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法制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5 15:05:2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校法制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新教改高校法制教育研究
一、高校法制教育的现状
(一)过于重视知识性的教育,忽视了理念性的教育。法制教育主要指的是个人思想方面的教育和综合素养的教育,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和遵守法律的行为意识,以及尊重法律的观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除了理论知识的教育以外,法律的理念意识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对法律的敬畏之心也是保证学生约束自我行为的一项保障。所以,必须要结合学生的信仰,加强法律方面的精神教育价值。但是,在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的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性的教育,而忽视了理论性的教育,尤其是很多教育内容的讲解必须要深入地分析其中的精髓部分,而不是单纯地强行灌输知识而已。此外,教育重点不是制度的表面形式,而是在于教育的本质。但是,从目前的高校法制教育素材来看,思想道德方面与法律方面的教育,关于法律方面的知识仅仅占课本知识内容的三分之一,且内容过于广泛,介绍的内容也不够细致,很多简单的概念只是简单地阐述,分析不够到位,所以,整体的知识框架就像简单的读物范本而已。(二)过于注重课堂教育,忽视了实践教育。培养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也可以让学生了解法律的相关理念知识和情感。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感受法律,从心底真正地接受相关的法律知识,并养成一定的信念。但是,近几年来,我国高校的法律教育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较小,而课堂的教学方式也只是选择传统的教育模式而已,所以,很多学生在法律方面的知识,只是强行记住一些内容,通过笔记来了解法律知识,但是,真正地理解和掌握需要进行实践。所以,只是通过课堂的背熟,只是构架知识体系,加强学生的记忆力,而很难让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并具有一定的法律信仰,从而养成良好的法律行为意识。
二、加强新教改背景下的高校法制教育
(一)开展大学生法制教育。开展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把法制教育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行结合,为社会和谐的发展构建良好的条件;其二,将法制教育与个人的综合素养进行有效地结合,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其三,将法制教育与学生的权益工作相结合,为大学生提供一定的法律服务,通过一些法律途径帮助学生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其四,将法制教育与社会的治安进行有效地结合,并开展相关的社会性志愿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通过自己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然后,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这样,才能更好地降低高校大学生违法的概率;其五,加强网络法制教育;通过网络平台,加大宣传范围和力度,要求大学生认真遵守法律法规,并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二)优化专业教师队伍,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方面的理论教育。必须要加强教师队伍的法律意识。高校的法律教师不但要具备完善的法律教育系统,并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只有教师的法律意识高,才能增强学生的法律素养,更好地约束学生的行为。此外,必须要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明确学生法制教育的基本内涵,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法律行为意识和自我约束的行为习惯。(三)以学生为主,探析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法制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教育学科,必须要注重实践性教学,以学生为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高校必须要开展多样化的法制教育活动,充实相关的法制教育内容,不断优化法制教育的形式。其一,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调查活动,比如一些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等等的审判活动。这样,可以更为强烈地冲击学生的心理,引发学生心底的情感变化;其二,开设法制教育讲座,并进行模拟的实践活动,进行相关法制知识的教育,并开展讨论会;其三,开展辩论会,让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进行知识辩论大赛。通过这样趣味性的教育活动,为学生创建更为有趣的法律知识教育氛围,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感受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法律素质。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新教改背景下的高校法制教育,必须要深入地分析高校法制教育的现状,并找出教育的契机,加强高校法制教育的力度。同时,构建良好的校园和谐教育环境,坚持以学生为主,开展相关的法制教育活动。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综合素质。
高校生的法制教育的缺陷及措施
一、前言
早在1980年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在党政机关、军队、企业、学校和全体人民中,都必须加强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在不断地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部分学生由于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电影、电视、网络等传播渠道中的一些不良文化的影响而违法违纪,大学生犯罪率呈上升趋势,这从侧面反映出当前高校法制教育的薄弱。譬如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人案,中国政法大学学生付成励弑师案等。这些案例足以说明:高校的“法制教育”课,无法让学生真正的了解现行的法,更无从深入人心,在学生中树立法制观念。所以,高校法制教育要想真正发挥作用,必须构建一个完整且地位独立的法制教育体系。
二、高校法制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我国普法教育的进程,法制教育已进入高校多年,不少高校对法制教育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高校法制教育还不完善,并相应存在许多问题。
(一)法制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各高校虽都已经把法律基础课列入教学计划,但是法制教育内容却很少,而且不系统、不全面、无规律,缺乏内在连续性。高校的法制教育课除专门学习法律专业的学生外,其他专业学生的法制教育只是在短短的一个学期进行,此外再无任何系统教育,至于那些所谓的法制讲座实际效果并不显著。
(二)高校法制教育内容设置不合理法律知识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制定法,即具体的法律法规条文;二是关于法的原理的知识,即法律原理或法律理论。总体来看,有以下两个不足:一是过于抽象。生动性相对缺乏,学生常常感到乏味,教育的有效性受到影响。二是过于广泛。教材涉及的面很广泛,其内容不够详细和具体,这就要求老师和学生要有较大的主动性去检索相关的法律知识,对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校法制教育理念研究
高校法制教育的性质与目标研究
关于高校法制教育的性质。现阶段主要观点认为高校法制教育不是单纯的法律知识教育,而是全面的法律意识教育,属于德育范畴。2005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中,明确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列为四年制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门必修课之一。但实践中对这个问题还有不同的看法,主要观点有:(1)高校法制教育有其独立性,不应从属于道德教育。[1]张晓敏认为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应当还高校非法学专业的法制教育之独立性地位。[2](2)法制教育是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刘颖认为法制教育确定了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推动了公民教育的发展与实践,是公民教育行进过程中的重要环节。[3]关于高校法制教育的目标。主要观点有:(1)高校法制教育的目标主要是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4](2)高校法制教育的基本目标在于培养知法、守法、护法的大学生,这是我国高校法制教育进行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培养的前提和关键。[5](3)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质。[6](4)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终极价值目标应当是人的全面发展。[7](5)高校法制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并帮助其树立法律信仰。[8]还有论者认为高校法制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育大学生的法治信仰。[9]高校法制教育的体系与内容研究关于高校法制教育的体系构建研究。代表性观点有:韩世强认为当代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应当是兼容“意识”、“知识”和“行为”于一体的法律素质构建,其教育性功能的真正发挥必须依赖一套健全完善的实现结合机制。[10]黄青燕认为应当建立法制教育的衔接机制,实现法制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相结合,课程教育与校园法制文化建设相结合,校园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11]高校法制教育内容,主要集中体现于“基础”课程之中。主要观点有:(1)高校法制教育内容要突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核心地位。黄文艺认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在高校法制教育中具有核心地位,应致力于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培养法律思维习惯,形成坚定的法律信仰,增强依法办事能力。[12](2)应当调整法制教育相关教学内容。沈蓉等认为增加有关经济法内容的教学应当是高校法制教育的客观要求,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新经济形势下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13](3)完善“基础”课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构建实用型的法制教育内容体系。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应当能帮助大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和社会主义法制观念;还要能帮助大学生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法律问题。[14]
高校法制教育的现状和原因研究
在高校法制教育的现状和原因的探讨方面,许多学者都通过相关的问卷调查进行研究。1.高校法制教育的不足。颜素珍等对南京地区的高校大学生的法律素质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15]郭先根认为,目前高校法制教育缺乏领导组织机构和合理规划,法制教育课程尚未作为一门必修课正式列入教学大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仍然持续存在。[16]孙勉认为各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重视道德教育,而忽视法制教育,表现为重劝导轻约束、重自律轻他律、重扬善轻抑恶,其直接后果是“站得高、行得低,说得多、做得少,口气大、效果小”。[17]2.大学生法治信仰的缺失。一些研究者通过深入实地的调研,结合调研数据深刻剖析了当代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的困境及其根源。如谢山河、黄章华主持的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18]张雪芹对转型期大学生法治信仰的调查。[19]王美君以武汉市非法律专业大学生作为抽样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问卷,分别从基本情况、法律认知、法律服从及运用、法律权利意识、法律心理以及法治教育对被调查者进行调查。并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大学生在法律意识上的共性特点进行了总结。[20]王西阁认为受传统法文化的影响,法律工具主义思想很难内化为主体对法的动力,传统“无讼”思想也导致了大学生思想意识中对法律的轻视。高校法制教育的不足,法制教育单一的途径和高校学生管理行政色彩过浓以及社会现实支持的欠缺都有碍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形成。[21]高校法制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研究高校法制教育的方法途径是学界研究最多的问题。具代表性的观点有:1.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的观点在学界已形成共识。陈大文认为,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新理论为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22]余国政分析了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融合的客观基础,并从教育观念的变革、课程改革、教师素质结构的改善和思维方式的变革、“先德教”和“后法教”分层的教育等四方面来实现两者的融合进行了探讨。[23]2.不断创新高校法制教育的教学方法,深入研究比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等的开展。黄文艺认为除了法制教育中常用的案例教学法之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还可以采用比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24]王康康、徐延平认为,应当利用主流传媒对大学生进法制教育;充分利用大学课堂,发挥课堂教学在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利用大学校园环境,将无声的熏陶与有声的教育相结合;走出校园,开辟第二课堂。[25]3.开展比较研究,借鉴国外法制教育的经验。李俊杰比较研究了中美两国法制教育,认为在理论上可以借鉴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实践上值得借鉴的有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等经验。[26]车雷研究了英国的学校法制教育,认为其教学内容的选择侧重于与公民身份密切相关的法律,强调公民意识的养成;法制教育能够有效利用社会法律资源,为学生提供富有意义的实践教学机会,极富启示作用。[27]4.紧跟中国法治进程,及时调整更新教材内容。“05”方案之后“,基础”课教材经过几次修订,对法律基础部分的内容有所完善,使理论更加联系实际,贴近学生。陈大文认为,“基础”课教学应当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内部关系,正确认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28]5.法制教育的方法途径应当体现人文精神。林国强认为,法治信仰的培育方式应当注重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29]蒲鸿志认为青少年法制教育面临人文精神缺失的困境,忽视青少年的主体地位,导致法制教育的功利化。法制教育方法的人文向度是一种创新,强调沟通、感悟、互动和体验。[30]6.重视法制教育网络化的研究和实践,主张利用网络这个新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弥补传统法制教育的缺陷。任莉莎在硕士论文中详细论述了增强我国高校网络法制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并提出从三个不同的层面着手探索增强实效性的具体途径。[31]7.优化校园法制环境,营造校园法治氛围,突出高校管理中的法治取向。黄蔡芹认为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言行能产生强烈的致导作用,优化学校法制环境能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起到潜态的影响作用,提出了校务公开制度、学代会制度等途径。[32]王西阁认为目前我国高校管理中存在人治色彩浓厚、行政化趋向严重的现象,对法制教育产生不良影响。高校管理必须秉承法律至上、权利本位、民主自由等法治精神,依法治校,实现高校管理的法治化。要健全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大学生权利救济制度等。[33]张庆旭则从诉讼法学的角度专门研究了高校学生处分申诉制度的修正与完善,为保障学生权利、实现校园法治提供了有益参考。[34]
高校法制教育的原则和规律研究
高校法制教育原则,是在实施法制教育过程中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准则。这方面的观点主要有:(1)法制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法制教育与纪律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的原则。[35](2)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应在教学中贯彻三项基本教学原则,即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融合的原则和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36]应坚持以教材体系为基础,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关联性与差距性相统一的原则;知识性与思想政治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37](3)法制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38]关于高校法制教育规律的研究,许多论者认为,高校法制教育必须遵循德育的基本规律。王国桢探讨了大学生法制观教育机制,包括三个方面,即中小学法制教育与大学法制教育的衔接机制;大学生法制观教育与社会法制宣传教育的互动机制;以及高校教育机制。[39]高校法制教育的功能和实效性研究关于高校法制教育的功能。很多学者认为高校法制教育具有明显的德育功能,包括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等功能。李璐娇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基础课”新课程法制教育功能主要有发挥理论、规范向实践的转化功能;扩大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40]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法制教育的实效性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陈大文认为如何提高课程整合背景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是目前迫切需要化解的难题,需要教育者们深刻理解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基本要求,准确把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点内容,正确认识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关系。[41]简要评论近五年高校法制教育研究成就显著。高校法制教育理论研究日益为学界所重视,研究的内容更多更广泛,研究课题更加务实。每年都有一些研究生论文以法制教育为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多样化,突出实证研究。目前高校法制教育理论研究的视角和方法呈多样化趋势,尤其重要的是近年来研究者更多地重视使用问卷、数量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很多研究者对高校法制教育现状、大学生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状况进行问卷调查或访谈调查,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一些有启发性的结论,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研究内容呈现专门化趋势,比较研究也得到一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跨学科研究的学者。开展高校法制教育研究工作的主要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研究的学者,但近年来也有一些其他专业背景的学者开始研究高校法制教育,并取得了一些成果。跨学科的研究对拓展高校法制教育研究的视野和理论深度非常有利。但理论研究深度和广度不够。囿于学科限制,大多数研究法制教育的学者都没有系统的法学理论的学习研究经验,导致研究视野狭窄,研究角度片面,跨学科领域的研究不足,理论深度不够,研究成果的实效性不强。
高校法制教育现况研究及创新
一、高校法制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1、高校教育与培养的现状分析
(1)教育观念落后,重视程度不足
虽然目前高校在教育上基本已经把法律基础课列入了基础的教学计划,但我们也发现,很多高校也仅仅是在低年级开设法律课,而当该法律课程结束后就没有其他内容的法制教育了。我们也看到,不少高校没有很好地重视法律教育,而是把法制教育从属于学校的德育教育,使其自身没有独立的地位。从而不仅难以达到对学生法制教育的教育性,其最终的结果就是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很难得到切实的开展。因此说,要充分发挥高校法制教育的教育性,就必须建构一个属于法制教育本身的教学体系。
(2)教育师资力量匮乏
对于当前的高校教育来说,法制教育专业师资很匮乏。而且我们也看到,不少高校的法律课教师基本都是由学校的学工处和德育办、以及学校团委的行政工作人员或者说是部分政治教师担任,而他们的专业法律理论基础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很大程度上影响高校法律课的教学效果。
高校法制教育问题研究
一、高校法制教育的价值取向
(一)传授法律知识,使大学生知法
法律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构成要件之一,而法律素质的培养是始于法律知识的学习。法律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应是通过教育、培养、灌输法律知识所形成的,而知法对于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法律素质,甚至实现其自我权利的保护都会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一些高校片面追求就业率,过分强调专业知识学习,而忽视了对学生法律知识的传授,使得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甚是匮乏。从另一个侧面来看,大学生犯罪率在我国目前呈上升趋势,智能化、网络化和团伙化的特征比较明显,这与不知法都存在一定的联系。高校法制教育的第一项基本工作就是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使大学生对法律有一定程度的理解,进而为信法、守法和用法提供前提条件。
(二)强化法治理念,使大学生信法
高校法制教育可分为法律制度和法治理念两方面的内容,知法可以通过法律制度的教育得以实现,而信法则只能建立在具备健全的法治理念的基础之上。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只有加强法治理念的教育才能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规律,并进而形成对法律的信仰。“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1]当然,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仰应当是建立在正义和良知的基础之上,是一种理性的信仰。但当前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仰存在不稳定性、盲目性和功利性等缺失,从而在观念上都阻碍和制约着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形成。通过高校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强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宣传教育,可以有效破除大学生思想观念上的各种阻碍因素,奠定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基础。
(三)培养法律思维,使大学生守法
高校法制教育现状及策略
一、高校法制教育的内涵分析
从学理上来说,高校法制教育属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高校法制教育是针对法律专业学生所进行的基本的法治意识、法律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律素养。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法制社会及法制意识的不断实施推进,高校法制教育的内涵也在不断充实和拓展,由以往的传统的法律知识教育、相关法律条文的教育朝着法律意识与法治知识并重、法治观念并举的方向发展,同时更注重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养成懂法、知法、学法、用法的习惯,因此,新时期高校法制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大学生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培养,全面加强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的重任。
二、我国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对我国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施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是改善新时期高校法制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当前,我国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施现状主要应该从学校教育以及教育效果两个方面来把握:1.高校法制教育的实施现状考察高校法制教育的实施现状可以从实施内容和实施途径两方面来进行,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施内容。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主要通过相关的课堂教学来进行,主要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来实施,该教材将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相关知识结合在一起,从该教材所涉及到法制教育内容来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抽象性较强。该教材在法制教育部分注重法律制度的概念、条文宣传,可以使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制度及其相关内容,但不足之处在于生动性不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二是宏观性较强。从教材的内容来看,几乎囊括了包括宪法、民法、刑法等各个实体法律制度,但微观关注不够,学生难以真正了解到某一实体法律制度的真正内涵。(2)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施途径。从当前高校法制教育的实施途径来看,课堂教学仍占据主导地位。课堂教学仍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这种情况在短时期内仍将持续,而在高校的各种第二课堂中则很少能真正涉及到法制教育内容,尽管高校中各种党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能会零星涉及到一部分的法制教育,但明显不足以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法制教育。实施途径单一化仍是当前我国高校法制教育实施过程中亟需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
三、高校法制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法制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指导不足。一门课程的实施尚且需要专门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来对其整体实施进行方向上的指引,明确教学的方向、目的、实施途径等内容,更不用说大学生法制教育这种对大学生进行专门的法治观念、法律制度等方面的通识性教育课程。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施仍然缺乏专门性的官方指导性政策文件,截止到目前高校法制教育的实施仍以《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为指导,而这一文件早在1995年已经由教育部颁布,距今已有二十余年之久,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2007年我国已经颁布了新的《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为中小学实施法制教育提供了方向、目的及途径等方面的指导。从二十年前《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文件的颁布到今天,我国法制教育的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高校法制教育也随之有了新的变化,亟需有一部专门性的政策文件来进行方向、目的以及途径等方面的指引,这是未来我国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需要迈出的重要一步。2.法制教育的生存境遇边缘化,定位不科学。从当前高校针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实施现状来看,法制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仍处于劣势地位,未能受到科学正视,特别是十八大以后我国全面推进了依法治国,这种现象仍未能得到根本性改变。高校法制教育的生存境遇的边缘化主要表现在法制教育依附于思想道德教育,定位模糊,这从当前高校法制教育的主体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内容编排上就足以看出,该教材主要有8章的内容,但前6章均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真正涉及到法制教育的内容只有后面两章。可以说,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中仍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重道德、轻法制现象,法制教育在高校育人体系中应有的独立地位被忽视,直接导致法制教育的实施被落空,难以真正落实。3.法制教育的实施途径单一,效果低下。法制教育在高校育人体系中的生存境遇不佳,直接导致法制教育的实施途径长期较为单一,实效性不高,其中,法制教育的实施途径单一已经成为高校法制教育质量提升的主要瓶颈之一。由于法制教育的指导不足,许多教师往往将法制教育“异化”为了道德教育,照搬道德教育的方法及模式来进行法制教育,教育方法陈旧老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除此之外,法制教育实施途径的单一性还表现在仅仅依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来进行,学生除了该课程外几乎很难再通过其他渠道获取法制教育,这是导致当前许多高校法制教育实施效果长期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校生法制教育规范新途径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这对将置身于法治社会的任何人来讲,都无法摆脱法律的规制而存在。但是,近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与大学生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比较淡薄有直接关系,由于大学生作为知识分子的主要来源,是受过专门训练,掌握专门知识,建设共产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专门人才和重要力量,因此,高等学校法制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一、大学生法制教育现状堪忧
2004年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件,让我们对高校法制教育隐痛深醒;同年七月,成都某大学十余名学生将小偷殴打致死案件;2006年发生的刘海洋硫酸泼熊案件等。此类案件年年都有发生。另据南京市浦口区检察院调查,2001年该区在校大学生的犯罪率比上年上升300%,2002年比2001年上升120%,并得出结论,大学生犯罪大多是因为不懂法。[1]目前,我国高校学生违法犯罪人员占高校总人数的1.26%,而且犯罪类型向多样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北京国际教育博览会(2004)———教育发展国际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谈到我国大学生“到2010年预计将达到2500万左右”,大学生的“群体文化素质较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专门人才和中坚力量。”也正因为此,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更显迫切。
二、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
1.大学生法律意识普遍不高
在中小学教育阶段由于应试教育的固有弊端,以及部分学校疏于思想政治工作,导致校园暴力现象严重,学生整体素质下滑。并且,随着各高校的扩招,又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整体水平下降。同时,就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阶段来看,重心仍然在于学历教育,而非素质教育。所有高校,非法律专业均开设一门《法律基础》课进行“法制教育”,由于课时少,内容多,授业者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赶进度,只能罗列知识点;学习者死记硬背,疲于应付过关考试,这进一步限制了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
剖析高校学生的法制教育
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是当代大学生的必要素质,也是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然而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法律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等现象,必须加强对其进行法制教育。
一、当前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
(一)大学生的法律知识缺乏,法律意识不强,法律观念淡薄,违法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
1、法律意识不强,法律知识缺乏。
现代社会,法律的重要性已显露无遗,但许多大学生的法律知识相当地缺乏,不少人不能分清最基本的法律问题,缺乏最基本的法律知识。《中国青年研究》中有这样一组调查数据,某高校三年级的大学生们对于“如果你涉及到诉讼,你对法律的公正裁决”表示有信心的占35.1%,而58.1%的大学生表示信心不足,有6.8%的大学生表示完全没有信心。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回答“不太平等”的占第一位为79.7%,“不平等”的占第二位12.8%,认为“平等”的占9.5%[1]。正因为如此,他们不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也反映了他们的法律理论知识缺乏,法制观念淡薄,法律意识不强。
2、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呈上升趋势。
高校法制教育论文
一、高校法制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直以来,在高校法制教育中主要采用“注重课堂教育、辅以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此种模式过于急功急利,虽然可指导大学生快速掌握基本法律制度与法律常识,但是,因法制进程一直处在动态状态,此种教育模式愈发不适应,导致法制教育效果并不理想,使其面临较大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注重知识传授,忽视理念教学
法制教育的本质为理念教育,旨在通过法制教育活动来强化公民的法律意识,培养法律精神,形成法律信仰,为此,法制教育在灌输法律知识的同时,还应强化理念教学。然而,在具体的法制教育中,单纯注重知识传授,忽视理念教学,主要以制度内容为主,在制度价值与法律理念方面的讲解较少,将制度看作教育的重点。
(二)忽略师资力量建设,教学深度不足
现阶段,政工干部是高校法制教育中的主要师资力量,从体制层面上来说为两课教师,同时兼任思政课教师与法制教师,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师的专业是与思政有关,系统化学习法学的较少,对法学理论的认知较少。另外,因公共基础课具有沉重的教学任务,这制约了教师的进修学习,大部分均是以自学形式来强化专业能力。因专业水平与素质的影响,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片面讲解法律条文,缺少对价值理念的剖析与引导,无法促进法制教育的发展。
有关高校生法制教育思索
在大力推行以创新为灵魂的素质教育的今天,对青年学生来说,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显得特别重要。高等学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其作用和功能是毋庸置疑的。但从目前高校学生法律素质的现状和高校法制教育的现状来看,大力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1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
1.1大学生的违法犯罪时有发生
大学生作为素质较高的一个群体,其遵纪守法的可能性比社会其他成员高是必然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学生就没有违法犯罪行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受其负面因素的消极影响,高校青年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呈上升的趋势。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学生的法制观念淡薄与学校对法制教育重视不够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1.2大学生的法制知识缺乏
可以这样说,许多大学生的法律知识相当贫乏,不少人不能分清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在大多数学生的潜意识中,违法即犯罪,就要受到刑事制裁。由于学生缺乏起码的法律理论知识,因而导致了许多违法犯罪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