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德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2 14:23:0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校师德总结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校师德总结

高校老师师德个人总结

本人长期坚持学习,政治思想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德高为范。教书育人,学高为师。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教师之灵魂。

日落而归。天天如此,日出而作。年年亦如此,一天天,一年年到底做了些什么,工作、学习、生活究竟有什么变化或提高。今天,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课程改革的新标准、新要求,应该进一步加强师德修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在与家长联系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学生发展的方法、措施,在交往中不收礼、不吃请、不叫家长办事,不进行有偿家教,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的普遍赞许。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及时掌握党的工作重点方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不要遇难而退,要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

首先依法执教,学习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基本路线,自觉遵守《教师法》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保持高度一致。

查看全文

提高高校师德建设的执行力

一、理论依据

我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已经注意到了制度及其执行力的重要性。《孟子》中就提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明朝内阁首辅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张居正曾说过: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管理有效,贵在执行。所谓执行力,是指有效利用资源、保质保量达成目标的能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执行力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至少包含三个问题:执行什么?怎么执行?谁来执行?高校师德建设工作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决定了师德建设能否切实的贯彻落实。(1)执行什么。这是对任务的要求。师德制度建设不可假大空,不能停留在虚无的“万能制度”上,必须根据各学校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理论联系实际,使制度的制定能切实落实到教师具体的行为活动中去。(2)怎么执行。这是对方法的要求。从目标的确立、实施过程以及到后期保持,每个环节的运行都需要有明确的方法体系,做到事无具细。(3)谁来执行。这是对责任的要求。高校要明确师德建设的牵头部门,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并落实到具体职能机构和人员,保证责任到人,避免出现人浮于事的情况。

二、提高高校师德制度建设执行力的措施

1.制定具有执行力的制度体系。要想制度具有执行力,那么制度本身的制定必须要具体可行。好的政策与制度本身就是“软”的教育资源,可以产生动力,为办学创造更多的良好机遇。

1.1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师业绩考评机制。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对教师职业行为是否遵循了职业道德规范的评议和估价。应以《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设计师德评价指标,将师德评价结果与教师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奖评优挂钩,“硬化”师德评价的“软标准”,避免“考核滥用”的情况。并且采取民主公开的方式,积极建立自评、学生评价、教师互评和组织评价多角度相结合的考评机制。

1.2强化激励机制。激励是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动力。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在探索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时,对高校教师的个体需求进行逐层深入的分析,满足需要并正确引导需要,同时积极寻求社会的认同,并最终达到教师自我实现的目的。在物质层面上,将激励机制全面引入绩效导向的薪酬制度中,师德评价系统与教师的评优、晋级及工资等利益机制挂钩,让评价工作的开展更具实效性。同时将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相结合,在课时酬金、岗位津贴、职称晋升等方面,加大对关键人才、骨干教师的政策倾斜。在精神层面上,通过给教师荣誉、尊重或帮助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等方式给予激励,树立先进模范典型,增强教师的尊严感和使命感,促使其不断自我完善。

查看全文

剖析高校师德建设现状及途径

摘要:随着改革地深入发展、市场经济地确立和中西文化地冲击,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道德水平出现了一些下滑。受其影响,师德缺失成为制约和影响了高校德育工作发展的瓶颈。师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民族的希望。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既是推动以德治国,又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师德;教育;建设

迈入新世纪,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和教师队伍建设,尤其重视师德建设,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和灵魂来抓。作为高校的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使命,他们的思想观念是否正确、道德修养是否高尚、人际关系是否良好、教学作风是否严谨,将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成才成长。《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指出:"师德建设是摆在各教育单位党政领导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既是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当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和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新时期师德的科学内涵

随着时代变革,人们生存方式的改变,人们对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师德作为引领大学生成长的风向标,有其特殊的内涵和要求。因此,我们需要对师德进行重新思考和解读。关于"师德"的内涵,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张元认为:"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唐兴庭也有类似的看法:教师道德是指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行为的基本要求,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熊伶俐认为:师德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综合,它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等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诸多内容。笔者认为王正平在《教育伦理学》一书中对"师德"把握较全面些。"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与概括。"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区别在于:道德是为了群体的利益,而职业道德是为了社会或单位组织的利益。按理说"职业道德"应理解为"职业公德",所以,师德准确地说应是"教师公德",是教师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共道德。

二、高校师德建设的状况分析

查看全文

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师德建设的困境,探究了高校师德建设中教师个体的重要性,旨在为高校和教师利益共融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利益共融;高校;师德建设

师德对国家、社会和民族均有着深远的意义。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其用来判断教师教育行为是否正确。高校师德建设一直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传统师德定位的局限性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其义不谋其利”,这些话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对师德的理解和期望。传统师德的定位是:为人师表、乐于付出和无私奉献。这一理解存在局限性,它忽略了教师也是现实中的个体,忽略了教师正当的利益诉求,导致教师虽享有高尚的称号,却在个体价值与其他利益的冲突中处于尴尬境地。广大教师面对传统意义上的师德无所适从。

二、高校与教师利益共融视域下的高校师德建设

查看全文

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探讨

摘要:高校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内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高校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关系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成熟与将来人生的轨迹,高校辅导员做为与学生朝夕相处的管理人员,对此负有重大的责任,而高校辅导员本身的师德则是决定这一工作是否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分析研究

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道德建设是高校日常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而高校辅导员做为日常与学生接触最多的管理人员,对此负有重大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辅导员本身的师德就成为一项重要的约束条件,高校辅导员自身的师德是否过硬成为影响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但是也要看到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思想的泛滥,高校辅导员自然也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开展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成为目前高校中十分紧迫的一项任务。

一、高校辅导员师德的特殊性

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还存在着不成熟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负有极大的责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所以教师本身的师德就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高校辅导员做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其师德有着自身的特点。就政治上来说,要求高校辅导员要有着鉴定的政治信仰,在思想要保持先进性。就工作方法上来说,高校辅导员要能适时地根据高校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变化,改变自己的思想工作方式、方法,同时要做模范表率,在工作中践行师德,强化自己的人格力量,需知“身教”要强与“言教”,以自己的行动给高校学生在思想上以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目前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中的问题

查看全文

高校教师师德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为了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文章首先概述了对高校教师师德评价的认识和理解,其次指出了新时代下高校师德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最后提出了新时代下高校教师师德评价指标体系结果的运用。

关键词:高等院校;师德师风;评价指标

党的报告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指明了方向,且《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对师德师风建设做出了总体部署。鉴于此,师德师风建设应该被放在高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上。高等院校师德建设既涉及教师个人成长,也关系到社会人才培养,师德评价自然而然成为一项重要的外部手段和有效载体之一[1]。高校师德建设及师德评价将是提升高校教师这一特定领域和群体的道德生活状况的具体实践[2]。

一、新时代下对高校教师师德评价的认识和理解

师德评价是对高校教师职业品行的导向和约束,具有“指挥棒”和“红线”作用。社会对高校教师师德具有更高要求:在意识层次上,教师道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更高水准;在行为规范上,要求教师为人师表;在影响程度上,教师道德比其他职业更深远、更广泛。首先,社会、学生、家长等对教师师德期望是高的,要求也是不断变化提升的;其次,每位教师由于个人特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在一定时间段内的表现肯定有所不同、有一定差异。就像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存在差异;最后,在一定时间段内、一定教师群体范围内,个体师德存在以下不同,应该对在实际工作中学生、教职工认可的师德表现优秀的教师予以肯定和认可,予以精神褒奖;并形成必要的等级差异,树立榜样作用,影响带动整个教师群体向更好的师德目标发展,避免“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好”,甚至轻视弱化师德考核和建设的现象。

二、新时代下高校师德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查看全文

加强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的策略探究

1.前言

体育教师的师德修养是在教育学生工作中所遵守职业道德。体育课堂教学是既要学生锻炼身体,又要学生锻炼心理和意志品质的教学过程。体育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运动技能和技术外,更要具备更高更强的师德意识和道德标准。具备较高的师德水平,不仅能够提高青年体育教师的威信,还可以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青年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是高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他们与其它学科的教师一样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其师德修养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科学研究的水平,同时青年体育教师的师德修养也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同时将提升师德意识寓于实践教学中,更能够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但由于其工作时间短,思想不稳定,职称低、业务能力发展不均衡等原因,会影响其发展,不利于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因此,加强青年体育教师的师德修养,对于青年体育教师自身的发展、高校高质量人才和科学研究队伍的培养、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关于青年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的要求各不相同,且非常注重青年体育教师的师德修养追求。特别是美国与英国,重视教师道德品质及养成是其一贯保持的传统。而在我国,从古至今也对教师有很严格的要求。体育教师更也要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当前,关于高校体育教师的师德修养方面的研究很多,但都侧重于整体研究,现有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高校体育教师师德的作用、体育教师师德内涵、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师德及师德缺失的原因、体育教师师德修养形成的途径、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对策等等,其中只有一篇文章针对青年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3.加强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的有效策略

3.1高校为青年体育教师提供组织与环境保障

查看全文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综述

【摘要】党的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主题,为人们的前行提供了方向和动力。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重视高校师德师风的建设,提升高校教师的职业素养,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有重要意义。目前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加强高校师德师风的建设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

韩愈的《师说》中说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说明了教师的重要性。师德师风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影响极大,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品德和人格,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树立榜样。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我国未来教育事业进步的必要条件,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所以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是我国目前针对教育的重要战略部署。

一、师德师风的内涵及建设的重要性

师德师风就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形成的道德意识、道德观念、道德修养、道德情操及所表现出来的工作作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体现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体现了教师的重要性;“教师大计,师德为本。”体现了师德的重要性。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文化进步的基地,高素质人才需要高素质教师来培养,因此,师德师风的建设相当重要,利于教育的进步并推动社会的发展。

二、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路径探析

摘要: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是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历史选择。调查统计发现,青年教师普遍存在创新动力缺失,主动育人意识不强、获得感不足等问题。通过进一步优化制度、环境和自身等要素,逐步改善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现实困境,确立师德建设在青年教师成长中的关键地位,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创新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青年教师;师德;路径

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遵循和行为规范,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必备的道德素养。高校教师担负着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应该遵守职业行为、明确师德底线、坚定理想信念、坚守道德情操、铸就扎实学识、秉承仁爱之心。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不仅提升了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而且对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也产生着重要影响。

一、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师德建设是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现实需要。青年教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力军,是推动现代大学建设的重要力量。良好的师德师风有助于青年教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不断提升自身职业道德的进程中快速成长;有助于激发青年教师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以更加饱满、积极的态度投身于教育教学之中;有助于青年教师在教书育人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展示青春才华;有助于青年教师实现“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二)师德建设是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必然选择。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鲜力量。培养“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新时代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时代使命。面对新使命,高校需要努力建构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师德建设体系,通过选树典型、率先示范,表彰一批师德模范个人,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以此教育、影响广大青年学生,让榜样力量在青年学生中发光发热、传承接力,让师德模范典型成为青年学生努力的方向。(三)师德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集中体现。高等教育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其本质要求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关乎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时代担当,是高校青年教师的时代使命。高校青年教师只有拥有更高师德水平,才能更好处理各种复杂关系,推动构建大学生成长的社会支持网络,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二、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现状

查看全文

音乐在高校师德建设的功能

摘要:高校师德建设是现阶段式的培育的重要组成内容,而音乐作为的艺术形式对于道德建设也有相当不错的作用,就通过对高校师德建设的概念进行解析,并梳理出音乐与道德建设的关联性。以此二者为基础,总结出音乐在高校师德建设中的具体作用。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理论实践,能够有效弥补音乐在高校师德建设中的功能研究的不足,为后续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师德建设;音乐

音乐虽然是艺术的一种,但却可以承载德育教育。这是因为音乐本身是美的化身,音乐课程本身就是作为美育和德育教育的组成部分。通过音乐生动形象的旋律与节奏展示,能够调节高校教师的内心情感,从而塑造起正面、积极、阳光、和谐的高校教师道德。在高校师德建设中,人格魅力也是重要的构成部分,音乐可以提高高校教师的节操和审美情趣。虽然音乐在高校师德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功能性,但现阶段却极少有人在这方面进行研究,本文希望自己的浅薄观点能够丰富这方面的理论知识。

一、概述

(一)高校师德建设高校教师不仅肩负着教育学生的重任,也带着培育高素质高品德人才的责任。教师应当以身作则,才能促进高校学生的品德端正。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是个人道德水平和内在品质的重要方式,也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根据对高校队伍的道德要求规范明确指出,“高尚师德”是高校教师的首要建设标准。现阶段我国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理念模糊、学风浮躁、教学敷衍、学术不端、言行失范以及育人意识浅薄等重要问题,这个问题亟待解决,需要通过运用不同的方式来开展高校教师师德建设。(二)音乐与道德建设的联系。作为一种非常典型的文化和艺术形式,音乐在不同的方面和层次都表现出独到的价值,其中音乐与道德的关联一直以来都十分紧密。马丁•路德金曾说“音乐是万德胚胎的源泉”,音乐被誉为是道德建设的源头,为道德建设提供“道德因子”,另一方面也是道德建设的重要工具,具有道德规范、道德宣传和道德教化等作用。而关于音乐与道德建设的联系研究,实际上完成了音乐在高校师德建设中的可能性论证。

二、音乐在高校师德建设中的作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