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3 06:13:4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职教育技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职教育技术型人才培养问题和对策
摘要:文中主要以高职教育技术型人才培养这一视角进行论述当前阶段高职教育院校中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全面提出高职教育院校以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发展目标,构建产学研相融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教育;技术型人才培养;问题;路径
当前阶段,大多数的高职教育院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完全的理解自身职业教育在职业能力与专业理论的教学需求,只是过于强调需要进行削弱或者取消一些教学课程,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但是却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学生学习思维和实际训练能力的不足,进而严重缺乏创业精神等。于此同时,高职教育阶段中的教学课程还存在教学内容过于重复的问题,进一步的导致高职教学资源的无故浪费,这一系列的因素将极大的影响高职教育在国家各类教育的健康发展。为此,笔者在文中对高职教育技术型人才培养问题和路径进行选择。
一、当前阶段高职教育技术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高职教育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精准
随着我国教育部颁布《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的这一内容,其中着重强调了“职业教育院校培养与我国信息现代化发展需求想贴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比较强的职业能力;在生产线、服务线等一线环节进行服务的复合型人才。为此,高职教育院校需要将学生掌握职业能力作为学习重点。但是由于当前教育院校对自身职业教育属性定位的错误,进一步导致了高职教育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错位问题,极大地削弱了高职教育院校自身的功能,进而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院校的健康发展。
高职教师教育探究3篇
第一篇
一、胜任力与教师资格制度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是关系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能否胜任教书育人、文化传承的天职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表征。教师是专业化程度很高的职业,教师的胜任力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宗旨是提高教师的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教师资格作为从事教师职业的准入条件和标准,决定着教师教育的内容、过程、方式、模式、考核等,对教师教育具有导向和制约作用,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准不断提高,教师资格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或变化。”②因此,构建教师资格制度需研究教师的胜任力特征。
(一)胜任力和胜任力特征
胜任力(competence)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麦克利兰(McCelland)于1973年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的《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一文中提出的。麦克利兰(McCelland)教授认为:“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学术观察?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教育学/心理学论坛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社会角色、某领域知识等等。”①胜任力特征模型(CompetencyModel)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需要具备的胜任特征的总和,它是针对特定职位表现要求组合起来的一组胜任特征。”②针对胜任力特征模型,学者们提出了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两种模型从不同角度阐释了职位胜任力可分为基准胜任力和鉴别胜任力两类。对冰山模型最有代表性的阐述是桑德柏格(JorgenSandberg)教授在他的文章中将胜任力模型比喻为漂浮于水中的一座冰山。水上部分表示表层胜任力特征,是基准胜任力部分,如知识、技能等容易被感知获得的部分,是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条件。水下部分是那些不容易被察觉的深层次的胜任力特征,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和表现,是鉴别胜任力部分,包括自我意向、社会角色、自我特质、动机等,是区别绩效优秀者与绩效普通者的关键因素。③
(二)高职教师胜任力与高职教育教师资格制度
高职人才培养教育技术论文
近年来,社会对技术型创新人才、技能型创新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就需要高职教育将创新人才作为重要培养目标,不断加大创新人才培养的力度,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各方面的人才需求。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媒体技术以及建构主义理论、现代方法论等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学习形式的深层次变革,并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与物质条件。为此,应深入分析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功用,探究以现代教育技术推进高职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路径。
一、高职创新人才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解读
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并且能够通过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创新人才解决问题的思维与一般人才不同,他们习惯于探寻新思路、运用新方法、采用新技术,并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充实和提高自我。创新人才是社会创新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前提。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注重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提出,“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应用……将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事实上,创新人才并非单指理论好、兴趣广、能力强的科研创新人才、学术人才等,也包括社会各领域的技术型创新人才、技能型创新人才等。就高职教育而言,理应根据自身教育定位和社会发展需要,明确自己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将培养建设、生产、服务、管理等一线技能型、技术型创新人才等作为重要目标,并通过开展创新素质教育、建构创新课程体系、培育创新实践团队、构筑企业化创新平台等方式培养更多技术型创新人才。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采用各种技术手段的总和,包括物化和智能两种技术形式。现代教育技术是在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现代教育理论、现代科学方法论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教育手段,以重构课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为重要形式的教育技术。这就是说,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各种要素的集合,是开发与利用能够实现教育目标的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的集成,它不仅包括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模拟仿真技术等物质技术,还包括关于教与学全过程的系统方法。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特征是用系统论思想优化课程资源、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实现了“教师为中心”到“学生为中心”、“教为中心”到“学为中心”的教学变革,推动了教育理念、课程开发、教学评价等内容的全方位变革。随着数字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元化媒体、超文本链接、云储存、人机对话等现代教育技术被广泛运用于高职教育之中,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强大的技术支持。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主要功用
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包括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模拟仿真技术等物质技术,还包括关于教与学全过程的教育方法、教育理论等。在高职创新人才培养中,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够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崭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等,还有助于优化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一)能够以崭新的教育理念促进高职创新人才培养。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信息加工过程和内部心理过程,是学习者利用外界资源、结合自身经验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将教师从“神坛”上赶了下来,把教师从知识的传输者变成了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显然,建构主义理论颠覆了行为主义的灌输式学习理念,彰显了自主学习、实践探索、自我创新等学习理念。现代教育技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强调学习者在特定文化情景中借助教•651•师、同学、家长等的帮助,利用音像资料、多媒体技术、学习软件、网络平台等资源进行“意义建构”,获得知识和能力。显然,现代教育技术有着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自我发现等教育特征,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高职教育之中,有助于学生利用学习软件、网络平台、虚拟仿真技术、多媒体课件等探索新知识、发现新方法,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二)能够以崭新的教学模式促进高职创新人才培养。高职教育是以应用型、技术型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为教育导向的职业教育。在高职教育中,教师要摒弃“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建构全新的素质教育模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等,培养更多技术型、技能型创新人才。而现代教育技术为高职教育提供了崭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模式,如启发式、互动式、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因而,在高职教育过程中,可以以建构主义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等为出发点,以现代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模式,不断丰富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方法与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这样可以将高职课堂教学从被动的知识灌输转变为主动的知识建构,将定量化的知识学习转变为个性化的能力培养。此外,以现代教育技术建构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网络为纽带、自我建构为方法”的创新型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高职课堂教学,可以将现代教学媒介转化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将逻辑演进的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探究和发现新知识、新方法的过程,这样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三)能够以崭新的教育资源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在高职教育中,能够以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模拟仿真技术等为技术手段,将单一层次与视角的教学内容以立体化的形式呈现出来,把枯燥乏味的语言文字变成了生动的动画、图片、视频、声音等,大大拓展了知识的载体和表达形式。同时,在高职教育中,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实现“网上办学”、“远程教育”、“虚拟现实”等,用海量的教学资源营造多维的学习空间,实现了教学与学习方式的革命。此外,在高职课程教学中,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课程体系的交叉融合,推动教学内容的实时更新,这样有利于学生方便快捷地获取知识和信息,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以现代教育技术推进高职创新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互联网+时代高职会计教学变革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理念的变化和教育的不断改革,给高职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尤其在当下会计专业处于饱和状态,应当寻求新的教育模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做出改变,才能够促进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同时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针对“互联网+”这个时代背景下,对高职会计教学应当做出的变革展开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教育;会计教学;变革
“互联网+”时代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学习带来了许多的便利,人们可以通过一部小小的手机连接网络,就可以畅游世界,和“大众视界”共享知识、美食及风景。在教育方面,“互联网+”的优势尤其明显。虽然互联网在高职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过分依赖互联网也忽视了教师对于课堂的巨大作用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得高职教育在互联网下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在高职教学过程中应该顺应时代进行教学变革。
1高职会计教学在“互联网+”背景下的现状分析
1.1部分教师利用互联网教学的观念淡薄
大多数的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黑板和粉笔加上教科书就可以进行教学,对教学资源没有进行合理开发,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握不够,不了解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前沿技术。“互联网+”的时代不仅是对学生学习的考验,而且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挑战。有些教师认为还是传统教学方式好,教师教学的思路清晰,学生也能够比较直观的跟着教师的思维进行。殊不知“互联网+”的教学模式既能够减轻教师的压力,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也能够更加直观感受教学的魅力。所以教师应当及时了解相关的教育技术、合理开发课堂资源、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积极学习“互联网+”的信息资源与技术,认识并且学会如何应用到高职的会计教学课堂中,将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相融合,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于高职会计专业的学习能力。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论文
摘要:新时代人工智能得到行业青睐,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为基础,发展形成的语音识别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等,充分展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强大魅力。文章分析现代教育技术与高职教学管理的融合,强调高职院校应及时调整传统教育理念,适应时展,强化应用型人才的系统化培养,践行“职教20条”。
关键词:教学管理;高职院校;现代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的研究范围和定义》对教育技术进行了明确定义,指出教育技术是为了方便学习管理,促进学生高效学习而对教学资源和学习过程进行的全面设计、利用、开发、管理和评价的实践、理论。教育技术主要包括学习资源和教学流程的管理、设计、利用、研发和评价。教育技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管理,教育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提高了教学管理的科学性[1]。科学化的教学管理主要是指运用科学的管理规律,对高职院校的内部人际关系进行科学调整组织,将资金、物力和人力的功能全面发挥,实现预期管理目标。
一、现代教育技术与高职教学管理
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普通高中和职业院校。按照国际标准划分,培养一线管理、服务、生产的高技能人才作为主要培养目标的高职教育属于5B层次。高职院校的系统教学管理员运用教育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对各项工作进行合理调度,利用接收的反馈信息进行合理评价和检查。信息技术和教学管理都在持续发展,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两者的融合也更加深入,积极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促进管理不断创新。当前,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逐渐引入高职院校,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工作学习环境,教学管理和教学活动的联系愈发密切。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高职教学管理的融合
计算机网络在高职学校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文章阐述了高职教育的背景,分析了教学模式的特征与功能,并介绍了高职教育的主要教学模式。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掉高职教学质量的影响。分析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高职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并从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变、加强与课程教学的融合、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以及提高实验实训教学水平几个角度,对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高职教学;影响因素;应用策略
一、高职教育概述
(一)高职教育的背景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高等职业教育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人才结构和质量的需求逐步提高。与此同时,各种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不断涌入,加快了教育现代化的速度。为了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一方面政府应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投入力度,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高职教育之中;另一方面要从高职学校自身着手,适时转变教育的理念、机制、内容与模式,创办具有特色的当代高职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人才质量的培养,从而更好地为经济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二)教学模式的特征与功能
独家原创:高职教材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与改革
摘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教材建设是高等职业学校一项重要的墓本建设,对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编写具有职教特色的教材,巳成为当前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本文就加强高职教材建设和改革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材改革;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保证,高职教材作为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知识载体和教学的基本工具,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能否培养出适应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1]。国家教育部也把教材建设作为衡量高职院校深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标,作为评估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与水平。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十分重视教材建设工作,编写和出版了一批质量较高的教材,仍然满不了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还存在着课程设置与教材使用不规范的现象[2],客观上要求必须重视高职教育的教材建设。
1高职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呈迅猛发展之势。各出版社为了满足高职教育的需求,组织编写了大量的高职教材。但是,高职教材建设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跟不上高职教育发展的步伐,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1缺乏特色
浅谈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摘要]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影响着学生培养的水平,是教师培养的关键环节。分析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影响着学生培养的水平,是教师培养的关键环节。本文分析了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方法。
一、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教学环境的制约因素。信息化教学离不开硬件和软件设施的支撑,如多媒体教室、录播系统、校园网的覆盖、教学软件的引进等。部分高校虽然在硬件上达到了相应的水平,但信息化软件资源(如电子图书、教学平台等)的引进、维护和利用还相对落后,难以满足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要求,这是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主要的支撑条件也是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二)教师教学观念的制约因素。教师教学观念的陈旧是制约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人为因素,这取决于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理念的认同、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师信息化教学手段等。(三)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的制约因素。目前,大多数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依然是以传统的专家、领导、同行、学生等多方评价,评价中是否包括信息化教学设计和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是信息化教学时代的重要评价指标,这是以可持续性发展为目标的考核评价制度。
二、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
高职旅游管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摘要:旅游管理专业是提升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培养社会发展能力的旅游专业。而旅游管理专业如何建设,如何提高与实际的联系,都是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通过研究旅游管理专业服务地方经济,推进社会发展的路径总结概括为通过教育教学以及科研的手段为本地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达到提高本地旅游服务行业的竞争力的目的,为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师资水平,为培养专业人才奠定基础。本文通过对此方面的探索,为同种类型的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提供经验供其借鉴。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服务行业;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当今高职教育发展的趋势,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首先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提供支持和发展路径,由于社会的市场需求,对拥有职业技能的人群给予关注,这是旅游服务专业的发展机遇。但机遇与挑战并存,高职教育也要进行适当的改变,例如对专业进行灵活的调整和设置,对市场需求的变化要拥有敏锐的嗅觉,摆脱学科型专业建设思想的束缚,主动适应外界环境,提高教育教学的总体质量,深化对教育内涵的建设,这些都是高职教育在当今社会中面临的严峻的挑战。
一、高职专业建设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与普通的高校相比,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培养人才的方向不同。高职院校侧重于培养适应地方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的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高职院校具有的职业性和其服务社会的性质和使命使高职院校需要根据本地经济的产业结构,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来进行自身的调整。通过合理的规划,充分发挥行业与企业在教育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将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实行比较紧密的联系,推进地方与高职院校的融合,促使其形成相互促进最终达到共同进步良性循环格局,实现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二、旅游管理专业面对地方社会经济服务的途径
高职教育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摘要:教学方法对提高教育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以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论为指导。因此,有必要对高职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的原则、理念与目标及特点,尤其是对“能力构建——评价导向”教学法的内涵及实践意义加以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方法;能力构建
高职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其教学模式与方法在提高教育质量与形成办学特色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综观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理论研究滞后。对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没有理论研究的突破,就不会有教学方法的创新变革,高职教育的改革就会成为空中楼阁。二是教学观念陈旧。目前仍以学科理论导向为主,把传授学科理论作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以受教育者接受理论知识的程度来衡量教学效果。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对象看待,没有看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知识能力的主动建构者,不了解学生的智能结构与类型的差异,对学生的发展强调统一要求和标准,忽视其个性与特长的挖掘培养。三是实践应用落伍。在教学中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透彻性,要求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习惯“满堂灌”的知识传授方式,缺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重视书本知识,忽视实践训练,致使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就业能力,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高职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的原则、理念与目标
任何一种创新都必须以先进的理论为支撑。高职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应把握以下原则:一是创新要依据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并建立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整体背景之下;二是创新要根据高职教育教学的独特性,并建立在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框架之中;三是创新要依托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平台之上。
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体教育与合作学习理论、多元智力理论、终身教育理论、素质教育理论等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影响深远,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个基本观点: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高职会计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