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德育课堂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4 17:34:2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中德育课堂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中德育课案例教学法研究
一、案例教学的特点(优点及其局限性,而局限性正是我们需要研究探讨的地方)
案例教学具有科学性质和实用价值,可以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具有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及师生互动等功能或优点,受到很多专业教育者长期广泛的使用。在高中德育课使用案例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高中德育课的教学现状,改变德育课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德育课取得一定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随着案例教学不断的深入应用,发现案例教学也有其缺点或局限:应用案例教学过于耗费时间和精力、不利于中等以下程度或低年级的学习者等。本论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配套措施。希望有助于广大德育工作者提高对案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认识,并有效地利用案例教学进行德育课教学,提供借鉴和启发意义。
二、高中德育课运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一)改革高中德育课传统教学模式的需要,提高德育课的实效性
高中德育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德育课的实践性和政治性很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正确的认识到这一点,并要认真的解决。然而,在传统的德育课教学中,教师讲授几乎成了唯一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津津有味地讲授理论知识,学生们在下面听的昏昏欲睡,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使得学习单调、枯燥,从而导致学生对德育课消极应付,不感兴趣,不愿听讲,考试前临阵磨枪,死记硬背,根本达不到学习德育课的目的。案例教学以案例为媒介,将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将现实生活中生动、逼真的事件引入课堂,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自觉地学习,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案例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主动的探索者,学生在德育课堂上主动讨论、主动发言、主动合作、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另外,案例学习过程是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在没有任何压力下大胆的发表观点,分析彼此的观点,做出选择。案例教学通过为学生提供各种道德情境,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的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得到增强,…他们的道德行为进一步得到改善,提高了德育课的实效性。(本文来自于《山西青年》杂志。《山西青年》杂志简介详见.)
(二)适应高中的生源特点(“一言堂”式的德育课导致优生差生都不感兴趣)
高中德育教育运用分析
一、高中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高中德育内容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学生无法理解老师口中所说的道德的有关内容,也无法与他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当学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一无所知时,他们就会认为德育与他们自己的实际生活没有太大的关系,也就不会接受德育。老师对学生的德育使得学生把德育当成一种高大上的东西,当与他们实际生活没有太大的关系时,他们也不会把道德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也不会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道德的人。学校必须要把德育落到实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让他们更加理解德育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2.德育课程教学方法上存在问题。在德育课上,老师一般会对教材进行讲解或者抒发自己对于这个课程的理解,但是老师绝对不会让学生发表自己关于今天所学课程的感想,课堂的主体本应该是学生,但老师在教学时只教给孩子们关于道德的理论知识,没有把理论与实际联系在一起,这样他们对道德的认识也只是局限于理论方面,老师应该带学生去进行真正的实践,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道德的重要性。3.高中的德育应该渗透到高中生所学的每一个科目当中,而不应该局限于道德这一个学科的学习。老师自己认为德育应该独立出来,道德本身就是融入生活当中的,所以道德教育也应该融合在学习的每一个小细节、小方面。德育不应该只要求政治老师、德育老师把这种教育传播给学生,应该对学校所有的老师都做出要求。
二、对高中生运用道德体验进行德育的重要性
1.有利于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中生对社会的认识还不深,运用道德体验对他们进行德育,可以让他们在这种体验中,明确地分辨是非对错,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判断是非的标准,这样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中生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所以我们必须在高中教学中对他们进行德育,让他们在进入社会之前就树立一个正确的是非观。2.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运用多种形式,将德育融入高中生所有科目的学习中,可以让他们在悄无声息中接受德育,把自己培养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样在学校的学习中他们可以更加和谐地与他人相处,不因为一点小事与他人产生矛盾。当学校里所有的学生都受到德育变成有道德的人时,学校会变成一片和平的净土。当高中培养的所有学生进入社会时,他们依然会把这种道德带入社会中,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和谐。
三、怎样将道德体验更好的运用到高中德育教育
1.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创建更好的课堂氛围。对于高中生来说有一个很好的课堂氛围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老师的努力。老师必须改掉以前在德育中所用的教学方法,转变自己的教学思维。在德育课堂上,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道德体验更好地感受到德育。老师给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让他们对一些道德事件进行真实的体验,让他们在模仿中感受到事情发生的真实过程,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其中,也可以更明白道德教育的重要性。2.提高教师德育素质。想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有道德的人,老师必须要以身作则,提高自己的德育素质,让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相关的道德与素质要求,让孩子们从自己身上就感受到德育体验,这种教育是耳濡目染的,效果也是最好的。高中德育的开展对高中老师的德育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高中老师一定要认识到德育对于高中生的重要性,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自己的道德与素质。学校也可以定期聘请专家到学校对老师进行德育培训,教会他们怎样将德育更好地融入课堂当中。德育可以帮助高中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德育是现在高中的重点,学校和老师必须对德育加以重视。
浅谈爱国主义融入高中德育课程
德育课程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达到其他课程的教学目标,还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新德育工作形式,丰富德育工作的内容,在活动中不断提高德育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减轻学校德育活动的功利色彩和空洞的说教,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全面成长,增强德育课程对高中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本文以武昌区水果湖高中团委近年来组织的特色德育活动为例,浅谈如何潜移默化地把爱国主义融入高中德育课程,开发出具有特色的德育课程。
一、爱国主义融入高中德育课程的意义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曾经讲过:“一定要让大家知道中国的历史,知道我们党是怎么走过来的。”自1840年以来的170多年的中国近现代史,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众和仁人志士为救国存亡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斗争历史。在经过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程后,中国由一个积弱积贫、备受压迫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繁荣昌盛、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些伟大的成就都离不开革命前辈的浴血奋战和努力奋斗。高中生是青年群体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我们要把新时代缅怀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先进文化和优良革命传统结合起来,注重爱国主义意识的培养,在日常生活细节中增强爱国意识,通过开展系列德育课程,培养责任感,把爱国主义融入高中德育,做到润物细无声,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才能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
二、爱国主义融入高中德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高中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合在学校,当前各地学校也组织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升旗仪式、主题班团会、参观纪念馆博物馆、观看爱国主义影片、重大节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专题讲座、入团宣誓等等。但总体来讲爱国主义融入高中德育课程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活动形式化,只重视表面现象,有走过场之嫌在当前高考压力巨大的现实情况下,各级各类学校竞争主要集中在教学成绩和高考升学率上,这促使部分学校过于追求高考的学科教育,忽视对学生进行真正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也缺少激励和有效的评价机制。(二)课堂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效果不明显课堂教学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思想政治课仅是高中生主要课程之一,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重视讲授考试范围之内的知识,忽视高中生情感层面有关爱国情感的教育与培养,重视我党领导人民革命战争中的爱国精神,忽视对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爱国精神教育。同时在教学中还存在着教育教学任务重,课程时间短,教学中简单地把情感教育等同于认知教育,从而无法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弱化了思想政治课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三、爱国主义融入高中德育课程的开发
道德体验在高中德育的应用
一、道德体验的概念
道德体验,是个体对一定的社会存在和道德认识的主观态度,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人们根据道德准则要求进行道德活动时所产生的爱慕、憎恶、信任、同情等比较持久而稳定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与道德信念、道德认识密切相关,它是道德意识的组成内容,具有社会历史性与阶级性。在高中德育中应用道德体验,营造良好的校园德育环境,实现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平等沟通、交流和互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和自我成长。
二、高中德育中道德体验的重要性
1.道德体验能够帮助高中生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在传统的高中德育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德育课教师经常过分地强调学生们对德育理论知识概念和原则进行记忆、背诵和模仿,却没有让学生们进行实际的体验和领悟,学生们只是通过一些理论知识的了解,很难在道德观念上形成情感共鸣。而将道德体验应用到高中德育课教学中,就能够让学生们将自身的实际经历与道德理论知识的概念、原则连接贯通,从而帮助他们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升华。道德体验能够有效地引导高中生从生硬的物境到生动的情境再到丰富的意境,从而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事物的发展。2.道德体验能够帮助高中生进行情感上的升华。道德体验也是高中生产生道德情感的生长剂,只有让学生们和道德事件产生情感共鸣,才能使他们实现由道德理论的认知到道德意志的产生再到道德观念的形成。如果德育课教师能够为学生们创造一定的道德体验环境,让学生们亲自去感受和体验,不仅能够有效地加深学生们对道德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而且还可让他们真正做到言行一致。如果学生们在学习道德知识的过程中没有情感这个推动力,就算他们有了一些情感上的共鸣,那也很难做到亲自实践、言行一致,这样也不利于学生们未来的发展。
三、高中德育中道德体验的应用途径
1.创设良好的道德体验情景课堂,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道德情感。如果想要更好地将道德体验应用到学校德育中,那么德育课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必须对教材进行充分的利用,并营造相应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们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亲身体会和感受,并产生一定的道德情感的共鸣。(1)应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语言对于学生们来说具有十分强烈的感染力。如果教师在德育课教学中能够运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就很容易让学生在头脑中产生相应的画面,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让他们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处理过这样一件事情:他的学生在无意间把一只麻雀打死了,为了教育这名学生,苏霍姆林斯基就把这名学生带到了鸟巢旁,指着那几只嗷嗷待哺的小麻雀十分悲痛地说:“它们没有妈妈了,它们也活不了几天了。”这些语言和情景让这名学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十分后悔,这件事也让他在以后的十几年中都记忆犹新。(2)有效利用多媒体。现代的多媒体手段和传统的文字、图片信息相比,显然前者更能够诱发学生的道德体验。德育课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道德方面的录像或者课件,再配上一些适宜的背景音乐进行烘托,这样就更加能够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如在进行关于父母、家庭方面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韩红的《天亮了》,并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背后的故事:在生死瞬间,为了给孩子换来生存的机会,一对父母为孩子撑起了一片天。播放这样一首歌,更加能够体现出父爱母爱的伟大,从而给学生们带来更多的思考。2.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开展相应的道德体验实践活动。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学生们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就会受到这个环境的影响,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和道德品质的好坏。特别是在如今社会环境十分复杂的情况下,学校需要创造一个适合学生道德素质发展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提供能够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生活。另外,学校定期开展相关道德体验实践活动,也能够让学生实现对德育知识的体验,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进行道德实践。
信息技术在农村高中德育教学的应用
【摘要】信息技术是促进现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教学手段,它为现代教育提供了更便利的教学资源、更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更具有活力的教学环境,是促进教育水平提升的重要方式之一。虽然目前大多农村城镇高中学校已配备信息化教学设备,具备良好的硬件基础,但城乡师资、软硬件建设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农村高中的德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才能实现德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从而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本文就信息技术在农村高中德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有关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村高中;德育教学
在农村高中教学中,德育是一项重要的基本任务,体现在校园内的日常方方面面,是学校、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新课改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德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它改变了传统单一而枯燥的授课模式,教师通过以学生课堂体验感为重要参考,利用信息技术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让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为生动活泼、易于理解与贴近学生心理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与正确的价值取向,促使学生学习自主性与探究性得到一定提升,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目前农村高中德育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现状分析
(一)传统观念没有扭转,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
在当前的农村高中德育教学中,仍旧存在学生参与度不高,学习积极性不强等现象。归根结底,在于农村教育理念、模式、师资等方面的落后,教师队伍的老龄化、农村传统观念等因素使教学模式的改革步履维艰,停滞不前。很多教龄较长的教师对于新颖观念、信息技术的接受度与应用掌握度不强,在教学习惯、思维方式、德育教学内容等方面一时难以扭转固有思维模式,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目标的设计,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背离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初衷,从而导致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学习效率低下。
高中德育教育管理研究3篇
第一篇
1.高中德育管理的对策与方法
创造良好校园氛围环境是很容易对一个人的举止行为甚至思想产生影响的。学校作为学生离开家庭后的学习场所,学校的环境与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学校相关管理者一定要为建立一个校风良好的校园环境而做出实际的举措。首先可以在学生接触较多的宣传栏上定期讲述关于先进模范代表的事迹,鼓励学生向他们学习;同时,可以开展一些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也可以定期开展德育教育的讲座。总之,要使学校形成一股德育教育的风气。
2.加强课堂德育工作
学生除了在学校组织举行的各类活动中可以感受与学习到良好的品德,还有一部分知识的来源是在课堂上学习来的。课堂上的教育传输的是理论知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不具有可实施性,但是,理论知识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学生只有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后盾,在实践中才不会出现盲从以及错误的事情。另外,任课老师还要加强课堂教学的活跃性与生动性,尽可能的在理论知识的传输中加入实例来向学生阐释道理,这样学生才会更容易接受知识,更好的理解。所以,学校一定要重视德育课堂的教育,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相关任课老师的水平,使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
3.老师做好表率,以德育人
研讨德育教育中的问题及措施
一、高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德育内容匾乏。在对本班进行德育教育的实际中笔者发现,德育的教材脱离实际,其教学内容多是一些人生的大道理,缺乏趣味性,也没有对生活的融入,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枯燥无味,无法精神集中,也没能对教师所提问的问题做出积极地反应、回答。在实际的问题中,能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关注和行为做出改变的内容少之又少,贴近高中生活实际的案例更是成了稀有物品,很难找出可以涉及社会热门话题、热点新闻的案例内容。对于这种匾乏内容的德育教材,学生无法对其产生兴趣,就更别说达到教育目标,起到“育人”的效果了。
2.德育方式单一。在对德育教育的实践中笔者还发现,在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利用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灌输。不仅忽视了对学生的循循善诱,促进学生在道德上的自我完善;也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善恶分析、价值观、道德观的直接授教。讨论课,也变成了学生之间的“课间休息”,只有少数学生进行发言,难以让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在德育课上的主要工具是德育教材、音像教材、教学软件等,其主要的教育地点是课堂。德育课的教学只能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方,教师用严肃的态度步上讲台,在学生正襟危坐、沉默寡言的教学气氛下进行,就算展开德育实践课,教师也只是出于形式,没有得到良好的实际效果。
3.德育考核流于形式。在当前,各个高中学校依旧以应试教育的观念进行教学,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教学方针,受高考和招生制度的影响,学校对德育课的授教完全以考试为中心,学生为考试而学,大部分的学校及教师都把德育教育进行系统化、应试化、按每个考核所需内容让学生进行吸收,以填鸭式的方式灌输于学生,把德育变成单纯的考试知识点来迎接考核的需要。学校在对学生的德育的评估在措施、制度、条件等方面都没有一套可行的规范制度,使得德育工作的评估流于形式变得无章可循。
二、高中德育教育采取的措施
1.改良德育的教育模式及方法,提高德育教学成效有效途径。在高中德育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制造、利用环境、情景的氛围来融入教学,可用情境教学法有针对性地设计模拟富有一定感情情绪的场景。如在本班中,教师把学生带到英雄纪念馆中参观历史英雄的雄姿,在过程中以脍炙人口的英雄故事现身述说,让学生从中体会其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氛围中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让学生的道德思想升华。
德育在高中政治教学的渗透
摘要:高中的政治教学意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马列毛主义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力理论的相关教育。因此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同学提高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随着社会的进步,更多的思想开始渗透进我们的校园中。高中阶段的学生思想状态还没有完全成型,因此在价值观方面极容易受到外界思想的干扰而发生扭曲。因此作为高中政治老师要努力通过政治课堂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本文将针对德育在思政课堂中的渗透进行探究。
关键词:德育;高中政治;教学渗透
现代的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德育工作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实现自我价值。而高中的政治课堂为学生接受德育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所以作为高中政治老师要找准方法,将德育工作渗透进我们的高中政治课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1高中政治教学现状
1.1高中德育教育现状。当前高中生的学习任务重、压力大,而且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的教学目标都是以升学为主,这样一来就忽视了在高中生中普及德育教育。对学生缺少正确的思想引导,也缺少相关的法治教育,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学生违反规定的情况下才进行教育工作。这样使得学生缺少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制意识,“高分低德”的学生不在少数。1.2高中政治课堂中渗透德育的现状。高中教学中一般都是以语数外三科为主,学生对于政治这门学科的重视度不够,甚至有的学校为了能够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学习主科而停掉了政治课程。甚至因为我们的政治教材的原因导致学生认为政治课是没有意义的,课本内容和实际生活严重脱节。同时有的政治课堂一般是老师一味地说教,缺乏老师和学生的互动,老师在政治课中的德育教学也只是空泛的理论讲授,缺乏实践经验,无法让学生真正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2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农村高中德育工作策略探讨
【摘要】本文针对农村高中德育工作中对德育不够重视、缺乏科学的德育目标和内容、德育工作方式过于单一、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提出通过树立对德育工作的正确认识、确立科学的德育目标和内容、丰富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打造高素质的德育教师队伍等途径,积极改进创新德育方法,提高农村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农村高中;德育工作;实效性;策略
德育工作一直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高中生的人格完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农村高中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德育工作也一直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农村高中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教育资源、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等的特殊性,德育工作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不利于农村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创新德育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当前农村高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农村高中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德育不够重视。虽然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一直强调德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农村高中仍然存在重智力教育轻德育工作的现象,对德育工作重视不足。首先,农村高中德育课程的设置过少。按照国家规定,高中思想政治课每周应不少于两节,但由于农村高中升学压力较大,大多数思想政治课被占用或取消。其次,德育管理部门工作不到位。虽然大多数农村高中都按照国家规定设置了德育工作的管理部门,如政教处,但这些部门通常只管理学校日常事务,如纪律、食堂、宿舍管理等,很少开展德育相关的工作或活动,德育工作甚至处于无管理状态。(二)缺乏科学的德育目标和内容。缺乏科学的德育目标和内容是农村高中德育工作实效性低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也导致德育工作难以有效开展。首先,农村高中的德育目标设定过高过空,缺乏实践性,导致德育工作过于理论化。其次,德育内容过于陈旧,缺乏适应时代的新内容。同时内容笼统,与现实脱节,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可操作性较差。(三)德育工作方式过于单一。目前农村高中德育工作采取的方式过于单一,如都是通过思想政治课进行理论教育,每周一次升旗仪式。除此之外,农村高中几乎不开展德育课外活动或校外实践,学生所接受的德育内容几乎全部来自课本理论,缺乏与实践的结合,学生理解和领悟不够透彻,因此德育工作实效性不高。(四)德育工作的师资力量不足。当前农村高中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队伍力量较弱,不能满足德育工作开展的需求。一方面,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思想政治课程由于不属于高考理科的必考科目,在很多农村高中不受重视,教师数量较少。另一方面,德育教师的队伍结构不完善,除班主任和思政教师外,其他学科教师的参与性较差,未能保证教育工作者的全员参与。
二、提高农村高中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
中学德育教学中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
一、中学德育课堂教学及其形式
(一)德育课堂教学的内涵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即教育者根据德育目标,中学可以参照《中学德育大纲》的要求,通过讲解、示范及实践等手段,向学生传授德育知识,学生自觉地将外在道德要求内化成自身道德素养的过程。
(二)中学德育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1《.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等学科教学
中学一般都会开设德育课程,中学德育课程分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分别是《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高中德育课程以模块的形式设置,努力体现针对性。从2006年起,中学德育课程执行新课标,素材的选取注重学生的现实情况,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相适应,但是德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并没有改观,仍然延续着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