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历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5 10:20:0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校学历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校学历教育

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定位与发展

一、引言

就定位而言,高校非学历教育是高等学历教育的一种补充,在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现阶段非学历教育模式主要为:讲座、专题研修班、企业委托内训和辅导培训等。面对社会发展新形势,高校在非学历教育定位和教育层次提高等方面面临严峻挑战,必须针对办学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定位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层次混乱,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现阶段,很多高校在开展非学历教育时并未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甚至有的高校几个部门同时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并且各院系具有独立自主招生的权力,面向社会招收学生办班教学。同时很多院系选择与企业合作,成立校企合作平台,针对院系专业背景和教学需求开设培训班或者资格证书培训活动,规模虽小但是数量巨大,由于没有统一领导部门,且相关规章制度缺失,上述非学历教育形式层次混乱,质量参差不齐,在培训中专业教师资源和教学设备资源管理无序、出现浪费等现象。[1]第二,制度缺失,定位模糊不清。受经济利益和社会趋势影响,中国很多高校均开设了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项目,但是很多项目缺乏规范性指导,高校并未对非学历继续教育进行准确定位,导致实际培训效果不甚理想。很多高校顺应时展,致力于成人学历教育向非学历继续教育的转型,但是在转型过程中并未系统研究社会形势和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具体情况,导致定位模糊不清,缺乏延续性和市场竞争力,致使非学历继续教育从属于学历教育。并且很多高校经验不足,缺乏创新的主动性,仅象征性地开班零散的培训班,毫无品牌性和收益性可言。[2]

三、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策略

第一,合理利用资源,创新管理方法。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主要以项目形式开展,具有目标任务明确和受训者存在导向性等特点,在发展过程中高校可引入项目管理方法,以此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升教学质量,进而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达到效益最大化。例如在某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中,高校应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充分了解市场的多元化培训需求,在综合分析自身的学科优势的基础上,设计并开发创新性的培训项目,以此赢得市场先机。同时,在培训项目发展过程中,工作人员采取项目管理方法,制定系统宣传方案,从产品优势、师资优势、教学环境优势、培训效果优势等方面做一个全面有效的宣传。在形成自身品牌效应的同时,刺激了受训者的学习欲望。[3]第二,合理定位,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当前,国家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趋势日渐明朗,但是相关政策制度还有待健全,受定位不清和制度不健全影响,很多高校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各级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打破高校仅重视学历教育的格局,引导高校合理定位非学历继续教育,并根据各高校发展实际情况,加大经费支持力度,整合资源,重点发展。例如在某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中,高校充分意识到非学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在整合内部资源的基础上,建立由上至下的层级管理体制,各学院原有的培训项目或者校企合作项目划入学校继续教育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体系之中,同时管理人员根据学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实际情况制定项目设定与管理规范,调整并完善整个继续教育体系。此外,该高校创新性地设置了二级办学实体,将其作为继续教育机构,代表学校开展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二级办学实体坚持“从严治教,科学办学”的宗旨,就具体培训项目开展系统化管理,以此保证培训质量。第三,把握市场,创建品牌培训项目。随着社会需求日趋多元化,非学历继续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在这样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社会办学机构参与到项目培训之中,相较于高校而言,社会办学机构市场机制较为灵活,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必须把握市场动向,拓展渠道,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创新培训项目。例如在中国西部某高校非学历继续教学发展过程中,该高校充分发挥自身公共管理和人文历史等学科的优势,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创建了“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应急管理培训基地”,着力培养该地区党政干部公共危机处理和舆论引导的能力,同时该高校定期开展“送培训下基层”的活动,在基层部门开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依法行政能力培训”等专题报告,以此为政府培养众多应急管理人才。基于此,该高校在多年发展中形成了“行政领导能力与政治文化素养”品牌培训项目,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提升了自身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水平。第四,更新观念,做大做强,非学历教育将成为主流发展。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自2018年停止招收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科专业的规定即将出台,各本科院校必须实现从学历教育向非学历教育的转型发展。在“大职业教育观”的趋势下,学校继续教育要将发展职业技能培训(非学历教育)作为新时期工作的重点。在继续做好目前已有项目的基础上,不断更新观念,树立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意识。

查看全文

普通高校发展继续教育论文

一、继续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普通高校的成人学历教育的总规模不断扩大,这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成人学历教育的规模基本上约占到所有高等教育总规模数的30%,2011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2205.33万人(其中包括普通中等和成人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占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7.06%。2011年有将近300万高考落榜生,其中大部分人员为了提升自己的学历和技能都接受了成人学历教育,这些成人学历教育部分是由专门的成人高校中开展的,但更多的是由普通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网络远程教育学院开展。所以,从目前看,成人学历教育对普通学历教育仍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人学历教育仍是一种重要的高等教育形式。然而,与继续教育大发展的形势相悖的是,普通高校对继续教育的认识存在一些问题,目前,非学历继续教育已被边沿化,或者沦为部分学校赚取经济效益的工具,或者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非正规军”、“教育次品”。

(一)认识不到位

全日制的本科生、研究生普遍被认为是学校的“正规军”、“核心”,提高他们的质量声誉与学校建设顶尖大学的目标密切相关,目前国家对高校的评估也主要是针对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而言,对继续教育的关注程度是非常小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就更加不受重视。

(二)体制没理顺

根据市场发展规律,非学历继续教育本应开展以市场为导向的运作模式,但目前大部分高校却一方面把非学历继续教育当作学校赚取经济效益的一个工具,另一方面又采取行政措施对其进行全权管理,将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依托于内部员工或专业学者。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非学历继续教育的规模化发展和培训质量的提高,也限制了整个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

查看全文

终身教育观念与终身教育机制

作者:苏国柱单位:泉州师范学院

终身教育既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既包括学历教育,也包括非学历教育。第四,学习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现代终身教育具有灵活性,表现在任何需要学习的人,可以随时随地地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学习的内容除了职业教育外,越来越注重人的个性珠全面发展,满足人们社会生活的需要。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迅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极力倡导,也对世界各国的教育体系产生巨大的冲击。于是,发展终身教育,推进终身学习,不仅成为一种思潮在国际社会中广泛传播,而且成为不少国家和地区21世纪教育与社会改革发展的方向和目标[2]。同时各国也开始通过立法的形式将终身教育思想付诸实践。我国也适时地调整了教育战略,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建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体系;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明确地提出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见,我国政府已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终身教育体系是国家为使全体社会成员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而建立的促进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制度系统。就是要建立起一种能为所有人的各个阶段,一切时间、一切地点、一切场合和一切方面提供教育的体系,形成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和机制。

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背景下,我国高校成教非学历培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作为终身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及终身教育的主要方式,成人教育是践行终身教育最直接、最现实、最重要的渠道,有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和主体性价值。因此,要建立起终身教育体系,必定首先要依靠成人教育的发展。但过去那种单纯以学历教育为主的成人教育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终身教育体系,取而代之的将是以非学历教育为主线的成人教育。就目前来说,与终身教育体系相适应的非学历成人教育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高校对发展非学历教育普遍不够重视由于历史和体制上的原因,具有巨大教育实力的高校普遍存在对发展非学历教育认识不到位的问题,没有在终身教育的框架内去认识成人教育。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甚至是专业人士仍然认为成人教育只是普通教育的一种学历补充或替代,而不是一种独立的办学形式。一些普通高校的领导层往往认为学历教育才是学校的主要任务,把非学历培训看成是学校创收的副业,重学历教育、轻非学历培训的观念还未根本上转变。表现在成人教育的办学形式上,高校目前大量进行的是学历教育(脱产、业余、函授);在成人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上,主要还是一些普通高校全日制的本专科的“翻版”或“缩身版”。所以,高校目前直接参与的非学历培训项目占有的市场份额还相对较小,还不能较好地满足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需要。

(二)非学历教育的办学体制和机制还不完善我国成人教育的非学历培训的发展之所以不尽如人意,固然有认识不到位,政策支持力度不大的原因,但与自身的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也有很大关系。成人教育的培训对象是在职的从业人员,既然是为成人学习服务,就必须建立符合成人教育特点的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但遗憾的是,在成人教育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一些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单位蜂拥而至,造成培训市场十分混乱,鱼目混珠,良莠不齐。就是一些普通高校举办的非学历培训,也存在着只讲经济效益,不顾培训质量,乱办班、乱收费的现象严重,个别地方出现只管理培训班的招生,对教学过程不闻不问,无法满足学习者的要求。因此,高校非学历教育在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上仍有待于进一步理顺。

查看全文

高校学历继续教育融合发展机制分析

摘要:由成人学历教育、现代远程教育、自学考试作为主要教学形式的高校学历继续教育,为国家培养了众多的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们面临众多的挑战。这些挑战促使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各种教育形式进行融合发展。本文在分析高校学历继续教育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安徽大学学历继续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构建高校学历继续教育融合发展机制,提升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竞争力。

关键词:融合发展;学历继续教育;高校

高校学历继续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其主要的构成形式分别为成人学历教育、现代远程教育、自学考试等三大主力构成。成人学历教育目前主要是函授,业余两种教育方式,是利用传统的面对面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注重与学生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和互动,但是其面授时间长,无法解决成人的工学矛盾。现代远程教育主要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网上进行教学,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极大的克服了工学矛盾,但其具有一定放任性,对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要求过高,无法保证教学质量。自学考试是个人自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考生参加国家考试机构统一组织的考试,所有课程经考试合格之后,方可申请毕业。自学考试的考试管理比较严格,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较高。自学考试实行弹性学制,只要学生将所有课程考试合格,即可申请毕业。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三种教育形式各有特点,将其三者进行融合发展,构建高校学历继续教育融合发展机制,才能更好的促进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

1构建高校学历继续教育融合发展机制的必要性分析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对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导致高校学历继续教育面临着众多的挑战:(1)高校学历继续教育办学中普遍存在着注重规模效益,轻视质量保证的粗放型规模化发展模式,面临着办学理念滞后、发展方向不明确、办学环节不合理等众多的挑战,严重制约了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2)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生源的质量和数量下降。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招生对象是成人,本身质量有待提升,加之最近几年高校扩招以及大力推广职业教育,很大一部分的成人有了其他的选择,高校学历继续教育面临着生源和质量普遍下滑的挑战。(3)我国高校学历继续教育中存在着成人学历继续教育、现代远程教育、自学考试等多种教育形式,且不同教育形式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其在招生、办学、管理等方面存在着互不管理,沟通不畅的局面,没有形成一体化的行政管理。面对这些挑战,高校学历继续的各类教育形式必须改变各自为政的局面,逐步推进不同教育形式的创新与融合。将成人学历教育的面授优势、现代远程教育的先进的技术优势、自学考试的弹性学制和严格的考试管理制度优势进行融合,促进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

2构建高校学历继续教育融合发展机制的可行性分析

查看全文

高校继续教育功能定位转型研究

摘要:非学历继续教育定位,即找准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在整个社会政治经济体系中所存在的作用和发展空间,确定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对非学历继续教育本身的发展目标和发展任务以及服务群体进行的一系列的前瞻性战略思考和规划研究。

关键词:非学历继续教育;功能定位;可行性

一、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功能定位

所谓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定位,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定位,即确定某一事物在一定环境中的位置。非学历继续教育定位,即找准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在整个社会政治经济体系中所存在的作用和发展空间,确定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对非学历继续教育本身的发展目标和发展任务以及服务群体进行的一系列的前瞻性战略思考和规划研究。

(一)社会功能定位

市场经济发展,社会转型需求,终身学习号召,非学历继续教育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原先学历教育一枝独秀的天下一去不复返,现在,在维持学历教育基本市场需求前提下,需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高等学校开展各种非学历继续教育和培训,要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根本宗旨,以促进社会成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为基本目的,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继续教育学习的需求,非学历教育以其鲜明的目的性、应用性和市场性等优势必将异军突起,迅猛发展,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查看全文

办学模式与继续教育论文

一、高校继续教育办学模式的特点

1.办学主体的明确性

高校继续教育办学主体应当建立在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水平之上,以高校的师资力量为依托,采取高校自主设置专业学科和招生人数的方式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管是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校校合作的办学模式,其中之一重要的办学主体是高校,尤其是高校的继续教育领导机构。高校继续教育领导机构作为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引路人,要统筹全校继续教育工作,指导制定继续教育发展规划,明确继续教育办学方向,确立各项规章制度,以促进高校继续教育办学向着更高水平发展。

2.培养目标的多样性

高校继续教育的受教育对象主要是成年人,成年人参与继续教育的需求和目的本身就是多样的,这导致了高校继续教育培养目标的多样性。高校继续教育要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同时,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过渡,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所以高校继续教育在培养目标的制订上更具多样性,针对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制订多样化符合社会需求的培养目标。

3.办学形式的开放性

查看全文

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转型探析

自1956年开始,林业部筹办函授教育以来,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经历了创建期(1956—1966年)、停滞期(1967—1978年)、学历补偿期(1979—1990年)、规范办学期(1990—1999年)、规模扩张期(2000—2012年)和综合改革期(2013-至今),虽历经风雨,但取得了辉煌的成绩。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为我国林业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干部,作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高校继续教育作为我国构建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力量,对于提高我国数以亿计社会成员的学历层次、技能水平、文化素养和国民素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担负着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但继续教育在高校中相对于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处于弱势与边缘地位,而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的发展规模和信息化程度都落后于其他行业,面临诸多困惑与挑战。如何与时俱进,不被其他行业院校或教育机构挤压和取代,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转型势在必行。

一、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近年来,因国家发展战略正处于结构调整期,与高等教育相关的政策导向、行业需求、技术变革和市场竞争等多方面因素不断发生变化,对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具体面临如下几方面的问题。(一)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对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提出新要求。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五位一体”发展战略,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习在“”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林业承担着建设保护森林、湿地、荒漠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使命,在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林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要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三大战略为重点,加快构建“一圈三区五带”的林业发展新格局。一切以生态发展为优先的法则给林业人才的培养指明新方向,提出新要求。2018年3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出为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统筹森林、草原、湿地监督管理,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保障国家生态安全,设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加挂国家公园管理局牌子,由自然资源部管理,现已形成“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大格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设立,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地质公园以及国家公园等管理职责整合归于一家,形成系统治理大格局。超140万公顷的自然保护区、24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近200个地质公园以及10个国家公园试点区为继续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培训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提出了新的问题。(二)教育发展政策的调整给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带来新挑战。2012年,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的“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着力加强继续教育质量建设”等举措给现有继续教育办学结构和办学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6年,教育部出台《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教职成〔2016〕7号),该办法对高等院校专业设置明确了范围和界限,要求学校只能开设与本校全日制本科教育相一致的专业,使高校成人学历教育的发展从原有的规模化阶段进入到规范化、质量化、精细化的阶段。近年来,北京林业大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办学规模受教育政策的影响较大,其生源数量呈现断崖式下跌,见图1。图12009—2018年北京林业大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招生情况(三)教育技术的蓬勃发展给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带来新机遇。继续教育相对于高校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来说,社会化参与度高。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在国内迅速崛起,使网络教育逐渐进入到舞台中央,给高校继续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国家先后颁发的《关于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意见》(教电〔1998〕1号)、《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教高厅〔2000〕10号)等文件支持广播电视大学和网络教育的发展。网络教育年招生人数从2000年的18万人发展到2016年的248万人,超过当年夜大和函授招生人数的总和,但林业高等院校无一进入教育部68所网络教育试点院校。网络教育由于门槛低、学习方式便捷、自主性高等优点,迅速占领了继续教育的生源市场,致使林业院校传统的业余、函授教育办学资源受到严重挤压,生源数量呈现断崖式下跌,见图1。2012年,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慕课(MOOCs)在国际上迅速兴起,其独特的教育模式彻底改变了原有的继续教育办学格局,打破了教育部网络教育试点院校独享在线教育模式的“先天优势”,将在线学习切切实实地带到了每一位学习者的面前。2013年,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慕课平台———“学堂在线”正式,标志着中国慕课时代的到来。随后,果壳网旗下的MOOCs学院、中国大学MOOCs、好大学在线、爱课程、网易云课堂等慕课平台相继涌现,使在线学习成为新时期教育产业化的“弄潮儿”[1],也给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四)非学历教育的快速发展给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指明方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发展学历教育固然重要,但同时要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做好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协调工作,使二者在相互促进中协调发展。因此,发展非学历教育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关键因素。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阵地,拥有着丰富的教师队伍和科技储备,在服务社会和服务行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高等教育各级各类非学历进修及培训年结业人数已由2004年的200多万人发展到2017年近1000万人次,见图2。据统计,北京大学从2010年以来,全校有近40个办学单位举办各类非学历教育,每年申报立项的非学历继续教育项目都在1200个左右,年均培训学员在60000余人,辐射全国所有省区,并已经逐步形成了10多个具有品牌效应和社会影响力的精品项目[2],这给林业继续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五)基层林业人才的紧缺给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带来新任务。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急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但由于基层单位工作条件相对艰苦,致使基层林业单位饱受专业技术人才“引不来、留不住”之苦。据统计,2018年北京林业大学林科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到林业相关岗位工作的人数不足该校林科毕业生总数的四分之一[3]。另据了解,基层林业单位的管理干部相当一部分是非林科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因此,解决此问题最为直接、有效的办法是加大林业继续教育的投入,通过在职培训的形式获得专业知识。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全国林业相关单位在岗职工有150余万人需进行在职培训,给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带来新的任务。(六)保障性制度的缺失对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产生制约。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在60余年的发展进程中硕果累累,但在新形势下,也因保障性制度的缺失面临以下问题。1.缺少顶层设计截至目前,林业主流高校如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和南京林业大学等均未出台保障继续教育发展的相关文件。2.网络化程度不高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网络化程度都远远落后于时代主流,在线学习平台大多处于正在搭建或运营测试阶段。3.教师参与度不够优秀教师的参与是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但高校对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激励政策不到位。4.市场化手段不够灵活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进修培训等非学历项目的运作,多为“守株待兔”式的等待,未有专职人员开展市场需求调研、宣传策划推广等工作,因此不能形成规模效益,不利于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的长久发展。

二、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报告指出,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在林业继续教育领域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继续教育需求与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技术更迭缓慢以及教育资源、教育水平地域性差异显著等方面的矛盾。因此,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只有转变发展思路、优化内部结构、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拥抱市场竞争,才能永葆活力、再创佳绩。(一)深化继续教育改革,激发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源动力。1.转变发展思路,体现责任担当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3大职能之一,而继续教育则是高校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有效抓手和重要途径。在国家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等新形势下,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的发展应在理清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前提下,紧扣时代主题,充分体现责任和担当,紧紧把握“服务国家战略发展、服务林草行业发展、服务‘双一流’学科建设”的发展站位,使发展规模由偏重学历教育增长向非学历培训增长转变、发展思路由单一办学向众校协同办学方向转变、教学模式由传统教学模式向混合教学模式转变。2.完善管理机制,提供坚实保障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均有比较完善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和相应的管理制度,这对继续教育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林业高校目前在继续教育发展领域均未出台专门的制度,需出台关于继续教育发展指导性意见,以夯实林业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基石。笔者建议各高等林业院校建立由学校统一领导的继续教育管理机制,成立继续教育专家委员会,将继续教育发展纳入学校发展的统一布局中,在继续教育的组织领导、政策保障、支持服务、质量监督、管理运行等方面出台相应的制度,形成继续教育学院为主体、各院系发挥优势的继续教育共赢格局。(二)顺应时代潮流,探索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新途径。1.有序推进林业继续教育集团化发展,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近年来,社会经济和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教育格局,为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各类行业性、区域性继续教育集团和联盟相继成立。2014年,教育部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推动建立了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资源开放与在线教育联盟,重点组织推动了服务于一带一路、依法治国、新农村建设、全民健康、生态文明建设等10类国家战略的36个E行动计划。同时,教育部还鼓励教育联盟制定各联盟内、联盟间的学分互认制度,这给非网络教育试点院校开展在线学习扫除了政策阻碍。在此背景下,由北京林业大学牵头实施了“生态学人E行动计划”。其中,作为该计划任务之一的“全国林业院校继续教育网络课程资源联盟”于2016年正式启动,该联盟就是教育集团化发展的一个缩影。该联盟将建立由课程学习、资源共享、学分互认、用户自助服务与相互协作、教学管理与评价等模块组成的综合学习服务平台,实现教学内容的融合、教育的同校同质。2.提升继续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强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技〔2018〕6号),明确提出“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引导教育发达地区与薄弱地区通过信息化实现结对帮扶,实现“互联网+”条件下的区域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的差距,实现教育的公平、有质量发展,将一流教师的授课带到每一位学习者的面前,使偏远林区林业从业人员共享一流的教育资源。这就要求高等林业院校要打破现有的业余、函授与自学考试等传统的教育模式,加速继续教育在线学习平台的建设,实现校内的全日制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与继续教育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着力提升继续教育信息化服务水平,使继续教育学生在线完成注册、报名、交学费、考试等服务。3.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打造继续教育新“引擎”非学历培训是学习型社会建设和终身学习体系构建的重要支撑,以中短期培训为主的非学历教育已成为各大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而林业行业,如营林造林、病虫害防治、护林防火等岗位,对专业技能都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在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岗前培训和业务技能提升培训等方面有着巨大的需求。因此,笔者建议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要立足校内优势教育教学资源,面向社会开发和推广特色培训项目,建立“在线学习+面授学习+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努力打造培训品牌,扩大社会影响力。另外,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还要尽快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将非学历培训课程通过学分转换成为学历教育承认的学分,打破非学历培训和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之间的壁垒,为终身学习制度的建立打下基础。

总之,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在高校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曾一度被许多高等林业院校当做“钱袋子”,使其发展处于“散兵游勇”的状态。但随着高校对社会服务功能的不断重视,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此,笔者在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方面提供了一些改革思路和建议,但如何在规模、质量和效益方面找到平衡点,仍需各高等林业院校在具体实践中总结和探索。

查看全文

学历文凭投资收益分析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高校教师个人教育投资需求的问题表述;高校教师个人教育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对高校教师教育投资管理的一些建议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成本——收益分析、成本——收益分析是一种量入为出的经济理念、高等教育历史影响及其现实社会影响下的高校教师教育投资、现行教育的弊端,在很大的程度上讲,缘由于历史基础的薄弱、中国学术规范的规范是学术圈内的硬伤、环境带给高校教师的压力、高校教师个人教育投资的成本分析、高校教师个人教育投资的收益分析、高校教师教育投资的状态分析、顺应社会的发展,把教师的个人理想与职业进步紧密联系起来、健全高校在职攻读学位期间的资助政策等,具体请详见。

一、高校教师个人教育投资需求的问题表述

(一)成本——收益分析

成本——收益分析是一种量入为出的经济理念,它要求对未来行动有预期目标,并对预期目标的几率有所把握。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是一个普遍的方法。经济学可以用它来研究各种条件下的行为与效果的关系,探究如何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其他社会科学也可运用它来分析人的行为。“经济学的方法,简而言之,就是成本--收益分析。经济学家之所以有不同,是因为他们对什么是成本、什么是收益的看法不同。将成本和收益的概念推而广之,几乎可以无所不包。因此经济学的方法可以应用到社会科学的其他领域。”[1]

高校教师的教育投资,其本身具有自利性、经济性和计算性。在“投入”和“获得”之间进行抉择,一是物质利益上的自利性。因为在职人员教育投资具有其职称需要和待遇提高的目的,从而满足和维护自己的物质利益;二是精神上的自利性。教育投资是人们物质利益的满足,同时也是人们追求更高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因为在职人员教育投资,除了物质利益以外,满足他们获取知识的需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当中寻求精神上的满足。因此,高校教师个人教育投资的选择行为的出现,正式由于自利性的,对于行为后果的“酬赏――代价”的分析和预期。

(二)高等教育历史影响及其现实社会影响下的高校教师教育投资

查看全文

教育改革下新型继续教育模式探析

一、引言

新时期,国内继续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正在形成稳固的教育体系,在国民经济、文化和道德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例如,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严重阻滞着继续教育的发展。为此,有必要顺应教育改革的趋势,探讨新型的继续教育模式。按照新的教育改革思路,在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发展是最为基本的前提之一。唯有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才能切实为社会输送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必须明确继续教育的定位,根据发展实际调整教育培训模式,才能将继续教育的发展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教育改革与继续教育模式概述

1教育改革的大背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务院了教育改革的相关项目和指标,各种教育形式均需进行调整和优化改革。教育改革旨在满足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增强“教”与“学”的链接性,在保证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强化实践教学。总体来说,教育改革的原则如下:单纯的学校教育使学生的学习空间受到了限制,终身教育要求教育事业不仅仅是校内教育,还应该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教育改革的本质是追求一流的教材、教师和考题;学校教育不应仅局限于理论教育,还要兼顾实践教育,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觉悟,使其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切实培养出一批“智能型”和“应用型”合体的人才。

2继续教育简介

查看全文

高校产教融合继续教育研究

现阶段,普通高校在开展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承担成人学历教育教学的任务,是对成人学历教育的一种补偿。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知识经济的来临,对普通高校的成人高等教育以学历教育为主的培养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吉林高校的继续教育必须探究新的培养模式,应从成人高等教育以学历教育培养模式为主向社会各种专业技能、从业资质培训模式转型,发挥普通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主动服务于学习型社会的作用。

一、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特征

准确掌握继续教育趋势、人民大众需求、社会经济发展的发展变化,将高校继续教育模式由传统的“自然发展”到“自主发展”。从转换模型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是一种相对发展性、开放性、生态性的教育转换模式,其主要特征有以下三种。特征一:将思辨哲学作为逻辑发展点,提倡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主要是指高校教育创新、社会经济发展、人民大众教育需求三者之间促进发展的过程。该过程具有复合性和非线性特点,所以,高校教育转型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动态性、曲折性和多维性。特征二:将现代文明作为开始原点,认为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现代文明,同时也认为现代文明的高效发展也促进了人的全方面发展,给高校继续教育注入了新的现实动力和社会环境。所以,转型发展的第二个特征是转型形式的社会性和转型主体的人文性。特征三:将传统成人教育文化为发展起点,认定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主要思维是传统成人教育文化,只有明确了高校继续教育的文化价值、文化行为以及文化地位,重视文化品格、文化基因和文化形象,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才有可能拥有新的发展动力。所以,转型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未来、现在、过去的三个时间段的碰撞。

二、吉林省高校开展继续教育中面临的问题

(一)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成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有很多,例如工学矛盾、学习压力大、学习方法难以掌握等。通过调研发现,吉林省高校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工学矛盾突出,学习精力有限”,其次分别为“学习压力大,学习能力下降”与“难以掌握有效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学习效率低”。(二)学历继续教育的问题。从吉林省高校调研中发现,“教学内容难以适应学员需求,理论与实践脱节”与“教学方法模式单一,不符合在职人员学习特点”分列统计的前两位。因此,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模式的改革成为学历继续教育转型发展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对学习者的调研中发现,高校学历继续教育主要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理论教学偏多偏深,实践实训教学环节缺乏”与“所教授内容难以真正适合学习者需求”这两大问题。同时,“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与教学考核模式也是学习者关注的问题。

三、吉林省高校继续教育培养模式转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