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型教学法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2 17:38:0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概念型教学法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概念型教学法

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研究

一、引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英语应用文写作属于高中英语课程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教育部,2001)。笔者对近十年的高考英语试卷进行研究后发现,应用文写作一直是高考的热点。但是,高中英语应用文写作实践的教学研究却较为少见。因此,对高中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研究极为迫切。本研究尝试将概念型教学法运用于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以期对同类研究起到启发作用。

二、概念型教学法理论综述

1.概念型教学法概念型教学法(concept-basedinstructionorconcept-basedapproach)是本世纪外语教学中出现的最新流派,由Lantolf带领的团队根据维果茨基学派中最著名的教育理论家Gal'perin(1979)提出的“系统—理论教学”(systemic-theoreticalinstruction)发展而来(文秋芳,2013)。概念型教学法主张将语言概念作为外语教学的基本单位(Lantolf,2011),如语法的时态、语体、语态等。概念是以语言为符号的最重要的中介,既是行为的单位(aunitofbehavior),又是思维的单位(aunitofmind)(Prawat,2000)。科学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具有全面性、系统性、概括性等特点。维果茨基认为,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让受教育者获得科学概念,并将其内化,能够用于解决新问题,完成新任务(转引自Lantolf,2011)。就教学方式而言,概念型教学法主张采用显性方式教授科学概念。也就是说,教学要从概念出发,直接让学生学习概念的科学解释,再转向概念的理解与应用。Lantolf和Thorne(2006)特别强调,概念型教学法教授的科学概念是一种特殊的显性知识,因为个体的显性知识不一定都是科学概念,有的显性知识仅仅是老师教学的经验规则。除了强调采用显性方式教授概念化知识外,概念型教学法还要求在解释外语新概念时,将外语与母语进行比较,使学生清晰了解两种语言的异同,以便促进外语概念化知识的建立。根据Slobin(2003)对思维与语言关系的假说,母语概念系统往往处在无意识状态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外语学习。只有通过有意识的比较,学生才有可能注意到两种语言在概念体系上的差异。同时,概念型教学法还要求教师不要剥夺学生运用母语调控自己学习的权力,因为母语是宝贵的中介资源。如果教师强制性地阻止他们使用,那就忽视了外语与母语学习的本质差别(文秋芳,2013)。概念型教学法将教学分为五个阶段(Lantolf,2011):(1)解释(Explanation),即对语言中某个概念进行系统解释。(2)物化(Materialization)。在概念型教学法中,物化指的是将所教授的抽象概念转换成具体的、形象的图式,为的是帮助学生识解、言语化,最终内化概念性知识;如果通过为学生提供可触摸的物件或课件的图式展示所教授的概念,这就更能够成为他们学习初期的中介支持。(3)交际活动(Communicativeactivities)。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以帮助理解和运用物化图式为目标,设计以语言为工具的系列交际活动,可以是口头,也可以是笔头。(4)言语化(Verbalization)。该环节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语言概念,使学生逐步理解教师提供的物化图式,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所学概念进行自我调控,这项活动可以是单人完成,也可以分小组进行。(5)内化(Internalization)。根据Lantolf和Thorne(2006)的研究,内化是个体从社会交流平台(I-You)转换到个体内心活动平台(I-Me)的必要环节,“I-You”代表个体与他人交际,“I-Me”代表个体内心的交流。在个体内心活动时,个体既是活动的执行者,又是活动的监控者,如下文案例中的Step5所示,当个体能够成功实现执行者和监控者双重身份时,内化环节就顺利完成。同时,Lantolf(2006)也主张,在教学中不必严格遵照模式中规定的顺序。2.概念型教学法的动态评价动态评价是概念型教学法的组成部分。评价内容不限于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者超越自己的最近发展区(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的学习过程(Lantolf,2011)。概念型教学法提倡运用中介调节者来测量外语学习的发展过程。中介调节者可能是他人,如教师、同学、家长,也可能是学生自己。从他人控制中介到自我控制是一个连续体。自我控制程度越高表明个体发展的阶段越高。运用概念型教学法教学时动态评价应贯穿始终,从下文的教学案例中可以看出通过教师介入、生生活动、小组活动、小组展示、个人展示以及教师提示、指导和反馈等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评价活动中,这样既帮助学生提高了表达能力,也让学生高度重视教师及组内成员提出的修改建议。

三、基于概念型教学法的高中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

概念型教学法提倡显性教学。教师解释外语概念时,需要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物化的模型,并且将外语与母语进行比较,学生才有可能知道两种不同的语言在概念体系上的异同,从而减少母语迁移,掌握外语概念化知识。以下案例是一节以概念型教学理论为依据的高三英语写作教学公开课,教学内容为2015年全国新课标I卷高考英语作文题。本文将结合这节观摩课的教学实践,说明如何运用概念型教学法指导高中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英文约稿信的写作,具体教学步骤如下:Step1:解释写作重点,布置阅读任务在本环节中教师首先将全班分为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五份英文报纸,之后介绍教学主题,布置阅读与写作任务,并要求学生明确写作前的阅读目的:从五份英文报纸中了解外国文化专栏的内容,结合作文题目的要求,为自己写约稿信(为你校英文报“外国文化”栏目约稿)做好准备。[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和任务,突出了写作的交际性,有利于学生阅读素材时围绕写作主题酝酿写作内容,增强学生的写作动机。尽管活动中设定的学生身份为校报外国文化专栏主编是虚拟的,但却是生活中完全有可能出现的。而且让学生直接以校报主编的身份进入写作中,贴近真实生活。Step2:分组竞赛阅读,思考写作内容教师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报纸,并从报纸上刊登的内容中找出外国文化专栏可能包含的内容,如服装文化、饮食文化、习俗文化、历史文化、节庆文化、宗教文化等。小组间进行竞赛,看谁找得又多又快,并在黑板上列出来。[设计意图]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以校报主编的身份阅读数份英文报纸,并汲取其中的精华,思考如何开设校报中的文化与校园生活专栏。该设计不仅能让学生产生思考写作的动机,还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在读报的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当主编的感受,如选择什么题材的文章更能吸引读者等。教师在这个环节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既培养了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捕捉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能力。Step3:物化写作模型,创建交际活动教师讲解英文约稿信的概念,因英文约稿信有别于中文约稿信,学生首先要掌握其体裁知识:英文约稿信由八个部分组成(含主题句和拓展部分)。针对这一教学内容,教师用PPT出示了两个物化模型:[物化模型1]一首自编的中文诗,用以解释英文约稿信的结构构成开门见山说意图,邀约条件一、二、三,不同内容可分段,感谢帮助不可少,期待回信是结语。[物化模型2]英文约稿信和中文约稿信的异同表教师强调在正文部分写邀约条件时,在英文约稿信中切忌直接按顺序用数字1、2、3进行罗列,而这种罗列法在中文约稿信中是允许的。如果内容稍长,不同的内容可采用分段的方法解决。其次,在中文约稿信中,截止日期属于应向邀约者知会的内容;而在英文信件中,对能按要求交稿的假设性行为表示感谢符合英文的使用习惯。教师还指导学生这样写结语:Iwouldappreciateitifyoucould.../Iwouldbegratefulifyoucould...告知学生英文约稿信的最后一句结语也与中文含蓄的表达不一样,往往使用期待之心溢于言表的“Iamlookingforwardto...”来表达对回信的期待,使用进行时就是为了表示写信人的急切感,期待对方的后续联系,让收信人有比较亲切的感觉。最后,教师展示了一段中文约稿信的节选文字,从用词方式的角度告诉学生中文约稿信是代表编辑部写的,用语正规、严肃;而这道命题作文属于朋友间的私人信件往来,用语可以适当活泼,但由于本质上是约稿信,内容应严肃,因此用词不能太随意和口语化。教师讲解完两个物化模型后,学生明白了约稿信的要点,但不知如何拓展要点。教师告诉学生可以从因果、评价、目的、程度、条件等方面拓展要点,并出示了物化模型3供学生参考。经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增强了写作的信心.有的学生感到选择的题材内容太多,不知写哪个方面。于是,教师引导学生重新阅读写作任务,思考写作内容,建立作者身份意识,考虑黑板上列出来的项目是否为我校学生感兴趣的,并说明理由。此时,同一组学生的意见出现不一致的情况,认为节日中的饮食文化与习俗文化以及中学生的校园生活与校外活动等都是可以邀约写信的内容。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了二次分组,让选择相同内容的学生自然组成合作小组,进一步讨论各组写作的具体内容和表达形式。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间思维碰撞激烈,在口头表述中还能参照教师提供的应用文常用词句表以及24个话题常用词句表(教育部考试中心,2017)来调整自己的语言表达。[设计意图]此环节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题目的具体要求,建立作者和读者意识,考虑和分析列出来的项目是否是读者感兴趣的,为学生写约稿信做好思路的构建,安排好写作的重点内容。Step5:交流小组佳作,内化个性作品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写作任务的理解独立完成命题作文,之后由小组成员互相阅读,并评选出最佳约稿信,在规定时间前发送到班级公共邮箱,并在班级内进行交流。小组评选的标准如下:(1)内容具体、清楚;(2)表达礼貌、得体;(3)可以图文并茂。第三个标准是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他们认为附上图片可以更清晰地表达观点。虽然高考作文不可能图文并茂,但是在平时的写作练习中,基于发展学生写作潜能和开拓学生思维的需要,有必要尊重学生提出的个性化要求。对于没有被选上的作文,作者可以根据小组成员的意见修改后,交给教师修改,再由作者进一步修改,最后由教师决定是否发送至公共邮箱。经过多次的反馈后,写作水平一般的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不断交流、反思和修改,其写作能力得到逐步提高。[设计意图]概念型教学法强调不能只关心学习者在已掌握的知识影响下形成的结果,更要关心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反馈,这些反馈预示着学习者在克服困难后能够达到的水平。教学环节中教学评价的内容不应局限于学习结果,而更应关注学生超越自己最近发展区的学习过程。因此,此环节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语言支持和情感支持,使学生更容易实现知识从外在到内化的过程。从整节课中可以看出,教师在每一个活动中都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注重语言意义的真实表达,注重作文的构思过程,开阔学生的写作思路,使学生享受写作的乐趣,并在课后愿意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善自己的作文。写作教学全过程中采用了概念型教学法,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师介入与同伴介入,以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方式帮助学生不断了解并克服自身的学习障碍,重建个体的知识系统,不断提升个体未来的发展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学相长。

查看全文

苏格拉底教学法在管理类课程的运用

近些年来,虽然很多普通高校在管理类课程中推广翻转课堂教学法和案例研究教学法,但是,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学生课程较多和课业负担重等原因,推广的课程范围和实效性都很有限。过多的课堂讲授和灌输不仅容易让学生失去对管理类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也容易僵化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其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更谈不上创新型思维的培养。“管理是一种实践。”管理类课程不能局限于对知识的讲解,而是应该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管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会以多维、广阔、独特、创新的视角看待管理问题。苏格拉底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其他教学方法,也有益于课堂效果的提升。

一、苏格拉底教学法

作为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不仅是西方哲学思想的奠基者,而且他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和丰富的教学实践,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均有建树。尤其在教学方法上,苏格拉底独树一帜,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的积累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教学法”,而他则形象地将自己的这套方法称为“产婆术”,借此比喻他的教学方法就像是产婆为婴儿接生一样为思想接生,引导人们产生自己的思想。他说:“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由于“苏格拉底教学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对于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上,如苏格拉底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正义、非正义;什么是勇敢、怯懦;什么是诚实、虚伪等。一段具体形象的运用苏格拉底法的师生对话可能是这样的:老师问:“什么是革命?”学生答:“用武力推翻政府。”老师又问:“如果这个国家本来由某个国王统治,结果国王的弟弟杀了他篡位为王,这算是革命吗?”学生答:“那应该不是。”老师问:“这么看来,是不是并非所有以武力推翻政府的情况都是革命?”学生答:“是的,不是所有这样的情况都算是革命。”老师接下去问:“那么除了武力推翻之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才能造成革命呢?”由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角色不是制定规则,而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清晰地进行思考,从而让学生从问答中获得学习的成果,对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高校管理类课程的主要教学法

目前,高校管理类课程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法以外,还有翻转课堂教学法(张晓梅等,2014)、案例研究教学法(武艳,2011)和情境模拟教学法(李玮,2008)等主流教学方法。1.翻转课堂教学法。翻转课堂最早起源于2000年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经济学入门”时采用的“翻转教学”模式。2007年,科罗拉多州WoodlandPark高中的两名化学老师开始通过录制的视频和PPT上传到网络为缺课的学生补课,由此演化成学生课下通过视频网络等进行自主学习,课上提出问题教师协助解决的教学模式,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目前这一教学模式被普遍推广运用到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中。2.案例研究教学法。案例研究教学法始创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1908年开始被哈佛商学院引入到商业教育领域。案例教学通过选取适当的案例,让学生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案例的同时,不仅将知识理解、内化和吸收,而且通过案例的分析与交流不断的锻炼和增强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应用能力等,从而有利于学生多维视角和综合能力的塑造。目前,在高校的工商管理类课程中,案例研究法已成为公认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并被普遍采用。但是,案例教学在整体教学中的地位,案例教学的具体形式以及案例教学所占的教学比重等,各高校各课程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3.情境模拟教学法。情境模拟法原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茨霍恩等首先提出来的,主要用于在职面谈、人才测评、管理培训等领域。所谓情境模拟即指依据被试者可能担任的职务,编制一套与该职务实际情况相似的测试项目,将被试者安排在模拟好的逼真工作环境中,要求被试者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用多种方法来测评其心理素质和潜在能力的一系列方法。情境模拟教学法在医学护理等专业领域运用广泛,在工商管理类课程中也有一定的应用。教师需要选用合适的案例,进行恰当的情境设计,让学生进行角色的实战模拟演练。情境模拟法是案例教学法的有效的延伸和补充。

三、苏格拉底教学法在高校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查看全文

中级财务多元会计教学论文

一、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特点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为会计学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该课程是基础会计学和高级财务会计学之间的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该课程内容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以财务报表要素为线索介绍企业常规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该课程具有如下特点:内容多。我国现阶段的准则体系中含有38个准则,除了少数特殊业务和难度较大的内容在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中没有涉及,绝大部分内容都纳入了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因此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多,信息容量大。在教学实践中,有不少的教师感觉时间紧,而学生也感觉内容多,学习难度较大。难度大。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有较多的知识点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困难,如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或有负债等概念理解对于没有金融知识和相关知识背景的学生而言理解困难。除此之外、像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的运用、权益法与成本法的转换等知识点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反映普遍难于理解和掌握。内容更新速度较快。相对于其他专业,会计学专业的内容更新速度较快,而在会计学专业课程中,中级财务会计内容的更新速度较快,当会计准则、税法等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时,与会计相关的内容则随之要变化。这种变化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较大的压力。

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目标

中级财务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后学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在未来的职业发展。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目标、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需求情况及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特点,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应达到如下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中级财务会计学习,学生应当理解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的相关概念,理解会计核算核算的基本原理、方法,掌握企业各类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掌握财务报表编制的基本原理,并能编制财务报表。能力目标: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应当注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职业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一种能自学、善于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内容有限、会计知识更新速度较快情况下,快速有效的获得知识的技能。职业判断能力是培养学生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等的能力,从而使得会计信息更相关、可靠。逻辑思维能力是要培养学生对会计经济后果的思维判断能力,要求学生在此课程的学习中形成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方法的采用及会计差错对会计信息产生的影响以及对会计信息使用的决策的潜在影响。素质目标。素质是一种内化习惯、的思考方式及行为方式。对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而言,应当在此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素质、会计职业素质。终身学习素质是学生能偶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过程中培养喜欢学习会计、善于学习会计的一种习惯和品质。会计职业素质就是培养学生概念对财务的一种专业敏感性和和职业思维。

三、教学模式的回顾与评价

在中西方教学和学习实践中。人们不断探索教与学的本质和规律,形成了丰富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下面就支架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及案例教学法进行述评。

查看全文

启发式教学在口腔医学教学的运用

[摘要]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对改善口腔专业学生的厌学心理有重要作用。首先阐述了传统口腔医学教学的现状,然后以口腔修复学为例,运用比喻启发法、质疑启发法和对比启发法三种策略,证实了在口腔医学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口腔医学教学;启发式教学法;牙体解剖

一、口腔医学教学现状及分析

填鸭式教学方式是传统口腔医学教学中的主要模式,即学生接受教师灌输的模式。由于只是讲述理论知识,并不能与临床教学相契合,所以学生学起来感觉非常无味,很多知识点无法理解和吃透。该种模式下虽然师生都为完成教学目标尽了最大的努力,不过成效与努力并不成正比。学生长时间处于死背知识点的状态,也无法培养学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当今社会需要的口腔医生是要求他们有娴熟的技能和快速更新知识的能力,且与当前的医学技术相适应。然而口腔学科本身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学科,其中包括牙科、口腔修复学等知识。传统的口腔医学教学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显然已经不能与当今的医学教学相适应。而启发式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再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而是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角,教师不再是灌输知识,而是用引导和启发的方式,采用比喻、质疑、对比等多种启发方法,改变以往沉闷的教学氛围,使师生之间的配合更加默契,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启发式教学法在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口腔修复学是口腔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它是一门研究口腔以及颌面部的各种畸形的病理、病因、诊断、预防等的口腔临床医学学科。本文主要是以口腔修复学为例,来研究启发式教学法在口腔医学教学中的运用。由于该课程涉及多个应用学科和基础学科,所以大量知识汇集到该学科,使学生面临较大的课业负担。为了改变该局面采用了三种启发式教学法。

查看全文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情景模拟教学法研究

摘要:情景模拟教学法作为创新性的教学手段,在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让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有效的提升,本文围绕情景模拟教学法在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论述,客观阐述情景模拟教学法的概念和教学优势,了解当前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堂教学的现状,并对于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实践应用的要点进行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情景模拟;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教学策略

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大多以技术性指导为主,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旨在有效提升我技术型人才的储备。对于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培养来说,还需要利用模拟情景教学方法来实现现代化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为学生设置多元化的教学情景,实现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情景模拟教学法已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对于加快技术性人才的输出也具有重要的帮助。

一、情景模拟教学法的概念和教学优势分析

(一)情景模拟教学法的概念。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视为案例教学法的拓展,其在当前的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情景模拟教学法主要是在教室的指导和领导下,为学生设置多元化的情景,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理论和实践的讨论中,学生在情景模拟教学法中独立的完成教师所布置得任务,克服实验难题,从而让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技能得到双重的提升,情景模拟教学法充分整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优势,可以帮助学生们得到快速的成长。(二)情景模拟教学法的教学优势。1.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整合。在我国传统的教学体系当中,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工作大多停留在理论教育层面上,忽视了对于学生的技术能力的培养,在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中,技术技能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就业都至关重要,通过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整合,在根本上提升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技术能力。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在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造课程教学中,学生往往对于理论课程与实践技术课程都缺乏一定的学习兴趣,学习也都停留在被动的层面上,通过将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在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中,为学生设置多元化的实践教学环境,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于理论与技术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论和知识技能。

二、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堂教学的现状

查看全文

我国民办院校法学教学综述

众所周知,法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学科。法治建设需要法学理论家,更需要大批法律实践工作者。而当前我国培养的大多数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缺乏独立办案能力,初踏上工作岗位常常感到所学知识无法运用,需要在工作中摸索相当长时间才能较为熟练地运用法律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由此,改革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确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为基本特征的案例教学在法学教育中的合理运用势在必行。

一、案例教学法内涵及其适用的必要性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法学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真实判例或虚拟案例,充当法律职业角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采取两种模式的案例教学法:其一,教师先讲述书本中的知识,然后给学生针对此教学单元的案例,让学生利用学到的法学知识去分析案例。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案例多是为理解、说明法律知识体系服务的,目的是使学生深化理解法学基本理论。这是从“一般”到“具体”的演绎过程;其二,教师先不讲授课本知识,而从一些相关案例入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应用材料去对这些问题理解、分析,从而发现概念、规律和方法。培养的是学生“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思维。无论是何种案例教学法,对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二)适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1.紧贴民办本科院校的教育定位探讨民办本科院校法学教育的理念与模式,首要的一个前提就是必须弄清民办高校“升本”后的定位,即民办本科院校的教育定位,“升本后的民办高校的定位应该是:培养理论应用型的人才,实施应用型本科教育”,[2]这与民办本科院校自身特是相符的。应用型本科学生要具备相当的在一线职业领域的适应、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由此,与研究型大学培养的学生相比较,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的理论研究能力可以不作过高要求,但是学生的实际才能的培养不容忽视。于是,侧重培养学生分析法律案例能力的案例教学法在民办本科法学教育中就更为重要了。2.传统的法学教学模式不适应当代的法学教育理念第一,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是单向的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我国属于大陆法系国家,法学思维是“抽象”到“具体”的演绎逻辑思维方法。因此,教学活动主要围绕着教师讲授某种专门理论知识而展开,教师传授知识具有系统性、逻辑性、条理性,对教学进程能够较好的控制,可以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法律概念、原理以及现行的法律条文。但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法律的应用性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很难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第二,传统教学方法是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以教师满堂灌为主,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控制者。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在课堂上很少甚至完全不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学是一种典型的“讲-听-记”模式,教与学的互动关系很难有效地开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极有可能受到挫伤。3.符合民办高校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民办本科院校录取的学生高考分数一般集中在本科录取分数线的低端,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学习的兴趣与公立院校的大学生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笔者从近两年的民办院校教学实践中得出,民办院校的大学生更喜欢和更容易接受实践性教学模式,他们更注重运用学到的法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笔者曾经将同一门课程在两个班级分别采取“直接讲授式”教学与“案例式”教学,在接下来的测试中,非常明显的可以看出,采取“案例式”教学法的班级的学生成绩明显要比前者好。4.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必然要根据法学理论和法律条文来分析案例。这样就会自觉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同时在课堂或课后的讨论中,学生通过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辩论,还可以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以及辩论能力等各种具体能力,这些具体能力正是法律人才在今后的工作中必不可缺的。

二、关于法学案例教学的具体组织与实施

(一)选取典型案例法学案例教学法以法律案例为课堂教学的起点,选择恰当的典型案例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选择典型案例应考虑以下因素:其一,案例的真实性。最好是近期发生的并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的案例,真实的案例往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其二,案例的代表性。教学案例的代表性即典型性。典型案例最能反映相关法律制度的特征,而相关法律规范的适用则更能反映案件和其与法律制度的关联。对典型案例的理解和分析,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学原理以及法律规范的适用。其三,案例的启发性和疑难性。具有启发性和疑难性的教学案例,有助于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思考角度和深度,从而培养学生全面的思维能力。

查看全文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对英语教学的应用

摘要: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课程改革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工作的关键内容,高校教师应积极转变原有课堂教育模式,致力于课堂教育质量的提升。基于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概念及特征,分析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困境,提出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方式,能够为高校教师更有效地开展任务型语言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任务型语言教学法;高职英语;运用方式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现已受到外语教育工作者以及应用语言学家的广泛接受与认同。近年来,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力扶持,大学生英语语言综合应用水平与能力教育对高职院校的英语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顺应国家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以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为主的教育模式在国内教育领域受到高度重视与广泛探索。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概念及特点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基本概念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是指以互动性及交际性任务为核心单元实施教学计划的教育新模式。此种教育方法倾向于模拟真实情境,注重学生在具体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言能力。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thingswiththelanguage)的教学理论认为语言的学习与掌握大多数是在活动中运用语言的结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围绕特定的语言和交际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习者通过表达、沟通询问等语言活动方式完成任务,从而达到掌握和学习语言的目的。简而言之,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即让学生在应用语言知识与完成任务的活动中不断提高个体语言能力。

查看全文

高职高等数学有效教学实施模式探索

摘要:高职高等数学课程迫切需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高职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低效”及教与学不协调的现状,构建了在调查学生学情基础上确定教学起点、分层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学情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和组织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灵活有效实施教学的高职高等数学有效教学实施模式,并按此模式进行了教学实践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高职;高等数学;有效教学实施模式;案例

1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迫切性

1)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社会对高职高质量人才需求的要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发展有着直接和紧密的联系。社会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增大的同时,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课堂是质量生成的关键环节,课程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着高职培养目标和人才质量。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院校理工科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其课堂教学效果影响着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再发展能力的提升,也必然影响着高职人才的职业素养培养和职业技能培养,提高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效果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从规模扩张阶段进入质量提升阶段的迫切要求。2)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现状提出的迫切要求目前,在高职多样化生源背景下,不同生源学生在教育背景、智能结构、数学基础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高职高等数学课堂教与学之间存在不协调情况:一些教师对学生学情了解不够充分,教学时设定的教学起点高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按照一元教学目标教学,教学过程中沿用以往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内容没有按照高职学生特点和需求进行加工和整合,高职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总体呈现“低效”现状。高职高等数学课堂教学将教学效果、效率、有效益的意识与教学相结合,重视教学过程的有效性,进行教学改革研究,按照一定的有效教学实施模式教学,提高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效果,进而提升教学质量,是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现状提出的迫切要求。

2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有效教学实施模式探索

我国教学有效性研究主要针对中小学学科教学有效性,关于职业教育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较少。当前,我国正处在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期,而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堂教学存在“低效”现状,针对高职高等数学教与学的不协调的现状,要提高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需要在相关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重构新的符合学情、教与学相符的能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教学实施模式,即有效教学实施模式。2.1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有效教学实施模式的理论依据选择。整合的思想:职业教育研究的理论焦点和趋势是整合[1]。课程整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是内涵发展的根本,是特色建构的抓手,是教育创新的纽带,是学生生涯发展的基础,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2]。因材施教思想:陶行知认为,培养教育人和种花草树木一样,需要按照不同的花草树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浇水、施肥和培养教育,这就是“因材施教”。教学做合一思想: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认为,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学做合一”强调在“做”上下功夫,关注学法,需处理好知和行的关系[3]。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类的智能类型分成8种: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省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每个人在这8种智慧上所拥有的量各不同,组合和运用它们的方式也各有特色。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主动的探索、发现和意义的建构。职业教育要创新理论和实践离不开整合思想,教师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一定要按照教育对象——学生的特点和情况因材施教。面对当前高职多样化生源的学生,大部分高职教师对教学颇感困惑,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是: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要满足多样化高职生源,进行有效教学,非常有必要学习和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教育教学。高职院校学生虽然文化基础知识(所谓IQ)相对较差,但他们并不是“笨学生”,只是其与所谓“好学生”相比,智能结构存在差异[4]。高职教育者要善待差异,以学生为本,建立多元教学目标,发掘学生潜能,使每个学生成为优秀的自己。学生要学好相关课程也要按照自身的智能结构特点,从自身出发,主动积极建构知识。同时,职业教育提倡通过“教、学、做”方式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应选择整合的思想,通过整合实现高职高等数学教学实践的创新和持续发展,选择陶行知“因材施教”“教学做合一”思想、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作为理论指导,探索具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针对高职多样化生源的、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与学相符的能提高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教学实施模式。2.2构建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有效教学实施模式。依据整合的思想、“因材施教”“教学做合一”思想、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从高职学生实际学情出发,以低起点为原则确定教学起点,把握教学重难点,设定分层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以学生如何能更有效地学会为中心,教师作为引导者、促进者组织实施教学,构建如下可以使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教与学相符的有效教学实施模式。

查看全文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机械加工教学的应用

[摘要]中职为社会培养了大量技术型人才,在中职机械加工教学中,为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教师需要合理地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分析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相关概念,并对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加工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究,希望对中职机械加工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

[关键词]中职;行为导向;机械加工;应用

伴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工业的不断发展进步,中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人才的需求。基于此,在中职机械加工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技术,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技能。在中职机械加工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合理地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改善和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兴趣和自发性,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活动,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并掌握机械加工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

一、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相关概念

行为导向教学法最早见于德国,德国对于职业教育十分重视,经过漫长的发展后,行为导向教学法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所谓行为导向教学法,是职业教育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教学方法,其中包含了文本引导法、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在内的多种教学方法与技术。行为导向教学法不仅重视学生基础知识能力的提升,也关注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提升。在教学中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强化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并在角色扮演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未来进入岗位工作奠定基础。同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在教学中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教师要设计多种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通过在教学中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并结合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来调整授课方法与教学模式,从而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授课路径包含模拟授课、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授课方式,不同的授课方式其教学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中职机械加工教学中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需要结合机械加工的特点来制定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在中等职业机械加工教学中使用行为导向教学法,要从不断优化学生的思维着眼,不断提升机械加工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由于机械加工教学中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具体教学方法不同,所以提升教学效率的方式也呈现出多样性。因此,在中职机械加工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使学生的学习素养不断提升,进而推动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技能不断提升。在中职机械加工教学中,教师还要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求知欲的驱使下主动、积极地参与机械加工教学实践活动,从而更好、更快地接受知识,提升机械加工教学质量与效率。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加工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查看全文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语法的应用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学生在行动中学习语言知识,同时,英语语法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语法知识应用能力具有很大意义。传统大学英语语法教学课堂教育方式单一,容易使其教学环节变得枯燥、乏味。因此,大学英语语法教学需要从任务型教学法理论概念出发,分析目前大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问题,然后结合其任务教学内容,合理设计与应用任务型教学法,提升英语语法教学水平。

[关键词]大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法;语法教学;应用

目前大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法在语法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并不乐观,其任务型教学工作开展的成功概率较小。在英语语法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对学生交际、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结合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还要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转变英语语法教学模式,让英语语法教学的目的性和任务性更强。

一、任务型教学法理论的概述

许多国家和地区通过任务型教学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我国最早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是香港特区。在香港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提出任务型教学法是以给予学习者更多交流机会为目的,结合丰富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和听力能力。实际上,任务型教学法也是推动语言应用和交际法有效发展的一种方式,重视形式与交际有机结合在一起。任务型教学法从理论角度来说,其语言理论的基础是功能主义语言学,通过理论基础构建认知心理学理论、进步主义教育哲学观、改造主义教育哲学观等。在其教学目标方面,不仅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使学生可以真实、准确、清楚地运用语言,还强调在课堂活动中,以学生的交际活动为核心,多多开展有关交际的练习活动、交流活动等,并且让学生为此完成交际任务。在教学考核的目标中,任务型教学法理论的主要考核内容是交际任务,以了解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为基础,提升教学评价和考核的针对性。同时,学生语言交际任务完成情况的分析与评价工作也是教育内容的主体和教育考核的内容。此外,学生通过一系列的任务型教学活动,可以训练自己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等。比如,在任务型教学中的比较、列举、解释等环节,都可以发展学生的多元化能力。

二、大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应用现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