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5 13:54:0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校体育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校体育教育

高校体育教育接轨社会体育论文

一、高校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接轨的意义与价值

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现象越来越多地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显现其多功能性。就体育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来讲,体育影响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重要衔接点,它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一生具有明显的影响和长远的效益。传统的学校体育在很多方面制约着学生个性的发展,制约着学生适应社会及向社会化转变的进程。现代教育体制和培养目标呼唤着学校体育与社会接轨。体育教育要根据正确的教育观,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多方面、多层次的激发和提高,在身体运动中培养社会意识、养育健康心理、培育良好习惯、实现体育教育目的。在发达国家高校体育凸显了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活动的源头。体育科学和体育教育应以满足人类的现代生活方式、提高生命质量为主题。学校体育教育的成果反馈于社会,回报社会,为社会体育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使大众体育推助的竞技体育、健身体育、休闲体育、娱乐体育、康复体育、医疗体育等体育方式在学校与社会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将这些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的主导内容,来促进学校体育的普及和发展。

二、高校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接轨的方法与途径

1.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新型大学人才

通过对河北省部分高校的走访了解,大部分高校体育教育还是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通过分析高校体育的新职能,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课余体育文化建设如何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进行教学新思路的探寻。我校进行了体育俱乐部模式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利用教学、训练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掌握运动锻炼的技能,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在各种社团、俱乐部中传授各种体育活动的扩展性知识,如组织、裁判等工作,让学生作为主体,组织开展学校的各种体育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各种社会能力。

2.学校、社会体育资源的共享

查看全文

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探讨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并且在高校体育教育以及终身体育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高校体育教育融合终身体育意识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终身体育;意识

1学校体育及体育意识分析

1.1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加强学生对运动知识了解、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重要途径,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目标,旨在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观念,实现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实践活动。一直以来学校体育学都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就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和性质来看,它隶属于社会科学体系中教育科学的范畴,不同于传统意义上抽象教学的理论科学,也区别于实践性较强的应用科学,体育学融合了二者的优点,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综合应用的科学。通过体育运动的形式,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施加计划性、组织性的影响,实现人才发展的综合培养。简而言之,体育教育就是通过对学生身体的影响来达到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此不同的是,素质教育主要是依靠科学教育途径来实现对人能力潜力的挖掘和培养,提高人整体的素质水平。它立足于学生长远发展角度,重在开发学生潜在能力,以社会长远发展为大背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的进步和发展。1.2体育意识。体育意识是现实存在的体育现象在人脑中形成的对应反映,它是个体对体育活动、感觉、思维及判断能力的总体概括,是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基本认识。从学生的角度,其主要是指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根据对体育运动的判断和认识所采取的相应反映,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维意识并采取认为正确的行动方式。在学生重复多次地进行体育运动的实践和练习中就形成了固定化行为模式也就是体育习惯,它伴随并且影响学生的一生,包括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立足于心理学发展的角度来看,体育习惯是对自身心理状态的一种固定化和自动化的反射,是长期培养、训练及积累的结果。因此,只有拥有了先进的体育意识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建立良好的体育习惯,但目前情况却是:受个人修养、道德规范、家庭背景及体育基础、自身认识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家庭、学校、社会各种外部因素的制约,许多学生缺乏体育意识,仅仅重视智育教育,没有形成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体育意识淡薄,体育习惯的培养更是达不到相应标准反而成了一句空话。因此,一定要改变这种现象的进一步恶化,扭转局面,加快促进全民健身目标的实现。

2完善高校体育教学及培养学生终身意识的措施

体育运动如同开展一项建筑工程项目,是对人体机能的建造,工程建筑需要优质的施工材料,体育运动也是如此,必须要有科学的运动设计及体育运动知识,而学校体育教育就是获得这些知识的基础作为终身体育锻炼培养的基础单位,学校必须要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制订完善的学校教育计划及体育课程教学制度。学生只有在真正地掌握了相应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实现锻炼身体的目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体育知识的输入与输出,传授科学的健身内容以及方法。然而,在体育学习开展之前,必须要明确“健身”和“竞技”之间的区别。学校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健身,是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掌握学生身体发展的需要,依据学生自身特点进行课程体系以及运动计划的制订,实现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合理选择,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素质。公式表现为:“人体(学生身体基础)—自我锻炼(科学健身方法)—人体(学生身体得到增强)。”在一系列的反馈过程中,改善学生体制,挖掘学生潜力。2.1学校体育教育需要融合终身体育的思想。体育教育发展的最终方向和目标就是终身体育,这种终身教育终身发展的观念是在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实现的,其根本目标是终身健身者的培养、全民素质的提高。终身体育主要指的是在人的学习发展过程中受到的身体锻炼以及各类形式体育教育活动的总和。目前学校体育教育的基本方式就是身体练习,通过形式丰富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心理素质,实现其身心全面发展,这种教育活动以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兴趣、习惯以及能力为核心目标,以计划性、组织性的教育活动为手段。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根本和核心,学校体育教育要充分利用学生成长时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其成长阶段培养其牢固的终身运动的意识,实现学校体育以及社会体育的有效结合。现阶段学校体育教育已经由运动技能性体育教育转向健康教育性的终身体育素质教育,可以说这是学生素质健康发展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现阶段,学校要将学生体育基础能力以及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学生长远发展考虑,实现现代人的培养发展目标。2.2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爱好、兴趣以及习惯。对某件事物的兴趣是人们对其活动发展的积极表现,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同样体育兴趣就是人们在不断地学习和认识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积极认识。教师在学校体育教育活动中要发挥想象力,结合学生特点力求使得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到快乐,找到体育运动的乐趣所在,并获得团队协作的满足感,与此同时使得学生在文化课以及专业课上的学习压力得以释放。一个人在某领域的成功与其兴趣是离不开的,兴趣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1)要建立明确清晰的教学目标。目标要细化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上,有什么目标、要解决哪些问题等这些教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进行充分考虑,只有教师做到内心清晰学生才能够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2)教师还要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方法手段,保证教学各位环节之间的顺畅衔接,教学场地的合理布局,教师必须要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教学设计思路。(3)教师还要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进行教学成果的评价总结。不同于其他文化知识教师,要在不断地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找到其热爱的运动项目,不以竞赛和成绩的提高为目标,关键在于学生运动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真正认识到体育学习的真正意义,自觉树立终身锻炼的观念。2.3高校应当加强学生自我锻炼意识的培养。在学校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要清晰地掌握学生的运动锻炼情况,明确学生现阶段对体育运动的态度,并对其成绩进行正确判断。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及锻炼热情,帮助学生制订符合自身发展条件的运动目标。另外还要针对学生的个人情况制订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督促学生在每个运动阶段制订不同的运动目标。在结束阶段练习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运动成绩进行科学检测,掌握学生锻炼情况,对其值得肯定的地方加以固定,需要改进的方面要指出问题并给予相应建议。在完成技术教学任务的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运动认识能力的培养,加深学生多运动锻炼的认识水平,真正理解运动的意义、作用,掌握相关的运动知识,培养体育学习的动力,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运动兴趣,实现积极主动自觉地运动和学习。另外,在教育过程中还要重视学生独立锻炼能力的培养,讲授运动细节的相关知识,包括运动的次数、时间、强度以及动作自我纠正等,学生只有清楚如何正确锻炼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锻炼,实现运动过程中身心健康的培养,建立坚实地运动基础。在硬件设施上,学校要努力营造良好地运动氛围,创造运动便捷条件,将课堂教学任务转化为学生们自觉性地课外实践,实现体育教育的终身化建设要求。2.4高校必须促使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2.4.1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建设,做好学生表率工作,培养自身积极向上的思想作风以及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教师需要明确教育学生之前要进行自我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中间树立威信,形成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所以,在思想层面教师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进取,紧跟时代步伐,热爱本职工作,做到谦虚谨慎,认真对待每一项教育工作,关心学生,培养正确的思想教育观念以及崇高的教育理想,加强知识水平的学习和锻炼。2.4.2教师要积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积极的人才观、师生观以及质量观和评价观,把握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以及落脚点,关注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培养自身高度的责任感,真正做到对每一位学生负责。2.4.3积极改进教法,勇于探索,积极实践,大胆地实行教学方法改革,认真总结经验,形成带有自身特点的体育教学法。2.4.4随着电子互联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方式也要有相应的变化,体育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以及网络信息化等技术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拓展自身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在对新知识的不断学习过程中培养自身创新能力,帮助自己更加了解不同教学方式的优缺点以及适合的人权。只有教师不断地保持着对体育运动的极大兴趣,才能在无形中影响学生,培养其终身运动意识形成。

查看全文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特色体育课程探究

摘要:体育课程是构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关键因素,体育课程的有效开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运动能力,提升身体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还可以为我国体育教育行业培养出更多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端人才。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教学现状,发现了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为了能够使得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够更加符合社会对体育教育人才的需求,各大高校提出了为体育专业学生构建特色体育课程的措施,从而推动了我国体育教育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育;体育课程;现状分析;措施

不可否认,体育课程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将决定着学生未来的发展。但是,碍于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对于体育课程的教学指导理念、课程内容设置及教学方法都相对落后,无法满足当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需求,从而阻碍了体育教育的持续稳定发展。所以,基于教学需求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我国各大高校需要重点发展体育教育课程,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构建特色体育教育课程,丰富课题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之与时俱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教学内容也在逐步发生改变,以期能与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同步。基于此种环境背景,我国应当大力开展高校体育教育课程,从而塑造出更多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优秀人才为国家体育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但是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体育教育课程在开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长期发展下去,难以为社会培养出需要的体育教育人才。

1.1指导理念存在问题

查看全文

“终身体育”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实践

摘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国家发展社会体育事业的纲领性文件,要求对学生实施终身体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高校是学生学习的最后阶段,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将“终身体育”思想纳入高校体育教育,则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实现《全面健身纲要》的目标,实现社会体育事业的大发展。

关键词:终身体育;高校体育;体育教学

在国家经济实力评价指标中,体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仅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同时也反映这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及文明程度。就体育的传播路径来看,高校是体育传播的重要途径,是帮助人们获得体育技能、树立体育意识的重要路径。由此可见将终身体育纳入高校体育教育,则可以帮助人们获得体育技能,帮助人们树立体育意识,这是实现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路径。

1终身体育

终身体育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与体育改革相伴而生,指人们终身都在接受体育教育,并同时进行体育锻炼。①具体来讲,终身体育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指从生命的开始至生命的结束,终其一生都在进行体育学习,都在进行体育锻炼,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体育已经成为生活甚至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次指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以实现体育系统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们随时提供参加体育实践的机会。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体育思想,终身体育的形成基础来自两个方面:首先,终身体育是人自身发展的基础。②人体的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规律,都要经过三个时期,即发育时期、成熟时期、衰退时期。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人们的体制,增进人们的健康,因此对人体发展的各个时期均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不同的人体发展时期,体育锻炼的方法、锻炼目标均有所差异,可以说人的一生都伴随着体育锻炼。其次,终身体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③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多数人的身体均处于亚健康状态,精神过度紧张,由此造成社会文明病经常发生,如高血压、心脏病、肥胖症等。而现代社会的发展又是以人的发展为基础,因此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必须不断增强人们的体育意识,加强体育锻炼,提高生活质量,这是现代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

2“终身体育”思想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的必然性

查看全文

略析高校体育教育策略

一、高校体育教学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首先,通过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完善人格的形成。人格的内涵非常丰富,应该包括性格、社会品质及道德三个方面。在素质教育中,高校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格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勇敢坚定的品质及顽强毅力等优良品格来完成的。而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就可以不但能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勇敢坚定的品质、顽强的毅力及团结协作的精神,而且还可以培养大学生遵守规则和公平竞争的意识和优良品质。从这个角度来讲,可以说高校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为了实现素质教育而采取的最为积极、主动和有效的措施,因此,我们说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完善人格的形成。其次,通过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智力的开发。学生拥有良好的智力因素是学生能顺利从事各种活动必备的最为基本的要素。因为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而学习是依靠脑力劳动的,学习效率的高低也取决于学生的智力因素。当前研究表明,加强体育锻炼活动可以更好的开发大学生的智力因素,因为体育锻炼可以使大脑能始终获得充足的物质和氧气的供应,并且通过体育运动还可以有效改善和提高大脑神经系统细胞的均衡灵活性发育和活动。所以,当前高校必须要加强高校体育教学,要积极通过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来消除学生的学习疲劳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开发。最后,通过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可以实现大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的教育目标。在高等教育中体育始终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因为高等教育可以借助体育开发出学生的生命潜力,不但可以对学生的人格和心性起到非常重要的塑造作用,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优秀意志品质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再说,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培养大学生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身心不断健康发展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只有通过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才可以实现大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的教育目标。

二、素质教育视阈中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策分析

(一)将素质教育贯穿高校体育教学全过程,并且要做到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始终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以便能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能力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综合素养,从而使大学生的智力和体力都能全面综合的发展。另外,高校体育教学要做到目标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因为随着体育科学的不断发展,高校体育教学也要随着变化而变化,要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要从为了增强学生体质和增进学生健康的角度来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及采用有差别的教学方法,要建立起多元化的高校体育教学课堂组织形式,使得不同体质和不同体育能力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显著提高,以便能真正促进每个大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更新教学理念,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首先,要彻底改变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最好能实施分层教学,另外还要最好是用大班来上理论课,用小班来上体育技术课。其次,为了能照顾到不同学生的需求,可以让学生在同年级的多种教材范围内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课,还要尽力在完成正常的体育教学任务的同时多增加点体育选修课,使学生能接触到更多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这样也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最后,随着多媒体及网络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带来了挑战,所以高校体育教学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必须要学会借助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授课,因为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增强体育教学的针对性,能把尽量多的体育信息和体育知识传递给学生,可以有效激励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全面培养复合型的高校体育教师,构建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步达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人才的培养取决于教育,而教育质量的关键又取决于教师。所以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新时期,教师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处于绝对主体的地位,因此当前要全面培养复合型的高校体育教师,要使高校体育教师拥有全新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完成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另外,可以说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未来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成败,因此必须要不断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努力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只有培养一支优秀的高校体育师资队伍才能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培养出一批一批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查看全文

高校体育生命教育缺失研究

摘要:生命教育是当期我国高等教育的有效补充和重要内容,新时期的高校体育教学应努力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开展富有针对性的生命教育,努力激发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提升大学生的生命价值。分析了生命教育的内涵,探讨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实施现状,论述了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生命教育;缺失

生命教育是现代民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工业化飞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以及社会压力不断加大的今天,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生命教育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关注生命,热爱生命,不断追寻自身生命的意义和质量,实现全面自由发展。当前,我国高校中针对大学生开展的生命教育还十分薄弱,生命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事实上,不仅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高校体育教育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要素,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高校体育开展针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是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也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内在要求。

1.生命教育的内涵分析

生命教育是近年来学界所普遍关注的教育理念之一,其旨在重拾教育塑造人的生命,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本体功能,将教育从一味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工具价值取向中解放出来,引导人的生命活动不断走向和谐。生命教育最早由美国教育家华特士所提出,此后逐渐获得了极高的国际关注度。生命教育的矛头直指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认为学校教育不应仅仅关注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等技术性层面的发展,更要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热爱生命,追寻自身生命的意义,提升人生价值。应该说,生命教育是现代民主教育思潮的重要发展和实践,也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过程中的现实需要,其关注学生的内在生命发展,激发学生的生命自觉意识,目前已经逐渐融入到了我国的新课程改革过程当中,成为一种极富哲学光辉和时代意义的现代教育思潮之一,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2.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实施现状分析

查看全文

高校体育教育理念研究

一、新时期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的教育理念

长久以来,素质教育一直是时展的领头军,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素质教育的时展造就了高校体育教育的新内涵,为高校体育教育理念的提升注入了一笔新生力量,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指明了方向和道路。近年来,回顾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道路,高校体育教育理念在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和科学发展观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扬长避短,通过接收和吸纳新的国际教育内涵,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教育思想体系。在体育教育不断改革中,力求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在发展中亘古不变的至高追求,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科技要创新,体育教育也要创新,而观念创新则是体育教育发展的先导,因此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本质就是力求创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育发展的过程必须经过教学质量上得以体现的,而质量则是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树立科学的体育教育质量观是体育教师从事该专业教学的价值取向,决定着学生发展的前提,学校的办学率,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就是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整体发展,还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社会转型下高校体育教育理念改革中所遇到的种种阻碍

受传统教育理念及教育体制的影响,大学生往往习惯将教师视为至高无上的权威,针对教师的话常常作为他们接受知识的标准,自己在学校教育中却没有话语权,学生没有自主意识,当然就连最基本的自主性也必然成为一纸空谈。多年来我国教育界在有关体育教育理念、体育教育思想的学术研究各都百家争鸣,各有千秋,众多的学者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探索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构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思想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后盾和基础。然而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理念仍未蔚成风气,体育教育理念尚未成熟,在发展和完善体育教育理念研究项目中其内容和分支较为分散和肤浅,缺乏一定的系统性、统一性,在发展道路中需要我们通过不断地协调、整合各种文献资料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之中,高校体育教育思想体系才能得以更加完善。目前,随着现代化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高校体育教育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呈现现代化、多元化以及国际化,高等体育教育理念的多元化发展是当代高等体育教育的时代特点,是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前提,然而体育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缝隙制约了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步伐,同时在教育质量环节也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影响,教育理念必须融入到教学实践环节当中,才能有待提高体育教育理念与体育教育思想的相互一致性、统一性。

三、构建高校体育教育理念的新策略

二十一世纪是教育的世纪,是时代教育发展的在教育理念上,现代管理大学体育体院应努力贯彻“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指导方针;在教学内容上,注重体育教育的专业性、知识性、艺术性三位一体的完美融合,在技术战术方面体育教师应通过培养引导的方式,使学生自己形成内化与积淀,在潜移默化中具有对事物的判断能力、洞察能力、感知能力和适应能力,从而最终树立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育教育的发展目标是朝着高校体育教育精英理念发展的,现代化的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始于工业经济时代。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深入发展以及“健康第一”教育新理念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积极响应,创新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理性思考是学生及时掌握运动技巧和运动技能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策略。

查看全文

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探索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高校体育作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深层次探究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从而使高校体育教育得到良好发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体育教育;教育改革

对体育教育来说,它可以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有一个放松的机会,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但目前,高校体育教育由于受到长期以来传统体育教育理念的束缚,高校体育要想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要不断地深入改革高校体育教育。

一、高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尽管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已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就目前的高校体育教育来看,对其投入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而且高校体育教育的理念与教育方式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急需改善。其次,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对体育教育的目的认识程度不高,往往只是单纯地、片面地注重体育教育成果,而忽视体育教育要与学生的心身发展相结合,从而达不到体育教育素质教育的效果。另外,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而对课本枯燥的理论知识又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缺乏学习热情,达不到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另外,再加上学生本身就怕累,对体育教学缺乏一定的兴趣,对体育锻炼的意识不足,从而使对体育教学失去了积极性。再加上,高校体育教育的针对性不强,从而使学生不能很好地树立终身体育这一理念,使素质体育教育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因此,要想解决高校体育教育中的这些问题,就必须要不断加强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

二、促进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措施

查看全文

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实践探究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在于才干智力,更要求人才拥有强健的体魄。因此,作为培育专业人才的高校,既要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更要逐步完善体育教育训练模式,让学生意识到体育训练的重要性,从而自觉投入身体锻炼中。文章将从当前高校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入手,并提出几点训练策略。

【关键词】高校体育;问题;训练策略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并非纯粹的人才的竞争,更重视体能体质的竞争。尤其是在终身体育理念传播下,人们强身健体的意识也愈发强烈,高校教育的存在便是为社会提供更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教学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高校如何积极宣传健身强体的益处,通过强化体育训练来促进高素质人才培养值得体育教师深究。

一、高校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

首先,体育训练模式滞后化。就当前高校体育训练模式来看,多数高校仍旧采取固有的训练模式,只将重心放在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上,对于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缺乏关注,采取统一标准,无差别式的训练,极大压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长久以往,只会让学生对体育训练产生厌恶心理,且运动技能也难易有效掌握,若想取得较好的训练成效难度较大。其次,训练场地、设备设施不够齐全。体育训练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训练场地和体育器材,但部分高校在体育器材设备上的投入较少,有些学校尚未建起塑胶跑道等,因场地与体育器材都难以满足训练和学生学习需求,这显然也不利于体育训练活动的进行。再次,训练内容过于繁杂。为了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多数高校在体育训练内容设置上较为繁杂,在规定时间内,显然较难完成,致使体育训练流于形式化,学生难以从训练中真正学到体育知识。且部分高校训练内容只是停留在简单的跑步、跳远、投掷等基础项目训练上,并没有深入研究学生的运动需求,再去开设学生可接受的更高强度的训练内容,不利于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最后,训练方式较为陈旧。大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师更重视运动技术技能的培养,训练手段也是以专项训练为主,自顾自地对学生施教,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评价学生的训练成果,也往往以成绩来定论,对于学生训练过程的表现较为忽视。此外,体育训练并非纯粹体育教学,更重要的是还要传输一些终身体育、自主锻炼的理念给学生,但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并没有注意到这点,如此训练出来的人才显然和社会所需的人才标准相悖。

二、高校体育训练的实践策略

查看全文

高校体育课堂分层次教育探讨

1高校体育课堂分模块分层次教育的重要作用

1.1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学生之间由于家庭背景、成长环境、个人能力等方面都不相同,因而就会出现性格特点、学习成绩、思维意识等方面的差异,可以说,每位学生有自己的优势与缺点,都是独立的个体,而教师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很难做到让每位学生都能及时掌握所学知识。但运用分模块分层次教学法,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布置不同的学习内容,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收获快乐,得到满足,充分尊重了个体差异。1.2有效提升体育教学质量。高校体育教学进行分模块分层次教育并将其有效地运用到课堂活动中,体育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情况,综合分析,制定出个性化特色教学计划、教学任务以及教学内容,开展不同的体育训练活动。让学生都能通过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提高相应能力,同时又使每位同学都参与到课堂当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运用分模块分层次教育,教师可以在上课过程中,及时了解每位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充分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以便随时调整教学方案,使其更加适合学生学习。这种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提升了整体教学质量,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3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分模块分层次教学方法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形式,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体验,更加科学有效,因此,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体育教师在分模块分层次教育时,首先就要将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充分详细的了解,明确学生属性才能开展下面的各项教学工作,才能确保所指定的教学任务与安排的教学内容适合每位学生,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对学生进行了解时,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理念,并且贯彻到体育教学整体过程当中,分模式分层次教育使教师完全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为学生制定教学方案,给学生带来良好体育锻炼,真正做到了一切从学生出发,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这就是以人为本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学习当中,对这种全新的教育方式更加感兴趣,更愿意加入到体育锻炼当中,真切地感受到了体育锻炼的乐趣,从而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提升身体素质。

2高校体育课堂分模块分层次教育的深入探讨

2.1做好前期调查、合理划分。在分模块分层次教育当中,最重要也是基础工作,就是首先要进行详细的调查,对班级所有学生性格特点、学习成绩、学习态度以及身体情况要深入了解,然后才能根据前期调查表格,综合分析,做出基本判断,将平均水平相近的学生分到一起,根据分出的不同程度小组,教师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中,涉及到学生不足之处的重点锻炼,扬长补短,同时编排适合学生水平的体育锻炼内容,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进步。因此,做好前期调查,是分模块分层次教育的前提依据,为后面各项教学工作提供了有效参考。2.2确立教学目标、确保全面。高校体育教师在课堂中,会将提前做好的分层计划落实到实际当中,按照学生之间身体素质、接受能力、运动基础等方面合理分层,一般的班级主要形式为高中低3个档次,只有合理分层,才能确立教学目标,确保高校体育教学的全面性。体育教师按照分组的安排,结合每个组内学生的主要特点,从而确定出最终体育考试的要求,也就是教学目标,每个小组之间虽然期末考试都是百分制,但考试内容以及教师的评价标准要求完全不同,高能力的标准要以拓展挖掘内在潜能为主,中等能力主要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即可,对于稍差的学生就要适当降低标准,只要他们尽力完成就能通过考试,这也是分模块分层次的具体体现。2.3模块层次教学、提高效率。高校体育教师要对高中低3组学生的分层,安排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高档要进行体育技能、体育项目专业训练、体育终身意识培养以及强度稍高的集体拓展活动,中档的教学内容主要保障学生在全面掌握并运用熟练的前提下,进行相应难度的跳高、跳远或是排球等基本内容锻炼,而对于低档学生则注重将基础体育项目进一步夯实,保障每一位学生都能学会、学懂。其次,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学方法也要做到分层,高档学生以自主学习、组员合作探讨学习为主,可以将微课或是翻转课堂等运用到其中,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中档学生要加强学生的身体协调性与运动连续性,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并规范其动作,以引导式教学方法为主,而低档学生教师要多花时间与精力,重点进行教学,主要以讲解为主,示范为辅的方法,在示范时要各个角度进行动作展示,让学生充分看清楚动作要领,增强他们的理解。2.4根据成绩表现、调整分层。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模块分层次教育,许多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发生了巨大转变,有的学生可能在低档中,但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成功激发了他们对体育学习的潜能,进步飞速,能力提高得比较明显,而有的高档学生可能由于学习过程中产生些许自负骄傲的心理,对待学习热情有所下降,态度不够端正,导致成绩下滑。因此,高校教师面对这种情况,要调整原有分层,不好的降一级,进步的上升一档,这样不仅让学生感觉到尊重与公平,同时也能让每位学生学会自我反省、自我总结,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产生竞争危机,从而增强他们的努力上进学习精神。2.5科学分层评价、以人为本。高校体育考试期末成绩评价,也要充分体现出分模块分层次教育的特点及优势,要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综合做出评价,考试成绩的分数只是评价的一部分,还要加上学生在日常课堂中的进步程度与学习态度等,最终给出合理、人性化、公平、服众的成绩。

3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课堂的分模式分层次教育,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综合能力以及教学效果都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学生对于这种教育模式更加欢迎,感受到了应有的尊重与重视,充分意识到体育锻炼对健康身体的重要影响,教师也能更加理解以人为本的优势,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并积极热情地投入工作当中。因此,分模块分层次教育对高校整体教育事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教育应将这种教育模式,积极运用到其他学科教学中,勇于尝试、善于创新,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新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