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财务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1 01:39:1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级财务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级财务管理

扩大学生国际财务视野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现状与课程体系建设;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许多高校尤其是财经类大学,陆续开始招生、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市场的需求、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可以定位为成为未来的工商企业的财务总监、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做法、培养模式和思路的不同具体体现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主干课的设置上、如何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如何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否需要单独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等,具体请详情见。

摘要: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上仍然存在很大差异。首先明确了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进而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等问题。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市场定位课程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自1998年被教育部列为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以来,许多高校尤其是财经类大学,陆续开始招生,目前已经有几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走向人才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财务管理专业虽然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各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进而导致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设置没有充分体现出财务管理的专业特色。因此,有必要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

一、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

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市场的需求。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被人才市场接受,那么这个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就存在问题了。硕士论文那么,财务管理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财务管理人才呢?在2000年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指导性教学方案中提出,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会计与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级专门人才。

查看全文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才战略分析

一、引言资金高效地管理及运用

对企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更具竞争力具有深远的影响,其中,起关键性作用的就是财务管理人员。他们的决策、对未来市场潜力的挖掘、对资金的管理质量等决定企业能否合理运用流动资金到企业的业务投资及规划中,这对企业在市场中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财务管理人才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第一执行者,不可否认其对企业财务管理质量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必须意识到对企业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及考核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只有通过一系列的人才战略规划,才能丰富财务管理人员在新形势下的专业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提高综合素质,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国企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对于财务管理人才的重视,在我国尤其国有企业当中认识较晚,这直接造成全国各所大学到了1980年之后才开始设立财务管理相关专业。值得庆幸的是,随着经济及地球村的形成,国有企业对于财务管理人才的重视在逐渐增加,特别是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内在财务管理教育体系方面逐渐完善,从对市场需求的了解到专业设置针对性,甚至对教师关于教学目标的设定都有了详细的规定。但遗憾的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依然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培养方法的传统老套单一,培养内容不能与时俱进,培养制度激励性不足等,这些使得学生不能有效地吸收知识,毕业就业成为一大难题。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云计算等无处不在,对财务管理人才来说,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势在必行。然而,对于人才的培养总是滞后于时代的发展,甚至有的企业教学内容几十年不改革,这些使人才培养落后于企业发展,导致企业发展缓慢,国家发展动力不足。就目前的市场形势来说,国有企业对于复合型专业、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需求呈几何式增长,为了满足企业的需求,要加强校企合作,同时,学校企业的负责人也要有前瞻视角及改革魄力,及时改革相关专业的设置,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从源头上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企业的更快发展。

三、现阶段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面临的挑战

(一)财务管理人才职能发生了变化

查看全文

财务会计的教学课程设计探究

摘要:财务会计又称对外报告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一个分支,它是以财务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主要依据,对一个特定会计主体的引起会计要素变动的交易或事项,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进行加工处理,以财务报表为主要内容的财务报告形式,定期向企业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本文对财务会计的融合教学课程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财务会计;融合教学;课程设计

一、概述

财务会计又称对外报告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一个分支。财务会计具有以下特征:1.财务会计主要是为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财务信息,为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社会公众和其他外部信息使用者进行投资决策、信贷决策以及其他经济决策提供依据;2.财务会计提供的财务信息主要由通用财务报告加以揭示,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和规则性;3.财务会计提供的财务信息必须遵循公认会计原则;4.财务会计以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为基础;5.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保证绝对精确。财务会计处理的对象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即使是可验证的历史信息,在其形成过程中也不能排除预测、估计和判断,很难做到绝对精确。

二、财务会计教学现状

不管是会计学专业还是财务管理和审计学专业,都必须学习财务会计,一般以教育部1998年公布的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法、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税法、审计学)来安排课程,财务管理专业可能再侧重管理学方面,而审计学专业侧重审计方面一些。从目前各校的专业设置来看,财务管理与会计学专业设置模糊。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基本上没有差别,给人的感觉是: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学差不多。特别是在一些独立学院和民办院校和一些高职学校,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审计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上差不多。《会计学原理》(相当于基础会计)和《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是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等财会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一些与财务类专业相近的专业,如工商管理、金融工程等经济管理类专业在部分高校也可能会开设。目前的部分学校,在大一第一个学期开设《会计学原理》,在第二个学期开设《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部分高校在大一第一个学期同时开设这两门课程。我们知道,会计的账务处理很难避开税法的影响,《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要讲税法,《会计学原理》要涉及,《财务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也要涉及税法,如课程涉及不当,都讲税法,这样既重复啰嗦,又浪费有限的课时。对《中级财务会计》的学习,部分高校开设《财务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两门课,部分高校只开设《中级财务会计》,分两个学期来讲。就某一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而言,开设《财务会计学》的同时再作为专业选修课开设《中级财务会计》,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财务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大部分内容重复讲授,在讲《财务会计学》时很难与《中级财务会计》分开来讲,而在讲《中级财务会计》也很难与《财务会计学》分开来讲,既增加了课时又没有效果,而学生听起来也是感觉重复罗嗦,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反而影响学生听课的积极性。《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着重研究企业的特殊交易和事项的会计处理及特殊财务报告。部分高校作专业选修课,部分高校作为必修课来安排。有的学校放在大三学年,有的学校安排在大四第一个学期。我们知道,大四的学生大都很浮躁,所以,《高级财务会计》放在大四学习是否合适还值得商榷。

查看全文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摘要:通过调研,地方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普遍存在对专业的岗位认识模糊、课程建设落后、专业竞赛积极性不高、专业证书获得率低等问题,因此要补足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短板,克服内卷现象,打造专业特色,实现特色专业、质量专业。本文聚焦于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短板问题和卡脖子难题,结合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构建基于岗课赛证融合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财务管理岗位-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财务管理竞赛-财务管理证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财务岗位需求,改革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财务机器人,打造财务管理专业精品课程,将专业技能竞赛项目写入人培,将证书考核内容融入课程,实现岗-课-赛-证相互融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从而提高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水平,以便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关键词:人才培养;岗课赛证;融合;财务管理

1当前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问题分析

1.1实践教学设施落后、教学资源不足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工商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固定资产总额应不低于200万元或者生均1万元。(847页)但是根据笔者调查发现,部分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设施生均远远低于1万元。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2020-2021年第二学期可供使用的智慧教室只有6间,而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审计学、会计)有30个班,现有学生1137人,智慧教室数量远远不够。然而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大多是在智慧教室或者会计实验室完成,一方面智慧教室数量不够,另外一方面很多教师也不会使用,这使得学生不会学的现象甚嚣尘上。实践教学资源投入少,有的会计实验室只能完成比较简单的实操模拟训练,而且实验室设备陈旧,电脑反应慢,财务软件运行不稳定等影响着实践教学课程的有效开展。另外,根据教育部网站发布的统计数据,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生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16522.36元,这说明教学资源投入处于一个非常低的水平。面对智能财务、财务机器人、大数据等新兴课程的挑战,传统的教学内容、落后的教学设施等已经不能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对于此,高校人才培养改革迫在眉睫。

1.2课程内容落后、课程体系不完善

查看全文

电力工程项目财务精细化管理分析

目前,我国电力事业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电力技术水平持续提升,随着电力工程规模的逐渐扩大,电力企业的管理工作也日益受到相关人员的重视,财务工作是企业管理当中的核心环节,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使企业的运作效率得到成倍的提升。目前,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速度飞快,电力工程所需要的资源和资金数额也十分巨大,这也就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体系逐渐发展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在下文中笔者将对此进行展开论述。

1电力工程项目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1.1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支撑。财务管理制度是整个电力工程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如果财务管理制度漏洞百出的话,那么也很难形成有效的财务管理。目前,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虽然经过系统化的发展已经趋于完善,但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制度缺乏整体性。由于电力工程项目的具体工作内容非常繁琐,参与到工程建设当中的工作人员数量很多,工作人员之间无法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同时工程中的甲方和乙方也都属于临时合作的性质,这样就给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导致财务管理工作无法按照制度来进行。同时又由于工程建设过程中环境的差异,财务管理制度趋于僵化,造成财务管理的后续工作出现许多的问题。1.2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效率不高。在电力工程的建设过程当中,几乎每个部门都会涉及到一定的财务问题,因此这就对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上文当中我们也曾提到过部门之间合作效率低的问题,从发展现状上来看,电力企业的各个部门明显缺乏必要的沟通意识,出现“各自为战”的场面,一旦发生资金支出项目时,部门与财务之间没有及时的沟通,从而为后续的财务审查工作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在部门临时组建的大背景当中,沟通问题很难从根源上做到完美衔接,但各个部门之间必须要全面重视沟通不力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提升沟通的效率。为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化做好充分的保障。1.3没有完全实现财务的全过程管理。由于电力工程建设的规模较大,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往往会进行多次的前期预算,这样一来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财务工作的准确程度。但是在电力工程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后期,尤其是针对于工程的验收、材料补充以及工程延期申请等环节,由于财务管理人员的疏忽导致整个财务工作没有实现全过程的管理,这样一来就会造成比较严重的欠款现象,使整个工程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财务全过程管理的推进程度不足随着电力工程规模的逐渐扩大,已经成为电力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工作当中的主要问题。

2提升电力工程项目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2.1加强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力度。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是整个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先决条件,若想对财务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那么就要树立起正确的建设观念。在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中,要做到通过制度的硬性保障来推动管理,使财务管理体系更加具有层次化。例如当电力工程的具体项目确定完毕后,应当在第一时间成立财务机构。财务机构的划分可以按照两部两级制来进行,具体来说,两级就是基础考核级和高级决策级,基础考核级负责对工程当中每一个项目进行审查,并将审核结果及时向上级汇报,高级决策级负责对项目的花费情况进行考量,并决定拨款的具体细则。两部分别指执行部门和监察部门。执行部门和监察部门可以由甲方和乙方中的一方来担任,另一方则担任监察部门,这样甲方和乙方之间能够实现财务工作上的互相融合和监督,从根本上实现财务工作的精细化管理。2.2提高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意识和能力。由于电力工程所涉及的部门非常多,并且几乎每一个部门都会或多或少地涉及财务问题,因此各个部门在工程开始前以及进行过程中要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遇到问题要协作解决,这样才能够保障财务工作的进展具有系统性。例如,在电力线路铺设的工作当中,相关管理人员发现施工人员的头盔有损坏,但现场又没有备用头盔,因此为保证施工进度管理人员只能先行出钱为施工人员购置头盔。这种处理方法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如果管理人员没有在第一时间内与财务部门进行沟通的话,那么这笔花费很有可能就变成没有依据的账单,最终可能就需要现场管理人员自行承担此项费用。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由于各个部门及工作人员之间沟通不力所造成的。因此为保证财务精细化管理,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必须重视沟通合作,密切配合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执行。2.3积极推进财务工作的全过程管理。在电力工程当中,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要充分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在整个电力工程当中实现全覆盖,尤其针对于工程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不可抗力因素影响,更要通过有力度的财务管理工作来保障工程的整体效益。例如在我国沿海某区域的电力工程施工当中,受到暴雨影响,工程停工了5天,在这期间内每天的各种支出金额大约在7000左右,5天就高达35000。针对于这项大笔开支,财务部门及工作人员就必须介入到其中加以核实,在核对无误过后将该笔支出入账。另外,电力企业可以通过培训,或是岗位管理方案的优化来帮助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树立财务全过程管理的专业意识。企业要保证对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邀请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担任教学工作,从理论角度上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对于财务部门出现的个别玩忽职守情况,企业还可以通过岗位流动制加强财务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避免财务工作人员监守自盗,进行违规操作。进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笔者通过上述分析,总结出了电力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工作中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望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能够结合工程自身情况,提升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整体水平。

查看全文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模式论文

一、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设置不够清晰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将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全方面专业技能和知识,能够在政府、金融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财务管理以及科研、教学工作的高级工商管理人员。可以说,这一目标定位过于笼统,内容宽泛,无法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无法帮助老师明确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不利于学生与教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二)课程体系搭建混乱

目前我国财务管理学科建设主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知识和经验,因此,我国财务管理体系沿用了西方管理学的成熟理论和研究方法。但是,由于国外的理论具有一定的本土性,在我国情景下可能会“水土不服”,而且,借鉴的理论和方法之间也可能存在重复或遗漏,使课程设置缺乏整体性及系统性,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摄取和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教师课程内容的合理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改进。

(三)教学方式陈旧单一

查看全文

大数据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

一、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弊端

(一)财务管理模式的僵化。在传统的生意经里,为企业获得更多的利益是大多数人所信奉的企业准则。由于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就会造成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上的僵化。企业以及员工只在乎经济利益,对其他方面的管理和问题常常就会视而不见。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对信息等的处理显得更加的繁杂,对信息的需求在不断地增加。企业的财务人员对企业的管理人员的命令都是直接执行的,缺乏从财务数据中找出对财务决策具备价值的信息,缺乏对信息的系统分析。往往企业的管理方更重视的是企业的有形资产,更注重企业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往往对企业的无形资产如管理模式或是企业文化等方面是视而不见的。这种企业管理模式在大数据时代是不可行的,老旧的思想、僵化的管理模式注定是要被淘汰的。(二)人力资源在财会管理中的地位低。财务管理工作的项目繁多,步骤复杂,常常让财务人员眼花缭乱,摸不着头脑。特别是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也是极为重要的。因为财务管理工作具有综合多样性的特点。如果人力资源的资源分配在财务管理方面不足,那么就会给人力资源的相关经济利益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同时这也是企业与经济投资者产生利益纠纷的原因所在。(三)高级财会管理人才的缺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财会人员大多数都没有经过良好的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这就造成了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级财会管理人才的缺乏。现阶段,企业越来越重视培养多方面复合型人才,但是在市场方面仍然是供不应求的,在企业财会管理人员中仍然是缺乏这方面高级人才的。这种人才的缺乏,导致企业无法正确分析处理自身的问题,在市场中也无法做到审时度势。

二、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会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性

(一)财会数据的有效处理率得到提高。在大数据时代尚未到来之前,企业沿用的都是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方式,大多数都是采用人工处理的方式来处理企业财务方面遇到的一些问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力资源方面的浪费,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也是比较低端的方式,财会数据的有效处理率没有得到太大的提高。原先企业的财务管理基本上采用的是比较传统的方式,在管理程序上设置的是比较复杂而且比较费时的程序,需要经过层层人员以及层层关口来处理财务方面的问题,完成财务管理工作。这是费时且费力的工作。在大数据时代,对企业的财务人员的要求会有一个显著的提高。对于数据的处理技术也有一个显著提高的过程,将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进行了改变。先进的大数据处理方式更有利于企业财务工作的有效显著提高。(二)企业预算能力显著提高。预算是企业整体财务管理系统中比较重要的一步,可以说,预算也是关系到生存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其对后续的企业融资、投资管理工作都能起到一定程度上的作用。企业财会预算工作的开展以及接下来的管理需要考虑到的因素非常之多。原先企业采用的是传统的财会预算系统,对于一些信息的掌握和处理都不是特别及时高效。预算能力不是特别突出,也给企业在之后的后续问题上带来一些问题,导致企业不能够正确分析当前形势,处理眼下问题。而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财会人员可以利用大数据这个端口对预算数据进行快速的搜集和整体,随后再进行有效地分析,得出较为准确的数字,从而有利于企业做出最正确的决策。

三、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措施

(一)更新与大数据时代相融合的财务管理理念。时代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大数据也在影响企业的发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更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更新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相互融合的财务管理理念。大数据时代是有着全新的数据分析技术与数据管理理念的,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是需要更新换代的。一方面来说,作为企业财会管理人员的我们一定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抓住机遇来提升自己应对新的形势下面临的一些挑战。要对大数据背景下全新的财务管理方式完全熟悉,做到熟练应用,要明白财会管理的方式不再走一些耗时耗力的程序化方式而是应该要结合大数据,正确分析企业财务的现状包括企业的融资、结算等方面的问题,使得财务工作尽可能省时省力而又简单及时高效。另一方面来说,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对一些老的财会管理人员要进行日常的财务管理理念的普及,要让他们适时改变,紧跟时代潮流指向。(二)创新与大数据时代相融合的财务管理模式。眼下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已不能再满足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要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创新与大数据时代相融合的财务管理模式。信息化的加入是当前财务管理模式最好的发展。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多方人员的共同协作。信息化的建设需要着眼于全局,在企业的既定目标下不断地进行调整和优化,这样才会获得长期的良性发展。

查看全文

财务管理专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分析

【摘要】目前,国内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普遍缺乏特色,且培养出来的本科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距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信息化大浪潮下,财务共享已成为趋势。本文以广西独立学院XKY为例,认为独立学院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利用广西区拥有的所处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交叉点和中国-东盟战略桥头堡两大独特地缘战略优势,在新常态下市场化机制改革浪潮背景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将信息化技术与财务专业技术充分融合,利用大数据和财务管理工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单位管理决策提供财务支持的高级“财务信息化”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财务共享;信息化;改革

一、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缺乏特色

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然而通过调查发现,虽然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明确,课程体系完善,但从专业建设角度来看,几乎千篇一律,缺乏专业特色,而且培养出来的学生也缺乏特色,不适应市场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相近专业相似。会计学专业与财务管理专业为相近专业,大多数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相似。会计学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财务管理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XKY是独立学院,虽然没有设置会计学专业,但培养目标与会计学以及其他同等层次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相近。2.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未能与其他层次院校进行明显区分。独立学院大多依托母体学校办学,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也参照母体学校相关专业,并未结合独立学院学生自身特点。尽管很多独立学院努力想走出自己的道路,但因为专业带头人等大多来自母体学校,思维受到禁锢,较难创新。3.课程体系设置相似。学院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基本原则组织教学,设置平台+模块课程体系,比如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专业技能模块、专业拓展模块等。这个课程体系本身没有问题,只是同样缺乏特色。

二、财务管理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必要性

网络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使用工具,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已深入各行各业,信息化的时代俨然已经到来。信息化极大地提高了各种行为的效率,推动了人类社会进步,财务信息化毋庸置疑也是财务管理发展的一大趋势。美国的一些企业集团如福特汽车、通用电气、百特医疗和科尔尼公司最先开始实施共享服务,我国的中兴、华为等公司也相继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而且这也将成为趋势。然而,却鲜有高校开设相关课程,尤其是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的独立学院并未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而进行改革,很多毕业生甚至对财务共享一无所知,这必然会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事实上,财务共享模式大量缩减了会计核算人员,需要更高层次的财务管理战略性人才。因此,XKY应以此为契机进行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打造信息化专业特色,积极利用广西区拥有的所处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交叉点和中国-东盟战略桥头堡两大独特地缘战略优势,利用国家级、区市级、校级比赛和企业、研究所与导师的课题进行引导,在新常态下市场化机制改革浪潮背景下,培养将信息化技术与财务专业技术充分融合,利用大数据和财务管理工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单位管理决策提供财务支持的高级“财务信息化”应用型人才。

查看全文

标准成本法应用落后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标准成本法是一种较先进的成本管理制度,但在我国产品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相对落后。这既有会计教育落后于经济管理发展客观要求的原因,也有会计制度设计缺陷的原因。要改变我国标准成本法应用相对落后的状况,必须创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机制,提高高等学校会计教育质量,改革会计考试管理制度,完善会计人才评价机制。

[关键词]标准成本法;应用;落后;成因

一、标准成本法应用相对落后的成因

标准成本法是通过精确和慎重的成本差异计算分析,找出导致成本超支或成本节约的具体责任人,对已明确的成本超支或成本节约进行经济处罚或奖励,使成本的实际发生额最终与制定的标准成本一致的一种较先进的成本管理制度。标准成本法体现了既要管钱,也要管人;既管理经济结果,也管理经济过程的观念[1]。但是,标准成本法目前在我国产品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相对落后,尤其是在中小型企业中,很难见到应用的踪迹。究其原因,既有会计教育落后于经济管理发展客观要求的原因,也有会计制度设计缺陷的原因。1.会计教育落后于经济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会计人员的学历和职称结构目前还不够理想。笔者根据张立恒所提供的河南省国有单位和县级以上集体单位会计人员学历和职称结构的数据资料[2]进行归纳和统计,其结果如表1、表2所示。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综合发展情况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该数据应当具备一定的说服力。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会计人员的学历和职称明显偏低,本科以上学历的会计人员仅占9.04%,大专及以下学历的会计人员占比高达90.96%;会计师及以上职称者仅占16.69%,其中还有4.65%的人没有被聘用,初级会计师及以下职称者占比高达83.31%。省级国有单位和县级以上集体单位的状况尚且如此,广大农村和乡镇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会计人员的学历层次、职称水平可想而知。标准成本法也称标准成本会计,是西方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管理会计学科大多在本科教育才开设,大专、中专学校多以学生学不了该课程或会计从业资格和初级会计师考试中没有该内容为由没有开设该课程。目前的会计从业资格和初级会计师考试没有管理会计的知识内容;中级会计师考试中,标准成本法只是《财务管理》科目中的一节,考试的机率和分值都很小;注册会计师考试中,标准成本法也仅为《财务成本管理》科目中的一章,虽然考试的机率和分值有所提高,但所占分值比例很小。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现实中有80%以上的会计人员没有接受过标准成本法的教育,能分析、管理、参与决策的高素质会计人才短缺,总体结构失衡。可见,我国的会计人员标准成本法应用教育落后于经济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这是标准成本法应用相对落后的重要原因。2.会计制度存在管理和设计的缺陷造成会计教育落后于经济管理发展客观要求的原因,主要是我国会计制度存在着管理和设计的缺陷。(1)《会计法》执行力建设疲软《会计法》第38条明确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经历[3]。”但从表2中可以看出,会计岗位上的无证人员占到了8.04%,且现实中会计主管人员多由单位领导指派,无从业资格证、无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无会计工作经历的“三无”人员不少,外行领导内行在财务管理上早已成为见怪不怪的事,法律规定形同虚设。这说明我国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较为严重,《会计法》执行力建设疲软。(2)会计考试报考条件门槛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是会计工作管理的第一道门槛。而2012年12月6日财政部颁布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第8条规定申请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应具备的条件是:“遵守会计和其他财经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具备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报考条件中没有学历、会计工作年限的限制,尤其是没有会计专业的限制。如此低的考试门槛,导致会计人员不用接受标准成本法教育就能轻松过关。这与《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所确立的发展目标———培养和造就一支结构优化、素质较高、富于创新的会计人才队伍,确立我国会计人才竞争优势,建设国际一流的会计人才队伍存在较大差距。(3)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内容设计有缺陷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分为初、中、高3个级别,初级和中级需要通过全国统一考试,高级会计师资格则采用考评结合方式进行。初级会计师资格考试科目为《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两个科目,其中《初级会计实务》考试内容没有标准成本法应用所要求的知识内容;中级会计师资格考试科目为《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和《经济法》三个科目,其中《财务管理》中只是用一节的篇幅简单地阐述了标准成本法的局部知识;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科目为《高级会计实务》一个科目。三个级别的考试内容不仅较少而且都不涉及标准成本法的知识和内容。这种考试制度设计忽视了会计专业如《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等核心专业课程的学习,导致许多会计人员在会计知识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欠缺,阻碍了会计业务的规范化处理,无法保障标准成本法的应用。(4)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设计有缺陷1986年12月,财政部颁布《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以下简称“旧制度”),2014年1月1日在大中型企业停止使用,小企业还可继续使用。取而代之的是2013年8月16日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以下简称“新制度”),小企业参照执行,金融保险业的企业不适用。旧制度是按照制造成本法的原理来设计制定的,不允许企业随便使用标准成本法进行产品成本核算,所有企业只能使用制造成本法进行产品成本核算,才能保证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数据的统一性和可比性。新制度倡导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成本构成和管理目标的特点,可选择制造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成本核算方法中的任意一种进行成本核算,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对产品成本核算多维度、多层次的需要。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设计的缺陷,限制了标准成本法的应用,这是我国标准成本法应用相对落后的最根本的原因。

二、改变我国标准成本法应用相对落后的对策

1.创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机制,促进会计人员知识的补充和更新大量低学历、非会计专业的人员进入会计行业,加上国际会计趋同,会计人迫切员需要加强继续教育。但传统的继续教育效果不好,多流于形式,会计人员缺乏继续学习的动力,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多为被动地学习。为此,必须创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机制,进一步完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各项制度,营造良好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氛围。一方面,会计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法加强对会计人员持证上岗规范化检查督办工作力度;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地会计学会组织机构,分期分批组织初、中、高级会计师职业资格考试考前的培训,每一个级别的培训可采取第一次免费、第二次半费、第三次全费的措施,将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费用的收或免、不同级别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与否等与会计人员的切身利益挂钩,最大限度地激发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会计人员知识的补充和更新。2.提高高等学校会计教育质量,提升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如前所述,我国会计队伍庞大,但学历水平、职称结构、业务水平普遍偏低,高素质的会计人才短缺,整体素质不高,总体结构失衡,这不但与会计考试制度的缺陷有关,更与会计教育质量不高相关。众所周知,我国的中专教育早已取消了入学考试,学生的基础知识不足以消化和理解会计学科的有关知识,明显缺乏成长为会计人员的基本条件。大专教育近年来因生源质量下降,即使是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也不一定能完全掌握会计学的相关知识,更不用说非会计专业或其他途径取得大专学历的学生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没有对任何学历、专业和从事会计工作年限作要求,致使大量低学历、非会计专业的人员进入到会计行业。一些大中专学校围绕“考试”内容修改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把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过关视为专业教育教学目的,教学质量评估以会计从业资格证合格率论英雄,忽视了严密、系统的专业教育与培训,导致会计人才的培养标准降低。一门学科知识的获得和掌握主要依靠学校系统性、综合性、规范化的教学,会计学知识的获取尤其如此。所以,要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必须严把会计人员的“入口关”,不断提高我国高等学校会计教育的教学质量,这是最根本的措施和最有效的途径。为此,一是要将各类会计资格考试报考的首要条件规定为会计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二是会计师考试必须逐级报考,不允许越级报考。3.改革会计考试管理制度,促进会计人才健康成长目前注册会计师考试明显比会计职称考试吃香。这是因为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性价比明显高于会计职称考试,获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后就业率高、待遇好、受人尊重。国营企业以外的企业大多不认可会计职称考试,即使获取了中、高级会计师证书,聘用机率也很小,难以与薪酬挂钩。从表2可以看出,初级会计师以下人数高达83.37%,中级会计师人数只有13.72%,而高级会计师人数仅为2.97%,会计人才的分布、层次和类别等结构明显不合理,与《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所确定的发展目标,力争使初、中、高级会计人才比例达到5:4:1的要求相距甚远。这就是差别性较大的考试制度带来的结果。要解决这些问题,在报考的门槛、考生的会计素质、考试的难易程度上要做到相对公平,特别是要将注册会计师报考的首要条件修改为必须是持有中级会计师资格证书的人员。这不仅能有效地激活中高级会计师考试,而且能有效地解决许多注册会计师没有从事会计工作经验和业务核算能力的弊端。4.科学设计考试科目、内容和难度,完善会计人才评价机制无论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还是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均应当围绕会计核心专业课程来进行。要逐步取消《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经济法基础》、《经济法》和《税法》等会计辅助课程的考试,增加《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等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考试内容。科学设计考试科目、内容和难度,进一步完善会计人才评价机制,实现会计人才队伍协调健康发展。建议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设计为《会计实务基础》、《成本会计基础》、《财务管理基础》和《管理会计基础》四个科目;初级会计师资格考试为《初级会计实务》、《初级成本会计》、《初级财务管理》和《初级管理会计》四个科目;中级会计师资格考试为《中级会计实务》、《中级成本会计》、《中级财务管理》和《中级管理会计》四个科目;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为《高级会计实务》、《高级成本会计》、《高级财务管理》和《高级管理会计》四个科目。会计考试是会计工作的风向标。只有通过会计考试改革,引导和推进会计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才能得到提高,会计事业才能蓬勃发展,先进的会计核算方法和技术才能得到应用;只有从会计教育的源头抓起,注重和强化会计人员创造力的培养,会计人员才能产生超越记帐会计能力之上的会计感悟创造力,即财务分析、财务监督、参与经济决策等方面的能力,才能使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查看全文

高等院校财务管理队伍培养探讨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创新型财务管理人才所具有的基本特征;现行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财务管理人才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博、专相结合的知识准备、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培养目标不明确: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与会计专业的区分度不明显;该专业在各个层次的人才培养上差异性不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还不到位、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学方式的创新:进一步推动互动式教学;开展创新性的实践活动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摘要】本文从培养创新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所要具备的能力、知识和素质要求出发,结合我国高校近几年来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确立创新教育理念、继续推动教学方式改革等措施。

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是在1998年被国家教育部列为工商管理下的二级学科开始招生的,由于该专业应用性强,就业前景看好,许多院校陆续开设了这一专业。作为新办专业,该专业一方面面临优秀师资短缺、办学经验积累不足的困境;另一方面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严峻挑战。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企业对该专业的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以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财务管理人才,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

一、创新型财务管理人才所具有的基本特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我国的战略选择,其关键在于培养创新人才。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上强调创新性,就是要培养该专业的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不满足于现状,具有求新求变的热情和偏好。企业理财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要求未来的财务人员不能总是习惯于按常规的方法处理问题,要不断地增强职业的敏感性和判断能力。立足于现在和未来,笔者认为创新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应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一)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