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9 07:53:3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职会计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职会计教育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会计学是一门有效管理经济的学科,也是社会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高职会计教育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这种高职会计教育模式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比较注重教育的实用性。当前高职会计教育模式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这些具体问题出发,针对当前高职会计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策略,希望能够促进我国高职会计教育的良好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教育;会计;现状;策略
1引言
高职会计教育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高职会计教育主要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让学生学习知识理论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具备专业的职业技能。当前高职会计教育培养目标不明确,实际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再加上教学方法落后,高职会计教育的发展遇到很大的困难。对于高职会计教育模式的探究要从这些方面入手,结合实际提出促进高职会计教育良好发展的策略,促进高职教育的良好发展。
2高职会计教育模式
高职教育模式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高职会计教育环境、高职会计教育目标、高职会计学科体系等内容。在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中,高职会计教育目标是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做出调整,高职会计教育的目标应该是适应社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高职会计培养计划是指平时的日常教育活动的开展,这就需要从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两方面入手。
会计转型与高职会计教育改革探讨
摘要:在财务共享中心的快速发展下,共享财务和业务财务以及战略财务形成了三位一体的财务管理形式。过去的财务工作中包含了许多重复性的劳动,白白浪费了许多人力和物力,所以会计岗位需要积极转型,并且培养专业的高水平会计人才。本文对基于财务共享中心的会计转型的现实情况进行了探究,充分研究高职会计教育改革的创新路径,通过在培养目标定位和课程体系重构以及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在会计转型背景下有效提高高职会计人才的专业操作水平。
关键词:财务共享中心;会计转型;高职会计教育;探讨
一、高职会计教育改革的实际背景
1.财务共享中心的崛起。财务共享是把集团和企业下属所有子机构的财务部门人员以及符合高度标准化和专业化的财务会计核算业务共同集中到崭新的利润中心。凭借信息化的财务核算系统,根据网络新技术的业务执行流程,实现为集团内所有子机构提供高效率的一系列财务服务。财务共享中心以良好的优势已经成为了财务改革中的核心。财务共享中心可以把企业内部重复和分散的业务核算以及财务数据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工厂化的会计运营方式,高质量和高效率的专业程度,成为企业至关重要的财务数据集中处理中心。许多优秀的企业基本上都引入了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运营成本也得到了大程度的改变。引入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能够促进产品更好的发展。2.对于财务共享中心的会计转型。以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为基础,企业财务变革也对内部财务人员的职业技能拥有更高的要求。构建在财务共享中心对财务业务数据变得越来越详细。在精确处理和分析的前提下,进一步形成了以共享服务为主的财务管理方式。开拓战略服务和业务财务,形成共享财务和业务财务以及战略服务三方面的“三位一体”方式。依靠财务共享中心财务数据,来使共享财务和业务财务以及战略财务能够各自发挥其作用。战略财务在财务管理中起到最顶层的中枢作用,能够达到企业整体决策指导以及财务综合管理的职能。业务财务能够使各下属独立部门的财务管理保持统一。财务人员在配备和执行财务流程时,需要建立在支持战略财务的条件下,为所有负责机构把控方向以及提供力量。共享财务是在确保业务财务和战略财务的共同前提下,对财务业务处理流程实行改进和整合,并且要对财务共享中心输出的数据进行有效监督。制定出完善的财务流程,体现出财务数据的价值。
二、会计转型对高职会计教学改革的方向
会计的技能培养是高职会计的教学重点。过去的财务业务流程常规目标已经完全不能满足财务共享中心的岗位实际需求。高职学生的思维非常创新,动手能力也特别强,但是财务理论知识掌握的不够,缺乏实践经验。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自身优势,可以采取财务共享中心的战略财务和业务财务以及共享财务的财务管理方式。战略财务和业务财务岗位必须具有一定的业务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对于刚参加工作的高职毕业生来说,难度特别大,所以高职会计教育改革的目标需要以培养中小企业财务业务处理的人才为重点,确保会计人员财务业务处理具有标准性和专业性以及综合性。对高职毕业生的培养可以采取阶梯式的递进方式,确保能够适应财务基础操作人员岗位需求的前提下,对共享关键技术人员以及运营组织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岗位职能演进,进一步开拓职业技能来适应共享服务财务岗位的实际需求,有效拓展职业规划方向以及职业能力水。这就是财务共享中心高职会计改革的重要方向。
高职会计教育教学论文
一、高职会计教育教学常见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
现阶段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部分存在缺乏实用性的问题,没有实施市场调研,因此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实际需求。而且部分高职会计专业很长时间未对课程设置进行改变,已经不适应时展需求。还有一些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简单模拟本科教学课程设置,因此忽略了职业能力培养,缺乏高职院校本身的职业教育特点。另外,部分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还存在着重复授课的现象,浪费教学资源的同时也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
2.教学内容不完整
由于会计制度和规则随着社会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完善,部分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已经相对滞后。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到的教学内容、知识技能在毕业以后就难适应实际工作需要。而且现阶段因为教材出版的要求不高,所以各种会计教材质量良莠不齐,很多教材内容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同质化问题,甚至一些教材内容存在关于会计准则制度以及方法方面的异议和差错。
3.教学方法不适当
改革教育高职会计教学论文
一、在时代变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广西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无论处于什么阶段,高职会计教学改革都是高职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高职会计教学质量与社会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需要高职院校及时做出教学改革,不断完善教学培养方案,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但要达到这些目标还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高职院校结合学生发展实践要求,逐步改善现状。下面我们就高职会计教学存在的阶段性问题进行相关探讨:
(一)高职会计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水平阶段,没有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及时提升教学质量在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期,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还不多,这时接受过高职教育的会计师在市场上还属于高素质人才。这些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承担了大部分的会计职业工作。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接受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一件很平常的事,本科毕业生甚至研究生、博士生等高素质会计人才开始大量流入市场,导致高职生源的素质降低,优势减弱。且高职院校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教学模式,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普遍存在实践能力较弱、团队协作能力差、知识水平较低的问题。应对这些问题,高职院校应当集中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及时跟进社会发展需求变化,根据企业、市场的要求制定教学方案,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打开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才需求市场,改变社会对高职院校会计师的看法。
(二)高职院校没有改进教学方式现在高职院校主要的教学对象是90后,旧有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这些学生。这些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获取信息的方式渠道较多,社会上流行的信息量较多、较繁杂,学生极有可能被不良信息所吸引。高职院校应该及时改进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接受优良的教育。
(三)高职院校的教育缺乏实践性,学生实践能力不强无论是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还是大型企业发展的需求,对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在招聘人才时,首先注重的是应聘对象实践能力的高低。而在现今的高职教育中,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注重理论的灌输。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在找工作的过程中缺乏优势,无法与社会上其他毕业生竞争。
(四)缺乏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无法正确评价学生技能高职会计教学期末评估中,还是采用单一的笔试考核方式。笔试的考试内容较死板,只注重理论知识,而不注重实践的考核。容易使学生将重点放在课本上,忽略了实践,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提高。且因为教学课本与时展不同步,这种考核方式,导致学生没有多余的精力去进行社会体验,学习先进技能,最终使得学生出现毕业时拥有的技能较为单一,竞争力较弱的情况。而在期末笔试中,作弊、造假的现象十分常见,学生成绩不真实,不能准确反映教学情况。笔试这种不科学的考核方式,在信息发展的时代,最终会被市场所淘汰。
高职会计实践教育体系创新探讨
摘要:目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育方向也逐渐明确,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下,社会及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标准与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高职院校会计教学面临众多的挑战与机遇,所以必须紧密结合时展趋势,优化课程教学体系,加强实践引导。在此背景下,简要分析高职会计教学中如何进行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并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教学;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走向大众普及的发展时代。高职教育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肩负着向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责任。当前职业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型人才,在此种情况下,高职院校会计教学开展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则显得势在必行。分析当前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现状,我们能够看出其中存在部分问题,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拓展,本文从以下几方面阐述高职会计教学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方案:
一、高职会计教学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教与学缺乏统一。素质教育理念明确了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地位,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较为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所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结合市场发展需求,并且以此为导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但是部分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并未正确认识会计专业特性,实践教学体系出现教学分离问题,严重降低了实践教学效果。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讲解,却忽略了实践教学,难以提高学生的会计应用技能与综合素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上也出现各类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设计不合理,教学形式单一落后这两方面。部分高职院校会计教学过于重视课堂理论灌输,只是采用单一的教材内容向学生大量灌输理论知识,却忽略了学生是否有效掌握知识点,也严重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困扰。(二)实践教学环境匮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当前高职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实践环境,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应用技能与思想认知。部分高职院校在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思想环境建设不足,将较多的精力与资源投入到基础设施上,虽然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却逐步削弱了教育功能,不利于学生全方位发展。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思想认知层次决定着实践教学效果,如果教师缺乏正确的思想指导,则会导致教学效果低效或无效。当前我国实业教育快速发展,教育理念也在飞速更新,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但是却并未加强思想认知上扭转,并未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构建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在教学环境建设与教学模式和制度改革、教学设施等众多方面缺乏优化意识与创新精神,并未有效应用社会教学资源,也严重制约着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
二、高职会计教学中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策略
我国企业高职会计教育论文
一、高职会计的培养目标定位
专业目标的定位是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和市场需求,进行培养目标的设置和规格的确定。市场是高职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所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时注重技能应用的培养,对于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来讲,会计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会计高技能人才。会计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和技术性很强的专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出来的应该是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强,毕业后基本能够上岗的技能型人才,强调的是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面向中小型企业,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能够应用会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毕业后能够胜任会计相关的岗位,达到初级会计师应该具有的知识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能力高的技能型会计人才。
二、高职会计教育的现状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在目前的经济状况下,会计人员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记账、做账等基本工作,更包含财务相关的很多重要技能,诸如会计报表分析、统计报表分析,相关的预测分析也十分常用,因此狭窄片面的教学内容会让进入工作岗位的会计人员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失业率的激增也与会计人员所学的专业知识内容和掌握的专业技能不够有着直接关系。许多学校要求会计专业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和会计基本理论以及实践动手能力,这种看似合理的教学安排其实存在很多不足:教育设计错位现象,在课程设计、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中都有明显的体现,课程设置追求多而全,教学内容追求全和深。会计专业课程都是各自为政,侧重在学科的某一个方向,学科与学科之间缺乏应有的衔接和过渡,更缺乏综合应用和训练,这种做法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更加偏离了职业教育的合理定位,导致学生学习基本知识教学的强度、综合度不够,实验实训课程教学不够突出,学生实习只注重形式,没有很好地掌握技能水平,没有学会复杂的专业知识,没有掌握好最基本的专业技能。
(二)职业素养培养不突出
浅谈高职会计教育的发展方向
摘要:全球化与信息化加快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而会计是随着经济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避免地要与国际化接轨,因此我国高职会计教育的目的必然会因应经济环境变化而发生变化,要求我国高职会计教育从更新会计教育目标,改革课程体系,变革教学方法,提高专业教师业务水平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会计人才。
关键词:经济时代;高职会计教育;人才培养
会计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在日新月异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下,要求企业的财务人员需要具备更高的素养,会计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也越发突出,而会计要取得飞跃性的发展,关键在于教育。一个国家会计人员的素养和工作质量决定于会计教育,特别是高职会计教育的水平,因此深化高职会计教育改革,明确培养目标,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已势在必行。
一、明确会计教育目标,并结合高校区域因素,设置差异化培养目标
新经济时代下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已经发生了变化,由过去对数量的要求逐渐向对能力结构和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上转化,而培养目标与能力知识结构为高职会计教育提供了复合型培养目标的方向,但由于师资差异等因素并非全部高校都可以实现该目标。比如,对师资力量薄弱的高职院校,为了提高就业率,重视并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与培训,使学生初步具备复合型能力,当学生继续深造或参加工作后便能较快培养复合型能力;除此之外,还需要高职院校深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以优质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项目作为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因此,我国高职会计教育应将培养管理意识、管理思维,符合新经济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会计人才作为其培养目标。如何培养具有符合新经济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会计人才,离不开会计教育的目标、内容、手段、方法等。具体地说,我们培养的学生除了要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具备专业工作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以及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会计环境的能力。
二、着眼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构造能力导向性课程体系,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营改增”对高职会计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实施了税制的“营改增”改革后,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对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带来的一定的影响,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的税制改革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根据税制的变化以及会计工作的现实需要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培养学生的会计能力,帮助学生及时掌握最新的会计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实现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营改增”;高职;会计教育;影响;对策
随着我国税制改革的深化,“营改增”的实施是国家促进经济发展、为企业减轻税负负担的重要举措,但是在客观上也给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冲击。由于高职教育的特点,其会计教育更加注重实践性,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具备一定的会计实务能力,能够进行具体的操作。因此高职院校在制定会计教育的目标以及教学内容时都必须坚持市场导向,贴近企业的实际需要。因此在“营改增”税制实施后,相关的政策理论以及实际操作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必须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从而造成了部分院校在师资力量的配备上出现了困难,对于部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充分分析“营改增”税制改革会对会计教育专业所带来的各种影响,并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推动高职会计教育在新时期的发展。
一、实施”营改增“税制改革后对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育的影响分析
(一)高职会计教育的教材内容未能及时适应政策变化。在我国实施了“营改增”税制改革后,对相关的财税会计和经济法等专业的教育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于这些专业包括了税法制度以及税收政策等内容,因此对其理论知识的教学内容都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特别是在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中,由于“营改增”的税制改革处于逐步实施阶段,因此高职的会计教材难以及时对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而且在“营改增”实施后,其适用范围以及相关的会计实务操作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同行业在税率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相关的会计工作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核定企业收入的方法也更加复杂。同时在发票管理方面的业务范围也更加广泛,会计业务内容不仅变化比较大,而且也更加多元化。此外,会计申报等业务的变化也十分明显。而高职院校的会计教材没有及时的反映这些变化内容,严重影响了会计专业的教学效果。(二)高职会计教育的部分教师未能及时掌握新的税制内容,影响了教学的开展。随着“营改增”改革的逐步推进,会计申报以及核算工作也增加了难度,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很多教师对这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会计实务都缺乏必要的了解,相关的经验也比较欠缺,还需要一段时间来充分了解政策变化后在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中的变化,这对于会计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一些教师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这种变化,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方面都不够,因此难以形成有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影响了高职会计教育的质量和实效。(三)影响了部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由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主要是为企业的会计工作而服务的,但是在实施“营改增”后,税制的变化带来了会计实务的快速变化,会计业务的范围和内容更加复杂,而高职会计教育在时效性方面的滞后影响了学生的顺利就业。
二、高职会计教育在“营改增”税制改革背景下的有效对策
互联网时代高职会计教育改革实践研究
摘要:各行各业都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都迎来了各个行业的新篇章。会计行业也不例外,在“互联网+”时代下,会计行业的主要职能已经慢慢偏向管理会计以及云会计的职能。高职院校已经开始运用智能教室、学习平台,教学资源库等信息化手段引入教学。但与目前社会上对会计人才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要求还有差距。要培养出符合“互联网+”时代的会计人才,教师要转型升级,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要改革升级。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这些都对高职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时下潮流技术对高职的会计教育行业进行改造升级,形成新的高职会计教育形态,推动高职会计教育的创新发展。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会计教育;改革与实践
目前,各行各业都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都迎来了各个行业的新篇章。会计行业也不例外,在“互联网+”时代下,会计行业的主要职能已经慢慢偏向管理会计以及云会计的职能。高职院校已经开始运用智能教室、学习平台,教学资源库等信息化手段引入教学。但与目前社会上对会计人才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要求还有差距。要培养出符合“互联网+”时代的会计人才,教师要转型升级,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要改革升级。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这些都对高职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时下潮流技术对高职的会计教育行业进行改造升级,形成新的高职会计教育形态,推动高职会计教育的创新发展。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论文以“互联网+”时代高职会计教育的改革与实践思路为切入口,剖析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出符合“互联网+”背景下以及符合企业产业要求的高职类会计人才。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教育的短板
当前形势下产业对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需求的变化与目前会计教育的不匹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当前会计的职能已经向管理会计的职能转变,管理会计在高职院校受到重视,但由于企业背景的教师严重缺位,所以教学的培养的目标还不能与企业目前的要求相匹配。第二,虽然现在很多信息化教学比赛办的如火如荼,真正运用的教学中去的比例还不是很大,还有就是硬件条件还不能完全跟上,学生不能真正实现信息化的教学,学生还不能真正体会“互联网+”时代会计行业的改变。第三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不断地转型和升级,会计的职能已经从事后管理前伸到事前管理,会计的职能也要转型升级,就需要会计人才必然具有与之匹配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那么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就需要熟悉管理学领域投融资决策、项目论证、运营风险管控、内部控制等相关知识,能做到管理学与会计学的融合,以及产学研的融合贯通。第四,虽然很多职业院校聘请了很多行业的导师,但真正能履行教学的职能还是有很多实际的困难,与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由行业指导的比例有所差距,没有相应的国家政府政策支持,行业指导很难实现真正的教学导师的作用。第五,政府职能部门一般没有对校企合作的政策支持,所以企业对校企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很难有真正的积极性,很难形成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学生的目标。行业专家也很少进入学校教授课程,那么社会、行业、企业、学校的供需就会不对等。“互联网+”意义下的会计人才就很难成熟有效地培养出来。
二、“互联网+”时代下对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改革实践的建议
高职会计教育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新时代需要新型会计人才。提升高职会计教育质量、实现其高质量发展,是向社会输送新型会计人才的关键。而教育质量的提高,需要有一套健全、有效的评价体系。笔者在剖析高职会计教育质量评价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重构教育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并进行了具体的构建研究。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会计教育;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
新时代,是技术变革的时代,是“大智云物移”的时代。新时代需要新型会计人才,对会计人才的质量提出更高要求。相应的,也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要求。高职会计教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会计人才主要培养者和输送者之一,应当顺应时展,提升教育质量,为新型会计人才的成长、成才做出应有贡献。而教育质量的提高,离不开一套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掌握当前情况,发现存在问题,并及时整改,才能不断推动高职会计教育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一、高职会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现状
(一)以传统型会计人才的培养为研究背景。当前,传统型会计人才的培养依然是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核心任务,其人才培养模式依然按照传统核算型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要求来设置。基于此,评价体系的建立,尤其是评价指标的设置,也旨在提高传统型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二)评价体系的构建不够完善。首先,国内相关研究文献多以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研究为主。教学评价工作的确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一环,但教育质量水平的高低绝非仅仅体现在教学环节中,它还体现在其他多个方面,比如学校办学条件、软硬件设施的配备、校企合作成果、毕业生就业情况等。另外,教学质量本身的评价体系也并不完整。这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相对较少,而实践教学对于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尤为重要。其次,评价主体较为单一,未体现多元化。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均侧重于校内评价,而缺乏对企业等用人单位以及社会第三方机构的引入。(三)评价体系的构建缺乏“职业”特色。目前,高职教育质量的评价多是借鉴普通高等院校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而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属于两种不同的类型教育。高职院校有其独特性,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结构更侧重于实践应用方面,因而普通高校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在高职院校并不完全适合,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无法满足高职教育“职业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四)评价体系的构建缺乏专业针对性相关研究文献中,高职院校的总体教育质量评价研究居多,而专门针对会计专业的研究较少。设计的评价指标以共性指标为主,并未对其进行专业区分,无法体现专业特点。若将该共性评价指标运用于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难免会流于形式,达不到评价、监督以及提高教育质量的作用。会计专业是专业性很强的学科门类,尤其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类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要求。然而,现有质量评价体系中会计专业的特色和多样性并不突出,评价标准单一,如此一来,便减弱了评价结果的反馈效应,难以适应新时代的新型会计人才质量观。
二、新时代背景下构建高职会计教育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高职会计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