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2 01:28: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法制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列宁法制教育对象分析
【摘要】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教育关系的主体围绕着一定的教育内容向受教育者(教育对象)施教。列宁法制教育思想亦是如此,法制教育对象的确认有利于我们综合分析各类教育对象之间的差异,从而分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提升法制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法制教育;教育对象;教育活动
列宁在俄国领导全民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调动一切力量参与革命与社会建设,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全民参与,还需要全民积极、主动的参与,因此,对全民进行法制教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本文将列宁法制教育的主要对象区分为军人、工人、农民三大类。
一、军人
(一)法律法令教育。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为了保卫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政权迫切需要一支无产阶级自己的武装力量。在革命初期,为了镇压地主和资产阶级的反抗而建立的志愿部队和民兵部队,由于人数少、装备差,又缺乏训练,无法有效地对抗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进攻。1918年1月29日颁布组建工农红海军的法令;5月29日,苏维埃政府颁布法令,废除志愿兵制,改为普遍义务兵役制,动员广大工人和贫苦农民参加红军。7月,全俄苏维埃第5次代表大会通过宪法,以法律形式确认了义务兵制,并专门通过了关于建立群众性正规工农红军的决议。军人法制教育要同资产阶级思想坚决斗争,要在与各种错误思想做斗争中为自己开辟道路。(二)创新建军理论。列宁要求各级党组织抓紧和加强对部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无产阶级革命意识教育和法制教育。军队直接服务于建立政权和巩固政权,军队之间最根本的较量是意识形态上的较量。“在任何战争中,胜利归根到底是由那些在战场上流血的群众的精神状态决定的。”[1]无产阶级军队的纪律是建立在高度思想自觉基础上的“新的法律”,他认为法制教育应同无产阶级革命意识的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在教育中应注重启发官兵的思想觉悟,使官兵深刻认识和理解军队的性质、宗旨和任务,从而自觉自愿地遵守严格的纪律。通过法制教育,使官兵切实懂得建立一支劳动人民自已的、纪律严明的军队的重要意义。法制教育应同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只有培养红军官兵高度的政治觉悟、热爱祖国和人民的品德,坚信党和政府政策的正确和具有自我牺牲精神,才有助于建立起严格而自觉的法律。
二、工人
教育机关法制教育报告
学校的法制教育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是培养和造就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强有力保障。为此,我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立足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基本方略的总体要求,按照上级有关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系统实际,切实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下面就我局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情况汇报如下:
多年来,我局根据普法工作要求,从教育局到学校都成立了普法领导小组,单位主要领导为组长,配备了法制宣传员,教育局由法宣综治室负责,学校由政工处负责,制定了普法规划,每年都作出了相应的具体安排,还将此项工作列入各单位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了年终目标管理考评。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了法制教育内容,使广大中小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法律知识,养成了自觉守法、护法的习惯,能够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按照上级要求,我局充分运用广播、录像、板报、标语、墙报、展板等形式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了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全县各基层学校共设立了法制宣传栏230多个(包括村小),每年出刊2840多期,播放法制宣传片170多场,学校播发广播稿720多篇,举行全县性普法考试10多次,每次参考人数均达51000多人,请公安、司法人员上法制课各校每年一次,受教育面达100%,每年教育局举行一次专业法巡回宣讲。
为了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三年内争创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的号召,全县中小学校都创建了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基地、制作了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宣传展板,同时印发了各年度普法依法治校工作意见,进一步强化了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在宣传活动中,做到安全、法制教育“四保证”,即教材保证、课时保证、活动保证、经费保证。
各中小学全面落实了法制副校长的责任,强化了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力度,每学期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了2次以上法律辅导(讲座)。
各班主任能充分利用班会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初中和高中学生着重学习了《宪法》、《刑法》、《国旗法》、《国徽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合同法》、《环境保护法》、《国防法》、《兵役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等,以及有关禁毒、禁赌和禁止邪教等预防青少年学生犯罪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小学法制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向学生普及有关法律的基本常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以及辨别是非能力。通过早抓、细抓,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培育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管子》教育思想之法制教育探析
摘要:《管子》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书中有丰富的教育思想,其中包括法制教育思想,反映了先秦时期的法制教育观。研究《管子》法制教育思想,有助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使之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服务。
关键词:《管子》教育思想;法律教育思想
《管子》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典籍,是齐国稷下学者丛书,共有86篇,书中有丰富的哲学、政治、经济、军事思想,还有许多关于教育方面的思想,其中包括法制教育思想,这些思想在《任法》、《明法》、《法法》、《明法解》等篇章中都有体现。《管子》法制教育思想一直到现在都有深远影响,本文主要就《管子》一书的法制教育思想做了简要论述。
一、法的定义
什么是“法”,指纯粹按政治权力的从属关系组织起来的一套等级制度,与之相适应的统治方术不在于提倡宗法道德而在于严格执行功过赏罚的办法,以维护君主意志的至高无上的权威[1]。法家思想最根本、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一切以法为本。《管子》对“法”的表述体现这个特点。“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2](《管子•明法解》)(以下引用《管子》篇章只注篇名,不再注书名)。“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县命也”[3](《禁藏》)。“法者,天下之至道也,圣君之宝用也”[4](《任法》)。《管子》把法比做自然界的四季、星辰、日月:“如四时之不貣,如星辰之不变,如宵如昼,如阴如阳,如日月之明,曰法。”[5](《正》)
二、法的作用
中职导游专业法制教育形式与方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旅游业——这个被称为21的朝阳产业,它的发展早已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加速器。而近年来在旅游行业中,一些破坏市场秩序、损害游客的不良行为时有发生,为了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健康蓬勃发展,我国特在2013年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中职学校导游专业的育人目标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品学兼优的应用型、技术型旅游业界人才。对人才的培养不但是要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还应该注重道德、思想、品质和法律的教育。导游专业学生进行法治学习,不但可以培养法治精神和法治意识,为将来在带团工作中用法律的维护自身和游客的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有力推动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法治体系在维护社会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故此,导游专业应该重视法治教育的课堂建设,让学生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的社会有用之才。
关键词:导游专业;法制教育;开展形式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民对旅游的需求日益增长,团队旅游是大众旅游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带领游客领略秀美山川的导游服务是旅游行程是否可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一环。作为形象大使的导游面对游客旅行过程中旅游合同的履行方式、如何带领游客文明旅游、食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的衔接操作中遇到的法治问题等都需要导游从业人员具有丰富的法律知识;同时,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有导游强迫游客购物、辱骂游客、零团费负团费等,都需要导游专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推动行业良性发展。因此在学校学习中要加强导游专业学生的法治教育,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的法治教育。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为将来更好融入社会参加导游工作奠定基础,为依法治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中职学校导游专业开展法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中职学生增加对法治精神的认知。随着经济一体化,文化大融合和科技的大跨越发展,当代的中职生面对的是这个缤纷繁荣的信息化时代,与此同时也暗藏着许多不利于青少年发展的因素。中职导游专业的学生社会经验相对缺乏,缺少独立生活的能力,他们选择导游专业很普遍的误认为导游就可以免费游山玩水,极少数同学能意识到还要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他们对社会观念和规则、法制精神内涵了解不多,很多意识形态都单凭大脑的想象,简单而不成熟,这样的他们稍有不慎就非常容易受到不良思维的影响,非常容易发生未成年人的犯罪。在中职院校中学习法律知识,是中职生培养法律素养的重要环节,加强中职生法制教育与促进建立法制国家,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具有重要作用[1]。在学校学习期间,给学生传授基本的法治理念、法律精神和常用的法律条文,有助于他们对法律知识的认知,增强法律意识,抵制不良诱惑,为将来在社会环境中知法懂法奠定基础。(二)有助于中职导游学生科学使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身合法权益。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维护社会秩序、维护社会正义的职能,只要知法懂法,每个人都可以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学生在日常校园生活和实习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比如受到校园欺凌,可以用法律大胆的对施暴者说不;实习带团时面对各种各样的突发问题,学生都可以用旅游法律条文和法规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二、中职学校导游专业开展法制教育的现状
法律素养及法制教育深化研究
一、引言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法律建设也在发展并且逐步完善。国家领导人尤为重视我国教育,特别是法制相关教育,他们曾很多次的在各大会议中指出,加强法制的根本问题就是从娃娃抓起,只有从小让他们具有法律观念,整个社会的法治建设才会越来越好。学校教育是对学生自身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大多数高中学校在法律教育体制上,教育思想、教育内容相对来说较为乏味,没有一点特色,对学生来说没有吸引力,所以导致学生在法律认知上较为匮乏,他们法律素养的现状不容乐观,亟待解决。
二、加强高中学生法律素养,深化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我们之所以对学生进行教育就是为了将青少年培养成国之栋梁,让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通过近些年里,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逐年上升的情况,我们不得不意识到当前高中生法律素养严重缺失的问题。可以说在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而产生这一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青少年不愿意学习法律知识、不懂得法律知识,甚至在做出某些行为时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触碰了法律。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改革时期,而高中学校为了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也在进行改革,尤其是针对当前高中学生法律素养缺失的现状,提出了深化法制教育的策略。这样做,第一,能够让高中学生知法和守法,紧守法律底线,不做违法犯罪的事情。第二,能够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避免学生在一时冲动之下做出后悔莫及的事情。
三、学生的法律素养现状及原因探析
(一)缺乏法律知识和法律观念。我国高中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学习法律知识,具备法律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高中生的法律教育这一板块上却存在着让人不容忽视的问题,学生的法律观念极其薄弱,存在明显缺陷。大多数学生对法律的基本知识根本不关注,对于我国的各种法律也只是停留在听说的范围。他们只知道我国有宪法、民法以及刑法,却不知道这些法律都用作于哪些方面,他们从不感觉这些法律会出现在自己的生活中。对于在各高中学校里产生的各种违法犯罪现象,很少有学生会从法律的角度去看待。所以当他们自身权益被侵犯时,往往都是无可奈何,根本不知道要拿起法律的武器去保护自己。现在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知晓的法律知识也少的可怜,究其原因,与我国当前所处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有很大关联。现在,我国倡导实施法律教育,但是法律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并未发挥太大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权力大于法律的现象依旧屡见不鲜。尤其是现在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受到国外思想的侵袭,让他们在法律意识上产生了很大矛盾。高中时期,学生的价值观、思想观正在调整、定型,也是最容易受到波动的时候。他们容易被传统思想所禁锢,对自己的社会责任一知半解,不愿意学习法律知识,觉得周边事情与自己无关,容易保持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二)难以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利益。我作为一名高中学生,我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心理,我们容易冲动、暴躁,无法对自身进行良好的情绪控制和情绪管理。同时也因为处于这个敏感的阶段,我们对于学校所展开的法律课程并不感兴趣,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的法律知识相对比较匮乏,在对法律应用的过程中缺乏坚实的法律理论基础。再加上当前的高中学生个性比较张扬,攀比心理、拜金心理和享乐主义都比较严重。一旦遇到自身权利受到侵害的问题时,他们难以使用法律途径来解决自身问题,而是将其寄托于各种渠道,这也表现出了当前高中学生依据法律开展利益诉求的能力比较低下。(三)我国缺乏良好的法律环境,整体法制水平比较差。作为一名高中学生,我们思想还不够成熟,并且正处于青春躁动期,所以十分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当然这与我国当前的法律环境和法制整体水平也有较大的关系,首先我国整体法律意识就比较淡泊,国民整体都对法律不够重视,再加上现在的互联网和手机都比较发达,学生能够通过这些方式观看到社会上发生的很多违法犯罪案件,高中学生十分容易就受到影响,走下坡路。例如马加爵案件、药家鑫案件等等,都一直是典型的案例。总而言之,我国社会整体的法律环境对高中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四)从思想观念上缺乏对法律的深刻认识。我作为一名高中学生,十分了解处于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心态,从思想观念上我们对于法律就缺乏深刻的认识。虽然高中学校开展了相关的法律类课程,但是很明显迫于高考的压力,对于这一方面的课程,学校不够重视。每年只有很少的几节课来为学生普及法律知识,授课时间段、授课方式传统无趣,学生很难在这有限的时间范围内对法律知识进行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具体表现如下,首先在我国高中教学体系中,其课程主要有语文、数学、英语、文综以及理综等几个部分组成,法律教学只属于文综中思想政治这门学科的一部分内容,所占的比例比较小。其次,学生接触的法律教育渠道也只有法律讲座、网络法律知识学习等形式了。但这些比重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比根本就微不足道。最后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我国法制教育缺乏系统性的课程安排,特别是在高中法律课程中出现了很多漏洞。
初中历史在法制教育的看法
一、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培养学生法制观念
从民主法制角度看,不管中国史还是世界史,其也是民主与法制的进步史,教师要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法制建设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但也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从中外历史对比看,我们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史,又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跨入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中间没有经历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这一进程,因此“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英、法、美等民主法制传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因此,既要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现代的法制观,又要培养学生的国际法制意识。从正反两面的例子看,时期民主法制被践踏,堂堂国家主席也在劫难逃,被迫害致死,更遑论一般平民百姓。时至今日,由于民主法制的不断完善,人民的民主权利正受到法律的全面的、深入的保障。由此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法制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历史学科教材来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确立他们现代法制思想,即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适应法制社会需要,应该说是作为历史教师必须开拓的一个教学思想及领域。也只有从历史发展、时代需要的高度着眼,从培养一代跨世纪合格人才着手,才能体现出历史课法制教育蕴含的重要价植。
二、历史教学中要注意讲授历史知识与法制教育的区别
历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传授历史知识,教学中穿插一些法制内容只是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当然,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讲解一些法制方面的知识也还是有必要的。但这并不是历史教学中法制教育的主要目的,其主要目的应该是教育学生认识法制建设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三、创新历史教学中法制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历史教学的内容本来就是过去的,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而现在又在其中进行枯燥的法制教育,这无疑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历史教师必须对法制教育的形式和方法进行创新,组织形式多样的历史活动,如用辩论的方法、编演历史剧、讲法制故事以及多媒体课件等直观形象、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式,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历史教师还可以联系学生身边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现实的法制教育,如有的家长为了赚钱而让学生辍学,这就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是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使学生认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空前的创举,是面向21世纪的伟大战略工程。学生作为社会、家庭的一员,都有责任宣传义务教育法,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素养。同时,抓住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去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使学生明白,教育的发展受经济的制约,只有国力的增强,才能保障我们享受免费的义务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学习机会,发奋图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中学生正处在学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也是确立世界观、是非观、法制观的关键时期,要使他们接受正确的东西,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关键在于教育。历史教材中的法制教育素材十分丰富,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必须认真探索,不断创新,加强历史教学中的法制教育,以培养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新教改高校法制教育研究
一、高校法制教育的现状
(一)过于重视知识性的教育,忽视了理念性的教育。法制教育主要指的是个人思想方面的教育和综合素养的教育,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和遵守法律的行为意识,以及尊重法律的观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除了理论知识的教育以外,法律的理念意识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对法律的敬畏之心也是保证学生约束自我行为的一项保障。所以,必须要结合学生的信仰,加强法律方面的精神教育价值。但是,在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的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性的教育,而忽视了理论性的教育,尤其是很多教育内容的讲解必须要深入地分析其中的精髓部分,而不是单纯地强行灌输知识而已。此外,教育重点不是制度的表面形式,而是在于教育的本质。但是,从目前的高校法制教育素材来看,思想道德方面与法律方面的教育,关于法律方面的知识仅仅占课本知识内容的三分之一,且内容过于广泛,介绍的内容也不够细致,很多简单的概念只是简单地阐述,分析不够到位,所以,整体的知识框架就像简单的读物范本而已。(二)过于注重课堂教育,忽视了实践教育。培养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也可以让学生了解法律的相关理念知识和情感。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感受法律,从心底真正地接受相关的法律知识,并养成一定的信念。但是,近几年来,我国高校的法律教育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较小,而课堂的教学方式也只是选择传统的教育模式而已,所以,很多学生在法律方面的知识,只是强行记住一些内容,通过笔记来了解法律知识,但是,真正地理解和掌握需要进行实践。所以,只是通过课堂的背熟,只是构架知识体系,加强学生的记忆力,而很难让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并具有一定的法律信仰,从而养成良好的法律行为意识。
二、加强新教改背景下的高校法制教育
(一)开展大学生法制教育。开展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把法制教育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行结合,为社会和谐的发展构建良好的条件;其二,将法制教育与个人的综合素养进行有效地结合,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其三,将法制教育与学生的权益工作相结合,为大学生提供一定的法律服务,通过一些法律途径帮助学生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其四,将法制教育与社会的治安进行有效地结合,并开展相关的社会性志愿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通过自己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然后,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这样,才能更好地降低高校大学生违法的概率;其五,加强网络法制教育;通过网络平台,加大宣传范围和力度,要求大学生认真遵守法律法规,并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二)优化专业教师队伍,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方面的理论教育。必须要加强教师队伍的法律意识。高校的法律教师不但要具备完善的法律教育系统,并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只有教师的法律意识高,才能增强学生的法律素养,更好地约束学生的行为。此外,必须要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明确学生法制教育的基本内涵,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法律行为意识和自我约束的行为习惯。(三)以学生为主,探析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法制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教育学科,必须要注重实践性教学,以学生为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高校必须要开展多样化的法制教育活动,充实相关的法制教育内容,不断优化法制教育的形式。其一,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调查活动,比如一些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等等的审判活动。这样,可以更为强烈地冲击学生的心理,引发学生心底的情感变化;其二,开设法制教育讲座,并进行模拟的实践活动,进行相关法制知识的教育,并开展讨论会;其三,开展辩论会,让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进行知识辩论大赛。通过这样趣味性的教育活动,为学生创建更为有趣的法律知识教育氛围,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感受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法律素质。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新教改背景下的高校法制教育,必须要深入地分析高校法制教育的现状,并找出教育的契机,加强高校法制教育的力度。同时,构建良好的校园和谐教育环境,坚持以学生为主,开展相关的法制教育活动。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综合素质。
语文教学法制教育探讨
摘要:语文课堂是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可以通过语文课堂教学的词语,文本,问题设计进行渗透;通过习作,语文活动,语文阅读促进法制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法制教育;习作;阅读
叶圣陶曾经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做人。”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法制教育的素材有很多,是渗透法制教育的最佳途径。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该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呢?
一.利用语文课堂教学渗透
1.词语讲解中渗透。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某一个词语意思的同时,不妨尝试一下用法制视角来解释分析这些词语。如,“以暴制暴”在词典的意思是“用残暴代替残暴”,师讲完词意,必须明白告诉学生,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决不能“以暴制暴”而应该拿起法律这个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2.挖掘文本适时普及。现行课文相当一部分篇目都涉及到一些法制常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讲述课文相关法制知识的重大责任。譬如,六年级《彩色的翅膀》讲到小高等几位边防战士,这可以给学生讲一讲社会主义新中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凡是课文涉及环境保护,交通规则等法制问题,老师都要及时挖掘文本,适时普及。3.巧妙设计问题增强。阅读文章《武松打虎》,我与学生从文本中体会了武松的武艺高强,英勇无畏后,便抛出问题:“老虎是国家珍贵的保护动物,我们是不能伤害它的。现在有些人铤而走险,捕杀老虎、熊猫等国家保护动物来谋取暴利。你们怎样看待这件事情呢?”学生经过讨论、交流,明白了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学生的法制意识得到增强。4.主题明理自觉守纪。S版四年级下册《钓鱼》一文,讲述一个孩子钓到了一条大鲈鱼,但是没有到允许钓鲈鱼的时间,后来在他爸爸的教育下,把钓到的大鲈鱼重新放回湖中的故事。我在教学时,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让学生感受孩子心情的变化,认真品味他父亲话语的含义,使学生从中学到从小要学会抵制诱惑。受到严于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让学生从小就树立自觉遵守各种法律规章制度的思想。
二.用习作教学规范法制行为
法制教育讲座校长讲词
刚才听了副局长的讲话,深知科学的重要性,请同学们一定要好好领会这次讲座的精神。
对于青少年来说,在科学知识还没有武装自己头脑的时候,不能相信鬼神邪说,要相信科学,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掌握科学知识,解释那些自己现在还没法解释的事情。要相信天才是奋斗出来的,成果是用汗水浇灌出来的,没有什么:“成功者是命好,不成功者是命不好”的说法。就有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认识,是难能可贵的。所以还必须把感性认识加以深化提高。他说:“故是非者,不徒耳目,必开心意”。即要求开动脑筋,进行理性思考。他曾批评过墨子过于强调感性经验,过于相信老百信所谓“耳目之实”。
一、认识自然界,培养学生科学自然观
自然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首要任务是使学生受到科学自然观教育。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总的看法,科学自然观是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自然界,看待自然界与人的关系。
1、让学生知道自然界是可以认识的。
2、使学生懂得事物都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改革策略
摘要:新时期,学生的法律素养作为在社会中立足的重要条件,显得极为重要。因此,高职院校要坚持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理论,不断完善法制教育的内容与方式,为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提供保障。基于此,文章将重点探讨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改革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法律素养;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改革策略
学生法律素养培养背景下,高职院校在法制教育上要不断与时俱进,积极弘扬宪法精神,将党的各项法律政策与方针落实下去,将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对法制教育进行准确定位、不断优化法制教学的方式,完善法制教育的内容,建立科学的法制教学课程,为高职学生的法律素养培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学生法律素养培养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法制教育课程不完善,高职学生的法律意识不强
从高职院校法制教育课程来看,许多的高职院校并没有开设专门的法制教育课程,只是针对法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相关的法律知识课程,这对于高职学生的法律知识培养是非常不利的。许多高职学生在学习中也没有从根本上重视法律知识的学习,认为法律知识学习枯燥乏味,且实际运用的机会并不多,造成了认知偏差,导致许多学生的法律素质不高,在生活中遇到诸多的困难。如,自我保护意识不够,网络诈骗现象、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其中,有的高职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导致上当受骗等信息时常见诸报道,更甚者在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之后进入职场,上当受骗导致背负巨额债务,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影响终身,让人深感遗憾。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完善传统的法治素质教育,打破陈旧的法治素养培养理念,增加信息化培养新路径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