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嫁接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2 22:23:2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柑橘嫁接技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柑橘种植技术与管理策略研究
柑橘是我国重要经济作物之一,也是人们日常食用的主要水果之一。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柑橘产业迅速发展。但是我国柑橘产业仍旧与其他柑橘主产国间存在明显的差距。因此,我们应当提升柑橘种植技术,完善相关管理模式,以提高柑橘品质,并推动柑橘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1柑橘种植技术要点
1.1建园、整地。环境是影响柑橘生长与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之一。建园时,选择有一定渗透性、肥力充足、适宜含水量与酸碱度、地势平坦、远离工业区及城区,具有较强保水保肥能力的土壤的地方作为建园场所,并修筑必要道路,建设排灌、蓄水、防风林、肥源及其他附属设施,以满足柑橘种植需求。整地时,先清理地面杂草、残桩及枯枝,再深翻,每亩地施入3000公斤左右的有机肥作为底肥,碎土耙平后开宽度为1.25米左右的畦,确定沟宽33厘米、深13厘米;整细、整平畦面土,控制畦四周比畦面略高;必要时喷施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杀菌剂进行土壤杀毒。1.2选种、育苗。选种时,根据当地地质环境及种植情况选择优质、丰产、稳产的品种,必要时做少量换种试验,观察其是否优质生产,再选择是否推广种植。育苗时,选择根系发达、健壮无病毒、四季可种植、种植后无缓苗期、有丰产稳产优势的苗木,在温室大棚中进行培育,嫁接后将容器苗移至露地培育。嫁接过程中,采取单芽腹接法、单芽切接法等。1.3播种、栽植。播种时,在畦面施腐熟肥液,待液肥稍干后对砧木采取开畦横行条播、撒播等方法进行播种。栽植前,按照当地气候特点、苗木类型、苗木树梢老熟情况、园地排灌设施及种植习惯等确定定植时间,并根据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宽窄行以及等高种植等栽植方式确定定植密度与定植点,确定完成后挖穴(沟),保证穴径为1.10.1米、穴深为0.8米。若选择秋季栽植,则需要在植前30天左右挖好定植穴(沟)。栽植过程中,控制回填土壤高于地面17.52.5厘米,并将其堆积成直径60厘米左右的土墩,避免土层下沉而使苗木嫁接口埋入土中。1.4改土、施肥。改土指的是土层增厚、土壤培肥;我国大多数柑橘园地都是需要经过改土才能种植柑橘的。改土一般在种植前完成,倘若时间仓促来不及改土,则应在种植后三年时间内完成土壤改良,以便柑橘正常生长、如期投产。肥料的作用在于供给养分、改良土壤。施肥过程中,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合理使用无机肥和配方肥料;以土壤施肥为主,配合叶面施肥,采取环状沟施、条沟施、穴施以及土面撒肥等方法;就幼树而言,勤施薄施,以氮肥为主,配合使用磷、钾肥;就成年树而言,要施好萌芽肥、保果肥、壮果肥以及采果肥。至于具体如何科学施肥,果农还应以当地农技推广站、土肥站给出的配方施肥方案为基准进行实践操作。1.5节水灌溉。柑橘为需水性果树,在土壤含水量少于60%的情况下要进行灌水。常规灌溉通常使用沟灌、浇灌等方法,且不说用水量大、投入人力资源多,实际管理也较为困难。在绿色生态农业的持续推进下,柑橘灌溉开始向微喷、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向发展。灌溉时,在定植15天内根据土壤干湿程度确定浇水量,采取滴灌方法每天或几天灌水一次,定植30天后每周滴灌一次,以保持土壤通透性,并满足柑橘需水要求。但要注意的是,滴灌容易使管道及滴头堵塞,所以要定期对其进行清理。
2柑橘种植管理策略
2.1改善种植环境。实践证明,合理应用覆草栽培技术能够有效改善柑橘种植环境,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并最大限度提高天然降水利用率。目前覆草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为树盘覆盖、株间覆盖以及整园覆盖;其中整园覆盖最有效果,可最大化发挥覆草储水增肥作用。整园覆盖时,要注意选择在降雨集中期或者土壤解封期进行,以减少土壤水分流失;覆草后,撒上一层薄土,并在埋压后重新覆盖新草,以保护土壤浅层根系,同时防止火灾隐患。此外,还应当注意及时翻土,清除其他杂草、残枝及枯叶,以防止病虫害寄生。2.2优化土壤管理。土壤管理的目的在于为柑橘树生长结果创造适宜的肥、水、气、热等土壤条件。优化土壤管理过程中,根据果树生长情况和气候环境变化,及时采取深翻施用有机肥、绿肥、间作、覆盖培土、中耕及其他水土保持措施,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使土壤维持最佳结构状态。对于受涝的柑橘,采取开沟排水、清理污泥杂物、适时松土、根外追肥等措施予以恢复弥补。2.3加强病虫害防治。根据不同病虫害生物特性、柑橘生长时期以及其后环境变化选择生物、物理、化学等方法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例如,防治橘权爪螨,也就是柑橘红蜘蛛,在春季进行清园工作,剪除枯枝、病虫枝,清理杂草、枯叶,柑橘萌芽前期喷施0.8~1.0波美度石硫合剂或者是松碱合剂8~12倍液,萌芽至开花期喷施5%噻螨酮乳油或者是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其他时期喷施10%螨死净1000~1500倍液,保护并利用其天敌,如食螨瓢虫、捕食螨、虫生藻菌等。2.4及时修剪控梢。根据不同季节果树的生长情况采取不同的修剪方式。在春季,以柑橘自然生长为主,不动大枝,不短截,仅在花蕾绽放前期对少量丛生性枝梢进行适量修剪;在夏季,以控梢为主,原则上不留夏梢,看见就抹杀;在秋季,由于果量较大,容易造成枝果挤压,所以以“立柱固枝”为主,疏除畸形果、日灼果;在冬季,采果后立即实施重度修剪,回缩过高树体树冠2.5厘米左右,以大枝调优二三级枝组分布结构,并对过于下垂、突出的枝组进行短截,及时在剪枝口涂抹愈伤防腐膜保护伤口愈合快。在柑橘种植过程中,应当根据当地实际种植情况做好从选地整地到节水灌溉的每一个重要环节,并以柑橘生长情况为基准,改善柑橘种植环境,优化土壤管理,加强病虫害防治,及时修剪控稍。同时,提高柑橘种植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从而实现柑橘质量与产量的稳定提升,保障柑橘种植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
作者:金龙 单位: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林农镇农业服务中心
农业园区及示范点建设调研报告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猕猴桃示范园区建设。乡村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规模1600亩,现已整合农开、发改、扶贫、国土、畜牧、农业等项目资金1800万元,完成机耕道、园间操作道、冷藏库测设选址和土地测绘工作,成立了村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园区猪场建设已动工,现已在示范园区开展技术培训2期次,培训200余人,发放资料2000余册。镇村、乡村猕猴桃标准园建设规模400亩,现已全面完成苗木定植、施肥等工作。镇村猕猴桃低改标准园建设规模1000亩,现已完成土地翻耕、苗木补植、立杆、施肥等工作。
(二)柑橘品改示范园区建设。镇社区柑橘品改精品示范园建设规模1000亩,现已完成春季施肥、第一次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工作;乡村柑橘品改示范园建设规模1000亩,现已投入资金75万元,全面完成高接换种(主要嫁接湘蜜1号、大分四号),已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3次,开展技术培训2期次,培训橘农1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00余份。
(三)茶叶标准示范园区建设。镇村茶叶精品示范园建设规模500亩,现已完成2次施肥、苗木修剪、中耕除草等工作;镇村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建设规模1300亩,现已完成苗木补植、2次施肥、中耕除草等工作,已开展技术培训3期次,培训茶农3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400余份。
(四)优质稻标准示范园建设。乡镇优质稻标准示范园建设规模1万亩,现已投入资金190万元,全面完成育秧工作,插秧工作已经开始,已完成插秧面积2000亩,开展技术培训5期次,培训农民320人次;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新修0.3×0.3m渠道5200m,0.8×1m渠道450m,生产道路1025m。
二、下步工作打算
核桃苗木繁育基地建设方案
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发展壮大核桃产业,为半高山地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可靠的保障。根据县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专纪[2013]18号和县委专题办公会议纪要[2013]7号专纪精神,特拟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建设地点
根据我县的地理位置、土壤条件、气候条件、技术力量和设施设备等条件将项目建设的地点确定为县柑橘良种繁育中心即九畹溪镇砚窝台村东风坝。
二、基地规模
核桃苗木繁育基地建设规模150亩,其中采穗圃50亩,苗圃地100亩。繁育品种以本地优良品种和引进苗木品种中的优良单株为主。
三、建设期限及业主
乡村发展集体经济调研报告
市店村地处镇西部边缘,离集镇5公里,紧邻区和三峡机场,至店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捷。年,原枫橡树村并入该村。全村现有5个村民小组,490个户1585人。国土面积8.88平方公里,耕地3956亩,其中水田3337亩,旱田619亩。村域范围内有蒋家冲水库一座(占地400亩,库容350万立方米),堰塘150口,属典型的丘林岗地。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来,该村积极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提出了“人平留下8分口粮地,其余发展苗木和柑橘”的口号,走出了一条适合本村实际的发展路子。近30年来,通过勤奋努力,该村终于摘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实现人平纯收入近万元。户户打有水井,吃上了放心水。现在的店人,生活富裕,心情舒畅,扬眉吐气。年,店村经济总收入2853万元,工业产值180万元,人平纯收入9317元。
一、发展概述
店村主导产业为柑橘和花卉苗木。目前,该村柑橘面积3000亩,年产量5000吨以上,年收入800万元左右;花卉苗木近400亩,年收入400万元左右。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以市人大代表陈明、易进等苗木大户为龙头的花卉苗木产业已成为农户经济收入新的增长点。据调查统计,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和务工收入为主,个别农户以养殖业为主,但养殖业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目前该村小集镇有个体工商户20余户,其中从事机动车修理及加工制造的3户,农家超市4户、商品零售和饲料经销8户、交通运输2户、其他行业5户。
近年来,该村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村中走出去的知名人士的支持,先后投资180万元,为该村铺上了水泥路,建设了1座桥梁,彻底改变了村里泥泞的道路问题,改善了村里的交通状况,该村还建设了高标准党员活动室,实现了有线广播户户通,使广大党员群众有了学习活动的场所,改善了村容村貌和生产生活条件。
店村地灵人杰,人才辈出,民风淳朴,学风犹浓。在外担任副处以上领导干部的有8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批批学子外出深造,出色完成了学业。仅年,就有20多个村民子女考上大学。现在,该村在校高中生15人,大学本科在读12人,已毕业分配工作的有80多人,几乎每户都有大学生。其中博士生11名、硕士研究生15名。
二、主要问题
培育新型农民经验交流
培育新型农民是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然要求。培育新型农民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务之急。近几年来,远安县不断加强农民文化、技术、经营能力的培训,有力的促进了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的科学发展。
一、主要做法
坚持把培育新型农民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要求,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主体的模式,积极开展新型农民培育。
1、政府“掌舵”。一是整合资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和造就一支素质较高、门类齐全、结构合理、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农民队伍为目标,整合农村乡土人才培训、“阳光工程”、“春风行动”、“雨露工程”等培训资源,采取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培训网络、优化培训环境等措施,围绕优质米、食用菌、柑橘、桑蚕等主导产业,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劳动力转移等培训。从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期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学制一年,学习内容以柑橘、食用菌等实用技术为主,每年培训主题班学员(农村种植大户)80人以上。投资200余万元建成了数控机械加工实训基地和电工、电焊工免费培训基地,并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一批“双师型”教师投入到教学工作;二是创新途径。为切实减轻农民参加培训的经济负担,通过以会代训和设立“流动学校”,把技能培训、普法教育送到农民家门口。年先后在各乡镇开办了茶叶栽培与加工技术、食用菌加工与营销、矿山安全管理、农机驾驶与维修等10余个培训班。三是政策激励。为充分调动农民培训的积极性,制定了一系列资金优惠政策进行激励引导,包括:免费为农村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免费为农民进行就业引导性培训;对农村劳动力培训人员所需的特种行业操作证和职业等级证,收费标准按国家规定的标准下降50%收取;对返乡创业培训和农村大龄未婚青年参加技能培训每人每天给予10元生活补贴等。
2、多方“助力”。一是民营培训机构拉动。积极整合三江航天集团主体调迁留下的存量资产,引进和培育青华职校、长城电脑、科苑电脑等一批民营培训机构,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实行自主招生、自主培训、自主管理、自主介绍就业和自主跟踪服务,拓宽了农民培训渠道。二是专业合作组织互助。充分发挥柑橘、食用菌、茶叶、桑蚕、畜禽养殖等专业合作社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开展培重点、树典型等系列工程,实施结对帮扶计划,为农民提供知识宣传、技能培训、信息推介、产品销售“一条龙”服务,增强农民自主发展能力。目前,全县各类专业合作组织29家,吸纳会员近3万人,带动农民10万余人。三是现代培训载体促进。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在各乡镇设立远程教育网点,对农民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同时,坚持媒体宣传、媒体教育和媒体督办相结合,通过在新闻媒体举办专题节目等形式,对农民进行引导教育,着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
3、农民“扬帆”。一是能人示范。通过能人领办项目、创建基地、示范引导等措施,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学技术。鸣凤镇北门村叶春分,利用三峡移民安置划给他的4亩田种植柑橘,开展新品种、新药剂、新技术的应用,并亲身实践去指导果农,在他的带动下附近的农户自发新建果园800亩。果农对技术有疑问时,可以随时亲临他的示范田观摩。几年来,他的示范田里接待参观学习培训的果农达1500人次。二是典型推动。各类种养典型成功人士,通过典型引导,推动周围群众规模种养、科技致富。洋坪镇万家咀村村民奂忠荣,参加县组织的柑橘技术培训班后,现承包柑桔20多亩,平均每年收入8万元,他的成功经验带动全村发展柑橘700亩。他不辞辛苦,不计得失,走岗串户,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嫁接剪枝、施肥除虫,让农民在田边地头免费学习技术。三是网络自助。部分有条件的农民自家买电脑、上宽带,利用网络资源满足农业产业发展中各个季节、各种时段的需求,基本实现了足不出户学技能。洋坪镇马渡河村柑橘种植大户杨洪照,去年自家南丰蜜桔喜获丰收,但受金融危机和四川柑橘大实蝇疫情影响,缺少信息和销售渠道,导致柑橘全部滞销在家。他通过在互联网上销售信息,很快邻近县市的客商纷纷打电话订购,家里的柑橘一销而空,6亩柑橘获利近3万元。当遇到柑橘病虫害时,他时常上网搜索对策,遇到的难题迎刃而解,把握了防治的最佳时期。
乡间中学生物教学课堂中应注重实用性
摘要:农村孩子在上初中时能通过学习生物学科时,学到一些有关种植和养殖方面的知识,就能在今后从事农业生产时取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初中生物教学对种植和养殖知识的实用性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迫切。
关键词:生物教学提高实用性农业
日前,农民还是进行着比较落后的种植、养殖方法,使得原本可以提高的农作物、家禽家畜的产量得不到提高。究其原因,就是缺少生产技术。目前县级职业高中、中专等实用型学校开设的专业几乎没有一个专业是种植、养殖类的,全都是工业、商业、服务业的,并且农村中学在生物教学时只顾升学,没有挖掘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潜力。这样就决定了农业生产型人员生产技术的落后和奇缺。因此乡镇初中生物学教学时,加强生物学的实用性教学就尤为重要。
一、提高生物教学的实用性,提高教师自身业务水平是前提
目前农村初中生物教学普遍是按生物课标进行教学,按升学目标教学。近几年来,笔者经常到乡镇中学调研,就初中生物课教学,对生物学知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方面的教学内容,生物课外实习小组活动的开展情况,农村种植和养殖大户的参观等活动进行调查。没有一所学校的生物教学过程中开展了上述活动。所调查的学校没有成立课外实习小组、兴趣小组。现代农业生物技术是仅次于医药生物技术、发展最迅速、效益最显著的领域,它将成为下个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农业生物技术将为未来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希望,生物技术将在环境治理上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合格的生物学教师要有渊博的生物专业知识,具备终身学习的思想,经常吸收各种科研信息,提高理论水平。除了理论知识,还应掌握基本的应用性技能,了解农村栽培、种植、养殖的主要生物种类,掌握科学的栽培、养殖及管理的方法,全面了解当地的农村和农业的实际情况。
二、提高生物教学的实用性,课堂教学是主阵地
市农业产业化的探索与创新
市农业产业化的探索与创新
——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是“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一个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江津市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取得了“组织最佳化、产品最优化、经营市场化、成本最低化、效益最大化”的效果。2003年12月1日,《重庆日报》头版头条以《“江津模式”的启迪》为题,报道了在重庆农业结构调整中“给人以全新的启迪”的“江津模式”。何谓“江津模式”,《重庆日报》指出,“就是引进城市工商资本,用企业化的方式进行结构调整,使农产品的生产真正变成企业化的生产方式”,简而言之就是“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
江津是一个农村比重较大的县级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是全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八五”时期起,江津的粮食、肉类、水果、淡水产品等农产品的产量都进入了全国百强县(市)行列。但是随着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到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农业大县(市)的优势逐渐丧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是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严重地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江津曾经进入全国农业百强县(市)行列,但是农产品“好的不多,多的不好”,卖难问题十分突出;农户已成为相对独立的市场主体,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很低,千家万户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缺乏有机联系;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农业受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双重压力,投入大、周期长、成本高;长期困扰国民经济发展的农产品供应不足的矛盾缓解了,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比较效益不高、农民增收困难的矛盾依然突出。面对新阶段、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我市从“十五”期间就提出了“跳出农业抓农业,创新思路调结构”的指导思想。特别是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和重庆市“三百工程”启动以来,市委、市政府进一步调整了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出“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思路,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基础。在实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用工业化理念狠抓了“四大农业”和“一个目标”:“四大农业”就是业主农业、特色农业、商品农业和科技农业,“一个目标”就是实现效益最大化。
一、实施业主农业,实现组织最佳化
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扶持龙头企业的政策,龙头企业管理办法,成立了江津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专业大户,广泛推行“公司+农户”、“业主+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业主制农业”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分户经营的落后模式。目前,以国有企业、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股份合作企业为主的各类农业企业已达到720多家,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市级龙头企业55家,重庆市级龙头企业9家;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158个,带动全市约70%的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农业产业化管理简析论文
——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是“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一个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江津市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取得了“组织最佳化、产品最优化、经营市场化、成本最低化、效益最大化”的效果。2003年12月1日,《重庆日报》头版头条以《“江津模式”的启迪》为题,报道了在重庆农业结构调整中“给人以全新的启迪”的“江津模式”。何谓“江津模式”,《重庆日报》指出,“就是引进城市工商资本,用企业化的方式进行结构调整,使农产品的生产真正变成企业化的生产方式”,简而言之就是“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
江津是一个农村比重较大的县级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是全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八五”时期起,江津的粮食、肉类、水果、淡水产品等农产品的产量都进入了全国百强县(市)行列。但是随着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到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农业大县(市)的优势逐渐丧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是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严重地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江津曾经进入全国农业百强县(市)行列,但是农产品“好的不多,多的不好”,卖难问题十分突出;农户已成为相对独立的市场主体,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很低,千家万户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缺乏有机联系;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农业受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双重压力,投入大、周期长、成本高;长期困扰国民经济发展的农产品供应不足的矛盾缓解了,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比较效益不高、农民增收困难的矛盾依然突出。面对新阶段、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我市从“十五”期间就提出了“跳出农业抓农业,创新思路调结构”的指导思想。特别是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和重庆市“三百工程”启动以来,市委、市政府进一步调整了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出“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思路,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基础。在实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用工业化理念狠抓了“四大农业”和“一个目标”:“四大农业”就是业主农业、特色农业、商品农业和科技农业,“一个目标”就是实现效益最大化。
一、实施业主农业,实现组织最佳化
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扶持龙头企业的政策,龙头企业管理办法,成立了江津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专业大户,广泛推行“公司+农户”、“业主+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业主制农业”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分户经营的落后模式。目前,以国有企业、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股份合作企业为主的各类农业企业已达到720多家,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市级龙头企业55家,重庆市级龙头企业9家;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158个,带动全市约70%的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一是在经营形式上,以农业企业、业主经营、合作经营为主,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目前种植经营花椒50亩以上的企业、业主达350多户,带动了全市22万农户、61万农民从事花椒产业,分别占全市农户和农民总数的58%、56%。现已种植的3.14万亩优质晚熟柑橘,全部实施业主制经营,其中企业、业主31家,种植面积1.65万亩,占总面积的53%;专业合作社18家,占总面积的47%。二是在用地问题上,以业主转包租赁等规模流转为主,突破产业发展用地制约。2004年,全市农村土地流转22万余亩,其中13.8万亩转包出租给农业企业和业主,占流转总面积的63%。三是在资金投入上,近三年来,全市由国家投入农业资金1.2亿多元,由民间资本投入7亿元以上,其中企业、业主投入资金达5.6亿元,约占民间资本的80%,有效缓解了农业投入严重不足的矛盾。
市农业产业化研究论文
——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是“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一个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江津市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取得了“组织最佳化、产品最优化、经营市场化、成本最低化、效益最大化”的效果。2003年12月1日,《重庆日报》头版头条以《“江津模式”的启迪》为题,报道了在重庆农业结构调整中“给人以全新的启迪”的“江津模式”。何谓“江津模式”,《重庆日报》指出,“就是引进城市工商资本,用企业化的方式进行结构调整,使农产品的生产真正变成企业化的生产方式”,简而言之就是“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
江津是一个农村比重较大的县级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是全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八五”时期起,江津的粮食、肉类、水果、淡水产品等农产品的产量都进入了全国百强县(市)行列。但是随着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到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农业大县(市)的优势逐渐丧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是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严重地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江津曾经进入全国农业百强县(市)行列,但是农产品“好的不多,多的不好”,卖难问题十分突出;农户已成为相对独立的市场主体,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很低,千家万户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缺乏有机联系;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农业受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双重压力,投入大、周期长、成本高;长期困扰国民经济发展的农产品供应不足的矛盾缓解了,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比较效益不高、农民增收困难的矛盾依然突出。面对新阶段、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我市从“十五”期间就提出了“跳出农业抓农业,创新思路调结构”的指导思想。特别是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和重庆市“三百工程”启动以来,市委、市政府进一步调整了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出“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思路,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基础。在实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用工业化理念狠抓了“四大农业”和“一个目标”:“四大农业”就是业主农业、特色农业、商品农业和科技农业,“一个目标”就是实现效益最大化。
一、实施业主农业,实现组织最佳化
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扶持龙头企业的政策,龙头企业管理办法,成立了江津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专业大户,广泛推行“公司+农户”、“业主+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业主制农业”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分户经营的落后模式。目前,以国有企业、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股份合作企业为主的各类农业企业已达到720多家,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市级龙头企业55家,重庆市级龙头企业9家;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158个,带动全市约70%的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一是在经营形式上,以农业企业、业主经营、合作经营为主,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目前种植经营花椒50亩以上的企业、业主达350多户,带动了全市22万农户、61万农民从事花椒产业,分别占全市农户和农民总数的58%、56%。现已种植的3.14万亩优质晚熟柑橘,全部实施业主制经营,其中企业、业主31家,种植面积1.65万亩,占总面积的53%;专业合作社18家,占总面积的47%。二是在用地问题上,以业主转包租赁等规模流转为主,突破产业发展用地制约。2004年,全市农村土地流转22万余亩,其中13.8万亩转包出租给农业企业和业主,占流转总面积的63%。三是在资金投入上,近三年来,全市由国家投入农业资金1.2亿多元,由民间资本投入7亿元以上,其中企业、业主投入资金达5.6亿元,约占民间资本的80%,有效缓解了农业投入严重不足的矛盾。
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隶属于省市,全县辖11个镇(乡),299个行政村,2890个社,幅员面积703平方公里,总人口56.67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18%,是典型的农业县。以传统农业为主,将柑橘、生猪作为优势特色产业。截止目前,已培育打造柑橘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生猪农民专业合作社50个。其中天保柚获得国家商标注册,喜帮生猪获得国家级示范专业合作社,助推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二、产业现状
(一)柑橘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产业规模及生产经营情况。
县属柑橘产业发展适宜区,盛产甜橙、柠檬、柚子等柑橘。2014年,全县水果基地面积达到10万亩,其中甜橙种植面积6万亩,以柑橘产业为重点,建设万亩核心示范区3个。全县现有盛产柑橘的乡镇5个,柑橘专业村25个。建成万亩以上集中成片柑橘示范基地3个,2000亩以上集中成片的5个,1000亩以上集中成片的7个;有可士可果品加工销售企业1家,县城新老城区各有中型果品批发市场1个,有县富鑫柠檬开发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省市级龙头企业2家、有益发种植专业合作社10家,家庭农场2家、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运作,实行订单生产和二次返利达到了企业增效,农户增收的目的。2014年,全县水果总产20万吨,实现产值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2.85%,助农人均增收8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