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武术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3 23:36:4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校武术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校武术论文

高校武术教学论文

论文摘要:运用文献资料、现象法,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运用于高校武术教学,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知识意义的建构者,而教师是知识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并在此基础上,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分别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三方面提出了新的教学思路,为我国高校武术教学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武术教学:教学内容

一、前言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健身需求与日俱增的态势要求在学校教育中进行科学健身的教育,同时向学生传授科学健身的知识和方法,为形成科学健身的观念、能终生从事健身打下良好的基础。随之而进行的体育教学改革其宗旨是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使他们能终身受益,为进行终身体育打下基础。高校开设武术课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然而传统教学的重教于学,重运动技术的掌握,其无论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的评价体系等方面来看都没有明显的突破,与体育教学改革的宗旨背道而驰。因此,以什么样的学习理论为指导,进行高校武术的教学,使其在新的体育教育过程中发挥真正的作用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人的认知思维活动的主动建构过程,是人们通过自身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活动以获取、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传统的教学活动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的学习活动。由于学生的知识获取是以学生的主动建构为主,教学再不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过程,而是根据自身原有知识的结构,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

查看全文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武术教学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安徽省l8所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安徽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武术教学还存许多问题,严重影响武术教学效果,必须实行改革,其重点包括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师资状况、以及场地器械等方面。

论文关键词:大学;公共体育课;武术;教学;研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宿州学院等l8所高校,随意抽选600名大一、大二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生各300名。

2研究方法

发放问卷共650份,其中教师问卷50份回首5O份有效46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2%。学生问卷600份,其中男生300份,回收297份,有效问卷292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9%和97.3%。女生300份,回收294份,有效问卷287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8%和95.7%。

查看全文

高校武术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1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绵阳市三所高校(绵阳师范学院、西南科技大学和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的3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问(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和访问法,数理统计法,综合分析法。

2结果与分析

2.1阻碍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阻碍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多发方面的,但是主要因素是运动场管不足且质量较差,这已成为目前突出的问题,大学生对武术的了解主要来自电影,武术侠小说和书籍杂志,说明大部分同学没有武术基础,因此在进行武术教学时,特别是在教材的选择,教材的要求和进度的安排上必须考虑这一因素,做到因材施教。

2.2高校武术教学的安排武术是中华民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历史悠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论是徒手还是拳脚动作,还是使用器械的技巧,都包含有跑,跳,闪,躲,滚,翻,拳打,脚踢等基本技能,要求手眼,身法,步,协调统一,武术运动中的套路演练能够全面提高人体各项素质,但是目前绵阳市高校武术教学内容依然以初级拳(械)和简化太级拳为主。

2.3高校武术选修课学生对武术教师的教学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一名好的教师不但能授业解惑,而且能教会学生如何自我学习,目前高校武术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水平,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学生表示不满意,这是一个敏感但是又不能回避的问题,同时,还发现许多高校虽然开设武术选修课,但是,却严重缺乏专业的武术教师,出现一名教师身兼数个项目的情况,虽然目前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还比较满意但高校武术教师的整体业务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查看全文

高校武术课程改革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学校不再只是培养学生的知识素养,还要注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和提高。我国的未来和发展需要依靠高校的人才们,健康的身体是一切活动的根本。武术作为我国传统的文化,武术课程在高校的开展,既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掌握一些防身的技巧,还有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也是丰富大学生课程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由于大学生对武术的认识太少,老师在传授知识时太过呆板,使得这一课程的开展效果不是很明显。该文通过对高校武术课程授课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基于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助提高高校武术课程的质量。

关键词:高校武术;课程;改革;分析

武术是我国的传统功夫,大学生在大学课程中学习武术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养成强健的体魄,方便以后的工作。同时,学习武术知识能够提升安全感,陶冶人们的情操和修养身心。比如,我国传统武术之一的太极拳,当今社会是生活节奏比较快的社会,太极拳可以让人们静下心来,慢慢地思考和生活,因此,武术的学习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大有裨益的。提高武术教学质量刻不容缓,老师们应该正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学生也要从自身做起,了解在学习武术过程中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共同改进,促进武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传播我国的传统文化。

1高校武术课程设置的现状

新教改的实施,使得高校教育向素质教育发展,注重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技能的培养,但是对于身体素质的培养,一些大学做得还不到位,使得大学体育教学只是一个空架子,徒有其表,不能充分地发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因此,各所高校应该对自己的武术教学甚至体育教学现状进行深刻的思考。下面主要从武术课时比重、选修情况以及授课内容方面分析高校武术授课的现状。

1.1武术课程在高校体育课时中的所占比重

查看全文

体育非遗进校园研究热点与趋势

摘要:本文基于中国学术期刊、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数据库等刊载的234篇体育非遗进校园研究论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借助采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V202007)、SPSS绘制成知识谱进行共词聚类和多维尺度分析,以期为后续体育非遗进校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结果显示,体育非遗进校园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高校体育教育的文化传承、校本课程的研发、传统武术进校园的路径、传统体育文化的校园保护等方面。基于此,需构建分层次、全方位的体育非遗进校园路径;打造原真化、民族化的特色体育非遗校园文化品牌;开发多样化、贯通化的大中小幼体育非遗校园教学资源。

关键词:体育非遗;校园传承;共词聚类;多维尺度分析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以基于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V202007)和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SPSS计量的体育非遗进校园研究热点和趋势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查看全文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反思与建构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文化传承视域下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有关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文献资料,涉及民族传统体育学、民族学、教育学、体育地理学、体育史、文化学等学科理论。还大量查阅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方面的学术论文及资料。

查看全文

学校体育现状调查与热点分析

摘要:为探寻2012-2016年间我国学校体育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热点问题,利用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借助SPSS软件在中国知网(CNKI)上搜索的2012-2016年间的984篇文献进行多维度分析.从论文的研究数量、论文的期刊分布、论文的研究类型、论文的研究主题等方面的调查入手,归纳出我国学校体育研究的现状及热点问题.结果显示:近五年来我国有关学校体育方面研究的论文数量有所下滑、定量性研究方法较缺乏,研究成果的深度不够;学校体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学校体育课程的实施与改革”“学生体质健康改善与提高”和“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和发展”三大方面.

关键词:学校体育;研究现状;热点分析

自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条例》的文件,学校体育领域的相关研究再次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诞生了一批批优秀的学术成果.鉴于此,笔者在中国知网上对2012-2016年CSSCI收录的体育期刊论文,以“学校体育”为检索词,通过“关键词”“篇名”等手段进行多重检索,并结合论文阅读进行人工筛选,最后选出984篇有效论文,通过对这984篇论文进行阅读、梳理并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学校体育研究的现状以及热点问题的研究.以期为推动我国学校体育领域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

1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1.1资料来源.通过中国知网(CNKI),采取高级检索的形式,以近期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条例》的时间为准,时间界定为2012年至2016年,内容检索条件采取篇名、关键词为“学校体育”,获得有关学校体育方面研究的初始文献1215篇,除去重复发表的文献、新闻报道、投稿通知、期刊介绍等非研究性文章,共得到有效文献984篇.1.2研究方法.本文以SPSS20.0软件为主要研究工具,在中国知网(CNKI)检索出的984篇有效文献中,从研究数量、研究类型、研究主题等不同纬度入手,将相应的数据导入到SPSS20.0软件,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和统计[1].同时,利用多维度分析和关键词共现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学校体育的热点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具体的操作过程为:从中国知网(CNKI)检索出的984篇有效文献中,将研究现状的主要内容作为关键词分类的主要来源,并作为主要的分析对象,运用SPSS20.0软件,将导出的各关键词录入其中,采用多维度尺度分析的方法,绘制出我国学校体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主题.通过图形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出我国学校体育领域研究的主要成果,以期为了解我国学校体育领域研究的侧重点,掌握我国学校体育研究的前言和方向提供参考和帮助.

2研究结果与分析

查看全文

武术文化传播的路径探析论文

论文摘要:武术不仅仅是中国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还是一种文化形态。武术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武术丈化。当中国崛起首先需求文化软势力崛起时,文化与教育的重要性即凸现出来。武术文化与武术教育如何在崛起的中国中发挥作用越来越受到武术界的关注,文章认为:武术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只有通过教育的形式才能使之更好地为人们所接受,武术教育是武术文化重要的传播途径。通过武术教育不仅可以使受教育者健体强身,武术教育还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

论文关键词:武术教育武术文化传播途径

1武术的文化性与教育

现在许多学者都认为武术是一种文化,认为武术的成熟与发展,是和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过程,正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与武术的融合,才成就了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郭玉成在《武术的属性:文化性、艺术性、体育性》中指出:“武术是中国文化的全息缩影,中国哲学、医学、伦理、兵学、文学、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剧均在武术文化中有所体现。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武术被称为中国传瑰更祀牵瓣颗明珠一点也不为过,也正是由于武术的文化价值、文化属性,武术才成为一种文化。”武术与哲学的结合,促进了武术理论的哲理化;武术与医学的结合,促进了武术健身理论的发展;武术与伦理的结合,则体现在“武德”社会化;武术与兵学的结合.使武术成为了一种技击艺术,促进了武术战术思想的发展;武术与文学的结合,才有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的诞生。武术与舞蹈、戏剧的结合,才有了京剧中武打动作,以及现代大型的武术表演活动。正因为“武术的文化属性,武术已经融人了中闰人的生活,成为了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诚如阮纪正先生所说,武术是中国人的存在方式。正因为武术文化性的存在,才使得武术得以发展、流传。

由于“武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中产生、发展,自然地融汇了中国传统哲学、伦理、美学、医学、兵法等传统文化的思想与内容,形成了武术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合二为一的武学体系—武术文化”。所以.武术具有了文化属性,它作为一个文化载体,也就使之具有了教育价值。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多彩,其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教育资源。武术的教育功能,古往今来皆有之,只是由于其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武术主要价值取向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代表,从二十世纪初就成为了教育国人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民族的重要手段。可是,在以西方体育为主导的二十世纪中,武术教育没有得到很好地完善与发展,武术文化的教育功能没有得到较好地发挥。今天,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武术和武术教育功能,必须构建好中国武术教育的新体系,充分发掘武术的教育功能与途径,使武术教育在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民族精神的弘扬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查看全文

对非传播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论文为分析样本,以“中国对非传播”为知识域,借助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V,展示该领域知识单元之间的结构、互动、交叉、演化等关系,对国内关于中国对非传播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未来中国对非传播研究,应以精准传播为指导思想,以合作传播为内容导向,以积极沟通、多元包容为心理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导向,拓展研究深度,努力建构中非传播机制。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第一步:以中国学术文献数据库CNKI为检索平台,检索公式如下:主题=“对非传播/中非传播/非洲传播/中非媒体”;文献类型为“学术期/辑刊+博硕+成果”;检索时间“2019年9月1日”。检索结果为347条文献记录。第二步:对检索出的文献进行人工筛选,摒弃无摘要、与主题无关以及重复的文献之后,得到有效文献90篇。(二)研究方法借助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软件CiteSpaceV,对文献进行计量分析、聚类分析和图谱展示,得出基本发现;在细节上,通过内容分析,对基本发现开展进一步挖掘。两种方法的整合,涉及知识内容、生产主体各要素及他们之间关系的研究,对有关中国对非传播研究的核心作者分布、成果产出机构分布、研究主题、热点关键词及其历史性演进深入分析,呈现和解释该领域研究的现状,并对其研究趋势做出预测。

二、中国对非传播研究的论文产出分布情况

(一)论文产出演进截至2019年9月1日本研究收集数据当天,共有90篇公开发表文献研究了“中国对非传播”问题。根据论文产出量和研究主题,可将其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图1):第一阶段(2004-2011)为零星产出期,8年发表11篇,年均1.4篇。2004年1月,《武术科学》上发表的《影响中国武术在非洲传播的主要因素》,掀开了国内关于中国对非传播研究的序幕。2005年、2006年和2009年均无产出。这一阶段多为宏观性的初探研究,包括中国对非传播现状、媒体对塑造中非关系的作用等。第二阶段(2012-2016)为快速增长期,5年发表50篇,年均10篇。这一阶段开始注重微观性的案例和调查研究,涉及传播策略、媒体合作、媒体本土化、中国对非传播问题等。这一阶段中,2012年出现第一次研究热潮(8篇),2016年达到峰值(14篇)。中非合作论坛的召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非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等重要事件激发了这一阶段的研究。第三阶段(2017-2019)为冷静沉淀期。经历上一阶段的研究热潮之后,该领域发表的论文从2017年开始有所下降,这一阶段同样注重案例和实证研究,同时开始关注语言和文化传播这类话题。(二)论文产出机构中国对非传播研究的论文产出机构相对集中,基本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科研高校(46%),主要包括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其中,中国传媒大学产出最多(22篇),且集中于该校的传播研究院和国家创新传播研究中心两个机构。第二类是新闻传媒从业机构(12%),包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4篇,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5篇,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2篇,反映出这些机构在开展中国对非传播业务上较为重视。第三类是其他机构(42%)。(三)核心作者90篇论文涉及88位作者,有12位核心作者发表2篇以上,其余作者均1篇。进一步分析发现,发表量最多的龙小农自2011年在《现代传播》上发表其第一篇相关论文《超越“非洲范式”:重构中国对非外交传播战略》以来,基本每两年都会有产出,且均为第一作者,对该领域进行了持续性关注和研究。吴隽然、罗雪、朱振明均为中国传媒大学的青年学者;李新烽、吴传华、贺文萍三位作者在中非问题研究上保持了持续关注;倪建平的三篇文章中有两篇下载量位列前二,成为2007年和2008年的热文;闫成胜的三篇文章从广播电视视角分析了中国对非传播问题;李法宝主要讨论了国产电视剧在非洲的传播;杨梦蝶聚焦于中国豪萨语对非广播的问题;李玉洁和李新烽合作2篇,关注的是中非媒体合作问题。(四)主要期刊主要期刊是一个学科或领域知识生产和流动的重要平台。90篇论文共涉及51种期刊。其中发文量最多的《对外传播》自2008年刊发《中国在非洲的文化传播和国家形象塑造》一文开始,基本每年都有相关论文刊发,成为对该研究领域持续性关注最高的期刊。

三、中国对非传播研究的热点与前沿

查看全文

武术专项班教师个人述职报告

武术专项班教师200*年述职报告

本人本年度主要担任武术专项班和跆拳道选修班的教育教学任务,共550个课时。下面我将本年度的工作情况向大家作简单汇报。

思想上,本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拥护和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遵纪守法,积极参与各项政治学习,关心时事,处处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忠于职守,服从领导,做到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行为规范。

教学上,本人坚持走“学-教-学”的道路,在学中教,在教中学。刻苦钻研,努力提高业务能力。积极研习教材教法,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认真备课。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力求将自己掌握的学识与教材相结合,因地制宜。本着“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从学生实际出发,耐心而细致地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和树立终身体育思想。课后积极总结思考,与学生广泛交流,虚心接受合理意见,受到学生广泛欢迎。

科研上,广泛查阅体育期刊,敏锐把握体育动态,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本年度主持课题3项(省级1项,校级2项),参与课题3项;先后在湖南农业大学学报、军事体育进行学院学报、体育成人教育学刊、体育科学研究等期刊发表科学论文5篇(独著1篇,第一作者1篇,第二作者3篇);《ppp模式在高校体育教育投融资体系中的运用研究》获全国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体育科学报告会三等奖;主编出版著作2部。

另外,本人还积极参与学校体育竞赛工作,体制测试组织工作,学院迎评促建工作,新增专业申报工作,以及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的申报工作等,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由于任务繁重,常常要工作到凌晨一、二点钟才能休息,有时节假日也坚持在岗作业。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