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护士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9 11:23:5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级护士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级护士论文:高级护士的护理质量探索
本文作者:贾哗芳魏琼工作单位: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手术室
值月高级责任护士每日完成分内工作,参与科内非正常工作时段的护理管理工作。值月高级责任护士参与科内非正常工作时段的护理管理工作,督查全面护理工作质量,并及时反馈与整改。当发生护理差错、缺陷时及时向护长汇报并查明原因,组织讨论和制订整改措施。协助科护士长管理好手术室的秩序,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协调科室应急情况下的工作。作为一名值月高级责任护士应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帮助做好患者和家属的沟通,协调人员、连台手术、急危重患者手术的安排,制订急危重患者的护理计划,对一线护士的手术病人护理管理,专业技术及质量安全方面进行检查、指导。加强医护沟通,为一线护士更好地展开下一步的护理患者工作做好准备。值月高级责任护士检查指导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严格落实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各级护理人员都必须在制度的监控之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值月高级责任护士充分发挥高级责任护士的优势,按区域担任手术间无菌技术、规范操作指导及监督工作,加强实习生、进修生、轮转护士的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对新人室的护理人员严格要求,使各种行为规范,遵守制度成为习惯,加强护理人员的医德修养,培养其“慎独”精神,时刻把医疗安全放在首位。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工作。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工作是医院的重点,高级责任护士每月配合感染管理科完成各项目的检测及检查并达标。对手术各区域环境卫生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分配到人,指导并加强保洁人员对保洁工具的正确清洗、消毒及合理使用,以及保洁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督促做好专科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明确职责,定期检查。规范手术专业配合,促进专业技能的提高,充分挖掘了护理人员的潜能,激励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安全意识方面,严把手术病人安全核查关,及时发现手术室管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杜绝安全隐患。每日主持晨会,及时报告科内发生的新特事件,就科内各工作岗位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沟通。按计划组织科室民主生活会,对于检查过程中出现频次较高的问题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估,使护理问题得到及时改正。月末完成各岗位工作总结并制定下阶段工作计划,值月高级责任护士每月以幻灯片的形式或书面向护理部汇报质控总结。
(l)实行高级责任护士值月管理,对科室作出了全方位、多渠道的管理,为手术室的发展提供参考建议,增加了管理者的执行力度,提高了团队凝聚力。(2)高级责任护士值月管理,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杜绝了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准确、有效,有利于协调科室应急情况下的急救工作,有利于医护、护患沟通,增强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及安全感。(3)充分发挥高级责任护士的责任感,潜能得到挖掘,以往所有护士都做同样的工作,使部分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和护师缺乏上进心,没有真正发挥其传、帮、带的作用,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4)值月高级责任护士通过对护士业务技术、理论知识、沟通能力、团队精神等言传身教,得到了一个很好的管理工作实践和锻炼的机会,其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也因此而得到不断的提高。
临床护理论文撰写对策分析论文
护理论文是对护理实践中存在的某种护理问题或研究进行分析、讨论和说明的一种论述性文章[1]。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护理论文,既是对所从事工作经验的总结,更是传播知识、开展护理科研、发展护理学科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本文拟结合本人的写作实践,就临床护理论文撰写存在的难点和对策作一简要介绍。
1撰写护理论文存在的难点
起点低、累积少:尽管近十年普及不同形式的护理大专及以上教育,但目前我国护理队伍仍以中专学历为主体,即使在比较发达的上海市,在职护士中、大专以上学历仅占3.1%[2,3],造成文化水平的局限;目前,临床护士在业时间短,流失多,尤其是现在聘用合同制人数日趋增多,人员年轻、流动快、文化素质不高,使临床护士整体的知识、经验累积少,难以在理论上进行总结。
提高慢、更新难:护理学科的相对弱势和对工作“简单重复性”的误解,护士外派学习机会相对较少,且自身也满足于简单重复性工作,因而获取知识的途径、能力受限,知识难以更新。
主动性差、创新难:在临床工作中,护理工作平凡、琐碎,多呈被动性,限制了自我发展的空间和创新意识的发挥。
缺乏写作技巧:对初学者来说,由于缺乏写作经验,第一道难关便是找不到写作的素材,其次是有了素材,又找不到写作的灵感、方法和技巧。尽管不同论文的撰写有其相对固定的格式,但面对不同的写作方法、形式,写作者的写作水平、经验也各不相同,有好的素材不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
论文格式:临床护理论文撰写的难点和对策
护理论文是对护理实践中存在的某种护理问题或研究进行分析、讨论和说明的一种论述性文章[1]。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护理论文,既是对所从事工作经验的总结,更是传播知识、开展护理科研、发展护理学科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本文拟结合本人的写作实践,就临床护理论文撰写存在的难点和对策作一简要介绍。
1撰写护理论文存在的难点
起点低、累积少:尽管近十年普及不同形式的护理大专及以上教育,但目前我国护理队伍仍以中专学历为主体,即使在比较发达的上海市,在职护士中、大专以上学历仅占3.1%[2,3],造成文化水平的局限;目前,临床护士在业时间短,流失多,尤其是现在聘用合同制人数日趋增多,人员年轻、流动快、文化素质不高,使临床护士整体的知识、经验累积少,难以在理论上进行总结。
提高慢、更新难:护理学科的相对弱势和对工作“简单重复性”的误解,护士外派学习机会相对较少,且自身也满足于简单重复性工作,因而获取知识的途径、能力受限,知识难以更新。
主动性差、创新难:在临床工作中,护理工作平凡、琐碎,多呈被动性,限制了自我发展的空间和创新意识的发挥。
缺乏写作技巧:对初学者来说,由于缺乏写作经验,第一道难关便是找不到写作的素材,其次是有了素材,又找不到写作的灵感、方法和技巧。尽管不同论文的撰写有其相对固定的格式,但面对不同的写作方法、形式,写作者的写作水平、经验也各不相同,有好的素材不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
卫生职称制度改革探讨
职称是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主要标志。职称制度是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和管理的基本制度,对于党和政府团结凝聚专业技术人才、激励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卫生健康行业是关系到国民身心健康的重要民生领域,有着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等特点,此类行业的发展尤其依赖于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而职称的评定与晋升是激励和选拔人才的必要途径,特别是高级职称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综合能力和自身素质的评审与考核,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卫生健康行业发展导向。因此,推进卫生职称制度深化改革,优化高级职称人才评审条件和相关制度对于卫生人力资源配置、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江苏省职称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的现状分析
随着全国各省(区、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以下简称高级职称)申报和评价人数逐年增加,一些问题与矛盾逐渐暴露,其中,如何进一步优化高级职称评价标准和指标,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成为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关注点之一。江苏省于2021年进行了高级职称政策分析研究,以全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行业专家和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人员为调查对象,随机发放问卷,最终收到有效样本6111个。本研究通过调研了解江苏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对于高级职称评定资格条件的选择偏好,分析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现况,并提出优化建议,为江苏省深入推进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完善卫生人才选拔机制和队伍建设,科学合理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在评价标准方面,一是虽然江苏省在出台的职称评审相关政策文件中提出要破除“唯学历、资历”倾向,但医疗卫生行业对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有更高的要求。调查显示,在学历资历方面,绝大多数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认为,评定高级职称需要具备较高的学历条件,例如,申报正高级或副高级职称应达到本科学历及以上。二是尽管政府出台政策希望可以破除论文限制,但在此次对于职称评定业绩成果条件的偏好调查中,仍有近一半的人员认为申报职称必须有论文条件,部分医疗机构在职称评定时淡化论文要求,但不可否认论文的撰写有助于医务人员总结经验,提高科研思维和逻辑能力。三是超过2/3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对于继续教育在评价标准中的应用持认可态度。他们认为,继续教育是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掌握各领域内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不过,医师对于继续教育应用的条件偏好于“不作要求”或“有要求但不限定学时、学分”。笔者分析,这可能与医师需要临床、科研两手抓,日常工作量大,继续教育课程可能会过多占用其工作或休息时间有关。在评价方式方面,绝大部分专业技术人员仍然支持在高级职称评价中采取考试和评审相结合的方式,并且认为申报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应严格遵守医德规范,医德考评不合格者不能将该年计入申报职称的资历年限,这样才能与我国“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评价导向一致。但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评定各项条件的选择偏好上存在显著差异。一级和二级医疗机构偏好于认为专科或中专学历即可申报正高、副高级职称,一级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认为应提高继续教育相关要求;二级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评价方式方面倾向于“以考代评”。而三级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并不倾向于在职称评审条件中对继续教育提出较高要求,且三级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倾向于“考评结合”。笔者分析偏好差异的原因,评价指标的内容存在偏好差异,可能是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获取相关领域前沿知识的途径不尽相同。基层医疗机构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更需要通过继续教育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因此希望增加继续教育在评价指标中的比重,例如,限定学时、学分,这样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申报和评定时将具备一定优势。评价方式存在偏好差异,可能是由于三级医疗机构人力资源丰富,竞争相对较大,只依靠职称考试难以选拔出更加优秀的人才,需要专家结合申报者的基本条件、学历资历、业绩成果等其他方面进行评审,以保证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质量。此外,不同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对于评价方式偏好也有显著差异。医护在职称评定的评价方式偏好选择上存在不同。医师倾向于“以考代评”,而护士则倾向于“考评结合”。笔者分析其原因,对于医师来说,其培养周期长、工作压力较大,因此期望尽早晋升扩大自身影响、体现自身价值,同时也可以获得患者的信赖;对于护士来说,各医疗机构护士数量较多,职称晋升竞争大,考试加评审可以降低竞争压力。
思考与建议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对高级职称评审条件的偏好和选择对于改善江苏省卫生人才职称评价制度,优化人才评价机制和队伍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因此,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可考虑在制定相关举措时将其作为借鉴。首先,加强医疗机构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对医德医风的重视程度。高尚的医德医风是评价卫生领域人才的重要指标,各层级、各类别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中都应以德为先。医疗机构要完善和优化单位医德医风评价体系,提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思想品德的考核标准。其次,探索多元化的职称评价方式,广泛开展评聘结合的职称评定方式。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根据高级职称岗位空缺择优推荐人选进行考试和材料申报,可有效控制申报人员准备考试和申报材料的成本。再次,针对苏南、苏中、苏北地区高级职称评审现状和专业技术人员偏好差异,应加强各地区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平衡,因地制宜地制定评审制度。例如,苏南地区三甲医院可以提高对高级职称申报人员的业绩成果要求,适当降低继续教育的学时、学分要求,鼓励自学并提出一定的科研成果要求。最后,对于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不同专业技术岗位类别人员应进行分级、分类评价,改变统一化标准,以突出不同级别和不同类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特点。
作者:袁园 马红兵
护理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
护理学科正经历着迅速发展阶段,研究生教育逐渐成为护理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了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masterofnursingspecialist,MNS)设置方案[1]。这体现出我国的护理学高等教育逐渐与国际接轨,开始注重培养实用型人才。学术学位所要培养的是临床护理专家、高级实践护士,是“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的护理人才。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实施,顺应了护理专科化的发展趋势,也将有利于护理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还处在一个起始阶段,在该类型研究生的培养方向、课程设置、临床实践模式、考核评价等方面存在很大的空缺,有的甚至是零起点。但如何建立科学的培养方案,实现护理学专业学位教育的稳步发展,是各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结合我院具体情况,通过查阅文献、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建立了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1资料与方法
通过对国外文献库PubMed,国内文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查阅,并参考《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金融硕士等19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自行设计问卷。问卷以封闭型选择题为主,内容包括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向、课程设置、专业实践、评价体系等方面。对我院的硕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已毕业学生通过邮件问卷调查,同时征求研究生教育管理干部、硕士生导师和研究生的意见。对一些个案问题,对导师、研究生进行研讨、小组讨论,共组织1次导师讨论、2次研究生讨论,内容主要针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现状、课程设置、临床实践等,并及时提炼主题。针对重要问题,对7位专家进行访谈,其中2位为护理教育专家,2位临床护理管理者,3位经验丰富(临床工作>10年)的临床护理工作者。
2结果
共发出问卷62份;其中研究生52份,回收有效问卷47份(90.4%);导师11份,回收有效问卷11份。多数调查对象和访谈对象表示现行的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培养上侧重并无较大不同,应突出专业学位的临床应用型特点,培养临床护理专家、高级实践护士。研究生与导师均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应侧重于临床护理、护理管理、专科护理等。专家提出应在课程上进行分类与细化,如糖尿病专科护理等。专业学位研究生应接受一定的管理培训,如人力资源管理等。座谈中导师组提出临床实践除各科轮转外,应注重主要方向科室的实践,并培养临床带教能力。研究生组提出应设置“双导师”或“导师组”制度,除本身导师,应安排临床导师指导实践工作。多数认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考核与评价应包含科研能力(毕业论文)、临床实践能力考核(个案护理等)、临床带教能力等。在轮转出科时应加设出科考试,包括个案护理、整体护理、护理查房,临床案例分析和专科技能操作等。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
3讨论
护理专业高级职称评价指标体系
摘要:通过对护理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评价现况分析,依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采用文献评阅法、专家咨询法,初步建立护理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指标体系,筛选科学、可行的评价指标,根据护理岗位设置及专业发展特点定义各个指标要素,根据工作实绩平衡所占指标权重。
关键词:护理专业;职称晋级;评价指标
卫生专业人员技术职称划分是对员工工作能力与工作水平的认可[1]。建立科学、系统、规范的护理人员高级职称评价指标体系,对于调动临床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2]。2021年6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发布,标志着公立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迎来了历史性的重要变革。我院落实国家卫生人员技术职称制度改革精神并根据医院自身发展需求,建立医院护理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体系,细化评价标准,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1护理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晋级评价存在的问题
护理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未能根据专业特点建立不同学科的评价标准。其主要表现在:(1)医院承担各项医疗活动,涵盖医、护、药、技等多专业学科,各学科岗位设置及专科特点不同,对人才培养需求也有所差异,评价体系单一,未进行有效学科划分,使得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未能科学客观有效进行评价,不利于人才培养的梯队建设。(2)护理专业职称评价指标单一,护理专业职称晋级评价指标缺乏对品德能力、工作量及专业能力的评价,评价指标倾向于业绩成果,例如论文、课题等,导致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在职称晋升面临科研等压力,不利于临床一线队伍的稳定,缺乏激励护士致力于临床一线的驱动力,限制了护士职业发展。(3)评价指标过于宏观,未进行科学、系统细化及权重,在评聘中未能进行全面评价,降低了可信度及操作性。
2护理专业高级职称晋级评价指标构建方法
护理论文质量提高策略论文
【摘要】总结了提高护理论文水平及质量的有效方法。通过成立护理科研组及专家组,进行护理科研或论文写作前期强化培训、初期督促选题与课题指导、中期上报科研或论文写作进度、论文完成后修改及指导投稿等工作,近3年护理数逐年上升。分别为47篇、71篇、9l篇。
【关键词】护理研究;论文,学术;护理,监督
护理科研论文是传播护理科研成果的重要环节。是护理学术交流不可缺少的途径。近年来,我国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在逐步提高。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起步比较晚,目前在医院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中。有加的初始学历为护理中专。随着继续教育的不断重视,护理人员的学历层次逐渐提高。但是仍然有多数护士感觉进行护理科研及撰写护理论文难度较大。我们对本院600名护理人员的问卷调查显示。
96%的护理人员科研知识缺乏。撰写护理论文的能力欠缺。针对这种情况,从2006年9月开始。我们成立了护理科研组及科研专家组(下称专家组)。着重进行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的全程督促与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护理科研组及专家组的人员组成和资质情况
我院护理部成立了由护理部负责人和护理科研骨干组成的护理科研组。组长由具有一定护理科研能力及管理能力的高级职称护理人员担任。其主要任务是制定年度护理科研管理工作计划、各项管理制度及科研督导流程,并组织实施、指导与检查等工作:聘请了本院的6名教授组成护理科研专家组,其中2名从事临床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1名为统计源医学期刊副主编。1名是科研管理工作者(医学统计学硕士),另2名是护理科研专家(曾为统计源护理期刊审稿专家)。专家组的任务是负责授课、审题与护理论文修改等工作。
护士参与分级护理决策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分级护理决策深度访谈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医院中分级护理医嘱的现状及医生和护士是否认同护士参与分级护理决策及有无能力参与。[方法]选取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科室的10名护士长和8名科主任为访谈对象。[结果]8名护士长不认同医生下达的分级护理医嘱,医生认为分级护理医嘱没有疑问;在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可行性问题,护士持肯定和否认态度各占一半,所有接受访谈医生并不反对护士决策分级护理,不过7名医生对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能力表示质疑,6名护士长认为自身已经具备下达分级护理的能力;在参与方式上,8名医生和7名护士长认为医护合作是比较理想的决策方式。[结论]对于分级护理由谁决策的问题上,护士持肯定和否认态度各占一半,而医生则采取默认态度,不过对护士的能力表示质疑,而大多数护士认为已经具备下达分级护理的能力;医护合作是医生和护士都认为比较理想的方式。
分级护理,又叫等级护理,1956年由张开秀、黎秀芳前辈倡导提出,是按照卫生部统一制定的分级护理标准和要求,对不同病情的病人实施相应的护理和照顾的制度。分级护理在规范临床医疗护理工作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执行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很多专家认为分级护理是护士为病人提供不同程度护理服务的依据,应由护士在对病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做出[1-4]。为了调查医护人员对这一观点的认同情况,于2007年6月—2007年8月对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生和护士进行了访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与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科室10名护士长和8名科主任为访谈对象。收集资料采用面对面访谈法,访谈前向受访者详细说明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方法,获得理解和同意,讨论并选择适当的访谈时间和地点,并承诺用编码替代姓名,以保护隐私;访谈时注意观察对方的表情变化,并认真记录。时间在30min左右,每例进行l次或2次;访谈结束后,及时整理访谈内容,按照N1~N14和D1~D9依次给每位受访者(护士和医生)的访谈记录编序并建立各自独立的文档。
1.2访谈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文化程度、职称、职务等);您对分级护理医嘱现状的认识;您认为护士是否可以参与分级护理;您认为护士是否有能力参与分级护理决策。访谈中视具体情况和个案的情绪适当调整内容和数量。
临床护理管理积极性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分层级管理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影响。方法抽选本院90名护理人员,并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均为45名,其中参照组接受护理人员临床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接受分层级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临床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参照组的工作积极性评分分别为(89.36±6.02)分、(72.36±5.36)分,理论知识评分分别为(87.21±5.82)分、(75.23±5.25),临床操作评分分别为(88.02±3.24)分、(71.21±2.2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级管理实施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对提高护理人员临床管理效果具有积极意义,建议推广。
关键词:分层级管理;临床护理;管理;临床效果
随着我国医疗条件的改善,人们对医疗服务提出来更高的要求。而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了提升医院整体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要科学地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全方位地对护士分层管理模式进行实施,明确权限和职责,这样才可保障护理质量[1]。本次研究重点对分层级管理实施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展开探究,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本院就职的护理人员90名,入选护理人员均为女性,按照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参照组45例,年龄23~38岁,平均(28.36±1.28)岁;受教育程度:本科及以上12名、大专30名、中职3名。观察组45例,年龄22~37岁,平均(27.26±1.22)岁;受教育程度:本科及以上10名、大专31名、中职4名。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管理方法。对参照组护理人员开展常规护理管理,主要由护士长评价各个护理人员护理水平后分配各项的日常护理工作;与此同时,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及不同科室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指导护理人员制定护理方案,科学排班。对观察组护理人员实施分层级管理,具体内容如下。1.2.1划分护士层级。根据相关的要求,按照临床护士的专业工作年限和工作能力、临床护理水平和职称以及学历,设立层级岗位,包括助理护士和初级责任护士、高级责任护士和专科护士等,并确定N0~N4五个层次[2]。1.2.2明确每一层级护士的职责。初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即N2、N1级,在诊疗和护理较重病情患者时,N2级护士要展开风险控制以及质量管理,确保提供的护理服务是连续和全面的,确保整体医疗的护理质量。N1级护士需实时地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观察,应用到已学技能,按照相关的规范和制度,开展患者的基础生活护理工作,同时要同患者将和谐的医患关系建立起来,使其教育需要得以满足,有助于其缓解焦虑和紧张等负面情绪[3]。高级责任护士:高级责任护士即N3、N4级,在专科护士以及护士长的共同指导下,不仅要完成责任护士需完成的任务,还要管理危重和疑难患者展开专科护士,同护士长一起展开护理质量管控工作。此外,还应进行健康教育和护理会诊、护理查房和出院随访指导的相关工作。助理护士:助理护士即N0级,在上级护士的相关指导下,助理护士要将非技术性的护理工作和基础护理工作完成中,并配合上级护士展开相关的治疗和检查。1.2.3开展分层级的护士培训工作。加大力度培训N0级助理护士:对相关的培训方案进行制定,包括考核方法和目标、进度和培训内容,重点对N0护士的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专科的对症处理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这样更利于其适应自身的觉得。同时,为了考察培训效果,需进行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对助理护士的单独值班能力进行评估,这样有利于下一阶段调整培训内容[4]。加大力度培训初级责任护士:针对初级责任护士,高级责任护士要定期地示教护理操作,对病例讨论以及业务查房进行组织,可让初级责任护士作为查房主讲,而高级护理需予以客观点评,并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对于薄弱的专科知识点,需针对性地补给相关知识。此外,每年都应让初级责任护士对护理病历进行书写,每一季度进行操作和理论考核,考核的成绩纳入到个人的档案中。加大力度培训高级责任护士:首先,要担负起主讲专科理论知识和示教操作的工作,投身于护理教育。其次,要参与外出进修和教育,掌握更为科学的护理管理以及护理方法,同时要主动地参与到护理科研,配合护士长一起对新项目以及新技术进行研究,每一年对护理论文进行,按照培训的相关要求,每一年要针对高级责任护士展开一次组织考核[5]。1.2.4分层级的应用护士。科学地对护士人力进行配置:全院动态化地进行调整和安排,确保充足的人力配置和优化的人员结构,保证恰当的层级比例。首先,要结合护士岗位的护理需求和责任风险、技术难度和工作量以及专业内涵对护士人力进行配置。其次,在护理整个过程当中,需要责任制进行实行。再次,要确保患者享受的服务是同质化的、稳定的[6]。对工作模式进行改革:结合患者的病情和数量对护理小组进行划分,一般每组包括3人,如:N0+N2+N3,N0+N2+N2,N0+N1+N3,每一护理小组都应完成患者进入医院接受治疗到出院整个阶段的健康教育和护理工作。同时,要划分成两批高级责任护士以及专科护士,确保日班周期相对固定,让其管理有一定护理难度或较重病情的患者,落实好指导以及督促下级护士的职责工作。1.3评估指标。分析两组护理人员临床管理效果,包括工作积极性、理论知识掌握及临床操作情况,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优秀程度越高。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予以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士参与分级护理决策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分级护理决策深度访谈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医院中分级护理医嘱的现状及医生和护士是否认同护士参与分级护理决策及有无能力参与。[方法]选取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科室的10名护士长和8名科主任为访谈对象。[结果]8名护士长不认同医生下达的分级护理医嘱,医生认为分级护理医嘱没有疑问;在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可行性问题,护士持肯定和否认态度各占一半,所有接受访谈医生并不反对护士决策分级护理,不过7名医生对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能力表示质疑,6名护士长认为自身已经具备下达分级护理的能力;在参与方式上,8名医生和7名护士长认为医护合作是比较理想的决策方式。[结论]对于分级护理由谁决策的问题上,护士持肯定和否认态度各占一半,而医生则采取默认态度,不过对护士的能力表示质疑,而大多数护士认为已经具备下达分级护理的能力;医护合作是医生和护士都认为比较理想的方式。
分级护理,又叫等级护理,1956年由张开秀、黎秀芳前辈倡导提出,是按照卫生部统一制定的分级护理标准和要求,对不同病情的病人实施相应的护理和照顾的制度。分级护理在规范临床医疗护理工作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执行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很多专家认为分级护理是护士为病人提供不同程度护理服务的依据,应由护士在对病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做出[1-4]。为了调查医护人员对这一观点的认同情况,于2007年6月—2007年8月对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生和护士进行了访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与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科室10名护士长和8名科主任为访谈对象。收集资料采用面对面访谈法,访谈前向受访者详细说明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方法,获得理解和同意,讨论并选择适当的访谈时间和地点,并承诺用编码替代姓名,以保护隐私;访谈时注意观察对方的表情变化,并认真记录。时间在30min左右,每例进行l次或2次;访谈结束后,及时整理访谈内容,按照N1~N14和D1~D9依次给每位受访者(护士和医生)的访谈记录编序并建立各自独立的文档。
1.2访谈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文化程度、职称、职务等);您对分级护理医嘱现状的认识;您认为护士是否可以参与分级护理;您认为护士是否有能力参与分级护理决策。访谈中视具体情况和个案的情绪适当调整内容和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