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培训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6 02:30:1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校教育培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校教育培训

高校教育培训品牌的影响及构建

摘要:教育培训呈现品牌化的发展趋势,而品牌信任对于提升高校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竞争能力,实现更高层次上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本文通过分析影响高校教育培训品牌信任的因素,提出了高校教育培训品牌构建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教育培训;品牌信任;影响因素;构建策略

随着高校继续教育发展转型战略的推进,高校的非学历教育培训规模快速增长,尤其是清华、北大、浙大等开展教育培训较早的重点高校,近几年教育培训人次每年都超过十亿。与时同时,为了实现更有品质的可持续发展,许多高校开始重视教育培训品牌培育,希望通过品牌建设,增强学员对自己教育培训品牌的信任,带动学校教育培训机构的内涵发展,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一、高校教育培训机构实施品牌战略的必要性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教育培训市场已达到相当规模,形成了多办学主体的市场格局,包括各类学校、咨询机构、培训公司、行业协会等,教育培训机构总数已超过十万家。因此,高校教育培训机构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生存和发展,必须实施品牌战略。1.品牌战略是高校教育培训机构自我修炼的有效途径。目前,许多高校的教育培训还处在粗放式发展阶段,教育培训机构的关注点只是在培训人数和培训产值上,对于教育培训机构的自身建设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实施品牌战略,就意味着高校教育培训机构必须更加注重诚信、品牌形象以及专业化办学能力,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来进行自我审视、持续改进并追求卓越。2.品牌战略是高校教育培训机构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要创建和维护品牌,高校教育培训机构必须进行持续的创新,不仅要持续推动原有品牌的内涵、内容、特色和优势创新,留住老学员,还要根据自身特点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开发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和服务,开拓新市场,带动教育培训机构的持续发展。3.品牌战略是高校教育培训机构占领竞争制高点的有力武器。品牌是无形资产,高校教育培训机构一旦拥有了自己强势的教育培训品牌后,就会形成强大的品牌壁垒,提高准入门槛,通过与学员建立良好的品牌信任,积极维护原有的市场份额,享受品牌溢价,同时通过强势品牌竞争力,扩大竞争优势,有效拓展新的市场空间。

二、影响高校教育培训机构品牌信任的因素

查看全文

剖析师范类高校举办教育培训的新路径

摘要:全球化进程中持续高涨的人才需求促进了我国教育培训市场的不断发展,也使培训市场逐步走向了多元化。本文试图从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办学特色等方面结合当前培训市场的现状探究师范类高校举办教育培训的新途径。

关键词:师范类教育培训市场拓展

21世纪是信息的社会,生活节奏与知识的更新速度都变得越来越迅速。而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人们的职业生涯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与竞争。因此,强烈的继续学习愿望与“充电”的社会需求催生并推动了教育培训市场的形成与壮大。而我们看到尽管中国教育培训领域最早起步于公办高校剩余教育资源的利用与发掘,但是似乎目前高校的培训服务遇到了不小的瓶颈,特别是师范类院校。由于目前很多师范类院校都在进行学校发展定位的转变,因此笔者试图从宏观及微观的角度探究师范类高校教育培训发展的可行性途径。

一、当前教育培训市场概况

1.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促进教育培训市场产生和发展

随着科学发展观、科教兴国战略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策的实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立学习型社会目标等一系列宏观政策的制定,使得国家经济结构、人才结构正在进行着明显的调整。而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国有企业中剩余职工的再就业、党政机关内精简机构的工作人员的转岗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促使为了改变自身的命运,重视与当前工作无关的“非岗位培训”的人数明显增加,这种以优化自身素质为目的的投资型学习悄然兴起。据国际统计局的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我国居民储蓄总额超过20万亿,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城镇居民用于教育性支出平均消费645.9元,同比增长3.8%。全国居民潜在的教育支出每年约为3000亿元。可以看出教育支出已经成为我国居民储蓄的主要动机之一。这些都为教育培训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指明了方向。而中国培训市场规模以每年200亿的速度扩张,也正验证了这一点。

查看全文

党校12345建设机制及路径研究

一、理论研究现状

当前,关于高校党校的研究工作的研究,以“高校党校”为题的论著有400多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一)高校党校自身功能的研究。有学者重点研究了高校党校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模式,要着力强化政治功能,重点从发展格局、发展理念、发展平台和发展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也有学者认为分析了互联网时代高校党校建设的思路和模式,紧紧抓住以新媒体平台建设及大数据构建这一契机,进一步实现高校学生党校数字信息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二)高校党校教学培训模式的研究。有学者提出着力构建科学的教育培训体系,实现教育培训对象的多层次全覆盖,建立开放的办学模式,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方法。也有人指出网络教育培训具有共享性、延展性、针对性、灵活性及交互性等特点,提出了进一步改善高校党校网络教育培训实效的对策。(三)高校党校政治属性的研究。有学者提出高校党校应该具有的党性教育功能,必须始终坚持把党性教育放在首位,把握高校党校的特点,提高党性教育的时效。也有学者认为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于高校而言,要充分发挥高校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职能与作用,加强干部战略思维能力的培养。从现有研究看,高校党校的研究尽管已经有一定基础,但对主要理论问题的研究还是缺乏深度和广度,对新时代高校党校的准确定位与特殊职能以及高校党校特殊的教学规律等基本问题的研究尚未出现突破性成果。因此,进一步扩展和丰富高校党校自身功能的研究,提升高校党校建设机制的有效性,是具有极为重要的研究意义的。

二、高校党校“12345”建设机制及路径

笔者系高校党校一线工作人员,对高校党校的各项工作均有着深入了解和思考。本文的理论研究基于所在单位二级党组织分党校和各支部调研情况,分析了高校党校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其他高校的不同情况,参加了部分学术交流活动,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形成基本理论体系,致力解决高校党校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本文主要拟采取提高思想认识、深化教学改革、健全规章制度、发挥互联网优势、改善办学条件和党校自身建设等方法,为加强高校党校建设工作和发展提出新思路。(一)贯彻“1”个理念,即坚持“高校党校姓党”。指出:“党校姓党的问题,归根到底一句话,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此为根本遵循,高校党校工作的重心必须是抓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党校的各项工作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展开。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引领,深刻认识做好新时代高校党校建设工作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目标任务。(二)对接“2”个服务,即党校工作要主动服务党建,服务人才。一是要强化党建统领作用,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党建主体责任,明确高校党校的一切工作都是服务于学校党建工作。二是要明确党校的主要工作也是服务人才。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通过党校的各类教育培训,实现人才培养的理论武装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围绕这两个服务,具体的措施包括健全机构和制度、加强党校师资建设、加强经费保障、完善选聘制度、探索实行师资联聘、动态管理的机制。(三)突出“3”个层次,即党校教育培训要突出“校级、省级、国家级”三个层次。高校党校要以育人为本,做好各层级教育培训工作。一是扎实开展校级教育培训。在党校授课中要深入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学员头脑。通过利用各种形式深入讲授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实践发展观,来加强学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作风修养、组织纪律修养、道德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二是要认真做好省级各类培训的推荐和组织工作。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要求,全面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党性教育、精准开展专业化能力培训和知识培训,推荐优秀学员参加省级和上级党组织组织的各类培训。三是选拔和推荐优秀人员参加国家级教育培训。按照中央有关要求,认真酝酿推荐校级领导参加国家级的教育培训,同时,要提高业务骨干尤其是“双带头人”培训层级,培育优秀“双带头人”参加国家层级的培训,实现党建工作能力和业务能力的双重突破。(四)采取“4”种形式,即党校教育培训的4种形式,主要将培训、考察、课题研究、调查研究等综合运用。一是注重理论学习先行,加大党建理论研究投入力度,扩大研究群体覆盖面,提升党建理论研究层次。同时,培训内容体系上要突出重点,结构完备。二是要建章立制,实行4种培训形式规范化管理。要进一步各级党校职责的基础性文件,完善对学员教学、考试、管理等一系列环节有明确、具体、可操作的规定和管理办法。三是注重教育培训形式多样性,充分运用专题培训、外出培训、调训等方式,结合到兄弟院校交流考察、深入基层党组织调查研究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开展培训工作。(五)实现“5”类对象,即党员领导干部、党务工作者、教师党员骨干、普通党员和学生党员等5类人员全覆盖。通过建立完善的高校党校教育培训体系,使高校党校教育培训的对象范围体现出分类明确、知识全面、思想先进的特点。这5类对象分布在学校中心工作的各个领域,对他们的党建教育培训尤为重要,对进一步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中心工作的突破起着非常重要的思想理论保障作用。特别是实现5类对象教育培训全覆盖可以更好的着眼高校党校建设中的难点和疑点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高校党校是“校中之校”,既是学校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又是党员和党员干部培训和锤炼的重要基地,肩负着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使命。加强高校党校建设的理论研讨,以为党输送和培养”新鲜血液”为光荣使命,努力建设学习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家园,是当前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新时代高校党校的建设要呼应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要呼应党中央要求和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求,更要对应高校党校自身改革发展与创新,从根本上形成高校党校自身的特色与优势,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为主要任务,实现教育思想的创新;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重点,实现教育内容的创新;以凸显高校党校的特色为基础,实现教育体系的创新;以科学管理、从严治校为切入点,实现教学管理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张在金.关于提升西部地区地方高校党校教育质量的几点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6):39-41.

查看全文

高校健康安全教育研究

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健康安全越来越令人担忧,很多大学生身体状况处于亚健康水平,这与大学生本身特点有关。当今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一些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养成的慵懒习惯被带进了高校,经常晚睡晚起,早上不吃早餐造成胃病的比比皆是。现在高校食堂卫生隐患也比较多,由于食堂承包给社会,一些雇佣勤杂人员不太讲究卫生。学生不爱吃食堂饭菜,外卖食品的盛行更加重了食品卫生安全隐患。因此,推行高校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迫在眉睫。造成职业健康伤害的主要因素是职业健康、安全卫生教育和职业卫生培训的不足,高校安全卫生培训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提高教职工和大学生的安全卫生意识、积极开展职业卫生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重要基础,科学传授安全卫生知识与技术,可以预防和杜绝职业带来的伤害。

当前我国高校职业安全卫生教育效果不明显,由于教职工对培训教育目的的曲解、对培训教育效果的置疑、盲目的自信和侥幸心理,以及对授课方式的不满,导致缺乏学习动机;加之培训授课的内容枯燥乏味、培训授课方式单一、没有坚持定期培训教育,导致高校职业卫生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开展不顺畅。因此,高校要通过适宜的培训教育内容、现代化的培训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培训教育方式,适时地进行再培训教育,以提高教职工的职业健康与安全卫生意识。由李倩和刘寿堂撰写的《职业卫生与安全教育培训方法指南》一书,对加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健康与安全教育,以及职业卫生培训方法研究,具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帮助。该书重点论述了职业卫生与安全教育培训的教学目标、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内容。该书旨在为职业卫生与安全培训师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教学培训方法、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形式,以有效地实现职业卫生与安全培训的教学目标,增进培训效果。职业卫生与安全教育培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四步骤教学法、考察教学法、照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都大大提高了培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职业卫生与安全教育培训常用的教学媒体有:教具应用、图片应用、视频应用和Power-Point应用,这些教学媒体和教学工具都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职业健康与安全卫生教育培训常用的教学形式有:报告会、课堂教学、分组教学、班组工前教学和师徒教学等五种形式,这些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有助于培训效率的提升。作者还为读者提供了加拿大的培训经验,介绍了加拿大卑诗省实现工人有效教育和培训的三步骤。

积极借鉴外国先进的职业健康与安全卫生教育培训经验,有益于我国高校职业健康与安全卫生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笔者在开展所承担的2016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型城镇化下江苏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研究”(项目编号16GLB019)科研过程中,对这部教材进行了系统的阅读和分析。笔者认为,在我国高校设置职业健康与安全卫生教育公共课程,从资格培训规定、培训大纲、培训教材到考核标准等方面,构建起一套培训体系和职责明确的培训程序,建立起有效的职业健康与安全卫生培训机制,使高校职业健康与安全卫生培训工作走向正规化;进一步开发和优化培训教材,培训一批优秀的职业健康与安全卫生教育的师资,采用创新的教学形式和评价模式,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要加强高校与政府安全监管部门的合作,使大学生在毕业前具备一定的职业健康与安全卫生知识,大大改善我国高校职业健康与安全卫生的现状;要实现职业健康和卫生安全教育培训的两大目标,不仅要提高教职工的职业健康与卫生安全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安全卫生意识,安全意识与安全素质也是良好的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和保障,对于那些缺乏责任感的教职工来说就缺乏安全卫生意识,如果不能遵守安全卫生行为,就不能达到预防职业伤害的效果。在高校推行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全校性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设置职业健康与安全公共课程,在专业课程中引入职业健康与安全教学内容,开发职业健康与安全的教材;通过培训培养专职师资力量,增加专业课教师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知识;采用创新性和互动性的教学形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评价机制;加强与国家安全监察部门和企业的合作,强调对职业卫生与安全教育培训的责任划分;将职业卫生与安全教育培训纳入学校教学体系,营造良好的职业卫生与安全教育培训的外部环境和安全文化氛围;健全职业健康与安全制度,完善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组织保障,层层落实职业健康与安全职责,重视职业健康与安全知识的全员普及;强化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渗透,处处体现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元素等。

在职业卫生培训当中,可运用参与式方法,有效提高教职工的法律和职业卫生知识水平。还可以积极借鉴加拿大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培训的管理理念、教育体系、企业培训模式与安全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特色与优势,汲取先进经验,为改进我国高校职业健康与安全卫生教育培训工作提供借鉴。

作者:沈艳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综合门诊部

查看全文

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疫期保障策略

【摘要】肺炎疫情迫使全国高校延迟开学,但高校停课未停学,所以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也不能停止。疫情使图书馆开展读者服务工作面临新挑战。本文认真分析了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面临的具体问题,提出了统筹安排图书馆工作、加强校外访问通道、丰富图书馆电子资源、建立读者教育培训数据库、加强网络参考咨询工作、开展线上教育培训、利用新媒体开展阅读推广等保障策略。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疫期

2019年底突发的肺炎疫情,迅速扩展到全国各地,彻底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为了早日消灭疫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国各地政府部门一再延迟包括高校在内的本地各级各类学校开学日期,虽然开学返校时间延迟,但高校师生的学习研究并没有停止,所以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必须紧紧跟上。针对师生延迟返校的情况,高校图书馆应该创新工作方法,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疫情防控对读者服务工作的影响,切实提高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保障能力。

一、读者服务工作疫期面临的问题

疫情防控对高校图书馆工作造成了很大影响,特别是读者服务工作,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一)读者无法到馆借阅纸质书刊。纸质书刊是高校图书馆传统的文献形式,收藏数量普遍较多,少则几十万册,多则几百万册,在高校师生学习和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高校图书馆正在向着数字化和智慧化发展,但纸质书刊的采购与收藏仍然是当今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方式,借阅纸质书刊依旧是高校师生学习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不能正常返校工作学习,就意味着高校师生无法借阅纸质书刊,某些知识信息也就无法获取。(二)读者不能直接检索下载图书馆电子资源。众所周知,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一般都是授权校园网IP访问的,校园网IP范围以外不能自由阅读和下载,如果想在校园网外查阅图书馆电子资源,就必须通过登录图书馆校外访问系统或校园网VPN来实现。正常在校期间,高校师生特别是广大学生,都能够直接获取图书馆电子资源,几乎用不着校外访问,也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和大部分学生没有注册和开通校外访问账号。所以,突如其来的疫情使他们身居校园网以外而无法正常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三)图书馆不能正常开展面向读者的教育培训活动。正常情况下,为了促使高校广大师生能够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进行学习和研究,图书馆每年都要开展许多面向全校师生的一系列教育培训活动,如信息素质教育培训、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数据库使用辅导讲座、读者入馆教育、阅读推广活动等。举办这些教育培训活动需要事先把一定数量的老师或学生召集起来,在一定场馆或教室进行。因此,这些活动或课程在疫情防控期间也都无法正常开展。(四)馆员工作量不均衡问题。疫情防控期间,图书馆的一些部室如流通部、阅览部的书刊借阅室、电子阅览室、自修室等直接面对读者的部位均不开放,无须值守,负责这些工作的馆员暂时没有工作可做,而另外一些部室的馆员如负责线上参考咨询工作和技术保障的馆员却要满负荷甚至超负荷工作。这样就会造成馆员工作量的不均衡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调整和分工,势必会造成人力的浪费和馆员们的心理不平衡,影响工作质量。

二、应对疫期的读者服务工作保障策略

查看全文

高校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创新探讨

一、高校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创新的意义

(一)有助于促进高校教育的发展。教师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起决定性作用。传统的教育改革忽视了教师的培养和再教育、与此同时,高校扩招使得教师明显不足,多数学校在教学内容、方式的选择上缺乏创新性,这与教师的创新意识薄弱具有直接关系。继续教育是目前高校提高教师素质的主要途径,如何根据教学需求促进教师继续教学积极性的发挥,是高校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实践证明,以教学目标为基础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创新充分考虑了学生需求,对于高校教育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就业率。就业是高校扩招、发展的重要目的,为提高就业率,高校应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继续教育体系创新从教学自身出发,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完成教学目标。具体上,基于就业率提高的高职教育体系创新强调以下内容。首先:教育体系创新确保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其职业能力。其次:基于教育发展现状的继续教育体系创新培养了“双师型”教育人才,从而对于高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具有积极意义。

(三)继续教育符合教育体系创新需求。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决定了高校教育的调整与改革。只有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现代科技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然而新的科技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和教学技能以适应其发展,这使得教师的再教育成为必然。

二、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

随着高校对教育改革的重视,针对教师的再教育成为其重要内容之一。具体的实践中,一些教育机构缺乏正规性。高校教师自身意识薄弱,知识体系更新速度慢,教学创新能力差等都影响了其继续教育的效率。因此,文章将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分析如下,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查看全文

廉政建设干部法制教育研究

摘要:推进干部法制化管理,是党管干部原则的重要内涵。加强干部法制教育,是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在抓好政治理论学习的过程中,高校须重视干部的法制教育,引导干部争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表率,提升依法治校的能力,推动学校治理体系的完善。

关键词:廉政建设;高校干部;法制教育

一、高校加强干部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强干部法制教育是大势所趋。2014年,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研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这说明,加强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大意义。2015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出台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党组)和有关部门要切实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现范化,真正把培养造就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的任务落到实处。在全面推行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高校各级领导干部和教师重教学科研、重业务知识,轻学法用法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运用法律解决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要求相比,与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相比,与现代大学的标准相比,都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一些高校党委行政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重视不够。二是一些高校干部工作学习矛盾比较突出。三是一些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形式比较单一。四是一些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监督和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完善。(二)加强干部法制教育是形势所迫。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高校与社会的交融、市场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在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权钱交易、学术腐败、贪污受贿,师生违规等现象在个别高校时有发生,有的高校其至出现群体化的违法违纪。查阅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2017年,全国高校有26名领导干部受到执纪审查和党纪处分。2018年伊始,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通报了全国高校年度首例厅官违纪案件,江苏警官学院原副院长倪兴余被立案审查。这一方面说明高校反腐倡廉的形势依旧十分严峻,任务依旧非常艰巨,反腐工作依旧刻不容缓!另一方面说明高校干部的法律意识亟待加强。高校干部违法违纪屡查不绝的现象绝非一朝一夕形成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高校干部不学法、不懂法,依法办事的底线意识缺失。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加强干部法制教育势在必行。加强法制教育,提升法律意识,是保护培养高校领导干部的重要指施,是推动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抓手。当下,一场旷日持久的反腐斗争正在全国深入开展,正如原教育部党组成员、原中央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组长王立英所言:高校绝非一片净土,违规违纪问题仍然严重。原本安静平和的象牙塔里,一场反腐风暴正在展开。

二、高校加强干部法制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治校水平。习曾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当前,一些高校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上的不足,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领导干部对依法治校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运用法律解决问题和矛盾的能力不足。党的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和政治文明建设将进一步深入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也将不断深化,高校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发展理念、发展方式也应顺时而定。加强干部法制教育,可以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加快现代大学建设,发挥法制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校治理法治化、科学化水平。(二)有利于深化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2016年,中央做出了建设双一流高校的重大决策。双一流建设涉及一系列的建设任务,其中,选对用好干部是双一流建设的组织保障。因此,加强法制教育,促进干部队伍“讲政治、懂教育、善管理、敢担当、作风正”,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激发一切有利于双一流建设的积极因素。以后,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三十年。新时期,加强对高校干部的教育培训,能够打造一支懂教育、善管理、党性强、业务精的干部队伍,是高校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教育改革,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三)有利于党风廉政建设。在依法治校的大背景下,在反腐倡廉形势仍然严峻的大形势下,高校干部管理面临全新的要求和挑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任重道远。近年来,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过程中,高等学校不再是净土,高校中的部分干部出现了腐败问题。纵观近几年被查处的案件可以发现,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参与市场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多,除了学术腐败,招生、科研经费、后勤基建、人事聘用、财务管理、物资采购、校企合作等方面已经成为腐败高发领域,负面影响极为严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程,高校干部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负有反腐倡廉的责任,因而高校的干部教育培训也肩负着反腐倡廉的政治任务。高校干部的法制教育培训能起到指示、警醒和引路的作用,使高校的干部从自己的工作性质、业务特点出发,不仅能促进其业务上精通,也能促进其政治上坚强,作风上优秀,成为遵纪守法的表率和楷模。所以,切实加强高校干部法制教育培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中国特色法治理念和法律知识武装干部,用一切人类的先进文化知识不断充实干部,有利于促进新时期高校党的党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查看全文

高校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及对策

摘要:高校教育体制的转变,促使高校呈现投资主体出现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化以及后勤保障社会化的特点,而且随着高校财务会计改革的不断推进,要求会计人员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以此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满足高校财务工作。继续教育作为当前工作人员获得新的专业知识的途径,文章结合实际对高校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的阐述,并且提出完善继续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对策

基于教育体制的转变,高校的各项工作都有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高校收入渠道的增多,使得高校的财务工作复杂程度更大。另一方面高校体制的法人化,使得高校的财务对象越来越广泛。高校各项会计工作的变化要求会计从业人员要不断的学习,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满足高校财务工作需要。因此继续教育对于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高校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现状

高校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就是高校利用特定的时间对从事高校会计人员进行一种以知识更新为主的在职培训。我国会计继续教育的起步时间相对比较晚,高校会计继续教育具有特定性,因为高校会计人员的服务对象是教师和学生,因此其工作内容具有特定性。经过实践调查,高校会计继续教育的形式主要包括:培训机构派遣教师按培训教材授课和高校自己组织会计人员学习两种方式。为了更加清楚了解我国高校会计继续教育的现状,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选取5所高校会计人员就继续教育问题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发现:会计从业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比较高,会计从业人员希望通过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到新的知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形式以及内容比较单一,而且教学模式比较落后,尤其是授课的内容与实际工作偏差过大;高校组织继续教育培训的次数比较少,培训的形式主要是参加各种培训班,缺乏目的性和制度性。

二、高校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分析

查看全文

党委团委工作述职报告

一年来,紧紧围绕校党政中心工作和学校新世纪事业发展目标,以百年校庆为契机,大力加强处级领导干部和青年干部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教育培训,加强对派组织骨干和党外青年高知骨干培训工作,开创性地举办首期青年干部教师理论学习班、新上岗干部培训班,创建华东地区高校党校网络阵地链接,加强分党校的建设和指导,较好完成了本年度目标任务。现就主要工作述职如下:

一、认真学习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充分发挥党校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的积极作用。

组织带领党校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认真学习同志“5、31”讲话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紧密联系高等教育实际和我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在党校、社会主义学院以及学院分党校培训班作有关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辅导报告多场。

作为校党委十六大精神宣讲团成员和扬州市委宣传部宣讲团成员,在下半年党的十六大召开后,协同校有关部门认真做好学校有关十六大精神宣讲稿编写工作,在学校和扬州市作十六大精神宣讲多场,对推动十六大精神的学习,发挥了应有作用。

二、围绕学校中心和事业发展,加大对各类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

1、围绕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战略目标,成功举办首期青年干部教师理论学习班。学习班按照“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的素质要求,历时4个半月,总课时达136个课时,系统组织学员进行“三基本”、“五当代”和党性党风教育、领导管理方面课程的学习,并通过社会考察、党性分析等活动,着力提高青年干部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为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学习班在全校产生积极反响,并在全省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开创了有益途径和方法。

查看全文

普高辅导员培训计划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加强辅导员的培训工作,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辅导员育人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重要保障。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2号)和《中共*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皖发[20*]8号),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及*省委8号文件精神,建立和完善辅导员培训体系,加大辅导员培训力度,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

二、培训原则

1.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专业特点。紧密联系新的形势和任务,联系辅导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把学习理论同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推进工作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2.注重区分层次,力求科学施教。着眼于提高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坚持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中长期学习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相结合,国内培训与国外研修相结合,逐步建立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的培训格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