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美术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4 23:41:4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等美术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等美术教育研究初探
俄罗斯美术与中国美术有着不解之缘,早期留学苏联的画家,将俄罗斯美术的教学方法带入中国美术教育领域。笔者于1982至1988年在国内两所院校学习绘画,几乎都受到苏派美术教育模式的指导。这种模式虽然引发了许多争议,但它的学术意义依然影响着几代艺术学人。笔者于2002年赴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学习和考察,梳理出俄罗斯高等美术教育中可以借鉴的部分。
一、严谨的美术基础教育
俄罗斯美术基础教育是严谨的,我国国内50岁左右的画家可能都有过亲身体会,学生要接受严谨的造型训练,对形的观察认识、对体与面的理解,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以下的专业课程,可见其教学的基本特征。其一,素描课是坚实基础。学生都要经过形体、比例与结构的反复锤炼,掌握形体的正确比例之后,才能在视觉审美范畴内,有规律地调整形体的主观变化,实现个性化的唯美追求。其二,解剖课要求学生对课程内容熟练掌握,体会造型的新鲜感、生动性,只有熟练掌握人体解剖之后,才会发现它的作用与意义。其三,构图课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几乎伴随学习的全过程,工作室导师每天都要检查学生的绘画创作小稿,许多学生的创作稿件往往要经过几十次修改。2002至2009年期间,笔者对列宾美术学院、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等几所院校开展了实地考察学习。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横跨欧亚大陆,俄国人的文化思想、艺术观念更容易为东方人所接受。从俄罗斯艺术家及其群体的成长案例中,也可以考察到这种严谨教育模式的另一面。我们熟知的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及现实主义大师有克拉姆斯科依、列宾、谢洛夫等;此外,在俄罗斯美术史上还有一些现代派艺术大师,如康定斯基、夏加尔、马列维奇等。文献资料显示:同样是师生关系的承接,却走出不同的天地。列宾的学生谢洛夫、库斯托其耶夫、索莫夫的画风都有所不同,可见其教育体制的另一特征。在关注巡回展览画派的同时,笔者也注意到俄罗斯艺术世界美术社团的画家。其中,有许多画家在插图、书籍装帧等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具有一定的前卫意识。这些艺术家对艺术领域的无畏探索,拓宽了视觉造型语言的表达性。别努阿、兰赛莱、戈洛文等艺术大师,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例证,严谨的传承却形成了丰富的艺术风格。俄罗斯画家自身的艺术轨迹也会发生不断的变化,谢洛夫的油画《少女与桃》和《伊达•鲁宾施坦像》,雅勃隆斯卡娅的著名油画《粮食》和《晚秋晴日》,都表现出不同的艺术特征,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康恰洛夫斯基的《丁香》、沃德金的《浴红马》、杰伊涅卡的《彼得格勒防线》、莫伊谢延科的《红军来了》、梅尔尼科夫的《告别》,都有着可贵的形式与多样化的风格。
二、评分标准与专业教学
俄罗斯院校的5分制评分标准,给予艺术学生大档次的划分,留有一定的回旋余地,给予学生有效的心理期待。同在一面旗帜下的现实主义美术可以结出不同的果实。以列宾美术学院油画系为例,几个工作室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貌,并有意识地拉开距离,突出自身的特点。
三、契斯恰科夫教学体系
高等美术教育教学素描课程研究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美术教育专业教学也在积极寻求改革。素描课程是高等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美术教育教学中的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多方面的问题。文章阐述了现阶段高等美术教育专业中素描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素描课程改革的方法和措施,以期优化素描课程与整个美术教育教学的关系,促进高等美术教育专业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美术教学改革
在高等美术教育专业中,素描是一门基础性课程,也是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在高等美术教育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在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长期受绘画、美术学专业的影响,难以完全适应“新课改”提出的新标准和新要求,影响了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因此,亟需对素描课程教学进行有效的改革。
一、高等美术教育专业中素描课程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美术教育专业中的基础课程——素描课程成为美术教育专业中课程改革的重点。一直以来,在传统素描课程的引导下,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教学缺乏一个整体的规划,以及完善的教学体系。①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素描课程的教学中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素描课程的教学偏重于关注技巧性,没有建立起独立、合理的美术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体系,导致素描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较为严重的偏差。很多高等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都是专业美术院校素描课程的简化,导致整个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滞后,培养的美术人才不够全面。
(一)课程设置偏离培养目标,教学模式陈旧
高等美术教育现状分析论文
我国具有现代意义和现代形态的高等专业美术教育,在经历了本世纪初至三、四十年代的发端与建构模式时期,五十至六十年代初的重新整合与变革时期,六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的停滞与恢复时期后,到八十年代中后期,特别是近几年,在“未来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在美育”的时代共识趋动下,进入了全面勃兴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是:美术专业点大幅度增设,办学规模和招生人数迅速扩大,专业结构有较大变化,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但是,作为一门学科,高等美术教育在整个教……
一喜中有忧的“热门”
我国现代美术教育起步晚底子薄。随着美育在整个教育中的价值、地位进一步肯定与提高,以及经济与文化建设的发展,每年仅靠几所艺术院校和师大美术专业培养为数有限的美术生,显然是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科专业点的增设,不同类型的学校办美术专业,扩大招生规模,这是时代的必然。于是,我们看到:那种长期以来全国几所美术院校“分割天下”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众多考生“同挤独桥”的现象已成为历史。时下,老牌艺术院校竟相致力于自身原有学科的重新分化与整合,以求新的扩充与发展机遇。高师院校更是在力求办学效益的提高,抢占市场的竞争中,对美术专业特别青睐,以致大量的美术专业点如雨后春笋般地生长出来。不少长期将美术视为“游艺”或“准学科”而对之不屑一顾的综合性大学,也将建构美术专业作为他们扩大规模,完善学科结构的新思路、新创举,“准学科”的艺术一跃便成为“锦上之花”。据有关资料统计,(注:见《中国美术教育》1995年6期杨瑞敏同志文章。)1987年我国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点(还不含专业院校和成人教育性质的办学点)为104个,到1990年初,发展到140个,近六年来,已增至300多个。如今的美术专业可以说扔掉了“短线”专业的帽子,而如同计算机、经贸、市场营销等专业一样,成为实实在在的“热门”。
然而,在一哄而上的办学热中,我们不无忧心地看到不少学校增办美术专业的热情是基于纯经济效益之上的,钟情于不薄的经费收入,而不是或没有将重点放在培养以实施美育为己任的美术人才上。在经济效益这个巨大的磁力诱惑下,一些学校不管是否具备必要的师资、教学设备、资料等条件,便扯起大旗,开始“招兵买马”。这种先招生,再四处招聘教师的现象,绝不乏实例。教学中的“因人设课”、随机应便,更是屡见不鲜。至于作为学科教育中心有的合理的课程结构,完善的教学内容,就更是无暇顾及了。蜂拥而上的专业设置,必然带来招生规模激剧增扩,以至出现不少地方招生人数与报考人数持平的状况。择优选才的原则面对这种状况苍白无力,因而不仅多少年来美术专业的文化录取分数在低水平上徘徊,而且生源的专业素质呈下降趋势。在成千上万的升学大军中,一部分文化素质低,也并没有什么艺术天赋的学生及他们的家长,把希望寄托在艺术专业的大门上。“报考普通大学无望,只好学美术,考艺术专业”,这已成为不少考生加盟美术考生队伍的“动因”。美术专业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部分低素质学生获得一种求饭碗的技术培训场所,这不能不说是美术教育的悲哀。我们能指望在这种情境中培养出大批合格的美术家或美术教育家么,更不用说造就有所作为的美术大师了。
在市场经济中有一条规模效益原则,即大规模带来高效益。但对于艺术教育来说,这一原则不一定完全适用。盲目地扩充规模既是一种巨大的浪费,也是对教育效益的诋毁。我们不能不看到,我国原有的有实力的美术院系,规模都不大,招生人数有限,其雄厚的师资力量及长期积累起来的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等因办学经费困扰,而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的宏观决策者们为何不把有限的教育经费更多地投注到这些院系的机体中,使其更有力地转换内在的生命机制,从而施放出巨大的潜能,而热心于“天女散花”、“重复投入”,以求虚假的兴盛呢?当不少“滥竽充数”式的专业输送出大批“滥竽充数”的美术生时,能说扩大规模带来了大效益吗?一旦美术专业向社会提供了过多的“伪劣产品”,不仅带来美术教育自身价值的贬值,接踵而来的是“恶性循环”的后果,评价美术教育效益最根本的原则,就是看其是否培养造就出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准的美术生。由此,对方兴未艾的高等美术教育热,我们应保持几分冷静与谨慎。
二走出“技术至上”的误区
美术高考制度对高等美术教育的影响
摘要:我国的美术专业的高考制度并不是非常的完善,在这种情况下造成了很多学生在通过美术的捷径进入大学。长久以来我国的不完善美术高考制度对我国的高等美术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得我国的高等美术教育参差不齐,无法全面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就美术专业的学生高考的制度的现状和对高等美术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以及对改善这种状况提出了几点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美术高考;制度;高等教育;影响;策略
今年我国对高等美术学校的限制越来越弱,逐步的开放了高等美术学校中美术专业的招收学生的数量,,同时,我国现阶段学生通过美术类的高考进入大学的比例很高,因为这些高等美术学校对于学生的文化课的程度要求非常的低。在这种境况下我国的高考制度对于高等美术教育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一、美术高考制度的现状介绍
1)我国美术高考的题目和形式比较固定和简单。我国的美术高考都是大部分的省份集体的出卷联合考试,但是通过对多年的美术高考题目的和形式的总结可以发现这些都是年年相似本质上没有特别大的变化,这些内容都是在素描、速写和色彩的这三个方面中选择,同时美术的高考形式往往是很简易,学生在不需要有深厚的美术功底就能够通过突击和记忆达到一个高分,这种美术的现象的产生严重的阻碍了高等美术学校的美术专业的优良和进步方向的发展。2)当前的美术高等学校对于学生的文化课的要求是非常的低的。现阶段我国的美术高等学校的高考录取学生的过程中往往对于美术学生的文化课的要求降低并且要求远远低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的水准。这种境况就造成了大部分的学生会认为在文化课不优秀的情况下选择美术类考试的这种捷径考上高等学校,更加造成了高等美术学校的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文化课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
二、不健全的美术高考对高等美术教育的影响
高等美术教育油画写生课程刍议
摘要:该文主要研究油画写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缺乏写生经验、油画语言单薄、概念性过强、画面结构不明确以及当代艺术的冲击等,通过辩证地分析这些问题,引入部分现象学的基础理论和一些大师的写生经验,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以期帮助学生解决上述问题。
关键词:油画写生;教学;画面结构
油画自西方传入我国历史已逾百年,系统性的油画教学经由先辈艺术家和教育学者引入,在我国的发展也近百年。油画写生是油画教学的一个切入点,这不是由中国油画教育独创,西方传统美术教育也是从写生开始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油画教学面临挑战,油画写生课程教学中暴露出一些问题。笔者归纳了一些普遍性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油画写生课程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写生经验,对材料和绘画语言掌握不到位。部分学生通过速成的考前训练进入高校学习美术,缺乏写生经验。以往的美术教学通过写生进行基础训练。现在的一些学生更倾向于画照片,这不利于培养其空间感、色彩感受力等。如果学生的写实经验不足,油画写生课程教学就会面对诸多困难。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写生方面的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熟悉油画材料、掌握油画语言。部分油画专业的学生到了大四毕业也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入门,学习效果、个人专业素养不高。学习油画确实有难度,学生在短短四年通过有限的写生和创作,很难完全掌握油画技巧。笔者通过大致计算得出:学生从大一到大四一般只能完成二十张左右的静物写生和人物写生,以及十多张校外风景写生。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一些大三学生不知道油画“吸油”这一问题,更谈不上解决问题。部分学生对于专业问题不够敏感,他们对油画的笔触、色调、造型以及层次等基本语言认识不清。油画不同于水粉和丙烯,如果学生依然持有先入为主的观念,用画水粉的方法画油画,那么创作的油画就会有水粉的感觉。油画语言由材料本身的特质和创作者的个性化风格决定,这些限制和规则将其与其他绘画语言区分开来。如,教师评价学生“这笔触美术史里没有”,就表达了对油画用笔方面的界定,创造性也是在承认这种界定的前提下表现出来的。2.过于概念化,不重视观察。一些接受过考前培训的学生往往会出现创作过于概念化的问题。一些学生创作的人物往往是一样的脸形、五官甚至肤色,往往只有人物的衣服和头发颜色有差异。一些学生在写生时很少观察对象,不重视对对象的形态和色彩的把握,也不考虑对象是否肖似。这些概念性的问题大多出现在创作者的潜意识里,即使有意识地规避也很难克服。蔡元培认为:“科学是用概念的,美术是用直观的。”①学生在写生中不注重观察,带着“已知”的概念观察和作画,画“知道”的东西和直观看到的东西。梅洛•庞蒂认为:“‘概念’不能先于‘执行’,在艺术表现活动之前,只有一种模糊的狂热。”②可见在写生之前,学生不能先入为主,不能有过多的预设,而是要始终保持敏锐的洞察力。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相较于真实的对象,学生更喜欢先用手机拍照,再对照着照片画画。部分学生因为习惯于画静止不动的图片,人物身上变化简单的衣褶往往会让他们束手无策。这样的写生往往会毫无生气,色彩灰暗、造型刻板、画面单薄,失去了写生的根本意义。有些学生往往走向观察的另外一个误区,即被动地观察对象,陷入对象纷繁的表象中不能自拔。这不是正确的观察方式,容易影响艺术家的主体性和艺术表现的多样性。3.缺乏抽象的画面结构,过分关注主体和具体内容。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在写生时容易被具体的对象吸引,而不注重画面中抽象的结构。他们注重物体的辨识度,在处理具体内容时往往会孤立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不知道画面中各个部分要处理到什么程度。赵无极有一次为学生改画,对照着模特画了很久,画好后学生在画面中根本找不到模特。这说明他只是借助对象之间的关系,表现对画面有益的部分。优秀的艺术家往往更看重写生对象中可以用来架构画面的关系,具体内容反而是其次。在这一点上,文艺复兴早期的多人物组合的大型壁画就有所体现。油画发明之后,一些艺术家反而更容易陷入琐碎的细节和表现质感的困境。画面结构问题其实属于素描构图的范畴。学生在构图时通常会出现以下问题。第一,主体物在画面中的比例不恰当,摆放的位置不合理,或过于居中,或偏离中心。一般在画面中打上“井”字框,在四条线的四个交点附近安排主体物比较合适。第二,画面的色块分割均等,等距离物体过多。第三,团块意识薄弱,物体摆放孤立、缺乏关联,不能形成连线。第四,画面中的线条缺乏粗细变化。如果没有较粗的长线,画面结构会显得绵软无力。这里的长线不是指单线,而是指两根线构成的长条。如果没有精彩的细线,画面会显得迟钝、笨拙。值得注意的是,细线条应当用于最关键、最精彩的地方,如人物的面部、领口等部位。第五,缺乏遮挡关系和隐显区别,所有物体全部出现或全被遮住,一条长线从左到右、从上到下。4.当代艺术的冲击。这一问题与上面的三个问题不同,上面三个问题是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当代艺术的冲击是基于艺术大环境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往往会让教师感到矛盾。随着当代艺术的发展,国外架上绘画的地位越来越边缘化,但一些艺术家依然在坚持,其中也不乏大师。国内架上绘画的情况稍好,但未来并不明朗。油画写生是现阶段高等美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国内外艺术大环境的影响与冲击。就目前而言,这门课程所占课时的比例较小,一些教师和学生会质疑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认为高校难以将每名学生都培养成艺术家。不同类型的高等美术院校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也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帮助学生掌握造型技术和油画语言;二是对创作的积累和铺垫;三是对审美的深入体验;等等。对于如何培养艺术家这一问题,笔者赞同万木春的观点:我们只能用这个时代培养艺术家的一般方法培养艺术家,而真正的天才是教不好也教不坏的。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认为,传统守住了,新的艺术形式才变得有意义,否则那些新的艺术形式将会毫无意义。
二、油画写生教学的改进策略
师范院校美术培育目的
1美术教育的含义及类型
美术教育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19世纪的德国。美术教育是一种以美术为教育媒介,充分挖掘美术的素质教育功能,追求普通教育意义的人格素质教育效果的教育行为或教育活动,也就是说教育活动的目标是为了完善人格而协调地发展人的整体素质。所以,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是以美术为基点、以教育为载体、以人为本位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这是美术教育的本质含义。美术教育分为以美术为取向的美术教育和以教育为取向的美术教育。以美术为取向的美术教育是以美术为着眼点,从美术本位出发,以教育为手段,发展和传播美术文化,同时借助一定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传达美术知识和技能,促进美术文化的整体发展。以教育为取向的美术教育的着眼点在教育,从教育的价值来看待美术教育,把美术作为一种媒介,建构以美术为学科的教育教学理念,培养人的道德观、情感观、审美观、智力和创造力等基本素质和能力,以便促进人的全面素质发展[1]。因此,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可完整地被表述为:以教育为手段,向学生传达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发展和传播美术文化;以美术为媒介,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能力,发展智力和创造性,获取一般教育学意义之功效。
2合理定位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一所大学或学院的出发点,也是其最终的归宿。有研究者从宏观角度指出,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是一个体系,一般由3个层次组成,即国家层次、学校层次和专业层次。国家层次的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是宏观性的培养目标。它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教育方针、社会需求和本科教育的特点规定了本科教育人才的基本规格和质量标准。学校层次的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是中观性的培养目标。它依据国家层次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规格和质量标准,学校的科类性质、在整个高等学校系统中的地位、所在经济区域、办学传统和条件等,制定培养目标。不同科类、层次、区域学校的本科教育培养目标不尽相同,即便是同一科类和层次,由于所在区域不同,其培养目标也会有所差异。专业层次的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是微观性的培养目标。它既要依据国家层次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规格要求和质量标准,又要依据学校层次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一般规格要求和质量标准及专业性质等做进一步的具体规定。可见,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不能等同,也不能相互替代。所以,应根据具体国情、区域特点、学校类型、学科特点制定合理的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3民族地区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特点
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仍未能脱离专业美院美术教育培养模式,未把美术与教育真正结合起来,以技能型专业美术教育为主的教育理念仍占主体地位。具体表现:培养目标过于技术化、专业化。当前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培养目标基本沿袭了其他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培养目标,自己没有突出的特色。故此,笔者认为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培养目标应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加强。
手工艺在美术教育中的现状及价值
摘要:从大量实践来看,手工艺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的价值及意义主要表现在它能适应基础美术教育的改革、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能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它有助于形成美术教育的生态意识。本文对手工艺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的现状及价值进行初步探讨,对手工艺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价值进行思考和审视。
关键词:手工艺;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现状;价值
从世界范围来看,人文艺术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很多学者认为,人文艺术帮助人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是增强理解力,开发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按阶段划分的话,美术教育体系包括了学前阶段、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以及高校阶段的美术教育,直至硕士、博士生美术教育。对于高校美术教育而言,其主要包括:专业美术教育、普通美术教育以及职业美术教育。普通美术教育主要指普通非艺术高校中的美术欣赏等美术选修课程,专业美术教育主要指培养专业美术工作者的教育,而职业美术教育则包括师范美术教育,主要培养未来的美术师资,艺术设计专业美术教育,主要培养艺术设计师。其中,承担培养艺术师资重任的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这主要是因为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主要是以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为主要目标,这些受教育者将会成为下一代的导师,影响的可能是两三代人。我们不难知道,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与基础美术教育的关系密切,两者可谓息息相关。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以及教育理念等会间接或者直接地影响到未来基础美术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教师的成长。也就是说,基础美术教育中欠缺的部分应当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获得进一步的补充,那么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内容也就应当充分考虑基础美术的教育教学。近些年来,由于在基础教育的改革当中提高了对学生思维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视程度,因此将手工艺课程提升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然而就近年的情况来看,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当中手工艺课程却出现了部分边缘化和缺失的倾向,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手工艺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价值的重新思考与审视。
一、手工艺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的现状
从现实来看,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实施基础美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教育者为目的,以使得受教育者能够掌握从事美术教育的必备的能力为。目前,虽然一些高等师范院校也逐渐重视手工艺教育,也都采取了不少增加手工艺课程比例、课时的策略,但对于大部分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情况而言,手工艺的课程相关的数量占总体课程数量的比例还是有待提高,其中开设专门手工艺专业课程的高等师范院校就更少了,手工艺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边缘化的状态。
1、教材理论体系有一定的发展,但未很好地适应基础美术教学
漫谈师范美术教育的境况和未来发展
摘要:高等师范美术院校要明确教学、科研和创作三者的关系,确立教育性、研究性、学术性是师范美术教育的关键。当前高师美术教育,其教育性质与教育功能,以及教育质量和培养目标都存在明显问题。高师美术教育的发展,就是要建立科学规范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以及建构中国美术教育的精神品质和语境。
关键词: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时代诉求未来发展
一、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境况和时代诉求
回溯历史,中国现代美术教育正是在师范美术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06年,南京两江师范学堂设立图画手工科,标志着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起步,随即保定北洋师范学堂和杭州师范学堂等也实施了以西洋美术教育内容和方法为主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手段。随后,苏州美专、北京美专、杭州美专等私立美术学校和国立美术系科相继建立,形成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完整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传统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式为现代规模化教学所取代;美术教育不再仅仅是提高个人修养的需要,更在于职业化的训练和社会普遍的美育功能。教学的内容也不仅仅是个人经验的传授,而是成为系统化、学科化和规范化的普遍教学;美术的培育对象也由少数文化精英转向社会大众,强化美育在大众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然而,现实让我们感到,能够承担和实践这一使命和责任的教育者还不够多,美术教育的主导性还不够强。具体体现为,首先,许多美术教育者对民族美术教育无从着手,简单地以传统的教学和创作状态来应对当今多变的美术教育形式。同时,自身的师德修养理论研究及学术思想、创作能力都很匮乏。同时,只热衷于西方美术观念、思维方式,完全用西方的色彩、素描技能来建构自己的美术形态,对民族传统美术的价值缺乏深入理解,使外来文化占据了美术教材、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主导地位。西方美术内容与艺术观点往往成为美术教育的主体与核心,出现了对西方美术教育的理念、课程、教学体系的模仿、照搬,以至于当代美术教育务虚多、求实少,急功近利多、长远思考少。所以,高校美术教育肩负着中国美术人才培养和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振兴的任务,是民族美术发展创新的重要基础、教育理念和方法,这决定了美术教育的抉择与走向。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现代美术教育的时代诉求下,高师美术教育的民族性教育理念与方法就显得极为重要和充满启示性意义。高师美术教育与专业美术学院的不同之处,应该是把研究学术、搞艺术创作和为人师表结合起来,这是高等师范院校美术师资建设的关键。为师、为学、为艺,应该是从事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的艺术家、教育家共同追寻和坚持的理想。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为学者,慎思、笃行、问道;为艺者,敏悟、游心、抒怀。三种不同的文化使命与生活状态,都聚集在当代高师美术教育者的身上。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美术师资。优秀的教师不一定画得最好,但一定要教得最好,其着眼点应该放在美术教育上,因此,美术教师首先是为师,应该是美术教育家而不是单纯的创作家,为师比为艺更为重要,“师范性”是根本。另外,对为师者来说,还必须在美术研究和艺术创作中有较高建树,这是根本,所以,明确教学、科研和创作三者的关系后,确立教育性、研究性、学术性是师范院校美术教育的重中之重。
二、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美术理论在美术教育的地位
高等院校开展美术教学,完全符合新时代素质教育理念,遵循新时代的教育规律,有利于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美术人才。在高等美术教育过程中,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帮助学生塑造美术灵魂,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在美术教育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美术素质,不但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操,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美术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同时又是一种专业技能的教育。
一、高等美术教育的地位
随着教育领域的改革和发展,在素质教育观念影响下,高等美术教育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助于帮助学生塑造灵魂,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那么美术教学老师可以通过现代先进的教育技术,为学生们展示出我国的历史事迹、大好山河以及很多英雄人物,让学生在这些历史史记中找到创作灵感,再了解历史史记背后故事的同时,帮助学生洗礼思想和心灵。老师的初试完这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后,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艺术的认知和理解,从而为创作优秀的美术艺术作品带来了巨大的灵感。另外还有一些优秀的美术艺术作品可以培养学生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抵御、团结一致的爱国主义精神,老师通过这些优秀的美术艺术作品长时间的启迪和教育,可以对学生心灵产生巨大的影响,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为学生创造出更多优秀的美术艺术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就必须明确高等美术教育的具体目标,认识到高中美术教育的地位,对于推动美术理论教学的开展'有很大的影响。
二、在高等美术教育过程中学习美术理论的重要性
在人类文化和实践过程中,美术作为一种特殊性的艺术产物,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教育来提升人类的美术能力,现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包括美术基础教学,所以说在高等美术教育过程中美术理论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美学、美术创作、美术史和美术批评四个层面。对于很多西方国家来讲,在高等美术教育过程中更加注重美术的理论教育,很多西方学者认为注重美术理论,教学能够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有利于提升全民的审美水平,人们只有在不断欣赏美和发现美中才能创造美。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完毕后,需要对美术作品进行判断和分析,这就需要培养学生更高层次的审美鉴赏能力,美术批评的重要性得以体现。很多西风发达国家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关注到学生,对于美术史的学习,让学生对于美术发展的历史脉络有深入的了解,能够对美术发生的变化在不同历史时期明确其原因。在这些理论知识学习好之后,让学生对美术有整体的认识,从而形成自己的作品鉴赏风格和创作风格。
三、现阶段我国高等美术教育过程中美术理论教育的实际
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困境及对策
一、高等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教学内容长期得不到更新
我国大部分高等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都与专业美术院校使用同样的美术教学内容和方法。这是由于大部分的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都没有经过专门的师范教育,具有幼儿园实际教学经验的教师的数量更少。大部分教师只能照搬自己在美术院校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要求学生能够达到美术专业的美术水平。例如美术教育中很少涉及到制作玩具的方法,导致毕业生就业之后遇到很多困难。
(二)师资力量薄弱
高等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基本出身于专业美术院校,对于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教学法等理论知识比较生疏。一些美术教师过于重视传授美术技能技法,没有穿插运用幼儿美术教学的理论和方法,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教学意识。总体而言,我国高等师范大学的学前美术教育但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
(三)缺少完善的教学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