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9 17:19:0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分层教学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分层教学论文

历史分层教学论文

就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而言,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这就要求把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而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又在于教师切实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遵循素质教育的原则,即全面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落实全面性原学则必须进行分层教学。我认为教师首先必须遵循全面性原则。素质教育全面性原则亦即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全面培养人才。

全面性原则下的分层教学要求以班级集体授课为基础,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教育教学的原则,分析学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个别差异出发;分析教材,设计有梯度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因人划层、分层施教,使全体学生扬长避短,学有所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发展、最佳发挥。

本文结合高一世界史新教材《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和争夺》,就如何实施全面性原则下的分层教学谈一些肤浅的体会。

一、面向全体、划分教学层次

学生的身心发展各有千秋,尤其在智力才能方面更有他们各自的兴趣和特长。教师应综合学生的学习动机、基础掌握和能力水平,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层次。对处于拔尖层的成绩优秀、能力较强、兴趣极浓的学生要给以难度较大的作业,做好拔尖工作,严格要求、精益求精,让他们领略大纲以外的知识天地;对于处于发展层的中等水平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准确完成基础目标,做好知识的巩固工作,向拔尖层层次目标提出挑战;对于处于达标层的反应迟钝、兴趣不高、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求他们基本完成基础目标,及时鼓励、激励思考、增强信心。可见,分层教学不但重视优等生的超前发展,同时又不歧视差生,于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教学,即使是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能拥有同等的参与机会,使他们都能挖掘自身的潜力,沿着层层目标拾级而上,从而在集体教学、分组交流、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下,达到面向全体的目的。然而在实施分层教学时要注意不能因分层而产生不利于教学的心理因素。避免拔尖层的自傲和达标层的自卑是教师首先必须克服的教学心理障碍。要向学生讲清楚分层教学的目的和意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懂得无论自己处于哪一个层次,分层只是手段,而层次目标的达到才是目的,并激励他们时刻鞭策自己努力向高一级层次靠拢。教师还要对自己的教学结果认真分析,验证教学效果,正确科学地判断层次目标是否实现。然后根据学情的变化及时调整层次,在新的学情基础上形成新的层次目标。一般来讲,不断发展的层次总是呈现上升趋势的,因为每个学生在良好的竞争机制下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学期初,我根据上学期终考成绩,结合学生对历史的兴趣、钻研的深度,将全班学生分成20%的拔尖层、50%的发展层和30%的达标层,让他们明确目前的层次要求,努力达标,争取突破,向高层次进军。在实际授课中,我恰如其分地制定层次目标,客观地评定达标效果,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无论基深浅、无论智力高下、无论天赋厚薄,各层次的每一个学生都参与了课堂教学,品尝了学习的成功和喜悦,整个班级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系统。期中考试后,作为教师这时不难发现,学情发生了变化,发展层整体提高了,达标层开始与发展层接轨了。于是我将层次结构调整为拔尖层30%,发展层50%,达标层20%.学生体会了成功,看到了希望。

查看全文

初中分层教学论文

一、初中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在六十年代,J·卡罗尔提出过一个假设:人们传统上所认为的“学得好的学生”和“学得差的学生”之间的差别并不像想的那样是由于智力上或遗传上的原因,而更多地是由于学习速度的不同。随后布鲁姆组织的一系列的实验都表明:大多数学得慢的学生是可能达到与学得快的学生一样的学业成绩水平,尽管学得慢的学生所花费的时间与需要的帮助比其他人要多一些。其中最重要的是:布鲁姆综合考虑了掌握学习的全过程,肯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机和情感的意义的作用。布鲁姆的理论研究给予我们如下启示:

①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并不像我们原来认为的那样大,也不是原来我们所认为的那种性质(智商上或遗传上的差异),而主要是一种学习速度上的差异。

②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变量之一是学生在学习某一学科时的背景知识的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学困生”之所以经常感到学习困难,主要是由于背景知识的贫乏,为他们补充必要的背景知识显然是应给予重视的;所谓“学困生”指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不好,学习成绩差,且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

③由于个体上的差异,学生掌握同样的教学内容所需要的学习时间是不同的,这恰恰是过去在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教学中容易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教学能采用某种适当的组织形式给予不同的学生以足够的且适合他们的个体差异的学习时间以及情感上的关怀,那么,我们就可以改善他们的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益。

二、初中教学实施分层教学法的原则

查看全文

分层英语教学论文

1学生的分层教学

与传统教育模式不同,素质教育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注意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首先是人,而不是把他们当作学习的机器。每个学生因其家庭环境、智力水平、生活环境、心理、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同而有各自的特性,与别人是不一样的。我们老师在教学前一定要仔细了解、研究每个学生的以上不同,这样才能够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那么学生分层如何具体操作呢?一般来说,分的层次越多、越细,越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但如果分层过于细,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繁琐的任务,在实际操作上是不现实的。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三或四层。以三层分类来说:把学生分成A、B、C三层,A层是英语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认真,善于思考,头脑灵活,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学生;针对这种学生,我们教师不要纠缠于基础知识,而是要提出有思维深度的问题来锻炼、开拓他们的思维能力;B层是基础知识相对扎实,但有缺陷,学习态度还算可以,但不善于思考,对于这类学生,我们教师要查找他们的知识缺陷,帮助他们弥补,并提出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让其思考并加以指点,让他们能够在思考之后得出答案;C层是基础知识差,学习态度不好,自律性不够。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教师首先要纠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帮助他们自律,然后才能谈知识的学习与巩固。

2教学目标也要分层

在教学过程,我们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对于A类学生,我们要求他们掌握所有的基础知识,并要熟练地联系,同时还要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巧,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发散性思维能力,归纳能力等。这类学生要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会自主学习。B类学生的目标则是熟练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发展与之相当的能力,可以解决中等难度的问题,发展与自己兴趣爱好方向一致的特长;C类学生的要求相对较低,让他们掌握最主要的基础知识,端正学习态度,做到上课认真听讲,能够随着教师的思路来思考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提出问题,并不一定要解决。总之,我们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到学生的差异,结合不同学生的水平,不可一概而论。

3教学中的评价分层

教学评价可以分为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与作业的评价。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认识,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激励,一种鞭策。素质教育主张鼓励性评价,这与传统教育相比是一大进步。全要注意的是,鼓励并不是什么情况下都鼓励,什么事情都鼓励。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我们也要据情况及个体学生而定。A类学生因能力、头脑等较突出而易形成高人一等的感觉,其他学生感到有难度的问题他们则易如反掌,如果过分地鼓励,他们会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这样是不利于他们的进步的。对于他们,我们不妨要求严格一些,不该犯的错误一定不能犯,当然,对于完全达到要求,甚至超过要求的学生要进行鼓励;B类学生表现一般,不愠不火,在教师眼中既不突出也不落后,不太容易受到教师的关注,他们有一种被忽视的感觉。我们教师都差不多有这样的感觉:成绩好的学生我们能记住,成绩太差的学生我们也能记住,就是中间的学生不能记住。所以我们对于他们的评价,要不吝赞扬。他们有学习的动力,被处于一种漠视的地位,当我们大力鼓励他们时,他们有一种被认可的感觉,由于得到表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会被极大提高,加上教师的适当指点,再结合他们的自身特点,更有利于他们的发展;C类学生则要批评与表扬相结合。C类学生经常被批评,他们习以为常,对于批评已麻木不仁,所以对他们再大加批评时,根本没有效果。对他们,教师一开始要表扬,以鼓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以发展自己的特长。由于长时间地消极怠工所养成的习惯,他们一般会出现反复,这时若再一味地表扬,会起相反的作用,所以要给予批评,给他们敲一敲警钟,这样才能促使他们不断地进步。作业评价也是如此,在作业的布置上注意分层,也可以把评价加以量化,这样更直观地看到学生间的不同及是否达到教师的要求。作业的设计上也要分层。在作业布置上,我们要结合教学目标来分层。因为作业就是对教学目标的一种检测,所以其要求与教学目标是相辅相成的。结合教学目标来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作业其实也是一种评价,故这里就不再赘述。我们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时,要制定可行的操作性计划,因为分层教学并不像我们说起来那么简单,它对于教师的要求是相当高的,任务也是相当繁重的。

查看全文

分层教学数学教学论文

一、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根据三个层次学生在教学中的不同情况,采用梯度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同时,对三个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要求低层次学生理解教材的基本知识。在培养实际能力方面,三个层次学生也要达到课标的要求,并要发挥中等、高等层次学生的学习潜力,对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

二、分层练习和作业

在讲授完新知识后,教师要精心设计编排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和作业:对高层次学生,教师指导学生能对书本知识进行迁移,能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中等层次学生,教师指导学生能对书本中的知识点进行理解,能简单运用。对低等层次学生,教师指导学生能找到书本上的知识点,能套用知识点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有选择地去做,以达到各自的学习目标,并及时纠正练习中所出现的错误,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不断培养并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

三、考查和评价分层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对低层次的学生,采用交流、讲解、鼓励等方法使其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乐学、爱学。压缩考试次数,在平时考试后,给出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让学生自批、自评,并讲评订正。这样可以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出自己的知识缺陷,并及时补救。由于学生参与了整个评价过程,进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身素质。我在实际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测试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方法是“向学生出示的每次单元验收卷,一般要设计基本题24道(包括选择题和填空题及简单的计算题,中等题2道,有难度题2道)。在平时测试时,对低层次学生的要求是完成基本题;对中等程度的学生除完成基本题外,另外加试中等题;只有优等生才要求全部完成。并规定,某生测验成绩超过基本分数即向上一级转化。这样,每个学生都可获得成功感和争取向上一级转化的积极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低层次学生多实施耐心辅导教育加多鼓励,尽量多提问他们,提高他们听数学课的兴趣,要求他们完成作业和在测验中争取合格以上的成绩。对中、高层次学生主要是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多提问,鼓励他们积极自学,多尝试一题多解,尽量在测验时争取高分。

查看全文

分层教学下物理教学论文

一、课堂教学分层化

(1)分层实验。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科活的灵魂和永恒的思想,在高中物理教材中一共涉及几十个物理实验,可见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同样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稳扎稳打,逐步提升。如在高中物理电磁现象的实验教学中,教师首先利用演示实验,将电磁场的具体形态展示给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小铁屑在磁场中的排列来展示磁场线的概念。在学生了解电磁场的抽象概念之后,可以利用电磁转换实验,将高中物理电磁转化规律展示给学生们。教师可以通过发电机原理的教学,将磁生电的原理进行揭示,利用电机的工作原理,将电生磁的原理揭示出来。有了以上的电磁学基础之后,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们利用物理实验来探究电磁场强度的分布规律,要求学生们探究电磁力的规律。如此逐层递进式的物理实验教学,相信学生们必然可以一步步地掌握电磁学实验内容,掌握电磁规律的内容。

(2)分层教学提问。物理课堂提问是物理课堂的催化剂,可以引导学生们向着教师预定的方向前进。但在以往的物理课堂提问中,教师的提问往往难以掌握其深度和数量关系,常常导致中等生听不懂、优等生吃不饱。对此,教师可以实施物理课堂分层教学式提问策略,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提问,提高学生物理思维的发散性。如在进行高中物理牛顿力学章节的摩擦力产生条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摩擦力的产生要素逐层递进进行提问。试问:在图中,如果斜面粗糙,m处于静止状态,试分析其受力状态。学生们在准确进行物理的受力分析之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若是继续给m施加竖直向下的力,那么m是不是会运动?学生们在原本的力系基础上,再进行对竖向的压力叠加,便可以得出后续的答案。在学生们对力系和物体受力的分析熟悉之后,教师可以提问:若是M下表面光滑,斜面仍是粗糙的,试问这两滑块的运动状态。这一问需要学生们对物理牛顿力学体系做到深刻理解,研究整体受力和部分受力的不同情况才可以得出答案。如此的递进式提问,教师的提问难度逐层提高,无论是中等生还是优等生,他们都可以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学到适合自己的内容,达到高效的物理课堂提问。

(3)分层训练。在对学生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物理训练的分层教学实施,帮助学生们在训练过程中获得物理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可以为物理基础薄弱的学生选取基础性、概念性的物理习题,为物理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选取综合性、创新性的物理习题。如此一来,学生们在层次化的课堂训练中,自身的物理素养必然可以迅速提高。如在高中物理电场理论的习题训练中,教师可以从某个例题入手,创设两到三个问题,从基础到提升,实施分层训练。例如:在某一光滑水平的地面上有两个点电荷A、B,其中A电荷带正电,B电荷带负电,电量都是Q,两者之间的距离为d。欲使两电荷处于静止状态,那么必须增加一个水平匀强电场。试问当两个点电荷处于静止状态时,AB连线中点的场强的大小和方向是怎样的?此题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做到分层要求。首先,能够绘制出简单的电场示意图、列出场强的基本公式是最基本的要求。此后,对应点电荷的运动状态,能够将水平匀强电场分布其中,是第二层次的要求。最后,能够利用电场的叠加原理,将AB连线中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表示出来为第三层要求。通过分层训练的实施,学生们可以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做到极致,提高物理课堂的习题训练效果。

二、教学评价分层化

以往的物理教学评价只是片面以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为标准,忽视对学生课堂表现、实验表现、学生进步等方面的评价。对此,我认为要想实现高中物理课堂的分层教学,教师有必要实施物理分层评价。只有对师生的考察标准改变了,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才会不断提高。教师应该将学生的各项表现都归入评价的内容之中,促使学生的物理素养实现全面提高。此外,高中学校应该针对教师的教学表现,完善自身的教学考查评价体系。

查看全文

数学分层学导式教学论文

[摘要]:“分层学导式教学法”是我校数学教研组经过近四年的探索出来的、适应素质教育的时展要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通过“引导自学--自学检测--知识迁移--综合运用--开拓创新”五个环节,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培养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自学能力、知识迁移、开拓创新、可持续发展

高中数学“分层学导式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

1、理论依据

1.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一切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的获得,都必须经过学习者主体感知、消化、改造,使之适合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才能被理解和掌握。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时(思维时间)空(思维空间),让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基于这样的观点,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应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

1.2、依据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的双边互动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学生掌握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是由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综合运用的过程。

查看全文

农村小学劳动课分层次教学论文

小学劳动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活动是劳动教学的重要形式,只有结合实践开展教学,把学到的劳动知识和劳动制作融为一体,才能使学生做到知和行的统一,从而真正达到劳动课的教学目的。

就目前农村劳动课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有的教师在劳动实践这一教学环节上,不是按学生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进行劳动实践教学;部分教师在处理劳动知识和劳动实践的教学关系上,不是有所侧重,而是平均用力。这就违反了新形势下劳动课教学的自身特征,也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劳动课教学的任务。鉴于此,笔者认为,要上好劳动课,除了依据劳动课的自身特征和宏观把握劳动课教学的原则外,还要依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年级层次、知识水平以及对实践项目的喜好和了解程度等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热情地参和学习和实践,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一、低年级劳动课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应侧重于培养学生

“自我服务”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劳动喜好教育。

农村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年龄一般在7-9岁,他们知识水平低、自制能力差,因此,在劳动课的实践环节上,需要围绕“自我服务”(自我服务不只是为自己服务,还包括为自己生活的班集体服务,为家庭成员服务,为伙伴服务)这一主题进行教学活动,从学生身边的小事中选择一些他们易于感喜好的事开展活动,教育学生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以培养、锻炼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如学习《洗手帕》(《劳动》第二册)一课,可以设计出这样一些实践项目摘要:“洗手帕比赛”、“穿一件自己动手洗的衣服”、“做一件让妈妈兴奋的事”等。活动评选的原则是多鼓励、少指责。这样一来,既进行了劳动知识的教学,又对学生提出了劳动技能的启蒙要求,还能培养学生参和劳动的喜好。

二、中年级劳动课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应侧重于培养学生

查看全文

化学分层目标评价教学论文

摘要:根据我国绝大多数学校都是进行大班教学的国情,对大班教学下的学生如何因材施教?达到“让每一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参与,得到不同层次的收获”的教学效果。据此,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初中化学分层目标评价教学的探索与研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化学;分层目标评价;教学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虽然化学是初三新开的学科,但在同一班级中,学生的基础与能力往往参差不齐,若按同一教学目标对待所有的学生,必然不能发挥一些学生的特长。《孙子兵法》有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引用到教学中可以改成“知己知彼,百教不殆,百学不厌”,也就是说,教师很好地了解学生是教学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教师才能真正做到“知其心”,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该方法以课标、教材和优、中、后进三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分层教学目标为中心,以集体教学,复式教学,个别辅导的有机结合为基本形式,既对后进生特别照顾,使他们经过努力达到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又满足优生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化学才能。我在所任班级中实施分层目标评价教学法,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以下的经验。

一、弹性分层是关键

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教师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和认知因素、情意因素转化成学生认知结构的全过程。教师要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活动,更好地切合学生的实际,首先是要对学生总体有一个基本认识。层次的划分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采用自评和考查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分组,让学生摆脱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乐意地到相应的层次中去,这样就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学完一个单元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升降,进行合理的调整。

二、改进教学方法是重点

查看全文

高中化学分层教学论文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心理倾向不同,化学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也不尽相同.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学生这些原本存在的差异性,采用同一本教材、同一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使用同一教学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衡量,就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层次化的教学模式是指,针对学生存在的差异性,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表明,层次化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有所得,也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一、学生分层

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参考学生的考试成绩,将学生进行分层,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为了避免学生在分层上情绪有所波动,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将他们分层的目的是为了实施分层教学,还要让学生明确这种层次的划分只是暂时的,通过阶段性的努力,低层次的学生能跨越到高层次,如果不努力,高层次的学生也可能下降到低层次.

二、教学分层

1.教学目的分层.教学目的层次化,就是让学生自己抉择的弹性教学目的取代原本十分模范化、同一化、死板化的教学目的.弹性教学目的大体上能够分成三种目的:基本性目的,提高性目的,进步性目的.基本性目的是分层之中的低层次目的,需要学生掌控最基本的知识文化以及原则,而且会简单使用.提高性目的是在基本目的的基础上,需要技能得到提高,在深入以及广泛上提高一个层次.如果学生达到这两个目的,就能举一反三,继而达到第三层次进步性目的.这三种教学目的,不但重视学生在教育中占据的主体地位,而且注重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想.在化学教学中,教学目的分层的重点不是要把学生对号入座.这三种教学目的对所有学生的化学学习都适用,能够依据学生真实的状况由学生自发抉择完成教学中层次化教学目的.2.课前备课分层.备课是课前准备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熟悉化学教材内容,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以人为本,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根据教学实际需求选取合适的教学资源.教师在备课中不能将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依据,要灵活地使用教材,将教材融合贯通到课堂教学任务中.3.课堂教学分层.智慧、本有的文化水准以及认知技能三方面上都在学生之中存在不同的差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想依据这三个方面的整体性进行分层教学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的差异性,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因材施教,开展分层教学活动.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其目的是为了在教学活动中让教师在学习方法的引导上有更多的协助以及支撑,以便采取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4.课堂练习分层.为了便于学生巩固知识,课堂练习一般要以基础性习题为主.对低层次的“学困生”进行基础知识强化训练,对高层次的“优等生”进行综合水平能力提升训练,同时通过“优等生”帮扶“学困生”,解决“学困生”在学习上遇到的难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不断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课后辅导分层

查看全文

大学体育田径课分层教学论文

1、分层教学法的概念分析

1.1、分层教学法的内涵

分层教学法,是一种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展开的理论教学模式,学生受环境、社会、家庭以及遗传因素的影响,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使得学生在学习方式、学习速度、能力倾向上都有着不同的体验,正因如此,教师则应有区别地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使学生达到各方面均衡发展的状态。基于这种分层教学模式,教师将学生的个性差异视为了一种可以用于开发的教育资源,并加入了相应的个性化以及个别化的教育理念,这样就能够保证学生会得到更多的发展条件以及更大的发展空间,使得学生能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尝试的机会,并从中有自我的体验感受,以此再作为衡量自身发展方向的依据。

1.2、实施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实施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三种,因材施教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以及智力多元理论。其中,因材施教是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过程当中,能够顾虑到学生的自我感受,同时还能够在面向全体同学之时,对个性各异的学生进行充分的引导,起到因势利导的作用,致使学生能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主体性教学思想则是一个学生获得知识的主动性培养的过程,在这一理论思想的演绎过程中,能够看到学生由原有的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认知的转变,体现了主体的一个主动发展的过程。智力多元化理论的提出来自于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他认为,人的才能是多元化的,每个学生都拥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体现,并且有个人的智力倾向与潜能体现。

2、分层教学法的重要作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