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税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3 07:12:5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非税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非税管理

非税管理存在问题

一、征收力度不大,应收尽收不到位。

1、缺乏过硬的征收手段,征收成本大,效果差。如: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和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因执收主体自已征收效果甚微,只能采取委托代征方式,按征收数超额累进支付代征手续费,代征手续费一般要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2、行政干预大,随意减免。执收单位未按规定程序越权减免基(资)金收入,有的由领导出面批条子,随意减免或缓交,导致应收不收或少收。再加上各地政府为招商引资,确保重点项目而颁布的一系列规费减免的非税优惠政策,收入流失较大。

3、征管部门不重视、不跟踪问效,导致非税收入流失。部分征管部门对改制、转制和国有股本投资等国资企业无偿占有专营权、经营权及其他无形资产,擅自处置国有资产、降低国有股权比例、不同股同利分红等现象不及时关注、跟踪问效,致使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收益流失较大,有的甚至还将国有资产经营收益任意处置,谋取小集体利益。

二、票据使用不规范。

1、混用票据。少数单位对收费(基金)票据和内部往来结算收据的使用规定的政策界限分不清楚,收费不开具规定的收费(基金)收据,而是用内部往来结算收据和地税部门的服务性统一结算收据收费,人为混用、串用票据。

查看全文

企业所得税管理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企业所得税管理,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依法治税,全面推进企业所得税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企业所得税管理和反避税水平,充分发挥企业所得税组织收入、调节经济、调节收入分配和保障国家税收权益的职能作用。

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认真落实企业所得税各项政策,进一步完善企业所得税管理和反避税制度及手段,逐步提高企业所得税征收率和税法遵从度。

二、总体要求

查看全文

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的意见

为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进一步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不断提高所得税征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意见》(国税发[20*]88号)和《四川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加强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的意见》(川国税发[20*]95号)文件的要求,并结合*国税的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目标和要求

今后一段时期,全市国税系统企业所得税管理的总体目标是:全面贯彻实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有效落实企业所得税各项政策,进一步完善企业所得税管理与反避税的制度手段,促进收入恢复性增长,逐步提高企业所得税征收率和税法遵从度。

为达到上述目标,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总体要求是:分类管理,优化服务,核实税基,完善汇缴,强化评估,防范避税。

二、重点工作

按照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总体要求,在全面推进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查看全文

略析财政税收体制创新的计策

一、当前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体制机制不够完善

财税管理的性质要求财政税收管理工作者具有相对稳定性,然而当前一些地方的财税管理工作者事实上主要是上级领导指派的或者兼职的。一遇到更换领导,财税管理工作者往往也会跟着被更换。甚至一些地方在选派财税管理人员的过程中,根本不考虑工作实际,常常仅凭个人的感情去办理,甚至将一部分素质较低下的人安排到财税管理岗位中,无法真正发挥财税管理和监督的作用。

2.中央与地方分配关系尚未完全理顺

由于分税制体制尚不够健全,规范化的转移支付制度尚在建立之中,财政对于地区以及城乡差距所具有的调节能力相当有限。因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够健全,造成能用在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资金量有限,造成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和公共服务差距非但未能缩小,反而还有所扩大。

3.预算体制覆盖面过窄

查看全文

企业所得税调研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和《实施条例》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大力提升企业所得税精细化、科学化水平,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国税工作的重中之重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对近年来徐州国税在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方面的主要措施、取得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在新税法框架下如何进一步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具体举措。

一、近年来徐州市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具体举措和工作成效

自**年企业所得税分享体制改革以来,徐州市国税部门不断提升企业所得税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朝着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方向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是企业所得税收入大幅增长。**年以来,全市共组织企业所得税收入584331万元,其中**年收入34527万元,2003年收入38178万元,2004年年收入55379万元,**年收入110804万元,**年收入132463万元,**年收入212980万元,为全面完成税收收入任务,保障徐州地方财力持续增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组织收入工作时,我们一是抓好房地产业企业管理。由于徐州市投资环境的改善,一些中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陆续来我市投资,截止到**年底,全市房地产企业1103户,较**年同期增加515户,仅07年房地产行业就缴纳税款22872万元,同比增收15940万元,增长207.17%。二是抓好所得税税源管理。截至**年底,纳入国税部门管理的企业所得税户数达到18110户,同比增加4712户。三是加大对亏损企业监管。如**年开展对02-06年连续亏损三年或累亏1000万元以上企业以及06年亏损50万元以上的企业进行了服务性调研,调减亏损额8789万元,补缴所得税65万元,滞纳金4万元。四是稳步推进中小企业核定征收。截止到**年底,全市的核定征收企业户数达到8017户,占全市所得税户数的44%,同比增加2240户。

二是所得税税基管理进一步得到有效控管。一是加大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力度。按照总局提出的“转移主体,明确责任,做好服务,强化检查”的要求,强化纳税人申报前的宣传、培训、辅导工作,积极探索引入税务师事务所参与汇缴,不断提高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质量。二是做好企业所得税审批和取消审批后的后续管理。密切关注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加强对企业税前扣除的成本、费用、损失的真实性审核管理。对企业的减免税、待弥补亏损、广告费扣除、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国产设备投资抵免、工效挂钩企业工资发放等需要延续管理的事项,通过建立台账并追踪每年的变化情况,实行动态管理。三是积极探索建立“四位一体”所得税税源管理联动机制。加强所得税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各环节的有机衔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全市所得税亏损面降到34%,纳税面达到66%,评估面达到18%,申报面接近100%,所得税征管质量明显提高。四是与地税部门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加强。与地税召开专题联席会议,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和协调,在核定征收、征管范围、货物运输企业代征税款信息传递、房地产行业管理、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等方面达成共识。

三是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迈上新台阶。对纳税人在属地管理的基础上实行分类管理,是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企业所得税征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们切实加强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不断提升所得税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一是细化分类管理办法。在将企业分为重点税源企业、一般税源企业、核定征收企业、汇总纳税企业四大管理类别的基础上,根据纳税人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再将每一管理类别中的纳税人按照门类、大类、中类、小类进行细分,并按所属的行业小类维护相应的4位行业代码,从粗犷式的大类管理逐步向精细的行业中小类管理过渡。二是加强重点企业管理。除了按照省局要求确定了省级重点税源企业外,又将年度实际缴纳企业所得税额超过100万元的企业、或者年实现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00万元的企业、或者年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确定为市级重点税源企业,按季(月)分析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税源变化情况。以**年为例,全市年缴纳所得税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33家,入库所得税税款17.9亿元,同比增收5.12亿元,增长为53.16%,占全市全部所得税入库税款的84%。三是重点突出行业管理。按照企业的行业种类划分,与地税部门通力合作,逐步建立了11个行业大类、23个行业中类的纳税评估参考指标体系。四是重视就地监管质量。通过召开行业性座谈会形式将财产损失税前扣除、技术开发费加计抵扣、国产设备投资抵免、备案管理等政策宣讲,了解企业在执行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汇总纳税企业的纳税意识。同时加强对汇总纳税企业的纳税评估和纳税检查,对评估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就地补税,坚持逐级汇总纳税申报和反馈制度。五是强化中小企业所得税管理。目前鉴于国税部门征管的所得税纳税人中中小企业占到95%以上,但所征税款却不足10%,中小企业中亏损面接近90%的情况,我们以强化中小企业所得税管理为突破口,按照总局提出的“管好税基、完善汇缴、加强评估、分类管理”的要求,通过加强基础管理、深化纳税评估、突出检查力度等手段,坚持税源分类管理、多种评估方法并用和稽查评估联动,不断提高税基监管水平,努力提升税基监管实效,着力突破税基监管难点,进一步提升所得税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全市企业所得税管理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税收收入不断攀升。

查看全文

探索地方税收管理权限革新

摘要:目前我国存在税收立法权高度集中、执法权划分错位等问题,应该在统一税政前提下,赋予地方适当的税收管理权,以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分步实施税收制度的改革。

关键词:地方税管理权限税收管理体制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分步实施税收制度改革……在统一税政前提下,赋予地方适当的税收管理权”。当前,加快地方税管理权限改革,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对于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调动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我国地方税管理权限的改革进行初步探讨。

一、地方税管理权限的概念和内涵

地方税管理权限是指建立地方税收制度,执行地方税收制度,保卫地方税收制度的权限。地方税管理权限具有相对性、特定性、规定性的特征。所谓相对性是指,地方税管理权限是相对于中央税管理权限而产生的;所谓特定性是指,地方税管理权限是由特定分税制财政体制所决定的;所谓规定性是指,地方税管理权限是税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

地方税管理权限包括;地方税收立法、执法、司法等内容。三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互为条件、互相作用,共同构成地方税管理权限。其中地方税收立法是核心,地方税收执法是关键,地方税收司法是保证。

查看全文

出口退税审批报告

现行出口退税政策充分考虑我国当前国情国力,对增强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份额、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和谐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面临省辖市局下放生产企业出口退税审批权和即将下放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审批权的新形势,面对当前出口企业日益增长、退税业务量日趋壮大的现实压力,如何做好出口退税审批权下放后的出口退税工作,应成为县级局当前出口退税管理部门工作考虑和工作安排的重中之重。加之做好出口退税审批权下放后的出口退税工作事关退税工作、国税工作乃至当地政府整个经济工作,这就迫切要求县级局出口退税管理部门全面分析和了解当前出口退税工作的情况,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改进措施,切实提升出口退税审批权下放后县级局出口退税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一、县级局出口退税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新《对外贸易法》的实施和进出口经营权实行备案、登记制,外贸出口自由促进了外贸主体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基本形成外贸公司、工业内资出口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三轮齐驱、共同发展的格局,由此带来出口企业数量众多、外贸出口大幅增长、出口退税业务工作量猛增的特点。

(二)审核力量薄弱,政策业务水平亟待提高。出口退税政策业务工作一直以来均由省市国税局直接负责管理,县级局相关人员对出口退税管理介入不深、钻研不透,熟悉出口退税业务骨干奇缺,特别是出口退税审批方面可以说是个盲点,尤其是县级局所属基层分局税收管理员对相关政策业务知识的欠缺更为严重。审批权下放县级局后,县级局退税管理将涉及申报、审核、审批、开票退库等出口退税工作全过程,县级局退税管理部门将在本就难以承载的工作压力下再度增加责任风险不小的退税审批工作量,加上政策不熟悉,新手较多,无法与退税管理工作量相匹配,将使得县级局退税职能岗位设置无法细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难以落实到位,甚至会出现疲于应付的局面,总之,审批权下放将对县级局退税管理部门带来极大的挑战。

(三)对出口企业管理力度不够。由于多年以来由上级局直接管理出口退税工作的惯例,约定俗成地造成县级局所属基层分局管内销、省辖市局退税处和县级局退税管理部门管外销的模式,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县级局所属基层分局对外贸出口企业和100%外销企业不够重视,而省辖市局直接审核审批相关出口业务却鉴于管辖范围大、人员力量不足又不具备管户的职能,由此造成各级国税机关对出口企业的管理力度均不够,尤其对于出口不退税产品和外地本地出口不退税的产品的征税不能实施有效监督,导致出口退税管理工作的缺位。

(四)出口企业财务人员业务素质跟不上出口退税政策更新速度。由于经济形势不断发展,相关出口退税政策也不断发生新的调整。相当多的出口企业财会人员政策掌握不扎实,不能很快适应变化,导致财务处理不够及时和准确。另有一部分企业操作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人员与财务人员协调不到位,人员不固定,个别企业甚至需在退税部门的辅导下才能完成每月的退税申报工作。

查看全文

企业所得税管理思考

企业所得税是我国现行税制中的主要税种之一,也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所得税分享体制改革以来,扬州市国税系统企业所得税征(监)管户逐年增长,已由**年底的143户增加到**年的1257户、**年的3268户、**年的5251户,**年的7404户。征管户数急剧增长,给企业所得税征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国税机关对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长期缺位,一套科学的有序管理运行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所得税信息化运用仍相对滞后,税务干部对所得税业务生疏,企业所得税征管实际与新体制下的新要求差距很大,现状不容乐观。

一、征管现状

1、户源结构与征收方式。截止到**年9月底,扬州市国税局共有企业所得税征管户9070户。按户源结构划分:户源主要分布在工业、商业两大行业,其中工业3077户,商业3327户,分别占总户数的33.92%、36.68%。其次,分布在各类服务行业的企业共1956户,占总户数的21.56%。随着房地产热升温,房地产开发行业的发展也较快,目前已有513户注册登记。按征收方式划分:查账征收6519户,占总户数的71.87%,核定征收2551户,占总户数28.13%。按所得税纳税人缴纳的流转税税种划分:缴纳增值税的7138户,占总户数78.70%,缴纳营业税的1932户,占总户数的21.30%。

2、收入情况。分享体制改革前,**年,扬州市国税局共入库企业所得税税款38860.4万元。其中:江苏油田26000万元,二电厂1815万元,仪征化纤2593万元,烟草公司6639万元。**年全市共入库企业所得税税款85061万元,其中:江苏油田43737万元,二电厂9442万元,仪征化纤4060万元,烟草公司13948万元。从收入结构看:这四户企业占主导地位,**年、**年其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95.33%、83.69%。由此可以看出,分享体制改革后,扬州市国税局企业所得税收入仍主要集中于少数重点税源企业,新增企业虽然数量多,但是呈现亏损户多,规模小,收入少的特点。

3、管理机构状况。扬州市国税局是国地税分设以来一直保留企业所得税专门机构的省辖市。但所属各县(市、区)国税局、市直各管理分局没有专门的所得税管理机构,只在税政科或综合业务科配有一名兼职的管理所得税人员,他们自身还要负责大量、繁琐、责任重大的金税工程及增值税业务,实质上全市除市局有四人专门管理所得税,其它则为兼职管理人员。

二、存在问题

查看全文

地方税收管理权限健全措施论文

论文关键词:地方税管理权限税收管理体制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存在税收立法权高度集中、执法权划分错位等问题,应该在统一税政前提下,赋予地方适当的税收管理权,以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分步实施税收制度的改革。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分步实施税收制度改革……在统一税政前提下,赋予地方适当的税收管理权”。当前,加快地方税管理权限改革,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对于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调动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我国地方税管理权限的改革进行初步探讨。

一、地方税管理权限的概念和内涵

地方税管理权限是指建立地方税收制度,执行地方税收制度,保卫地方税收制度的权限。地方税管理权限具有相对性、特定性、规定性的特征。所谓相对性是指,地方税管理权限是相对于中央税管理权限而产生的;所谓特定性是指,地方税管理权限是由特定分税制财政体制所决定的;所谓规定性是指,地方税管理权限是税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

地方税管理权限包括;地方税收立法、执法、司法等内容。三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互为条件、互相作用,共同构成地方税管理权限。其中地方税收立法是核心,地方税收执法是关键,地方税收司法是保证。

查看全文

试探中国地方税管理权限改革途径

摘要:目前我国存在税收立法权高度集中、执法权划分错位等问题,应该在统一税政前提下,赋予地方适当的税收管理权,以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分步实施税收制度的改革。

关键词:地方税管理权限税收管理体制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分步实施税收制度改革……在统一税政前提下,赋予地方适当的税收管理权”。当前,加快地方税管理权限改革,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对于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调动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我国地方税管理权限的改革进行初步探讨。

一、地方税管理权限的概念和内涵

地方税管理权限是指建立地方税收制度,执行地方税收制度,保卫地方税收制度的权限。地方税管理权限具有相对性、特定性、规定性的特征。所谓相对性是指,地方税管理权限是相对于中央税管理权限而产生的;所谓特定性是指,地方税管理权限是由特定分税制财政体制所决定的;所谓规定性是指,地方税管理权限是税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

地方税管理权限包括;地方税收立法、执法、司法等内容。三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互为条件、互相作用,共同构成地方税管理权限。其中地方税收立法是核心,地方税收执法是关键,地方税收司法是保证。

查看全文