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调查报告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2 15:50:3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钢筋调查报告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城乡供水系统分析
摘要:金溪县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县,安全饮水问题比较突出。本文对金溪县城乡供水现状进行调查,对供水水源、水质进行分析和检测,对城区供水和农村供水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十三五”规划的各项发展目标为基石,由此提出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网延伸等配套设施的完善、进一步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等展望。
关键词:城乡供水;系统分析;存在的问题
一、金溪县概况
金溪县位于江西省东部,抚河中游,辖8个镇、5个乡,全县总面积1,358km2。全县地形东南高西北低,地貌主要有山地、丘陵和平原三种类型。金溪县大部分乡镇没有河流,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县,主要是靠水库蓄水,提供生产、生活用水;再加上各地工作进展不平衡,安全饮水问题比较突出。
二、供水系统现状
1.城区供水现状金溪县城现有两座自来水厂,总供水规模为4万m³/d,其中一水厂实际供水能力2.0万m³/d(设计3万m³/d),二水厂现状供水能力2.0万m³/d(远期4万m³/d)。结合县城周边双。塘镇及合市镇部分村庄、左坊镇及各村庄由县城管网延伸供水方案,至2025年县城区域需水量达2.4万m³/d,至2030年县城区域需水量3万m³/d。2.农村供水状况。金溪县境内的大部份乡镇分散式供水工程有供水设施的主要是采用分散式手压井抽地下水和山泉水供水,供水人口为0.43万人。浒湾镇:实际用水户数小于400户,水厂主体完成,PE管网正在敷设。水厂规模100t,旧管道建成7年,出水水质有沉淀物。陆坊镇:有4家工厂,分别为化工厂(药厂日用水量70~80t)、铜加工、有机玻璃、洗矿厂,均为工厂自主排放。对桥镇:水厂还未投入使用,水管已接通十个行政村石门乡:石门水厂距离水源地1.5km,附近军队一年用水量2万t,平均每天70t。左坊镇:生活用水主要为山泉直流,地下水可能被垃圾填埋场污染并殃及下游石门村和抚河。左坊水库内投料养鱼水质富营养化,不能作为水源为城区供水。陈坊积乡:饮用水主要为地下水,山泉水占比重较小。灌溉水源地为陈坊水库,水库内投料养鱼富营养化;商城河已被污染,上游大量工业废水排入(本乡工业污染源为造纸厂、花炮厂)。琉璃乡:此乡缺水严重,无河流经过取水为地下水。双塘镇:未建设自来水厂,根据现场调研双塘镇区域内有三个水库,均用于农业灌溉,水量水质都无法达到水厂要求无法作为水源提供净水厂。双塘镇途经的唯一河流为双陈河,由于双陈河上游水质污染严重,河流水质达不到饮用水规范要求,因此生活用水基本以浅层地下水为主。合市镇:供水主要为地下水,水库水质良好。黄通乡:全乡约11,000户籍人口,山区用水为山泉水,集镇饮水工程建设不理想,经常断水。河源乡:人口约为1.6万,全部使用山泉水,该乡山泉自流水质良好,除杨蒋等4村外均已覆盖自来水。
施工项目质量分析论文
摘要:施工项目由于具有产品固定,生产流动;产品多样,结构类型不一;露天作业多,自然条件(地质、水文、气象、地形等),多变;材料品种、规格不同,材性各异,交叉施工,现场配合复杂;工艺要求不同,技术标准不一等特点,因此,对质量影响的因素繁多,在施工过程中稍有疏忽,就极易引起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而产生质量问题或严重的工程质量事故。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常见的质量问题事先加以预防;对出现的质量事故应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
关键词:施工质量项目管理
一、施工项目质量问题的特点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具有复杂性、严重性、可变性和多发性的特点。
1.复杂性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引发质量问题的因素复杂,从而增加了对质量问题的性质、危害的分析、判断和处理的复杂性。例如建筑物的倒塌,可能是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地基的容许承载力与持力层不符;也可能是未处理好不均匀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或是盲目套用图纸,结构方案不正确,计算简图与实际受力不符;或是荷载取值过小,内力分析有误,结构的刚度、强度、稳定性差;或是施工偷工减料、不按图施工、施工质量低劣;或是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擅自代用材料等原因所造成。由此可见,即使同一性质的质量问题,原因有时截然不同。所以,在处理质量问题时,必须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其质量问题的特征作具体分析。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处理探讨论文
摘要:施工项目由于具有产品固定,生产流动;产品多样,结构类型不一;露天作业多,自然条件(地质、水文、气象、地形等),多变;材料品种、规格不同,材性各异,交叉施工,现场配合复杂;工艺要求不同,技术标准不一等特点,因此,对质量影响的因素繁多,在施工过程中稍有疏忽,就极易引起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而产生质量问题或严重的工程质量事故。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常见的质量问题事先加以预防;对出现的质量事故应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
关键词:施工质量项目管理
一、施工项目质量问题的特点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具有复杂性、严重性、可变性和多发性的特点。
1.复杂性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引发质量问题的因素复杂,从而增加了对质量问题的性质、危害的分析、判断和处理的复杂性。例如建筑物的倒塌,可能是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地基的容许承载力与持力层不符;也可能是未处理好不均匀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或是盲目套用图纸,结构方案不正确,计算简图与实际受力不符;或是荷载取值过小,内力分析有误,结构的刚度、强度、稳定性差;或是施工偷工减料、不按图施工、施工质量低劣;或是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擅自代用材料等原因所造成。由此可见,即使同一性质的质量问题,原因有时截然不同。所以,在处理质量问题时,必须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其质量问题的特征作具体分析。
住宅类建筑抗震隐患及薄弱区排查方法
[摘要]历次地震灾害情况表明,城镇住宅建筑在地震灾害发生时造成伤亡最大,损失最多。某部门对城区住宅类建筑抗震薄弱区域抗震隐患进行调查。本次调查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城区的抗震薄弱区,并查找薄弱区房屋建筑的抗震薄弱环节及抗震安全隐患,为城市安全提供数据支持,为政府主管部门在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决策过程中提供依据。此外,本次调查可为即将开展的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提供部分数据,减少镇江市房屋建筑普查的工作量。
[关键词]抗震隐患,抗震薄弱区,住宅建筑,排查导则
国外在建筑抗震排查领域,特别是在快速鉴定建筑抗震性能方面的研究,美国、日本、欧洲一些国家和新西兰具有代表性且走在时代前列。美国联邦应急事务管理局,制定了建筑抗震能力快速判定方法RVS[1],对以往地震中房屋的损坏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后,不同于以往的评分系统,它不再依赖结构上的任何计算,而是完全根据建筑的结构样式、使用功能、场地环境、外观质量与规范的符合情况等各方面的调查数据进行评分。日本有很多关于抗震能力评定的方法,现在使用最广泛的是根据日本建筑防灾协会颁布的《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抗震诊断标准同解说》中的三级评价法进行评定[2-3],该三级评价程序适用于同区域同类型的既有建筑的评价,采用低级的评价程序筛选出安全的建筑,而对不满足要求的建筑用高等级的评价程序进一步评价[4-5]。欧洲规范体系为响应国家防震减灾的决策,为现有建筑的抗震性能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结构抗震设计篇为建筑物全寿命周期内的建筑结构抗震安全提供了依据。2006年,新西兰地震工程师协会颁布了《既有建筑抗震评价与抗震性能提高措施指南》,在对既有建筑的评价方面,该指南着眼于震中房屋倒塌带来的生命安全问题,重点在于减少甚至消除结构出现不良倒塌模式时对局部或整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6]。以往抗震理论都是建立在地震灾害的调研基础上,结构的基本抗震构造措施恰当与否同样以震灾的调研作为检验标准。1968年,我国开始编制有关抗震鉴定与加固的标准规范,至今已有49年,在这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我国经历了几次大的地震灾害,标准也随之进行了几次修订,总的来说我国现有建筑抗震排查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7-8]:第一阶段:从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至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这是我国抗震鉴定加固的萌芽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对抗震评估方法和加固技术进行了基本的探索,并在实践中验证了开展鉴定加固工作的有效性。第二阶段:自1975年海城地震后至1989年《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1989)的出台,是我国抗震鉴定的蓬勃发展时期。这标志着抗震鉴定与加固已成为我国抗震工作的重点,并逐渐变得规范化,具有里程碑意义。第三阶段:自1989年规范执行起,我国抗震鉴定及加固进入了综合发展阶段。1995年《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以下简称“95”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是该阶段的标志性进展。纵观国内外研究现状,我国的抗震排查过程还需要构建更加完整的快速排查理论体系,同时应该开发快捷高效的排查措施。20世纪80年代以前兴建的各类建筑物基本上都未采取有效的抗震设防措施,现存的绝大部分城中村的房屋抗震能力难以满足抗震设防要求。另外,城区内存在的解放前后建设的住宅现状也是破旧不堪。一旦发生地震灾害,中心城区存在的这些老旧房屋遭受的破坏将非常严重,容易造成“小震大灾”。这些存量的抗震隐患大的建筑对城市抗震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对城市韧性发展形成了较大阻碍。镇江市房屋安全和抗震技术指导中心联合南京工大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组织技术力量对镇江市中心城区抗震薄弱区域住宅类建筑抗震隐患进行了调查。调查工作主要采取典型随机调查的方式,以划分好的工作单元作为平台,在各类型住宅建筑中随机选取调查对象,通过整理分析调查结果,既为镇江市城市韧性发展方案和城市空间发展总体规划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市政府在城市抗震薄弱区域的抗震性能提升改造提供决策依据。
1方法概述
由于抗震风险调查需要的目标建筑物数量庞大,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取抽样的方法进行建筑物风险评估。因此需按照适宜的比例进行目标建筑的初筛,从而为后续工作提供开展的方向,且有利于各个工作组的工作安排。不同年代的建筑物,抗震设防标准与建筑物抗震设计管理制度不同,因此可根据建筑物年代对需要进行抗震风险排查的建筑物进行筛选。为了保证抗震风险调查建筑初筛的合理性,必须进行以下资料的准备:遥感影像图、地形图、房屋分布现状图、房屋分布历史图、建筑设计图、结构设计图。然后对不同年代的地形图、遥感影像进行配准处理,然后再进行图像的叠加和标识,从而选取出指定年代的建筑物。对于正规小区,当小区内房屋建造年代、结构类型、户型/层数等基本相同,可将整个小区划分为一个工作单元;当小区内房屋建造年代、结构类型、户型/层数等不相同,应根据建造年代、结构类型、户型/层数等将小区划分为多个工作单元;小区周边零星房屋可划分为一个单独的工作单元(若建造年代、结构类型不同,应将其细分为多个工作单元);对于城中村及棚户区,应根据房屋建造年代、结构类型,并结合道路、桥梁、地形、水系等进行工作单元划分。对于工作单元抽样方法,对于正规小区抽取不少于总样本数5%(且各类型建筑不少于2栋)的房屋进行薄弱区调查,在薄弱区抽样比例基础上额外抽取不少于总样本数10%(且各类型建筑不少于4栋)的房屋进行隐患调查,同时根据专家意见:实际调查中应抽取不少于总样本数15%(且各类型建筑不少于6栋)的房屋,同时进行薄弱区和隐患调查;对于城中村及棚户区:抽取不少于总样本数10%(且各类型建筑不少于4栋)的房屋进行薄弱区调查,在薄弱区抽样比例基础上额外抽取不少于总样本数20%(且各类型建筑不少于8栋)的房屋进行隐患调查,同时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实际调查中应抽取不少于总样本数30%(且各类型建筑不少于12栋)的房屋,同时进行薄弱区和隐患调查。对于单体建筑抗震性能的快速评定方法也是本项目的创新之一,主要流程为:根据结构类型的不同选取不同的建筑物抗震能力影响因子;进行建筑物抗震能力影响参数的采集,对于有设计图纸的建筑物可直接根据设计图纸采集相应能力影响参数,对于无设计图纸的建筑物则需到现场进行采集;对建筑物抗震能力影响因子,进行分级评判,得出不同因子的抗震能力指数;对不同抗震影响因子的抗震能力指数采用层次分析法[9](AHP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进行综合分析;建筑物抗震能力指数的计算公式为:SC=∑PiIi其中:SC为建筑物抗震能力指数,PiIi为建筑物不同抗震能力影响因子的权重,Ii为建筑物不同抗震能力影响因子的指数,i为建筑抗震影响因子个数;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分析后,将建筑物抗震能力分为良好(SC≥0.8)、中等(0.5≤SC<0.8)、差(SC<0.5)三个等级。抗震薄弱区评定方法是在统计分析大量单体抗震性能评价基础上进行的,其评价方法也是本项目中的特色内容。抗震薄弱区划分需要综合考虑基准系数、经济条件、抗震设防等级以及政府部分的决策等多方面因素。抗震薄弱区的基本比例可以确定为6∶4,该比例作为考虑其它因素调整的基础。考虑经济条件,以江苏省为例,江苏地处长江经济带,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居全国前列,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是唯一所有地级市都跻身百强的省份。江苏人均GDP、综合竞争力、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均居中国各省前列,成为中国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但由于历史原因,江苏省内各市的经济发展程度不一,总的来说,以南京和南部地区较为发达,北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稍有落后。以江苏省内各市的GDP为依据,并根据该数据给出了相应的调整系数。江苏省处于华北地震区的郯城-营口地震带上,同时因为江苏省人口密度较大、工业化程度较高,因此地震对江苏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着较大的威胁。江苏省内各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构造不同,其抗震设防等级也不同,按照《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划分,并以此为依据给出相应的调整系数。最后政府部门可以根据当地当时的各种条件,设定决策调整系数,系数取值不应低于1.0,不宜大于1.25。对于抗震隐患评定其调查结论可以分为:(1)应采取措施:即当主控项有一项不符合相关要求时,可判断该房屋存在抗震隐患,应采取措施;(2)应进一步抗震鉴定:即当主控项全部符合要求,一般项有两项及以上不符合相关要求时,可判定该房屋应进一步抗震鉴定;(3)基本满足抗震要求:即当主控项全部符合要求,一般项有一项不符合或全部符合相关要求时,可判定该房屋基本满足抗震要求。当抽测单元中同时具有抗震能力为良、中、差的房屋,导致无法进行抗震薄弱区判定时,应对抗震能力评定为中的房屋,结合隐患调查结果进一步判定。当抗震隐患结果评定为应采取措施或应进一步鉴定时,该房屋抗震能力等同于差;当抗震隐患结果评定为基本满足抗震要求时,该房屋抗震能力等同于良,最终重新进行薄弱区判定。
2项目简介
施工风险评估论文
1安全生产现状
①技术安全风险高。如地质资料是否真实可靠;地基处理是否到位;支架、模板是否经过验算、交底、验收等。
②大临工程涉及面广,事故频繁发生。如便道交通事故;临电系统不规范,电缆浸泡水中,造成触电;驻地不规范设置,发生泥石流、火灾;拌合站维修机械事故等。
③施工环境恶劣,施工防护不到位,发生事故几率增大。如进入现场不戴安全帽;高空、深坑不系安全绳,没有上下通道;预留孔、施工孔四周防护不到位等。
④租赁机械设备管理责任不分,管理混乱。如挖机、装载机、运输车、龙门吊、架桥机、空压机等。
⑤作业人员安全思想意识不够,管理人员松懈管理。如进场不培训;培训不到位;技术交底走过场;特种作业人员不持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隧道进洞登记,形同虚设;作业人员不知道危险源,管理者也不告知危险源等。
交通桥梁建设调查报告
交通桥梁建设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某县滨江临海,河网密布、地势平坦。全县总面积1876平方公里,总人口110、9万人,是全国有名的农业大县。建国以来,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发扬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沟挖河,大力开展农村水利和交通桥梁建设,共开挖一级河5条、二级河20条、三级河384条、四级河1117条,同时形成农村交通桥梁3465座,其中县属桥梁623座,包括一级河道桥梁35座、二级河桥梁250座;镇交界河道桥梁74座;垦区防汛桥梁264座。农村水利和交通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形成,为全县人民安居乐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存在问题。
如东县农村交通桥梁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相关客观条件的变化,一些问题和矛盾也逐渐显露出来。
1、桥梁损坏严重。目前绝大数农村桥梁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运行多年,日久老化,基本上都已到了更新改造时期。在县属623座桥梁中,有280座属损坏和危险桥梁。这些桥梁中有的桥梁桥台基础下沉或位移;有的双曲拱桥主拱圈断裂;有的桥桩断裂、桥身扭曲变形、大梁钢筋锈蚀挂落、微弯板断裂;有的无安全带、无栏杆等等,险情众生、人员伤亡事故时有发生,经鉴定,其中有63座桥梁必须立即拆除修建(不包括镇内、村内桥梁),有37座桥梁必须维修。随着农村机动车辆数量、吨位的不断增加,农桥损坏程度越来越厉害,为了确保交通安全,一些危险桥梁不得不打墩限载通行,既影响了当地农副产品外销,又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群众要求改建危桥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交通桥梁建设调查报告
交通桥梁建设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某县滨江临海,河网密布、地势平坦。全县总面积1876平方公里,总人口110、9万人,是全国有名的农业大县。建国以来,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发扬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沟挖河,大力开展农村水利和交通桥梁建设,共开挖一级河5条、二级河20条、三级河384条、四级河1117条,同时形成农村交通桥梁3465座,其中县属桥梁623座,包括一级河道桥梁35座、二级河桥梁250座;镇交界河道桥梁74座;垦区防汛桥梁264座。农村水利和交通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形成,为全县人民安居乐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存在问题。
如东县农村交通桥梁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相关客观条件的变化,一些问题和矛盾也逐渐显露出来。
1、桥梁损坏严重。目前绝大数农村桥梁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运行多年,日久老化,基本上都已到了更新改造时期。在县属623座桥梁中,有280座属损坏和危险桥梁。这些桥梁中有的桥梁桥台基础下沉或位移;有的双曲拱桥主拱圈断裂;有的桥桩断裂、桥身扭曲变形、大梁钢筋锈蚀挂落、微弯板断裂;有的无安全带、无栏杆等等,险情众生、人员伤亡事故时有发生,经鉴定,其中有63座桥梁必须立即拆除修建(不包括镇内、村内桥梁),有37座桥梁必须维修。随着农村机动车辆数量、吨位的不断增加,农桥损坏程度越来越厉害,为了确保交通安全,一些危险桥梁不得不打墩限载通行,既影响了当地农副产品外销,又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群众要求改建危桥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工程项目正常投产使用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工程项目的质量问题的特点;工程项目的质量问题原因分析;工程项目的质量问题处理;结束语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复杂性、工程项目质量问题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引发质量问题的因素复杂、严重性、工程项目质量问题,轻者影响施工顺利进行、可变性、许多工程质量问题,还将随着时间不断发展变化、多发性、工程项目中有些质量问题,就象“常见病”一样经常发生、违背建设程序、没有搞清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就仓促开工、工程地质勘察原因、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提供地质资料、数据有误、设计计算问题、施工管理问题、不熟悉图纸,盲目施工、自然条件影响、建筑结构使用问题、工程项目的质量问题处理的目的、工程项目的质量问题处理等,具体请详见。
一、工程项目的质量问题的特点
工程项目质量问题具有以下特点:
1复杂性
工程项目质量问题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引发质量问题的因素复杂,从而增加了对质量问题的性质、危害的分析、判断和处理的复杂性。例如建筑物的倒塌,可能是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地基的容许承载力与持力层不符;也可能是未处理好不均匀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或是盲目套用图纸,结构方案不正确,计算简图与实际受力不符;或是施工偷工减料、不按图施工、施工质量低劣等原因所造成。由此可见,即使同一性质的质量问题,原因有时截然不同。所以,在处理质量问题时,必须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其质量问题的特征作具体分析。
2严重性
深究钢筋混凝土梁桥加固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量的大幅度增长,行车密度及车辆载重越来越大,尤其是推行拖挂运输和集装箱运输后,重型车辆日益增多。由于设计标准的改变,载熏能力提高,加大了道路桥梁的负荷,致使许多己建桥梁出现承载力偏低的情况,特别20世纪8O年代以前修建的,设计荷载标准较低,承载力不足,桥面老化、破损、裂缝等,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满足不了现代交通的通行要求,甚至出现了干线公路桥梁重车无法通过的现象;而80年代后修建的部分桥梁虽然承载力能满足荷载要求,但随着交通量的剧增,桥宽不能满足通行能力;更有一些桥梁在远没有达到设计寿命时出现耐久性能严重退化的现象,影响其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因此,采用适当的加固和改造技术措施,恢复和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及通行能力,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以适应现代化交通运输的需要。
1桥梁加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公路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公路交通量不断增加.行车密度及车辆载重越来越大,公路桥梁负荷日趋加重,尤其是推行拖挂运输和集装箱运输后,重箱车辆日益增多,现有桥梁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满足不了使用要求,这是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例如美国曾共用四年时间对全国公路桥作了调查,迄至1981年的统计,美国全国共有公路桥约566000座,调查报告中叙述了514000座桥梁的现状.这些桥梁中约有40%以上f超过200000座)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9800座桥梁结构强度降低应停止使用或限载通行f约占总数20%);102000座桥梁车行道太窄桥下净空不够或承载力不足(约占总数20%1。由于桥梁的陈旧老化弃养失修桥塌事故不断发生,给美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极其不良的影响。日本在20世纪7O、8O年代公路运输急剧发展.汽车日益大型化、重型化.交通量逐年增加给公路桥梁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1956年以前按旧标准设计施工的桥梁其承载能力更感不足,据统计,这类桥梁约占5500座,其中普通混凝土约4500座。美、日、西欧和北欧为使已有桥梁达到高速公路的桥梁标准,对不少桥梁进行改造加固,为提高现有混凝土桥梁的承载能力,英国运输和道路研究所专门进行了桥梁加固试验。印度在近十年间,随着交通量和车辆载重的增加,对国道上承载能力较低的桥梁都进行了加固,并对能够承受荷载等级较高的桥梁进行了加固。1981年4月,由西方24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1981年召开“关于道路桥梁维修与管理国际会议”.1982年召开了“国际桥梁与结构会议”,1983年召开了“第十七届国际道路会议”,很多国家对现有桥梁的安全性评价减产及维修加固等方面提出了众多篇有价值的论文。20世纪8O年代以来,我国在旧桥加固改造技术的研究与试验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交通部在“六五”“七五”计划期间下达了一系列有关旧桥检测、承载力评定及加固技术的科研课题,举办了多次桥梁维修、养护、加固、改造技术的学术会议。各省、市、自治区交通部门都在桥梁维修、养护、加固、改造的实践中取得不少成功的经验,并在实践中获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推动了交通事业的发展。由此可见,对桥梁尤其是对旧桥危桥的加固维修以及如何提高其承载力问题研究的试验与推广,已经引起了世界性的关注。大量资料表明.随着世界上许多国家公路网络的日趋完善,新建公路桥梁逐渐减少,已建公路桥梁的维修与加固改造已成为公路交通部门的工作重心。
2桥梁常用加固方法与技术
目前比较常用的桥梁上部结构的加固技术包括:桥面补强层加固法.增大主梁截面面积和配筋加固法、锚喷混凝土加固法、粘贴钢板f筋)an固法、改变结构受力体系加固法、体外预应力加固法、及增设纵梁加固法等。
2.1桥面补强层加固法
中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论文
1建筑材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内容分散,缺乏联系
建筑材料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有其特殊性。建筑材料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砂浆、水泥、混凝土、钢材等十余个不同门类的上百种材料,内容多而杂。每种材料列为一个章节讲述,各种材料自成体系,各章节间缺乏联系,造成建筑材料课程理论性和专业性强,涉及知识面非常广,但整个课程的系统性差。由于课程概念性内容多,由材料试验和实际工程经验导出的结论多,课程缺乏逻辑推导和理论分析,内容显得平淡,若上课还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建筑材料的种类、参数、性能等知识点很多需要记忆,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结果往往造成,老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学生听起来毫无头绪,索然无味。
1.2实践教学脱节
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是整个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验教学缺乏新意,过程和结果都一成不变,学生仅需按照教师讲解的步骤一步一步操作,缺乏主观能动性。造成实验多流于形式,只要参加了实验,不管实验成功与否,结果早已预知,提交实验报告就能考核合格。
1.3教材内容滞后
相关文章
精品范文
10钢筋工种实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