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专业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1 17:18:5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服装专业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现代学徒制服装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就当前的服装行业教学实践来看,服装专业课程体系还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全面发展,导致学生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在此背景下,改革服装专业教学课程体系成为目前最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在服装专业教学过程中,应认真遵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调个性化培养”这一原则,应用现代学徒制理念进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改革服装专业课程体系,提高服装专业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服装专业综合性人才,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要。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服装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我国高校服装专业教育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服装专业教学体系日趋完善,然而相较于部分发达国家,我国高校服装专业教育在课程定位、教学内容以及授课方式上还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在服装专业教学中,理论性人才培养和我国现代社会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中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相符。服装专业没有明确的课程定位,高校教育过程中只重视通识教育,淡化专业界限,将学生基本素养培养作为重点,没有充分重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各大高校定位不清的问题,导致学生“所学”脱离企业“所需”。同时,缺乏高素质服装专业教师,也是影响高校服装专业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凭借教材进行教学,教学内容陈旧、空洞,与现代社会服装企业生产实际脱离。另外,传统的高校服装专业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教师只重视对知识的讲解,不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导致服装专业课堂教学缺乏生机,学生厌学现象比较突出,严重影响了服装专业教学效率和质量,加强服装专业教学改革成为摆在广大高校服装专业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对此,文章主要分析了服装专业探索学徒制的重要意义,同时阐述了学徒制下高校服装专业教学改革,旨在为有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1服装专业现代学徒制探索的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纲要》)强调,各大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与市场需求充分结合,并与企业以及科研院所加强联系,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基于国家教育改革总体规划,在高校服装专业教育改革过程中,应认真落实校企合作的总体指导思想。对于高校服装专业教育改革校企合作指导思想的落实,现代学徒制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校企联合进行人才培养能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更对工学结合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引入服装专业教育教学中,对于服装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融入现代学徒制,能促使服装企业积极参与高校服装人才培养工作,对培养高素质服装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能够进一步推动高等服装专业教学朝着科学化、内涵化方向发展[1]。在我国的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现代学徒制是非常重要的战略之一,对职业教育领域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应在高校服装专业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对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应用,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2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服装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服装造型在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创新
摘要:我国的服装产业正在蓬勃发展,所以服装艺术设计专业更应迎合如今的教学改革精神进行改革创新,培养优秀的服装设计师,为服装产业培养后备力量。对服装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作出相应的调整已成为现在高校亟须解决的问题。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理念应跟随时展的需求进行改变,这要求高校教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时刻转换与更新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挑选最合适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服装设计人才。
关键词:服装造型设计;教学实施;创新规划
服装的造型设计是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主课程,该课程要求每位学生必须有独特的思维和艺术创新能力。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还有一些不足,教师应增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多开展具体的实践活动,在学生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提升之后,再让他们结合自身的艺术思维和绘画天赋进行服装造型创新设计。如,在衣服的口袋、袖口、衣领等部位进行细节的设计。服装造型设计只改变服装的外在,而没有表达独特的创新思维,则会让设计出来的服装缺乏内涵,没有很好的审美效果,无法吸引消费者。因而,在服装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上应加以创新,让学生学到有用的专业知识和设计能力,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高技能的服装设计专业人才,为服装设计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一、服装造型设计的教学内容
时代正在快速发展,服装无论是作为一种产品还是一种文化艺术,都需要发展与进步。当今人们对自己的着装、形象要求也不断提高,因而在选择服装时更倾向于选择符合自己心意,既经济实惠,又时尚、富有艺术感的服装。只有体现出时代精神,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服装才会受到人们欢迎。因此,在服装设计教学中,教师需要很好地运用教学理念给学生传授设计理念、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等内容,帮助学生学习、创新服装造型设计。进入21世纪之后,原有的中山装、旗袍等传统服装不再流行,现在的服装越来越追求时尚。服装设计不再受一种风格或思想的束缚,而是趋向于追求自由感、存在感和舒适度。所以,在当下,不管是服装设计研究还是服装设计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都需有新的突破。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一定要转变思想,懂得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学习、借鉴优秀的服装设计方法,如学习人工体学知识,培养设计能力,提高设计灵敏度,发散思维,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服装设计教学模式应该多样化,致力于提高服装设计教学质量。
二、服装设计教学的创新
服装专业教学模式与教学团队建设思考
高职院校是根据社会需求,围绕岗位职业能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院校。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离不开行业企业的现实需求和发展规划,而在人才规格方面,对于每个高职专业而言,学生的技术技能是否达标无疑是检验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一把尺子,因此,专业的内涵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其中,专业教学模式与教学团队建设是构建课程体系、形成学生技术技能的关键因素。本文以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为例,针对金课与工作室制“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及建设“混编式、实践型专业教学团队”的理念和思路作尝试和探讨。
1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金课理念
建设高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金课”是提升专业和课程的重要路径,所谓“金课”是指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课。所谓高阶性指的是将数字时代智能化服装与服饰设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有机融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和服装与服饰设计技、艺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课程的教学中不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结合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引导、激发,针对能力和思维展开训练。服装服饰是随着人们追求时尚美的脚步不断变化的流行产品,设计师和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从来就是产品立于市场的生命支柱。服装服饰又是最为与时俱进的文化载体,无论是款式设计还是结构与工艺,课程的内容应结合时代需求,有机融合前沿数字技术,创新设计思维和表达形式,通过师生互动展开对先进技术技能的研习,鼓励学生发挥个性特长,探究符合自身知识能力和审美情趣的设计方案,推崇创新风格和创新面貌。就服装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来说,高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无非是“善设计、通工艺、能策划、会管理”,其教学是通过服装的设计、结构、工艺、产品策划与管理的创新训练,使学生的学习成果呈现出探究性和个性化。在流行时尚越来越多样化、风格化的今天,服装服饰的创新创意就是要营造独特多样而有一定消费受众的形式,因此培养本专业学生具有独特的探究精神和个性特点至关重要。服装与服饰的产品设计教学,是创造性思维和工艺技术经验相融合的教学,教师在引导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还需要将产品设计的工艺流程和技术经验传授给学生,而这个教学过程是贯穿在不同的项目任务中完成的;是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师生共研逐步形成的;是在不断挑战课程难度,寻求新知识新技能、完善新设计的过程中养成的,因此,建设高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金课”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着重培养学生课上课下的挑战性学习和创新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知识技能的简单重复。
2现代学徒制服装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
高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学是以实践为主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分解了理论和实践,一定程度上阻隔了两者的互通互融,导致学生在接受知识、培养技能方面周期较长,不能满足行业企业设备技术快速更新对人才的现实需求。因此,“教、学、做一体化”的教育教学理念对于高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而言是毋容置疑的。但在实际教学中能否落实落细,能否真正产生效果和作用,就需要在教学模式上有所对应。首先,设立服装专业工作室是一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更。所谓模式,是指事物的标准样式,具有一般性、简单性、重复性、结构性、稳定性、可操作性的特征。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服装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自身的多项反馈的综合型模式,是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项目为引领、启发+思考、于实践中求真知的教学模式。其次,服装专业工作室是校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学校培养专业人才,企业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两者的定位目标不同,利用校企合作方式助力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找到校企之间共同需求才能持久合拍,其中,少不了服装专业工作室作为桥梁和纽带。大多数服装企业是以单一化产品为其生产生存支柱的,其人员的知识与技能要求相对单一,而学校培养人才的核心要求则是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化,使学生就业时能在相关领域选择和迁移。因此,要让校企合作真正发挥作用,则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而这个实践教学体系的落实对于服装专业来说就需要不同的工作室作为联通学校和企业、知识技能与职业岗位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我们所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是:不同的工作室对接不同的服装企业,通过校企合作的不同项目传授不同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自身发展,在完全学分制的人才培养方案框架内,自主选择不同的工作室开展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培养职业能力的个性化和特色化,为将来就业创业集聚资源、打下基础。第三,服装专业工作室是师生创新创业的孵化器。服装专业的工作室既是建立在校企合作和项目化教学基础上的综合性实践平台,也是师生创新创业最有效的孵化器。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师生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创意不断得到生产实际的检验和实证,同时也推动了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革新,这种持续的产品设计创意合作可以使师生作品既融入社会现实,又高于社会现实,且能深入了解不同的市场需求和产品定位,从而极大地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成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行动,从而使人才培养达到新高度。
3建设混编式、实践型服装专业教学团队
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整体实力飞速上升,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服装行业的进步,服装市场对时尚设计人才的需求量激增。中等职业院校旨在培养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型人才,向服装市场输送新时代的专业能力强的人才资源。目前,服装行业质量参差不齐,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如何基于就业导向,合理利用中职院校的教学优势,发挥学校教学综合能力,培养企业应用人才,是中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重点,也是服装专业教师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对此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就业导向;服装设计专业;中职院校;教学改革
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整体经济状况就业导向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服装行业如雨后春笋不断新起,各类时装周展,设计展览层出不穷。新兴服装设计在我国的发展不及欧美国家,创新设计经验也有所欠缺,中职院校也面临一些教学问题和教学挑战。然而中职服装设计专业便是面对就业市场,培养设计技能一流人才,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后能快速融入企业市场是中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核心工作。文章基于就业导向理念,探讨中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改革举措。
1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实际含义
服装设计是一门专业设计服装的专业,结合艺术设计,科学方法,审美观念,穿着要求等多个方面设计符合大众要求的服装。它区别于我国传统的裁缝师傅这一行业,当代的服装设计专业更加具体化,专业化,时尚化。服装设计有不同的分类,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及工作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服装造型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根据服装的穿着要求不同,分为不同的种类,如功能性服装中的消防救援服装、空乘制服等。服装是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必需的物品之一,所设计出的服装不仅要满足人们的遮挡身体、合身舒适、防风御寒等功能性穿着要求,同时要达到当代人们的主流审美和个性化追求,所以服装设计成为当代火热的专业之一,也是各中职院校大力发展的专业。服装行业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较为简单的部分,即设计、生产和销售。设计环节是整个服装行业的技术核心力量,只有先进潮流的设计才能在市场上赢得发展的一席之地。同时,设计并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任何一个服装的设计都要遵循设计原则,这就要求中职院校的教师将良好设计理念和设计要求贯彻到教学的方方面面中[1]。
2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服装设计专业项目教学研究
摘要:服装设计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在服装专业教学中需要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作为首要目标,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统的理论知识体系的同时,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就主要针对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项目教学;服装设计;服装专业
服装设计并不是在纸上写写画画就完成设计过程,而是包含了结构设计、造型设计、工艺设计等多个元素的综合性学科,因此服装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全面的艺术设计过程。传统的服装设计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跟随教师的思路,而教师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却忽略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所以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顺利进入工作岗位,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因此,将教学教学法引入到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可以着重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教学是一种基于企业产品设计与开发、生产管理与运营,在教学中注重内容与实践工作过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可以根据企业岗位工作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并且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从而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具有以下优势:首先,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为课堂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以项目实践为中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实践操作水平的提升;最后,项目教学法将以往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开放式的岗位环境,以企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项目实践模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项目教学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实践为目标的开放式教学目标,因此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通过实践项目的开展可以为学生提供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优化思考
[摘要]服装对于人们的生活来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服装设计为服装行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但是目前我国高校中,大部分服装专业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过于注重艺术设计而忽视技术的局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及能力,注重服装款式和结构设计的一体化教学,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学校为指挥,企业为试金石,只有将四者结合才能达到共同优化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服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服装行业属于轻工业,通过教育能够培养专业人才,服装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虽然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和中职院校中都开设了服装设计专业,但大多数还是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学生的设计能力而忽视技术的培养,这样对于服装设计专业的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学校和企业都应当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学校应当转变教学模式,不断让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正确的对学生进行实践引导,更好的去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企业应该协同院校进行实践教学,大力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共同促进行业的长久发展。
一、优化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方式
(一)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对学习有主观能动性。教师应当敏锐的发掘每位学生的优点,适当的给予学生鼓励、称赞,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服装设计专业的乐趣所在。教师还需挖掘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关注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树立学生的信心,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自主学习。相对于其它专业来说,服装设计专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服装设计更多的还是注重创新设计和实践这两个方面。因此,教师需要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勤动手和动脑的能力,教师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例如鼓励学生通过绘图和制作服装饰品来培养创新的设计思维,这不仅仅能够让学生自身的设计能力得到锻炼,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自身的审美,以便能够更好的学习服装设计专业。(二)让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激发。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往往都是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就是盲目的紧跟教师的思路。教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通过其制定的学习目标和考核来进行检验的,在这种情况之下,会使得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不高,学生会把学习当做一种任务,经过长期的发展,学生会对学习产生抵触的情绪。因此教师不仅应当教会学生学习的内容,还应当教导学生学习的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服装企业,尽早的接触服装样板间、生产车间、服装后整理等地方,让学生对于服装的设计、制作工艺程序有一定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样能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涯奠定一个良好的学习基础,从而能够更好的学习到专业课程。(三)把学生当做教学的主体。要注意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如果只是注重理论而不去实践的话,就不能很好的掌握所学内容。对于服装设计专业来说,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应当在课程结束后多花时间进行实践,这样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熟悉和巩固知识点。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也应注重自身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举个例子,教师开始通过对制作不同衣袖的特点进行分析讲解,学生需要对衣袖的制作进行思考,实践时对不同类型的衣袖纸样进行制作,从而才能达到熟练制作衣袖的目的。学生会在思考和实践的过程当中遇到一些问题,因此需要教师来及时的对学生面临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的创造性得到激发。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责,把学生当做教学的主体,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交流与合作,从而让学生能够把服装设计这门专业学好。(四)教师应当提高自身修养及能力。服装设计专业对于教师的技术应用要求较为严格,注重的不仅仅是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对于自身的素养也是有较高的要求。服装设计行业是个紧随时尚潮流的行业,教学的内容也会因时间的变化而丰富。教师应当多接触外界,掌握先进实用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不断丰富和扩充知识内容,提升自身专业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胜任教师这个职位,从而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自身所学到的知识获得专业技能的提升。(五)注重服装款式和结构设计的一体化教学。服装款式和结构设计的一体化教学对于服装设计专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要做到服装款式和结构设计的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有较强的造型设计能力,同时还需要有很好的服装工艺技术水平,不但熟练掌握普通的服装结构形式,还要融会贯通各种新的结构形式。在服装设计专业的学习过程当中,学生不仅仅是在纸上设计画图,还要强化服装款式造型的设计以及结构对应变化的训练,产生合理的服装结构关系,将设计灵活的运用于结构。学生通过一体化学习的训练,能够更加合理的进行服装款式设计,有利于后续的服装结构制作,学生的专业能力也能够得到显著提高。(六)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服装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去适应这种状况,学校应当多跟企业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学校可以开展一些讲座,邀请服装企业的技术人员向学生讲授服装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指导学生在专业技术上遇到的一些问题;企业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考察,可以将一些优秀的毕业生提前录取聘用,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参与良性的就业竞争,同时还能够让学校办学的角度得到拓展。目前大部分的学校一般只有服装工艺实训室,而没有模拟服装企业建立良好的管理体系,例如服装板房、工艺车间、产品陈列室等等,学校可以在企业建立模拟工厂,为学生提供实践场地,让学生得到锻炼。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服装企业生产管理的前线中去,对学生进行开放式的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提高服装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和服装制作工艺水平,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企业实践的过程,能够更好的了解学生对于服装设计课程是否很好的掌握,也能够为企业选拔出优秀的人才,因此学生在服装企业进行学习和实践,这种校企合作的模式对于优化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十分有利。学生要热爱自己所学的服装设计专业,主动积极的去学习。教师通过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过程,不断地改进教学模式,让学生的专业素质以及动手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学校要把握服装设计教学的核心,注重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服装企业应该为学校的专业发展提供便利,共同培养人才。优化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方式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学校为指挥,企业为试金石,只有将四者结合才能达到共同优化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目的。
二、结束语
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衣着的审美需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就对我国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发展带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人们对服装审美的不断提高,使得高职院校必须要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才能有效地保证服装设计专业的长远发展。该文对高职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针对目前我国在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其教学模式的设计工作做出相应的调整,并加大对该专业的创新力度,以便高职院校服装设计教学工作可以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服装设计;教学模式;设计创新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消费水平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人们对于所购买的服装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培养的人才来看,还无法切实地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服装人才市场的缺乏也一直是近几年来服装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虽然近些年来,我国根据这种情况针对高职院校开展了相关的教学模式会议,各个高职院校也对其教学模式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但是从近几年来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服装设计教学工作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以要想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从根本上解决该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出适合自身长远发展的教学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该文就教学模式中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设计,并提出相关的创新策略,希望可以对同行业教育工作者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1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目前我国服装设计教学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虽然在近些年中各大高职院校都在不断地对其进行改革,但是由于受到社会快速发展的影响,我国该专业教学工作的改革并没有充分发挥出真正的作用。现在各个高职院校普遍都将该专业的教学工作减少了一年的时间,这就意味着学生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对该专业的相关知识进行充分的掌握,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降低了该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学质量水平。(1)我国高职院校在进行该专业教学时,其教学思想还较为传统,这是与专业发展理念相斥的。该专业是一个实践要求较高的专业,但是高职院校却以理论的教学模式为主来对学生进行培养,这就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专业知识,但是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并没有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未来发展,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就无法满足岗位需求,从而不能实现自身在专业领域的长远发展,这对该专业自身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2)我国高职院校在该专业教学工作方面,教学模式还较为单一僵化,学生无法通过学校的教育来拓展自己的专业视域、活跃设计思维,这会对学生在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学校在对教师进行教育时,将更多的教育内容放在应付考试这一项上,从而导致学生只知道所学的内容是否为考试中的关键点,而无法将这些内容应用到服装设计工作中来。该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学生只会对知识死记硬背,而不会对其进行有效应用,是远远达不到服装行业的人才需求标准的。学生没有服装设计工作的基本专业素质,就更别说在该项工作中得到自身的发展,设计出可以满足人们审美需求发展的服装了。
2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服装设计专业史论课教学设计研究
在服装行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服装设计专业教学面临新变。服装设计教育需要打破传统教学禁锢,探索新式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以适应专业的发展。在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史论课程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只有不断提升史论课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专业基础素养,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全面而有效的课程教学设计,架构专业建设的桥梁。《中外服装史》一书秉持历史眼光,展现了中外服装发展历史的脉络,探讨了中外服装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风尚变迁,分析了中外服装的基本款式与主要特点,列举了中外名家的服装设计案例。该书以大量的考古学资料为基础,梳理了中外服装设计方法要点,对比展示了中外服装的剪裁结构、工艺细节等,提出了历史经验转换为实践设计的技巧,为相关学习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中外服装史》共分为十章,主要诠释了中外服装历史的发展流变,探析了中外服装的时代风尚,分析了基本款式与主要特点,列举了大量实例与设计范本,提供了设计方法与实践经验。该书对照中西服装发展历史,讲解了中西服装设计案例。服装设计历史贯穿于人类文明之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服装设计历史体现了区域的民俗历史,是人们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服装伴随劳动产生,是物质文明的产物,也是精神文明的结晶。追溯服装发展历史,不同学者存在相异观点。有些学者认为人类为保护自己创造服饰,有些学者认为人类为遮羞而创造服饰。祖先经过长期历史演变,在无衣状态下度过了风雨飘摇的岁月,艰难地跨入到文明时代,尝试用衣物遮身护体。追求美是人类的共性,服装除了被赋予实用功能之外,还被赋予审美功能,熔铸了人们的生活习俗、个人偏好、文化心态、宗教信仰等。该书首先梳理了中国服装发展历史。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国服饰装点了文化与艺术的门廊,具有独特的东方韵味,显示了东方之美。从原始社会开始,在对大自然进行探索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了可用于服装的原生材料,包括植物纤维材料、动物纤维材料等,并且不断摸索、创新纺织技术,形成了棉麻织物、毛织物和丝织物等,这些都为服装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根据历史材料记载,商代人已经能够织出精美的丝绸衣服,且用色非常厚重。到了西周时期,我国逐渐确立了等级制度,不同等级需要穿着符合自己身份的服装。周王朝设立了专门负责服装制作的官职,专门为王室提供服饰。我国的冠服制度就形成于夏周时期,掌管服饰制作的部门也在周代趋于完善。到春秋战国时期,服饰虽然类型多元,繁简不一,却都有了上衣与下裳,使中国服饰的规制基本定型。这一时期织绣工艺获得了长足进步,服装材料日益精细,各种华丽服饰围绕衣料脱颖而出,使传统工艺发扬光大。秦汉时期,纺织印染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促使了秦汉服饰得以繁荣呈现。马王堆遗址出土的精致丝绣织品,种类之多、品质之高,充分反映出汉代织造工艺的高水准,再现了当时独特的服饰风貌与内容。在服装构成上保留了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服饰深衣的基本形制,面料重锦绣,体现出了较为严格的等级制度,主要体现在服饰的样式、色彩和佩饰的规定上,确立了较为完备的服饰制度。从汉代开始,随着多民族间的融合与交流,传统服装文化呈现出多元性与包容性,表现在异域服饰材料与纹饰等在传统服饰上的呈现与融合。这一时期,张骞奉命出使西域,形成了沟通中原与中亚、西亚文化、经济的大道——丝绸之路,也促进了中西服饰文化的融合发展。唐朝时期我国从分裂走向统一,服饰发展高度繁荣,外来服饰传入国内,胡服新装备受追捧。明清服饰不再受到异域思潮的影响,以传统服装为主,但等级性更加明显。近代以后,时代变革较明清时期更加剧烈,中山装成为社会改革的标志,一度成为中国的国服。进入现当代,社会秩序越发稳定,中国服饰文化与异域服饰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新的服饰体系正式生成,中国服装逐渐走向了新纪元。
该书其次展现了西方服装发展历史。西方服饰文化发源于以地中海为中心的东方与西方世界,包括古埃及、古代西亚、古希腊、古罗马等地区,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推动了服饰文化的变迁。服装发展经历了从二维到三维的过渡与演变。在古代,服装一般不经过裁剪,通过幅布披挂缠裹构成衣的形式。服饰面料以亚麻、羊毛等自然纤维为主,由于生产力的局限性,衣料匮乏,以及社会阶级观念,对于衣料的分配与占有存在森严的等级,衣服成了身分、地位的象征。中世纪宗教文化盛行,教会组织结构严密、影响深远,促成了罗马式、哥特式服饰风格的出现。文艺复兴时期也是资产阶级运动时期,男子服饰上宽下窄,女子服饰强调细腰丰臀。在文艺复兴的照耀下,欧洲兴起巴洛克、洛可可艺术,服装敞口轮状褶领。十八世纪,西方服饰趋于轻便。十九世纪,宫廷服装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宫廷化服装既有典型的洛可可风格,又有古典主义的闪光,使服装文化进入新的发展期。二十世纪,西方国家大多进入工业化阶段,服饰文化迎来变革,服装被分为礼服、西服、户外服等,为现代服装的出现奏响了序章。纵观中西方服装发展历史,可以发现二者存在本质的区别:中西方服饰文化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服装的构成形式与穿着状态上,导致这种差异的核心在于中西方文化观念的不同。中国传统服装构成呈现出一种自然而含蓄的设计理念,在服装裁剪上以二维的平面化裁剪为主,不追求对人体的塑造,强调服饰与装饰的和谐统一,体现出“天人合一”的中式哲学。西方服装更加强调自我呈现,强化了对于服装造型的研究,在裁剪方法上以一种理性的服装结构设计来表现,甚至强化身体曲线的美感,创造一种复杂的三维“构筑式”的服装形态。服装与服饰设计学习是理论、视觉与形式有机结合,服装史课程设计需要通过不断加深理论与实践对等关系,强化专业史论课对于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在进行服装历史学习的同时,探讨关于服饰文化语言的应用,使课堂教学兼具知识性、技术性和审美性,能够有效提高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就目前来看,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服装史论课程,将其作为服装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分支。服装史教学与服装设计密不可分。一方面,前者为后者奠定基础。服装史课程内容丰富,涵括了中外服装文化发展历史,这其中有大量的实践案例,可以为服装设计提供重要参考。学习者可以通过服装史课程了解人类文化的发展脉络,把握服装设计的基本规则和评判标准。服装史课程的教育任务之一就是讲述中西服装的发展流变,分析服装的历史延续性。服装伴随人类文明一路走来,在继承传统时推陈出新,在承载历史中保持时尚。不同区域、不同民族有着相异的服饰特征,这些特色服饰都为服装设计提供了思路。中国唐代流行胡服,西方流行中国风服饰,都体现了服装设计的革新,体现了国与国服饰文化的交融。把握东西方服饰发展历史,能够共享服装设计的现代元素,巧妙应用这些视觉元素,创造不拘一格的服饰,推动服饰文化的繁荣发展。在服装史课程作用下,学习者的基础功底将更加扎实,对服饰设计规律的把握将更加驾轻就熟。服装史见证了时尚的流动性,见证了服饰从宫廷走向民间,从贵族走向平民。学习者在服装史课程中遨游,不仅能够洞察服装的变化,而且能够领略经济社会的变迁,了解政治文化对服饰流行的影响。另一方面,前者为后者提供素材。东西方服饰历史中出现的各种风格的服装,最终都会成为学习者的灵感来源,为学习者开展设计实践指引方向。对于服装设计者而言,必须对传统服饰进行解构,样式颠覆必然以传统服饰为前提,服装史记录了各种服装样式,利于服装设计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紧跟后现代时代设计的浪潮。除了要对传统服饰进行解构之外,还需要泛化风格,模糊不同风格服饰的界限,整合类型服饰的优点。泛化风格的服饰往往能够采集众家之长,在时尚领域掀起讨论热潮。为了推出独具个性化的服饰作品,设计者必须相当熟悉各个时期的代表服饰,了解东西方服饰文化发展史中的流派,游走在不同风格的服饰之间,确保自己能够立足在时尚的前沿,此时从东西方服饰历史中寻找灵感,能够助力服装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服装史文化学习对服装设计意义重大,应该充分发挥其基础性作用,注重服装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呼应,突出服装史课程在服装设计专业培养体系的重要地位。首先,应该深入剖析课程,重塑知识框架。服装史课程内容庞杂,所涉猎的范围较大,教学难度较高,学习者在吸收知识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混淆状况。为保持知识接收的连贯性,应着重梳理东西方服装历史发展的线索,通过朝代演变探究中国服装文化的发展规律,按照时间顺序把握西方服装文化的发展特点。在讲授过程中应该形成不同的时间板块,按照时间架构教学体系。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也可以对量大板块进行细致划分,对同一时期的东西方服装进行对比研究,揭示这一时期服饰发展的共性特征,从而让学生产生思维跳跃,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其次,应该注重场景教学,做到寓教于乐。课程知识过多会打消学习者积极性,导致学习者失去学习兴趣。理论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知识获取的需求,教育者需要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践设计中掌握理论运用的方法,在理论学习中积累实践设计的经验。服装史课程中的设计案例不胜枚举,教育者可以通过场景再现的方法,对历史场景进行还原,使学生在情景中认识某一时代服装的面貌。再次,应该利用模块知识,进行项目训练。专业驱动教学方法对学习者而言有积极作用,教育者应该坚持专业导向,根据任务模块对学生进行项目训练。比如,要求学生根据某一阶段的服装史内容查找相关现代设计案例,教师通过案例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设计师对于不同历史时期服饰文化的现代化、时尚化表达,而后进行专业设计实践体验。项目训练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无缝连接,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最后,应该注重思政教育,实现教育融合。为推动服装设计教学改革,应该并重服装史教学与思政教育,使学习者把握服饰文化发展、社会发展与价值观的关系,树立新的服装设计理念。我国服装行业蓬勃发展,服装课程展开需要进行有效的专业驱动设计。通过服装史教学设计,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服饰文化特征、贯通服装历史文化与现代服饰发展的联系,引导学生欣赏古今中外服装文化,补充设计资源,开拓设计思维,落实实践环节,为日后的服装设计理论基础与创新思维提供依据与借鉴,强化史论课程对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发展的导向性作用。
作者:陈健 单位: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服装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高校服装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应强化实践教学模式,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培养具有实用性、应用性、创新性、综合性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服装行业对服装专业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
综观目前服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设计类人才,这类人才主要具有创新意识、灵活的思想,能将技术与艺术融合为一体,并且在实践中能为企业不断注入新的产品;另一方面是技术性人才,这类人才是企业中的骨干力量,是实现把设计转化为产品的技术人才。而目前高校服装专业培养出的服装专业人才与服装行业市场所需求的人才出现较大差距。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较差,实践操作能力不成熟,不能适应服装行业对服装人才的要求。高校服装专业必须以战略的眼光瞄准服装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来进行服装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
一、强化实践教学模式,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服装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与实践必须紧密联系。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中提炼理论,离开实践的理论只能是纸上谈兵。首先从培养目标上入手,调整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大纲,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以及在实际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社会能力。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将实践教学环节以点、线、面的方式贯穿于理论教学的全过程,理论与实践之间应保持相对的结构平衡,增加实践教学所占的课时比重,协调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比例,达到总体课程平衡。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之间知识结构相互衔接,形成一个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对实践教材内容的修订
中职服装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策略
服装专业是中职学校设置的一个重要专业,实践性很强,要求学生掌握服装设计、制作等技术,并运用于实际学习与工作中。而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开展,不仅符合服装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需求,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中职学校服装专业在进行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时,应更新教学理念,优化课程管理,开展校企合作,优化考核机制,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本文对中职教育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意义进行阐述,并针对中职学校服装专业实践课程存在的问题探讨教学策略。
一、中职学校开展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意义
对于中职院校来说,开展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可以充分挖掘生活中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水平,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推进中职教育改革。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开展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有利于学生养成动手探究、勇于实践的习惯,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满足学生个体发展需要,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充分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二、中职学校服装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服装款式、材料、制作工艺等方面的要求都随之提高。因此,服装专业教学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实现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将职业教育和学生的就业实践相结合,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但面对社会、市场与学生的发展需求,服装专业实践课程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1.不重视实践教学部分学校和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服装专业的教学范围狭窄,实践教学得不到重视。部分中职学校拘泥于概念化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将教学活动局限在校园内,不能将课堂教学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使得实践教学有效性得不到提高。2.实践教学教材落后在中职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实践教材过于陈旧,跟不上行业的更新和进步,使学生不能掌握服装行业的最新知识,这对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发展有不利影响。另外,不同中职学校的教材不同,部分学校师资力量强大,可以自己编写教材,而一些学校只能购买教材,无法满足学生对新技术与新动态的学习需求。3.缺乏实践教师资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实践能力决定着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要求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在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开展实践教学。教师只有了解行业的市场变化,掌握最新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了解企业的生产模式,才能对学生进行实践培训,开展综合实践教学。但目前很多中职学校服装专业的教师在放码等技术方面缺乏实践经验,更不了解市场变化和新技术,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4.与企业联系不紧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稳定联系是中职教育的关键,而目前却出现严重的供需矛盾问题。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大,但是中职学校学生的动手能力差,没有掌握企业需要的关键技术,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而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三、中职服装专业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