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资金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0 08:44: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扶贫资金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扶贫资金管理

扶贫资金管理创新研究

摘要:扶贫工作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性工作,在扶贫工作中,扶贫资金的来源较之过去更加广泛,用途也更加广泛,在扶贫工作的长期建设与发展中,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不可忽视扶贫资金使用质量不高的问题,当前在扶贫资金利用上存在一定不足,这与扶贫资金的管理有效性有直接关系。受到扶贫资金管理模式的影响,扶贫资金的有效利用受到了限制,为了能够较好改善这一问题,还需要从扶贫资金的管理工作中入手,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有效性。

关键词:扶贫资金;管理模式;创新

扶贫资金的管理模式创新是保证扶贫资金高效使用,能够获得较高使用效益的主要方式,在扶贫资金的管理模式创新意识中,应充分利用政务系统提高资金利用与管理的公开性与透明性,加强群众的监督力度,这样有利于改善原有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形成精准管理,也有利于保障群众利益,调动扶贫工作的积极性,更好地开展扶贫工作,实现精准扶贫。

一、扶贫资金管理工作的积极意义

扶贫资金对于贫困地区与贫困户的经济水平能够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扶贫不仅是资金上的扶持,也是经济建设与发展上的扶持。为了能够实现精准扶贫,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与建设,需要在扶贫工作中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以管理质量的提高强化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在扶贫资金管理工作中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的准确性。由于扶贫资金使用的范围广、项目内容多、耗时长,因此需要通过管理工作进行流程管理,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资金的使用准确性,还能够减少资金浪费,在使用过程中进行监督与管理,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为扶贫工作奠定资金基础,避免资金的滥用。另外,扶贫资金的管理还能够提高贫困地区居民对于政府的信任与认可。由于扶贫资金是为贫困地区相关贫困户与地区建设所使用的资金,因此受到地区贫困居民的关注是较高的,但当前许多居民并不了解扶贫资金的使用目的与核拨方式,这可能造成资金的滥用与误用,没有真正落实到贫困地区建设与贫困户身上,反而会造成贫困居民对于政府的不信任。通过扶贫资金管理,能够减少资金的滥用问题,也能够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的公开性与透明性,有利于加强贫困居民对于政府的信任与支持,提高了政府公信力。同时,扶贫资金管理还能够增强政府部门的协调统一性。过去在扶贫资金管理不规范、工作不到位的情况下,与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相关的部门在资金的管理上过于混乱,多头管理的问题也时有发生,这不仅造成扶贫资金难以有效利用于扶贫,也造成了相关部门间的沟通失调,影响政府部门的和谐性,也不利于扶贫工作的有序开展。统一扶贫资金管理,能够提高部门间的沟通与互动,提高信息交流,减少扶贫资金的重复使用,增强政府部门间的协调统一性,提高政府部门工作效率。

二、扶贫资金管理模式的创新

查看全文

财政扶贫资金管理调研报告

财政扶贫资金是国家设立的用于改变贫困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落后面貌、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农民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专项资金。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是财政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则是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下面就当前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存在的问题

1、账目管理不规范。一是有些单位财政扶贫资金没有实行单独记账、专账管理,而是与一般的收支混在一起记账,致使扶贫资金不能一目了然,结算也无法正常体现;二是扶贫资金的票据不合规,现金收支管理不规范;三是形成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入账管理。

2、挤占挪用资金。一是将扶贫资金挪用于其他项目;二是造假账,将资金挪作它用;三是串项移位,改变资金立项时要求的建设内容和地点,造成扶贫资金的挤占挪用。

3、虚报冒领套取资金。一是无中生有造假项目,从中套取国家扶贫资金;二是多报补贴对象和扩大补贴基数,冒领扶贫资金。

4、损失浪费资金。一是立项不科学,致使所建设的项目无效益,或项目夭折,或设备闲置,造成资金的损失浪费;二是建设项目施工方高估冒算工程价款,造成资金的损失浪费;三是有些项目主管单位滞留扶贫资金,不能正常发挥扶贫资金应有的效益。

查看全文

贫困林场扶贫资金管理制度

第一条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以下简称林场扶贫资金)是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支持国有贫困林场(以下简称贫困林场)扶贫开发的专项补助资金,是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组成部分。为加强此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贫困林场是指亏损或微利、生产生活设施条件差,以培育和保护生态公益林为主要任务的国有林场。贫困林场的具体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共同确定。

第三条林场扶贫资金主要用于支持贫困林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利用林场或当地资源发展生产。补助内容主要包括:

(一)基础设施建设:用于修建断头路、林场和职工危旧房改造、解决饮水安全、通电通话、电视接收设施等。

(二)生产发展:用于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森林旅游业、林产品加工业及林副产品开发等。

(三)科技推广及培训:用于优良品种、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和推广、职工技能培训。

查看全文

贫困林场扶贫资金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以下简称林场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印发《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05]104号),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贫困林场是指亏损或微利、年人均收于当地农民平均水平,基础设施薄弱,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差,生态公益林比重大国有林场。

第三条林场扶贫资金主要用于支持贫困林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利用林场或当地资源发展生产。补助内容主要包括:

(一)基础设施建设:用于修建断头路、林场和职工危旧房改造、解决饮水安全、通电通话、电视接收设施等。

(二)生产发展:用于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森林旅游业、低产林改造、林产品加工业及林副产品开发等。

(三)科技推广及培训:用于优良品种、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和推广,职工技能培训。

查看全文

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金使用效益,依据国家扶贫开发方针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财政扶贫资金是国家设立的用于贫困地区、经济不发达的革命老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边缘地区改变落后面貌,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农民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曲面发展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适用本办法的财政扶贫资金包括以工代赈资金、新增财政扶贫资金、发展资金。

第二章资金来源

第四条财政扶贫资金来源包括中央财政安排的资金和地方配套经济。

查看全文

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依据国家扶贫开发方针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财政扶贫资金是国家设立的用于贫困地区、经济不发达的革命老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改变落后面貌,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农民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适用本办法的财政扶贫资金包括以工代赈资金、新增财政扶贫资金、发展资金。

第二章资金来源

第四条财政扶贫资金来源包括中央财政安排的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

查看全文

扶贫资金管理和监督经验交流

我县于2011年开端施实乡村扶贫开拓项目。从单一的科技扶贫到新村扶贫、卫生扶贫、移民扶贫、残疾人扶贫、劳务扶贫,再到扶贫贴息借款等多方位、多渠道的扶贫开拓项目。扶贫开拓项目所需资金包罗国度财务扶贫资金和信誉扶贫资金两个局部,财务扶贫资金重点用于贫穷村的根底建立,经由几年的施实,乡村扶贫开拓任务获得了较好的结果。然则,因为扶贫资金起原渠道多,资金用处广,因此统一类型项目由多个部分治理,客观上构成了资金投入涣散,治理难度大比及问题,经由审计发现,扶贫资金的治理运用上存在以下问题待于进一步改良和增强。

一、存在的首要问题

(一)项目标方案性与项目实践施行的多变性。我们目前所用的上报项目、审批方案、按方案施行,资金县级报账制是乡村扶贫开拓治理形式。项目方案的制订,是由治理者按总体要求意向规划,未能实在按受益者的实践状况规划。项目标成功取决于项目标施行者,扶贫资金是为农人效劳,是党中心为“缓解和消弭贫穷,进一步改善贫穷生齿的生涯质量,增强贫穷村庄的根底设备建立,改善生态情况,逐渐改动贫穷地域经济、社会、文明的掉队情况,为到达小康程度发明前提”而不是为完成义务外表景象的致富。审计发现乡村扶贫资金项目标施行单元无一破例均对方案进行了或多或少地调整。资金治理部分和贫穷户之间很少有信息交流,方案的严厉性与施行中的多变性为实际的扶贫项目标施行报酬地带来难度。

(二)扶贫资金的运用和治理分歧成度地存在滞留、挤占、调用和虚列虚报工程量、伪造虚伪零工工资、涂改原始单据套取扶贫资金、私自改动投向、等违纪违规行为。财政监管不到位、主观方案、奖罚不严、好处驱动是招致这些问题发作的首要要素。

扶贫资金的挤占、调用首要受方案体系体例的影响,资金(物资)在运用进程中,既有当局的微观调控又有各级扶贫主管人员的主观志愿,使得方案项目资金受益者与实践扶贫受益者常会呈现错位,形成挤占、调用。

主观方案、好处驱动在资金县报账制中显得尤为凸起。在对乡村扶贫资金的反省中发现大多项目施行单元因为将农户根底设备三改五建,开展支柱财产生果、蚕桑,培训技能人员等项目调整为新修村舍路途工程,或为小集团好处驱动故弄玄虚,再按方案报账时运用虚列虚报工程量、伪造虚伪零工工资、涂改原始单据等伎俩套取资金,到达小我或小集团的好处。

查看全文

扶贫工程资金管理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

扶贫项目资金是国家为改善贫困地区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实施的重大扶贫政策措施、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是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的关键所在,因此,为切实提高扶贫项目资金的管理质量,确保扶贫政策和各项管理制度执行到位,确保各项扶贫开发任务的顺利完成,结合省市有关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的文件要求,现将我县进一步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加强项目管理

(一)严格项目的选择管理

扶贫项目的选择必须按照参与式扶贫的理念,遵循群众公选、项目公开、程序透明、科学有效的原则,实施议、推、选、申、示等五步工作法,严格操作。即:“议”就是扶贫部门、乡镇、村干部通过深入调查了解,初步议定项目建设内容。“推”就是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共同对议定项目推举备选。“选”就是对村内群众骨干推选的项目组织全体村民实行豆选,以充分体现民意。“申”就是对村民豆选确定的项目,由乡镇项目办会同村委会编制可行性论证报告向县级扶贫部门申报。“示”就是县扶贫部门对乡镇村申报的的项目计划审定批文,在乡镇收到批文后必须立即送达到申报实施村向村民公开公示。对末按“五步工作法”履行申报程序的项目计划,扶贫部门不得下达实施项目计划批文。对已申报批准的项目计划,除特大自然灾害和特殊市场风险及不可抗力因素,可按程序申报项目调整外,其它一律不得随意调整,凡自行调整者,项目计划一律取消。

(二)严格项目实施管理

查看全文

财政扶贫项目管理费管理办法

为了推进财政扶贫项目管理工作,提高财政扶贫项目管理水平,根据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和《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一、资金来源

财政扶贫项目管理费每年由中央分别从以工代赈资金、新增财政扶贫资金和发展资金中提取1.5%。地方各级、各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任何理由再提取扶贫项目管理费及其他费用。

二、资金使用范围

财政扶贫项目管理费主要用于规划编制、项目评估、检查验收、成果宣传、档案管理以及县级以下扶贫会议经费、资料费、印刷费等开支。

该经费不得用于《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规定的限支项目。

查看全文

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探讨

摘要:本文在阐述财政扶贫资金、政府绩效审计、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实施过程,并以利辛县为例,详细分析了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具体过程,运用绩效评价体系评析了利辛县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成效,指出了使用财政扶贫资金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建议。最后,就完善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提出了改进对策和建议,从而保证财政扶贫资金发挥更大效益。

关键词: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精准扶贫

一、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相关概念

(一)财政扶贫资金。财政扶贫资金主要指国家为达到扶贫目的,提高贫困地区生活生产条件,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整体素质,支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拨付的财政专项资金。扶贫资金的用途主要是:一是扶持和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发展种养殖业、民俗手工业、特色加工业、乡村旅游业,等等。二是提高贫困地区生活生产条件,重点修建乡村道路和桥梁,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破解人畜饮水困难,提高教育、医疗、文化水平,等等。三是增强贫困人口就业及生产能力,重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发放实用技术培训补助,推广农业科研技术,等等。四是扶持帮助贫困人口脱贫的企业生产项目等。五是缓解贫困人口缺少发展资金的问题。(二)政府绩效审计。政府审计是政府审计机关独立监督和检查财政与财务收支是否合法真实,本质是政府部门独立审查被委托单位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将政府审计内容,从一般真实性、合法性,拓展到效率性、经济性和效果性,即称为绩效审计。结合国内实际,政府绩效审计是指独立政府审计机关受委托,审查使用公共资金位情况,采用分析方法评估效益情况,提出有关整改意见。重点包括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个方面。经济性指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投入最小;效率性指用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效果性指实施某一项目和花费一定资金达到预期效果。国内外己普遍接受“3E”审计,最近几年一些专家学者提出“SE”,绩效审计基于“3E”又纳入环境性与公平性,涵盖了环境审计与社会责任审计。(三)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是政府绩效审计的项目之一,指政府审计机关对涉及扶贫资金的相关部门单位进行审查,评价扶贫资金实施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发现被审计部门管理和使用扶贫资金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违规现象,提出有关整改建议,最大程度防止发生侵害贫困群众利益的行为,确保财政扶贫资金取得最大的效益,尽最大程度帮助贫困人口快速脱贫,逐步提高生活生产水平。

二、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实施

(一)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主客体。《审计法》明确指出,国家审计机关有权审计国家财政资金及国有资产,而财政扶贫资金是财政资金其中之一,所以其审计主体是政府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审计客体是实施经济活动或项目的单位和人员。就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来讲,其审计客体指使用扶贫资金的有关部门和单位。(二)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目标、范围及内容。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目标是保证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和监管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即审计机关审查扶贫资金使用绩效情况,发现使用和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措施防止监管漏洞、避免资金浪费,提升扶贫资金的经济效益。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范围包括开展扶贫工作的有关政府机关、金融部门和扶贫对象,重点是全面审查扶贫政策的落实情况、扶贫项目审批立项情况、扶贫资金使用监管情况和扶贫效果。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内容包括:扶贫项目申报立项、资金项目监管、资金筹集拨付、资金监管使用和资金效益等五个方面的审计。项目申报立项审计,重点是审核扶贫项目立项的规范性,是否符合国家政策,是否存在虚报项目,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等等。资金项目监管审计,重点是审核扶贫项目是否按审批要求实施,是否违规改变计划、改变施工单位,等等。资金筹集拨付审计,重点是审核扶贫资金是否根据审批标准来筹集,各级财政是否根据要求配套资金;资金拨付是否足额及时,是否存在截留挪用等问题。资金监管使用审计,重点是审核项目管理单位是否按规定进行监管,资金使用是否合理合法合规,项目支出是否符合计划,等等。扶贫资金效益审计,重点是审核评价扶贫资金达到的效果,评价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方法、标准及评价指标。审计方法指审计师为实现审计目标所采用的措施,搜集证据和评析信息是整个审计过程的中心,可将审计方法分为搜集证据和评析信息两个方面的方法。第一类,搜集证据的方法。具体有五种方法:一是审阅法,指审计师审核和查阅关于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对象的各种书面资料,了解财政扶贫资金相关情况。二是实地观察法,指到被审计单位工地或被审计项目实施现场进行查看,非常直观地掌握第一手资料,进一步实地核实书面材料。三是访谈法,指以座谈会或访谈的形式,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面对面地沟通交流,进一步验证所得证据的真实可靠性。四是统计抽样法,主要运用于数量较大的项目。由于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数量较大,不能全面覆盖被审计对象,只能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五是问卷调查法,指按照审计目标制定科学有效的调查问卷,发给有关人员填写,并收回进行分析,扶贫满意度调查可采取这种方式。第二类,评析证据的方法。具体有三种方法:一是比较分析法,指审计师把搜集的有关证据与有关规定标准进行比较,评析被审计项目的实施情况。二是专家评分法,指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对搜集的信息打分,得到定量的评价结果,从而定量评价扶贫项目。三是统计分析法,指审计师采用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将搜集的各类审计信息通过数学模型进行评析,得出评价结果。另外,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处理庞大的扶贫信息,需要借助计算机审计技术,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审计标准是审计师实施审计时用来明辨是非、分清优劣的依据,即审计单位开展经营活动所遵循的规则。就审计标准性质来讲,审计标准分为法规类、政策类、制度类、计划和合同类四类审计标准。法规类审计标准,主要指国家立法机关颁布的关于财政扶贫资金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如《宪法》、《民法》、《审计法》等。政策类审计标准,主要是指国家为完成一个时期的目标任务,制定的关于财政扶贫资金审计方面的行为准则,如《中国扶贫开发纲要(2015-2020)》等。制度类标准,主要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制定的关于财政扶贫资金方面的规章制度,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等。计划和合同类标准,主要指被审计单位制定的项目计划以及被审计单位同合作单位签订的经营合同。财政扶贫资金审计评价指标可包括社会、管理、经济、生态环境四个方面的指标。社会效益主要是不能给贫困人口带来经济利益,但可以改善生产生活水平、提供公共服务,重点包含贫困人口降低比率、贫困户收入增长率、投入教育资金情况、投入医疗卫生资金情况、建设基础设施情况等指标。管理效益主要是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是否合规合法,是否存在虚报项目、挪用资金等问题,重点包含到位资金率、市县配套扶贫资金情况、违纪违规情况、年内扶贫项目完成情况、贫困人口满意度等指标。经济效益主要是扶贫资金带来的经济利益,重点包括贫困人口纯收入增长比率、贫困人口人均生产总值增长比率、就业增长比率等指标。生态环境效益主要是不能给贫困人口带来经济利益,但能保护环境提高质量,重点包括土地利用率、植被保护率、节能减排情况等指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