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生产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6 22:19:3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服装生产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服装生产管理

服装生产管理问题及对策

1我国服装生产管理现状分析

通常情况下,服装生产管理包括时间管理、空间管理两大部分,下面主要来论述服装生产的空间管理。对于服装生产而言,空间管理主要是指组织结构,服装企业常常会综合考虑产品技术特点、生产规模以及员工素质等诸多方面因素选择相应的生产系统。如果生产系统在结构不同的情况下,相应的生产组织方式也会存在很大差异,具体体现在现场管理、生产线形式、生产车间区域布置、生产系统结构以及配置流水线设备等诸多方面。就服装生产线形式而言,一般的服装生产都会选择采用流水线生产方式,这样不仅可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也有利于减少生产成本,其次也可有效确保产品质量。目前,有模块式、捆扎式、线型传送带式等多种生产系统生产形式。大部分服装企业会习惯性地选择比较传统的捆扎式生产模式,然而一些具有深厚实力、具有丰富的服装生产实践经验的企业除了会采用传统的捆扎式生产模式以外,还会选择现代吊挂流水线生产模式,这样可以扩大生产车间面积,也可以扩大生产模式。

2我国服装生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没有准确的工时定额

目前大部分服装生产企业常常会存在工时定额错误的情况,具体体现在没有严格根据均衡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并未制定公正、公平的考核机制。在工时定额错误的情况下,不能按照工时定额对车间进行考核,更不用谈可以改变当前车间的生产管理模式。其实,很多服装生产企业的实际工时和计划工时之间的差距是很大的。一些工人对于工时定额存在不满的情绪,为此企业工艺技术部门常常会采用30%裕度的做法想要缓解工人的不满,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工艺部门的定额下发到各个车间后,每一个车间也要将工艺定额重新调整,这样不仅浪费人力、财力,而且也很容易使工时定额丧失生产指导的意义。同时,工时定额错误的话,极易产生很多半成品,这样很难满足均衡生产的要求,可能还会大幅度升高在线半成品,车间生产作业比较拥挤,这样很难确保产品质量,也不利于有效监控产品质量,如果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很难及时发现,一般在发现时已经到了不能避免的地步,成本也不能控制。

2.2组织结构效率比较低

查看全文

服饰企业生产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摘要:本文通过对一服饰企业生产管理情况的调研,体验成衣整套生产流程,了解和认识国内服装企业的现有运作流程,认识较为科学化、技术化的服装生产设备、机械、软件使用情况,总结服装企业的生产管理特色,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服饰企业;生产管理;经验;建议

一、调研概况

1.调研目的。通过对成衣整套生产流程的体验,对国内服装企业的现有运作流程有一个了解和认识,总结生产管理特色,提出改进建议。2.调研企业。泗阳某服饰有限公司。3.时间安排。一周的时间,具体时间安排如下:服装生产前的准备工作,如服装接单之后的制板技术及制作工艺分析,对面辅料及里料的认定,制作相应色卡,制版,样衣制作等,三天时间;裁剪,及缝制环节,两天时间;后道车间(小后道、综合后道),存储,打包出仓,约两天时间。

二、企业概况

该服饰有限公司位于江苏省泗阳县经济开发区,配备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电脑平缝机、双针机、锁扣机、粘合机等设备3967台(套),是国内规模较大的具有现代化工艺水准的羽绒服生产基地,为集团公司提供配套服务。

查看全文

纺织服装企业生产管理研究

摘要:分析了东莞纺织服装企业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从完善组织机构、生产调度和制度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了提升东莞纺织服装企业生产管理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纺织服装;服装生产;管理质量

东莞地区的纺织服装产业竞争非常激烈,企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需要提高其生产管理质量。本文从东莞纺织服装企业生产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就如何更好的完善服装企业的生产管理工作提出了要求和建议,并就如何更好地把控好服装产品的质量问题进行了探讨,以进一步推动东莞纺织服装企业发展进入全新阶段。

1东莞纺织服装企业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纺织服装的生产与其他产品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采用流水线方式,劳动者按照基本的生产组织形式完成生产和各类加工。纺织服装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作为支撑,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如今,东莞纺织服装企业的竞争加剧,纺织服装的生产批量变小,但是纺织服装的种类越来越多,这就给生产管理带来很多挑战。如果在生产管理中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就会降低纺织服装的质量。1.1组织机构的合理性差。东莞纺织服装企业大都是采用直线职能组织方式,这种方式在实际的生产环节中比较分散,不能对各个生产环节进行整合,生产效率得不到保障。一旦生产组织结构不合理就不能按照预定的计划做好生产管理工作,很可能造成产品工期的延误,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1.2工时定额不科学。东莞很多纺织服装企业存在工时定额不准确的问题,在生产管理环节中不能均衡生产,考核的公平性比较差,员工的工作不能得到相应回报,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终还会导致生产效率降低。工时是考核员工工作量的重要标准,关系到他们最终工资数量的多少,所以一定要合理制定工时考核标准,并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计算和考核。1.3计划调度不合理。东莞很多纺织服装企业不能制定较科学的编制,导致服装生产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使得企业的生产能力比较低。要想实现预定的生产效果就要制定完善的生产计划,并且安排专门人员对生产计划进行调度和监管,一旦出现偏差要及时改变策略。1.4质量意识比较薄弱。在东莞地区,有很多企业为了满足自己的经济效益,片面追求产量,导致生产质量不能有效落实,企业不能建立长期的质量保障体系。企业的质量意识薄弱,那么员工的质量意识也会欠缺,更容易使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东莞很多纺织服装企业生产管理的不合理,导致该地区的整体服装质量不能得到保障,可能会出现各种质量安全问题。

2完善东莞纺织服装企业生产管理的对策

查看全文

数字化品牌服装设计管理流程探讨

摘要: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为各个产业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品牌服装产业。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是数字化最具特色的代表产物,本文将主要分析其在服装设计、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数字化;品牌服装;设计管理

数字化服装设计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众所周知,服装设计是最具实用性和面向受众较广的艺术门类之一,在服装设计中大量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能够提高设计人员的设计能力,创造独特的设计理念,满足不同客户的越来越多样化和专业化的需求。

一、版型款式设计

服装是否具有合理的版型和一定的修饰衬托身材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客户的着装体验。为此,服装企业必须重视服装款式的设计,以提高产品在客户中的受欢迎程度。过去,在计算机技术还不成熟的年代,服装款式的品类不够丰富,款式的更新速度也比较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成熟,硬件和软件设备性能得到提高,能够为服装设计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传统的低效率的手绘图纸逐渐被淘汰。目前,服装企业的服装样板基本上是通过服装CAD来实现的。CAD软件具有灵活性、高效性和可储存性的特点,服装的款式图和规格尺寸都能够借助于CAD用点、线、面来呈现,大大提高了服装样板的设计效率和品质,特别适合在目前款式变化多样、批量小的服装产业背景下使用。数字化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服装版型尺寸设计的效率,同时还能为服装版型的研究提供服务,提高服装企业的竞争力。品牌服装企业能够通过提供线上服务,获取客户对于服装款式喜好的数据,并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获取更加精准的客户基本信息,实现对品牌服饰的精准定位,从而确定服装的风格、版型,使服装设计更具装造性和自由性。

二、样衣制作

查看全文

服装企业副总经理述职报告

首先请允许我简要的介绍一下自己:我叫,年出生,人,在我任职期间,曾获得年度先进个人、先进个人、经过工作几年以来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在领导和同志的支持帮助下,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并渐渐成长为服装生产企业的技术骨干之一。在这次竟聘中我竞争的岗位是服装生产企业副总经理,参加这次竞争我觉得对于我个人来说不仅是走上管理岗位、做好副手的机遇,更主要的是一次能够充分展现自我,难得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参加此次竞聘,我认为自身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

作为一名从基层成长起来的技术人员,我能够认真学习各项技术知识,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产当中,通过积极开展有关专业的技术攻关和创新活动,从而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了专业理论,增强了业务水平,开阔了视野,同时使得自身技术运用能力和水平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认可。

二是具有爱岗敬业、积极肯干的工作作风。

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和学习,使得养成了爱岗敬业、积极肯干的工作精神,扑下身子深入生产现场,不断的在实际工作中磨砺和充实自己,通过有效的实践在技术工作中有所创新、有所作为。不断加强节点控制和过程管理,全面、优质、高效、安全的完成了服装生产管理工作。

查看全文

教学模式下服装结构设计论文

1服装结构课课程问题研究

1.1如何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作为一门知识系列性较强的课程,有较完备的理论知识内容,教学中旨在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结构设计的理论,包括人体与服装的关系,省、领、袖的结构设计原理及结构设计方法,各部件间的组合变化关系,因此习惯性教学常以理论教学为主来完成课堂授课;但结构设计课程中的知识点内容较抽象不易理解,因此常需要实践补充来加深理解知识点,另一方面理论知识最终是运用于具体的实物中,因此服装实践也是检验服装结构理论运用的最佳标准。然而究竟在什么地方运用实践、什么地方理论阐述、二者如何结合,使服装结构课程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些都是教师从事服装结构课教学长久以来一直的研究方向和目标。

1.2如何加强专业课程间的内在联系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与诸多服装专业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服装设计、服装款式设计、服装造型设计课程内容是其结构设计的基础,而服装工艺学、服装工业制板、服装生产管理、服装人体工程学等课程又以服装结构为基础。因此,服装结构课程既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又是服装知识储备运用的综合课程,如果能将服装结构置之于服装系列教学的大课程中,不单纯地将其看为一门课,而是作为一个教学分支来展开教学,对服装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将是一项深化工程,因此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中如何恰到好处地贯穿相关课程专业知识,加强专业课程间的内在联系,也是服装结构设计课教学模式探讨的一项重要内容。

2服装结构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

查看全文

服装工厂的技术经济发展透析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和消费国,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的服装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服装工厂要想更好的发展,必须不断的改革和创新,这样才有利于自身的经济发展。本文通过研究目前我国服装行业的现状,来分析如何提高服装工厂的技术经济发展。

关键词:服装工厂;技术;发展;竞争

1中国服装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服装业有四大基本特征:规模大、产量大、水平低、结构差。然而我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但是在我国国服装产业整体的发展却很不平衡。在我国,各个服装企业之间的竞争还停留在价格和款式等方面的竞争,绝大多数的服装生厂商的产品销售还是以批发为主。虽然近年来服装企业的品牌意识不断的加强,但中国服装行业目前还只有几个有限的中国驰名商标,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服装品牌。

1.1服装产业结构停留在传统设计模式我国服装企业结构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设计管理模式上,由于设计手段大多停留在纸面放样的落后阶段,设计周期长,试制成本高,造成新产品创新能力弱,新产品的开发周期长,进而造成服装库存的积压,影响资金周转。服装的新产品周期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是相当明显的。

1.2服装产业仍然摆脱不了典型的加工型企业我国许多大规模的服装企业,实际上仍然是典型的加工型企业。其生产能力相对较强,设计能力和营销能力相对较弱。这些企业对生产管理和成本的核算相对重视,但由于市场营销能力比较薄弱,难以承受较大的市场波动。同时,由于设计能力的不足,也限制了这类企业的在市场的发展战略。因此,服装企业要想由被动市场型结构升级为主动市场型的结构,必须得到相应信息技术的全方位支持。

查看全文

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发展趋势

1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发展基础现状

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包括艺术设计和工程技术2个主要方面,相辅相成、相互渗透。服装设计不仅仅局限于艺术层面的内容,还涵盖与服装产品相关的材料、工艺、流行方面的内容;服装生产过程是设计思想向物质产品的转化过程,需要在传递设计思想的前提下,降低成本、缩短周期;服装产品是纺织产业链的终端产品,直接面向广大的消费者和使用者,服装产品与消费者或使用者的关系密切,人的因素比服装产品本身更加复杂,关于人和市场的研究对服装设计与生产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拥有服装材料、服装加工技术、服装设备、服装设计、服装运营管理、服装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基础内涵。在行业发展的支撑下,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与服装产业基本保持了同步发展步伐。近20多年来,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引入了多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针对着装人体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结合服装使用的环境和要求持续开展科学研究。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的内容具有系统性、复合性和复杂性,学科的发展体现出4大特点。1.1服装材料科学助力学科发展。服装材料是构成服装的物质基础,服装的设计效果、使用功能和精神价值都是依附在服装材料上得到体现。服装材料的性能与服装结构与工艺共同作用决定了服装性能;服装材料是制定生产工艺和技术的重要依据之一,对服装生产效率和质量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服装材料能够体现服装丰富的文化历史,引领服装潮流的变迁。随着材料发展,服装领域不断推出新产品、实现新功能。服装材料表现出从低级、单一型向高级、多样化发展,其发展已经成为服装行业科技创新与学科研究的重要基础和推动力。围绕服装应用展开的有关服装材料理化性能、外部特征、加工性能、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为设计师、制造商和使用者开辟了认识服装的新视界。传统服装材料、新型服装材料、功能服装材料得到了合理使用和优选配置,为时尚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创意,扩大服装的应用领域,强化服装的使用功能,为日常服装、功能服装、防护服装的开发和生产提供了保障。1.2服装设计理念与方法不断创新。服装设计的任务就是针对目标人群、着装环境和使用要求,选择原辅材料、进行风格、外型和细部结构设计,制定与之配套的加工方法,将艺术效果、工艺技术和使用效能统一地在服装上加以体现。服装设计不仅涵盖服装款式、结构和工艺,还要通过服装材料的肌理、色彩、图案、质感、性能和拼合方法等基本元素的匹配来体现设计思想。服装设计要从终端产品出发,重视消费者和使用者的因素在设计中的地位,关注人的体型、生理、心理对服装产品需求的综合影响构成的复杂系统对服装设计的制约作用。在科学技术飞跃发展时期,服装设计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设计方法、设计手段、设计效果展示、设计与生产对接形式都有新的飞跃[1]。服装设计是以设计师为主导展开的。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对服装市场和消费心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服装设计的关注点也从款式、结构、色彩扩展到材料性能、服装加工性能、服装微环境、服装与人的关系等。针对服装产品的消费逐渐从数量转化为品质,消费者在追求服装产品“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感觉特性”的追求,服装设计更加注重对消费者各方面需求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服装设计注重服装材质的创新应用,将新材料应用、不同材料组合作为服装设计重要手段,从服装表面肌理效果到服装性能进行综合考量。在天然材质服装保持着重要地位的同时,新型纺织材料、功能性纺织材料、环保型纺织材料的服装得到了发展。服装设计的目标在保护人体的物质性功能基础上扩展了质感和风格表现的精神性功能。服装设计方法体现出现代科技的特征,从设计流程和导向来看,逐步由设计师创意转向到消费需求导向、从追求视觉美感发展为美感与功能并重,更加注重着装人体的感知和心理,将人本化、个性化理念融入时尚之中[2]。服装设计方法逐步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主导的服装设计,在缩短设计周期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交互式服装设计、智能化服装设计也在新技术的推动下进入了起步阶段。1.3服装工程技术飞跃发展。服装工程技术的主要任务就是将设计图稿转化为物质产品,涉及艺术设计与工程技术的对接,是将设计思想用技术语言进行表达并加以实施,加工出服装产品。从手工作坊到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中,服装工程技术涵盖的制版技术、裁剪工程、缝制工程和后整理工程所涉及的内容、设备、方法和模式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服装生产方式由传统的手工作坊模式发展到工业化成衣生产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制造加工业所采用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模式引入到服装生产以后,初步实现了以低成本、高效率、稳质量为主要目标的生产组织与管理。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大规模定制模式的工业化服装生产也逐步成熟,在传统的单件生产方式基础上,以流水线形式,实现了个性化服装的工业化生产。服装生产设备快速更新换代,专业化、多功能、自动化缝纫设备与技术,大大提高了服装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信息技术正逐步应用到服装生产管理领域,能够及时采集和传递资源、技术和生产信息,实现对信息进行初步的分析,对生产进行监控和调整。1.4服装市场引领企业运营。在全球化市场竞争的背景下,服装企业的活动都是对准市场的接受度。生产要素的投入不仅仅是针对服装生产的结果,更加要重视满足客户需求,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商业模式引领生产系统的趋势已经初步形成[3]。服装为服用纺织品产业链的终端产品,服装市场对纺织服装产业有着重大的引导作用,占有市场的能力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共识。服装企业不仅要关注服装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更需要关注服装产品的输出,保证整个供应链的持续运行。为应对市场的需求,服装企业的规模和结构呈现出多元化形式,而市场导向是其共同的特征。传统的服装市场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直营、特许加盟、批发商、经销商模式,以及百货商场、专卖店、连锁店、工厂店等实体店铺形式虽仍然占据服装市场主导地位,但服装的电子商业模式也迅速发展起来,借助于网络信息传播的优势,借助于电子结算技术的进步,线上服装销售的比例在逐渐增大,高端服装品牌也加入线上销售的行列,并显示出持续增长的态势。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科学运用市场策略,稳妥开展经营活动是保持服装产业生命力和活力的重要手段。服装品牌策划与管理、新型市场模式、零售新业态、物流技术与管理成为服装产品的运营与决策和市场推广的主要内容,也是服装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与动力。

2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在科技创新成果的引领下,服装产业的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步伐加快,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发展具有了明确目标和有效工具,主要呈现出4种趋势。2.1多学科融合。材料科学、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对传统服装产业和工程技术突破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正在、并将继续形成全新的服装产品、服装技术和经营模式。服装学科也正在逐步扩展和突破原有的知识体系,与更多的学科进行融合。与材料学科的融合进一步扩大服装材料的选择范围。复合材料、生物材料、功能材料、高性能材料、智能材料应用到服装领域,能够扩展服装在生活、医疗、军事、防护、娱乐活动中的适用性,改善服装的穿着体验感,为人体提供优良的微环境。与材料学科的融合还有利于对服装加工对象的认识,推动设计与生产技术改革创新。与信息技术融合能够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到服装设计、生产、物流、销售等各个环节,改变服装产业的运营模式。快速获取市场需求、精准制定设计方案、提升生产响应速度、动态调整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步伐已经成为提升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1]。与智能化制造技术融合能够在服装设计与生产中大量引入自动化设备、新型工艺技术、信息化管理手段和机器人装备,改变传统服装产业链的结构和模式,更加强调专家知识与工作经验的集成,降低对专业人员知识技能的依赖,实现供应链上各环节信息的实时感知和动态控制[4]。与人文科学融合能够在产品设计和生产加工中更多地体现服装产品的文化特征、人文理念,与人们的精神、情感、知识引起共鸣,满足人们对服装产品的精神文化需要,充实服装品牌的内涵,扩大服装产品的应用领域,提升服装产品的应用价值。2.2绿色产业建设。服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绿色发展基础之上,服装学科发展也将以此作为目标,从设计、制造、销售的不同方面导入环保因素,构建适应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学科体系。在服装设计方面引入绿色产品设计概念,将产品的环境属性引入设计目标,从材料选择与使用、生产过程与方式、产品回收与再利用等全方位考虑环境因素,提高服装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环境相容性,寻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优化组合。绿色生产是从工艺和设备方面控制对环境的影响,对传统服装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革新和改造,通过对工艺参数、生产组织方式的优化,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材料消耗和能源消耗[4]。回收和再利用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也是目前科学的弱环。服装产品的回收体系建设、服装再造和再资源化技术均存在着社会和经济因素的制约,需要从技术、成本、效益加以综合平衡,推动供应链逆向流动的进程,实现服装产业的绿色循环体系。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评估体系,实现对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动态检测和评价。从材料与能源消耗、碳排放因子、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碳排放量化计算标准与方法等方面加以建设和推广应用[5-6]。2.3服务型时尚体系构建。在市场的推动下,服装产业具有了显著的服务特征[3],以顾客的需求为中心就是以服装产品为载体,为顾客提供完整的服务,更好地满足顾客的要求,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加利润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企业的所有活动都是围绕着消费者需求展开,这种需求不仅受到消费者本身年龄、性别、体型、生理和心理的影响,还会受到气候、季节、地区、环境的影响。服装企业需要掌握市场研究和分析的方法和技术、具备对市场需求进行快速反应的能力、能够使顾客以快捷方便的方法获得信息和产品。提升服装消费的体验感、愉悦感和趣味性也是服装产业发展的特点之一。服装实体店不仅可以为顾客提供真实的着装环境和展示真实的着装效果,还可以借助于虚拟展示技术,为顾客提供虚拟试衣、着装推荐、配饰与化妆指导,提供服装知识和服装自主设计等服务,增加服装消费过程的娱乐性、科学性和互动性。网上服装销售平台上将应用多媒体技术全方位展示服装品牌特征、服装产品设计和加工特点、服装的细部结构,为顾客提供虚拟交互平台进行试衣和设计。时尚是服装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产业发展的动力来源,体现一个时期的流行风气与社会环境,是文化的表现。在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发展中需要体现时尚特色,并将时尚以科学的、系统的方式进行定义与表达。创新是时尚的生命源泉,需求创新是在已有服装产品基础上从外观、性能、功能等方面对新的需求加以识别或者产生新的需求,与之相适应的产品与创新模型识别技术、需求创新模型、需求创新产生技术能够帮助设计师从需求渠道扩展思路;产品创新原理和方法可以从技术上实现创新设计的理念和目标,使服装产品保持时尚特征。时尚的感知是涉及物理、生理和心理的过程。将主观的感受以客观的形式加以表达和量化,建立感觉特性与产品设计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论、方法及技术能够有效地、客观地获取人们的感性需求,将感性需求用客观的形式加以表达,与产品的设计要素建立起映射关系,实现以顾客需求为导向进行服装产品开发[2,7]。时尚是艺术表现和现代科技的载体。美的本质和真义、原理和规则能够确保时尚产品的品质和品味,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赋予时尚产品活力和生命力。服装的材质、色彩、廓形、细部结构、品牌标识综合可以展示时尚、体现文化和生活方式。时尚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对时尚的把握不仅靠经验和感觉,还需要对市场的研究和预测、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判断和干预、对消费者的引导和刺激。2.4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应用。利用数字技术将服装设计、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中的图形、规则、技术要求等复杂信息转化为数据,并通过建立适当的数字化模型进行处理,应用于分析和优化,为服装产业的网络化和智能化提供基础。网络化可以实现信息交流平台建设,由网络信息取代上下级制度主导服装产业不同环节和业务流程之间的动态互动,实现劳动力、设备和材料等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物联网和服务联网在生产、物流、下游服务等方面有着深远的营销,也是工业4.0的基础思想。智能化是服装产业发展的方向,可告别传统工厂模式,摆脱对作业人员经验和技能的依赖。智能化的最终目标并不仅仅是用机器取代人,而是要借助于人工智能使生产过程本身具备思考能力,实现机器设备与市场对接、产品与机器对话、机器与机器对话,实现自适应生产[4]。

3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发展关键议题

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的发展是建立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之上,在服务产业、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的指导思想下,要注重6个方面的关键性议题作为学科的研究重点。3.1服装材料与服装的关系。服装材料是服装设计与生产的对象,也是服装产品使用性能和满足消费者和使用者需求的决定性因素。新材料的出现能够引发新的服装流行,也为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提出了新的挑战。要在服装上充分体现材料的特征和新材料的优势,就要求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把握材料的性能和特征,以服装材料为载体,体现设计风格、保证工业化生产顺利进行、满足穿着使用要求。对服装材料的关注点主要为材料的造型性、成型性、可加工性、穿着舒适性和功能性。在对服装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透通性能、传导性能、表面性能进行测试的基础上,选择相关的指标对性能进行描述、建立性能指标与服装加工使用要求之间的联系、根据性能指标的数值预测服装性能、根据性能目标进行服装设计。3.2先进服装设计技术与方法。计算机辅助服装设计与生产可以大幅度提高服装设计和生产的效率,能够适用服装市场快速反应的需要,实现个性化、小批量、定制式的设计与生产。计算机服装辅助设计的研究成果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服装企业,实现了服装款式设计、结构设计、尺寸配置、面料纹理展示、色彩图案组合、样板生成、推档排料等功能,节约了大量的人力,也可以获得最佳的用料方案。计算机辅助服装生产建立在服装辅助设计的基础之上,利用计算机辅助服装设计的输出数据,在自动化生产设备的支持下,完成铺布、裁剪、缝制、熨烫等操作,改变了传统的服装生产模式,提高了对市场需求的反应能力和速度,也降低了产品质量对操作人员技能水平的依赖。在现有的计算机辅助服装设计技术的基础上,融入有关研究的成果,将服装设计要素与消费需求之间建立起联系,将服装设计规则和专家知识集成到计算机系统,可将服装设计方案与生产工艺和技术对接,最终实现从顾客端出发的设计流程、设计师与顾客互动、个性化设计,并能够与服装生产无缝对接。数字化信息技术在服装设计与工程领域应用具有重大的意义,在服装相关的产业链上存在了大量的设计信息、生产信息、产品信息、市场信息,这些信息的筛选、分析、传输、反馈可以为服装设计、生产、管理和销售提供决策参考。有关信息类型、结构、处理和利用方面的研究可以大幅度提高服装设计、生产和销售的精准度,也可以大幅度提高服装企业运营过程中针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和能力。3.3人-服装-环境系统。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渗透到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领域,将服装与特定的人和环境紧密联系起来,以系统的观点指导服装设计和生产,就能够在各个环节中实现三者的和谐与统一。人是该系统中最复杂的要素,人体的体型、生理和心理特征存在着相似性,又有巨大的差异性,这种相似性是服装工业化、标准化生产的依据,而差异性则是可以利用也需要认真对待的个性化基础。人体测量技术、人体体型标准化体系、基于人体测量数据的计算机辅助样板设计和样板自动生成技术、人体着装微气候与舒适性、服装消费心理、服装感觉特性、服装生产作业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在技术方法、仪器设备、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等方面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为个性化设计,批量化生产、提高服装穿着舒适性和环境适应性提供规则和方法。3.4智能服装与服装智能制造技术。智能服装已经成为服装产品开发的一个热点,能够使服装具备一定的信息获取、识别、传输、处理和反馈的智能,从而具备某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的特定功能。智能服装是建立在智能纺织材料、微电子技术、软件技术、通信技术的基础上,需要根据不同目标将这些技术在服装上进行集成,从而满足穿着使用的要求。目前智能服装已经开始用于航空、军事、医疗等特殊领域,但在日常生活中还处于起步阶段。设计目标确定、设计要素筛选、设计方案制定、穿着舒适性、洗涤保养方法和价格成本将是智能服装开发与推广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也是目前智能化服装开发的瓶颈。服装智能制造是国家工业发展规划所制定的目标。服装产业推行智能制造可以分为不同级别:初级阶段是实现计算机代替部分作业人员,完成部分工序的作业;第2阶段是实现生产信息在管理部门、加工车间、工作地之间的传输,对生产进行组织和监控,在部分环节实现自动化生产,减少生产环节对劳动力的需求和对人员技能的依赖;第3阶段则能够实现人机对话,机机对话,大幅度减少作业人员,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智能制造的最高层次是软件和设备的结合,不仅能够完成作业人员的任务,还能够完成作业人员无法完成的任务,能够对生产状态进行判断、具有纠偏和调整功能[8]。服装生产企业经过数十年发展和积累具备了智能制造的基础,自动化设备、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生产系统、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等在很多企业都已经得到推广应用。未来需将分散在不同环节的智能设备和系统加以集成,在专家系统的支持下,对设计、工艺、生产环节的活动状态和运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决策等,使设计与生产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实现效率高、成本低、质量稳的生产状态,用现代科学技术代替人力和脑力。3.5新型商业模式构建。服装企业正在逐步走向现代化、规模化、多样化的发展道路,满足客户需求有了新的含义:不仅要能够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还要提供包括性能、信誉度、时尚度、识别性等附加功能。面对服装市场和消费需求变化,服装产业已经从产品竞争发展为商业模式竞争,以此来体现企业价值、创造产品价值、提高投资回报和推动技术进步。经过多年来的创新实践,服装企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顺应时代的变革,吸取和消化技术和经济发展的新经验,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品牌形象打造、销售渠道重组等手段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快速反应系统、零库存运营模式、电子商务引领、线上线下组合营销都形成了新的研究热点。3.6供应链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服装企业已经无法单一凭借内部的发展来参与市场竞争,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赢得客户,必然要与服装有关的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起来进行产品的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达到一定服务水平下的成本最低、效率最高[9-10]。服装供应链管理包括计划、采购、制造、配送和退货5项基本内容。采用适当的策略来管理所有的资源;优选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并监控和改善原材料供应流程;安排生产、品质和性能测试、成品包装,保证产品的质量水平、产量和生产效率处于总体优化状态;建立仓库和物流配送网络,及时将货品送达顾客;建立网络接收退回的次品和多余产品,并为物品使用提供支持等已经成为服装供应连管理的主要研究内容。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在供应链管理领域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绿色制造、循环经济理念也将在服装领域得到体现。全球对节能减排问题的重视度不断提升,出台了一系列碳排放的法规和准则,服装行业的绿色制造要引起关注。分析服装产业链各个环节产生的碳排放、建立碳排放模型进行量化计算、对服装生产环节的碳排放进行优化分析,建立以绿色生产为导向的生产系统是学科发展面临的新方向。在对原材料转化为成品全过程研究的基础上,服装的逆向流动过程也逐渐成为关注的对象,服装产业需要构建一个闭合的产品价值链。这方面的研究内容包括在循环过程中的服装回流渠道和再设计、各种回流渠道的运行方式、不同回流渠道和方式的比较和优化。

查看全文

中职院校德育教育论文

一、通过“企业化”环境建设加强德育

(一)创建校企对接的实训教学环境,培养“准职业左’职业素养。按照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要求,规划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建设生产型、仿真型实训基地,按企业生产场景布置,张贴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让学生在真实和仿真的职业环境中得到陶冶。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景盟冠名实训基地由企业提供与生产实际相对接的生产设备,建设微型生产车间,学校参照企业生产实境布置实训场景,并引人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理念。各专业学生进实训室按企业安全规范着装,到实训室如同进车间,从源头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同时,通过构建真实或仿真职业环境的实训模式,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例如,服装专业实施生产性教学实训,接收企业生产订单,开展产品生产实训,实训过程中,按照企业管理规范,由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直接安排和管理生产实训,按照企业生产管理要求和产品质量考核实训成绩,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产品意识、管理意识等综合职业意识。染整专业利用校内“仿真型”实训基地,实施“仿顶岗”教学实训,将上课模拟‘土班”,‘土班”打卡考勤,实训模拟“生产”,作品模拟“产品”,成绩模拟“工资”,奖励模拟“晋级”,按企业方式加强劳动纪律、劳动卫生考核,让学生在实训中有任务、有压力、有干劲、有竞争,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奋努力的职业精神。机电专业实训与生产对接,为企业加工机械零部件,实施实训作品产品化,实训考核绩效化。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体验企业的管理规范,不但提高了实训教学质量,而且精神面貌和劳动纪律也得到明显改善。

(二)搭建“学岗融合”教学平台,培养“职业友’行为规范。依托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校中厂”,搭建“学岗融合”的教学平台,是中职德育环境建设的独特之处。通过实施“产训融合”,实现学校与企业融合,实训基地与生产车间融合,生产与教学融合,产品与作品融合,师傅与教师融合。学生在校的实训项目与生产项目对接,实训管理与生产管理对接,根据生产管理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工作规范,使学生在“校中厂”的实践体验中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例如,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服装与佛山婴姿坊婴童用品公司、南宁华威制衣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进行服装生产,企业派技术人员常驻实训基地与学校教师指导生产,实施生产管理。通过生产实训,学生体验产品生产的全部过程,在技能提升的同时,行为规范也得到明显提升。

二、通过“专业化”环境建设加强德育

(一)创建专业文化活动,激发学生的职业理想。通过开展专业的品牌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的职业理想。例如,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服装专业每年都举办服饰文化节暨学生毕业设计作品展,展示毕业设计优秀作品。学生全过程参与作品设计、作品制作、作品静态展示、动态展示,优秀作品设计者与作品展示模特在服饰文化节走秀活动中同台亮相,将专业实践活动作为实现职业理想的演练,学生的专业荣誉感高涨。服饰文化节是专业教学活动,更是专业文化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师生强烈的职业理想。服饰交化节已成为学校一张交化名片,影响力大,近年来服装专业教学成果丰富,社会影响力增强,专业学生规模逐年递增。

(二)构筑专业化的走廊文化,默化学生的职业归属。专业文化的核心是专业师生同化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共同作风。专业文化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能陶冶学生的专业兴趣,形成良好的专业教育氛围,是学生专业成长的原动力。学校可以根据专业的积淀和发展特点,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空间开展专业文化宣传。教学环境的专业文化渲染,可以使学生置身于专业环境中,强化对专业的认知和认同。例如,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在教学楼根据专业分楼层,在各楼层走廊布置专业展板,结合专业发展史、专业技术发展现状、专业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进行宣传,图文并茂,既普卫乏专业常识,又美化环境。在实训基地的走廊、楼道展示行业先进人物事迹图片、学生技能作品实物或图片,建设专业橱窗,展示高品质、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产品,以视觉冲击强化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荣誉感和归属感。

查看全文

服装企业安全生产监管论文

摘要:服装企业是我国生产制造企业的一部分,在服装企业管理过程当中,安全管理非常重要,在安全管理当中,有内在的安全管理和外在安全监管,因此对政府在服装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论文从安全生产监管概述出发,分析政府在服装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安全生产监管重视程度不够、安全生产监管机制不完善、安全生产监管制度不健全。最后提出政府加强服装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对策,加强服装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重视程度力度、完善服装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健全服装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制度,提高服装企业安全生产监管水平。

关键词:政府;服装企业;安全生产监管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开放,我国服装企业获得快速发展,但是最近几年服装企业安全事件也较为频繁,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服装企业生产安全问题当中,政府监管不到位就是一个方面。在企业的内部的安全制度管理上还存在较大的漏洞,主要表现在服装机器缺乏应有的安全管理和防护措施,导致生产过程当中机器伤人事件突出;在工厂生产用电上,电路老化,死拉电线的现象明显,给企业及人员带来安全隐患;粉尘问题管理不当,不及时的清扫,火灾隐患较大等等,这都是服装生产企业在安全管理过程当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也是很难有效解决的问题。因此有效的监督管理手段,对提高企业安全监管水平,降低安全事故发挥重要作用。论文从安全生产监管概述出发,分析政府在服装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政府加强服装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对策,提高服装企业安全生产监管水平。

一、安全生产监管概述

安全生产监管通俗的说就是针对企业安全生产的流程、制度和具体操作的监督管理。在目前的研究当中,安全生产监管,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包括对于生产型企业、服务型企业的安全生产活动进行监督管理,是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

二、政府在服装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