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4 17:37:2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校舞蹈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校舞蹈教学

高校舞蹈教学改革探索

高校舞蹈教育的深入发展,迎合了高校素质教育的需要。当然,普通高校开展的舞蹈教育属于普及型舞蹈教育,与专业性舞蹈教育不可同日而语。高校舞蹈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带来了高校素质教育的新风貌,各种新理念、新方法涌现出来,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开始了深刻的变革。高校舞蹈教学需要大胆创新、改革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其实践技能、扎实其基础知识,引导毕业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专业性人才。

一、舞蹈教学的内涵

舞蹈最初起源起人类劳动,渐渐发展成反映人们生活状态和美好愿景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有“艺术之母”的美誉。舞蹈教学的本质,其实是一种审美教学,舞蹈教学就是教师讲授舞蹈知识、传授舞蹈技巧、锻炼舞蹈能力的过程。舞蹈教学以“创造美、欣赏美”为主要任务,它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高尚的情操,增强感受美的能力。舞蹈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固定的舞蹈动作、编排技巧和表演方式,更是教会学生实现身体、心灵、大脑全方位的协调,集体舞蹈教学还能教会学生“合作和团结”。舞蹈本身包含形体、造型、服装、舞台等多方面的内容。舞蹈作品的创作和欣赏过程其实就是创造美和欣赏美的过程。舞蹈表演通常与音乐相结合,一来音乐作为舞蹈的背景,二来舞蹈也是对音乐的诠释,二者结合产生的美感更具体,也更形象。舞蹈教学是要教会学生通过身体的造型来表达内心情感和个人情绪,即引导大学生注重用肢体语言表达心灵深处和精神世界。

二、高校舞蹈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舞蹈教育与其他艺术专业相比,起步较晚,条件不成熟,发展水平有限。普通高等院校教学中,由于在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差异,直接导致了各高校中舞蹈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传授方法各不相同。近年来,各大高校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在此大背景之下审视舞蹈专业的教学工作改革,可以发现,与最初相比,高校舞蹈教学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一)高校舞蹈教学的基础性和主体性仍有欠缺。在多数学生家长和高校学生看来,舞蹈专业对学生自身的要求极高,一要外形条件优越,相貌出众、线条优美;二要舞蹈功底深厚,身体柔软、四肢协调。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即便学生有强烈的兴趣,家长也会顾虑重重。普通高校开设舞蹈专业,主要目的不是输送舞蹈造诣极高的专业人才,而是为了丰富高校文化生活,不侧重舞蹈基本功的苦练,而是侧重成品舞蹈的编排。这对于功底不十分扎实的学生而言,难度很大。对于舞蹈教学,很大一部分学生站在观赏者的角度,而非参与者的角度。以此,不少高校的舞蹈教学主体局限性很大,仅仅是一些舞蹈特长生或者是院系舞蹈队,舞蹈专业的受众人群远不及其他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的基础性和主体性仍有欠缺。

查看全文

高校舞蹈教学创新分析

摘要:在教学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高校对舞蹈艺术人才的培养也需基于素质教育理念,对以往老旧滞后的教学模式加以革新,致力于以生为本,确保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彰显教师教学引导者的效用。本文先对高校舞蹈教学现状进行了阐述,而后提出了高校舞蹈教学中以生为本的舞蹈教学创新策略。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以生为本;创新

新时期下,高校教育教学工作需顺应社会发展形势,特别是舞蹈教学,需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为公众供给精神养料当做宗旨,对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变革原先舞蹈教学中不注重学生主体性的现象,推行以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仅有如此,方可确保高校舞蹈教学具备较好效果,为相关行业培育、输送优秀的舞蹈人才。基于此,本文探讨了高校舞蹈教学中以生为本的舞蹈教学创新,从而为高校舞蹈教学事业的发展予以参考。

一、高校舞蹈教学现状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就部分高校而言,在舞蹈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具有一定的不足,譬如因专业舞蹈教师资源稀缺,或者相关教学基础设施匮乏健全性,使得该专业课时难以与学生选课需求相符,各年级学生在课程选择空间方面具有差异,故而难以确保教学效果。另外,某些高校的课程设置未对学生的主体性予以高度关注,使得舞蹈课程不具备较好的时代感,难以吸引学生视线。(二)教学方法略显滞后。就高校舞蹈教学而言,教师有效示范极为必要。但就部分高校实情来看,舞蹈课教学中某些教师过于注重自己的主导性,把自身舞蹈经验以及教材内容经由一种难以辩驳的形式面向学生硬性灌输,在此模式下,学生往往被动学习、接受,不具备自主思考、探索新动作的机会,长此以往便会让教师与学生具有从属性关系,这将促使两者的距离更远,最终干扰了教学质量。(三)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在高校中,舞蹈课较之其他课程而言,可视为是学生强身健体抑或休闲娱乐的运动项目。因大部分高校学生往往不具备较好舞蹈基础,在学习该课程时未设置较高学习目标,而某些高校在舞蹈教学期间未注重以生为本,在选取教学内容时直接借鉴专业舞蹈学院设置的内容,导致学生因教学要求过高而抗拒舞蹈学习。另外,部分高校对舞蹈内容的更新难以与时展形势相一致,譬如就90后学生来看,更为热衷街舞等,然而部分高校的舞蹈课程还未对此舞种进行教学,内容以民族舞为主,难以实现学生所提多样性需求。(四)教学评价不科学。就现行教学体系来看,部分高校的舞蹈教师于各学期末尾对学生实施课程评价期间,往往以舞蹈技能考查这一方式为主,譬如要求学生展示已经学习过的舞蹈,且对学生动作是否规范、标准打分。此评价方式不但未注重学生舞蹈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未对教学期间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情况予以考查,此匮乏科学合理性的评价方式将弱化高校学生学习舞蹈的热情。

二、高校舞蹈教学中以生为本的舞蹈教学创新策略

查看全文

高校舞蹈教学改革途径

一、革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主动式的学习中领悟舞蹈之美

目前,高校舞蹈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学思路保守,忽视审美教育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舞蹈教师把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采取主动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探寻舞蹈艺术的审美内涵。比如,在古典舞的剧目课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主动查阅有关《扇舞丹青》的资料,在课上则组织学生观摩《扇舞丹青》这部优秀的舞蹈作品。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情境提出问题,比如提、沉、冲、靠、移、仰、拧等基本动律元素是怎样衔接组合成为“绕”、“甩”、“撩”、“旋”、“搅”、“抛”等等一系列技法的?这些舞蹈语汇又是如何与呼吸相配合,来展现“闪转腾挪”的动势,进而表现出内在神韵的?剑舞和袖舞这两种身韵基本功又是如何巧妙地交融在一起的?“拧倾圆曲”所表现出的文舞之美,是怎样与武舞的刚劲之美水乳交融的?这部作品是如何在“形神劲律”的融合统一当中营造意境的?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要问:这部作品表现了怎样的美,又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这些美的?提出这些问题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展开分组讨论。而问题的结论则不必拘泥于固定的答案,学生的意见只要言之成理,则不应轻易否定。在各抒己见的讨论之后,教师汇总学生的意见,掌握学生对于舞蹈剧目审美问题的认识状况。在此基础上,教师对该剧目的各项审美问题做出精炼的讲解和点评。而后,仍以分组的形式,要求学生依据自己对于舞蹈审美的理解,将道具“扇”变为伞,运用所学的各种动律及组合,模仿《扇舞丹青》来创编一段舞蹈,表现一个主题、一种意境。这样一来,就有效地摆脱了“老师教,学生学”、“老师示范学生练”的单一被动教学模式,不仅使课堂氛围变得生动活跃,而且使学生在主动学习和艺术实践中培养起“审美”、“创美”的能力。在提高学生舞蹈审美素养的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引入现代科技装备来辅助舞蹈教学

现代舞蹈教学的发展,离不开丰富的多媒体技术支持。这里所指的现代科技装备主要是指舞蹈教学中的多媒体设备。在高校的舞蹈教学中,一方面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各种优秀的舞蹈作品,作为案例来供学生观摩;或者播放舞蹈教学视频,通过功能键来反复呈现特定的舞蹈动作来辅助教学,这样不仅能够减轻教师的体力、精力负担,还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一方面还在于,高校舞蹈教学借助多媒体设备,以图片、视频的形式来还原舞蹈动律所根植的生活原型或者文化场景,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去认识舞蹈艺术、理解舞蹈艺术、审视舞蹈艺术、品鉴舞蹈艺术。作为舞蹈教师要深刻的意识到,有些舞蹈动律的文化场景距离教学课堂遥远,甚至很多舞蹈形式早已消失,我们必须要借助多媒体设备来加以还原,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舞蹈的风格韵律,加强学生对艺术内涵的深刻把握,从而更好的体现舞蹈艺术。除此之外,还需在舞蹈教学中普及运用实时摄像技术,让学生从普通观众的角度来观察自己的表演,通过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从而有效提升自身舞蹈动作的艺术表现力。

三、强化舞蹈教学与兄弟学科及姊妹

艺术的联系,有效提升学生综合性的文化、艺术素养笔者认为,高校舞蹈教学效果要上新台阶,就必须有效地提升学生多学科的文化艺术素养。由于舞蹈是一门内涵丰富的学科,涵盖了很多的知识要素,这也就要求舞蹈学生在具备扎实的舞蹈技能以外,还要具备丰富的综合能力。还以《扇舞丹青》为例,如果学生对于中国的扇文化、书法艺术(尤其是草书)、绘画艺术无所了解的话,在学生的舞蹈表演中,就很难能够彰显出这种舞蹈的风格,学生也很难跳出神韵来。舞蹈与其他姊妹艺术间密切的关联,使其艺术特性不是孤立的,而是多元的。再加上现代舞蹈丰富的艺术元素,更要求学生在综合文化方面有较强的实力。因此,在高校舞蹈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有必要开设一门“多学科艺术综合课”来辅助风格课的教学,可以聘请外系相关专业教师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来授课,帮助学生精要地涉猎并把握音乐、戏曲、绘画、雕塑、书法、文学等各个相关文艺门类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规律,为学生的表演及编创、编导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以便有效地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查看全文

高校舞蹈艺术在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摘要:在高等学校的发展过程中,舞蹈教育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对理论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舞蹈艺术实践的关注,所以导致出现大部分学生实践能力、创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因此,在高校的教育过程中,应该增强学生对舞蹈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从而使舞蹈教育更贴近生活,推进舞蹈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舞蹈教育;舞蹈艺术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养

在舞蹈教育教学过程当中,舞蹈艺术实践可谓是最关键和最重要的一环。舞台艺术实践的过程,一方面能够使理论知识得到综合应用,从而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学生在运用理论的过程当中更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以达到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目标。为更好阐述舞蹈艺术实践的重要性,本文将从以下4个方面来展开。[1]

1有效加强学生的舞蹈理论应用

高校舞蹈教育是一门实践大于理论的课程,若在其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一味强调和重视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实践过程,那么就会导致学生只拘泥于教师课堂的模仿,不能够掌握舞蹈理论知识的核心和精华所在,缺少对舞蹈艺术实践的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因而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舞蹈艺术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将理论更好运用于实践,并通过实践来检验学生的理论掌握情况和效果。[2]学生的舞蹈学习模式就是通过练习课堂教学舞蹈内容来掌握,在这个练习过程当中存在训练模式较为单一的问题,故而使学生易感到枯燥。所以,通过增加舞蹈艺术实践环节的设置,来让学生更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自主改编,从而一方面增强舞蹈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其艺术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为学生的更好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2提高学生创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查看全文

高校教育师范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艺术教育方面问题的重视度不断增加,要求其多元化发展,所以对于教育师范生的能力要求不断提升。文章针对高校教育师范生舞蹈教学能力进行针对性研究,从舞蹈素养、舞蹈表演及舞蹈创编这三个方面的能力出发,针对性探讨提升高校教育师范生的舞蹈教学能力的培训方式,从而提升当前舞蹈整体教育水平。

关键词:高校教育师范生;舞蹈;教学能力;培养

高校教育师范生在舞蹈课程的构成上包含了人体造型、动作及姿态等多个方面,并在组合、动作转变及发展的基础上构建舞蹈语言,从而产生出具备鲜明、具体及生动特征的舞蹈形象以展现现实生活状态,并且体现人们具体化思想及情感。针对以往的舞蹈教育措施而言,一直以来存在的就是老师教、学生学这种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不过基于教育师范生具备特殊的职业特征,上述教育模式往往只能培养学生的表演素质,不能真正意义上促使学生养成优质化的舞蹈教学能力。所以,实际舞蹈教育过程中需要实现寓教于乐这一重要目的,从而全面提升高校教育师范生实际教育教学水平。

一、高校教育师范生舞蹈素养的培养

1.针对性构建优势化教学内容。高校教育师范专业所设立的舞蹈课与舞蹈学院中设立的舞蹈课之间存在严重的差异性,前者较后者而言具备强烈的针对性,多注重教育的职业性培训,教学中要同时具备舞蹈基础性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所以教育师范舞蹈教学内容在选择过程中,首先需要思考的就是教育师范生所教授学生心理及生理方面的特征,在学习舞蹈时,尽可能确保种类的多样化,而在难度及技巧方面仅需适中即可。

2.针对高校教育师范生舞蹈教学中技巧难度的处理。教育师范专业所设立的舞蹈课在内容上与传统意义上的舞蹈训练存在差别,在要求上同样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样可以针对性的减少类似软开度、控制力等基础性技巧舞蹈训练,还可以适当降低弹跳、软度及开度等方面的难度要求,尽可能避免部分弹跳转翻等生理性因素的局限性,另外可以在舞蹈训练时,增加部分现代舞蹈的训练方式及措施,实现单一向复杂、分解到综合的练习,还可以促使学生肢体及动作不断向协调及灵活的方向发展。

查看全文

高校舞蹈教育教学的发展

摘要:高校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繁荣发展,高校舞蹈教育也随之不断发展,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然而我国高校舞蹈教育教学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就高校舞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力求寻找出好的解决方案,以便能够拓展高校舞蹈教育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育教学;教学改革

舞蹈是运用肢体动作表达一种情感,高校的舞蹈教育是美育教育的组成部分,具有影响学生的思考,开启学生的心智,增强学生身心健康等作用。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舞蹈也越来越能满足人们对多样化的需求,高校的舞蹈教育也尝试在理论和教学方式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希望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舞蹈专业人才。同时高等院校舞蹈也承担着高校素质教育的责任。相比较而言我国高等院校的舞蹈教育应该根据自己的特色,发挥舞蹈教育的优势,立足于我国的教育现实情况和学生个体特征进行舞蹈教育。

一、高校舞蹈教育遵循的基本规律

(一)应当符合舞蹈的发展规律。舞蹈以肢体语言展现心灵,表达感情。中国舞蹈教育经历了不断发展、创新、提炼和升华,发展成与时代相适应的艺术形式。舞蹈借着人体的组织和规律动作,配合音乐的韵律和节奏,体现着人物内在的情感和性格特征等因素,是创作者对生活细致观察、提炼出来的,也体现着舞蹈创作者、舞蹈表演者的内心想象。舞蹈要配合有特定的道具、服饰、背景音乐等,展现独特的艺术形式。舞蹈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经历了个性化、时代化和社会化的发展过程和无数次的去粗取精,才如今天这般完善发展,高校的舞蹈教育教学必须遵循舞蹈自身的发展规律,符合当代审美要求,这是学生学习舞蹈的精髓。

(二)应当符合教育规律。高校的舞蹈教育应该符合教育教学发展,高校的舞蹈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一部分,符合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才能发挥其作用和教育价值。在教育教学中,不论是教学的内容,还是对教学的过程把握,教师都应该在学校大的发展目标下,灵活设置教学。舞蹈首先是一种运动,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教师要把握运动和人体的切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也要掌握学生学习的规律性,因材施教是我们提倡多年的目标,学生个体的学习是受到自身影响和外部因素影响,不同人的认知是不同,而学习效果也不尽相同。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通过教育教学方法的改变,挖掘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个体特征,符合学生规律教学。

查看全文

高校学生舞蹈教学研究

摘要:舞蹈一直作为一种艺术文化的存在游走在人们的印象中。随着时代的变迁,舞蹈艺术文化已然融进了社会艺术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无论是个体运动健身方式还是提升文化内涵和艺术素养,都可见到舞蹈艺术文化妖娆的身影。在文化传承的层面,舞蹈文化的发展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更多的是构建舞蹈艺术传承体系稳定的具有创新活力的良性自运行生态。故而,本文就基于舞蹈文化传承教育的视野,从高校的舞蹈教学理念、现状、评价模式等表现出的问题入手,来探讨解决以学生为主体的舞蹈教学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创新传承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学生主体;舞蹈教学;高校舞蹈;创新研究

高校是一个国家未来人才的汇聚地,培养着国家未来发展的各个方向的人才。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是教师为主体的授业模式,从信息的传递量及效能上有一定优势。舞蹈教学是一种艺术和技巧的传承,接收信息的主体学生身体的自我觉醒显得至关重要,这关系到舞蹈艺术和技巧的传承体系能否稳定进行传承和发展创新的良性自运行生态的建立。本文就以学生为主体的舞蹈教学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创新研究理念下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知己知彼,了解现状

随着时代的进步,国民文化艺术观念的提升,人们对于舞蹈的理解不再只停留在动作、形态的美,而更多的是内涵,情绪的理解,通过舞蹈来达到对一种文化情绪和内容的理解和感染。舞蹈在传统的中国里,其教学方式大都是以教师为主体传授给学生大量的信息和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在短期中,对学生舞蹈能力提升起到了量的飞跃,但是在实际消化过程中,学生会有大量质的丢失[1]。故而,我们应该发现学生主体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这个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就是在学生主体的舞蹈教学理念上。学生主体观念可以使舞蹈的教学达到另一个不一样的高度,其理念一旦渗透进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则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更能拉近师生情感,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理解教师动作的基础上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解读,使得课堂更加地生动,师生互动的和谐以及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会使得学生对舞蹈这一项目更加地喜爱和感兴趣。第二,就是学生主体舞蹈教学的实际应用。在有了理念的同时,应用的熟练与否也将对教学的质量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并不是说教师的知识传授就全无用武之地,而是给学生相对更多的空间来进行舞蹈的探索和研究。让学生参与舞蹈教学研讨,而不是一味地模仿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无疑起到了比传统教育更加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学生自我觉醒启发动员不足就可能使得课堂无法进行下去,故而,在学生主体的思想理念下,我们也在积极思考学生主体方式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二、见微知著,发现问题

查看全文

高校舞蹈教学合作性学习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以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合作性学习模式构建研究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结合合作性学习模式的介绍、合作性学习在舞蹈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和高校舞蹈教学中实施合作性学习的有效方式,从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明确个体基本责任、注重提升学生的社会技能、学生要在合作性学习中各尽所能、在交流互动中巩固学生的舞蹈基础、将互评学习模式引入到教学中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其目的在于提升合作性学习模式在舞蹈教学中的价值,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合作性学习;交流互动;各尽所能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地满足新时期高校舞蹈教学的实际需求,因此提出了合作性学习模式,此种学习模式在教学中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将此种学习模式应用在教学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加入到研究活动中去,不但可以提升舞蹈教学的实效性,也可以创造更多价值,符合高校舞蹈教学的需求。所以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师要注重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将合作性学习模式引入到教学中,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一、合作性学习模式的介绍

“合作学习”最早是出现在美国,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教育学界一种成功的教学探索。合作性学习模式在实际教育中存在很大的价值,此种学习模式注重师生之间的合作和生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合理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使学生可以共同进步,以保证高校舞蹈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真正提升教学质量。合作性学习模式在舞蹈教学中有效实施能够提升学生的舞蹈素养,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并且能在不断学习中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意识得以提升,从而确保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以提升,能更好地适应社会[1]。

二、合作性学习在舞蹈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查看全文

高校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摘要:舞蹈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的教育逐渐改革,高校的课程设置也日趋完善。我国的各大高校都纷纷开设了舞蹈专业,由于我国高校的舞蹈教学处于起步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的高校舞蹈教学暴露了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高校的领导部门寻求有效的策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保障高校舞蹈教学的教学质量。就此本文结合实际,分析高校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问题与对策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高校的教育理念也逐渐地改变,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是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教育方向。舞蹈教育可以使学生们艺术修养得到提高,可以让他们的气质得到提升,对于他们未来的工作有着重要帮助。因此舞蹈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理应受到高校管理部门的重视。虽然当前高校对于舞蹈教学的重视已经逐渐地提升,但是依旧出现了例如课程设置不完善、教学方式落后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将会影响着高校舞蹈教育的教学质量,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高校领导部门的课题。

二、当前高校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的高校舞蹈教育从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开始起步,这和西方先进的国家相比显得较晚。由于我国的高校舞蹈教育起步较晚,因此在舞蹈教育的过程中有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许多的高校学生们对于高校的舞蹈教学并没有浓厚的兴趣。即使有许多的学生对于高校的舞蹈教育有着兴趣,但是他们的学习成果并没有达到自身理想的要求。综上所述高校舞蹈教育中的问题亟待解决,下面列举高校舞蹈教学中比较常见的几个问题。(一)不完善的课程设置。当前许多高校的舞蹈课程的开设是为了使高校能够招收更多学生,因此高校所开设的舞蹈课程并不会受到管理部门的重视。这就造成了舞蹈课程设置不合理的现象极为严重,许多高校将舞蹈课程设置为选修的课程,这就导致了舞蹈课程授课时间的不稳定。舞蹈学习是需要稳定的时间去理解舞蹈内涵和舞蹈动作的,因此不合理的舞蹈课程设置对于学生的舞蹈学习是极为不利的。高校的领导部门应当进行舞蹈课程的重新编排,要让学生们能够充分地感受到舞蹈的魅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舞蹈能力。(二)教学方式比较的落后。当前高校的舞蹈教师们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比较的落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将学生们放在课堂的主体位置。这种教育方式主要是教师们进行一次舞蹈展示,然后进行动作的分解,这种教育方式对于许多没有舞蹈基础的大学生来说是难以适应的。同时许多的高校舞蹈教师们并不了解当前大学生们的思维方式,他们难以调动起高校大学生们积极性。高校大学生们所成长的环境导致他们往往由兴趣驱动他们的学习,而教师们往往忽视他们学习积极性,因此这样的舞蹈教学方式不利于高校学生们的舞蹈学习。(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落后。由于我国的舞蹈教学处于起步的阶段,许多的高校并没有完善的舞蹈教育理念,在进行舞蹈教学内容的选定上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就造成了舞蹈教学内容的陈旧。当前许多的高校所采用的舞蹈教学教材通常没有针对性。这就造成了许多的学生们难以跟上教学的进度,从而失去了舞蹈学习的兴趣。除了教材的落后之外,许多的高校的舞蹈教学设备落后的现象也比较的严重,设备残缺的舞蹈教室是难以吸引当前的大学生们进入舞蹈学习的领域的。

查看全文

高校舞蹈教学与民族文化的融合

摘要:随着高校舞蹈教学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将舞蹈与其他事物进行融合,其中与民族文化的融合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文章探究了如何将高校舞蹈教学与民族文化进行融合,并分别提出了优化教学方法、剖析民族舞蹈的动作、试行案例教学方法,以及将民族文化融入到教学目标中这四种方法。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民族舞蹈是将高校舞蹈教学与民族文化相融合的重要桥梁,案例教学的方法能够将教学内容具体化,而教学目标中加入民族文化,能够将对民族文化的重视提升到理论的高度。

关键词:舞蹈教学;民族文化;融合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近年来在高校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的舞蹈教学也随着舞蹈的发展而不断完善。高校在舞蹈教学中不仅要承担舞蹈教学的责任,还要向学生传递民族文化。那么,应该如何更好地促进高校舞蹈教学与民族文化的融合?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担任怎样的角色?教学的方法与目标是否需要相应的变化?民族舞蹈在融合的过程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这些都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一、高校开展民族文化舞蹈教学的意义与存在的问题

(一)民族文化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渗透的意义。民族文化的有效运用,对于推动民族文化与高校舞蹈教学的融合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民族文化与舞蹈教学的结合,能够有效丰富高校舞蹈教学专业内容,提升文化内涵,这对于推动高校舞蹈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其次,高校舞蹈教学与民族文化的融合,能够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文化素质。一方面,民族舞蹈也是我们国家文化的代表之一,在当代高校舞蹈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可以使当代高校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少数民族舞蹈的魅力,以及民族舞蹈对于历史情感的表达与精神世界的表现。比如《天边》这个舞蹈表达了蒙古族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其中运用蒙古舞传统文化元素,以鸿雁这个元素象征远方的游子,表达了远方游子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思念家乡的感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舞蹈音乐分析以及背景解析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充分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因此,高校也应当强化自身在文化传播、文化传承中的责任,重视将民族文化渗透到高校舞蹈教学中,从而促使大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舞蹈文化魅力,为民族舞蹈文化传承提供良好的环境。(二)高校开展民族文化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民族文化内涵的缺失。大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过度强调舞蹈技术和动作,缺失对于民族文化内涵的充分理解,导致教学模式与内容过度简化,效果不理想,民间舞蹈文化所拥有的内涵与魅力被忽略。民族舞蹈教学的核心部分一般是舞蹈动作与技巧,虽然学生们基础不同,但是高校教学中一般实行的都是统一的舞蹈练习,过度框架化,只进行重复简单的基础练习,而忽视了民族舞蹈的深刻内涵。第二,学生舞蹈水平参差不齐。虽然高校近几年为了增加民族舞蹈专业学生人数而进行了扩招,但是学生的舞蹈基础不同,舞蹈学习能力也参差不齐,无法有效实行教学。除此之外,大部分高校仍然缺乏对民族舞蹈教学的重视,对民间舞蹈的各种类型缺乏认识与理解,教学中机械化的舞蹈训练,也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同时,民族民间舞教学的进步需有特殊教学方法和配套的教学设施,可是大多数高校民族舞蹈配套设施过于简单,这也是我国民族舞蹈文化无法快速发展的原因。第三,对民族服饰缺乏理解。虽然舞蹈技术与动作是民族舞蹈教学的中心内容,但是一味强调舞蹈技术与动作是远远不够的,少数民族服饰对于民族舞蹈教学有着重要作用。大部分高校舞蹈教师在进行民族舞蹈教学时,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在了解民族服饰文化元素方面仍然有着明显认知的缺失。在教授民间舞蹈时,应该配合民族服饰的内容进行讲解,促使学生利用民族服饰的差异性、特色性,了解不同民族的舞蹈文化内涵,进而调动学习民族舞蹈的兴趣。

二、如何促进高校舞蹈教学与民族文化融合发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