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大多还处在一个观望的阶段。很多事实说明,在我国离开建立完整的殡葬教育体系的目标尚有非常大的距离。
工会培养技能人才汇报材料
随着*经济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外来民工大量涌入,他们在为*城市建设和发展作出很大贡献的同时,也给*的社会治安带来了压力。民工夜校的适时出现,无疑对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实现*长治久安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一、创办职工夜校,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
目前,外来民工大多文化素质较低,法律意识淡薄,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舆论宣传渠道,亦很难对他们产生影响,因此在管理和教育工作上难度较大,覆盖面也有限,到了晚上他们有的打麻将甩牌,有的去看“歪录像”,偷盗斗殴等治安事件也时有发生。鉴于此,*县总工会与教育局联合在浙江玉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台州万得凯五金制品有限公司等几家企业开办职工夜校,尽一切可能提高外来民工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以满足他们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从而达到改善环境、提高收入的目的,给民工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民工夜校创建伊始,由*县总工会出资邀请专职讲师,连续一年为外来民工讲课,每课时200元。职工利用每周一、三、五3个晚上集中上课。夜校开办一年来,首期报名人数达298人,到课出勤率均在96%以上,受到了企业主和广大职工的普遍好评。
民工夜校作为民工教育的主要载体,开设了实用性较强科目,教学内容涉及电脑类、技能类、英语类、法律知识、职业技能培训教材等,分批次、有重点地对外来民工进行教育。同时,根据外来务工人员的特点,改进教育方式方法,运用具体的案例、事例,把教材上抽象、枯燥、概念化的内容,变为生动、形象、直观的具体化,对他们进行一次集中的文明礼仪宣传教育,使他们逐步养成文明行为。夜校的创办让民工的业余生活丰富起来,个人素质和技能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大大增强。
二、推行“双证制”教育,提升职工的竞争能力
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的质量保障及启示
摘要:日韩两国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的质量保障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主要有:完备的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法律体系保障;系统的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创新教学内容与方式,突出实践教学;充足的资金投入;完善的质量评估监测和严格的职业资格认证。两国的质量保障实践给我国农民工培训的质量保障以重要启示:推进农民工培训法制建设、健全多层次的农民工培训体系、优化农民工培训内容和方式、完善政府主导的多渠道投入机制、强化质量监管等等。
关键词:日本;韩国;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质量保障;启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劳动力市场对于高素质产业工人的需求不断增长。近年来,我国农民工培训规模大、发展快,但培训的质量保障却不容乐观。基于国际比较的视野,分析和借鉴日本和韩国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的质量保障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对于我国农民工培训的质量保障改进与提升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一、日韩两国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的质量保障
(一)完备的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法律体系保障
日韩两国都坚持立法为先、依法治农,现都已形成了相当完备的法律体系,从国家法律的高度支持和保障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顺利进行。二战后日本政府相当重视教育法制建设。在专门针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方面,1947年颁布的《学校教育立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农业继承者教育的重要地位,阐明了农业学校的宗旨,致力于把拥有高中学历的农民子女培养成为现代农业骨干人才;1948年颁布的《农业改良助成法》提出要加大对农民科技知识的培训力度;1961年颁布的《农业基本法》进一步表示要使农业从业者得到一定的教育和培训,保障从农者及其家庭能够充分就业;[1]1999年,《粮食、农业、农村基本法》在就农者的教育培训和经营管理方面也做出了相关规定,并要求国家鼓励并扶持农村技术教育。[2]在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经费方面,1950年的《农业改良资金援助法》规定了政府经费支持的项目包括改良农业经营、改善农民生活和培养农村青少年等;1984年修改过后的《关于农业振兴地域法律》表明要划拨专门资金用以支持农民的继续教育培训。[3]同样,韩国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也受到法律保护。1962年制定的《农村振兴法》强调启蒙指导、技术普及、领导者的培养与训练等,旨在振兴与开发农村;[4]1990年的《农渔村发展特别措施法》不仅规定了培养农渔民后继者,而且还确立了专业农户的具体培养制度;[5]1993年修改的《兵役法》规定将农业后继者改为产业技能要员,并且免除兵役;2000年施行的《农业、农村基本法》对培养专业农业人作出了具体规定。[6]在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经费上,1971年出台的《农业产学合作审议会规定》确定了国家须向农业经营者培育、农业教育培训实习等项目提供必要经费;[7]1980年颁布的《农渔民后继者培养基金法》为农村基层干部和有意愿且有能力务农的农村青少年设立专项培养资金;[8]1998年修订后的《农业农村基本法》,不仅明确了对农业人培育的援助,而且还涉及到援助资金效率等相关问题。[9]
双证制教育培训意见
为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农战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根据省教育厅、农业厅《关于组织开展农民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浙教职成〔2002〕265号)、市教育局、农业局《关于组织开展农民双证制教育的实施意见》(甬教职成〔2003〕43号)等文件精神,经研究,决定从2003年起在我县组织开展农民双证制教育培训工程,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主要任务和对象
农民“双证制”教育培训工程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全县青壮年农民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力争通过8年时间的努力,通过系统学习培训,使全县绝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达到中等文化程度,取得成人职业高中毕业证书和相应的绿色证书、农民技术员证书等,并掌握1至2项农业实用新技术,具备吸收和应用科技成果的能力,成为新时期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具有较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技术人员和农业致富带头人。
农民“双证制”教育培训的对象是:具有初中文化程度、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农村青壮年从业人员,重点是培养农村基层干部、农业专业大户、营销大户、科技示范户和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
二、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
“双证制”教育由文化课、农业实用技术课两部分组成。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论文
一、日本的农民教育模式
日本是东亚模式的代表国家。东亚模式是指人均耕地面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很难形成较大的土地经营规模的农业生产特点,以政府为主导,以国家立法为保障,以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培训主体对农民进行多层次、多方位、多目标的农民教育培训模式。
(一)开设农业高中
为了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日本专门设立农业高中,培养农业劳动力,普及农业知识和技术教育。日本农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包括自营农以及从事有关农业产业的技术人员,并十分重视两者的兼顾。1994年日本农业年鉴统计显示,在日本各都道府县中设有农业高中378所。在日本各都道府县中,设立农业高中最多的是北海道,有32所;其次是千叶县、福冈县、宫城县、福岛县、长野县等。日本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就提倡全民终身学习、终身教育。因此,不管从事哪个行业的人,都面临一个如何不断学习和不断提高的问题,农民也不例外。在日本,为农民提供继续教育和深造机会的机构主要有农业者大学校、农业大学校,民间团体设置的进修设施以及实施国内外留学制度。
(二)国内外留学制度
为使务农青年学到广博的知识和科学的经营方法,开阔视野,日本采取了把青年派往国内外先进农家或团体去进修的做法。派遣工作主要由社团法人全国农村青少年教育振兴会和社团法人国际农业者交流协会负责。该团体开展这项事业的经费由政府补助。
邮政局员工管理工作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员工的教育培训管理,配合各单位开展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引导员工立足本职、学用结合,以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根据上级有关文件通知精神,结合本局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开展员工教育培训,一般由综合办公室教育负责统筹安排;各部门根据实际业务需要开展的临时性业务培训,由各部门自行负责,培训结束后凭培训签到表领取授课费。
第三条本局员工教育计划由综合办公室负责牵头,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并由教育管理员统一安排,组织实施。
第四条根据教育培训需要,聘请兼职教师若干名,与教育管理共同负责做好本局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
第二章业务技术培训管理
政府教育工作通知
区政府有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
为推动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促进区域人口素质的提升,按照市政府关于做好20*年全市成人教育工作的有关要求,现将20*年锦江区成人教育有关工作要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20*年,全区成人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深入贯彻区委、区政府《关于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以实现农村新增劳动力充分就业为重点,大力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有序转移。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工作,促进区域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以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强化职工教育工作。
二、主要工作
(一)抓好失地农民培训,促进转移就业
农民素质制约农业科技推广的瓶颈
农业科技成果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中的贡献已日见突显。从2002年始,吉林省桦甸市依靠农技推广部门积极在农村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春玉米丰产高效技术”“高产创建技术”等多项科研技术成果的推广,并给应用户带来了可观的效益,让农民切实体验到了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力量,按常理,这些效益显现的科技成果应该被农民广为应用,但从调查中了解到,其推广普及率并不高,究其原因,农民综合素质的偏低严重滞缓了科技成果在广大农村的应用与推广。
1桦甸市农村劳动力素质状况
农民整体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农技推广的主要因素之一,农民素质主要包括文化素质、科技素质、经营管理素质、身体素质、非智力心理素质五方面,在这其中,文化素质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母质,而从桦甸市农村劳动力(16~60周岁的农民)的统计来看:现全市农村劳动力为147785人,在这些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的有30768人,占劳动力总数的20.8%,初中文化程度的92423人,占劳动力总数的62.5%,高中文化程度的23522人,占劳动力总数的15.9%,高中以上(不含高中)文化程度的1072人,占劳动力总数的0.8%。其中能初步掌握一技之长的为22258人,占劳动力总数的15.1%,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农民早已走出农门另谋他业,这样的农民人员素质组成,决定了其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消化吸收能力以及吸纳创新能力很难与依赖科技的现代农业的发展相匹配。接受教育,对农民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无疑是提高农民素质的一种重要措施,也是农业推广的一种手段,但目前桦甸市农民教育培训的现状来看,力度匮乏,任重而道远。
2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现状
2.1农民接受农业信息和技术的主要途径。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农民接收农业信息和技术的渠道还不够宽。主要渠道是:电视、广播、报纸、书籍、农村“能人”、互联网(所占比重较小)、手机等,能到乡镇、村直接向农民传授信息和技术的主要部门有:市、乡两级农技推广部门,农广校,市、乡两级畜牧管理部门等。2.2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和比率。从问卷调查和典型村调查看出,农民年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有3~5次左右,但大多属于简单的实用技术培训,时间较短,不够系统。在有机会参加教育培训的人员中,成员构成主要为村、社干部,种养大户,致富带头人及中青年骨干等。年参加教育培训的比率占劳动力总数的10%左右。2.3农民掌握和运用新技术及致富信息的状况。当前,由于传播手段的快速发展和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视,农民掌握和运用新技术及致富信息的比重呈上升态势,但由于教育培训机会和农民自身素质等诸多方面因素影响,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户的种植、养殖和加工业处于粗放经营阶段,发展空间较大,教育培训任重道远。2.4农民对农业科技信息及教育培训的需求与实际完成的差距。从入户实际问卷调查和普遍走访中了解到,目前农民对农业科技信息及教育培训的需求很大,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也很高,但参加教育培训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比率仍很低。据统计,桦甸市每年参加教育培训人数只占劳动力总数的10%左右。特别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等较系统的培训,所占比率更低。如:桦甸市的“五大”主导产业之一的林蛙养殖业,有养殖专业户1100人,800多条沟系,而每年能参加教育培训的不到100人。
3提高农民素质的途径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