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信用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2 08:57:2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风险信用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提高建筑业信用管理防范信用风险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信用缺失的原因;信用管理对策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建设领域信用缺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已逐渐成为遏制建筑企业发展的瓶颈、建筑企业自身因素、建筑企业施工流动性强,新官不理旧账现象较普遍、发包方因素、不按工程建设程序办事,强行要求垫资承包、环境因素、一些建筑企业表现出更多的消极和无奈、强化信用意识、建筑企业自身要重视守信效应、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完善信用风险防范机制、注重资信管理、加强风险控制、建立健全企业信用政策、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净化建筑市场环境、健全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增强法制观念等,具体请详见。
目前,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建设领域信用缺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已逐渐成为遏制建筑企业发展的瓶颈。建筑企业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其资金流通形式表现为施工进度与相应工程款的时滞与差额,即承包商要预先投入一定的经济资源完成特定的工程量,只有在工程结算清单得到发包方确认后才可能得到工程款的支付,这就存在对发包方的赊销风险。因此,建筑企业信用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一定的管理措施和方法,保证在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后,能够及时、足额地收回工程款,防范发包方可能出现的信用风险。基于此,笔者对建筑领域信用缺失原因及相应对策进行探讨,以供商榷。
一、信用缺失的原因
(一)建筑企业自身因素
建筑企业风险意识薄弱,有的承包商为了获得项目而先期投入庞大的资金来满足发包方不合理的垫资需求或主动提出此要求从而获得项目的承包权;对发包方的资信度、经营形势不了解;建筑企业施工流动性强,新官不理旧账现象较普遍。另外,有些企业负责人法制观念不强,碍于“面子”和“人情”,不按财务手续办事;还有一些企业由于地方保护主义以及诉讼的成本效益反差等原因,宁愿坐视应收账款沦为呆滞账款,也不愿催索或诉诸法律以维护合法权益……建筑企业自身的诸多因素是导致工程款被长期拖欠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发包方因素
信用风险防控工作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县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省分行(下称“开行分行”)的开发性金融合作,充分借助县级政府的资源力量,建立有效识别与评估、决策和管理风险的机制,使开发性金融县级实施机构具备信用风险管理和信用建设推动的功能,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县信用管理平台风险管理机制包括风险识别与评估制度、风险决策与处置制度、风险监控报告制度三个方面。
第三条县信用管理平台风险管理遵循“实时识别、动态监控、及时处理”的原则,以有效规避、预防、转移、分散和补偿风险。
第二章信用管理平台的设置和职能
第四条在县政府已成立的开发性金融合作办中设立信用管理平台,指定专人负责经常性的风险管理、信用建设工作,按照开发银行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组织信用评级、限额审查、搭建信用结构,推动信用建设、并在授权范围内进行风险决策。
企业信用管理竞争力论文
[摘要]我国的经济已经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在以买方市场为主的竞争格局中,信用交易已成为企业获取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和经营方式。我国信用问题突出表现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银行之间货款或贷款的拖欠,拖欠问题始终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顽症。众所周知,拖欠问题的背后反映的是信用风险问题,它源于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两个方面,其中内部管理起决定作用。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中,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信息管理和信用管理相互交叉,缺一不可,而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中,信用管理被认为是企业的生命,没有一个完善、有效的信用管理制度,企业将缺少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将失去防范信用风险的能力,最终将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我国企业间帐款拖欠现象的产生,其根本原因是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缺少专门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企业信用风险是银行信用风险的源头,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必须首先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本文针对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加强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具体思路。
(正文)我国信用问题突出表现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银行之间货款或贷款的拖欠,拖欠问题始终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顽症。众所周知,拖欠问题的背后反映的是信用风险问题,它源于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两个方面,其中内部管理起决定作用。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中,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信息管理和信用管理相互交叉,缺一不可,而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中,信用管理被认为是企业的生命,没有一个完善、有效的信用管理制度,企业将缺少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将失去防范信用风险的能力,最终将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我国企业间帐款拖欠现象的产生,其根本原因是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缺少专门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企业信用风险是银行信用风险的源头,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必须首先加强企业信用管理。
一、企业信用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1.企业信用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信用管理是指企业为获得他人提供的信用或授予他人信用而进行的管理活动。狭义的信用管理是指对企业的授信活动和援信决策进行的科学管理,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本文所说的企业信用管理主要是狭义的企业信用管理,也是传统的企业信用管理。
企业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从企业管理职能的角度,企业信用管理是指通过制定信用管理政策,指导和协调内部各部门的业务活动,对客户信息进行收集和评估,对信用额度的授予、债权保障、应收账款回收等各交易环节进行全面监督,以保障应收账款安全和及时回收的管理。企业信用管理的目的是对各种规模的企业,在力求达到企业销售最大化的同时,将信用风险降至最低。
2.企业信用管理的意义。信用管理问题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一个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加强商品质量和价格竞争力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提高信用销售(赊销)的能力。也就是说,要更多地采用信用结算方式增强企业竞争力。与现汇结算方式相比,信用结算方式的优势显而易见,购买方可以凭借自身良好的信用充当交易媒介先收货后付款,从而大大提高购买方的购买能力和销售商的营业额。在西方国家,所有商业贸易的90%都采用信用方式进行,只有不到10%的贸易采用现汇结算,信用结算方式已经成为商品交易中的绝对主流。而在我国,由于企业信用的缺失和不足,企业问信用交易方式仅占所有交易的20%左右,现汇交易达到80%,落后的结算方式严重地阻碍了贸易的扩大和企业的发展,也使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大大减弱。很多国外厂商因为无法接受我国企业的现汇结算方式转而去购买其他国家的产品,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已处于和国外企业同台竞争的环境中,而据上述分析,同样规模的企业,西方企业的信用销售能力是我们的4倍。如此大的差距,我们根本无力与国外企业竞争。我国企业必须大大提高赊销比例,才能在销售上与国外企业竞争。提高赊销比例的前提是加强企业信用管理。
内部审计在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中的影响
摘要:目前信用管理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多企业都积极开展信用管理建设,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企业在信用建设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政府信用管理步骤实施的却甚少,以至于信用建设中途夭折或者成效甚微。因此完善企业内部审计流程,使之对企业信用管理过程严格控制,帮助企业实现信用管理带来的效益。
关键词:内部审计;信用管理;积极影响
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企业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它是企业制度贯彻实施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各个单位不断完善企业内部审计流程,扩大内部审计内容,旨在通过内部审计规范企业流程,预防企业风险,保障企业利益。伴随着各个企业信用管理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势必需要把信用管理纳入到企业内部审计的范围,在企业内部严格的管理控制下,达到信用管理建设目标,获得信用收益。
一、内部审计对企业信用管理控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目前,信用管理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需要企业落实信用管理工作,严格审核信用管理工作步骤,使企业信用管理达到既定目标。因此,通过内部审计对企业信用管理工作实施控制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职责所在。
(一)必要性
国际贸易客户信用管理及收汇管理
摘要:国际贸易涉及对外出口和对内进口双向交易流程,客户信用管理和收汇管理是国际贸易对外出口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项管理内容,关系到国际贸易企业能否强化内部管理,合理规避企业风险,促进企业健康良好的发展。本文探索企业在客户信用管理与收汇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思考提高企业客户信用管理和收汇管理的可行对策,对国际贸易企业及时规避风险、保证企业利润、维护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国际贸易;客户信用管理;收汇管理;现存问题;防范措施
一、引言
国际贸易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提高国际领域竞争力的表现。然而,在我国对外出口贸易和国际进口贸易都日渐繁荣的背后,我国经营国际贸易的风险一直居高不下,这令出口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尤其是资金能力较弱的企业惶恐不安,其也是无数专家学者亟待钻研探讨的话题之一,更是值得企业员工乃至全社会关注的问题。鉴于此,本文针对国际贸易经营中的客户信用管理和收汇管理两个潜在风险较大的版块进行具体探索,找出企业在这两个管理版块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相应的强化措施设想,希望对企业合理规避和降低风险、保证企业稳定盈利、促进企业持久健康的发展有所帮助。
二、国际贸易企业的客户信用管理与收汇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企业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缺乏对外商资信的深入调查。企业风险意识淡薄是当前国际贸易企业中客户信用管理和收汇管理不力的重要原因,且企业对客户的资信调查不全面也是国际贸易风险居高不下的因素之一。国际贸易中买卖交易方均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域,历经时间相对国内贸易更长,潜在风险更大,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客户信息档案,对客户的资信调查不全,客户信誉不良,欺诈行为极为常见。就相关资料来看,我国已经建立全面信用监管体系的出口企业约为15%,其中,具有外资背景的跨国企业比例高达85%。可想而知,在风险来临时,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不能幸免于难。一旦出现问题,应收账款就变成了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烂账、坏账,对资金转化能力较弱的企业来说,甚至会遭遇濒临破产的险境。(二)法律和维权意识不强,债务追讨不力。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法律知识欠缺、维权意识不强是企业面临较大风险的重要因素。对于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来说,国际客户是非常珍贵的资源,寻找与国际客户合作的机会极为不易。因为资源限制往往忽略了对客户信用的深度了解,甚至对客户的具体情况模棱两可,仅依据客户所提供的信息与之签订合同,导致财务状况不良或者信誉不佳的客户抓住企业的漏洞,在签订合同、结算付款等重要环节故意打压,甚至逃账赖账,造成企业的损失。国际贸易能够扩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中谋求更多的利益和利润,但是交易过程复杂,风险更高,企业稍有不慎就会面临巨大的损失。而企业对国际贸易的法律条例缺乏详细了解,不能及时掌握一些国际惯例,致使企业即使面对客户欺诈行为也无所作为,债务追讨不力,对于企业外贸经营具有很大的阻力。(三)缺乏完善的国际贸易信用保障机制。国际贸易信用保障机制不健全一直是令企业忧心的问题。我国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不胜枚举,但是真正有能力建立完备的客户信用管理体系的企业并不多见。企业信用的维护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国家法律机制的保障。到目前为止,尚未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有且仅有一家政策性信用保险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信用机制与政策的建设依然停滞不前。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完善的国际贸易信用管理机制就是企业在全球经济市场航行的“救生衣”。客户信息调查本身存在很大的困难,信用决策系统缺乏是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严重“短板”,企业对信用不良的客户缺失有效的追踪调查,逃账坏账现象只会愈演愈烈,很多企业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中小型企业甚至只能面临破产的窘境。
浅谈我国企业信用档案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企业信用管理;信用管理体系;信用管理部门;客户资信管理;内部授信;应收帐款;DSO
论文摘要:我国的经济已经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在以买方市场为主的竞争格局中,信用交易已成为企业获取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和经营方式。国内企业缺乏信用风险意识,盲目追求销售和市场份额的增长而无序放账造成企业间长期大量拖欠债务,因此在国家大力建立和完善信用体制的同时企业自身也应该加紧步伐发展内部信用管理。
1企业信用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广义的信用管理是指企业为获得他人提供的信用或授予他^、信用而进行的管理活动。狭义的信用管理是指对企业的授信活动和授信决策进行的科学管理,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本文探讨的企业信用管理主要是狭义的企业信用管理,也是传统的企业信用管理。企业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学的—垂耍分支。从企业管理职能的角度来说,企业信用管理就是通过资信调查收集客户的各种信用信息与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判断,对客户的信用质量做出评价,在风险与收益之间权衡,进行恰当的信用决策,并对产生的应收帐款进行管理。
2我国信用管理现状
2.1企业信用制度不健全。国内外关于信用方面的相关法律文献有很多。如:国际上的~w''''ro的基本原则》、《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国际商事合同通则》、《服务贸易总协定》等;国内的《合同法》、饭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我国硎法也对诈骗犯罪行为处以刑罚和规定。
商业银行信用管理论文
摘要: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构造了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绩效评价的理论模型,并以我国13个主要商业银行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
一、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绩效评价研究:理论模型的建立
(一)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的理论界定及其作用机理
商业银行信用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对所涉及信用关系和信用业务的经营管理,信用管理不是一个孤立的、单一的信用关系和信用业务经营管理,而是将商业银行全部信用业务集中起来,进行多重、综合、系统的管理,它的管理目标是为实现银行的“三性”目标服务。
按照商业银行信用业务的功能,商业银行信用管理可分为资产信用管理、负债信用管理、资本信用管理和表外信用管理四个子系统。资产信用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在贷款和投资等资产业务经营中,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和管理,建立识别和规避资产信用风险方法和模型技术,实现商业银行的资产赢利性和安全性。负债信用管理是指商业银行依托银行的信誉,通过发行负债如存款、借人资金(同业拆借、向央行借款)筹集资金,进行负债信用经营,以满足商业银行发展和流动性需求,预防和控制流动性风险。资本信用管理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资本金,并对资本金进行科学管理,建立有效的银行资本金补充机制,预防和规避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保持公众信心和银行体系安全。表外信用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在表外信用业务经营中,建立有效的表外风险控制机制,从而增加银行收益。
商业银行要达到信用管理的目标,必须将其资产信用、负债信用、资本信用和表外信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管理。它的作用机理就是通过对资产信用业务的经营,控制由于非对称信息存在对信用决策的影响,从而建立一套科学的资产信用经营机制,规避信用风险;通过对负债信用业务的经营,建立有效的资金来源渠道,保证其资产信用业务扩张所需充足、稳定的资金供给和满足其客户存款支付的流动性需求,树立商业银行良好的同业品质效应和公众形象;通过对其资本信用业务的经营,建立一套有效的资本金补充机制,既控制其资产信用业务扩张而带来的风险,预防银行信用经营的非预期损失,又保证合理的资本盈利水平,确保银行债权人和社会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通过对其表外信用业务的经营,一方面进行业务创新将表内风险转移到表外(如互换业务),规避风险,另一方面扩大收入来源,提高盈利能力。这四种信用的管理是相互联系的。负债信用为资产信用的扩张提供了稳定的资金供给,资产信用通过银行的创造功能,又扩大了其负债信用的增长规模;资产信用的扩张和风险,要求资本金的及时补充,资产信用和表外信用的盈利能力直接关系到资本的收益率,资本信用业务的经营能力又为负债信用和资产信用的增长树立信心;资产信用与表外信用之间的转移,对银行风险的转嫁和资产的处置提供了创新思路。商业银行就是通过这四种信用的系统管理,从而实现其信用管理目标与银行管理“三性”目标的相统一。
企业信用政策论文
摘要:在市场经济国家中,企业已经毫无争议地成为最重要的经济主体,而企业自身的信用管理也必然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征信国家中,进行信用交易的企业之间十分注重信用观念,为成功地进行赊销和赊购而发展了不少的企业信用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而在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严重滞后己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与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的瓶颈。在我国,大多数企业迄今为止尚未意识到信用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行之有效的措施,关系到企业财务目标的顺利实现。本文尝试通过回预中外企业信用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并从实际出发分析我国企业目前的信用管理状况,归纳出一个相对完整的符合我国企业现状的信用管理体系。
关键词:企业管理企业信用信用政策
市场经济要高效、有序的运作,需要人们恪守市场游戏规则,其中,最重要的游戏规则是诚实、守信,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当前我国处在经济转轨时期,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信用的价值被严重忽视,信用缺失现象愈演愈烈.主席说过,“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我们把这句话引申一下,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可以这么说“一个企业的信用政策和信用策略就是你这个企业的生命”,为什么要说这个问题?信用的问题,信用政策的问题,实际上是我们企业非常关键的基本点或者是出发点。未来的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信用是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发展和政府监管建立起一座桥梁,使现代化企业能够插上诚信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
一、什么是企业信用
信用形式按信用主体(对象)分,有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公用信用三种。企业信用是指企业在资本运营、资金筹集、商品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活动中与信用相关的行为、状况和能力。所以,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信用不仅仅是道德领域上的诚信、可靠,在商业领域还表现为一种可带来利润的资源、一种可交易的商品。很多企业管理者都认为信用管理就是追账,这是认识上的误区。其实,追账只在信用管理中占很小的一部分。账款逾期率、账款回收周期(DSO)、账龄结构、坏账率这些数据看起来枯燥乏味,却是极为重要的,必须天天研究、月月分析。并且应该根据这些数据调整企业的信用方针。
二、制定企业信用有什么必要性
企业信用交易管理简析
[摘要]信用交易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加强信用管理则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加强企业的信用管理目前可以先从设立信用管理职能部门、试行全程信用管理、利用信用保险及抓紧培养信用管理人才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企业信用管理全程信用管理信用保险信用管理师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因此笔者认为,今后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会再掀高潮,而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则是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内容。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买方市场的形成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面对激烈的竞争,光靠质量、品牌、服务、价格的传统做法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有新的手段。而信用交易就是一项十分有效的办法。从世界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企业信用交易的比例已占全部交易量的90%以上。实践证明开展信用交易将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巨大作用。因为,企业开展信用交易,这里的“信用”从根本上来讲可以说是“智力的财富”,是“新的生产力”,是“革新的融资工具”,是“可以预支未来收入用于今天购买、消费的期票”。企业在实施科学管理的基础上,适度投放信用、扩张信用必然会拉动企业的发展。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企业的发展一定要与深入广泛进行信用经济、信用交易、信用管理的教育结合起来,使广大企业和群众都能认识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信用同资金、技术、人才一样都是发展经济创造财富的资源。引入信用理念,强化信用意识、恪守信用规则,必定会成为新时期企业发展的通达之路。鉴于上述原因,笔者现提出加强我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企业信用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在企业中推广设立信用管理职能部门或岗位
信用管理职能部门是以化解企业信用销售风险为目标,在销售、财务、市场及产品等职能部门起协调作用的重要部门。西方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一般都设立了信用管理职能部门,而我国的企业目前则较少设立。因此,笔者建议政府主管机构应在各类企业(特别是中资企业)中推广设立信用管理职能部门。大一点的企业可设立信用管理部,并由总经理直接领导;而小一点的企业则可设立信用管理岗位,并隶属于总经理办公室。这样,就可从组织结构上保证信用管理职能的履行。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
一、加强中小企业信用风险事前控制的必要性
事前控制就是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事前预防,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工作,也是中小企业加强内部信用管理的首要环节和关键的工作。
1.加强事前控制,有利于中小企业降低信用风险。对信用风险进行事前控制,主要是指在信用销售前对客户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分析、评级,根据客户的信用评级,给予客户相应的信用销售条件。显然,获取客户的信息,以及根据信息进行分析并制定信用条件,其所需要的费用与派专人进行账款催讨,甚至进入法律程序所需要的费用相比要低得多。而大多数坏账的发生是因为将过多的信用给予了不恰当的客户而造成的。进行事前分析,给予客户与其资信条件相符的信用条件,则可有效地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从而极大地减少坏账的发生。
2.加强事前控制,有利于中小企业减少事后的纠纷。加强事前控制,防患于未然,是防止事后纠纷的关键。如果事前控制不得力,不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分析、评级,就很容易产生交易的信用风险和交易纠纷,而且“地方保护主义”和“法院执行难”两大症结,导致了事后控制的困难。一旦企业发生了坏账,向对方进行追讨时,由于缺乏通过法律手段获得债权保证这一最后的保障,因此,在整个事后的追账过程中的行为可能都不是特别有效、可行。如果加强了信用管理事前控制,就可减少事后纠纷的出现。
3.现时的市场环境,要求企业必须加强事前控制。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以买方市场为特征的市场格局越来越明显,信用需求也就越来越迫切,在信用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企业面临的信用矛盾与冲突随之严重,更多的信用问题凸现出来,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就会逐渐积累,演变成危机。在我国由于原有的企业间三角债问题的发生,导致了企业间的信用关系恶化,以及信用文化、信用环境的异化。这种缺乏信用的情况反映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一些企业成为惊弓之鸟,没有现金或预付款,干脆不交易,造成交易手段的落后、倒退;另一方面,一些企业也不尊重他们获得的信用,随便地付款违约或拖欠,侵蚀着其他企业的利润。
4.企业内部分工及责任,要求加强事前控制。在企业内部,销售部门在开发客户和争取订单的过程中,往往基于开发业务的考虑,忽视对客户的全面考察,在缺乏对客户信用了解的情况下贸然签约,或迫于竞争压力和开拓市场的急迫心情,与信用不良客户签约,没有树立“优化客户群”的观念。原来企业销售部门认为“客户至上”,不遗余力地争取客户,扩大销售。而实际证明,能够给企业带来回报的客户,首先必须是一个守信用的客户,能够支付货款的客户。否则,这些客户给企业带来的不是利润而是亏损。而对这些客户停止销售,使他们转向自己的竞争对手,实际上不是减少自己的市场,降低自己的竞争力;相反,从长远来看,这正是降低竞争对手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使自己获取竞争优势的行为。因此,加强信用管理,特别是加强信用的事前控制,对客户信息进行管理,正是优化客户群的重要手段,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