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播音主持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9 16:44:5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校播音主持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策略
摘要:当前阶段,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育教学工作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在如今多维传播语境下,人们对于各类信息的需求更加迫切并且要求更高。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全面到来,我国各大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师如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已然成为当前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亟待解决的教学难题。鉴于此,文章针对多维传播语境下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创新化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究,并且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多维传播语境;高校播音主持;教学策略
如今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已经成为我国全面培养优秀播音主持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平台和基地。然而在多维传播语境下,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模式还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有待提升,教师必须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才能够在新媒体时代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播音主持人才。
解析多维传播语境下的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方向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当今社会的人们对各类信息的需求和要求不断提高,这在某种程度上全面促进了信息传播方式的创新与升级,整个信息传播流程和方式展现出多元化和多渠道态势,并且逐渐形成一种多维传播体系。当前阶段发达的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渗透以及应用过程中,播音主持工作人员的传统工作方法和专业技能不断转型和升级,进而产生了多维传播语境这一概念。随着科技迅猛发展,网络信息技术达到一个前所未有高度,网络媒体的多元化传播形式被受众逐渐接受和认可,这种全新传播理念和模式不但能够全面增强信息传播的独特性与时效性,还能让传统播音主持的工作方式进行调整与创新化改变,播音主持工作人员能够借助各类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以及交流平台全面拉近与受众间的距离,加强互动、沟通与联系,进而逐渐形成一种较为成熟化、亲民化的网络媒体主持人模式。这无疑也成为了多维传播语境下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优秀人才未来的主体发展方向和趋势。
多维传播语境视域下的播音主持专业在发展现状
民办高校播音主持教改研究
摘要:我国播音与主持艺术教育发展得如火如荼,然而掀开光鲜的表面,教学手段单一、教育流于表面、学生思维固化等问题也逐渐显露。为适应社会需求,本文从口语传播视角探索民办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教育模式改革问题。在宏观层面,明确口语传播在播音与主持教育体系中的目标指向;在中观层面,适当调整培养体系,将理论课程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在微观层面,适当增加口语传播课程,为学生奠定坚实的职业基础,旨在增强民办高校在同类高校中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口语传播;民办高校;播音主持;教学改革
口语传播是人类社会交往的信息传播方式之一,受众通过播音员、主持人的口语传播获取信息,这要求播音员与主持人具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然而现有的播音与主持教育体系侧重于基础语音教育,未能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转换力、语言创造力,学生只能在固有的模式下进行语言表达,致使其脱离校园环境后,较难根据工作岗位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因此,在口语传播视角下,探索我国民办高校的播音与主持艺术改革势在必行。
一、口语传播的溯源
“口语传播”一词由speechcommunication翻译而来。语言学家索绪尔将其翻译为“言语传播”;留美学者林灿初、鲁曙明等则将其翻译成“沟通交际”;我国学者将“口语传播”认定为,在不同的情境中人类运用语言手段组织信息、发送信息并反馈信息的互动行为[1]。口语传播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时期。自古罗马时代,就出现了以说服为最终理念的语言艺术。到了20世纪初,口语传播成了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新兴的一门学科。西方大部分综合性大学逐渐成立独立的传播学院,教授口语传播学相关课程,其研究重点为人类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交流互动,以及人类交流互动的信息组织、反馈效果等。西方在口语传播方面的研究历史悠久、成果颇丰,在中国同时期,相同层面的教学专著和研究成果比较鲜见,但从已有研究中我们可窥见一斑。最先将口语传播列为学科进行专业研究的是厦门大学,其堪称我国口语传播研究的领军院校,但厦门大学的口语传播研究仅针对研究生开展,没有普及至本科教育阶段。2018年5月,暨南大学为了满足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要,顺应潮流,对该校播音专业进行重构、改造升级,成立全新的口语传播系,培养全方位的口语人才。在诸多改革的高校中,实践效果最好的莫过于中国传媒大学。该校立足市场,将口语传播系引入校园,把原本重视新闻播音的单一培养体系,转变为向全社会提供口语传播工作者的复合培养体系。在此体系下,中国传媒大学培养出了许多知名度高的职业播音员、主持人等,该校学生在毕业后能较好地与市场融合。
二、我国播音与主持教育的现状
高校播音主持课程远程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伴随互联网教育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各大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都相继尝试开设各类远程教学课程,利用不同的线上教学手段推动远程教育的多层次发展。播音主持课程作为不少高等院校开设的课程之一,有着更加灵活的授课方式,本文尝试通过对该课程远程教学模式的探究,为该课程或相关专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及建议。
【关键词】播音主持;远程教学;线上教学模式
一、播音主持课程教学现状
播音主持课程是目前国内许多高等院校开设的专业课程之一,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该课程也多数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授课,即以课堂教学为主线,课程内容涵盖发新闻采、编、播等方方面面。授课教师大多是具备传播学、新闻学等相关专业背景的资深教授及青年教师。与其他以理论为主的专业课程相比,播音主持课授课效果好坏则更加依赖于学生课后实践的投入程度。众所周知,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通常需要大量反复的实操练习,才能达到播音主持人所具备的基本要求。以中文播音主持课程为例,许多高校都提倡该专业学生进行早读发声训练,扎实专业基础。目前,以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的播音主持课程依然受到许多限制。例如在模拟演播室进行的播音实践课程,就会受到课堂教学时间及教学场地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能用很短的时间亲身示范如何在演播室对着镜头正确播讲稿件。学生在听完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后,需利用课后时间进行深度消化、吸收。到后期验收教学效果的阶段,授课教师通常无法在有限的课堂上给每一位学生充分练习的机会。因此,根据目前的传统教学模式判断,教师仅仅在课堂上进行正确的亲身演示是无法满足学生全方位的学习需求的。播音主持课程需要借助多样的、灵活的线上教学手段才能有效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入远程教学模式,相信对目前的播音主持课程现状会有新的教学启发。
二、灵活运用远程教学手段
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远程教学模式具有覆盖面积广、传播内容精确、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对于播音主持课程的学生来说,远程教学可以帮助他们摆脱地域、时间的限制,因此,如果播音主持课程可以引入一些适当的线上教学手段作为课后学习模块或专业知识补充训练,将大大提高学生们的实操技能及学习效果,同时可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多样化学习需求。1.推进慕课教学慕课是近年来许多高校在推进的一项新媒体教学手段。作为课堂教学强有力的补充,采用慕课学习是一种不错的课后学习方式。慕课的优势也非常鲜明,学生可以通过慕课接触到播音主持行业的顶级专家、学者;另一方面,优秀的播音主持教师也可以通过慕课推进不同特色的授课方式,授课范围更加广泛。以播音主持课程中的发声练习模块为例,熟练掌握新媒体操作系统、经验丰富的老师可将发声方式以录播的形式录制下来。有了视频的参照后,学生在进行发声练习时可更为直观的感受到如何准确运用气息发声,并可以反复观看练习,随时随地纠正自己错误的发声习惯,大大提升学生吸纳专业知识的精准性。2.使用直播教学直播教学有着即时性强、交互性强,目的性强等特点。相比与其他远程教学手段,直播教学更为生动,有趣,不受任何地域条件限制。在直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与学生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交流,并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活跃教学气氛。相比于传统教学课堂,直播教学的氛围更加轻松,尤其是不同性格的学生在参与课堂讨论时不会受到他人干扰,亦不会因为个性、场地等因素感到局促不安。对于部分喜欢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学生来说,直播教学可以创造一个相对独立的思考空间。相较于慕课的单向输入,直播教学更多体现出一种交互式的学习方式。但目前具备直播教学能力的老师并不占多数。授课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应急处理能力,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才能持续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关直播教学的远程教学软件开发还未完善,不少直播教学平台都存在卡顿、无故中断、无法有效监控学生学习投入程度等各类问题。相比于传统课堂有效的监督机制,学生在直播教学中的参与度更多依赖于自身的自觉性。自觉性高的学生会在一堂直播课中与老师进行良性互动,自觉性低得学生则可能会在直播课程的过程中干别的事情。因此,如何在直播教学过程中对教师及学生双方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还值得进一步探究。
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艺德培养路径
摘要:本文通过梳理艺德的时代特征,明确了新时代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艺德培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的建设任务,并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点出发,规划了加强课堂教学、提高作品完成度、抓好早训和晚自习、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拓宽就业渠道等艺德培养的路径。
关键词:艺德;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培养路径
一、艺德培养的具体路径设计
(一)加强课堂教学设计,把握正确引导方向
培养艺德,必须要从课堂入手,特别是要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做好精心准备,才能达到既“指向鲜明”又“润物无声”的效果。课堂教学设计最能体现教师对育人目标的引导和把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堂上讲解的内容要与当下发生的事实紧密相连,要突出“新”与“活”。教师示范教学、学生模仿、分组表现是常用的教学设计。在此过程中,教师从年轻人的视角选择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历史瞬间,融入课件制作、课堂问答,结合各章节知识点进行讲解和演示。如在“经典诵读”课程中,教师结合建党百年主题,注重选择展示主旋律、展示中国革命历程的现当代诗歌稿件,阐释其中的历史背景、作者意图和传播影响,更好地让学生理解重大历史事件的深远影响。积极组织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促进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优秀从业人员的先进事迹作为重要的内容,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学习他们为人从艺的端正态度,同时批判和抵制劣迹艺人违背公序良俗的拜金思想。要向学生灌输作为“党的喉舌”的观念,引导这些未来从业人员在课堂练习中能够大胆自然地开口播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浅出地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观,才能引导学生沿着党领导的文艺路线不断进步,实现艺德建设的最终目的。
(二)提高作品完成度,强化主流思想表达
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融入播音主持教学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重要的精神财富,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的重要责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播音主持教学,是满足人民群众在新时代的精神文化需求,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传播。文章浅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播音主持教学的必要性和实现价值,对播音主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播音主持教学的策略,以期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播音主持;融入教学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播音主持教学,不仅有助于提升准播音员和主持人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还能促进播音主持专业人才人格的养成,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今后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1]。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也有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播音主持教学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和实用型人才的重要路径。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播音主持教学的必要性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播音主持提供丰富语料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是我国重要的精神财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中国汉字为载体,传承和发扬民间遗存文化和经典文学艺术,而播音主持通过有声语言表达,可将其蕴含的哲理和思想进行还原、转化与表达,并以新型传播方式进行传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播音主持教学,不仅为播音主持教学提供丰富语料库,而且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新的传播形式,对提升我国社会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现状及措施
摘要:从播音与主持专业入手,针对现阶段我国新媒体环境下的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的现状和措施进行研究,旨在为播音与主持专业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帮助,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为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的建设与培养做出一些贡献,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新媒体;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现状;改进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新媒体时代逐渐到来,对于我国的生产发展和经济活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新媒体具有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特点,能够充分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促进媒体行业的发展。但是在新媒体时代下,播音与主持专业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为了促进播音与主持专业的更好发展,高校要做到与时俱进,充分认识新媒体环境的特点与优势,对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革,加强对播音与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积极且从容不迫地应对挑战,实现高效的稳定发展。
一、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与主持专业的教学现状
1.缺乏对社会需求的了解,课程设置不合理。随着新媒体环境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发生了变化,而我国很多高校的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工作中,还是沿袭着传统的教学观念,没有做到与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相适应,无法针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与措施,很多高校培养的学生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但是缺乏实践的能力,进而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另外,播音与主持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存在着不合理的问题,我国现阶段很多高校中播音主持课程还是理论和内容式的教学,缺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对于实际的新闻主持工作缺乏全面的了解与认识,进而无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也无法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所以,加强对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工作的改进势在必行。2.教学资源和教师能力的不足。现阶段我国很多高校对于新媒体环境下的播音主持专业缺乏正确的认识,忽视了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教学工作中的教学资源和教师的能力相对较低,对教学效果造成严重影响。在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工作中,需要很多较高质量和较高价格的相关设备,而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投入的资金较少,根本无法满足教师对学生开展的教学工作需求,更无法实现学生对实际设备和工作的认识,进而使得新媒体环境下的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工作停滞不前。另外,由于高校对于播音主持专业缺乏重视,所以对于教师的能力与素质也无法做到充分的保证。现阶段我国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工作一般由从事教学工作多年的老教师承担,这些老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是缺乏对新媒体环境的了解,无法做到与时俱进,进而降低了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更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另外还有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没有意识到新媒体的重要,开展的教学工作无法实现对学生的吸引,无法教授学生有效的和先进的教学知识,进而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的改进措施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一、目前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一)盲目地设立人才培养目标。某项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开展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高校中绝大部分盲目依照前人经验,机械化培养人才,把掌握专业知识、具有广播或是主持能力作为培养目标。殊不知这种培训模式往往导致学生“高分低能”,学生的心理素质、文化内涵、职业道德一直停滞不前。而且高校的教学模式也是大致相同,未实行改革和创新,使信息化时代下的学生适应力极差。
(二)缺乏雄厚的师资力量。有关资料显示,由于我国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开设不久,大多高校的教师并非高学历人士,而且大多缺少实践经验,教授的知识也仅局限于书本,导致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成效甚微。而且国家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开设具有相当苛刻的准入条件,对教学所需的教学场所、教学设备、师资力量都有着严格的规定,致使一些高校加大此方面的投资,而大量的实践课程中录音、摄像等对场所和设备需求,使高校在该专业的投入方面越来越难做,物质资源匮乏的问题也频繁出现。
(三)教学模式老套。就高校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模式来说,大多以大课精讲理论而小课实践辅导,弥补了只传授书面知识的不足,但仍未真正走出学校。再者,高校之间的时间环境好差不等,地域性的传媒机构的工作环境也有很大差异,致使学生缺失理想的实践环境此外。另外,教育体系和教学内容更新缓慢,使学生与当今时代媒体就业环境逐渐脱节,加之教学观念滞后并未及时改革创新,使得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显现出模式单一的格局。造成了该专业的毕业生硬性条件不足,与其他高校学生就业竞争时起点过低,形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
二、改革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以人才需求为基础,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养目标。传媒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观众的支持与肯定,不过观众的多样化需求给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增加了难度。要求学生有清晰流畅的表达能力,博闻强记的知识面,随机应变的技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所以,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应注重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另外,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开设还应从实际出发,与高校办学规模、办学类型、学生基本情况相结合,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型和行业需求型人才的目标。另一方面,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应当以社会实际需要为出发点,革新原有雍容的教学模式,加大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力度,提升学生的动口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形成,以便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中凭借精湛的技艺推进自身的发展。进而,为学生将来迈入社会寻求发展提供一个技术方面的牢靠保障。
通识教育与播音主持专业探讨
【摘要】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使教育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以及中国广播电视环境的变化促使播音主持专业教育进行改革。在播音主持人才培养中增加通识教育是解决优秀主持人短缺问题的关键,对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综合素质具有重大作用,为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增强文化素养。本文将针对播音主持专业进行研究,分析通识教育对于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意义,对其改革策略方法进行探析。
【关键词】通识教育;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
通识教育是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结合,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多,对人才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要培养更多的综合复合型人才,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现阶段,将核心通识教育课程引入到高校课程教育中,与专业实际相结合,丰富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知识范围,成为高校教育的研究方向。我国播音专业从开设以来逐渐往更高层次发展,现如今,播音主持为我们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成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校教育也得到了极大发展,播音主持专业遍及全国各地高校。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国家将播音主持专业从新闻类调整为艺术类,降低了门槛,扩大播音主持队伍建设。通识教育的引入,为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拓宽知识结构,强化人文精神,适应了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趋势。本文将从播音主持专业教育出发,对通识教育的意义进行分析,探究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改革途径,以期播音主持专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通识教育概述及意义
对于通识教育的理解,不同人给予了不同的定义,但是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通识教育的发展历程较为久远,来源于西方,它针对当时高校教育方向较为狭窄,学术专业分割严重的状况,提出增进学生对于不同学科的认识,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观点,开设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的核心理念在于育人,在其课程教育中,不设置专业的划分,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课程知识种类,让学生自己根据爱好和需求进行选择,弥补专业知识僵硬化的空缺,让学生在知识的培育下自然成长,进而培养高校学生全面健全的人格,增强活力。就目前来看,通识核心教育课程已经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和认可。通识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鼓励学生打破专业界限进行个人能力的发挥,博学多识,提高个人的综合能力。对于播音主持专业来说,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对于其他学科涉及知识较少,需要通过通识教育来增强对其他专业知识学科的学习和了解,进行跨专业的学习,拓宽知识范围,完善课程结构。同时也是为所学专业积累多领域知识,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完善,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
二、当前播音主持专业教育发展现状
播音主持教学改革策略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传统的播音主持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要求。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在开展播音主持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完善与创新,既要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还需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培养其核心素养,以满足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并为学生将来的就业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从新媒体角度出发,就播音主持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为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播音主持;改革策略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给传统的播音主持专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具体主要表现在播音主持类节目不断增多,学生必须要不断提高技能与素养,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播音主持岗位的用人需求。当前,我国各大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课程具体包括吐字发音、节目制作、新闻播音等基础课程,在新闻敏感性、临场应对能力培养方面相对缺乏。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必须要对播音主持专业教学进行改革与完善,适当增加实践课程,重点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与素养,以满足时代对播音主持人才的需求。
1更新内容,理实结合
各大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重理论、轻实践,此种教学模式虽然能保证教学的进度,并对学生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但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播音主持本身对个人的学识素养、应变能力以及主持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换言之,丰富的经验与实践累积是提高学生能力与水平的重要手段,学校必须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1]。现今,许多高校都会与相关的企业、单位等建立合作关系,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有机会到企业与单位中进行实践锻炼,这不仅有助于其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播音主持水平,从而为将来的就业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必须要多开展口试、实践活动等,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模拟“校园文艺晚会”,并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来设计主持方式、主持台词等,让学生在模拟训练中锻炼自己、提高自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必须要对每一位学生的表现进行认真的点评,让其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努力改进。由此可见,理论结合实践教学已经成为了教育发展的必要要求,播音主持教师也必须要积极顺应社会需求与时代要求,不断优化与完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主持能力与综合素养。
2加强学习,提高能力
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不仅要促进影视领域发展,更要代表党和政府思想政治立场通过各种新闻媒体或者传播渠道进行不同信息和价值理念的传送.因此,高校在该专业人才培育方面应明确把握发展方向,除了要加强学生的播音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外,还应提升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这是实现学生专业与德行平衡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把握传媒领域正确思想走向的重要关口.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为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由文学禹和韩玉玲编著的«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创新研究»一书,主要就课程思政背景下新时代高校教学改革的创新路径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论述了课程思政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路径.
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可借鉴其中的教学方法、改革思路,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教学实践中.该书作为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课题项目的理论成果,对目前在高校广泛推行课程思政理念和深化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第一章从当前世界局势和中华民族发展历程出发,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阐述了新时代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第二章主要针对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主要构成,即科学内涵、内容供给、主要特征、价值底蕴等部分进行了系统梳理.第三章运用辩证思维论述了高校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创新原则,比如隐性与显性、刚性与柔性的辩证统一.第四章结合课程思政的现实发展,从宏观架构、师资力量、教学机制及配套措施等方面探讨了推进课程思政的具体路径.第五章讲述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引入信息化技术及建设网课平台.第六章分析了建立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关键要素.播音主持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工作所需能力,能胜任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工作的复合型应用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在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有着现实必要性.首先,二者的融合能够有效增强学生政治意识.将播音课程与当前时事政治联系在一起,逐步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使该专业学生学会将个人职业发展、人生成长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从而坚持正确人生价值导向.其次,对本专业学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弘扬社会主旋律、明确自身责任使命有着深远意义.在媒体融合大趋势下,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借助多种媒体渠道发挥专业优势传播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做好时代榜样、胜任新闻传播工作.最后,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的全面化和科学化.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是提升理论知识、夯实专业水平,更多的是通过教学引导、文化熏陶使学生树立良好个人德行,形成正确价值理念,将内在道德品质外化为现实行动自觉.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推动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可坚持如下路径:第一,明确课程思政与思政教育的内在联系、实质区别,使得播音主持专业在正确理念引领下开展课程改革.前者是指在目前课程实践中深化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精神修养,使其在提升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形成良好道德品行和完整价值认知.后者是指通过各种思想渗透方式,使某个社会群体建立统一的思想理念和政治立场,进而发展成特定社会阶层共同的意识形态.在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教师应对课程思政进行深入解读,找寻二者之间的内在契合点.同时,结合目前专业课程中的教学内容,运用思政教育手段,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政治意识,使其逐渐形成学习上的意识自觉,建立起播音主持专业的课程思政改革体系.第二,充分利用当前融媒体渠道,促使播音专业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以播音主持创作基础这门课程为例,教师可先针对目前时事热点或思政课题等选取合适播读内容,将其发送到班级交流群中,再通过分组形式进行轮流播读.这个过程是对文字内容进行简单朗读,更是针对文本时代背景和当下政治事件进行深入剖析,使学生真正理解文本背后的内涵,提高政治素养.同时,在学生探讨过程中,认真观察每名学生对不同播读话题的看法,对其中的认知偏差和价值错误进行及时引导、纠正,使学生树立起正确思想观念.此外,增加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使其通过亲身实践将心得体会变为个性化作品并到不同媒体平台上,激发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思想境界.第三,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对专业教师的个人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教师需在课程思政引领下逐步提升自身思想修养,从而增强播音专业教学中的思政理念.一方面,应系统学习思政理论,对思政课程重点和重要理论内涵要有深刻认知.同时,时刻关注社会热点,学会将其与思政理论进行结合,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另一方面,在具备良好思政理论基础后,应深入研究播音课程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联系,从而在讲解专业知识时向政治视角进行恰当引申,逐步提升播音主持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水平.
作者:宋志君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高校团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