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武术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6 09:48:2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校武术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校武术教学

高校武术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弊端也日益显现,素质教育理念也因此被提出和广泛推广。本文就从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角度探讨素质教育理念的融入问题。文章首先介绍了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对素质教育与现代武术教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一些素质教育理念在高校武术教学改革中融入策略,希望为广大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提供一点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高校;武术教学;教学改革;素质教育理念

一、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被广泛的推崇,我国的教学改革工作也日益深化。但在体育教学方面,素质教育的改革相对缓慢,我国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仍然存在很多弊端,下面重点介绍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

1、受应试教育思想的不良影响较大

目前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少高校的武术教学仍然遵循应试教育的思维模式,仅仅强调学生对武术技能的掌握,缺乏对学生武德及武术思维的培养。学生往往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这样的“实用主义”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武术能力培养,也使得学生的武术学习与终身体育的精神相背离。2、武术教学的课程内容陈旧当前多数高校的武术教学,仅是学习武术其型,教学内容传统老套,武术学习也枯燥无味。在日常的教学中,多数教师依然按照“老套路”进行学习训练,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发展,这样缺乏针对性的教学,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查看全文

高校武术段位制学校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武术,具有独特的魅力,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代表,伴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渗入,武术将会得到广大国人及世界人士的青睐。中国武术协会制定并推行的《中国武术段位制》,顺应了时展的需求,对武术运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本文以高校为例,采用了文献资料法等对武术段位制学校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武术段位制学校教学模式的建立依据,对教学模式在教学实战中的的应用进行了解析。

关键词:武术;段位制;教学模式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近年来,高校武术教师不断地积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改革,将《中国武术段位制》引进高校武术教学中,尝试建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增加武术教学的新内容,提出新的教学理念。这样就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对武术知识探索的兴趣和掌握武术技能的兴趣,并且在弘扬和培育民族传统文化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分析对武术段位制教学模式的新认识,论述在高校武术相关课程中实施段位制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对推广和实施武术套路有积极作用。

1高校武术段位制开展现状

《中国武术段位制》于1998年1月1日正式推出(以下简称《段位制》)。《段位制》的推出推动了武术运动的发展,它不仅仅是单一的强调技术动作规格,更强调了武德与武礼的培养,弘扬中国武术传统文化。在多年来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浪潮中,许多高校借《段位制》出台之机,掀起了相关的教学改革活动。目前,全国各高校都顺应武术发展的趋势,拟将《段位制》纳入武术教学当中,在这种情势下,我们分析总结了高校体育公共课实施《段位制》课程教学模式的经验,试拟探索一条能适合高校武术《段位制》课程教学模式的路子,使这种模式更进一步得到拓展与完善。

2研究对象与方法

查看全文

高校武术教学方法探索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探讨了武术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途径: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团队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校;武术;教学方法;改革创新;途径

传统武术教育重视师承,不适合高等教育众多学生同时开展教学活动,单一的训练方法也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高校武术教育活动需要适应教学改革的教学要求,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如何提升高校武术教学的有效性,成为高校武术教育关注的重点问题,针对其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问题进行探讨,对于促进高校武术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高校武术的教学现状

1、高校进行武术教育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高校开展武术教学活动普遍采用教师传授式的教学方式,教师进行武术动作的示范,而学生则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模仿性学习,处于被动式的学习状态中,学生对于武术的学习兴趣无法得到培养,参与武术课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受到限制,有些学生只是为应付学习任务而强迫自己进行学习,武术课程教学难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进行武术学习不仅需要对动作进行模仿,更需要对于武术运动所代表的武术精神和文化内涵有深入的理解,才能够在武术动作中体现其灵魂,学生缺乏武术学习兴趣便难以理解其精神和内涵,便会导致很多学生的武术动作变形,武术课程教学效果十分有限。2、忽视对学生的心理指导。学生在武术动作学习以及技能训练时,需要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进行武术动作的指导可能提出较为严格的要求,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抗挫折心理,能够承受武术动作练习所带来的磨砺和挑战。[1]由于高校学生进行武术学习的基础存在较大差异,很多学生不仅不具备武术学习基础,可能自身的肢体协调能力、运动素质都十分匮乏,因而会导致其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承受较大的压力。教师过高的教学要求便会使这些学生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教师没有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适当的心理指导,便会导致学生的心理压力长期积压,不仅难以实现武术教育预期的教学目标,甚至还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高校开展武术教学的教学价值难以体现。3、高校缺乏武术教学理论指导。武术课程教学具有极强的教学实践特征,但是教学实践也需要充分的教学理论作为支撑,但是由于我国武术教育纳入高等教育还未形成完善的教学理论体系,则会导致武术教学过程存在缺乏理论基础的问题,同时也会对教学方法的应用和实施造成一定的影响,难以实现理论加实践的综合教学作用,不利于武术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中华武术虽然具有几千年的传承历史,但是其余普通的体育课程教学还是存在较差的差异,在高等教育开展武术教学也是在近年才被重视起来,仅通过教学实践开展武术教学,难以使学生对中华武术文化进行深入的理解,高校武术教育也存在诸多发展局限。

二、高校武术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查看全文

高校武术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1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绵阳市三所高校(绵阳师范学院、西南科技大学和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的3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问(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和访问法,数理统计法,综合分析法。

2结果与分析

2.1阻碍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阻碍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多发方面的,但是主要因素是运动场管不足且质量较差,这已成为目前突出的问题,大学生对武术的了解主要来自电影,武术侠小说和书籍杂志,说明大部分同学没有武术基础,因此在进行武术教学时,特别是在教材的选择,教材的要求和进度的安排上必须考虑这一因素,做到因材施教。

2.2高校武术教学的安排武术是中华民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历史悠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论是徒手还是拳脚动作,还是使用器械的技巧,都包含有跑,跳,闪,躲,滚,翻,拳打,脚踢等基本技能,要求手眼,身法,步,协调统一,武术运动中的套路演练能够全面提高人体各项素质,但是目前绵阳市高校武术教学内容依然以初级拳(械)和简化太级拳为主。

2.3高校武术选修课学生对武术教师的教学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一名好的教师不但能授业解惑,而且能教会学生如何自我学习,目前高校武术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水平,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学生表示不满意,这是一个敏感但是又不能回避的问题,同时,还发现许多高校虽然开设武术选修课,但是,却严重缺乏专业的武术教师,出现一名教师身兼数个项目的情况,虽然目前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还比较满意但高校武术教师的整体业务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查看全文

高校武术教学论文

论文摘要:运用文献资料、现象法,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运用于高校武术教学,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知识意义的建构者,而教师是知识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并在此基础上,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分别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三方面提出了新的教学思路,为我国高校武术教学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武术教学:教学内容

一、前言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健身需求与日俱增的态势要求在学校教育中进行科学健身的教育,同时向学生传授科学健身的知识和方法,为形成科学健身的观念、能终生从事健身打下良好的基础。随之而进行的体育教学改革其宗旨是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使他们能终身受益,为进行终身体育打下基础。高校开设武术课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然而传统教学的重教于学,重运动技术的掌握,其无论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的评价体系等方面来看都没有明显的突破,与体育教学改革的宗旨背道而驰。因此,以什么样的学习理论为指导,进行高校武术的教学,使其在新的体育教育过程中发挥真正的作用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人的认知思维活动的主动建构过程,是人们通过自身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活动以获取、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传统的教学活动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的学习活动。由于学生的知识获取是以学生的主动建构为主,教学再不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过程,而是根据自身原有知识的结构,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

查看全文

地方高校体育教育武术专选教学现状

摘要: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山西省6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专选课开展研究发现:武术专选缺乏理论教学;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且学生参与实践较少;武术专选教学开展条件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学生自己水平参差不齐,其学习武术动机不同,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山西省高校现今的武术专选教学因各种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已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相脱节。

关键词:山西省;体育教育专业;武术专选;教学现状

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武术已经逐渐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特点,具有健体防身、锻炼意志、竞技观赏等多方面功能。为了更好地发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应在精神方面加强宣传力度,对此较好的办法就是把武术广泛推广,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培养对武术的爱好与乐趣。2001年启动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武术被列为高校体育课的必修内容,这对实现我国德智体美素质教育的目标具有积极的影响。既然有明文规定,在现代教育发展过程中,学校体育教育对高校生的健康状况也就更加重视,各学校在体育课中加入了武术基本功、基本套路等内容,而且实行了体育加分的措施,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浓厚兴趣,不仅能锻炼他们的身体,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还可提高他们的防身意识,丰富在学校的校园生活。武术作为中国的国宝,其发展前景备受关注,武术人才的社会需求也越来越大,并且对武术人才的培养也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然而现今山西省高校的武术专选教学因各种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已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相脱节。

1研究对象和与法

1.1研究对象

以山西大学、大同大学、长治学院、忻州师院、晋中学院、山西师范大学6所山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专选课的教学现状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武术专选班学生150名和教师12名作为调查对象。

查看全文

高校体育课程中武术教学的分析

摘要: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代表之一,其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思想精神,不但能够强身健体,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还能使练习者修身养性,从而树立正确价值观。目前武术教学已被列入到高校体育课程中,并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同时也暴露了许多问题,都需要一一进行解决,从而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实现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目的。本文主要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武术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校体育;武术教学;研究分析

新时期的发展下,武术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逐渐被广泛应用,并成为最具特色的体育项目之一。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对武术教学的重视力度仍比较低,并且仍存在一部分认为武术只是花拳绣腿,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因此为改变这一发展现状,我国将武术教学列入到了高校体育教学课程中去,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此基础上要加强对中华武术的宣传与弘扬,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对其产生兴趣,了解其文化内涵。

1.高校体育教学中武术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1.1有利于促进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

武术是我国伟大的传统文化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的优秀特色代表,其涵盖了多种思想结晶,而武术除了自身具有的搏斗、攻击特点之外还具有健身健体、提高自身素质的作用,练习者还能在武术学习过程中逐渐树立自身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将武术教学列入体育教学中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使学生能逐渐走近武术、发现武术,从而传承武术。除此之外,目前关于武术教育的网站及平台逐渐增多,不但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其进行学习,还可以很好对传统武术进行介绍,使更多的人对其有一个了解和认识,进行进行深入探讨交流。

查看全文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武术教学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安徽省l8所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安徽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武术教学还存许多问题,严重影响武术教学效果,必须实行改革,其重点包括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师资状况、以及场地器械等方面。

论文关键词:大学;公共体育课;武术;教学;研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宿州学院等l8所高校,随意抽选600名大一、大二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生各300名。

2研究方法

发放问卷共650份,其中教师问卷50份回首5O份有效46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2%。学生问卷600份,其中男生300份,回收297份,有效问卷292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9%和97.3%。女生300份,回收294份,有效问卷287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8%和95.7%。

查看全文

民族武术在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传统武术体育项目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十分深厚。经过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传承,现如今依旧完整流传下来的传统武术体育项目有上千种,品类繁复,内容多样。对于高等院校体育课程而言,其肩负着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学生的品质和意志力的重任,是现阶段推行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学环节。问题在于,一直以来,高校体育课程多以球类、肢体类运动为主,属于纯粹的体育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内容略显晦涩,趣味性和艺术性不够高。鉴于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将形式多样、内容繁复的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有机地融合在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中,增强高校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丰富性、艺术性,并借助高校体育课这一载体,不断渗透与传播优秀的民族武术传统文化,以此来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

1.高校体育课程对民族武术项目的积极影响

1.1高校体育课程是传播民族武术项目的重要载体将民族传统的武术教学项目和高等院校体育课合理地结合在一起,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播与推广。在高等院校体育课程中融入民族传统武术元素,在保留传统武术形式的基础上,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身体素质情况和培养要求,对原有的民族武术形式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取舍、创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高校体育课教学目标和教学实施方案,从而推进了传统武术项目教学在高校体育课程中的规范化、标准化、合理化发展。随着现阶段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理念的进一步深化以及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扩充,民族武术项目与高校体育课程的结合面积将会越来越大,结合触点还会愈来愈多。高等院校中的武术项目教学的健康型、娱乐型、生活化特征将进一步凸显,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主动性,全面推进民族传统武术在大学生之间的传播。1.2高校体育课程是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主要阵地民族体育项目不是纯粹的体育活动,它注重内外兼修,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合理设置民族武术项目教学在保留和创新民族武术外在形式的同时,还有助于其文化内涵的继承和发展。民族武术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有责任主动继承、发扬、创新这些优秀的民族传统。以高校体育课为载体,宣扬民族武术中的文化内涵,也有助于坚定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其爱国主义情感。

2.民族传统武术对项目融入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性

民族传统武术和高校体育课程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依托,相互取长补短。二者之间影响时相互的。一方面,以高校体育课为载体,有效地推进了民族体育项目的传播以及民族体育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另一方面,民族武术这一传统体育元素的引入,活化了高校体育课程形式,丰富了课程内涵,使高校体育课的发展更具有趣味性、标准性、规范性。2.1民族武术的融入活化了体育课堂模式,丰富了体育课教学内容。民族武术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种类繁复。以拳法为例,就包括长拳、南拳、少林拳、咏春拳、太极拳以及其它传统拳法,此外还有刀术、剑术、棍术等。传统的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在内容设置上大都是以每年教育部门在各高校开展的体能测试作为指导依据,课程主要形式都是长短跑、跳远、拉力训练、球类运动等。这些沿用已久的体育教学项目大都是纯粹的体育运动教学,表现形式过于单一,训练内容也比较枯燥,项目的美学性及艺术性不足,因此学生在长期的体育课程学习中常常会感到枯燥无味,没有与课动力。长此以往,大学生的体育课到课率会很低,完全无法达到既定的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民族武术项目由于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训练难度和训练强度都比较适中,而且更加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因而更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其课堂教学模式来看,民族武术不再是纯粹的身体体能训练,它可以搭配背景音乐,结合社团活动,借助教学情境呈现出来,课堂教学模式更加灵活多样,也更加符合大学生的学习习惯与诉求。从教学内容来看,民族武术的融入增加了体育教学的娱乐性和艺术性,为传统体育课程注入了新鲜活力。2.2民族武术的融入是对素质教育的践行。新时期,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教育部门大力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高校体育课程肩负着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力的重任,是现阶段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一方面,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融入民族武术,能够优化体育教学模式,丰富其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提高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融入民族武术教学元素在保证训练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的理解。“武,止戈也。”中华民族的武术精神其目的就在于用武术保卫自身安全、保卫家国安全,从而杜绝战争的发生。这是对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珍爱和平、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有力体现。2.3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从民族武术的形式上来看,民族武术训练规则简单灵活,技术要求适中,可操作性强,不受空间场地和参与人数的限制。因此,大学生在体育课上学到的民族武术知识可以直接迁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大学生在紧张的课内学习之余,通过简单地进行二三十分钟的民族武术训练,可以很好地放松自己,尽情地展现其体美、运动美、健康美,以此满足心理和身体上的需求。此外,民族武术还可以与社团活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简单地组织、编排、训练就能够打造出一个精彩的传统武术表演节目,这对于团队文化建设和校园的团队文化建设大有裨益。2.4融入民族武术元素,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最大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通过在校体育课程的学习,意识到体育运动对个人身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养成热爱运动的习惯,树立起终身体育的健康理念,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民族武术教学元素在高校体育课程中的融入有效地推进了这一教学理念的渗透与传播。一者,民族武术难度适中、内容多样,能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训练需求,能够有效地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因而更加便于普及与推广。二者,民族武术趣味性强、内涵丰富,能够实现训练者身体素质及心理健康的双向发展,让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长在其中。如此一来,即便是学生踏入工作岗位也不会因为时间问题、工作问题将之丢弃。我国传统的民族武术项目是一种以竞技性动作为主,强调身心兼修的传统体育锻炼项目,它既能够强健人的身体素质,也有助于净化人们的内心,更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积极运用传统的中华民族武术教学项目,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能够有效地推动现阶段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这一先进教学理念的深入发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养成终身锻炼的理念、坚定文化自信、激发其爱国情怀。

参考文献:

查看全文

传统武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我国的传统武术能够促进与传承中国的传统美学、伦理以及哲理。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引入我国的传统武术不仅丰富了体育教材,完善了教学体系,锻炼了学生的身体,更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当前在高校开展传统武术仍旧存在着很多方面的不足,比如教学手法过于保守、教师的实践能力有待提高等。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总结了在高校开展武术教育的问题,并针对武术教育给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传统武术;文化弘扬;教育

高校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地,也是人才的培养地。传统武术兼备了艺术性和竞技性,凝聚中华的传统文化,促进了高校的文化传统。部分高校教育没有传统的武术经验,实际的教学中问题重重,阻碍了传统的传播武术的发展。为了发挥武术的传统优势,完善高校的教学体系,需要从多方面促进武术与高校的体育结合。

一、传统武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困境

(一)传统武术研究基础薄弱

科学的传播支撑着我国的传统武术,体育化的课程发展需要强有力的科研基础为后盾,但当下高校中的中国传统教学研究仍然薄弱,导致在传统武术中缺乏正确的指引与支撑。很多学校研究了武术,虽然研究主体是武术的体育化,但是整个研究过程还是着重在西方的竞技思想,这导致传统的武术目标偏离,在高校研究传统武术教学生时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发展,这使得数据研究资料与学生的接受能力方面存在差异性,导致成果的效用较低。当下传统的武术交流范围并不广泛,由于高校之间缺乏着互动交流,这不利于武术的研究与发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