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资金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0 08:44: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扶贫资金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扶贫资金管理

扶贫资金管理创新研究

摘要:扶贫工作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性工作,在扶贫工作中,扶贫资金的来源较之过去更加广泛,用途也更加广泛,在扶贫工作的长期建设与发展中,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不可忽视扶贫资金使用质量不高的问题,当前在扶贫资金利用上存在一定不足,这与扶贫资金的管理有效性有直接关系。受到扶贫资金管理模式的影响,扶贫资金的有效利用受到了限制,为了能够较好改善这一问题,还需要从扶贫资金的管理工作中入手,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有效性。

关键词:扶贫资金;管理模式;创新

扶贫资金的管理模式创新是保证扶贫资金高效使用,能够获得较高使用效益的主要方式,在扶贫资金的管理模式创新意识中,应充分利用政务系统提高资金利用与管理的公开性与透明性,加强群众的监督力度,这样有利于改善原有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形成精准管理,也有利于保障群众利益,调动扶贫工作的积极性,更好地开展扶贫工作,实现精准扶贫。

一、扶贫资金管理工作的积极意义

扶贫资金对于贫困地区与贫困户的经济水平能够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扶贫不仅是资金上的扶持,也是经济建设与发展上的扶持。为了能够实现精准扶贫,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与建设,需要在扶贫工作中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以管理质量的提高强化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在扶贫资金管理工作中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的准确性。由于扶贫资金使用的范围广、项目内容多、耗时长,因此需要通过管理工作进行流程管理,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资金的使用准确性,还能够减少资金浪费,在使用过程中进行监督与管理,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为扶贫工作奠定资金基础,避免资金的滥用。另外,扶贫资金的管理还能够提高贫困地区居民对于政府的信任与认可。由于扶贫资金是为贫困地区相关贫困户与地区建设所使用的资金,因此受到地区贫困居民的关注是较高的,但当前许多居民并不了解扶贫资金的使用目的与核拨方式,这可能造成资金的滥用与误用,没有真正落实到贫困地区建设与贫困户身上,反而会造成贫困居民对于政府的不信任。通过扶贫资金管理,能够减少资金的滥用问题,也能够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的公开性与透明性,有利于加强贫困居民对于政府的信任与支持,提高了政府公信力。同时,扶贫资金管理还能够增强政府部门的协调统一性。过去在扶贫资金管理不规范、工作不到位的情况下,与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相关的部门在资金的管理上过于混乱,多头管理的问题也时有发生,这不仅造成扶贫资金难以有效利用于扶贫,也造成了相关部门间的沟通失调,影响政府部门的和谐性,也不利于扶贫工作的有序开展。统一扶贫资金管理,能够提高部门间的沟通与互动,提高信息交流,减少扶贫资金的重复使用,增强政府部门间的协调统一性,提高政府部门工作效率。

二、扶贫资金管理模式的创新

查看全文

财政扶贫资金管理调研报告

财政扶贫资金是国家设立的用于改变贫困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落后面貌、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农民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专项资金。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是财政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则是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下面就当前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存在的问题

1、账目管理不规范。一是有些单位财政扶贫资金没有实行单独记账、专账管理,而是与一般的收支混在一起记账,致使扶贫资金不能一目了然,结算也无法正常体现;二是扶贫资金的票据不合规,现金收支管理不规范;三是形成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入账管理。

2、挤占挪用资金。一是将扶贫资金挪用于其他项目;二是造假账,将资金挪作它用;三是串项移位,改变资金立项时要求的建设内容和地点,造成扶贫资金的挤占挪用。

3、虚报冒领套取资金。一是无中生有造假项目,从中套取国家扶贫资金;二是多报补贴对象和扩大补贴基数,冒领扶贫资金。

4、损失浪费资金。一是立项不科学,致使所建设的项目无效益,或项目夭折,或设备闲置,造成资金的损失浪费;二是建设项目施工方高估冒算工程价款,造成资金的损失浪费;三是有些项目主管单位滞留扶贫资金,不能正常发挥扶贫资金应有的效益。

查看全文

贫困林场扶贫资金管理制度

第一条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以下简称林场扶贫资金)是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支持国有贫困林场(以下简称贫困林场)扶贫开发的专项补助资金,是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组成部分。为加强此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贫困林场是指亏损或微利、生产生活设施条件差,以培育和保护生态公益林为主要任务的国有林场。贫困林场的具体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共同确定。

第三条林场扶贫资金主要用于支持贫困林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利用林场或当地资源发展生产。补助内容主要包括:

(一)基础设施建设:用于修建断头路、林场和职工危旧房改造、解决饮水安全、通电通话、电视接收设施等。

(二)生产发展:用于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森林旅游业、林产品加工业及林副产品开发等。

(三)科技推广及培训:用于优良品种、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和推广、职工技能培训。

查看全文

贫困林场扶贫资金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以下简称林场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印发《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05]104号),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贫困林场是指亏损或微利、年人均收于当地农民平均水平,基础设施薄弱,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差,生态公益林比重大国有林场。

第三条林场扶贫资金主要用于支持贫困林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利用林场或当地资源发展生产。补助内容主要包括:

(一)基础设施建设:用于修建断头路、林场和职工危旧房改造、解决饮水安全、通电通话、电视接收设施等。

(二)生产发展:用于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森林旅游业、低产林改造、林产品加工业及林副产品开发等。

(三)科技推广及培训:用于优良品种、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和推广,职工技能培训。

查看全文

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金使用效益,依据国家扶贫开发方针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财政扶贫资金是国家设立的用于贫困地区、经济不发达的革命老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边缘地区改变落后面貌,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农民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曲面发展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适用本办法的财政扶贫资金包括以工代赈资金、新增财政扶贫资金、发展资金。

第二章资金来源

第四条财政扶贫资金来源包括中央财政安排的资金和地方配套经济。

查看全文

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依据国家扶贫开发方针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财政扶贫资金是国家设立的用于贫困地区、经济不发达的革命老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改变落后面貌,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农民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适用本办法的财政扶贫资金包括以工代赈资金、新增财政扶贫资金、发展资金。

第二章资金来源

第四条财政扶贫资金来源包括中央财政安排的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

查看全文

扶贫资金管理和监督经验交流

我县于2011年开端施实乡村扶贫开拓项目。从单一的科技扶贫到新村扶贫、卫生扶贫、移民扶贫、残疾人扶贫、劳务扶贫,再到扶贫贴息借款等多方位、多渠道的扶贫开拓项目。扶贫开拓项目所需资金包罗国度财务扶贫资金和信誉扶贫资金两个局部,财务扶贫资金重点用于贫穷村的根底建立,经由几年的施实,乡村扶贫开拓任务获得了较好的结果。然则,因为扶贫资金起原渠道多,资金用处广,因此统一类型项目由多个部分治理,客观上构成了资金投入涣散,治理难度大比及问题,经由审计发现,扶贫资金的治理运用上存在以下问题待于进一步改良和增强。

一、存在的首要问题

(一)项目标方案性与项目实践施行的多变性。我们目前所用的上报项目、审批方案、按方案施行,资金县级报账制是乡村扶贫开拓治理形式。项目方案的制订,是由治理者按总体要求意向规划,未能实在按受益者的实践状况规划。项目标成功取决于项目标施行者,扶贫资金是为农人效劳,是党中心为“缓解和消弭贫穷,进一步改善贫穷生齿的生涯质量,增强贫穷村庄的根底设备建立,改善生态情况,逐渐改动贫穷地域经济、社会、文明的掉队情况,为到达小康程度发明前提”而不是为完成义务外表景象的致富。审计发现乡村扶贫资金项目标施行单元无一破例均对方案进行了或多或少地调整。资金治理部分和贫穷户之间很少有信息交流,方案的严厉性与施行中的多变性为实际的扶贫项目标施行报酬地带来难度。

(二)扶贫资金的运用和治理分歧成度地存在滞留、挤占、调用和虚列虚报工程量、伪造虚伪零工工资、涂改原始单据套取扶贫资金、私自改动投向、等违纪违规行为。财政监管不到位、主观方案、奖罚不严、好处驱动是招致这些问题发作的首要要素。

扶贫资金的挤占、调用首要受方案体系体例的影响,资金(物资)在运用进程中,既有当局的微观调控又有各级扶贫主管人员的主观志愿,使得方案项目资金受益者与实践扶贫受益者常会呈现错位,形成挤占、调用。

主观方案、好处驱动在资金县报账制中显得尤为凸起。在对乡村扶贫资金的反省中发现大多项目施行单元因为将农户根底设备三改五建,开展支柱财产生果、蚕桑,培训技能人员等项目调整为新修村舍路途工程,或为小集团好处驱动故弄玄虚,再按方案报账时运用虚列虚报工程量、伪造虚伪零工工资、涂改原始单据等伎俩套取资金,到达小我或小集团的好处。

查看全文

扶贫工程资金管理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

扶贫项目资金是国家为改善贫困地区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实施的重大扶贫政策措施、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是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的关键所在,因此,为切实提高扶贫项目资金的管理质量,确保扶贫政策和各项管理制度执行到位,确保各项扶贫开发任务的顺利完成,结合省市有关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的文件要求,现将我县进一步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加强项目管理

(一)严格项目的选择管理

扶贫项目的选择必须按照参与式扶贫的理念,遵循群众公选、项目公开、程序透明、科学有效的原则,实施议、推、选、申、示等五步工作法,严格操作。即:“议”就是扶贫部门、乡镇、村干部通过深入调查了解,初步议定项目建设内容。“推”就是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共同对议定项目推举备选。“选”就是对村内群众骨干推选的项目组织全体村民实行豆选,以充分体现民意。“申”就是对村民豆选确定的项目,由乡镇项目办会同村委会编制可行性论证报告向县级扶贫部门申报。“示”就是县扶贫部门对乡镇村申报的的项目计划审定批文,在乡镇收到批文后必须立即送达到申报实施村向村民公开公示。对末按“五步工作法”履行申报程序的项目计划,扶贫部门不得下达实施项目计划批文。对已申报批准的项目计划,除特大自然灾害和特殊市场风险及不可抗力因素,可按程序申报项目调整外,其它一律不得随意调整,凡自行调整者,项目计划一律取消。

(二)严格项目实施管理

查看全文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研究

【摘要】财政扶贫是我国的重要举措,而加强财政扶贫资金审计是“十三五”时期审计工作的重点内在要求。本文结合财政扶贫与绩效审计的特点,在引入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基础上,探究我国财政扶贫资金监管机制的相关构成特征,从“三项效应”、“四类指标”、“五个结合”3个层面梳理解析我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重点内容,并提出了完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财政扶贫;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整体性

贫困是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点所在,我国一直把基本消除贫困作为作为扶贫开发的战略目标。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国贫困人口由1978年7.71亿下降到2015年5675万,贫困发生率由97.%下降到5.7%,特别在2000年以来,贫困减缓的步伐明显加快,总体上已基本消除绝对贫困。我国贫困减缓的主要措施是通过政府间的转移支付,稳步增加对贫困地区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和减贫脱贫的“助推剂”。然而,因于监管部门间存在的合作治理缺陷,扶贫监管的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诸多弊端,导致扶贫资金存在边际效应降低、非优化配置、利用效率低下、弄虚作假等风险,使扶贫开发面临“援助困境”。因此,必须加强政府财政扶贫资金审计的研究,以促进财政扶贫绩效的整体提升。

一、政府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及绩效审计的现状

(一)政府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的基本状况自1980年开始国家实施财政扶贫政策以来,我国政府财政多渠道增加扶贫开发投入,逐步构建了包括发展资金、以工代赈资金、“三西”资金等六个层面的综合财政扶贫政策体系。具体讲:一是财政扶贫开发工作起步阶段(1980年-1984年),国家设立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重点支持贫困地区,累计安排财政扶贫资金近30亿,年均增长率超过10%;二是大规模开发式扶贫起步阶段(1985年-1993年),按照扶贫起步阶段的政策及规划要求,国家成立了专门的扶贫机构,累计安排了超过200亿的专项扶贫资金,年均增长率达到16.91%,农村贫困人口比重由1986年的14.8%下降到1993年的8.7%,年均减少贫困人口达640万人,贫困标准提高到483.7元;三是“八七”扶贫攻坚实施阶段(1994-2000年),这一阶段国家大力推进市场经济发展,政府累计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31.81亿元投入贫困区域的二、三产业,通过工业化和市场化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改变贫困人口地缘性分布、贫困发生率向中西部倾斜的局面;四是《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实施阶段(2001-2010年),国家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043.8亿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1440.34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9%,到2010年底,整体脱贫贫困村达到12.6万个,扶贫标准提高到1274元;五是《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攻坚阶段(2011年至今),“十二五”期间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从2011年的272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467.45亿元,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十三五”国家为实现精准扶贫战略良好开局,2016年安排政府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更是首次超过1000亿元,其中,中央667亿元,省级400亿元。(二)政府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现状我国政府紧紧围绕财政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通过安排多层次、多形式的审计项目,突出重点单位、重点项目和资金使用的关键环节,不断加强扶贫审计监督。具体来说:一是在审计监管力度上,国家于2013年、2015年组织开展了两次扶贫项目资金的分配、管理、使用、效益等规范性的系列审计工作,扶贫项目资金包括政府财政投入、金融扶贫贷款、国际性机构支持扶贫资金以及其他民生项目中涉及到的扶贫资金。同时,2010年以后,部分地方审计机关如河南、广西、重庆、陕西、青海等也加强了对扶贫资金进行了专项审计,开展的审计内容包括项目的开发执行、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等。二是在审计区域范围上,为促进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近年来,国家审计组织沿着资金分配、管理、使用的各个环节,深入贫困村、走访贫困户、查看扶贫项目现场,对河北、河南、广西、重庆等17个省、直辖市的40个县、区2013-2015年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重点事项延伸审计了其他有关市县和单位,涉及364个乡镇、1794个行政村和3046个项目,严谨细致地开展系列审计工作。三是在审计法律制度建设上,根据扶贫项目的类别性和针对性,我国扶贫资金审计的法律制度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审计监督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扶贫资金的一般性的国家层面的审计立法,审计覆盖层面更为广泛;另一种是以扶贫资金作为审计监督对象的专门性审计立法,具有特殊性的审计使命。但总体来看,目前我国扶贫资金审计主要以一般性审计法律法规为依据。

二、政府财政转型扶贫资金绩效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新形势下财政支持农村扶贫问题探索

摘要: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财政扶贫力度,取得一定成效,但与贫困现状相比,财政扶贫力度有待加大,财政扶贫资金缺口依然很大。在分析财政支持农村扶贫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以推进农村扶贫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词:财政支持;农村扶贫;管理

1z市现状分析

1.1基本情况。z市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市、人口大市,截止到2016年底全市总人口900.5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8.4%。目前,全市9县2区中有6个贫困县(国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3个,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3个),占全省贫困县的11.3%,占全市县区的54.5%;全市农村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17%下降到2016年的8%;全市贫困村约600个,占全省贫困村的7.4%;贫困户约11.03万户,贫困人口37.8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的6.6%。其中:因缺资金技术致贫25.7万人,占总贫困人口的68%;因病致贫4.7万人,占总贫困人口的12.4%;因缺劳动能力致贫3.1万人,占总贫困人口的8.2%;因居住在不适宜生存的山区、库区及生态脆弱区等致贫4.3万人,占总贫困人口的11.4%。1.2成因分析。经过走访发现,各贫困户情况千差万别,致贫因素也不尽相同,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先天因素。一方面从古到今,自然环境的优劣是制约人们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个人身体素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二是制度因素。为确保粮食安全,守住粮食红线,作为粮食主产区的z市必然加大土地整治、环境治理力度,这对z市来说不仅失去平等发展的机会,而且也失去弯道超车的机会。三是人为因素。经济落后地区的人们虽然也有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的强烈愿望,但也存在盲目攀比、从众心理等不良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着经济发展。

2z市财政扶贫取得成效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z市财政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全市贫困人口由2010年的107.53万人锐减到目前的37.8万人,减少69.7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底的15.24%下降到目前的8%;农民人均纯收入2016年比2011年增加3370元,增长58.1%;财政科技扶贫项目2016年是2011年的11倍;农村公路、安全饮水、职业培训等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得到不断改善等。但按照边际效应递减原理,随着扶贫工作的推进尤其攻坚阶段,财政扶贫资金边际效应递减现象将逐渐显现,即每单位扶贫资金所带来的贫困人口的减少、贫困发生率的下降呈现减缓的趋势,脱贫速度趋缓。这主要由于随着扶贫工作的推进,交通相对便利、地方经济发展相对较快、有一定基础的脱贫户在财政扶贫的帮助下迅速脱贫,而那些交通闭塞、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地区既无劳动能力又无资本或常年患病的贫困户,靠现有的财政扶持,还不能达到脱贫目的,这不仅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扶贫力度,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帮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