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智慧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8 02:49:5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校智慧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校智慧教育

智慧教育环境与高校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智慧教育转变了教师教育及学生学习的传统模式,其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渗透,不仅给传统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带来了革新,也转变了传统教育决策及教育服务管理方式。基于智慧教育基本概念与特点,阐述了智慧教育环境下高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了智慧教育环境下高校教学改革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智慧教育环境下完善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

关键词:智慧教育;高校;教学改革

我国高校教学改革,一方面面临着教育质量优化、自我发展革新的客观需求;另一方面面临着智慧教育环境带来的新挑战。而人才培养作为高校教育的关键环节,是我国高校发挥办学特色、实现全面发展的根本。特别是在智慧教育等新兴技术发展的影响下,如何有效培养新时代人才,正确发挥智慧教育的优势,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使其可始终充满想象力、求知欲及好奇心,是高校教学改革应思考的问题。

1智慧教育基本概念与特点

1.1智慧教育基本概念

所谓智慧,即生物以神经器官为物质基础,探索、思考与分析真理的高级综合能力。于中文语境下,智慧是可以正确、快速且灵活认知事物并解决问题的重要能力。而智慧水平与知识掌握多少正相关,知识涵盖技巧、认知与经验等要素,是指导具体决策与行为的结构性信息,能够通过学习获得。通过智慧对知识进行充分整合,要通过体验与经历来实现,所以具有较强洞察力,可预估事物发展走向,从而提前做出决策与行为。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高校以智慧教育为依托进行教学改革,有助于切实提升教育效益与质量,是培育新时代创新型人才,促进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和进步的必由之路。

查看全文

高校图书馆在智慧校园建设的定位

[摘要]高校图书馆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中应明确自己的定位,理清高校智慧图书馆与智慧校园建设的关系。应把高校智慧图书馆建成智慧校园中的书刊借阅和共享中心、智慧校园云服务的重要节点、智慧校园的大数据中心、读者信息素养的智慧教育中心。

[关键词]高校智慧图书馆;智慧校园;大数据;云计算;信息素养

目前,信息通信技术(ICT)应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智能手机的普及引发了信息和数据的大爆炸。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与利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创新发展,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也如火如荼。高校图书馆作为支撑高校建设和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必须摒弃坐靠等、搭便车的思想,准确找准自己的定位,借力智慧校园建设的东风,谋划好智慧图书馆建设,提高图书馆在学校教学、科研中的地位。

1高校智慧图书馆和智慧校园

1.1智慧校园建设的背景和现状。从2008年由IBM公司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至今,主要依托于互联网+物联网的智慧应用在各行各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智慧城市、智慧医院、智慧校园等规划得以逐步实施。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以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等为代表的全国知名高校在智慧校园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围绕构建校园智慧环境、智慧管理、智慧资源、智慧服务的功能特点,通过对原有数字校园的进一步扩展、延伸和提升,智慧校园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可喜的经验和成绩。1.2智慧图书馆和智慧校园的关系。互联网技术经过近20年的高速发展,数字图书馆的普及使得传统图书馆的地位越来越低,读者进馆人数不断下降已成全球性的趋势,不少高校图书馆已经被沦落为学生自习的场所。而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正是促进高校图书馆快速转型和整体跨越式发展的大好机会,高校图书馆必须摒弃单打独斗的思想,充分把握智慧校园建设的机遇,努力把图书馆建设成为与新时代大学教育和科研相适应的综合智慧体[1]。高校智慧图书馆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校园建设促进了智慧图书馆建设,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智慧校园的本质是智慧的环境、智慧的教学和智慧的学习,是基于移动通信技术、边缘智能、传感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综合应用服务平台,是新技术与高校新管理理念相融合的一项系统工程。智慧图书馆建设是其中最重要的功能模块之一,与智慧教学、智慧科研、智慧财务、智慧人事、智慧资产、智慧OA、智慧后勤、智慧招生就业、智慧学籍档案管理系统[2]同等重要。网络是图书馆提供服务的主战场,高校智慧图书馆是智慧校园建设公共服务、大数据分析挖掘利用的主要部门之一。

2高校智慧图书馆在智慧校园建设

查看全文

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英语教学变革探析

1“智慧城市”的内涵

2008年,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smartplanet)”这一理念。次年12月,该公司又在“智慧地球”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智慧城市是借助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IT技术手段,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慧化的方式,打造具有类似人类智慧的新型城市。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最新的信息技术和低碳技术的应用,引领经济发展转型,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形成新型城市发展模式。作为城市化的一种新路径和发展战略,被许多国家和地区所接受。“智慧城市”代表了人类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方向。目前,全球大概有200多个“智慧城市”的项目正在实施中,我国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城市,已经纷纷启动了“智慧城市”发展战略。

2廊坊智慧城市建设进程

廊坊地处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之间,被誉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是京津冀1小时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廊坊2012年被列为河北省首批两个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之一,2013年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列为首批90个智慧城市试点之一,廊坊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在河北省起步较早。作为沟通京津的咽喉要地,交通领域在智慧廊坊的打造过程中备受重视,智能交通管控系统和智慧交警项目,包括电子眼、绿波带等智能化的交通改善了廊坊市公交出行的环境。公共事业服务监管建设也是重点建设项目。此外,为助力廊坊市智慧城市建设,2014年,廊坊电信启动大规模百兆光纤宽带建设。据悉,百兆宽带可同时满足多部互联网移动终端的网页浏览、视频观看等需求,让“智慧家庭”真正走进普通百姓。廊坊智慧城市的建设为廊坊高校英语教学管理新模式的出现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技术支持。

3廊坊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高校英语教学管理新模式探析

廊坊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面临建设的复杂性和诸多困难。强化人才培养机制,大力推进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将保障廊坊智慧城市建设深入长远发展。

查看全文

教师管理论文:当代教师的智慧探索

本文作者:李宏昌杨秀莲工作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一)知———科学的教育理念与完整的知识结构“知”主要是指高校教师的教育理念与知识结构。科学的高等教育理念是高校教师实践智慧得以全面生成与持续发展的理论渊源。坚持以大学生为本,促进大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理念,充分注重高等教育教学的创新性、系统化、开放性与和谐性,真正尊重大学生的个性、信任大学生的首创精神、启迪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把高校教师的爱与责任、情与宽容真正融入高等教育教学实践之中。事实上,只有具备科学的高等教育理念的高校教师才能把高等教育教学实践作为追寻高等教育本质的路径,才能对大学生的教育实现现代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才能日益成长为高等教育教学的反思者和探求者,进而促进其自身实践智慧的培育与成长。完善的知识结构是高校教师实践智慧生成与发展的学理基础。具有丰富实践智慧的高校教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有着深入的科学研究,对本专业的前沿问题有着较高的学术造诣;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对相关学科、专业知识有既广泛涉猎又能灵活运用,并在具体教育教学情境中旁征博引、潇洒自如;要有科学的教学法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能够准确掌握,且能够创造性地运用兼具科学性与人文性的教育教学方法;要有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具有丰富实践智慧的高校教师其教学艺术与教育机智在具体的高等教育教学实践中必能得到充分彰显,而在这些实践中高校教师所采用的知识,更多的是,来源于教师个体的教育教学实践,并伴随其实践经验的积累与丰富,其实践性知识也得以拓展与充实。(二)情———强烈的职业归属与和谐的师生关系强烈的职业归属是高校教师实践智慧生成与发展的重要动力。高校教师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总是以科学的高等教育理念和高尚的人生理想追求作为其行动指针。高校教师对高等教育本质的永恒追寻和对高校教学工作的无限热爱,对高校教师职业性质的理性思考和对高校教师职业幸福的孜孜以求,共同推动其实践智慧的生成与发展。其实,这些也正是高校教师职业归属最集中、最真切的表现。强烈的职业归属来源于高校教师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无比忠诚、对高校教学工作的执着、对自我价值的自觉认知、对学校发展的全面关注和对大学生成长的深切关爱。实践证明,具有实践智慧的高校教师都具有强烈的职业归属,并以之共同构建其共有精神家园。共有精神家园的构建与经营能够使更多的高校教师拥有强烈的职业归属。这种强烈的职业归属的获得也是高校教师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理解、领悟与享受教师职业幸福的过程。有了这种职业归属与职业幸福的高校教师才能推动自身境界的提升与自我价值的实现。爱与责任是构成高校教师实践智慧的核心要素,是高校教师实践智慧生成与发展的坚实基础。高校教师实践智慧无论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其根源都在于教师对大学生无私的爱与对责任的勇于担当。事实上,高校教师以爱和责任为基础与大学生实现的良性师生互动是外现其实践智慧的有效途径,而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高校教师实践智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得以生成与发展的优良软环境。(三)意———坚定的教育信仰与高尚的职业情怀教育信仰是高校教师对其从事的高等教育事业的价值认同,并将其作为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根本准则和教育教学实践的理想支撑。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不同于其他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因为,他们面对的实践对象与教育教学主体———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具有独立人格与相对健全的自我认知,高校教师与大学生之间才能实现教育领域内的真正的精神对话、心灵沟通与生命互动。当代高等教育教学的神圣使命就是引领和培育高校师生在和谐相处中快乐生活、健康成长、自由发展。这一职业特质决定了高校教师必须具备敬畏生命、尊重生命、钟爱教育、热爱教学的独特情怀。这种高尚的职业情怀源于教师对大学生主体的生命敬畏与尊重,践行于教师对大学生主体生命的信任与关爱。作为具有丰富实践智慧的高校教师,“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职业情怀,才有可能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营造一种心灵敞放、生机勃发的成长空间;也只有具备这种职业情怀,教师才能心无旁骛,沉潜于诗意的教学生活中,挥洒其才华,彰显其智慧,为学生开启心灵之窗,畅通智慧之路”[6]。(四)行———高超的教学技艺与健全的教育机智高超的教学技艺与健全的教学机智是高校教师实践智慧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现实生活中,伴随高校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逐渐深入,在其对教育教学经验的深刻反思中,高校教师教学技艺也不断提高。具有丰富实践智慧的高校教师能够科学、合理地结合实践中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经验,灵活、熟练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先进的教育方法,不断提升其最佳教学效果。高校教师教学技艺的高超集中于具有实践智慧的教师在其教学语言、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组织管理、教学风格塑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技术含量与艺术品位。其实,对于不同类型的高校教师,其实践智慧表现出不同的形式与特征,如新教师的实践智慧还处于精心培育与逐渐生成的状态,而对于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其实践智慧是教学技艺的高超性与教学机智的健全性的完美结合。所谓教育机智就是一种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行动能力。一般情况下,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其教育机智发生并成长于教育教学实践,具体表现为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果断的行动力。教育机智是高校教师实践智慧的集中体现之一,是高校教师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结晶,是高校教师教育理念、职业素养与实践反思多元整合的必然产物。

(一)实践性实践性是高校教师实践智慧的根本特征。“如果说理论智慧是‘知’,那么可以说实践智慧是‘行’,或者说是一种与‘行’有关的理性能力”[7]。日常的高等教育教学是一项具有鲜明实践性的活动,高校教师实践智慧是其对所从事的高校教育教学实践的积极回应与有效整合,是在具体的、鲜活的高校教育教学实践中显现出来的优秀品质与人格特质,这种优秀品质的生成与人格特质的完善既需要学科知识、教师伦理和人文素养,更需要将其应用于丰富多彩的高等教育教学实践之中,从而在良性的师生互动与教学相长中不断沉寂与日益丰富起来。事实上,在当前普通高等学校中,“一位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智慧,只能依靠具体的实践活动。教学智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的教学智慧也在教学实践中得到磨炼,通过教师的努力实现新的生成”[8]。在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具有丰富实践智慧的高校教师通过创新活动方式、优化活动内容、整合活动程序来更科学、有效地解决具体教育教学中现实问题,通过总结经验、教学反思与科学研究进而丰富与提升其实践智慧。(二)动态生成性高校教师实践智慧是教师在高等教育教学实践中对科学的高等教育理念的深刻领悟,对复杂的高等教育教学关系的及时顿悟,是伴随着具体的高等教育教学实践生成的,又在新的高等教育教学实践中动态发展的。事实上,高等教育教学实践是一个既丰富多彩又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日常高等教育教学情境既真实,又具体,同时充满了不确定性。这在客观上决定着高校教师既要对具体的高等教育教学情境有科学的规划与合理的预案,又要对其不确定性有精心的准备与积极的应对,而这一过程也是高校教师实践智慧得以“培育—生成—展现—丰富”的过程。由此可见,这一过程是自然的、复杂的、变化的、动态的。也就是说,教师实践智慧生成与发展离开具体而生动的高等教育教学实践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丰富多彩的高等教育实践和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使得高校教师实践智慧永远处于螺旋式上升之中,这也使高校教师实践智慧呈现出动态生成。(三)创新性创新性是高校教师实践智慧的核心特征。在高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创新性的教育方法与教学模式是高校教师实践智慧外化的主要表现。因为,变化着的高等教育教学情境与成长中的高等教育教学对象客观上决定了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必然是一种善于创新、勇于创新、乐于创新的活动。高校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求其对现有教育教学资源进行科学解读,对教育教学方法进行认真选择,对教育教学策略进行有效设计,从而不断实现高等教育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高校教师实践智慧是在具体教育教学高校教师实践智慧问题探讨91情境中得以生成与完善,并在新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在活动本身的不确定性中寻找与把握确定性。这里所指的确定性就是高校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刻反思,对自己教育教学理念的适时创新,对具体教育教学情境的精心设计。高校教师实践智慧的创新性还体现在自身的动态发展上,因为高校教师实践智慧既需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得到磨砺,又需要在指导新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必要的提升,从而实现动态的生成与发展。(四)个体独特性高校教师实践智慧具有鲜明的个体独特性。高校教师实践智慧是以其个体的理想信仰、教育理念、价值观念为指导原则,在具体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领悟、总结、反思和研究等方式逐渐生成,以突显其独特的教育智慧和人格魅力。事实上,由于作为个体存在与发展的教师,其教育背景、生活阅历、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性,使其在应对具体教育教学实践和现实教育教学情境时,实践智慧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水平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正因为如此,丰富的实践智慧更能够突显出高校教师的职业素养与独特品质。作为高校教师实践智慧主要特征,个体独特性主要源于高校教师个体的主动领悟、生命体验与实践反思,并在丰富生动而复杂多变的具体教育教学情境中逐渐生成与提升。或是表现在处理师生关系上的运用自如,或是表现在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上的精准有效,或是表现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机智灵敏,或是表现在对教育教育经验的深刻反思,或是表现在对高等教育改革的积极回应,或是表现在对大学生学业与成长的深切关怀。(五)情境性高等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是复杂多变的,其内容是常讲常新的,其对象是不断成长的,致使高等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充满变数,所有这些都决定着作为高等教育教学实践主导者的高校教师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中,科学运用其实践智慧来积极应对与恰当处理。因此说,在普通高等学校,“教师实践智慧根植于具体的教学情景,只考虑具体环境和事实,关注的对象是个别事件,具有情境性。教师实践智慧表现为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教学情境中,面对具有易变性、不确定性和特殊性的教学因素,能迅速地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采取不同的适合特定情境的行为方式和方法,富有弹性和实效地解决问题”[9]。事实上,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不是单纯技术性的操作过程,对当代高校教师而言,从其实践智慧的生成与发展“是在复杂的语境中展开的实践性的问题解决过程;是要求高层次的思考、判断、选择的决策过程”[10]。日益丰富的高等教育教学实践在客观上要求高校教师要科学把握教育教学情境中各要素性质与特征,要机智对待高等教育教学情境中各要素间的变化与互动,并在此过程中实现自身实践智慧的生成与发展。(六)多元整合性高校教师实践智慧是高校教师对各种教育教学实践中和主客观多元因素进行科学规划、理性分析、客观解读、慎重选择并付诸行动的整合过程。从教学论的视角分析,高校教师实践智慧是一种将高等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内容、对象、模式等元素在科学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进行高度综合化、系统化、有序化整合的过程。从职业素养的视角分析,高校教师实践智慧是高校教师学科知识结构、教育教学经验、职业基本技能与优秀道德品质相互整合的产物,是教师具有的能够科学审视客观教育世界和理性解读主观教育世界的才智、品质与技艺的完美结合。从合作教学的视角分析,高校教师实践智慧是高校教师在特定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对自己与同行之间实践经验、学科理论、专业知识等多元化因素与信息进行科学分析与有效整合的过程。总之,高校教师实践智慧生成与发展的这一动态整合过程推动了高校教师个体科学教育理念的践行、专业知识结构的完善、教育教学实践的丰富和职业伦理品质的提升。新时期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必须由传统的“知识+经验”型高校教师向“智慧+专家”型高校教师转变。而“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发展不是基于行为主义基础之上的教师能力本位的发展,而是基于认知情境理论的‘实践智慧’的发展”[11]。因此,我们特别强调高校教师要通过高等教育教学实践不断生成与发展其实践智慧。实践证明,在高等教育教学实践中,高校教师要时刻用“智慧”来构建创新型的教育模式与教学情境以更好地在高校校园内传授知识、传递真爱、传承文明。

查看全文

智慧教育环境与教学改革策略

摘要:智慧教育转变了教师教育及学生学习的传统模式,其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渗透,不仅给传统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带来了革新,也转变了传统教育决策及教育服务管理方式。基于智慧教育基本概念与特点,阐述了智慧教育环境下高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了智慧教育环境下高校教学改革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智慧教育环境下完善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

关键词:智慧教育;高校;教学改革

我国高校教学改革,一方面面临着教育质量优化、自我发展革新的客观需求;另一方面面临着智慧教育环境带来的新挑战。而人才培养作为高校教育的关键环节,是我国高校发挥办学特色、实现全面发展的根本。特别是在智慧教育等新兴技术发展的影响下,如何有效培养新时代人才,正确发挥智慧教育的优势,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使其可始终充满想象力、求知欲及好奇心,是高校教学改革应思考的问题。

1智慧教育基本概念与特点

1.1智慧教育基本概念

所谓智慧,即生物以神经器官为物质基础,探索、思考与分析真理的高级综合能力。于中文语境下,智慧是可以正确、快速且灵活认知事物并解决问题的重要能力。而智慧水平与知识掌握多少正相关,知识涵盖技巧、认知与经验等要素,是指导具体决策与行为的结构性信息,能够通过学习获得。通过智慧对知识进行充分整合,要通过体验与经历来实现,所以具有较强洞察力,可预估事物发展走向,从而提前做出决策与行为。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高校以智慧教育为依托进行教学改革,有助于切实提升教育效益与质量,是培育新时代创新型人才,促进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和进步的必由之路。

查看全文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摘要: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加快了智慧课堂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推广,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全新要求,关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综合改革能否有效实施、关系到高校智慧化教学建设能否顺利推进。因此,高校要立足智慧课堂建设实际,把握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信息素养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质增效目标的真正实现。

关键词:智慧课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是一种“了解信息系统并能鉴别信息的价值、选择获取信息的最佳渠道,掌握获取和存储信息的基本技能,如数据库、电子表格软件、文字处理等技能”,是“在各种信息交叉渗透、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中,人们所应具备的信息处理所需的实际技能和对信息进行筛选、鉴别和使用的能力。”〔1〕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加快了智慧课堂的应用,日渐成为未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进步的趋势,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是高校在深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一、智慧课堂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

随着智慧课堂技术的广泛应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他们只有具备了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及智慧课堂管理能力,才能真正适应智慧课堂的需要,使智慧课堂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作用真正发挥出来。第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信息意识,即教师对信息要有较高的敏感度,能够对理论热点问题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和持久的注意力,能够在备课和授课环节运用智慧课堂平台积极主动地挖掘信息,在教学中运用VR设备和智慧教室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实现智慧课堂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充分整合。第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信息知识,能够准确认识智慧课堂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促进作用,能够准确把握智慧课堂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掌握基本的VR技术原理、移动互联网知识、信息技术的作用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未来等。唯有如此才能运用智慧课堂技术获取、分析、加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才能根据课程特点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原则,有针对性地利用必要的智慧课堂技术手段来设计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的能力,进而将智慧课堂技术有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真正发挥智慧课堂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促进作用,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质增效的目的。第三,教师要具有智慧课堂技术的运用能力。教师运用智慧课堂技术的能力是信息素养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要做到根据智慧课堂技术发展状况更新教学理念,进而要将智慧课堂教学理念和智慧课堂技术应用能力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当中。高校要在智慧课堂建设过程中,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智慧课堂技术驾驭能力方面下功夫,才能使其信息素养得到真正提升,唯有如此,才能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课堂持续健康发展。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具有信息素养,才能驾驭智慧课堂发展的全新形势,才能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持续提高。

二、智慧课堂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信息素养的现实考察

查看全文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现状及措施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高校越来越重视校园信息化建设,智慧校园正是信息化网络深入校园的重要成果。建设智慧校园对提升教学效率、学校管理效率和教学信息传播效率有着深远影响。本文将从建设高校智慧校园的意义出发,介绍高校智慧校园建设面临的现状最后阐述解决智慧校园建设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建设;智慧校园;大数据时代

建设智慧校园是响应国家现代化教育政策的表现,要完善校园网络、真正建成智慧校园,必须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人才问题。在建设过程中还要渗透“以人为本”的观念,使智慧校园所提供的各项服务更加人性化,使学生能够切身实地感受到智慧校园的便捷之处并继续支持智慧校园的建设。

一、建设高校智慧校园的意义

(一)促进学习资源的传播。构建高效智慧校园有利于在高校内搭建信息高速公路,教师可以通过信息高速公路将已有的教学资源迅速传递到学生端,还可以在教师端查看学生对某一学习内容的反馈,并根据大数据分析的结果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节奏,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学生则可以通过信息高速公路加强与教师和其它同学的交流,这有利于学生尽快解决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并学习其它同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二)提升学校各部门管理效率。传统的管理方式不仅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管理的效率还很低,但在建成高校智慧校园后,学校管理效率会大大提升。如利用校园网络将学生使用的打卡APP与学校后勤管理系统相连接,学生只有在校园网覆盖的范围内才能打卡,并且只有在距离指定目的地百米内才能打卡成功,这便克服了传统查寝方式的弊端,提升了后勤管理的效率。再如为防止学生迟到、早退,教师可以利用智慧校园搭建的信息系统查找学生上课时间的所在地点,或者要求学生到达教室时必须打卡,一旦出现某个学生缺勤的情况,教师可以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这便提升了教师查课的效率。(三)提升数据分析的效率,帮助高校做出决策。建设智慧校园有利于学校收集大数据并运用大数据分析某些部门的运行状况,为下一步决策提供依据。如利用智慧校园的大数据系统考察学生在食堂消费的情况,通过分析消费高峰出现的时间了解学生主要的用餐时间,从而调整学校食堂的营业时间,提升学校食堂食品的新鲜度。还可以通过分析学生具体的消费项目了解最受学生欢迎的菜品和最不受学生欢迎的菜品,根据大数据分析的结果,学校餐饮部门可以调整各菜品的出现频率,减少食物浪费。除了使大数据分析在学校餐饮部门发挥应有的作用,学校还可以将数据应用于学校的医疗部门,如根据学生的医疗记录得知学生最容易生病的季节并要求学校的医疗部门及时备药,为学生的医疗提供保障。

二、高校智慧校园建设面临的现状

查看全文

高校英语教师智慧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摘要:21世纪已然是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实施,高等院校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改革也方兴未艾。智慧教学已经成为新世纪高等院校改革和创新的主流,高校英语教师的智慧教学能力是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风向标。创造智慧课堂,完善高校英语教师智慧教学能力的评价体系,大力开展智慧实践教学,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高校英语教师智慧教学能力。

关键词:TPACK;智慧教学;英语教师;高等院校;评价体系

21世纪以来,网络信息技术在全世界迅猛发展。教育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密切结合推动了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高校英语教师的智慧教学能力已经成为新世纪高校英语教师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也是高等院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必要保障。打造高校智慧教学课堂,提高高校英语教师的智慧教学能力,注重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不仅能促进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化发展,也能够建立一支新世纪创新性、高素质、高质量的英语教师队伍。

一、核心概念简介

(一)智慧教学的内涵。智慧教育一直都是全世界教育发展的目标,也是现代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智慧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智慧教学不再是仅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技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时代赋予了智慧教学更加丰富的内涵。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构成的智能环境改变了教育形态,新时代的智慧教学指的是通过建立智慧教学环境,实施智慧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开展智慧学习。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智慧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智慧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的尝试,而大学英语教师智慧教学能力更成了高校英语智慧教学实施的关键因素。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智慧教学能力不仅能使大学英语教师在智慧教学中成为指导者,为培养信息时代的创新性人才贡献力量,更有利于教师职业化的发展。(二)TPACK的内涵。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渗入教育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技术融入大学教育教学模式,在中国已经全面展开,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对中国高校教师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2005年,美国学者科勒和米什拉提出了TPACK这一理论,对教师智慧教学能力结构进行了分析。TPACK指的是Technological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汉译为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框架由三个核心要素和四个复合要素组成,其中三个核心要素为学科内容知识(CK)、教学法知识(PK)和技术知识(TK),四个复合要素为学科教学知识(PCK)、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TCK)、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TP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在TPACK框架下,教师应该将学科内容,教学法及科学技术融入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把教学条件、教学目标、教学情景等诸多要素一并纳入框架,最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

二、基于TPACK的高校英语教师智慧教学能力分析

查看全文

智慧教学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启示

摘要:智慧教学是有别于传统教学手段,依托于智慧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智慧课堂更有利于学生课前预习,课上课下讨论,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在智慧课堂的热潮中,更紧迫的问题是高校教师尤其是来自地方高校的青年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关注和兴趣是必须面对的问题。文章从当前慕课及混合教学现状出发,分析地方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解决策略,为提升地方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供以借鉴。

关键词:智慧教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慕课;混合教学

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是高等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新型开放教育课程模式,是基于互联网的大规模免费在线课程[1]。当前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当前大学生普遍使用智能手机的背景下,掀起了一系列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形式的教学模式。智慧教学是有别于传统教学手段,依托于智慧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智慧课堂更有利于学生课前预习,课上课下讨论,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已成功应用智慧课堂,但在西部高校还属于新兴事物。以地方性高校石河子大学为例,目前该校在2018年11月联合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与智慧树网建设了全疆首个慕课制作基地———石河子大学树下课栈。然而,在智慧课堂的热潮中,更紧迫的问题是高校教师尤其是来自地方高校的青年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能力和高学生的关注和兴趣是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从当前慕课及混合教学现状出发,分析地方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解决策略,为提升地方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供以借鉴。

一、慕课及智慧教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在当前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美国在线上教育领域的三大国际慕课平台edX、Coursera、Udacity于2012年相继上线;我国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首批慕课平台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平台于2013年也相继。2018年4月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实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变轨超车工程,推进高校课堂革命,启动教师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计划。2019年4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表《中国慕课行动宣言》,提出建设公平之路、共享之路、服务之路、创新之路和合作之路的五大愿景。截至2019年,已有12500门慕课上线,超过2亿学习人次,6500万人次获得慕课学分,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以西部高校为例,独立开展慕课课程建设和推广学习还不现实,与对口支援名校深入进行混合式教学合作或借助其共享平台及学分课的方式,而不是照搬其建设慕课及教学模式可能更适合本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借助对口支援名校的慕课能够有更多的大学生受众和好的授课素材,但存在的问题也显而易见。如授课教师与学生不能面对面交流,无法实施因材施教,不能及时解决学生在课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造成学生对线上课程积极性不高,专注度不够。因此,以慕课平台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SPOC)模式以及其他形式如微课堂、翻转课堂等智慧课堂等形式也逐渐在各大高校中被广泛应用,智慧教学模式灵活地将传统课堂和在线教育有机融合,促进师生线上智慧课堂学习和线下互动。

二、地方性高校青年教师MOOCs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查看全文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探讨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对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新需求,对智慧校园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简要介绍,说明了智慧校园的基本技术特点,并依据我国最新国家标准《智慧校园总体架构》,简述了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架构,着重分析了智慧校园基础环境和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策略,对高校进行智慧校园的需求分析、整体规划、方案设计和实际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智慧校园;教育信息化;架构模型

智慧校园是高校教育信息化与物联网相结合所表现出来的具体形式,是“互联网+”概念与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相互融合的结果。[1]从20世纪末以来,在高校教育教学中,互联网领域的语音通信、多媒体和网络课堂等技术得到广泛地运用,涉及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管理、网络化教学以及网络课程等。校园基础环境、管理系统和业务系统等多元素的集成和统筹应用是本世纪校园信息化的主要特点,得益于业务系统的广泛应用,校园信息化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校园信息化建设也得到高校普遍关注。为规范智慧校园设计和实施过程,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8年6月27日了《智慧校园总体架构》[2]的国家标准,为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提供规划指导。

1智慧校园的定义及特点

1.1智慧校园的定义。国家标准《智慧校园总体架构》将智慧校园定义为“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的有机衔接,使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便捷地获取资源和服务”,[2]其主要特点是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最新的通信技术手段相结合,以“互联网+”的思维重构高校信息化模型,将高校各个单位的信息孤岛集成为一个信息共享、业务互通的有机整体,以打造一个具有人物感知、业务协同和服务及时的新型高校信息化校园环境,为高校进行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日常管理和师生服务等提供一个统一的保障服务平台。[3]1.2智慧校园的技术特点。从技术的角度分析,智慧校园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以高速光纤通信为基础,打造基于有线网、无线网和物联网等多网融合的异构网络,满足师生对校内外网络资源的随时随地获取。(2)利用物联网、传感器和多媒体技术,实现对校园环境要素的实时感知。(3)基于数据共享标准,建立统一的基础设施平台,实现全校非敏感数据的共享,打破各个业务子系统的信息孤岛。(4)借助于云计算和图像视频处理等技术,为师生提供计算机辅助设计、虚拟仿真、增强现实等功能,以辅助教育教学及实验实训的顺利开展。[3](5)针对学校教学产生的各种数据信息,运用数据采集、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数据收集、分析和挖掘技术,总结出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指标数据,为提高和改进教学质量提供数据支持。

2智慧校园的总体架构模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