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感恩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3 04:00:1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中感恩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分析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有关感恩的例子比比皆是,有对父母的感恩“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对老师的感恩“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对朋友的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想报”……然而,随着当今社会经济是迅速发展,这些融于我们每个人血液的民族文化传统却在慢慢减少。这对于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国度,有着以上光荣传统的中华民族是何等的残酷?同时,在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的今天我们会在媒体上经常看到有关报道称;学生打骂家长,学生辱骂老师,学生对寝室同学投毒……太多的负面报导。这些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严重扭曲现象,难道就是五千年历史培养出的炎黄子孙?难道我们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难道我们只能感叹光荣传统的民族的“悲哀”与“不幸”?针对以上现象,有学者指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高中历史学科的优势,充分利用当下教科书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新课标教学课堂上,将传统历史教学的思想教育目标拓宽为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其内涵覆盖了思想、观念、情感、兴趣、态度等多方面的教育,改变了以往形式单调的缺点。高中历史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突以下几方面:(1)培养民族精神;(2)爱国主义情感;(3)培养人文主义精神;(4)培养开放的世界意识。目前,高中历史教材中编入了大量的人文主义的教学内容,蕴藏着丰富的感恩教育素材,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和现实资源。通过这种方式,为实施感恩教育提供了良好契机和良好的平台。尤其值得强调的是,当今社会感恩意识日益淡薄,感恩教育就日益担负起其特有的历史使命。在培养民族精神方面在历史教学课堂上老师可以根据一些主题活动加深学生对这种精神的理解,通过对历史史实的学习感恩祖国。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名族永恒传颂的精神,更是教育的主题。通过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我们知道,不论是在中国古代、中国近现代和世界史上,都特别强调“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等等类似的一些理论。在历史教学活动中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得历史学科更加有效的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让感恩教育与历史教学相得益彰,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孝道一直以来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根基,感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炎黄子孙的良好品德。当今社会中一些青少年学生在享受父母的关爱的同时,却理所当然的接受着父母的爱。但是,当今社会,在一些学生心中,亲情意识却越来越淡漠。同样对朋友也要感恩,然而当今社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以“自我”为中心,人情味严重淡薄,他们甚至不能与人为善。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之中,接受着大自然给我们的恩惠,但是我们不能只知受惠,在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阳光雨露时,却在残忍的肆意破坏着我们朝夕相处的环境。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感恩教育的内容
维护国家团结统一。历史事实告诉我们,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它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使统一成为前后相接的整个过程,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感恩统一创造的中华文明,感恩在实现统一过程中创造特有历史功绩。在对历史正确的认识后,在当今社会做到自觉拥护党的有关方针、政策,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一切分裂势力和反对行为。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还应感恩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优秀传统文化里面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在当今社会依旧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试想一个没有文化陶冶的民族该是如何的空洞。所以,强调在历史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的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感恩自然,或许我们会思考在历史教学中为何牵涉到要感恩自然?看看历史发展中的今天,有多少壮丽的山河哺育了人类,难道我们不该对自然怀有感恩之心吗?因为自然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体。
高中政治教学策略分析6篇
第一篇:高中政治教学原则与流程
摘要:中学政治新课程的实施,要求中学政治课教学转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实施个性化的教学辅导。高中政治教学的“导师制”教学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与辅导方法,为学生学习提供个别化辅导,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高中政治;导师制教学;原则;流程
一、高中政治课教学导师制的发展背景与应用价值
高中政治教学导师制,是指学校专门设立导师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以及思想品德方面进行特殊指导的一种班级管理制度。目前,在我国普通高级中学所实施的导师制主要是在以班主任为主要管理者的基础上,由导师对学生在学业、思想、心理健康等方面做一些指导,是辅助学生学习的一种个性化的管理与教育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多数导师在面向全体学生授课的基础上,在担负起对指定的若干学生进行个性养成、人格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的重任的同时,已有效地将“教书”与“育人”统一起来,无形中成为了学生的“德育导师”。而高中德育导师的首要人选当然是高中政治教师。高中政治教师在扮演着“德育导师”这一角色的同时,不妨身体力行地在课堂教学中自觉践行“导师”职责,创新地使用导师制教学,活化说教意味过浓的政治课堂,让学生能在民主、和谐、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导师制在高中政治教学改革中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提高政治教师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度
感恩教育在德育教育的运用
1感恩教育的意义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新时期的中职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长期的成长中,学生都被家长含在嘴里、捧在手心里,这部分学生会表现出冷漠、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对父母只有索取,缺乏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生活,不知回报养育自己的父母以及培养自己的社会和学校。中职德育课程要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唤起中职生的感恩意识,干预他们的内心世界,发掘他们积极善良的一面,在生活的细节中发现美与正能量,提高他们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自身的幸福感。
2当前中职生的感恩意识现状
2.1家庭方面。中职生大部分都是95后学生,且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在娇生惯养的过程中,形成了冷漠、自私的性格。虽然孝敬父母被中华民族视为传统的美德,但是,很多中职生都没有意识到父母含辛茹苦把自己养大的不容易,并未考虑过怎样去回报父母的养育恩情,只是一味地向父母索取钱财,满足自己自私的心理,同学间比吃、比穿等现象比比皆是。笔者曾接触过一位学生,由于经常旷课,与其家长联系,家长反映孩子经常向家里要钱。据了解该学生家长是个普通农民,孩子是家中独子,总是要什么就给什么,就是学习不用功,不知上进。社会的基本道德要求是人们对于自己父母、亲人的感恩之情,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知去孝敬和感恩的人,是不会爱国家、爱社会、爱他人的。2.2社会方面。大部分中职生比较珍惜自己学习专业技术的机会,对于社会、国家以及自己的家人会存有感激之情,会在实践当中根据自己的能力给予回报。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把社会、国家和他人对自己的帮助看成是应该的,没有一点感恩之心,好像整个社会都欠他的一样。
3加强中职生感恩教育的实践探索
3.1通过感恩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引导。3.1.1以思政课为应用主渠道在中职教学体系中,思政课是德育教育的关键途径。教师要将其作为开展感恩教育的重要途径,结合学生的实际及教学内容,以感恩意识为指导,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感恩教育要有震撼力、感染力和吸引力,真正触及学生的心灵,使其明白什么是感恩、如何感恩。3.1.2设置专职心理教师当前的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学校要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设置专职心理教师,将感恩教育融入到心理疏导中,与家长和班主任形成协同机制,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治疗,提高感恩教育的应用效果。3.2通过家长与学校的配合,深化感恩教育。3.2.1学校给予应用方面的支持。我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感恩教育是我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中职学校要提高其应用的重视程度,在校园内设立德育教育机构,通过与其他学校的沟通交流,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感恩教育的落实和应用进行研究,学校相关领导也要给予感恩教育以资金、教学场地以及教师资源的支持。3.2.2寻求家长的配合。对中职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是一项复杂的道德工程,不仅需要学校的积极参与,也需要社会和家庭的参与。学校要注重家庭对学生的影响,通过电话沟通、家访、家长会以及信息交流等方式,与家庭开展合作和协调,提高感恩教育的质量。3.3学校和班级积极组织各种感恩教育主题活动。3.3.1组织开展主题班会。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以感恩为主题,组织各种类型的班会。举办班会过程中,要让学生收集、回顾其在成长中感动自己的恩情、友情以及亲情,向同学和教师阐述自己对待感恩的态度和反应。例如,班主任可举办以“我的父亲”为主题的班会,组织学生回忆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父亲对自己的关怀,帮助和恩情,通过气氛渲染,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3.3.2开展“给家人一封信”的主题活动。在德育教育中,德育教师可以通过“给家人一封信”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将自己对父母的感恩写在书信中,然后由教师转交给家长。通过活动,可提高学生的感恩思维及感恩意识,还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3.3.3学校要组织集体感恩活动。利用专题教育、报道演讲、朗诵比赛、征文比赛、观看感恩影片、专题橱窗以及专题黑板报等形式开展集体感恩活动;对学生开展集体教育,组织学生扶贫救灾、送温暖、送爱心,参加义务劳动或社区服务等;利用学校和社会的一切资源,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在校园内形成感恩气氛。3.4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3.4.1充分利用感恩教育资源。在德育教育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感恩实例,为学生提供有关感恩的影视、歌曲以及典故等,并结合当今社会的感恩典型事例,通过演讲、视频以及多媒体等形式,为学生展示生动的感恩实例,与学生形成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3.4.2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不仅要传授学生文化知识,更要注重德育教育。因此,教师要做学生的榜样,发挥其示范作用,在感恩教育中,为学生创设富有人情味的学习环境,让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感恩意识。3.4.3家长要起到引导作用。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直接影响,家庭环境是开展感恩教育的关键场所。家长在生活中一定要规范个人的言行,以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良好形象,在家中为学生创设感恩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下形成感恩思维。3.5让学生体验生活,学会感恩v中职学校的德育课程,不仅要在课堂上,还重在实践。组织学生到街道帮助清洁工打扫卫生,让学生体会到社会上默默奉献的人群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公德心;组织学生做义工,到福利院照顾老人,培养学生的细心和爱心;到孤儿院去照顾小孩子,让学生看到因为病痛被人遗弃的孩子,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的幸福,感恩社会、感恩学校、感恩父母能给自己提供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和学习环境,学会感恩并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努力去回报社会。
感恩教育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感恩是对他人给予的恩惠表示感谢,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洛克语)。感恩教育对高中班级管理有积极的意义和良好的作用。
一、感恩教育的内容
人不断接受恩惠———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育、领导的知遇、同事的协助、晚辈的照顾、普通人的温暖。我们生活在大自然里、社会环境中、文明的进化史上,我们从中获得了生存条件和发展机会。感恩教育就是启迪学生学会感恩,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培养责任感。
二、感恩教育的原则
1.以人为本。感恩教育要重视人的需要,让学生对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并产生责任感。感恩教育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2.正面引导。“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教育要启发学生发现身边的美好,带动学生去珍惜每一份善意和给予,去感念每一次关心和协助。
高校感恩教育论文
一、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表现
(一)淡忘父母养育之恩。大学期间大学生基本都不能经济独立,其较高的学费及生活费主要依靠父母家庭供给。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当他们进入高校后,离开了家,离开了父母,逃离父母的约束,而且从高度紧张的高中学习中解放出来,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一些大学生却不顾自己家庭经济状况,盲目攀比,超前消费,给父母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并淡忘了父母的养育之恩,也没有认识到父母挣钱不容易。还有些大学生宁愿花上整天整夜地时间沉静在网络游戏中,经常逃课,忘了自己来学校的目的,也忘了对自己满怀期待日夜操劳的父母对我们的期望,成了躺在汇款单上的高消费群体。认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不知道去感恩父母。
(二)漠视母校的培育之恩。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各类人才,感谢母校应是其不言而喻的道德标准。近几年来,有许多贫困大学生依靠国家的助学贷款完成学业,但毕业后一些学生无法偿还贷款,甚至对学校催要贷款表示不满,且恨自己的学校。甚至有些学生使用母校为贫困学生可以缓慢的收费政策,恶意拖欠,并用这些钱来挥霍,盲目攀比。有些大学生毕业后留在母校工作后,母校帮其完成硕士和博士学业后却不愿意回到母校工作。
(三)对待老师缺乏感恩之情。林语堂先生说:“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首先应该通情达理。”然而,在大学校园里,学生上课迟到、甚至旷课早离开、上课睡觉、玩手机游戏、不遵守课堂纪律是很普遍的现象,一些学生看到老师经过不打招呼,看起来像一个陌生人。大部分的时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一个“商品”的关系,对老师的意见很大,抱怨了一点不愉快,甚至采取过激行为,对待老师就好像上了初中忘了小学教师,大学会忘记高中教师,大学后就不记得曾经得到过老师的帮助,认为大学是他个人努力的结果,这些现象和无情冷漠的举动与一个合格的大学生不匹配。
二、当前感恩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感恩教育的方式过时。高校感恩教育刚刚开始,仍在探索阶段,教育模式是单向教学传统的道德教育为主,注重老师的谆谆教诲和讲解,不够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双向沟通。教育过程基本上是老师讲感恩故事和传递感恩知识,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教学方法忽略学生主观能动性,忽略学生的接受心理,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的活跃思维。感恩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它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通过推理来说服,合理的融入感情,触及灵魂,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使其在知识,情感,行为中实现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合理结合。”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经常优越的态度给学生灌输,把教育者、受教育者之间的双向沟通平等的教义从高往下看,听起来夸张的,能不能滋养的受教育思想,缺乏情感共鸣,受过教育的无动于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在实际情况下,很少有高校感恩教育活动体系,序列化和纳入学校的长期规划。这将使感恩教育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愿景,削弱了感恩教育的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过程中有效性。
高校思政理论感恩教育融入分析
一、融入感恩教育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然要求
(一)融入感恩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完成教学使命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与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必然需要关注“感恩”这一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最基本的范畴。学会感恩是一个人提高自我修养、完善自己的生命和道德人格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便对感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认为“感谢与奉献是高尚道德情操的标志,而同时又是基本的人品,没有它,我们将会边变得愚昧无知”。[2]人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归宿,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能有效地在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交融中完善大学生的生命和道德人格,促进了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养成与健康成长。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是当前不少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实要求当前,一些大学生忘记了父母的艰辛,只知道向父母索取,而自己却在学校里盲目攀比、摆阔,有的沉迷于网络游戏。而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由于他们所占有的物质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知识与能力素养相对偏低以及在教育资源分配与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等因素,使得他们的身心更为脆弱,对于外界的冷落与嘲笑也更为敏感,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极易产生苦闷、消沉,甚至于怨恨、仇恨等不良情绪,导致对他人和社会充满对抗与不满,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极为不利。在当前这样的环境条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积极融入感恩教育,努力唤醒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帮助和训练他们发现美好并对其感恩的眼光,使他们学会关心、懂得关爱、给予、帮助和宽容,这对于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与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价值意义。
(三)融入感恩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增强实效性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只有关注和切实解决大学生面临的感恩意识缺失这样的热点问题,积极引导大学生发现这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并让他们感受这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恩惠,并对此心存感恩,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才能更具吸引力。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改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出现的“人学空场”与“情感空场”的现象,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和感染力。
(四)当前学界的研究现状进一步凸显了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研究的紧迫性虽然学界越来越认识到感恩教育所具有的重大价值意义,也从多方面对感恩教育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从感恩教育的意义与实施路径,到西方感恩教育经验的借鉴,再到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调研与对策等方面都进行了不少研究。也越来越认识到,要将感恩教育渗入各学科教育中去,并且也有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如纪锋在《初探感恩教育与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机融合》一文中,对化学课堂如何进行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问题进行了思考;而刘叶琴则在《在生物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一文中,呼吁在生物课中加强感恩教育,改变学生不懂感谢、忘恩、不会感动的现象;更有大量关于语文教学中如何融入感恩教育方面的研究。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却几乎难以查到关于感恩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机融合的研究,只有关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进行感恩教育的寥寥无几的研究。高校进行感恩教育的现实需求,以及学界对于感恩教育要渗入各学科教育中的越来越重视的趋势,与当前学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研究极度缺乏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加强这一研究必要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的路径选择
高职学生德育教育论文
1有的高职学生学业基础较差,需要教育引导学生发奋学习
1.1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由于一些刚入学的新生刚来到学校,对学校的一切还不不熟悉,特别是从贫困边远山区第一次来到省城城市的学生。为了消除新生的陌生感,结合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实际情况,各生源基地负责老师在新生报到、注册时可以主动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询问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目前真实的心理感受,倾听他们在学习或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和烦恼,了解贫困学生家庭基本情况,积极帮助贫困学生助学金评选,妥善解决贫困生助学贷款,适当安排贫困生在校内勤工俭学。从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还可以帮助他们分析高中成绩不理想的原因,鼓励他们克服对学习的害怕心理,纠正高职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窄的错误思想。树立发奋学习成才的志向。
1.2安排学习互助小组,推动校园兴趣小组活动
对于一些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后进学生,可以让成绩上游的学生和他们结成互助小组,不仅要在生活上做到互帮互助,还要在学习上达成默契,学习基础好的学生要认真辅导,耐心讲解,帮助后进同学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好专业知识,促进每一同学不断进步。针对学生兴趣爱好,由每个教职员工牵头成立各项兴趣爱好小组,组织学生加入兴趣爱好小组参加活动,使学生从沉溺网游、赌博等不良嗜好中解脱出来。并且在互动中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生活、学习习惯,详细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及时指正、正确引导。让学生毕业后顺利、快速适应社会生活。
1.3组织学习校史、校训和校歌,倡导校园文化
学校关于让生命充满爱教育活动
一、活动的目的
现在许多成长中的青少年对父母师长以及朋友的关爱已经习惯于接受,理所当然地享受他们的照顾和无私奉献,从来没有想到如何去回报。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举行这次活动正是为让广大中学生在享受关爱的同时,也能学会理解别人的付出,让他们把自己得到的深切的爱延续和传递,学会感恩,学会珍惜,懂得回报,懂得表达。
二、活动的组织
初一级部
三、活动的内容和安排
1、了解“感恩”(第3周)
中学感恩主题学习活动思路
一、活动的目的
现在许多成长中的青少年对父母师长以及朋友的关爱已经习惯于接受,理所当然地享受他们的照顾和无私奉献,从来没有想到如何去回报。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举行这次活动正是为让广大中学生在享受关爱的同时,也能学会理解别人的付出,让他们把自己得到的深切的爱延续和传递,学会感恩,学会珍惜,懂得回报,懂得表达。
二、活动的组织
初一级部
三、活动的内容和安排
1、了解“感恩”(第3周)
浅谈高中班主任融入德育教育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入改革,教育理念的更新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因素。高中班主任在管理实践中,融入德育教育理念,可以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因此,为了给学生更多发展自我素养的平台,本文从高中阶段融入德育教育的现状出发,对管理实践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现实意义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特殊时期,高强度的学习压力,让他们的身心感到十分劳累,如果学生长时间得不到心灵上的释放,将会形成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促使自己的学习效率进一步降低。因此,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能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从而实现应试教学向素质教学的转变,不断注重学生全方位的发展。传统的教学中,“重成绩、轻德育”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成长,不利于他们形成独立的学习意识。因此,班主任要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一、高中阶段德育教育的现存问题
(一)德育教育的目标不明确。虽然,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能够从学生的德育素质出发,切实帮助学生提高德育渗透。但是,很多班主任在开展实际工作时,将素质培育流于形式,缺乏明确的教育目标,没有将德育教育进行渗透式发展。德育教育的主要载体是在班会当中进行,如果班主任只是采用单调的说教模式开展班会,不会让学生对班会主题形成大致的意识,不会把班主任准备的德育教学放在心中。这就使得德育教育的目标失去了清晰化,使得整体工作的成效不理想。[1](二)德育教育理念过于陈旧。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学校都忽视了德育教育工作,很多班主任在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班会内容时,只是单纯的将爱国主义的口号对学生进行展示,忽略了爱国主义精神所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也没有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进行展示,使得德育渗透工作不能在班会中得到良好开展。因此,班主任要不断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三)班主任和学生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班主任和学生的沟通仅局限于学习的层面,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忽略学生的学习状态,没有与学生及时进行有效的沟通。当高中生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时,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和正确引导,多对学生进行关爱。但是,具有高度责任意识的班主任却很少见,师生之间总会有一定的心理距离,甚至是一些高三的班主任急于求成,在德育教育的渗透当中,往往选择了偏激的行为。
二、高中管理实践中融入德育教育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