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继续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7 07:52:1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校继续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校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创新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人要不断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实力。近年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要认识到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从而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力,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继续教育是培养学生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在新的社会形势之下,高校继续教育也面临着挑战。高校应该创新继续教育模式,为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1.继续教育管理工作在高校运行的现有成果
1.1高校资源的合理运用。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高校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学校的资源是有限的,高校应该制定详细的学生培养计划。高校要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资源。高校应该给继续教育分配一定的教学资源,保证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1.2高校构建了继续教育管理模式。近年来,许多高校都认识到继续教育模式的重要性。在高校内部,许多学院都制定了继续教育培养方案。在高校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高校都对学生制定了详细的培养方案。许多高校都构建了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全面管理继续教育。在实际生活中,高校还应该不断改进继续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优化继续教育管理模式。1.3高校对继续教育高度重视。在社会上,许多学生都认识到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高校的继续教育班得到了许多学生的认可。许多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继续教育,提高自己的能力。许多高校都认识到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在学校组建了继续教育管理团队。就当前的形势来看,高校已经成为继续教育的主要阵地。
2.新形势下高校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2.1提高认识,重视继续教育工作。高校培养学生的模式和继续教育模式存在很大的差异。就培养对象来说,高校的学生大多是没有社会经历的学生。而继续教育面向社会大众,继续教育的学生都是成人,这些成人都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学无止境,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学生在毕业后就很难再回到课堂学习知识。许多学生都是通过自学来获取知识,高校的继续教育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良好的途径。高校要认识到继续教育模式在培养学生中的重要性。高校要进一步提高对继续教育的认识,重视继续教育工作,切实的开展继续教育,推动我国继续教育工作的发展。2.2创新教学管理模式,适应继续教育市场随着社会。继续教育的培养对象是具有社会经验的成人。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高校在制定继续教育目标时,必须考虑社会需求。在社会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的局势下,高校也应该创新教学管理模式。继续教育的培训对象的学历水平有差异,高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学历水平对学生进行分类,有效的进行继续教育工作。高校应该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培养方案,切实的开展继续教育工作。2.3加强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建设,保证继续教育的顺利实施。高校的师资是培养学生的重要力量,高校要加强管理师资队伍和师资队伍建设,保证继续教育的顺利实施。继续教育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差异。高校老师应该认识到继续教育的特性,制定符合继续教育的教学管理模式。在开展继续教育工作时,高校要加强对教学队伍的管理,有效的利用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老师的作用。老师自己要认识到继续教育的特点,在开展继续教育工作时,老师应该考虑社会需求和学生自己的学习背景,为学生制定良好的培养方案。在开展继续教育工作时,老师既要重视理论知识,还应该重视实际操作。2.4优化继续教育教学内容管理工作。高校还应该对继续教育内容进行创新,从根本上提高继续教育的价值。继续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培养目标,高校要保证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能够在学生的工作中发挥作用。设置继续教育教学内容是高校需要重视的一项工作。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高校主要为社会培养理论性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继续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异,高校要认识到这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之上,合理的设置教学内容。高校可以让一些有社会经验的专家参与继续教育教学内容的制定,优化继续教育教学内容。
总的来说,继续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该要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合理开展继续教育工作。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高校要创新继续教育模式,推动继续教育的发展。
高校继续教育管理创新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以高校的继续教育为研究对象,探讨继续教育的具体内涵,以及继续教育对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意义,提高对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然后从师资力量、制度和技术等方面,提出高校发展继续教育管理的创新思路,旨在提升高校继续教育的管理水平,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继续教育;管理创新
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新时期高校为了实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开展了继续教育。而在教育的过程中,为保障教育的水平,应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结合市场形势、管理机制等,对管理的方式进行创新,用新思路和新方法探索管理的新途径,从而提升高校教学管理的效果,实现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
1继续教育简述
继续教育与普通高校的教育不同,属于社会成人的在校教育活动,这种教育形式是人们在步入社会后生活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两种类型,其中,前者主要是指参加高等教育后继续进行再教育,以提升自身的学历水平为目的,而后者指的是已经结束正规教育,并处于工作岗位后参加的专业技能再教育,主要适用于技术人员,技术能力是主要的教育内容,对提升其知识含量和技能水平具有重要帮助。这两种教育形式都属于对自身知识的补充,主要教育的目的都是提升自身的素质。与普通高校相比,继续教育更加重视对人们实用专业技能的提升,对知识的培养相对较少。继续教育是高校充分发挥自身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途径,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可以继续提升的渠道。尤其是在国家出台深化继续教育改革政策后,这种教育形式在社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构建学习型社会,帮助人们实现终身教育,不论是对社会继续再教育人员,还是对高校本身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高校实施继续教育的意义
高校继续教育研究论文6篇
第一篇:高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研究
摘要:阐述了开展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应关注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实现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的基本措施。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
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不断普及,不断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类历史上知识信息进步的重要标志。图书馆是大学院校提供教学、情报、服务、办学的重要支柱,面对信息化的冲击,必然呼唤与时俱进的重大变革。计算机与现代化通信技术日益广泛应用,促进图书馆各项事业向着自主化、多元化、以人为本、网络化、自动化等方向发展。为保证图书馆能持之以恒地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优越的现代化服务,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巨大机遇和挑战,必然要加强图书馆员素质提高的培训,尤其是进行完善、适时、适度的继续教育,才能与时俱进提高图书馆员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为现代化高校全体师生提高优质的现代化服务,不辜负广大师生的殷切期望。
1开展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1.1目前图书馆员知识过于陈旧,必须及时更新
高校继续教育管理创新思考
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新时期高校为了实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开展了继续教育。而在教育的过程中,为保障教育的水平,应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结合市场形势、管理机制等,对管理的方式进行创新,用新思路和新方法探索管理的新途径,从而提升高校教学管理的效果,实现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
1继续教育简述
继续教育与普通高校的教育不同,属于社会成人的在校教育活动,这种教育形式是人们在步入社会后生活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两种类型,其中,前者主要是指参加高等教育后继续进行再教育,以提升自身的学历水平为目的,而后者指的是已经结束正规教育,并处于工作岗位后参加的专业技能再教育,主要适用于技术人员,技术能力是主要的教育内容,对提升其知识含量和技能水平具有重要帮助。这两种教育形式都属于对自身知识的补充,主要教育的目的都是提升自身的素质。与普通高校相比,继续教育更加重视对人们实用专业技能的提升,对知识的培养相对较少。继续教育是高校充分发挥自身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途径,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可以继续提升的渠道。尤其是在国家出台深化继续教育改革政策后,这种教育形式在社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构建学习型社会,帮助人们实现终身教育,不论是对社会继续再教育人员,还是对高校本身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高校实施继续教育的意义
2.1高校发展的理性选择。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承担着重要的人才培养责任。一方面,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数量急剧上升,每年都有几百万人的专科毕业生,这些学生中,部分学生对学历有着一定的需求,希望获得再次提升,而继续教育就为这部分学生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快速变动,对劳动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人员迫切希望通过继续教育掌握更多的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能,在这种情况下,使得继续教育成为高校发展的新契机,而开展继续教育事业也成为高校的理性选择。2.2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终身教育”已经成为新的教育理念,而高校的继续教育就秉持着这一理念,执行着终身教育的使命。传统的高校教育中,教育接受者主要的目的是获得文凭学历,这种教学理念与新时期的教育思想不符,高校继续沿用这种人才培养方式,会愈加难以满足人们对教育的需求,长此以往就会影响自身的发展。而高校开展继续教育,提倡多样化和多种途径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更好地实现对人才的培养,而且还可以利用实用型、特色化以及个性化教育项目,不断满足社会各界人员对教育需求,有助于提升高校的服务能力,实现改革发展。2.3有助于提升高校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市场的走向会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走向,尤其是高校的继续教育。随着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继续教育在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得到很大提升,已经成为企业培养员工的重要方式,并对普通高校教育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这也为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由此可见,跟随国家的政策走向,及时转变以往的思维观念,主动关注市场需求动态,有助于提升高校在教育市场中的竞争力。
3高校继续教育管理创新思路
高校继续教育策略探讨5篇
第一篇: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继续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适应信息化时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充分发挥继续教育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继续教育的教学效率,打破时间空间的阻碍,消除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等所产生的教育差距具有重要的帮助,也是实现终身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信息化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高校继续教育管理来说,也需要充分地发挥信息化的优势,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满足继续教育的发展需要。
1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信息化意识不足
虽然信息化早在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意识不高的问题。一些高校在继续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缺少专业化的队伍,不重视设备等硬件方面的投入。还有一些继续教育管理人员没有足够的信息化意识,没有切实地认识到信息化技术对于继续教育管理的作用意义。在实践的过程中不重视信息技术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工作,从而制约了继续教育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在继续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个人意识的问题,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特别是一项管理人员在信息化素养方面不能与时俱进,不能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育管理活动,导致高校的教学教育不能与时俱进,不能满足高校信息化管理的需要。
1.2管理混乱
高校辅导员继续教育论文
摘要:加强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对辅导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职业化角度入手对辅导员开展继续教育的意义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北京B大学66位辅导员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深入了解目前北京B大学辅导员的基本状况以及职业化发展现状,职业化方面继续教育开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辅导员在职业化方面不断完善继续教育体系的初步设想。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继续教育
一、引言
近年来招生数目不断增加,在校学生数量逐年增多,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教学工作所肩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建立与构建科学的辅导员继续教育体系,不断提高辅导员的职业化水平和整体素质,进一步加强与稳定辅导员队伍,已成为辅导员队伍建设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职业化既表现为对辅导员工作的职责要求,又表现为辅导员及辅导员队伍职业素养不断提高的一个过程。[1]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是指实现将高校辅导员工作作为一部分人的长期稳定工作的过程。[2]辅导员职业化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保证有一定数量的人终身或长期从事此项职业,还在于能够吸引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愿意从事此项职业。因此,从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角度来探讨高校辅导员的继续教育问题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还具有现实意义。
二、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以及职业化方面开展继续教育的现状
1.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情况。根据辅导员职业能力理论,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是指辅导员对学生实施教育、管理、指导、服务工作中所具备的思维和实践能力。从职业能力要素维度分析,辅导员职业能力是辅导员综合素质中的一部分,是一系列素质和能力的总和。[3]根据辅导员的胜任力模型,笔者认为,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现状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工作职责分布。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较分散、工作量大且职责不明确,在日常职责划分中,繁琐的学生事务和频繁的日常思政教育所占比例较大,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指导在辅导员工作职能中的重要性未得到充分认识。第二部分则是职业能力。笔者在陈建文、汪祝华的胜任力模型和辅导员职业能力模型基础上综合得出了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能力,分为以下三个方面: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自我发展。首先,辅导员职业态度良好,具有良好的组织领导意识,但组织能力有待提升。其次,辅导员职业技能总体良好,学历层次较高,知识结构合理,但专业素质欠缺,高校辅导员有较多专业与职业不吻合的情况。同时辅导员对学生干部的培养方向存在一定偏差,但辅导员信息网络的运用能力较强,对危机事件的预警能力较强。在辅导员自我发展上,辅导员学习意识较强,但科研成果不显著。并且辅导员专兼结合,以专职为主,辅导员队伍不稳定。2.辅导员在职业化方面开展继续教育的现状。2.1辅导员职业化继续教育培训机制现状。辅导员职业化继续教育培训是指辅导员在从事辅导员的职业生涯中所进行的一些有关于职业化继续教育方面的岗前培训、在岗培训、校内培训、校外培训、各种类别级别培训的总称。第一,辅导员对职业化继续教育培训期望高但培训效果有待增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继续教育的期望与实际产出未能呈对应比例。辅导员职业化继续教育培训内容空泛,形式未能多样化。第二,辅导员职业化继续教育培训机制缺乏有效的基础保障、考核保障。社会对于辅导员职业化继续教育培训的关注较少,同时,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继续教育没有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及辅导员的考核晋升相挂钩。2.2辅导员职业化继续教育考核机制现状。首先,考评缺乏依据、标准和工具,难以量化。其次,辅导员的工作长期、事务琐碎,致使短期性的辅导员考核工作很难进行,进一步会导致激励措施跟不上,考核执行性不佳的问题。再次,系统的考核体系尚未建立,辅导员考核时间跨度大、参加考核人员不全面、公开性不佳等问题。2.3辅导员职业化继续教育激励机制发展现状。第一,激励机制不完善。物质激励上,辅导员作为主体收入的岗位薪酬很少结合工作能力和工作效果。非物质激励上,榜样带动性较差。第二,现有一些辅导员出现了职业生涯高原的现象,辅导员职业生涯高原是指在辅导员的职业生涯发展的某一阶段,因为进一步增加工作责任所需的有关职业进步如晋升、流动等暂时停顿而引发的心理与行为状态[4]。辅导员职业发展路径有待拓展。
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特色路径
[摘要]随着民办高校的发展,民办高校的继续教育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当前国家高度重视继续教育,如何将继续教育办出特色是当务之急。本文将从提高质量、特色学科的打造和社会服务三方面来挖掘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特色形成的路径,以期对当前继续教育的发展能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地方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特色;路径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首席专家路易斯•罗斯说:“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像鲜牛奶,纸盒上贴着有效日期。有效期到了你的职业生涯将很快腐烂。”当前,科技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迅速,要适应日益进步的社会的需要,就要大力发展继续教育。近年来,国家层面已经意识到发展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多次提倡大力发展继续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又指出,要“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构建惠及全民的终身教育培训体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党的报告指出,“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由之前提出的“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到现今的“办好继续教育”,可见国家对发展继续教育的一个转向。因此,我们在大力发展继续教育的同时,要把重心放到如何办好继续教育上来。然而,当前我国的继续教育大都复制高等教育的形式,依托高校进行办学,以应试化为主,缺少对继续教育特色的挖掘,办学形式同质化,缺乏特色,无自身的品牌,不能满足市场和社会对继续教育人才的需求,长此以往,导致继续教育质量低下,社会认可度不高。而这种现象,和国家办好继续教育的初衷相背离。针对当前我国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要解决的路径很多。在之前写的《地方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路径探析》一文中,对地方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路径进行了探析。但是,民办高校的继续教育要在高校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助推器的作用,不做绊脚石,仅靠先进的理念、健全的制度还远远不够,关键是要创建地方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的特色。笔者认为,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的特色,说白了就是相对于竞争对手你的优势是什么,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现实社会中,你拿什么和同类型的单位竞争,并确保在竞争中能稳步前进。然而,往往我们是拿不出手的,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有哪些优势,有哪些特色。当然,特色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是由多种因素合力形成的。作为地方民办高校的继续教育要创建自身特色,就要充分整合利用民办高校的各类资源,以民办高校的特色为依托,精准定位自己,并科学规划,不断创新,方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创建自身品牌,形成自己的特色,并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笔者认为,创建地方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特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质量是创建继续教育特色形成的基础
创建继续教育特色,首先要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中国教科院学术委员、教育理论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邓友超在解读如何处理学校特色发展过程中提高质量与追求特色的关系时谈到“特色是一个质量概念,办学特色服务于教育质量,离开了教育质量的办学特色没有价值”。质量是关系继续教育兴衰成败的生命线,如果继续教育质量低下,社会认同度低,那么即使它再与众不同,也是毫无特色的意义的。要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首先要进行大量的社会调研。了解当前社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了解每个学员有什么学习的需求,并根据需求,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优势来科学定位,明确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开展什么样的教学,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如何进行学员的有效管理,这些都与质量的高低息息相关。只有这些基础工作做好了,才可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有效的培训,质量才有可能得到提高。其次,要有一支相对稳定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稳定可靠的师资队伍是提高继续教育质量的保障。这支师资队伍不仅包括熟悉继续教育规律、专业知识过硬、动手实践能力强的专兼职教师,还包括有继续教育工作经验,能够不断学习、敢于创新的管理团队。教师和管理人员齐抓共管,才能有效促进继续教育质量的提高。最后,要加强继续教育教学过程的监控与督导。我们在实现多元、灵活的继续教育教学方式的同时,还要加强继续教育教学过程的监管,有效的监管是提高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这就要求我们不光要办好继续教育“进出”两扇门的关,更要注重继续教育的过程管理,不光注重继续教育的结果,更注重继续教育的过程。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规范管理,才能向课堂要质量。
二、特色学科专业建设是继续教育特色形成的核心
高校继续教育服务模式研究
高校肩负着为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社会责任,继续教育是服务的重要载体和途径。目前,高校继续教育正在从服务个体向服务行业转型,从学历提升教育向更新知识、拓展技能、提高素质转型,从单一教育模式向融合型教育模式转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进入新常态,创新型国家战略实施,学习型社会建设,以及终身教育理念的逐步深入,人们的学习愿望被不断激发。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继续教育领域的推广应用,使教育供给侧发生了结构性变化,高校继续教育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继续教育模式,才能更好地服务地方发展。模式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传统上,从培养目标角度而言,我国继续教育模式可以分为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两类;依照学习形式划分,则主要有脱产、业余、函授、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电视大学等。目前,社会成员多样化、个性化、泛在化、终身化的学习需求日益凸显,继续教育被认定为一种“学习服务”或“学习体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间的壁垒逐渐模糊,各种学习形式交替融合,相得益彰。改革创新继续教育办学与管理体制,建立继续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机制,探索形成具有特色的继续教育服务新模式,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对继续教育事业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新形势下行业企业人才培养和高校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值得研究探讨的重大问题。
一、继续教育基地服务模式
继续教育基地模式是一种由政府或行业管理部门主导并批准设立,依托高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开展集约化、规模化、多样化的教育培训的形式。基地的设立有严格的准入标准,必须具备一定的组织机构及专职工作人员、完善的管理制度、固定的教学场所及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足够的培训教材或讲义、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明确的发展目标等基本条件,一般采取高校或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按照规范和程序自主申报,政府或行业组织专家进行资质论证、现场考察和评审的形式。在规定的建设周期之后,政府、行业或受委托的第三方机构会对获批的基地进行检查考核、综合评价,并进行取舍,对示范性基地的成功经验进行辐射推广。该模式有利于政、产、学、研一体化,能促进各创新要素的有效集聚和有机结合。通过继续教育基地的共建和共享,能够避免教育培训资源的重复建设,降低成本,高校通过基地的建设,在服务地方及行业中争取发展空间,在贡献地方及行业中获得发展资源。
二、会员制继续教育服务模式
会员制继续教育服务模式是指采取自愿申请,交费加盟入会或企业与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入会的方式,为会员企业团体客户及个人客户提供通用的及专属的教育服务,如开展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的培训,新入职人员的岗前培训等。该模式更适合中小微企业。实施该模式,高校需结合行业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制定培养方案,建设“培训课程超市”,制作专业化、特色化的课程培训菜单,设立模块化的课程平台体系,会员企业的职工按照自己的爱好、需求选择学习内容,作为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和强化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基于E-learning、MOOC、C-SPOCs等理念开发网络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对高级别会员还可量身打造服务内容与服务形式。通过建立会员企业职工详细信息及学习档案,并将学习者个人学习后积累的学分与行业所属企业人力资源的考核评价紧密结合,在全行业实施科学的、统一的学分积累及学分转化认证评价体系,使个人的提高与满足行业所属企业的发展需求相结合,充分体现“会员制”开展行业继续教育的实效性。显然,“会员制”服务模式易于在高校继续教育机构与行业企业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契约关系,利于保障开展行业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利于促进高校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两者相互促进,使会员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大大提升。实施继续教育“会员制”模式,把高校与行业、行业所属企业、学习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整合校企优质资源,推动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是行业继续教育发展的方向,是行业继续教育得以普及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项目制继续教育服务模式
高校继续教育校企合作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行业更新换代加快,企业对人才的知识技能要求也不断提高,继续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以职业为导向继续教育校企合作能够根据企业发展目标,整合高校和企业的优质教育资源,共建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建共享”的深度合作模式,坚持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应用人才、复合人才,为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
关键词:继续教育;校企合作;职业需求
习在党的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中再次作出“办好继续教育”重大决定,并且明确了新时代继续教育的“十大要领”,充分说明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大批高质量的各类人才。推进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提升服务区域发展能力,鼓励高校深度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继续教育,既能满足企业员工的职业能力,提高员工的就业能力,解决就业问题,又提高了企业人力资本积累,增强了企业创新能力,为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助力产业人才培养,服务“中国制造2025”。
一、以职业为导向的继续教育校企合作意义
(一)助力产业人才培养,服务“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我国力争实现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宏伟目标,坚持创新驱动的基本方针,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只有依靠技术进步的自持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才能给企业带来持久的竞争优势,实现我国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跃升。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顺应全球产业发展趋势,把握关键性行业,形成产业优势,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培育一批具有产业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走提质增效的的发展道路。因此,我国需要加快培养制造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高校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无论从师资力量、科研能力,还是从教学条件等方面都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高校继续教育与企业合作,根据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确定人力资源培养方案,对企业员工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创新知识培训、多技能训练,助力产业人才培养,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支撑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国制造2025”。(二)提高企业人力资本存量,促进技术升级与转型发展。人力资本理论构建者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即知识和技能”,继续教育恰恰是可以提升成人的“知识和技能”主要类型的教育。在各类教育中,继续教育对于全面提升“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的水平具有特殊的功效。因为继续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距离最近,就培养人才和支持人力资本发展具有投入少、周期短、见效快的特性,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尤为突出。企业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主要依靠继续教育与培训,员工通过接受继续教育与培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形成人力资本积累,促进技术升级与企业转型发展。随着新常态的到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由集约型发展方式成为主流;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驱动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这对每个行业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通过校企合作,根据产业结构的预期职业需求,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优势,设计相应的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培训,使从业人员将知识直接转化到实际生产中,企业能在短时间获得人力资本的积累,而且也能快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技术升级与企业转型发展。(三)提高员工个体生存能力,实现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员工进入企业,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已经开始将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结合,对决定职业生涯的个人、组织和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并为个人一生在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与计划做打算,这就是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只是确定了个人的职业发展方向及职业发展目标,而实现职业生涯规划就要不断地善于学习,主动学习,并利用企业开展的相应培训提高综合素质。我们常说,“职场如战场”,言外之意就是在职业生涯中员工面临着被淘汰、被解雇的风险,尤其知识经济时代,员工不及时对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技能本领进行提升,就有可能无法跟上行业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而被淘汰,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难以实现。企业为了更好地实现经营战略目标,根据企业发展为员工设计职业发展通道,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培训计划,使员工明确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和应达到的素质要求。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需要员工具备相应的职业知识与职业能力,而这种知识与能力的具备一方面通过职前接受的学校教育,另一方面需要企业继续教育。随着科技进步快速发展,单靠学校一次性教育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更多地依靠继续教育。企业通过与高校合作开展继续教育,提高、更新、或扩展员工的知识和技能结构,满足企业职业发展的能力需要。以职业为导向的继续教育校企合作以个体的职业需求为航标,运用高校教育资源为个体在职业生涯中所需的观念、知识、技能、素质等进行继续教育活动,通过接受这种类型的继续教育,员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得到提升,员工个体的生存能力相应提高,同时有助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因此,通过企业继续教育,不但提高了员工的生存能力,而且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为员工营造了一个能够感知的、凝聚企业理念的氛围,为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而有力的人力支撑。(四)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继续教育转型发展。高校继续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同时,高校必须顺应经济发展潮流,主动做出相应调整,与社会紧密结合,真正承担起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责任。随着社会对高校继续教育的需求的变化,变以学历证书需求为主为技术能力提升需求为主,高校继续教育必须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深化继续教育供给结构,优化继续教育资源配置,校企合作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继续教育,从封闭办学向开放办学转变,重新定位,贴近市场,深入研究、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实现转型发展。立足地方经济社会产业转型升级和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需求,继续教育学院(部门)把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转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等各方面,创新高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探索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高校与企业能够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学校各类资源优势参与继续教育,进行机制创新、体制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推动人才创新培训战略,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校企合作不仅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普通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需要。
二、我国高校继续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民办本科高校继续教育探讨
摘要:民办高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我国民办本科院校继续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采用有效的方式进行解决。本文阐述了我国民办本科院校继续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而探讨了民办本科院校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民办本科院校;继续教育;教学改革
近年来,我国民办本科院校开展的继续教育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在教育教学方式上还存在一些缺陷,容易让很多成年学生产生模糊的学习目标,即为了拿到相关的学历而学习。同时,人才教育培养体制不够健全,难以切实为社会输送合乎时展的技能型人才。现阶段,我国大部分民办本科院校的教育结构和产业发展情况存在冲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企业更加需要创新型、实践型人才,这就要求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改革与优化,在培养相关理论的同时,加强创新思维与操作能力的培养。然而,我国民办本科高校的办学模式大多比较传统,和很多公立院校办学大同小异。
一、民办院校继续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继续教育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是面向社会开放的人才培训机构,如今已被列入我国科教兴国战略,深刻体现了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内在需求。现阶段,有的民办本科院校对继续教育存在一定的思想误区,缺少科学的思想为指导。因此,继续教育教学仅仅停留在口号层面,未得到较好的落实,尽管有些学校创办了继续教育学院,可是因执行力度缺乏而导致了实际的效果未达到预期。2.硬软件设施不够健全。①从当前我国民办本科高校的教师团队分析,大部分属于知识型人才,对于市场信息的分析与业务拓展能力比较缺乏,缺少一定的实践技能,进而影响了继续教育的进步。现如今,我国推行市场经济体制,继续教育的生源通常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为动力,为了达到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而参与继续深造活动。而当前我国民办本科院校中现有的师资团队未达到社会要求,给其举办继续教育事业带来了影响。②继续教育学院的硬件设施相对缺乏。由于继续教育中涉及诸多社会、市场因素。教育管理中主要针对学生的管理,带有极大的稳定性与计划性,这会导致管理中未能随时适应政府与市场变动而及时调整,从而影响了民本院校继续教育的发展。3.教学方式比较保守。当前,我国民办本科院校的发展遭受众多公立学校的排挤,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巨大压力。有的院校因求成心切而在人才教育方面产生了较大的思想误区,主要表现在教育教学的定位不够准确,有些民本院校居然以公立院校的本科教学特征作为行为的标准,而很少深入本校实地进行详细情况的调查与研究,从学生的接受能力与需求展开继续教育,一般坚持“批量生产”形式培养学生,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模式等皆向公立学校看齐。同时,由于与公立高校的本质区别,民本高校继续教育事业也缺少办学特色。学历教育的定位和继定的人才教育指标导致继续教育大体相同。此外,不同地区的民本院校也未展现地域特色的文化,同时,由于各区域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有些民本院校的继续教育培养人才方面也没有充分体现本地社会需求。4.人才培养的滞后性。社会在迅速向前发展,因此,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我国民办本科高校继续教育在制定教学计划与教学模式的时候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学生学习的内容带有周期性,使得他们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可能仅是几个月前的市场标准,学校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一般按照当前社会的需求展开分析,对于专业的未来发展缺乏前瞻性地思考,有些学生接受完继续教育培训以后,仍然无法有效适应当前市场的需求。
二、民办本科院校继续教育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