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8 08:46:3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中地理课堂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中地理课堂

高中地理课堂师生生态关系失衡分析

在课堂上,师生关系良好与否关系到生态课堂的建构、学生未来的成长、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将基于生态课堂理念,针对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师生关系问题,从部分教师的应试教育理念和社会功利主义思想、部分父母的教育思想、硬性的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教师结构失衡和教师教育观念、学生数量过多及其个性差异、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生活和教学方法单一等方面分析了其关系失衡的成因。新时代的教育改革致力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激发教育的生机和课堂的活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并影响了教育体系,制约着教育生态的发展,造成了课堂师生生态关系的失衡。

高中地理课堂师生生态关系的困境

生态学理论追求和谐共生,重视整体关联。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师生关系是维系课堂生态整体性与和谐性最重要的关系。然而,在实际的高中地理课堂中,还存在师生关系不和谐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部分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交流不足。在高中地理课堂中,部分教师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学效果,课程安排很紧凑,教学内容过多,导致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较少。还有小部分教师牢牢掌握课堂话语权,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较少,总是习惯性地听从教师的安排,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即使在遇到不懂的地理知识和难题时,也不常向教师寻求帮助,不会主动与教师沟通自己的学习状况和心得体会,长此以往,学生和教师的感情会变得很淡漠。第二,部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方式不当。部分教师与学生沟通时忽视了学生的年龄、性别、心理特征等因素。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渴望独立,有高中地理课堂师生生态关系失衡的成因很强的自尊心,希望被作为成年人对待。只将他们当作孩子,不尊重他们,不考虑他们的心理都是错误的方式。不同的学生性格不同,男生和女生之间也存在差异,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交流,在沟通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尊重学生。第三,个别教师更关注一部分学生。个别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程度不一,典型的是关心成绩优秀的学生,忽视成绩较差的学生,导致学生对教师的行为感到不满,容易引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冲突,造成整体师生关系的不和谐。高中生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和夸赞,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会增进师生间的情感,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高中地理课堂师生生态关系失衡的成因

高中地理课堂师生关系不和谐、师生中存在问题与社会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当前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阶段,新的教育理念受到人们的认同,在教育改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还有少部分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干扰了课堂师生生态关系的建立。有的教师受到社会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以提高学生分数为主要目的选择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自然状态的情感交流。同时,一些不良风气和一部分突出的现实问题也对师生的思想观念和心理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课堂师生关系的不和谐。家庭对一个人的人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结构是否完整和良好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育、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学生作为家庭的一分子,同样会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原生家庭会对学生的人际交往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间接影响高中地理课堂的师生关系。父母的教育理念是影响孩子交往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开放、包容、积极的教育理念能够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交往思想,帮助孩子正确处理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对维系地理课堂和谐的师生关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生态课堂注重在充满人文气息的背景下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部分学校硬性的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制约了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使学生的行为受到约束,情绪上处于不够积极的状态。有的学校经常性地对地理教案、作业批改和研究开展检查,以及对学生地理成绩开展业绩考核,使地理教师难以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上。校园文化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潜在影响因素,校园中弥漫着尊师爱生的文化氛围,师生间平等交流、相互关怀,会潜移默化地改善地理课堂的师生关系。教师结构和教师教学理念也是影响课堂生态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频繁地替换教师,一个教师同时在班上担任多门课程,都是教师结构失衡的表现。教师长期流动,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认识和了解,也会导致师生间的关系较为平淡。少部分地理教师仍较多地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地理教学,还有部分地理教师在转变观念的同时,遇到了新的难题,不知何去何从,思维混乱,阻碍了课堂师生生态关系的良性发展。

学生数量和学生间的个性差异也是影响高中地理课堂师生生态关系的因素。高中地理课堂生态系统内部要素之间需要一个合适的数量和结构比例,对班级规模和学生数量也有一个严格的要求,以保证课堂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人数过多,地理教学方式单一,坐在后排的学生与教师相隔较远,都会使师生间的课堂交流相对减少,阻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同时,由于家庭背景和个人经验的不同,学生表现的个性特征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再加上部分学生处于叛逆期,情绪不稳定,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冲突较多,也会破坏高中地理课堂师生生态关系。部分教师的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生活,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造成高中地理课堂师生生态关系失衡。课堂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一旦某个环节出错,便会造成系统的失衡。地理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出发,符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教学目标相吻合。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可单一,要结合具体的地理内容、课堂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丰富而真实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师生间深入交流的重要环节,不仅能提高地理课堂学习质量,还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师生间的交流更加通畅,对课堂师生间和谐生态关系的建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查看全文

高中地理课堂介入作用分析

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把教材知识点和生活常识结合起来,是促进地理教学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高中地理教师要将生活常识作为教学切入点、教学设计媒介、情境创设素材,发挥其重要作用,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常识;教学效率;教学质量

强调生活常识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介入,已经成为高中一线地理教师的共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大家普遍意识到了生活常识的介入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因为高中地理学科中的知识内容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难度,若是采取和生活常识相结合的方法,则可以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知识的奥秘,帮助学生快速适应新知识,进入新状态,实现教学的良性发展。其次,生活常识在高中地理课堂上的介入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一致,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第三,从近几年的高考可以看出:地理试题更加倾向于对生活常识的理解,侧重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顺应这一趋势,多做这方面的探索尝试。

一、让生活常识成为课堂教学切入点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生活常识在高中地理课堂上的介入,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教师将教材中的知识与生活元素充分结合起来,在满足教学需求的同时,提升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各个版本的高中地理教材中包括很多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将其中的生活常识提炼出来,使之成为教学的切入点,开展与之相关的教学。在此过程中,学生接触了生动的生活实际案例,对于其思考潜能的激发大有裨益,还可以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因为有了生活常识的切入,所以学生理解有关知识将变得更加容易。例如,在教学季风气候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所处区域气候特征作为教学切入点,使学生更快了解和掌握季风带划分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主动关注本地气候变化特点,并将理论升华到对整个季风带分布的认知。另外,教师还可以考虑把学生所熟知的城市地标性建筑作为地理教学的切入点,以突出其地理特征。如以汽车城切入东北地区的代表城市长春,以东方明珠切入华东地区的代表城市上海等,并让学生意识到这些城市都可以成为某一种气候或某一个季风带的代表。这种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进行深入探索,拉近学生和地理知识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持久的兴趣。

二、让生活常识成为教学设计媒介

查看全文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地理是一门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学科,系统学习这门学科,可帮助学生全面认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笔者先分析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实施策略。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地理学习的重视度不够。长期以来,地理学科就被认为是“副科”,直到现在,依然没有摆脱这种认知,因此,相较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地理教学并没有引起教师和学生足够的重视。教师在教学时,不注重对课本知识进行拓展、补充,只是简单地讲解书本上的内容;而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很少,认为听不听都无所谓,也不是重要的课程,做着与课堂完全无关的事情,如,睡觉、看课外书、玩手机、做其他学科的作业等等。2.教师自身素质缺乏,观念较为陈旧。目前,很多高中地理教师还是秉持陈旧的思想观念,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进行课堂教学,教师的主导地位过于突出,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则被剥夺,这样不仅违背了教学原则,而且还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智力的发展。此外,很多高中地理教师满足于现状,不注重与时俱进,不主动去了解与地理有关的新知识和技能,也不主动去学习教学新思维及策略,从而导致自身素质缺乏,教学质量和效率也得不到提高。3.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较低。教学方法单一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很多教师资历较老,习惯了自己惯用的教学方法,一时很难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很多教师不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也不积极学习新的教学思维及模式,从而教学方法都是一成不变的。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教学变得单调和枯燥,不仅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教师的教学激情也大大减弱。另外,高中地理新增加了很多与实际生产、生活相关的内容,以及科普性和探索性较强的内容,学习难度有所增加。学生感觉学习吃力,教师又不能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较低,教学效率也不高。4.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较为机械,迁移能力较弱。高中地理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全面掌握地理知识,更要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从而解决现实问题。目前,很对学生都能够根据教师的讲授将课本上重要的知识点进行熟悉并记忆,但是在掌握知识时过于机械,不能将知识灵活地加以运用,即不能够学以致用。此外,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师缺乏对学生知识迁移进行引导的问题,学生难以掌握有效的地理学习规律,知识的迁移能力也较弱。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1.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对于教师而言,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主动创新教法,积极了解并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并科学地加以应用。例如,教师可通过网络了解一些地理新发现、新理论,教学新思维、新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拓展和尝试;对于学生来说,应转变“地理是一门副科”这种思想认识,将地理放在与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学科同等重要的位置,积极学习地理知识,在课堂上认真听课,做好相应的笔记,课后及时复习反馈,也可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巩固。2.积极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可在课件的前面插入一则小故事,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在课中,可通过在课件中插入一些音频、视频及Flash动画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地理知识。3.实施分组协作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分组协作法是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有一个全面了解的前提下,也可以采取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例如,教师根据学生的成绩优劣、个性特征及能力水平的差异等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让各小组根据教学活动及目标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这样不仅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还能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作者:丁旭平 单位:敦煌中学

查看全文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分析

【摘要】高中地理课程所具有知识范围广泛、知识内容结构复杂的特点,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难度。文章主要是就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核心素养;教学提问

1地理核心素养的概述

高中地理的核心素养就是高中生将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地理技能、知识以及最终形成的地理意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满足自身发展和生活需求目的的一种涵养。经过深入的分析研究发现,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首先,终身性。地理核心素养滋味一种内化品质,如果形成的话,将会伴随学生终身。其次,实践性。高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其所学习和掌握的地理技能以及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最后,全面性。地理学科不仅具有交叉性较强的特点,而且该学科涉及到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学科的知识。所以地理核心素养作为地理学科的一种综合型的素养,其也具备了地理学科应有的特征。

2基于地理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分析

2.1有目标的进行教学的提问。地理课堂教学提问不仅是地理课堂教学的主线与核心基础,同时也是影响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关键。所以,高中地理任课教师,必须严格的按照地理学科教学改革的要求,设计三维性教学目标的同时,严格的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设计课题提问。比如,教师在讲授《行星地球》最知识时,可以设计以下几种类型的问题。地球处于宇宙中的什么位置?地球生命体存在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地球的特殊性主要指的是什么?等。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不仅加深了对地球的认知,同时也激发出了学生保护地球的意识,促进了学生解决问题以及获取信息能力的有效提升。2.2在调动课堂氛围的基础上进行提问。教师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不仅要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保持一致,而且相关问题也必须具有相应的启发性、拓展性以及趣味性,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兴趣的目的。作为地理教师而言,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开展课堂教学提问,同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教学等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势,营造符合学习学习要求的学习氛围,才能促进学生地理知识实践应用能力的不断提升。2.3针对性进行问题的提问。教师对课堂提问时机的把握,是决定课堂提问效果的关键。也就是说,在适当的时间提问,不仅不会打断学生的思维,而且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对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比如,教师在讲解有关于洋流这一知识时,可以通过讲述玩具鸭故事的方式,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然后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提出问题为什么玩具鸭会出现在距离原点万里之外的地方?如果玩具鸭坠入太平洋的话,那么经过若干年后它又会出现在什么地方?2.4因材施教,设计多样化问题。现实生活与理论知识的紧密融合是激发学生地理知识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手段。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积极的运用日常生活中发生在学生周围的事情,设计教学问题,才能在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记忆和理解的同时,促进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不断提升。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不同的学生在个性以及智力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再加上受到教育基础以及生活环境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以及问题的分析能力等方面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所以,高中地理教师必须严格的按照地理核心素养以及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设置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多样化的问题,才能确保课堂提问难易程度的可行性以及适用性,为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教师在讲授有关于欧洲地理的知识时,如果直接向学生提问伦敦为什么被人们称为雾都?莱茵河为什么又有黄金水道这一名字?等问题时,地理素养与人文素养相对较高的学生就可以有效的抓住问题的知识点并作出相应的回答。但是,地理基础知识相对较差是大学生,则会无法准确的回答出这一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在深入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点设置不同的问题,才能达到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稳步提升的目的。2.5循序渐进的进行课堂提问。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高中地理课程内容不仅复杂程度高而且各个章节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对其所设计的问题的有序性与递进性予以充分的重视,才能达到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效率稳步提升的目的。比如,在进行农业区位选择这一知识的讲解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什么是农业?农业区位的含义是什么?等相关问题,同时在详细的向学生介绍农业区位形成、发展以及特点等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加深对影响农业区位影响因素的认识和理解。

查看全文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探讨3篇

第一篇:高中地理教学中单元教学法的应用

〔摘要〕在高考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高中地理拓展型课程部分更适合采用单元教学法。本文从什么是单元教学法、单元教学法相比课时教学法的基本特点、以及地理教学中如何运用单元教学法等几个方面,对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进行了初浅探索,并以沪教版“生态环境治理”为例作具体说明。

〔关键词〕单元教学法;高中地理;生态环境

一、关于“单元教学法”

1.单元教学法

单元教学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欧美“新教育运动”的兴起而出现的。首先比利时的德克乐利提出教学整体化和兴趣中心原则,是单元教学的萌芽。之后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实用主义的单元教学,他的学生克伯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设计教学法(又称单元教学法)的理论。1920年该理论随杜威来华传入中国,并对我国语文教学产生重大影响。1931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莫里逊提出“单元教学法”,让学生在几天或一周时间内学习一项教材或解决一个问题,教学过程分为五步:探索-提示-自学-系统化-复述。该理论将儿童中心和教师中心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折衷,在当时具有一定代表性。笔者理解的单元教学法是:以单元为基本单位,以单元主题为线索,运用系统方法有机重组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过程,进行连续课时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完成相对完整的单元学习,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式。

查看全文

高中地理课堂优化教学研究

一、改变观念,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教师是课堂教学环境的创造者,是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者。因此教师应该努力让高中地理课堂民主和谐、宽松愉悦起来;让学生敢想敢说,积极思考,勤于发现。

1、平等民主让合作有效。

教师要转变观念,自觉成为课堂教学的配角,成为学生学习的“参谋”、“助手”和学生活动进行和深入的推动者;平等交流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使得课堂充满活力与效果。如在《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例》学习时,先让学生课前查找资料,结合地理知识和教材说说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情况,待学生充分思考和发言之后,师生一起读图表,进一步加深对我国水资源区域分布的认识,这样,既训练了学生所学地理知识的运用,又锻炼他们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从而在分析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线路的优缺点时有合作探究的可能。

2、倾听赏识让学习高效。

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生平等和谐相处,还是通过鼓励、肯定和赏识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兴趣。学科知识之间存在着交叉、综合和渗透。地理课堂上学生的思考、分析的角度是富有创新意味的,因此,教师要真诚的学会倾听,在互相尊重和理解中实现教学相长。如在《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这一内容学习时,对南水北调的意义归纳有: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输出地区是把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增加税收,增加财政收入;能够改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进而大大促进输出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有学生提出我们本地的水资源被北调了,对我们来说是资源输出,但是为什么要交南水北调征收的费用呢?这样的问题已经不能用地理知识来解释,于是我启发学生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社会发展的角度给出一些合理的解释。如此,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沟通,提高了他们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查看全文

高中地理课堂质量提升思路

一、高中地理教师要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所以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要实行民主,因为教师是高中地理课堂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如果教师的情绪良好,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我们的课堂学习氛围民主、和谐、宽松,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被唤起来,从而产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的激情,从而敢想、能说、会问、增长能力。1.高中地理教师要从多角度来赏识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赏识,鼓励学生独立学习,积极探索,从而达到整体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位出色的赏识者,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认识到每一件小事背后的闪光点,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积极地评价,让学生在充满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之间才会建立尊重和理解的关系。教师不应该把知识传授当作授课的首要任务,而是要更多地关注一下学生的个体存在,让其在轻松的氛围中长大,在不断地成功中建立自信,健康成长。我们不希望教师在课堂中填鸭授课,让学生一直猜测自己的心中所想,猜不中就一直猜下去,这样,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产生厌学情绪,以至于弃学。同时,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持之以恒的激励,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切实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2.师生间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民主氛围。在高中地理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相互学习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相长。教师一定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从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中走出来,成为学生的指挥官、参谋者,成为学生永远不竭的动力源。如果教师能够蹲下身来,放平心态,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去,就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真正成为交流的宝地。

二、高中地理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法一旦触及了学生的情绪及意志领域,这种教学法一定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就表明,只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他们就会对此产生很高的热情,思维也会感觉活跃。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笔者经常会创设一些自主学习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去探讨,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情境教学。有条件时,笔者还会把学生带出学校,走入社会,去亲身体验一下生活中的地理。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了出来,对地理学科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并能积极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求各种途径去解决问题。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总结归纳、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均能得到很好的提升。

三、高中地理教师要让课堂生活化,提升学生的学习乐趣

毫无疑问,高中地理是非常有用的学科,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让地理回归生活,用地理的眼光来看待生活,就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笔者就经常带学生去游览本地区的高楼、街道、小河和田地等,并教给学生用地理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中存在的现象,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具体、形象可感。如笔者就用放风筝的事例讲解了风的相关知识。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的。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理解,如让学生经过亲自考察当地的环境后,写一份倡议书。这样的地理知识是形象可感的,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达到了高效教学的目的。

查看全文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6篇

第一篇

一、转变教师角色,认识主体作用

在传统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就像一个国度的领导者,下达学生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要求学生必须依照教师要求行事等,这就使得学生成为统治者的附庸,进而影响了学生能动性的发挥,而课堂教学效果的实现,基于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地理教师要转变主宰课堂的观念,将适度的权力留给学生,以此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环境。

(一)确定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要转变主宰者的意识,充分认识到学生主体性的作用。转变说教的教学模式;积极推行民主化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的选择上,参考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学生需求和信息更新,对教学内容更新完善等;充分尊重学生,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积极发现学生身上的闪亮点等。

(二)培养师生情感

查看全文

高中地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

摘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不仅可以充分调动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可以更好的实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改革。文章基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减负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减负背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当中,不仅仅需要高中地理教师对高中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同样也需要高中地理教师不断对高中生进行引导,引导高中生积极思考,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高中生的思维方式,培养高中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对于问题的设置,即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给予足够的关注与重视。

一、有效提问,增强问题的技巧性

增强课堂提问的技巧性,可以更好的实现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的提问可以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如课堂导入环节与课后总结环节,而非仅仅体现在课堂授课的主要环节当中。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高中生进行提问是有很多内涵的。第一,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温故知新,既可以摸清楚学生对上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如何,也可以对学生的预习情况以及现有知识储备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第二,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提问,可以充分调动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刺激学生不断学习,不断思考。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提问时应当注意增强所提问题的技巧性。一方面,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教学价值,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另一方面,教师也应当尽量使问题的设置可以贴近学生的生活,便于学生理解,同时,还可以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例如,在讲解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当中的《自然灾害与人类》这一课时,高中地理教师可以根据生活中发生的实例巧设问题。现实生活中,自然灾害时有发生,我国地域辽阔,每年都有地方遭遇自然灾害,地震、干旱、洪涝、冰冻等等自然灾害就在我们身边。高中地理教师可以根据2008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为实例讲述自然灾害与人类的关系。高中地理教师可以这样提问:“2008年汶川大地震大家知道震级是多少吗?大家知道大地震造成了多少人员伤亡吗?”很多学生都听说过这次大地震,通过各种媒体也了解到一些地震的危害,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可以解答地理教师提出的问题。虽然地理教师提出的这两个问题与课本知识没有直接联系,但是却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高中生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就会了解到很多问题之外的知识,加深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从而学到更多知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会得到提升,起到给学生减负的效果。

二、有效提问,与小组教学相结合

查看全文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核心素养探究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发展进程中,一些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理念和思维模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实际高中地理课堂上开始重视对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高中地理老师要引用了多种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把地理课本内容和核心素养紧密融合,创新并改进原有的教学方案,进而促使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逐步强化学生的地理知识实用能力。本文简要地说明了高中地理课堂上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并探索了相应的培育措施。笔者希望通过本文,与广大教育工作者们共同推动高中地理课堂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核心素养;培养措施

在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进程中,地理老师需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和实操能力的发展。在具体的地理教学活动中,由于地理知识学习与其他科目不一样,需要学生掌握较多系统性的内容,其中包含较大的知识网构建以及诸多细分化的知识理论,这对于高中生来说具有较大的困难。但是,当学生的基础地理核心素养形成之后,其就可以协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力,从而促进了高中地理教学的发展。

一、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核心素养培育的必要性

(一)可以建立基本的地理学科素养。在实际高中地理课堂上,地理老师需要分模块实施教学,通常情况下分为中国地理知识和世界地理,有较多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这时,学生就可以依照不同的地区实行对比学习,以此协助学生建立基本的地理学科素养,让学生能够掌握人群和自然之间的关联。地理老师还要建立互利互助的学习模式,进而严格地把控地理知识的学习中心。(二)把地理课本内容实用于实践。学生形成地理这门学科的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组建系统性的地理知识。地理学科素养主要涵盖两点内容:第一是对地理基础知识的学习,第二是把高中地理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老师在此基础上对地理课本内容做一个有效的整合,从而优化高中地理教学课堂。

二、高中地理课堂活动中增强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