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诚信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2 17:02:2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校诚信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职高校生诚信教育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人类所认同的道德规范。“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国家对公民素质的要求。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不仅关系到高校的学风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影响着和谐社会的道德建设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1.提高诚信意识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诚实守信从古至今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年来,国家逐步把“诚信”作为重点来加强公民社会道德建设提上议事日程。2001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列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从而把“诚信”作为一种基本的道德要求写入了中央文献。因此,加强公民诚信教育,特别是当代的大学生,作为我国优良传统的继承者、现代文明的传播者和未来社会的开拓者,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2.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促使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民主与法制经济。在这种经济模式下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大学生作为未来市场经济的主力军,将在未来的市场经济建设中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未来社会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仅取决于当代大学生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而且养成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尤为重要。可见,加强大学生诚实守信教育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
1.恶意拖欠学费。高等学校学生拖欠问题是困扰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过重的学费负担、家庭经济困难是主要的原因,但也有较多的学生是在恶意拖欠学费。部分家庭条件并不困难的学生故意迟交甚至不交学费,而把父母给他的学费用于自己的奢华消费;有的竟然采取先存在银行里收利息,等到期末了再交清学费;更有一些学生还夸大自己的家庭经济困难申请困难补助、减免学杂费、国家助学贷款等。
新时期高校诚信教育开展原则论文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时期大学生群体的诚信状况不容乐观,信用缺失现象还比较普遍。本文通过开展调查,了解大学生在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新时期高校在开展诚信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原则。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诚信教育研究
引言
“诚”与“信”在古义中是相通的,但“诚”与“信”在理解的向度上又具有不同的特点。“诚”指“内诚于心”,“信”是“外信于人”。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诚信教育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就。诚信教育得到不断加强,渠道得到进一步扩展,新载体、新途径不断得到拓展。在这些措施的有力推动下,大学生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发展态势。但是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电脑网络的普及,新时期大学生在诚信方面还面临着不少的薄弱环节。以兰州某高校为例,通过调查,学生在诚信方面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财务管理教学中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自2001年加入世贸以来,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如想在国际市场上立足,就必须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体制,而企业众多内部管理体制建设中,加强财务管理是体制建设的灵魂,而财务管理体制的健全又以加强从业人员的诚信教育为关键。因此,作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的高校,加强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意义不言而喻。事实证明:加强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可见,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乃重中之重。
一、高校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意义深远
众所周知,诚信,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前提,是构成企业之间互相信任的基础,是取得交往双赢结果的起码要求。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千方百计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意义深远。
(一)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为将来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保驾护航。财务管理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不是一日建立起来的,在校大学生们,应该从计划步入财务管理行业的第一天起,就要强化个人的诚信意识,为未来走进社会做好准备,只有这样,将来才能以合格的财务管理人才的姿态跻身于行业之林;才能为我国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健全增光添彩;才能为企业提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依据。
(二)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光天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提供了环境基础,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只要时刻将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借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约束力,就能促使其以坚定的信念去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既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提高了个人的职业道德素养。
(三)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准备条件。现代的企业制度,是企业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实践中,常常会出现因经营管理者的过错而损害所有者利益的现象,深入研究发现,大都是因为企业内部管理失控造成的,其中财务管理造假是最突出的问题。因此,加强对财务管理从业人员的诚信教育有助于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投资人的利益,才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确保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健康运行。
试议大学生诚信管理方法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方面,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上不乏拜金主义社会思潮,贪污、腐败、虚伪、欺诈现象也屡见不鲜。受社会中不守诚信行为的影响,当代很多大学生,对社会缺乏充分认识与理性思考,认为老实人总“吃亏”,崇尚诚实是“无能”的表现,“利字摆中间,诚信撇两边”成就了他们错误的人生哲学和世界观。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杠杆的作用下促使大量人员流动频繁,打破了人与人的关系的传统方式:血缘和地缘的局限。同一所学校的大学生往往来自来自五湖四海,生源地域分散,对彼此了解有限,传统的信用监督存在缺失,再者高校的诚信教育和信用监督体系尚在建立中,不够完善,这些因素导致了对学生信用教育和监督体系的缺失,客观上也易使学生产生蒙骗过关的侥幸心理,从而有了滋生“信用危机”的土壤。
(二)学校教育存在薄弱环节。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高、办学水平竞争的加剧,院校偏重学生的专业教育,强调实用性技能人才的培养,忽视人文课程教育,没有把诚信教育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诚信教育与监督体系的缺失、高校诚信机制不健全、内部管理不严,这些导致了高效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互联网下的一代,他们的吸收信息的方式,不再局限于课堂以及教师的传授,信息渠道多元。如果不能接受更好的一种诚信教育,对学生影响很大。
(三)不恰的家庭教育影响。有人说,人的一生要接受四大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而家庭教育是孩子诚信教育的启蒙阶段,父母既是孩子诚信教育的启蒙老师,也是终身教师。家庭教育对人的思想影响具有一种特殊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同样的家庭中成员的部分价值的诚信缺失行为也将直接对子女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子女诚信的缺失。一是有些家庭成员特别是家长,本身存在不诚信的行为和习惯,从小给孩子灌输不正确的社会伦理意识,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二是有些家长忽视对子女的品德教育,而部分家长也想加强这一块教育,但由于自身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原因,心有余而力不足,收效甚微。
(四)学生自身诚信意识的淡薄。由于社会包括大学校园内对不诚信行为监督惩教机制的缺乏,导致一些不诚者,因其不诚信行为被宽容或纵容,有些甚至因此而得到不该得到的好处,诚信的学生反而正当利益受损,形成反向激励效应,劣币驱逐良币,进一步助长了部分学生不诚信得利,老实要吃亏的错误观念。
二、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积极心理学大学生诚信教育对策探析
摘要: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的作用,不仅能够促使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主观幸福感以及积极态度,而且有利于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发展潜力进行有效挖掘。文章从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理念、诚信教育思路以及诚信教育方法的转变,对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的价值和大学生诚信教育成效提升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诚信理念;教育对策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的诚信问题比较突出,诚信缺失现象较为普遍,失信行为已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因而,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和改变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已迫在眉睫。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大学生诚信教育实践应着力于增强大学生在诚信教育中的积极情绪体验,挖掘和培植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全面优化诚信教育的环境。
一、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理念的转变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为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新的视角。在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诚信教育工作者需要更为注重挖掘大学生的积极潜能、使用更加肯定的态度看待大学生的成长。与此同时,在教育过程中,需要重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开展积极体验式教学活动。1.诚信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诚信教育中,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成长动机,进而提升诚信教育工作成效。在此方面,需要将学生诚信素养的发展以及学生成长成才作为诚信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并通过发掘学生的优秀品质与进步,促使学生能够获得激励。与此同时,需要引导学生更加自觉、愉快地参与到诚信教育实践当中,促使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感悟并内化为诚信品质。这种自主塑造的过程能够有效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实现诚信教育工作目标。2.诚信教育工作者要重视以开放与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积极心理学在诚信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对诚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明确大学生能够在教育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体验,诚信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使用开放、欣赏的眼光对大学生的诚信品质、自我认知能力、自我塑造能力等进行正面的强化,在此过程中,需要避免以个人价值标准对大学生进行判断,而应当更多地表现出对大学生群体所持有的尊重与理解,从而为大学生潜能的充分挖掘以及个性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进而促使学生形成稳定、积极的诚信品质。3.诚信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完善诚信教育内容体系。积极心理学在诚信教育中的应用,促使大学生诚信教育内容实现了进一步的拓展,具体而言,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诚信教育内容所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诚信教育更加注重大学生成长成才与全面发展的需求,同时更加关注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体验,因此,这会促使大学生诚信教育内容呈现出更为人性化的特征;其次,积极心理素养的培养与诚信教育工作的结合,能够促使二者相辅相成并得以协同发展,与此同时,积极心理学强调教育内容的创新与与时俱进,这对于推动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与社会发展体现出更高的契合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诚信教育思路的转变
医学科研诚信教育状况及认识思索
科研诚信是指科研工作者要实事求是,不欺骗,不弄虚作假,还要恪守科学价值准则、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活动的行为规范n]。医学是关乎人的生命的一门科学,医学科学研究推动医学的发展与进步。不负责任的研究行为对科学研究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导致对公众和/或个人的伤害]。如何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科研不端行为的发生,促进科研诚信,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国际科技界已明确提出,科学道德建设必须充实到高等教育课程中[3]。现将国内外科研诚信教育现状综述如下。
1国内外科研诚信教育的现状
1.1国外科研诚信教育现状
1.1.1科研诚信课程设置及内容国外科研诚信课程设置最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专业课与诚信课相结合的原则上。美国的科研诚信教育起步较早,1992年Stephen等]调查表明,大学生的学术诚信意识是影响其学术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形成内化于学生的学术道德规范才是解决作弊问题的根本。同年,美国学术诚信研究中心(CAI)成立,现在已有近400多所学校加入该机构,共同致力于大学生学术诚信问题的研究_5]。21世纪美国高校大学生学术诚信研究又有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即从大学生失信的遏制策略向教学与学习策略转变[6]。现在美国很多高校与研究院开展了负责任研究行为(ResponsibleConductofResearch,RCR)教育,主要针对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各层次的研究人员¨7]。RCR教育内容涉及9个方面,即数据的采集、管理、共享与所有权,利益冲突与履行承诺,人体试验,动物实验,科研不端行为,发表实践与作者责任,导师/学生的责任,同行评议,科研合作。美国各高校在遵照RCR教育内容的基础上自设课程,如:圣约翰斯大学的“避免剽窃、自剽窃及其他写作问题:写作的伦理道德指南”课程;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当代科学、价值与动物试验”课程;耶鲁大学的“同行评议道德规范:论文评阅指南”课程l8]。美国研究院RCR教育课程也各有差异,如: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学术界道德规范与生存技能”课程,为期1O周,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每年更新;密苏里大学有两类课程,一类是1个学分的周六研讨班或网络基础课程,另一类课程则是根据学科负责任行为特色开设的课程,并通过各种方式对课程建设成效进行评价;杜克大学对博士生开设了12~18h的负责任研究行为的培训。此外,还有针对教师的课程,伊利诺斯理工学院开设的“课程中的道德规范”课程,为期8d的暑期研讨班,每年举行,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个将科学伦理道德教育融人到专业课程中的实践训练_1。德国、El本等国家没有专门的针对科研诚信的系统教育,而是通过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来促进日后的科研诚信。德国大学生诚信教育主要通过伦理学、教育学、法学、经济学等课程,还有渗透到专业课中的课程共同来完成口。日本高校的诚信教育包含在德育之中,所以其诚信教育的内容与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经济意识教育等方面共同构成了日本高校德育的主要内容,以及那些渗透到各学科中的德育教育内容口。
1.1.2科研诚信教育方法及形式国外对科研诚信教育的形式和方法是多样的。美国各高校结合学科自身的研究领域,采用的教育形式有:研讨班、讨论会、系列讨论与讲座、科学道德论坛、发证书、案例库、做报告等。为了加深学生对RCR的认识和理解,各所院校的教学方法并不相同,有些院校采用了角色情景扮演教学的方法[1,有些院校采用了PBL教学ll]等,且他们有相匹配的教学评价体系。德国除授课外,还利用考试和日常道德行为管理,及大众媒体、网络教育等形式进行大学生诚信教育,有问题式、渗透式、社会大课堂式。日本多是通过课程讲授的形式进行诚信教育。
1.2国内科研诚信教育现状我国科研诚信教育
大学生诚信教育路径分析
摘要:结合积极心理学提倡的相关理念和研究目标,立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和实际,指出积极心理学在高校诚信教育中开创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探索诚信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校;诚信
一、引言
积极心理学是上世纪末兴起于心理学界的重要理论,它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积极心理学的三大主要内容,即积极情感体验、积极人格和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其中积极情感体验以主观幸福感为中心,着重研究“人针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情感体验”,积极人格研究是“制定积极人格的分类”;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是“确定如何使社会、家庭、学校、单位等有利于一个人形成积极的人格,并产生积极情感”。
二、高校诚信教育现状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诚信问题比较严重,诚信缺失现象较为普遍,失信行为存在于高等教育的不同阶段,使得高等教育,尤其是德育存在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在教育入口阶段,考试舞弊、学术造假、抄袭等行为在教育入口阶段屡见不鲜。考试成绩作为高等教育人才筛选主要参考条件之一,是大学生最在乎和重视的。一些诚信意识薄弱的大学生,通过不正当手段和渠道,为获取更好的成绩触犯校级校规,最终被处分甚至开除学籍。学术造假行为在高校也极为普遍,包括数据造假、抄袭等不端行为,这些行为严重影响和损害教育公平的原则。在教育进行阶段,行为失范现象主要包括恶意拖欠学费,冒充经济困难学生骗助、骗贷,网络道德缺失、欺诈等行为,这些行为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也使得大学生群体被贴上失德失信的标签。在教育出口阶段就业不诚信等行为尤其严重,如就业违约现象逐年递加、虚假简历充斥就业市场,这些行为和现象使得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产生严重的信任危机。
科研诚信教育管理机制与创新研究
摘要:研究生阶段是科研工作者塑造求真务实科学精神、遵守科研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科研道德习惯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高校研究生科研失信现象却屡有发生,其科研活动过程中的捏造、篡改、剽窃、抄袭等不端行为成为舆论的焦点。高校作为研究生科研诚信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科研诚信教育管理具体实施情况并不乐观。为了提高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管理的针对性、有效性,文章提出构建科研诚信教育引导机制、科研失范防范机制、科研不端惩治机制“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多管齐下、系统推进,形成研究生在科研活动中“不想”“不能”“不敢”失范的协同效应。
关键词:高校研究生;科研诚信;工作机制
研究生学习阶段是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启蒙阶段,也是他们科研价值观的形成和稳定期,是塑造求真务实科学精神、遵守科研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科研道德习惯的关键期。但是,近年来高校研究生群体却成为科研失信的“重灾区”之一,如不加强科研诚信教育、管理和监督,势必会严重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
一、加强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科研诚信是科研主体在从事学术研究活动过程中,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用以约束科研主体的有感情色彩的一套规则、规定、惯例、信念、价值观的综合体[1]。科研的生命在于创新,同时也取决于科研主体对学术规范、科研道德和科学精神的尊崇和执着。高校作为我国科学研究的主阵地,研究生既是未来科研队伍的主力军,也是国家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人才的后备力量,他们对科研诚信的尊重与遵守,不仅直接关系到个人学术声誉,更是实现国家知识积累和科技创新的根本保障。雷晓锋等人从“历史、现实、理论”三个维度审视了加强我国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如果研究生在校期间没有养成严谨诚信、求真务实的学风和作风,很难想象他们步入社会后的发展前景和对社会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2]。高校是研究生科研诚信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加强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做好科研诚信教育的守门人意义重大[3]。但是,近年来高校研究生科研失信现象屡有发生,在科学研究特别是学位论文撰写中的捏造、篡改、剽窃等科研不端行为成为舆论的焦点。方晓春认为当前我国高校科研价值观教育存在道德目标过高、缺乏实践性、与科研管理脱节等问题,难以实现科研诚信要求[4]。袁子晗等人以教育部公布的42所在建世界一流大学为调研对象,分析了这些大学科研诚信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研究发现目前存在管理机构不统一、施教方式不协调、科研诚信政策宣传不充分、各校学术规范要求不统一等问题[5]。王飞认为高校科研诚信教育具体实施情况并不是很乐观,教育的作用收效缓慢且成本昂贵[6]。因此,新形势下加强我国高校研究生科研教育管理是毋庸置疑的,不仅事关千千万万研究生优良道德品质、科研精神的养成,还对于保证科学研究严肃性和社会公信力,推动科学研究传承、发展和创新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生科研失信行为主要表现形式
浅析和谐社会大学生诚信教育
摘要: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不倦、努力追求的一种美好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诚信,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道德基础,已经逐渐成为公民普遍确立的行为品格。当代大学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加强诚信教育建设,提高诚信认知程度,改善诚信社会环境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然而,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现状不容乐观,诸如“校园贷”、“学术抄袭”等事件在社会上引起广泛讨论。这些问题一方面给高校教学建设带来了负面影响,同时也不利于整个社会公正有序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通过环境建设、教育建设、家庭建设,在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推进诚信意识与能力,共享和谐社会诚信文明。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和谐社会
一、和谐社会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统一关系
(一)和谐社会的内涵。通常意义上来说,和谐指配合的相对匀称与适当,社会指由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方面共同组成的整体。所以,结合和谐与社会双方面的本质规定,我们可以将和谐社会定义为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按照和谐社会的定义,我们可以知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是各方利益得到充分满足与相互协调,社会各级管理机制不断趋于健全与完善,社会整体维持于稳定状态之中,所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004年9月19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我们党首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提高至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同样的高度。同志对构建和谐社会也作出重要论述,实现社会和谐,需要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道德规范。由此看出,一个社会的和谐与否,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最终将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二)大学生诚信教育。1.诚信的内涵诚信,顾名思义诚实守信。它是指人们的言语表达与实际行为保持一致。“诚”反映了人的心理状态,“信”则是衡量人的外在表现,具体言之,一个人在行为处事过程中始终保持言出必行的道德准则。《论语》有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自古以来,诚信就作为人与人之间的基本行为规范被确立下来。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不断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逐步形成“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字的指引下,不断凝聚团结奋斗的思想旗帜,以强大的精神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诚信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范畴,对所有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树立了明确标准。2.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内涵大学生诚信是指大学生群体对诚信概念的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准则。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需求,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了唯利是图的价值观,以次充好、背信弃义的事情时有发生,整个社会的道德滑坡十分严重。而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奠基人,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提升诚信建设迫在眉睫。我们这里所指的大学生诚信教育,实际是教育者根据社会的具体诚信要求,以一定的教育方式,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使其树立起诚信意识,养成诚信行为习惯的社会实践活动。[1](三)和谐社会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关系。1.和谐社会是一个诚信的社会,是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社会基础。从本质上讲,我们可以发现社会和谐的深层基础,建立在全体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信任的纽带,普遍建立了社会认同。如果没有诚信,就不会产生合作关系,不利于社会团结稳定,也就不存在认同感。当代大学生是最具有活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群体,未来建设特别依靠新一代的青年力量。如果在大学生内部之间、群体之间无法获得相互信任,整个社会思潮就会出现断层,破坏原有的和谐状态。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共同达到和谐,号召大学生培养讲文明、树新风的优秀品质,这与大学生诚信教育建设是不谋而合的。2.大学生诚信教育为和谐社会的实现提供了保障。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对大学生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为建设和谐社会储备人才力量。和谐社会的建立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人才支持,需要具有坚定政治意识,优秀业务能力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大学生走在人才队伍的前列,长期接受最完善的教育条件和最前沿的科学技术,理应承担起国家富强的历史使命。而有些大学生对诚信认知不足,忽略诚信教育,致使社会上出现一些极端的恶性事件。大学生的诚信品质,不仅关系到个人能否实现全面发展,更是关系到我们党长期执政目标的实现,关系到祖国未来的荣辱兴衰。因此,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价值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得以体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在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中得到升华。[2]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缺失的原因
当前,我国的大学生诚信教育历时短,起步晚,导致大学生诚信教育情况不容乐观。考试作弊、学术不端是比较常见的大学生不诚信行为,随着互联网等新兴事物的出现,大学生的诚信水平迎来更多的考验。网络消费贷款、网络交友诈骗、传播虚假信息、毁约跳槽不断,大学生言而无信的行为种类越来越多,而且造成的社会影响也非常恶劣。究其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社会教育。社会不良风气。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在转型过程中,会出现市场竞争不充分,市场交易漏洞以及惩罚力度不规范的现象,导致社会上屡屡出现失信行为。政治上的以权谋私,经济上的假冒伪劣,生活中的出尔反尔,诚信目标与社会现实之间差距加大,这是与和谐社会的最终实现相违背的。大学生在这种大环境中受到不良冲击,无法做出一个清晰的认知和判断,客观上助长了唯利是图的错误思想。大众媒介的不良影响。互联网兴起后,媒介主体由以往的电视、报刊、广播、杂志拓宽到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兴媒介,极大地丰富了内容主体,并以快速、广泛、刺激等特征迅速传播,受到人们广泛推崇。现代传媒所传递的信息无不影响着每个人的价值判断。大学生处在价值观形成不稳定时期,大量业余时间耗费在网络游戏、网络论坛、直播交友,造成了心理波动。例如,有些大学生会在微博中进行恶意辱骂,由于网民的匿名化设置,他们不计前因后果轻易对一件事情做出判断,变成广泛声讨的“键盘侠”。长此以往,随心所欲地发表言论,既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同是也将不利于诚信素养的形成。(二)高校教育。高校作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主战场,应当承担最主要的责任。但是经过社会的熔炉后,一些教师对道德素质不重视,教育方式不合理,不能正确履行诚信担当,也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缺失的原因。首先,部分高校对大学生诚信教育不重视。当前,各大高校加强人才引进,探索优秀人才培养模式,追求学生生源、教师成果、科研项目,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大部分高校对诚信教育并没有考核标准,即便有品格标准也流于形式。“重教育,轻德育”的办学理念致使某些大学生会选择投机取巧,在考试中作弊、在评奖评优中给教师送好处,完全罔顾诚信的重要性。而且对于出现诚信问题的学生,高校也未能及时做出合理的处罚决定,致使诚信观念淡薄,不利于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其次,教育方法的浅薄。诚信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门类,在基础教育阶段便进行普及。几乎所有大学生都认同不诚信是非常不齿的行为。但同样的道理放在高校教育中,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理念疏导才是最重要的问题。许多教师在进行诚信教育时,仅仅停留在做PPT,罗列特殊案例,不能以学生的切身实际进行师生互动,脱离了大学生的道德基础和实际诉求,导致诚信教育水平低下。最后,教师诚信意识缺失。社会压力增大,在教育科研和生活现实的多重压力下,很多高校教师变得急功近利。一些高教老师在日常备课中滥竽充数,直接套用别人模板敷衍学生,给大学生带来了非常不好的影响。他们认为老师的教育态度不严谨、不认真,失去了对教师的认同感。一旦教师层面的诚信观念崩塌,很难相信他所教学的学生能够形成稳固的诚信观念。(三)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便是大学生的首任老师。在诚信教育层面,家庭因素同样很关键。重智力轻德育。调查显示:“85%的家长认为孩子应该德智体全面发展,不足10%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与智力开发最重要。但如果将教育分成不同模块时,高达90%的家长把智育放在了第一位。”[3]在中国家长父母观念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第一标准。绝大多数父母会将主要精力放在孩子的文化素质上,而对道德方面的要求不断降低,对孩子以学习为借口的其他理由得过且过,放任自由。以至于社会上会出现“高智商低情商”、“大学生向狗熊泼硫酸做实验”等极端事件,这其实就是诚信教育理念的认知偏差。家庭的“反诚信”教育。在对子女进行诚信教育时,许多家庭都会给出错误的示范。“人善遭人欺”,向孩子输送见风使舵的行为方式;“此地无银三百两”,教育孩子学会投机取巧。尤其是做生意的家庭,部分家长追求经济利益采取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以假冒伪劣产品代替质优价廉产品,对孩子成长和诚信道德素养的形成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四)个人教育。大学生诚信认识不够。大学生是刚刚结束通识教育,步入新环境的18至22周岁的青年人。他们阅历尚浅,经验不足,对待校园、对待社会中出现的新鲜事物还未能形成清晰的是非观,判断事物好坏也是以个人主观评价为准。当面对关于诚信的选择时,很多时候即便心里明明知道是错的,却跟随一腔热情或一股冲动,在行动中事与愿违。诚信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是非道德观念,更需要践行到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往往注重眼前利益,不能顾及整体,一方面要做言语的标杆,一方面又成为行为的矮人,忽视了诚信要求言行一致的核心理念。大学生担当意识不足。大学生诚信行为频发的另一面,则是害怕承担责任。当代大学生生活条件优越,以自我为中心,面对困难时心理意志薄弱,缺乏勇于承担的能力。文艺复兴时期,哥白尼坚持捍卫“日心说”理论被教会人员烧死,这是为科学献身的经典故事。那么,当大学生遇到违背社会良知,涉及人伦道德的不诚信现象时,不敢发声,不愿发声,不屑参与,陷入左右矛盾、模棱两可的状态,这实际就是逃避的表现。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作为有理想、有作为的新青年,大学生理应考虑自我的社会价值和责任,坚决反对不诚信理念,共同抵制不诚信行为。
大学生诚信教育措施论文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时期大学生群体的诚信状况不容乐观,信用缺失现象还比较普遍。本文通过开展调查,了解大学生在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新时期高校在开展诚信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原则。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诚信教育研究
引言
“诚”与“信”在古义中是相通的,但“诚”与“信”在理解的向度上又具有不同的特点。“诚”指“内诚于心”,“信”是“外信于人”。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诚信教育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就。诚信教育得到不断加强,渠道得到进一步扩展,新载体、新途径不断得到拓展。在这些措施的有力推动下,大学生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发展态势。但是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电脑网络的普及,新时期大学生在诚信方面还面临着不少的薄弱环节。以兰州某高校为例,通过调查,学生在诚信方面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高校团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